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储存系统

文档序号:589662 发布日期:2021-05-25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移动储存系统 (Mobile storage system ) 是由 特龙·奥斯特海姆 朗纳·斯图海于格 谢蒂尔·维尔德 辛诺维·索尔伯格·马特 于 2019-09-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移动集装箱的移动储存系统,该移动集装箱具有布置在内部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该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具有储存网格结构,该储存网格结构具有竖直构件,该竖直构件限定多个柱,诸如用于将储存箱彼此堆叠地储存在竖直堆叠件中的储存柱。竖直构件在其上端处通过第一导轨系统互连,第一导轨系统被布置成在其上引导至少一个箱装卸车。箱装卸车被构造成从储存柱升起储存箱以及将储存箱降低到储存柱中并且在储存柱上方运输储存箱。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提供这种系统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移动集装箱的移动储存系统,以及一种用于提供这种系统的方法。(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bile storage system having a mobile container with an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disposed inside. The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has a storage grid structure having vertical members that define a plurality of columns, such as storage columns for storing storage bins in vertical stacks stacked on top of one another. The vertical members are interconnected at their upper ends by a first rail system arranged to guide at least one container handling vehicle thereon. The bin unloader is configured to raise the storage bin from the storage pole and lower the storage bin into the storage pole and transport the storage bin over the storage pol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oviding such a system.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mobile storage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mobile containers connected together, and a method for providing such a system.)

移动储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储存系统,该移动储存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集装箱,该移动集装箱具有用于储存和取回储存箱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集装箱(诸如联运集装箱或装运集装箱)是用于储存可以通过例如火车、轮船、飞机以及卡车运输的货物,并且还可以在这些不同的运输方式中使用的集装箱。

联运集装箱在世界范围内用于在世界各地高效且安全地储存和运输货物。通常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它们,诸如货品集装箱、ISO集装箱和装运集装箱。

联运集装箱有许多不同的标准尺寸,并且通常由钢或铝制成。联运集装箱的尺寸可以在长度上从2.4m到17.1m变化,在宽度上从2.2m到2.5m变化,并且在高度上从2.2m到2.9m变化。

表1示出了最常见的联运集装箱标准化类型的尺寸和净负荷的示例。

表1:联运集装箱的尺寸和净负荷。

联运集装箱可以将货品和货物捆扎成可以轻松地装卸、移动和堆放,并且在船上或船场中紧密地包装的较大的、统一的负荷。联运集装箱具有承受联运装运的压力、方便其装卸及允许堆放的许多构造特征。此外,可以通过独立唯一的ISO 6346报告标记来识别这些联运集装箱。

包括网格储存系统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

图1公开了具有框架结构100的典型的现有技术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1,并且图2和图3公开了适用于在这种系统1上操作的两种不同的现有技术的箱装卸车201、301。

框架结构100包括多个直立构件/竖直构件102以及多个水平构件103,多个水平构件可以由竖直构件102支撑和/或布置在框架结构100的基座处(未示出)。当水平构件103布置在框架结构100的基座处时,它们可以布置成支撑竖直构件102的网格图案。构件102、103通常可以由金属制成,例如挤压铝型材。

框架结构100限定储存网格结构104,该储存网格结构包括布置成行的储存柱105。在这些储存柱105中,储存箱106(也称为储存集装箱)中的一个堆叠另一个的顶部上以形成堆叠件107。储存网格结构104防止储存箱106的堆叠件107的水平运动,并引导箱106的竖直运动,但是通常在储存箱106堆叠时不支撑它们。

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1包括横过储存网格结构104的顶部以网格图案布置的导轨系统108,多个箱装卸车201、301在该导轨系统108上操作以将储存箱106从储存柱105中升起以及将储存箱降低到储存柱中,并且还在储存柱105上方运输储存箱106。导轨系统108包括:第一组平行导轨110,其被布置成引导箱装卸车201、301在第一方向X上横过框架结构100的顶部的运动;第二组平行导轨111,其被布置成垂直于第一组导轨110以引导箱装卸车201、30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的运动。以这种方式,导轨系统108限定了网格柱112,在该网格柱上,箱装卸车201、301可以在储存柱105上方横向移动,即在平行于水平X-Y平面的平面上移动。

每个现有技术的箱装卸车201、301包括车身201a、301a以及第一组车轮201b、301b和第二组车轮201c、301c,这些车轮使得箱装卸车201、301能够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上横向移动。在图2和图3中,每组中的两个车轮完全可见。第一组车轮201b、301b被布置成与第一组导轨110的两个相邻导轨接合,并且第二组车轮201c、301c被布置成与第二组导轨11的两个相邻导轨接合。每组车轮201b、301b、201c、301c均可提升和降低,使得第一组车轮201b、301b和/或第二组车轮201c、301c在任何时候均可以与相应组的导轨110、111接合。

每个现有技术的箱装卸车201、301还包括提升装置(未示出),以用于储存箱106的竖直运输,例如将储存箱106从储存柱105中升起以及将储存箱降低到储存柱中。提升装置包括适于接合储存箱106的一个或多个抓持/接合装置303。抓持/接合装置303可以从车201、301降低,使得可以在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正交的第三方向Z上调节抓持/接合装置303相对于车201、301的位置。关于提升装置的进一步细节在例如WO2017/211634A1中有所描述,该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常规地,并且也出于本申请的目的,Z=1标识储存网格结构104的最上层,即,紧接在导轨系统108下方的层;Z=2,是在导轨系统108下方的第二层;Z=3,是在导轨系统108下方的第三层。在图1中公开的示例性现有技术储存网格结构中,Z=8标识储存网格结构104的最下面的底层。类似地,X=1...n以及Y=1...n标识每个网格柱112在水平平面中的位置。因此,作为示例,并且使用图1所示的笛卡尔坐标系X、Y、Z,可以说在图1中标识为106’的储存箱占据网格位置或单元X=0、Y=2,Z=3。可以说,箱装卸车201、301在Z=0层中行进,并且每个网格柱112可以通过其X和Y坐标来标识。

每个现有技术箱装卸车201、301包括用于在横过导轨系统108运输储存箱106时接收和装载储存箱106的储存室或空间。储存空间可以包括居中布置在车身20la内的腔体,如图2所示并且如在例如WO 2015/193278 A1和WO 2018/033426 A1中所述,该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图3示出了具有悬臂结构的箱装卸车301的替代构造。在例如N0317366中详细描述了这种车,其内容也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图2所示的中央腔体箱装卸车201可以具有占地区,该占地区覆盖具有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尺寸的区域,该区域总体上等于网格柱112的横向范围,即网格柱112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范围,例如如在WO 2015/193278 A1中所述,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横向”可以表示“水平”。

可替代地,中央腔体箱装卸车201可以具有大于由网格柱112限定的横向区域的占地区,例如,如在WO 2014/090684 A1中所公开的。

导轨系统108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单导轨系统。可替代地,导轨系统108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双导轨系统,从而允许具有大致对应于由网格柱112限定的横向区域的占地区的箱装卸车201沿一行网格柱行进,即使另一箱装卸车201位于与该行相邻的网格柱上方。单导轨系统和双导轨系统,或者在单导轨系统108中包括单导轨和双导轨布置的组合,均形成在水平平面P中包括多个矩形和均匀的网格位置或网格单元122的网格图案,其中每个网格单元122包括由第一组导轨110中的一对导轨110a、110b和第二组导轨111中的一对导轨11la、11lb限定的网格开口115。在图5中,网格单元122由虚线框指示。

因此,导轨110a和110b形成限定在X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单元的平行的行的成对导轨,并且导轨11la和11lb形成限定在Y方向上延伸的网格单元的平行的行的成对导轨。

如图6所示,每个网格单元122具有通常在30cm至150cm的间隔内的宽度Wc和通常在50cm至200cm的间隔内的长度Lc。每个网格开口115的宽度Wo通常比网格单元122的宽度Wc小2cm至10cm。每个网格开口115的长度Lo通常比网格单元122的长度Lc小2cm至10cm。

在X方向和Y方向上,相邻的网格单元被布置成彼此接触,使得相邻的网格单元之间没有空间。

在储存网格结构104中,大多数网格柱112是储存柱105,即储存箱106储存在堆叠件107中的网格柱105。然而,储存网格结构104通常具有至少一个网格柱112,该至少一个网格柱不用于储存储存箱106,而是包括箱装卸车201、301可以卸下和/或拾取储存箱106的位置,使得可以将储存箱运输到存取站(未示出),在存取站,可以从储存网格结构104的外部接近储存箱106,或者将储存箱106从储存网格结构104中转移出去或转移到储存网格结构中。在本领域内,这种位置通常称为“港口”,并且港口所在的网格柱112可以被称为“港口柱”119、120。到存取站的运输可以在任何方向上进行,即水平方向、倾斜方向和/或竖直方向。例如,可以将储存箱106放置在储存网格结构104内的随机或专用网格柱112中,然后由任意箱装卸车将其拾取并运输到港口119、120,以用于进一步运输到存取站。注意,术语“倾斜”是指具有水平和竖直之间的大致运输定向的储存箱106的运输。

图1中的储存网格结构104包括两个港口柱119和120。第一港口柱119可以例如是专用卸下港口柱,在该专用卸下港口柱中,箱装卸车201、301可以将储存箱106卸下以运输到存取站或转移站,并且第二港口柱120可以是专用拾取港口柱,在该专用拾取港口柱中,箱装卸车201、301可以拾取已经从存取站或转移站运输到储存网格结构104的储存箱106。

存取站通常可以是从储存箱106中移除产品物品或将其放置到储存箱106中的拾取站或库存站。在拾取站或库存站中,通常不从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1中移除储存箱106,但是一旦接近就返回到储存网格结构104。港口119、120也可以用于将储存箱从网格104转移出去或转移到网格104中,例如,用于将储存箱106转移到另一储存设施(例如,转移到另一网格或另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运输车(例如,火车或货车)或生产设施。

通常采用包括输送机的输送机系统以在港口119、120与存取站之间运输储存箱。

如果港口119、120和存取站位于不同的高度,则输送机系统可以包括具有竖直组件的提升装置,以用于在港口119、120与存取站之间竖直地运输储存箱106。

例如如在WO 2014/075937 A1中所述,输送机系统可以被布置成在不同的网格之间转移储存箱106,该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当要接近储存在图1中公开的网格104中的储存箱106时,指示箱装卸车201、301中的一个从其在储存网格结构104中的位置取回目标储存箱106并将其运输到卸下港口119。该操作涉及将箱装卸车201、301移动到目标储存箱106所在的储存柱105上方的网格位置,使用箱装卸车201、301的提升装置(未示出)从储存柱105取回储存箱106,并且将储存箱106运输到卸下港口119。如果目标储存箱106位于堆叠件107内的深处,即一个或多个其他储存箱106位于目标储存箱106上方,则该操作还涉及在将目标储存箱106从储存柱105提升之前,临时移动上述定位的储存箱。在本领域内有时被称为“挖掘”的该步骤可以使用随后用于将目标储存箱106运输到卸下港口119的同一箱装卸车201、301来执行,或者使用一个或多个其他协作的箱装卸车201、301来执行。可替代地或另外地,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1可以具有专门用于从储存柱105临时移除储存箱106的任务的箱装卸车201、301。一旦已经从储存柱105中移除储存箱106,就可以将临时移除的储存箱106重新定位到原始储存柱105中。然而,可以将移除的储存箱106可替代地重新放置到其他储存柱105。

当将储存箱106储存在储存网格结构104中时,指示箱装卸车201、301中的一个从拾取港口120拾取储存箱106,并将其运输到其将要储存的储存柱105上方的网格位置。在已经移除位于储存柱堆叠件107内的目标位置处或目标位置上方的任何储存箱之后,箱装卸车201、301将储存箱106定位在期望位置处。然后,可以将移除的储存箱106降低回到储存柱105中或重新放置到其他储存柱105。

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1包括用于监视和控制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1的控制系统,例如,用于监视和控制相应储存箱106在储存网格结构104内的位置,监视每个储存箱106的内容物以及监视和控制箱装卸车201、301的运动,使得可以将期望的储存箱106在期望的时间递送到期望的位置而不会使箱装卸车201、301彼此碰撞。控制系统通常是计算机化的,并且通常包括用于保持跟踪储存箱106的数据库。

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1可以包括箱装卸车,用于对箱装卸车充电的一个或多个充电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此类特征还从WO 2015/104263 A1中已知,该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从WO 2014/075937 A1中已知一种用于在竖直方向上从放置在另一个储存网格结构104下方的储存网格结构104运输箱的箱提升装置,该文献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需要的地方放置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移动储存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至少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储存系统,以用于将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放置在需要的地方,例如,在施工场地、临时储存区、野战医院、军营、临时销售点等处。

本发明的至少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于安装以进行操作的移动储存系统。

本发明的至少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容易地更换集装箱的灵活的移动储存系统。

本发明的至少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容易地将集装箱添加到系统或从系统中移除的灵活的移动储存系统。

本发明的至少优选实施例提供了相邻移动集装箱中的网格结构之间的精确对准。

在独立权利要求中阐述和表征了本发明,而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或可选特征。

移动储存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移动集装箱,每个集装箱具有用于储存储存箱(其中,这些箱可以包含物品)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移动集装箱中的一个可以是所谓的主集装箱,其具有储存柱和专用柱,该专用柱用于从存取站接收储存箱并将储存箱递送到存取站。其余的移动集装箱可以是所谓的供应集装箱,其包括没有用于从存取站接收储存箱并将储存箱递送到存取站的专用柱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在该系统内,主集装箱可以连接到至少一个供应集装箱,使得箱装卸车可以从主集装箱的储存网格结构移动到供应集装箱的储存网格结构。此外,主集装箱和/或供应集装箱可以连接到多个供应集装箱,这些供应集装箱又可以连接到多个供应集装箱等。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移动储存系统的尺寸。此外,移动储存系统可以提供一种灵活的系统,其中,可以将布置在并排的移动集装箱布置的任何端部处的移动集装箱替换为另一移动集装箱。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框架结构可以根据以上结合图1至图6描述的现有技术的框架结构来构造,即,这种框架结构可以包括多个竖直构件和多个水平构件。如现有技术中那样,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可以包括导轨系统,该导轨系统包括横过由框架结构限定的储存柱/由两组导轨限定的网格柱的顶部的在X方向上的第一组平行导轨和在Y方向上的第二组平行导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包括第一移动集装箱的移动储存系统,该第一移动集装箱具有布置在内部的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包括第一储存网格结构,该第一储存网格结构具有竖直构件,该竖直构件限定多个柱,诸如用于将储存箱彼此堆叠地储存在竖直堆叠件中的储存柱。竖直构件在其上端处通过第一导轨系统互连,该第一导轨系统被布置成在其上引导至少一个箱装卸车。箱装卸车被构造成从储存柱升起储存箱以及将储存箱降低到储存柱中并且在储存柱上方运输储存箱。

第一移动集装箱还可以包括第一集装箱框架,该第一集装箱框架具有基面板、顶面板以及四个竖直延伸型材,四个竖直延伸型材从基面板的每个角部延伸以连接基面板和顶面板。

第一移动集装箱可以包括两个长端侧面板和两个短端侧面板。至少一个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可移除的。

侧面板可以固定(例如,可移除地固定)到竖直延伸型材(即,每个侧面板可以连接到两个竖直延伸型材)。侧面板也可以固定(例如,可移除地固定)到顶面板和底面板。

在第一移动集装箱是独立单元(即,未连接到任何其他移动集装箱)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侧面板的可移除部分可以形成供人接近第一移动集装箱的门口或类似开口。

在第一移动集装箱将要与另一移动集装箱连接的实施例中,为了将两个或更多个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连接在一起,至少一个侧面板的可移除部分可以形成接近开口,以用于允许第一移动集装箱中的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与第二移动集装箱中的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之间的连接。

特别地,当移除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时,其可形成开口,该开口的尺寸应至少为在导轨系统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最大横截面(在垂直于箱装卸车在移动通过开口时的运动轴线的竖直平面中截取,所述竖直平面平行于在其中形成开口的面板的平面)的尺寸。

此外,开口当然应该相应地定位,即,定位使得箱装卸车可以从一个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移动到另一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上。即,开口可以具有至少从导轨系统的水平平面正下方延伸、至少向上延伸到在导轨上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高度的竖直范围。开口可以在这种开口的下方竖直地延伸和/或在这种开口的上方竖直地延伸。

当然,开口可以大于在导轨系统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最大横截面的尺寸。例如,开口的高度可以至少是在导轨系统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高度,但宽度可以基本上横过要连接两个集装箱的整个侧面上延伸。可以通过移除面板来形成该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开口的尺寸当然基本上是被移除面板的尺寸。

第一移动集装箱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开口;第一开口,允许人员进入第一移动集装箱(例如,门口);以及第二开口,允许第一移动集装箱中的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与第二移动集装箱中的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之间的连接(并且特别地,允许承载箱的箱装卸车从第一移动集装箱中的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导轨移动到第二移动集装箱中的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导轨上)。第一移动集装箱可以在其四个侧面板中的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上包括开口。

当沿长端侧以并排布置连接两个移动集装箱时,长端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是可移除的,以用于形成开口。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整个长端侧面板可以被移除。在两个移动集装箱已连接之后,允许两个可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连接是有利的。可以连接导轨系统,以允许箱装卸车从一个储存和取回系统移动到另一储存和取回系统。

当沿其短端侧以并排布置连接两个移动集装箱时,它们相应的短端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在连接两个移动集装箱的短端侧处)是可移除的以用于形成开口。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整个短端侧面板(在连接两个移动集装箱的短端侧处)可以被移除。

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短端侧面板和长端侧面板都包括可移除以用于形成开口的至少一部分,该开口的尺寸应至少为在其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最大横截面的尺寸。此外,这些开口当然应该相应地定位,即,定位成使得箱装卸车可以从一个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移动到另一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上。

为了能够从第一储存网格结构的外部进入储存箱,第一储存和取回系统中的柱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专用于由箱装卸车卸下和/或拾取储存箱。此外,可以与至少一个专用柱相邻布置至少一个存取站,在存取站处,操作者可以进入以从储存箱取出物品和/或进入以将物品供应到储存箱。在存取站处,可以从第一储存网格结构的外部进入储存箱,或者可以将储存箱从第一储存网格结构的专用于卸下和/或拾取储存箱的至少一个柱转移出去或转移到至少一个柱中。

专用柱可以是第一储存网格结构的一体部分。

如果更多的集装箱连接到主集装箱,则具有操作者可以进入的储存箱的第一移动集装箱可以被视为主集装箱。

第一移动集装箱的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充电站,以用于对箱装卸车进行充电,所述充电站布置在导轨系统处或在导轨系统上。充电站的数量可以根据系统内操作的车的数量来调节。

此外,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可以具有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储存、接收和/或传输关于储存在储存箱中的物品和储存箱的位置的数据。这样,可以关于每个储存的物品和/或箱在哪里以及每个物品中有多少物品储存在系统中来监视系统。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集装箱可以具有固定到第一移动集装箱的外部下表面的高度可调节支脚,从而允许第一移动集装箱的高度调节和/或调平。如将在

具体实施方式

中详细说明的,当为了将两个或更多个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连接在一起而将两个移动集装箱连接在一起时,调平尤其重要,因为从每个移动集装箱连接在一起的导轨系统应以高精度和高精确度连接在一起。

移动储存系统还可以包括构造成可移除地连接到第一移动集装箱的第二移动集装箱。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布置在第二移动集装箱内。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包括第二储存网格结构,该第二储存网格结构具有竖直构件,该竖直构件限定多个储存柱,以用于将储存箱彼此堆叠地储存在堆叠件中。竖直构件在其上端处通过第二导轨系统互连,该第二导轨系统被布置成在其上引导至少一个箱装卸车。箱装卸车被构造成从储存柱升起储存箱以及将储存箱降低到储存柱中并且在储存柱上方运输储存箱。

第二移动集装箱还可以包括第二集装箱框架,该第二集装箱框架具有基面板、顶面板以及四个竖直延伸型材,四个竖直延伸型材从基面板的每个角部延伸以连接基面板和顶面板。

第一移动集装箱和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顶面板和竖直延伸型材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长方体形状,其中设置有孔,当将两个移动集装箱连接在一起时,这些孔用于接收连接元件。

第二集装箱框架还可以包括两个长端侧面板和两个短端侧面板,其中,侧面板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是可移除的(以形成进入第二集装箱的开口)。

侧面板可以固定(例如,可移除地固定)到竖直延伸型材(即,每个侧面板可以连接到两个竖直延伸型材)。侧面板也可以固定(例如,可移除地固定)到顶面板和底面板。

通常,第二集装箱可以被称为“供应集装箱”。供应集装箱与主集装箱的区别在于,供应集装箱不包括用于从存取站接收储存箱并将储存箱递送到存取站的专用柱,而用于从存取站接收储存箱并将储存箱递送到存取站的这种专用柱存在于主集装箱中。

由于供应集装箱不具有用于从存取站接收储存箱并将储存箱递送到存取站的专用柱,所以不需要人员进入供应集装箱。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集装箱可以包括仅用于连接到另一移动集装箱的开口。该开口可以用于连接到主集装箱或连接到另一供应集装箱。

因此,当移动集装箱要与第一(主)移动集装箱(或另一第二(供应)移动集装箱)连接时,为了将两个或更多个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连接在一起,至少一个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可移除的(如上所述)。当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被移除时,其可以形成开口,该开口的尺寸可以至少是在导轨系统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最大横截面(在垂直于箱装卸车在移动通过开口时的运动轴线的竖直平面中截取,所述竖直平面平行于在其中形成开口的面板的平面)的尺寸。

此外,开口当然应该相应地定位,即,定位成使得箱装卸车可以从第一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移动到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上。即,开口可以具有至少从导轨系统的水平平面正下方延伸、至少向上延伸到在导轨上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高度的竖直范围。开口可以在这种开口的下方竖直地延伸和/或在这种开口的上方竖直地延伸

当然,开口的尺寸可以大于在导轨系统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最大横截面的尺寸。例如,开口的高度可以至少是在导轨系统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高度,但宽度可以基本上延伸横过要连接两个集装箱的整个侧面。可以通过移除面板来形成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开口的尺寸当然基本上是被移除面板的尺寸。

如果沿长端侧以并排布置连接两个移动集装箱,则长端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是可移除的,以形成开口。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整个长端侧面板是可移除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短端侧面板的至少一部分是可移除的,以形成开口。在另一实施例中,整个短端侧面板是可移除的。

应当理解,第二移动集装箱的一个、两个、三个或全部四个侧面板可以包括开口,该开口的尺寸和位置允许箱装卸车从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移动到另一连接集装箱的导轨系统。多少侧面包括开口将取决于第二移动集装箱连接到多少其他移动集装箱。

此外,第二移动集装箱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储存、接收和/或传输关于储存在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储存箱中的物品和储存箱的位置的数据。

第二移动集装箱的控制器可以与另一控制器(例如,第一(主)移动集装箱的主控制器)通信。

为促进第一移动集装箱内的网格结构与所连接的第二移动集装箱的网格结构的高精度对准,第一移动集装箱的第一储存网格结构和/或第二移动集装箱的第二储存网格结构可以布置在水平可移位的基板(在相应的移动集装箱内)上,该基板被构造成允许板本身的水平移位导致放置在其上的储存网格结构的移位。

此外,第二移动集装箱可以包括固定到外部下表面的高度可调节支脚,从而允许第二移动集装箱的高度调节和/或调平。

当将两个移动集装箱连接在一起时,每个可移动集装箱的框架的在连接时面向另一可移动集装箱的部分可以通过耦接装置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时面向彼此的第一集装箱框架的部分和第二集装箱框架的部分包括允许第一集装箱框架和第二集装箱框架对准的耦接装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顶面板和/或一个竖直延伸型材中的至少一个的竖直范围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孔,该至少一个孔面向布置在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顶面板和/或一个竖直延伸型材中的至少一个的竖直范围中的至少一个对应孔,以用于在第一移动集装箱与第二移动集装箱之间插入连接销,从而将两个集装箱在竖直位置和水平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中对准。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集装箱包括布置在基面板的竖直范围内的至少两个孔,该至少两个孔面向布置在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的竖直范围上的至少两个对应孔。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集装箱包括布置在基面板的竖直范围内的至少四个孔,该至少四个孔面向布置在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的竖直范围上的至少四个对应孔。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孔沿竖直范围和/或一个竖直延伸型材均匀分布。代替用位于孔中的销连接移动集装箱,还可以使用球窝式耦接装置,或确保所连接的移动集装箱之间的紧密配合对准的其他已知耦接装置。

孔可以具有漏斗形状,并且销可以被构造成至少匹配漏斗形孔的最小直径,从而形成紧密配合。“漏斗形”孔的示例是平滑的锥形孔,该孔在框架内部(即,在基面板、顶面板或竖直延伸型材的内部)从孔的入口处的最大横截面到孔的另一端处的最小横截面变窄。该孔沿其长度可以具有圆形横截面。因此,“漏斗形”孔可以是圆锥形(或截头圆锥形)孔。可替代地,“漏斗形”孔可以包括宽圆柱形的外部部分(最靠近孔的入口)和截头圆锥形的内部部分(距孔的入口最远)。然后,在沿内部部分变窄之前,孔的横截面对于外部部分最初是恒定的。

连接销可以是伸缩的,使得连接销在缩回状态下占据第一移动集装箱框架中的孔或第二移动集装箱框架中的孔。

为了将第一移动集装箱的第一导轨系统连接到第二移动集装箱的第二导轨系统,可以使用中间元件,以允许储存箱车在第一导轨系统与第二导轨系统之间移动。

在移动储存系统的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移动集装箱布置在另一移动集装箱的顶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集装箱(供应集装箱)可以布置在第一移动集装箱(主集装箱)的顶部。在这种构造中,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将具有与第一移动集装箱的顶面板中的开口相对应的开口。开口被形成为允许储存箱在第一移动集装箱与第二移动集装箱之间移动。

应当理解,移动储存系统可以包括竖直堆叠的多个移动集装箱。

两个竖直堆叠的移动集装箱可以由互锁装置(诸如US 5346084 A中所示的互锁装置)接合。然而,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互锁装置来保持集装箱竖直对准。

在另一实施例中,移动集装箱系统包括例如以并排布置彼此相邻对准的多个第二移动集装箱(供应集装箱)。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一个第二移动集装箱(供应集装箱)可以布置在另一第二移动集装箱(供应集装箱)的顶部。这两个第二移动集装箱可以具有对应的开口,以允许储存箱在两个第二移动集装箱之间移动。

此外,移动集装箱系统可以包括布置在并排布置的移动集装箱中的第一行中的多个移动集装箱,其中,并排布置的移动集装箱中的第二行布置在第一行的顶部。该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这种竖直堆叠行的移动集装箱。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移动集装箱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设备集装箱,以用于储存设备,该设备诸如为空调系统、发电机、灭火系统等。设备集装箱可以连接到第一移动集装箱或第二移动集装箱,即,连接到主集装箱或供应集装箱。

如上所述,两个移动集装箱可以连接并对准,以提供布置两个移动集装箱内的两个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两个导轨系统的精确对准。如果提供高度可调节支脚,则高度可调节支脚可以将移动集装箱在同一水平位置(horizontal level,水平高度)上对准,从而将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在竖直Z方向上对准。如果提供基面板,则基面板可以调节两个储存和取回系统在水平Y方向和/或水平X方向上的对准,并且中间元件可以在X方向上连接两个储存和取回系统的导轨。

此外,耦接装置优选地在所连接的移动集装箱之间提供紧密配合的对准。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提供移动储存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移动集装箱;

-将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布置在第一移动集装箱内部;以及

-将内部具有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第一移动集装箱运输到使用位置。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第二移动集装箱;

-将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布置在第二移动集装箱内部;以及

-将内部具有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第二移动集装箱运输到使用位置;以及

-将第一移动集装箱和第二移动集装箱连接在一起。

在实施例中,其中,第一移动集装箱包括第一集装箱框架,该第一集装箱框架具有:基面板、顶面板、从基面板的每个角部延伸以连接基面板和顶面板的四个竖直延伸型材、两个长端侧面板以及两个短端侧面板,其中,侧面板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是可移除的,并且其中,第二移动集装箱包括第二集装箱框架,该第二集装箱框架具有:基面板、顶面板、从基面板的每个角部延伸以连接基面板和顶面板的四个竖直延伸型材、以及两个长端侧面板和两个短端侧面板,其中,侧面板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是可移除的,该方法包括:

a)移除第一集装箱框架的侧面板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形成开口,该开口的尺寸至少是在导轨系统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横截面的尺寸,

b)移除第二集装箱框架的侧面板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形成开口,该开口的尺寸至少是在导轨系统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横截面的尺寸,

c)与第二集装箱框架的开口相对应地布置第一集装箱框架的开口,以及

d)通过在第一导轨系统与第二导轨系统之间布置中间元件来连接该第一导轨系统与该第二导轨系统。

此外,步骤c)还可以包括通过耦接装置将第一集装箱框架与第二集装箱框架连接,从而允许第一集装箱框架和第二集装箱框架对准。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使用高度可调节支脚来相对于另一移动集装箱的高度调节第一移动集装箱或第二移动集装箱的高度和/或水平位置。

在移动集装箱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集装箱具有20’、40’和/或45’联运集装箱的尺寸和形状。

附图说明

附加以下附图以促进对本发明的理解。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现在仅以示例的方式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箱装卸车的透视图,该箱装卸车具有居中布置的腔体已用于在其中容纳储存箱;

图3是现有技术的箱装卸车的透视图,该箱装卸车具有用于在下方容纳储存箱的悬臂;

图4是现有技术的单导轨网格的俯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双导轨网格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图1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导轨系统的俯视图;

图7是包括具有存取站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第一移动集装箱的透视图;

图8是第二移动集装箱的透视图;

图9是移动储存系统的前视图,其示出了与第二移动集装箱并排布置的打开的第一移动集装箱;

图10是图9中的移动储存系统的打开俯视图;

图11的(a)部分和(c)部分是两个第二移动集装箱的打开俯视图;

图11的(b)部分、(d)部分和(e)部分是中间元件的详细视图;

图12是移动储存系统的透视图;

图13是两个移动集装箱之间的连接的侧视图;

图14的(a)部分是包括基板的第二移动集装箱的侧视图;

图14的(b)部分是调节装置的详细视图;

图15的(a)部分是站立在高度调节支脚上的两个连接的第二移动集装箱的侧视图;

图15的(b)部分是高度调节支脚的详细视图;

图16的(a)部分是移动储存系统的透视图;

图16的(b)部分是销的详细视图;

图17是彼此叠置布置的两个第二移动集装箱的透视图;

图18的(a)部分和(b)部分是图17的各部分的近视图;

图18的(c)部分是储存箱装卸装置和箱输送机的详细视图;

图19的(a)部分至(e)部分是处于不同操作设定的储存箱装卸装置和箱输送机的详细视图;以及

图20是包括设备集装箱的移动储存系统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讨论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附图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附图中描绘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框架可以根据以上结合图1至图6描述的现有技术框架来构造,即,它可以包括多个直立/竖直构件,并且优选地包括多个水平构件,此外,框架可以包括横过储存柱/网格柱的顶部布置的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平行导轨的导轨系统。

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网格具有八个单元的高度。然而,应当理解,网格原则上可以具有适配在移动集装箱内部的任何高度。类似地,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网格在X方向上具有11个单元,且在Y方向上具有13个单元。然而,应当理解,网格原则上可以具有适配在移动集装箱内部的任何尺寸。此外,移动集装箱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尺寸。

现在将更详细地讨论具有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移动储存系统和移动集装箱。

具有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移动集装箱可以通过飞机、卡车、火车等运输到任何期望的位置。在运输期间,集装箱框架包括基面板、顶面板、四个竖直延伸型材和四个在其竖直边缘处附接到竖直延伸型材的侧面板,其中,第一侧面板优选地包括门,以进入移动集装箱内部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当移动集装箱被放置在其期望的位置时,它可以准备进行操作。然而,如果移动集装箱要与一个或多个移动集装箱互连以使箱装卸车在互连的移动集装箱之间移动,则需要移除移动集装箱的侧壁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图7示出了具有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500的第一移动集装箱600的移动储存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具有基面板/底板601和顶面板/顶板602。顶面板602直接布置在基面板601上方,并且它们由四个竖直延伸型材606(诸如直立杆)分开,这些竖直延伸型材从基面板601的角部延伸到顶面板的对应角部。四个侧面板603、604可以在其竖直边缘处附接到相邻的竖直延伸型材606,以形成集装箱框架600’的壁。在图7中,第一短端侧面板604在其竖直边缘处附接到两个相邻的竖直延伸型材606。门605在两个其他竖直延伸型材606之间,该门在关闭时用作第二短端侧面板604。在图7中,第一长端侧面板已被物理地移除,而第二长端侧面板出于说明目的而无法看到。

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500在基面板601的顶部布置在第一移动集装箱600的集装箱框架600’内。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500具有网格结构504,该网格结构具有限定多个储存柱的竖直构件502。竖直构件502在其上端处通过横过第一储存网格结构504的顶部以网格图案布置的导轨系统508互连。在该导轨系统508上,多个箱装卸车201、301操作以将储存箱(未示出)从储存柱505中升起以及将储存箱降低到储存柱中,并且还在储存柱505上方运输储存箱。导轨系统508包括:第一组平行导轨,其被布置成引导箱装卸车201、301在第一方向X上横过导轨系统508的运动;第二组平行导轨,其垂直于第一组导轨布置以引导箱装卸车201、30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的运动。以这种方式,导轨系统508限定了网格柱/储存柱505,在该网格柱/储存柱上方,箱装卸车201、301可以在储存柱505上方横向移动,即在平行于水平X-Y平面的平面上横向移动。

每个箱装卸车201、301包括车身/底盘以及第一组车轮和第二组车轮,第一组车轮和第二组车轮使得箱装卸车201、301分别能在X方向和Y方向上横向移动。参考图2和图3,每组中的两个车轮是完全可见的。第一组车轮201b、301b被布置成与第一组导轨中的两个相邻导轨接合,并且第二组车轮201c、301c被布置成与第二组导轨中的两个相邻导轨接合。每组车轮201b、301b;201c、301c可以被提升和降低,使得第一组车轮201b、301b和/或第二组车轮201c、301c可以在任何时候与相应组的导轨接合。

为了能够从储存网格结构504的外部进入储存箱,示出了四个柱512,它们专用于由箱装卸车201、301卸下和/或拾取储存箱。关于四个柱512中的两个,示出了两个相邻的存取站509,其中操作者可以进入以从储存箱中取出物品和/或进入以将物品供应到储存箱中。这种包括操作者可以进入的第一储存网格结构504的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可以被称为主集装箱。门605允许操作者进入主集装箱600的内部。

主集装箱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充电站550,以用于对箱装卸车进行充电。充电站优选地布置在导轨系统508处或在导轨系统上。在图7中,充电站550被布置在导轨系统508的外围,以允许箱装卸车201、301进入充电站550。这种充电站从WO 2015/104263 A2已知。

主集装箱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单元(未示出),以用于储存、接收和/或传输关于储存在储存箱中的物品的数据,并且用于储存、接收和/或传送关于每个储存箱的位置的数据。控制器还可以经由例如无线链路与箱装卸车201、301通信,使得可以在需要时(通常在晚上)在充电站550处对箱装卸车201、301进行充电。

主集装箱还可以包括主控制器/控制系统,以用于储存、接收和/或传输来自系统内的其他控制器的数据。主控制器还可以储存、接收和/或传输与操作者在存取站处移除或添加的物品有关的数据。

如上所述,移动储存系统可以仅由一个主集装箱组成,其中,集装箱框架包括基面板、顶面板和四个竖直延伸型材,该四个竖直延伸型材形成四个侧壁的边缘,其中一个侧壁包括门,以供操作者进入主集装箱内部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存取站。

图7所示的第一移动集装箱600的第一集装箱框架600’可以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联运集装箱。它可以是如上所述的20’集装箱,40’集装箱或45’集装箱。如果第一移动集装箱600要与另一移动集装箱互连,则为了使箱装卸车在互连的移动集装箱之间移动,需要移除第一移动集装箱600的侧壁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图8示出了具有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移动储存系统,该第二移动集装箱具有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500’。

第二移动集装箱700具有基面板/底板701和顶面板/顶板702。顶面板702直接布置在基面板701上方,并且它们由四个竖直延伸型材706隔开,这些竖直延伸型材从基面板701的角部延伸到顶面板702的对应角部。四个侧面板可以在其竖直边缘处附接在相邻的竖直延伸型材706之间。在图7中,两个相邻的竖直延伸型材706形成短端侧面板704的边缘,并且两个其他竖直延伸型材706形成门705的边缘,该门在关闭时用作短端侧面板704。在图7中,长端侧面板已被物理地移除,以用于将第二移动集装箱与另外两个移动集装箱附接,每侧上一个集装箱。移动集装箱可以是第一移动集装箱或第二移动集装箱,参见图9至图12。

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运输期间,两个长端侧面板(未示出)将被附接到第二集装箱框架700’,从而包围布置在第二移动集装箱内部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500’。当第二移动集装箱700到达合适的位置时,第二移动集装箱700将被连接到包括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的至少一个其他移动集装箱。在连接之前或连接期间,将至少部分地移除长端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以用于允许(一个或多个)箱装卸车201、301在两个移动集装箱之间移动,每个移动集装箱均包括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然后,(一个或多个)所连接的移动集装箱将在其(一个或多个)长端侧壁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对应的开口。

图7示出了布置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第二集装箱框架700’内部的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500’。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500’具有横过第二储存网格结构504’的顶部以网格图案布置的导轨系统508’。第二储存网格结构504’具有限定多个储存柱505’的多个竖直构件502’,并且竖直构件502’在其上端处通过导轨系统508’互连。在该导轨系统508’上,多个箱装卸车(未示出)可以操作以将储存箱106从储存柱505’中升起以及将储存箱降低到储存柱中,并且还在储存柱505’上方运输储存箱106。导轨系统508’包括:第一组平行导轨,其被布置成引导箱装卸车在第一方向X上横过第二储存网格结构504’顶部的运动;以及第二组平行导轨,其垂直于第一组导轨布置以引导箱装卸车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的运动。以这种方式,导轨系统508’限定了网格柱/储存柱505’,在该网格柱/储存柱上方,箱装卸车可以在储存柱505’上方水平地移动,即在平行于水平X-Y平面的平面上水平地移动。

每个箱装卸车包括车身以及第一组车轮和第二组车轮,第一组车轮和第二组车轮使得箱装卸车分别能在X方向和Y方向上横向移动。参考图2和图3,每组中的两个车轮是完全可见的。第一组车轮201b、301b被布置成与第一组导轨中的两个相邻导轨接合,并且第二组车轮201c、301c被布置成与第二组导轨中的两个相邻导轨接合。每组车轮201b、301b;201c、301c可以被提升和降低,使得第一组车轮201b、301b和/或第二组车轮201c、301c可以在任何时候与相应组的导轨接合。

第二移动集装箱700可以被称为供应集装箱,因为其可以向主集装箱供应可以被递送到其存取港口的储存箱,这将在图9至图12中进一步详细描述。

第二移动集装箱7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充电站,以用于对箱装卸车201、301充电。(一个或多个)充电站优选地布置在导轨系统508’处或在导轨系统上。

第二移动集装箱700可以包括控制器,以用于储存、接收和/或传输关于储存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中的储存箱中的物品的数据,并且用于储存、接收和/或传输关于每个储存箱的位置的数据。控制器还可以经由例如无线链路与箱装卸车201、301通信。

控制器还可以(例如,经由无线链路)与第一移动集装箱600的主控制器通信,以便传输与储存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中的储存箱中的物品有关的数据以及与每个储存箱的位置有关的数据。

图8所示的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第二集装箱框架700’可以是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联运集装箱。它可以是如上所述的20’集装箱,40’集装箱或45’集装箱。当第二移动集装箱700与另一移动集装箱互连时,为了使箱装卸车在互连的移动集装箱之间移动,需要移除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侧壁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

现有技术中描述的20’集装箱可以储存高达279个箱,其中每个箱的宽度为449mm,长度为649mm且高度为220mm。

现有技术中描述的20’集装箱可以储存高达186个箱,其中每个箱的宽度为449mm,长度为649mm且高度为330mm。

如现有技术中描述的40’集装箱可以储存20’集装箱能储存的储存箱数量的两倍。

图9示出了具有并排布置的一个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和四个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移动储存系统。该图示出了当移动集装箱600、700被可移除地连接时,在两个所连接的移动集装箱600、700的连接长端侧面板603、703处存在开口,或者连接长端侧面板被移除。在这个方面,在连接集装箱框架600'、700之前或期间,长端侧面板603、703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已被移除,并且如图9所示被移除。在重新连接移动集装箱之后或期间,重新组装侧面板的被移除部分,以关闭开口。

此外,示出了移动集装箱的短端侧面板604、704中的一个具有门605、705,该门允许接近相应的集装箱框架600'、700的内部空间。在系统的端部处并且不包括连接到其上的另一移动集装箱600、700的长端侧面板603、703通常不包括开口。

图9示出了具有连接到一个供应集装箱/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一个主集装箱/第一移动集装箱600的移动储存系统,该供应集装箱/第二移动集装箱还连接到另一供应集装箱,该另一供应集装箱连接到再另一供应集装箱等等。因此,可以根据所需储存来定制移动储存系统。

图10是图9所示的移动储存系统的打开俯视图。如图可见,所连接的长端侧面板中的开口允许第一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500和第二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500’互连,使得箱装卸车201、301可以在第一网格结构504的导轨系统508与第二网格结构504’的导轨系统508’之间移动。

如果在第一导轨系统508与第二导轨系统508’之间存在间隙,则中间元件450可以连接到第一导轨系统508和/或第二导轨系统508’,从而允许箱装卸车201、301在其上在第一导轨系统508与第二导轨系统508’之间移动。

出于说明的目的,在图10中,中间元件450被示出为悬挂在其连接时将覆盖的间隙上方。

图11示出了中间元件450可以如何将两个相邻的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一个导轨系统508’的第一导轨508’a与另一导轨系统508’的第二导轨508’b连接的示例。应当理解,当在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一移动集装箱与第二移动集装箱之间连接两个导轨系统,或者在两个相邻的第一移动集装箱之间连接两个导轨系统时,这同样适用。

图11的(a)部分示出了两个所连接的第二移动集装箱700,其中,第二移动集装箱700中的一个的导轨系统508’具有连接到其上的中间元件450,但是其中,两个导轨系统508’尚未连接。

图11的(b)部分示出图11的(a)部分中的圆圈区域的详细视图,其中,中间连接元件450经由枢转连接装置460连接到第一导轨系统508’的第一导轨508’a。枢转连接装置460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合适的紧固装置(例如,通过螺钉、螺栓、销等紧固的枢转支架461)连接到第一导轨508'a和中间连接元件450。

在断开状态下(其中,中间连接元件450从第二导轨系统508’的第二导轨508’b断开),枢转连接装置460和中间连接元件450相对于导轨系统508’在向上方向上枢转,如图11的(a)部分和(b)部分所示,其中,两个第二移动集装箱的两个导轨系统508’未连接。

在未示出的另一示例中,枢转连接装置460可以枢转以放置在向下的位置,并且可以向上枢转以与另一导轨系统508’连接。

如图11的(a)部分至(d)部分公开的,可以认为中间连接元件450形成其所连接到的一个导轨系统508’的第一导轨508’a的一部分。在图11的(a)部分至(d)部分公开的解决方案中,中间连接元件450包括第一端451和第二端452。第二端452可以被看作接收部分,该接收部分将被连接到另一导轨系统508’的第二导轨508’b。

中间连接元件450的第二端452处的接收部分可以包括凹口(即凹形部分),其与第二导轨508’b(即凸形部分)互补。另外,可连接到第一导轨508’a的中间连接元件450的第一端451可以形成有类似的凹口,以在中间连接元件450与第一导轨508’a之间的连接中提供一定的灵活性。

当中间连接元件450被布置成主要水平地连接一个导轨系统508’的第一导轨508’a和另一导轨系统508’的第二导轨508’b时,中间连接元件450与第一导轨508’a之间的协作可以使得中间连接元件450的一部分搁置在第二导轨508’b的上表面上。该表面优选地基本上是水平的,使得中间连接元件450在第一导轨508’a与第二导轨508’b之间为箱装卸车201、301提供基本上齐平的驱动导轨。

图11的(c)部分至(e)部分示出了图11的(a)部分和(b)部分中的中间元件450,但是中间元件450处于连接位置,使得第一导轨508’a和第二导轨508’b连接。

图11的(e)部分是图11的(c)部分和(d)部分的处于连接位置的中间元件450的俯视图。

在图11的(d)部分和(e)部分中,更详细地示出了在中间连接元件450的第一端451和第二端452处的凹口以及第一导轨508’a和第二导轨508’b的互补部分。如图所示,第二导轨508’b的连接部分可以延伸大约一半到中间连接元件450的第二端452的凹口中,从而在连接时允许第二导轨508’b与第一导轨508’之间的一些相对轴向运动。

如图11所示,中间连接元件450在连接位置与非连接位置之间枢转。

图11中的导轨系统包括在Y方向上的单导轨和在X方向上的双导轨,然而,这仅是一个选项,因为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可以仅有单导轨或仅有双导轨。

应当注意,当将两个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连接在一起时,需要非常高的准确性。这主要是由于箱装卸车的灵活性低,以及对导轨系统中的不规则性的相关低容忍度。为避免或至少减少在移动储存系统操作期间的中断的可能性,应尽可能精确地对准要连接的导轨。当查看图11中的第一导轨508’a和第二导轨508’b的连接时,第一导轨508’a和第二导轨508’b两者均应具有相同的Z坐标和在X方向上的相同的轴线,以用于使箱装卸车能够从一个导轨系统508’移动到另一导轨系统508’。它们在第一导轨508’a和第二导轨508’b连接的点处的位置差应优选地在Y方向上不超过1/10mm。

当连接时,中间元件450的轴向灵活性允许在第一导轨508’a和第二导轨508’b之间的在X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例如,+/-40mm,+/-15mm或者更多或更少。

图12是图9和图10所示的移动储存系统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顶面板602、702。

图13示出了移动集装箱可以如何能够与布置在要连接的移动集装箱之间的四个耦接装置/连接装置400并排布置。该示例性方面示出了第一移动集装箱600与第二移动集装箱700之间的连接,但是如果两个第一移动集装箱600或两个第二移动集装箱700以并排布置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则连接将是相同的。

由于如图11所示当将两个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连接在一起时上述精确度很高,所以图13所示的两个移动集装箱的连接也应具有高精确度,这意味着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和第二移动集装箱700应当具有相等的Z坐标和Y坐标,并且在X方向上平行布置。

如以上关于图9已经提到的,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和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长端侧面板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可移除地连接到集装箱框架600’、700。如图9所示,整个长端侧面板被移除,然而,为了使系统能够操作,仅面板的一部分需要被移除以形成开口,使得箱装卸车可以从一个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移动到另一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上。因此,在该移动储存系统中,当系统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并排布置的移动集装箱时,开口的尺寸应至少为在导轨系统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的最大横截面(在垂直于箱装卸车在移动通过开口时的运动轴线的竖直平面中截取,所述竖直平面平行于形成有开口的面板的平面)的尺寸。此外,开口当然应该相应地定位,即定位成使得箱装卸车可以从一个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移动到另一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

在图1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应于移动集装箱的连接竖直面的长端侧面板被移除,从而产生大于导轨系统的竖直尺寸的开口,该导轨系统具有在其上移动的承载箱的箱装卸车。

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和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基面板均具有长方体形状。因此,每个基面板具有限定基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在基面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延伸的深度(即,竖直范围)。

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和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顶面板均具有长方体形状。因此,每个顶面板具有限定顶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在顶面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延伸的深度(即,竖直范围)。

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和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竖直延伸型材均具有长方体形状。因此,每个竖直延伸型材具有限定竖直延伸型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在竖直延伸型材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延伸的深度(即,竖直范围)。

此外,面向其要连接的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701的竖直范围的第一移动集装箱600的基面板601的竖直范围具有用于在紧密配合构造中插入耦接装置400的至少一个孔401,该耦接装置具有连接销的形状。类似地,对应的孔设置在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701的竖直范围中。

尽管该图示出了第一移动集装箱和第二移动集装箱包括用于连接布置在基面板的竖直范围内的耦接装置的孔,但是应当理解,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可以通过将孔布置在当连接时面向彼此的第一移动集装箱和第二移动集装箱的顶面板和/或竖直延伸型材的任何竖直范围内来进行连接。

换句话说,孔可以在连接期间沿面向彼此的移动集装箱的框架以任何布置分布,从而允许在插入耦接装置并且连接两个移动集装箱之后的紧密配合构造。

孔401具有漏斗形状,并且销400被构造成至少匹配漏斗形孔401的最小直径,从而形成紧密配合。

图13所示的销在其端部处具有比在其中点处小的横截面,使得销400的横截面从销400的端部向中点扩大,其对应于漏斗形开口。

中点处的横截面的直径可以比连接销的端部处的横截面的直径大至少1.05倍,优选地大至少1.07倍,更优选地大至少1.09倍。

销在中点处的横截面的直径可以例如为从4cm至10cm,端部的横截面的直径可以为从2cm至7cm,并且销的总长度可以为从10cm到50cm。

在一个示例中,销在中点处的横截面的直径为5.5cm,端部的横截面的直径为5cm,并且销的总长度为25cm。

孔和要插入孔中的连接销的数量取决于要连接的移动集装箱的尺寸而变化。

在连接两个20’移动集装箱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集装箱包括沿两个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的连接面分布的两个孔,并且在连接期间将两个销插入这些孔中。

此外,销400可以是可伸缩的,然后当要从系统中移除移动集装箱时,销将处于缩回状态,并且当移动集装箱连接或正连接到系统时,销将处于伸出状态。当销处于其缩回状态时,它不会突出到已插入该销的移动集装箱的框架之外。

图14的(a)部分示出了第二移动集装箱700,其具有布置在基板950的顶部上的第二储存和取回结构500’。基板950布置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基板701的顶部上。由于当连接两个自动储存和取回系统时所需的高精确度,所以基板950可水平移位,从而允许布置在其上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结构的水平移位。基板950可以例如由纤维板、硬板等制成,并且可以是10mm至100mm厚,例如25mm或30mm厚。

图14的(b)部分示出了图14的(a)部分中的圆圈区域的详细视图。图14的(b)部分示出了如何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调节装置951在Y方向上使基板950水平移位。使用支架952、953将调节装置951刚性地固定到基面板700和基板950。

如图14的(b)部分所示,调节装置951可以包括:中间支架952,其连接到基面板701的上表面;以及两个侧支架953,其连接到布置在中间支架952的每侧上的基面板950。杆954穿过三个支架中的每个支架中的孔,使得杆在水平Y方向上可移位,从而限制在Z方向和X方向上的运动。通过这种布置,杆954可以通过松开和紧固固定装置(例如螺母)来移位,该固定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附接到带螺纹的杆954,在中间支架952的两侧上以及在侧支架953的一侧上。附接到杆的螺母、中间支架952和侧支架953还可以将杆954刚性地固定在期望的位置,从而将基板950刚性地固定到基面板701。当使杆954移位时,基板950将相应地移位,从而允许在其上放置的自动储存和取回结构500’的Y方向上进行精细调节。

在基板950的相对侧上可以设置有类似的调节装置95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串联地调节两个调节装置951。

可替代地,可以在相邻侧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调节装置951,以允许在X方向上的水平运动。

因此,基板950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调节装置951,从而允许在X方向和/或Y方向上的水平运动。

图15的(a)部分示出了布置在高度可调节支脚960上的第一移动集装箱和第二移动集装箱。支脚960被放置在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和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基板601、701的下表面处的每个角部处,从而允许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和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调平,以在第一移动集装箱600和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基面板601、701之间提供基本上齐平的下表面。

图15的(b)部分示出了图15的(a)部分所示的示例性高度可调节支脚960的详细视图。支脚960包括支架961,该支架包括用于站立/搁置在地面上的下基座967。支架包括从基座967的相对侧竖直延伸的至少两个侧壁962,并且至少两个侧壁962通过在其中心包括孔964的桥接件963互连。杆965布置在桥接件963的孔964内部,并且可在竖直Z方向上移位,从而限制在水平X方向和Y方向上的运动。杆965具有布置在桥接件963上方的搁板966,从而允许移动集装箱搁置在其上。通过这种布置,杆954可以通过松开和紧固固定装置(例如螺母)来移位,该固定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附接到螺纹杆954并附接到支架961的桥接件963的两侧。如图所示,杆可以穿过布置在支架961的基座967的中心处的孔965。此外,杆965可以通过例如焊接或使用附接装置在其上端固定到移动集装箱。

当使杆964移位时,移动集装箱的布置在支脚960上的部分将相应地移位,从而允许在移动集装箱的Z方向上进行精细调节。

当以并排布置来布置多个移动集装箱并将高度可调节支脚放置在每个移动集装箱的基板的每个角部的下方时,可以将移动集装箱全部布置成使得彼此连接的两个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的外表面在连接期间和连接之后彼此齐平。

虽然高度可调节支脚已被描述为放置在每个移动集装箱的基板的每个角部的下方,但是它们可以另外地设置在每个移动集装箱的基板的底部周边周围的其他位置。

图16的(a)部分示出了移动储存系统的透视图,其中供应集装箱700被布置在其他供应集装箱700的顶部上。如图16的(a)部分所示,移动储存系统可以包括以并排布置来布置的第一行多个移动集装箱,以及在位于第一行顶部的第二行中以并排布置来布置的多个移动集装箱。

图16的(b)部分是图13所示的销400的详细视图。

图17示出了彼此叠置布置的两个移动集装箱。上部移动集装箱是第二移动集装箱700(供应集装箱),而下部移动集装箱可以是第一(主)移动集装箱或第二(供应)移动集装箱,然而,该图示出了彼此叠置布置的两个第二移动集装箱。

图17示出了一个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U布置在另一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的正上方,使得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U的基面板701U的角部布置在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的顶面板702L的对应角部的正上方。为了允许储存箱106在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U与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之间移动,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U的基面板701U具有储存箱开口(910,参见图18的(a)部分),从而允许储存箱106穿过其中,并且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的顶面板702L可以具有用于相同目的的对应的储存箱开口(910,参见图18的(a)部分)。布置在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U中的导轨系统上的箱装卸车201、301可以使用箱装卸车201、301内的提升装置,以穿过储存箱开口将储存箱106从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U降低到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中。

储存箱装卸装置900被布置成与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中的导轨系统508’连接。将在图18和图19中详细说明在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U与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之间移动储存箱106的示例性操作。

图18的(a)部分和(b)部分示出了如图17所示布置在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的顶部上的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U的一部分。

图18的(a)部分进一步示出了附接到悬臂式箱装卸车301上的提升系统的储存箱106。该提升系统具有借助于可调节的线材或皮带(未示出)连接到箱装卸车301的附接结构302(参见图19)。附接结构302设置有适于与储存箱106接合的一组抓持装置303和用于控制每个抓持装置303的器件。提升系统的抓持装置303连接到箱装卸车301并确保储存箱106的竖直运输,例如从储存柱中升起储存箱106以及将储存箱106降低到储存柱中。

具有抓持装置303的附接结构302可以从箱装卸车301降低,使得抓持装置303相对于箱装卸车301的位置可以在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正交的第三方向Z上进行调节。

图18的(b)部分示出已经将附接结构302和连接到其上的储存箱106降低到储存箱开口910中的箱装卸车301。

图18的(c)部分示出了布置在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508’的顶部上的储存箱装卸装置900。储存箱装卸装置900分别从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接收储存箱和/或将储存箱递送到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储存箱装卸装置900包括竖直延伸的挡板901,以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在下部移动集装箱的储存箱开口910与导轨系统508’之间引导储存箱。储存箱装卸装置900还包括箱移动结构902,诸如箱输送机902,以用于往返于箱装卸装置将箱移动到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中的导轨系统508’上的箱提升位置903,在该箱提升位置可以通过箱装卸车拾取或递送储存箱。因此,箱输送机902在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导轨系统508’内在储存箱装卸装置900与箱提升位置903之间水平地运输储存箱。当将储存箱布置在箱提升位置903中时,箱装卸车可以拾取储存箱并将其移动到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的储存网格结构内的目标位置。箱装卸车还可以将储存箱递送到箱提升位置,以用于使储存箱移动到储存箱装卸装置900内部的位置,以使储存箱被连接到布置在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U中的箱装卸车的抓持装置拾取,然后将包括储存箱的箱装卸车移动到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储存网格结构内的储存箱的目标位置。

图18的(c)部分所示的箱输送机902具有输送带904,该输送带附接有箱搁置装置905。箱搁置装置905可以是允许储存箱在水平方向上从其与储存箱装卸装置900相邻的位置移动到箱提升位置903的任何类型的装置。

图19的(a)部分至(e)部分示出了示例性过程,其中,位于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的导轨系统508’的顶部上的储存箱装卸装置900从位于上部移动集装箱700U的导轨系统508’上的箱装卸车301接收储存箱106;以及如何将储存箱106从与储存箱装卸装置900相邻的位置移除到箱提升位置903,在该箱提升位置处,布置在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L的导轨系统508’的顶部上的另一箱装卸车301可以拾取该储存箱。

在图19的(a)部分中,储存箱装卸装置900是空的并且准备接收储存箱。

图19的(b)部分示出了在已经从布置在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700U中的箱装卸车递送储存箱之后,与箱装卸装置900相邻放置的储存箱106,参见图17。箱装卸车的附接结构302仍连接到储存箱106。

图19的(c)部分示出了附接结构302,该附接结构包括在从其释放储存箱106之后的抓持装置303。储存箱106被放置在位于储存箱装卸装置900处的箱输送机902的搁置装置905上。

图19的(d)部分示出了在由输送机902的输送带904从与箱装卸装置900相邻的位置输送到箱提升位置903之后布置在箱提升位置903处的储存箱。

图19的(e)部分示出了箱装卸车301可以如何能够从箱提升位置903拾取储存箱106。

虽然图18和图19示出了悬臂式箱装卸车,但单个单元箱装卸车201当然可以用于相同的目的。

图20示出了具有第一移动集装箱600(主集装箱)和四个以并排布置连接的第二移动集装箱700(供应集装箱)的移动储存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两个设备集装箱800,以用于储存设备(诸如空调系统、发电机、灭火系统)。设备集装箱800在与第二移动集装箱700的连接的相对侧处连接到第一移动集装箱600。

从示例性移动储存系统的附图可以看出,移动储存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的系统,其中,布置在并排布置的任何端部处的移动集装箱可以被另一移动集装箱替换。例如,通过查看如图12所示的包括一个主集装箱和四个以并排布置来布置的供应集装箱的系统,可以将主集装箱和供应集装箱的网格结构都视为满的包含货物的储存箱。随着系统操作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物品从系统内的箱中被移除。如果系统进而以通过替换包含货物的储存箱或通过占用待布置的空储存箱的可用空间而将所有空储存箱定位在布置在并排布置端部处的供应集装箱内的方式操作,则随着操作时间的流逝,接收所有空储存箱的供应集装箱将装满空储存箱。然后可以移除供应集装箱,并用具有带货物的储存箱的另一供应集装箱替换。

参考标号:

1 储存和取回系统(现有技术)

100 框架结构

102 框架结构的直立构件/竖直构件

103 框架结构的水平构件

104 储存网格结构

105 储存柱

106 储存箱

106’ 储存箱的特殊位置

107 堆叠件

108 导轨系统/轨道系统

110 在第一方向(X)上的平行导轨

110a 相邻导轨110的第一导轨

110b 相邻导轨110的第二导轨

111 在第二方向(Y)上的平行导轨

111a 相邻导轨111的第一导轨

111b 相邻导轨111的第二导轨

112 网格柱

115 网格开口

119 第一港口柱/第一港口

120 第二港口柱/第二港口

122 网格单元/储存单元

201 现有技术的单个单元箱装卸车

201a 箱装卸车201的车身

201b 驱动器件/车轮装置,第一方向(X)

201c 驱动器件/车轮装置,第二方向(Y)

301 现有技术的悬臂式箱装卸车

301a 箱装卸车301的车身

301b 在第一方向(X)上的驱动器件

301c 在第二方向(Y)上的驱动器件

302 附件结构

303 抓持/接合装置

400 耦接装置/连接销

401 孔

450 中间元件/中间连接元件

451 中间元件的第一端

452 中间元件的第二端

460 枢转连接装置

500 移动集装箱的第一储存和取回系统

500’ 第二移动集装箱的第二储存和取回系统

502 第一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竖直构件

502’ 第二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竖直构件

504 第一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第一储存网格结构

504’ 第二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第二储存网格结构

505 第一储存和取回系统的储存柱

505’ 第二储存和取回系统的储存柱

508 第一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第一导轨系统

508’ 第二储存和取回系统的第二导轨系统

508’a 第一轨道

508’b 第二轨道

509 存取站

512 柱

550 充电站

600 第一移动集装箱/主集装箱

600’ 第一移动集装箱的第一集装箱框架

601 第一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底板

602 第一移动集装箱的顶面板/顶板

603 第一移动集装箱的短端侧面板

604 第一移动集装箱的长端侧面板

605 第一移动集装箱的门

606 第一移动集装箱的竖直延伸型材

700 第二移动集装箱/供应集装箱

700’ 第二移动集装箱的第二集装箱框架

700U 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

700L 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

701 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底板

701U 上部第二移动集装箱的基面板/底板

702 第二移动集装箱的顶面板/顶板

702L 下部第二移动集装箱的顶面板/顶板

703 第二移动集装箱的短端侧面板

704 第二移动集装箱的长端侧面板

705 第二移动集装箱的门

706 第二移动集装箱的竖直延伸型材

800 设备集装箱

900 储存箱装卸装置

901 挡板

902 输送机

903 箱提升位置

904 输送带/皮带

905 箱搁置装置

910 储存箱开口

950 基板

951 调节装置

952 中间支架

953 侧支架

954 调节装置的杆

960 高度可调节支脚/支脚

961 支架

962 支架961的侧壁

963 桥接件

964 桥接件963中的孔

965 支脚的杆

966 搁板

967 支架961的基座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Z 第三方向

4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连接基于导轨的网格储存系统的区域的伸缩接头、系统和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