一种实现辐射制冷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583361 发布日期:2021-05-25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实现辐射制冷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及其应用 (Silicon dioxide thermal metamaterial for realizing radiation refrige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是由 范春珍 殷怀远 于 2021-01-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热超材料及辐射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实现辐射制冷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及其应用。所述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由反射层及位于其上的吸收层组成,所述吸收层由基底层和图案层组成;所述反射层由从上到下交替排列的二氧化钛层和氟化镁层组成;所述基底层由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二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二氧化钛层组成,所述图案层由在二氧化硅层上表面上呈周期性排布的二氧化硅结构单元组成,所述二氧化硅结构单元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这两个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关于二氧化硅结构单元的几何中心对称。本发明热超材料,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并且在大气窗口有近完美吸收并在太阳光波段有较高的反射。(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rmal metamaterials and radiation refrigeration, and discloses a silicon dioxide thermal metamaterial for realizing radiation refrige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silicon dioxide thermal metamaterial is composed of a reflecting layer and an absorbing layer positioned on the reflecting layer, and the absorbing layer is composed of a substrate layer and a pattern layer; the reflecting layer consists of titanium dioxide layers and magnesium fluoride layers which are alternately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the pattern layer is composed of silicon dioxide structural units which are periodical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ilicon dioxide layer, the silicon dioxide structural units comprise two silicon dioxide isosceles right triangular prisms with the same size, and the two silicon dioxide isosceles right triangular prisms are symmetrical about the geometric center of the silicon dioxide structural units. The thermal metamateria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manufacture, near perfect absorption at an atmospheric window and higher reflection at a sunlight wave band.)

一种实现辐射制冷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超材料及辐射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辐射制冷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对人们的生活构成了威胁。特别是传统的制冷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并伴随热量的产生,进一步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降温方法来降低建筑、车辆和衣物的温度并减少能源消耗。辐射制冷是一种在不消耗能量的情况下,通过在大气窗内选择性发射来降低温度的一种技术。早在1975年,Catalanotti等人就提出了辐射冷却的概念和温度与热量的热力学关联式。2014年,Raman等人首次在实验中展示了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铪在金属基底上交替排列的多层结构,其室温下的冷却功率可以达到40.1W/m2

热超材料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人工材料。通过周期性排列的结构单元,改变热流在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实现一些天然材料中不存在的特性。这种结构可用于选择性辐射冷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辐射制冷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及其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辐射制冷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所述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由反射层及位于其上的吸收层组成,所述吸收层由基底层和图案层组成;所述反射层由从上到下交替排列的二氧化钛层和氟化镁层组成;所述基底层由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二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二氧化钛层组成,所述图案层由在二氧化硅层上表面上呈周期性排布的二氧化硅结构单元组成,二氧化硅层的上表面记为x-y平面,二氧化硅结构单元在二氧化硅层上表面上沿x轴、y轴的排列周期分别记为Px、Py,Px=Py=8±0.1 μm;

所述二氧化硅结构单元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这两个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关于二氧化硅结构单元的几何中心对称,并且两个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的上/下底面直角所在顶点、二氧化硅结构单元的几何中心在二氧化硅层上表面上的正投影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的上/下底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高d1=3±0.1 μm,两个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之间的距离d2=1±0.1 μm,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的高t1=3±0.1 μm。

较好地,基底层中,二氧化硅层厚t2=7±0.1 μm,氮化硅层厚t3=6±0.1 μm,二氧化钛层厚t4=6±0.1μm。

较好地,以每层的厚度计,所述反射层从上到下由二氧化钛层70±0.1 nm、氟化镁层100±0.1 nm、二氧化钛层120±0.1 nm、氟化镁层110±0.1 nm、二氧化钛层100±0.1nm、氟化镁层72±0.1 nm、二氧化钛层53±0.1 nm、氟化镁层100±0.1 nm、二氧化钛层75±0.1 nm组成。

上述实现辐射制冷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在建筑材料、被动制冷器件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热超材料实际制造可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物理气相沉积(Thielsch R,Gatto A and Heber J. 2020 Thin Solid Films 410(1-2) 86-93)制造多层膜结构,包括反射层和吸收层,上方三棱柱结构可采用纳米压印光刻法制造(Kim SH, Lee KD and KimJY 2007 Nanotechnology 18(5) 55306-553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热超材料,由两个大小相等的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呈二维模式,周期性排列在二氧化硅层上,该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并且该结构在大气窗口有近完美吸收并在太阳光波段有较高的反射;通过调控几何参数可以有效地调节在第一和第二大气窗口的吸收;

2)本发明的热超材料在建筑材料、被动制冷器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a)、俯视图(b)以及吸收层侧视图(c);

图2为本发明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的反射层的反射谱(a)和吸收层的吸收谱(b);

图3为本发明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在第一和第二大气窗口整体吸收谱和峰值处的电场分布图,(a)--整体吸收谱,(b)-(g)分别为(a)中I-VI峰值处对应的电场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的平均发射率在第一和第二大气窗口范围内随入射角度的变化示意图,TE与TM分别表示入射光电场极化方向沿x轴和y轴方向,1和2分别代表第一第二大气窗口;

图5为本发明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的结构参数对平均发射率的调制作用,first和second分别代表积分区间为第一和第二大气窗口;

图6为本发明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对流参数下对制冷功率的影响,Prad为总的辐射功率,Pday和Pnight为日间和夜间净辐射功率,hc为对流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实现辐射制冷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所述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由反射层1及位于其上的吸收层2组成,所述吸收层2由基底层21和图案层22组成;所述反射层1由从上到下交替排列的二氧化钛层和氟化镁层组成,共九层,具体以每层的厚度计,所述反射层1从上到下分别为:二氧化钛层70 nm、氟化镁层100 nm、二氧化钛层120 nm、氟化镁层110 nm、二氧化钛层100 nm、氟化镁层72 nm、二氧化钛层53 nm、氟化镁层100 nm、二氧化钛层75 nm;所述基底层21由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二氧化硅层、氮化硅层和二氧化钛层组成,二氧化硅层厚t2=7μm,氮化硅层厚t3=6μm,二氧化钛层厚t4=6μm;所述图案层22由在二氧化硅层上表面上呈周期性排布的二氧化硅结构单元组成,二氧化硅层的上表面记为x-y平面,二氧化硅结构单元在二氧化硅层上表面上沿x轴、y轴的排列周期分别记为Px、Py,Px=Py=8μm;所述二氧化硅结构单元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这两个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关于二氧化硅结构单元的几何中心对称,并且两个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的上底面直角所在顶点、二氧化硅结构单元的几何中心在二氧化硅层上表面上的正投影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的上底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高d1=3μm,两个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之间的距离d2=1μm,二氧化硅等腰直角三棱柱的高t1=3μm。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的反射层的反射谱(a)和吸收层的吸收谱(b)。如图所示,该结果显示出:在太阳光谱波段的高反射和大气窗口的宽波带近完美吸收,太阳光波段反射最高为93%,大气窗口吸收最高可达98%。

模拟实验

采用三维有限元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实施例1结构进行模拟试验。模拟时只需计算一个二氧化硅结构单元,通过在平面方向设置周期性边界来模拟无限大阵列结构。平面电磁波垂直于基底入射,电场入射极化方向默认沿y轴,在x轴、y轴方向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z轴方向使用完美匹配层来消除在边界处的非物理反射。对应的透射光谱图网格划分设置为特别细化,然后再分别进行频域扫描并计算透射结果,从而获得对应的透射光谱。

本发明实施例1结构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在第一和第二大气窗口整体吸收谱和峰值处的电场分布图如图3所示,(a)--整体吸收谱,(b)-(g)分别为(a)中I-VI峰值处对应的电场分布图,可以看出:热超材料结构在不同位置对吸收均产生影响。

进一步,为了研究入射角度(入射角度指入射光与法线即z轴的夹角)、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的结构参数、温度和对流参数对本发明热超材料性能的影响,模拟试验时,除了变量参数,在保证其它参数与实施例1保持相同的前提下,依次改变入射角度、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的结构参数、温度和对流参数。模拟试验结果如下:

1、平均发射率在第一和第二大气窗口内随入射角度的变化

图4为本发明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的平均发射率在第一和第二大气窗口范围内随入射角度的变化示意图。由图4可以看出:当入射角小于30°该结构显示出近完美吸收,随着角度增加,平均发射率逐渐降低并在50°以后保持在70%不变。该结果显示出多角度适应的高吸收。

、结构参数对平均发射率的影响

图5为本发明二氧化硅热超材料的结构参数对平均发射率的调制作用。由图5可以看出:在其它参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t1的增加该结构平均发射率呈现明显的变化,并随着d1、d2的增加平均发射率也有相应的改变。这显示了该结构的高度可调特性。

、温度和对流参数对制冷功率的影响

图6为本发明二氧化硅热超材料在不同温度(a)和对流参数(b)下对制冷功率的影响。由图6(a)可以看出:在温度为300 K时该器件的总辐射功率为324.94 W/m2,日间净辐射功率为188.96 W/m2,达到了较好的辐射制冷效果;而且由图6(a)和(b)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增加,辐射功率逐渐增大,并且对流系数对该结构的制冷功率有重要影响。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地热能分布式供能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