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装置

文档序号:584881 发布日期:2021-05-25 浏览:6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装置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 是由 王振卿 王靖 王宏斌 陈军 孙东 代冬冬 于 2019-11-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区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所述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根据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以及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根据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所对应的二维地震资料中的地震数据,得到目标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对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地质解释结果;本申请能够便捷、有效得对已有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三维地质分析,进而提升了对目标工区的地质勘探效率。(The embodiment of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 device, wherein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cquiring initial position coordinates of each sampling point on each two-dimensional measuring line in the two-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of the target work area; determining the line distance, the track distance and the measuring lin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easuring net 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position coordinates of the sampling points on the initial two-dimensional measuring line; determining the corresponding target position coordinates of each sampling point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measuring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line distance, the track distance and the measuring lin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easuring network and the initial position coordinates of the initial sampling point on the initial two-dimensional measuring line; obtaining a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volume of a target work area according to seismic data in two-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corresponding to target position coordinates of each sampling point in a three-dimensional measuring network; analyz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volume to obtain a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result; the method and the device can conveniently and effectively perform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existing two-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target work area.)

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贯穿整个石油勘探开发的全过程,地震勘探方法都是无可替代的,从早期的二维地震勘探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三维地震勘探,地震资料的获取和使用都是至关重要。随着三维地震勘探的大面积推广,针对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软件也越来越普及,一些新的储层预测及解释方法也只是针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开发,直接放弃或者减少了针对二维地震资料的解释软件开发的投入,但还有很大面积的勘探区块只能使用二维地震资料,例如塔里木盆地某勘探区块内无三维地震资料,目前还没有取得勘探突破,经地质综合研究分析得出,该研究区内可能存在岩性圈闭,但缺少证据,需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才能开展岩性预测,由于无法适用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软件进行后续数据分析工作,影响了地震勘探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便捷、有效得对已有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三维地质分析,进而提升了对目标工区的地质勘探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工区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

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所述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

根据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以及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根据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所对应的二维地震资料中的地震数据,得到目标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

对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所述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包括:

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第一采样点和与所述第一采样点相邻的第二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采样点和所述第二采样点形成连线的方向,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其中,所述第一采样点为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的起始采样点,所述线距与所述道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以及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包括:

根据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线距和测线倾角,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线距和测线倾角,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包括:

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和测线倾角,确定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除起始采样点外的其他采样点在所述起始三维测线上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根据所述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和测线倾角,确定除所述起始二维测线外的其他二维测线的起始采样点在所述三维测网中除所述起始三维测线外的其他三维测线上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的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和测线倾角,确定除所述起始二维测线外的其他二维测线上除起始采样点外的其他采样点在除所述起始三维测线外的其他三维测线上的目标位置坐标。

进一步地,在所根据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所对应的二维地震资料中的地震数据之前,还包括:

将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进行至少一次复制;

将经过复制后得到的各三维测线分别对应设置在与复制前的各三维测线相邻的同一侧,并根据复制前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和测线倾角,更新所述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资料处理装置,包括:

二维采样点坐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工区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

三维测网构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所述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

三维采样点坐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以及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三维地震数据体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所对应的二维地震资料中的地震数据,得到目标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

三维地质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测网构建模块包括:

三维测网特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第一采样点和与所述第一采样点相邻的第二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采样点和所述第二采样点形成连线的方向,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其中,所述第一采样点为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的起始采样点,所述线距与所述道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采样点坐标确定模块包括:

三维起始采样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三维其他采样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线距和测线倾角,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其他采样点确定单元包括:

起始测线采样点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和测线倾角,确定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除起始采样点外的其他采样点在所述起始三维测线上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其他起始采样点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和测线倾角,确定除所述起始二维测线外的其他二维测线的起始采样点在所述三维测网中除所述起始三维测线外的其他三维测线上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其他测线采样点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的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和测线倾角,确定除所述起始二维测线外的其他二维测线上除起始采样点外的其他采样点在除所述起始三维测线外的其他三维测线上的目标位置坐标。

进一步地,还包括:

三维测线复制单元,用于将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进行至少一次复制;

三维测网扩展单元,用于将经过复制后得到的各三维测线分别对应设置在与复制前的各三维测线相邻的同一侧,并根据复制前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和测线倾角,更新所述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步骤。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目标工区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通过选定一起始二维测线,并根据该起始二维测线上采样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此确定拟构建的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然后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构建好的三维测网中对应的起始采样点赋值,由此确定二维测线上的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进而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资料和三维地震数据体,并根据该三维地震数据体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地质解释结果,本申请根据已有二维测线特性,构建对应的三维测网,并对已知各采样点进行位置坐标变换,由此在只有二维地震资料的条件下,也能便捷、准确得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并以此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提升了地质勘探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的结构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的结构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的结构图之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的结构图之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的结构图之五;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有的目标工区由于投入成本或其他客观因素影响而缺乏三维地质勘探条件,只有二维地震资料,利用现有技术无法进行三维地质特性分析,进而导致对目标工区的地质勘探效率和识别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目标工区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通过选定一起始二维测线,并根据该起始二维测线上采样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此确定拟构建的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然后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构建好的三维测网中对应的起始采样点赋值,由此确定二维测线上的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进而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资料和三维地震数据体,并根据该三维地震数据体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地质解释结果,本申请根据已有二维测线特性,构建对应的三维测网,并对已知各采样点进行位置坐标变换,由此在只有二维地震资料的条件下,也能便捷、准确得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并以此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提升了地质勘探工作效率。

为了能够便捷、有效得对已有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三维地质分析,进而提升了对目标工区的地质勘探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1,所述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S101:获取目标工区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

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是二维地震资料还是三维地震资料,其最终都可以以SEGY格式进行数据存储,SEGY格式数据的240字节的道头信息中包含着几个重要的参数:1、地震记录的序号(一般为道头位置1);2、共中心点(CDP)号(一般为道头位置21);3、二维地震记录的分组号(也可以理解为二维测线的识别排序号,一般为道头位置9);4、二维测线上采样点横坐标X(一般为道头位置73);5、二维测线上采样点纵坐标Y(一般为道头位置77);6、测线(Line)号(一般为道头位置189;7、地震记录的道(Trace)号(一般为道头位置193);8、三维测线上采样点横坐标X(一般为道头位置181);9、三维测线上采样点纵坐标Y(一般为道头位置185)。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到目标工区的二维地震资料中,缺少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位置坐标,因此难以进一步生成三维地震数据体。

步骤S102: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所述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目标工区中,各条二维测线的设置位置一般基于现场实际作业情况而定,各条二维测线往往不具有相同的长度,其起始采样点也不在一直线上,根据实际作业环境的不同,有的二维测线还会在延伸时发生弯折,上述二维测线的位置设置与三维测网中三维测线的位置设置具有明显区别,因此上述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采集得到的地震数据能以构成三维地震数据体。

可选地,本申请通过预先选取部分二维测线作为一个处理批次,并选定其中一二维测线作为该处理批次的起始二维测线,其中,该起始二维测线的选定规则可以基于数据清晰度、测线长度和测线平直度,根据该起始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之间初始位置坐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以此确定一个想要构建的、虚拟的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

可选地,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10,10)和在起始二维测线上与该起始采样点相邻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20,20),可知两初始位置坐标之间的相对距离(即道距)和相对角度,可以将该相对距离设定为三维测网的道距,并进一步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线距与道距相等),还可以将该相对角度设定为三维测网的测线倾角(例如45度)。

步骤S103:根据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以及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能够构建得到该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的设置位置,但此时并不只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可选地,可以将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设定为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例如,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10,10),则可知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也为(10,10)。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已经构建得到三维测网,又已知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因此根据三维测网的设置特性(线距等于道距、各三维测线平行且等长,各三维测线的启示采样点处于同一直线),可得三维测网中各条三维测网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可以理解的是,由该处理批次组成的二维测网中的线号和道号与三维测网中的线号和道号保持一一对应关系。

步骤S104:根据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所对应的二维地震资料中的地震数据,得到目标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

步骤S105:对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可以理解的是,由上述描述可知已有二维地震资料中各采样点在构建的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将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设定为SEGY格式数据对应的三维测线上采样点横坐标X和纵坐标Y,即分别填充SEGY格式数据中道头位置181和185的道头数据,由此可得目标工区完成的三维地震资料(SEGY格式存储),根据该三维地震资料可以顺利得到准确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并根据该三维地震数据体对目标工区进行针对性的地质特性分析(例如岩性预测),进而得到对应的地质解释结果(例如目标工区岩性预测结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能够通过获取目标工区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通过选定一起始二维测线,并根据该起始二维测线上采样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此确定拟构建的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然后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构建好的三维测网中对应的起始采样点赋值,由此确定二维测线上的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进而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资料和三维地震数据体,并根据该三维地震数据体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地质解释结果,本申请根据已有二维测线特性,构建对应的三维测网,并对已知各采样点进行位置坐标变换,由此在只有二维地震资料的条件下,也能便捷、准确得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并以此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提升了地质勘探工作效率。

为了能够确定三维测网的布局特性,在本申请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一实施例中,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第一采样点和与所述第一采样点相邻的第二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采样点和所述第二采样点形成连线的方向,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其中,所述第一采样点为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的起始采样点,所述线距与所述道距相等。

例如,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即所述第一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10,10)和在起始二维测线上与该起始采样点相邻的采样点(即所述第二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20,20),可知两初始位置坐标之间的相对距离(即道距)和相对角度,可以将该相对距离设定为三维测网的道距,并进一步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线距与道距相等),还可以将该相对角度设定为三维测网的测线倾角(例如45度)。

为了能够准确得到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在本申请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S201:根据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步骤S202: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线距和测线倾角,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能够构建得到该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的设置位置,但此时并不只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可选地,可以将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设定为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例如,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10,10),则可知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也为(10,10)。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已经构建得到三维测网,又已知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因此根据三维测网的设置特性(线距等于道距、各三维测线平行且等长,各三维测线的启示采样点处于同一直线),可得三维测网中各条三维测网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为了能够进一步准确得到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在本申请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S301: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和测线倾角,确定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除起始采样点外的其他采样点在所述起始三维测线上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例如,由上述描述已知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为(10,10),三维测网的道距为10,三维测网的测线倾角为45度,则根据三角函数计算规则可依次计算得到在该起始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其中,该起始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与起始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一一对应,仅是位置坐标不同。

步骤S302:根据所述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和测线倾角,确定除所述起始二维测线外的其他二维测线的起始采样点在所述三维测网中除所述起始三维测线外的其他三维测线上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例如,由上述描述已知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为(10,10),三维测网的线距为10(线距等于道距),三维测网的测线倾角为40度,且各条三维测线的起始采样点处于同一直线,则根据三角函数计算规则可依次计算得到各条三维测线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其中,各条三维测线起始采样点与各条二维测线各采样点一一对应,仅是位置坐标不同。

步骤S303: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的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和测线倾角,确定除所述起始二维测线外的其他二维测线上除起始采样点外的其他采样点在除所述起始三维测线外的其他三维测线上的目标位置坐标。

例如,由上述描述已知各三维测线的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三维测网的道距为10,三维测网的测线倾角为45度,则根据三角函数计算规则可依次计算得到各条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其中,各条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与各条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一一对应,仅是位置坐标不同。

为了能够使得到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更加清晰,在本申请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S401:将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进行至少一次复制。

步骤S402:将经过复制后得到的各三维测线分别对应设置在与复制前的各三维测线相邻的同一侧,并根据复制前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和测线倾角,更新所述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后续得到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更加直观,可以将三维地震资料中的各采样点进行至少一次复制(也可理解为三维测网复制),以使三维地震数据体得到在数据展示时得到拉伸,提升地质条件分析的准确度。

可选地,将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进行一次复制,并且将经过复制后得到的各三维测线分别对应设置在与复制前的各三维测线相邻的同一侧,对应设置时仍需遵循三维测网的设置特性(即与复制前的各三维测线具有相等的测线倾角,且起始采样点位于同一直线),根据复制前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和测线倾角,更新所述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为了能够便捷、有效得对已有二维地震资料进行三维地质分析,进而提升了对目标工区的地质勘探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5,所述地震资料处理装置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二维采样点坐标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目标工区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

三维测网构建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所述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

三维采样点坐标确定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以及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三维地震数据体确定模块40,用于根据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所对应的二维地震资料中的地震数据,得到目标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

三维地质分析模块50,用于对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能够通过获取目标工区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通过选定一起始二维测线,并根据该起始二维测线上采样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此确定拟构建的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然后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构建好的三维测网中对应的起始采样点赋值,由此确定二维测线上的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进而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资料和三维地震数据体,并根据该三维地震数据体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地质解释结果,本申请根据已有二维测线特性,构建对应的三维测网,并对已知各采样点进行位置坐标变换,由此在只有二维地震资料的条件下,也能便捷、准确得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并以此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提升了地质勘探工作效率。

为了能够确定三维测网的布局特性,在本申请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述三维测网构建模块20包括:

三维测网特征确定单元21,用于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第一采样点和与所述第一采样点相邻的第二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一采样点和所述第二采样点形成连线的方向,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其中,所述第一采样点为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的起始采样点,所述线距与所述道距相等。

为了能够准确得到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在本申请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三维采样点坐标确定模块30包括:

三维起始采样点确定单元31,用于根据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三维其他采样点确定单元32,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线距和测线倾角,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为了能够进一步准确得到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在本申请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述三维其他采样点确定单元32包括:

起始测线采样点确定子单元321,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和测线倾角,确定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除起始采样点外的其他采样点在所述起始三维测线上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其他起始采样点确定子单元322,用于根据所述起始三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和测线倾角,确定除所述起始二维测线外的其他二维测线的起始采样点在所述三维测网中除所述起始三维测线外的其他三维测线上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其他测线采样点确定子单元323,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的起始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道距和测线倾角,确定除所述起始二维测线外的其他二维测线上除起始采样点外的其他采样点在除所述起始三维测线外的其他三维测线上的目标位置坐标。

为了能够使得到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更加清晰,在本申请的地震资料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三维测线复制单元61,用于将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进行至少一次复制。

三维测网扩展单元62,用于将经过复制后得到的各三维测线分别对应设置在与复制前的各三维测线相邻的同一侧,并根据复制前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以及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和测线倾角,更新所述三维测网中各三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目标位置坐标。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地震资料处理装置实现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检查并获取研究区范围内的二维测线的数量NUMX,并获取二维地震记录的地震记录序号NOi,按顺序设置每条二维测线的分组号GROi(即二维测线序号)为GROi。

步骤2:获取每条二维测线每一道的横坐标XCOi和纵坐标YCOi;

步骤3,计算拟三维测网中的线距DISL(测线距离)和道距DIST(即CDP间距);一般情况下,线距和道距相等,即DIST=DISL。

步骤4,检查并获取该次需处理的每一条二维地震测线的二维地震资料中的地震记录序号NOiMAX的最大值(NOMAX)。

具体地,定义拟三维测网的最大道号TRAMAX,最大道号的最小值最小道号等于NOMAX。定义拟三维测网的最大线号LINMAX,最大线号的最小值最小线号等于该次需处理的二维地震测线数量(NUMX)的2倍,即LINMAX=2×NUMX。

步骤5,计算并定义最小横坐标XMIN最大横坐标XMAX,最小纵坐标YMIN和最大纵坐标YMAX。

具体地,首先将第一条二维测线的第一个采样点的横坐标置于XCO-L1T1,纵坐标置于YCO-L1T1;并分别计算最小线号-最大道号的坐标值和最大线号-最大道号对应的点的坐标值。

这里分两种情况,一种测线倾角大于90度,一种测线倾角小于90度;

当测线旋转角度小于90度时,定义测线倾角θ,

XCO-L1TMAX=XCO-L1T1+[(TRAMAX-1)×DIST]×COS(θ);

YCO-L1TMAX=YCO-L1T1+[(TRAMAX-1)×DIST]×SIN(θ);

XCO-LMAXTMAX=XCO-L1TMAX+[DISL×(LINMAX-1)×SIN(θ)];

YCO-LMAXTMAX=YCO-L1TMAX-[DISL×(LINMAX-1)×COS(θ)];

XMIN=XCO-L1T1-[DISL×(LINMAX-1)×SIN(θ)];

XMAX=XCO-L1TMAX;

YMIN=YCO-L1T1;

YMAX=YCO-L1TMAX+[DISL×(LINMAX-1)×COS(θ)];

当测线旋转角度大于90度时,

XCO-L1TMAX=XCO-L1T1+[(TRAMAX-1)×DIST]×COS(180-θ);

YCO-L1TMAX=YCO-L1T1-[(TRAMAX-1)×DIST]×SIN(180-θ);

XCO-LMAXTMAX=XCO-L1TMAX+[DISL×(LINMAX-1)×SIN(180-θ)];

YCO-LMAXTMAX=YCO-L1TMAX+[DISL×(LINMAX-1)×COS(180-θ)];

XMIN=XCO-L1T1;

XMAX=XCO-L1TMAX+[DISL×(LINMAX-1)×SIN(180-θ)];

YMIN=YCO-L1TMAX;

YMAX=YCO-L1T1+[DISL×(LINMAX-1)×COS(180-θ)];

步骤6,确定的最小线号(道号)和最大线号(道号),最小LINMIN=1,最大LINMAX,最小TRAMIN=1,最大TRAMAX。

首先将第一条二维测线的第一个采样点的横坐标置于XCO-L1T1,定义拟三维测网的测网信息(即3点坐标)。

当测线倾角小于90度时,

P1:线号1,道号1,横坐标XCO-L1T1,纵坐标YCOL1T1;

P2:线号1,道号TRAMAX,横坐标XCO-L1TMAX,纵坐标YCO-L1TMAX;

P3:线号LINMAX,道号TRAMAX,横坐标XMAX-[DISL×(LINMAX-1)×SIN(θ)],纵坐标YMAX;

当测线倾角大于90度时,

P1:线号1,道号1,横坐标XCO-L1T1,纵坐标YCO-L1T1;

P2:线号1,道号TRAMAX,横坐标XCO-L1TMAX,纵坐标YCO-L1TMAX;

P3:线号LINMAX,道号TRAMAX,横坐标XMAX,纵坐标YCO-L1TMAX+(LINMAX-1)×COS(180-θ)];

步骤7,按照线号和道号加载二维测线到已定义好的三维测网,合并为一个地震数据。

具体地,首先分别将每一条二维测线,即第1、2、3…条二维测线分别置于拟三维测网的第1、3、5条测线,并分别复制上述二维测线,分别置于拟三维测网体的第为2、4、6条测线;

如将现有的第一条二维地震测线的二维地震资料指定为三维地震资料中的第一条测线的地震资料;即,将获取的第一条二维地震测线的地震记录序号NOi置于三维地震资料的道(Trace)号TRAi;将获取的第一条二维地震测线的地震记录的分组号GRO1置于三维地震资料的测线(Line)号LIN1;将获取的第一条二维地震测线的二维地震资料的横坐标XCOi和纵坐标YCOi置于三维地震资料中测线LIN1和道号TRAi对应的横坐标XCORi和YCORi;

最后复制LIN1二维测线地震记录到LIN2。

步骤8,将合并的地震数据输出为标准SEGY格式,主要保留三维地震数据必须的道头信息。如线号LINi,道号TRAi,横坐标XCOi,纵坐标YCOi,并保留原横坐标和纵坐标信息。可将新旧横坐标置于不同的道头位置,比如将旧横、纵坐标置于道头的181、185位置,新横、纵坐标置于道头的73、77位置。

步骤9,充分利用研究区内的已钻井资料,读取研究区内的已钻井的坐标,根据上述生成的拟三维数据体道头中的新旧坐标,将已钻井置于对应的新坐标位置,综合测井、地震信息开展储层预测研究。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0,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601、存储器(memory)6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603和总线604;

其中,所述处理器601、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通过所述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603用于实现地震资料处理装置、在线业务系统、客户端设备以及其他参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S101:获取目标工区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

步骤S102: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所述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

步骤S103:根据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以及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步骤S104:根据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所对应的二维地震资料中的地震数据,得到目标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

步骤S105:对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通过获取目标工区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通过选定一起始二维测线,并根据该起始二维测线上采样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此确定拟构建的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然后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构建好的三维测网中对应的起始采样点赋值,由此确定二维测线上的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进而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资料和三维地震数据体,并根据该三维地震数据体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地质解释结果,本申请根据已有二维测线特性,构建对应的三维测网,并对已知各采样点进行位置坐标变换,由此在只有二维地震资料的条件下,也能便捷、准确得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并以此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提升了地质勘探工作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S101:获取目标工区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

步骤S102: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所述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

步骤S103:根据所述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以及所述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确定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

步骤S104:根据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的目标位置坐标所对应的二维地震资料中的地震数据,得到目标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体。

步骤S105:对所述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地质解释结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通过获取目标工区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中各二维测线上各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通过选定一起始二维测线,并根据该起始二维测线上采样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此确定拟构建的三维测网的线距、道距和测线倾角,然后根据起始二维测线上起始采样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构建好的三维测网中对应的起始采样点赋值,由此确定二维测线上的各采样点在三维测网中对应的目标位置坐标,进而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资料和三维地震数据体,并根据该三维地震数据体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地质解释结果,本申请根据已有二维测线特性,构建对应的三维测网,并对已知各采样点进行位置坐标变换,由此在只有二维地震资料的条件下,也能便捷、准确得得到对应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并以此对目标工区进行地质特性分析,提升了地质勘探工作效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自适应去鬼波与宽频准零相位反褶积联合处理方法及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