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

文档序号:621520 发布日期:2021-05-07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 (Holding tool for indirect live wire engineering ) 是由 永木孝幸 岩间保 于 2019-09-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把持部的中央部及前端部把持多种把持对象物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具有绝缘操作杆(14)、把持部(12)、辅助绝缘操作杆(24)和把持操作部(26)。把持部(12)具有可动把持部(20)和固定把持部(22)。固定把持部(22)和可动把持部(20)分别具有基端部(22a、20a)、中央部(22b、20b)、前端部(22c、20c)。中央部(22b、20b)分别是在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的内侧与把持对象物(84)抵接的部分,并具有以形成从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连续地在面(V)方向上屈折或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第一凹部(22b1s、20b1s)及向内突出的第一凸部(22b1t、20b1t)。(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ripping tool for indirect firing line engineering, which can grip a plurality of gripping objects at the central part and the front end part of a gripping part. The holding tool (10) for indirect firing line engineering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operating rod (14), a holding part (12), an auxiliary insulating operating rod (24) and a holding operating part (26). The grip portion (12) has a movable grip portion (20) and a fixed grip portion (22). The fixed grip portion (22) and the movable grip portion (20) have base end portions (22a, 20a), center portions (22b, 20b), and tip end portions (22c, 20c), respectively. The center portions (22b, 20b) are portions that abut against an object to be gripped (84) on the inner side in the direction of a plane (V) including the axial direction (A) of the insulated operating rod (14), and each have first concave portions (22b1s, 20b1s) that are recessed outward and first convex portions (22b1t, 20b1t) that protrude inward so as to form a wave shape that continuously bends or curve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plane (V) from the base end side toward the front end side.)

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被称为所谓的绝缘钳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中,在绝缘操作杆的前端设置有把持部。绝缘钳的把持部由固定把持部和可动把持部构成,通过可动把持部朝向固定把持部转动,使把持部的前端部进行夹持,从而对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即,绝缘钳用于在把持部的前端部对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984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绝缘钳中,在把持对象物为直径非常大的电线的情况下,把持部的前端部张开的角度变大,在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与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成为不相向的程度的角度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够把持该把持对象物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技术的绝缘钳中,未设想以在把持部的中央部进行夹入的方式对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

因此,在需要对不能够由把持部的前端部把持的程度的大径的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时,需要准备更大型的绝缘钳,或者准备能够以通过把持部的中央部进行夹入的方式对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的所谓的绝缘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把持部的中央部及前端部对多种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为,具有:绝缘性的绝缘操作杆,其具有用于在电线与人体之间保持安全的安全距离以上的长度;把持部,其设置在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方向的前端,具有通过设置在绝缘操作杆的把持操作部的操作而接近分离的可动把持部和固定把持部;绝缘性的辅助绝缘操作杆,其辅助与前端连接的把持部的接近分离动作;把持操作部,其安装在绝缘操作杆的基端部附近,与辅助绝缘操作杆的基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并通过杠杆的作用使辅助绝缘操作杆沿其长度方向往返移动而对把持部进行操作。

固定把持部具有:基端部,其与绝缘操作杆的前端连接;中央部,其排列设置在基端部,并形成为在包含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方向的面方向上向外凸出的大致圆弧状;前端部,其排列设置在中央部。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是在面方向的内侧与把持对象物抵接的部分,具有以形成从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连续地在面方向上屈折或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第一凹部和向内突出的第一凸部。可动把持部具有:基端部,其可转动地与辅助绝缘操作杆的前端连接;中央部,其排列设置在基端部,并形成为与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的凸朝向相反的朝向即面方向的向外凸的大致圆弧状;前端部,其排列设置在中央部,基端部以通过把持操作部的操作而相对于固定把持部可接近分离的方式,经由枢轴可转动地与固定把持部的基端部连结。

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是在面方向的内侧与把持对象物抵接的部分,具有以形成从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连续地在面方向上屈折或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第一凹部及向内突出的第一凸部。

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和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被形成为,在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与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接触时为大致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具有:绝缘性的绝缘操作杆,其具有用于在电线与人体之间保持安全的安全距离以上的长度;把持部,其设置在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方向的前端,具有通过设置在绝缘操作杆的把持操作部的操作而接近分离的可动把持部和固定把持部;绝缘性的辅助绝缘操作杆,其辅助与前端连接的把持部的接近分离动作;把持操作部,其安装在绝缘操作杆的基端部附近,与辅助绝缘操作杆的基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并通过杠杆的作用使辅助绝缘操作杆沿其长度方向往返移动而对把持部进行操作。

而且,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和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被形成为,在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与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接触时为大致平行,因此,能够在相向的状态下以夹持直径比较小的板状或片状的把持对象物的方式进行把持。

进一步地,固定把持部具有:基端部,其与绝缘操作杆的前端连接;中央部,其排列设置在基端部,并形成为在包含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方向的面方向上向外凸出的大致圆弧状;前端部,其排列设置在中央部,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是在面方向的内侧与把持对象物抵接的部分,具有以形成从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连续地在面方向上屈折或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第一凹部和向内突出的第一凸部。

而且,可动把持部具有:基端部,其可转动地与辅助绝缘操作杆的前端连接;中央部,其排列设置在基端部,并形成为与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的凸朝向相反的朝向即面方向的向外凸的大致圆弧状;前端部,其排列设置在中央部,基端部以通过把持操作部的操作而相对于固定把持部可接近分离的方式,经由枢轴可转动地与固定把持部的基端部连结,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是在面方向的内侧与把持对象物抵接的部分,具有以形成从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连续地在面方向上屈折或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第一凹部及向内突出的第一凸部,因此,能够在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与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之间,把持直径比较大的把持对象物。

详细而言,能够在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具有的第一凹部中,放入不能够由把持部的前端部把持的程度的大径的把持对象物,并且通过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具有的第一凸部,能够防止被放入第一凹部中的把持对象物向前端侧脱离。

而且,被放入固定把持部的第一凹部的把持对象物通过基于把持操作部的操作而接近固定把持部的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具有的第一凹部,以被固定把持部的第一凹部夹入的方式稳定地被把持。而且,被固定把持部的第一凹部和可动把持部的第一凹部把持的把持对象物通过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具有的第一凸部,也能够防止把持对象物向前端侧脱离。

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也可以进一步如下地构成。即,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还具有第二凹部,第二凹部排列设置在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的第一凸部的前端部侧,并以形成在面方向上屈折或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还具有第二凹部,第二凹部排列设置在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的第一凸部的前端部侧,并以形成在面方向上屈折或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

根据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能够在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具有的第二凹部与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具有的第二凹部之间,对比较中径的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

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也可以如下构成。

即,一种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为,具有:绝缘性的绝缘操作杆,其具有用于在电线与人体之间保持安全的安全距离以上的长度;把持部,其设置在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方向的前端,具有通过设置在绝缘操作杆的把持操作部的操作而接近分离的可动把持部和固定把持部;绝缘性的辅助绝缘操作杆,其辅助与前端连接的把持部的接近分离动作;把持操作部,其安装在绝缘操作杆的基端部附近,与辅助绝缘操作杆的基端部可转动地连接,并通过杠杆的作用使辅助绝缘操作杆沿其长度方向往返移动而对把持部进行操作,固定把持部具有:基端部,其与绝缘操作杆的前端连接;中央部,其排列设置在基端部,并形成为在包含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方向的面方向上向外凸出的大致圆弧状;前端部,其排列设置在中央部,可动把持部具有:基端部,其可转动地与辅助绝缘操作杆的前端连接;中央部,其排列设置在基端部,并形成为与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的凸朝向相反的朝向即面方向的向外凸的大致圆弧状;前端部,其排列设置在中央部,基端部以通过把持操作部的操作而相对于固定把持部可接近分离的方式,经由枢轴可转动地与固定把持部的基端部连结,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和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被形成为,在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与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接触时为大致平行。

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具有以形成在面方向上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内突出的凸部和向外凹陷的凹部,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具有以形成在面方向上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凹部和向内突出的凸部,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凸部和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凹部在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与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接触时进行啮合,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凹部和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凸部在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与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接触时进行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具有以形成在面方向上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内突出的凸部和向外凹陷的凹部,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具有以形成在面方向上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凹部和向内突出的凸部,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凸部和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凹部在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与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接触时进行啮合,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凹部和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凸部在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与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接触时进行啮合,因此形成为在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与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接触时为大致平行的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和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能够从片状的把持对象物的两面夹持片状的把持对象物,并且啮合的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凸部及凹部和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凹部及凸部能够将片状的把持对象物放入弯曲为波形状的各个凸部及凹部,并以不从把持部的前端部滑脱而脱离的方式更牢固地进行把持。

发明效果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能够在把持部的中央部及前端部对多种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处于打开状态的把持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是表示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处于打开状态的把持部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固定把持部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可动把持部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把持部的中央部对直径比较大的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的情况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把持部的中央部对直径比较中等的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的情况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把持部的前端部对片状的把持对象物进行把持的情况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变形例的图,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的把持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

另外,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说明中使用的方向或面如下定义。将与构成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正交乃至交叉的朝向中接近轴线的朝向作为朝内,将与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正交乃至交叉的朝向中远离轴线的朝向作为朝外。另外,在绝缘操作杆中,将被作业者的手把持的一侧的端作为基端,将设置了把持部的一侧的端作为前端。基端与前端的位置关系在把持部乃至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整体中相同。另外,将穿过绝缘操作杆的轴线并包含基端朝向或前端朝向的方向作为轴线方向A。另外,将在具有通过把持操作部的操作而接近分离的可动把持部和固定把持部的把持部中的该接近分离的方向作为B方向。另外,包含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方向的面V是由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方向和与轴线方向交叉的B方向定义的面。

另外,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如图1所示,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具有:绝缘操作杆14、设于绝缘操作杆14的前端的把持部12、设于绝缘操作杆14的基端部附近的把持操作部26、将基于把持操作部26的操作传递到把持部12的辅助绝缘操作杆24。把持部12具有可动把持部20和固定把持部22,把持操作部26用于在B方向上操作构成把持部12的可动把持部20与固定把持部22的接近分离的动作。以下,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详述。

绝缘操作杆14是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圆柱状的棒状部件。

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是用于高压配电线的下引线的切断作业等的工具,因此绝缘操作杆14具有用于在电线与人体之间保持安全的安全距离以上的长度。

在绝缘操作杆14,为了避免沿面放电、漏电而设置有雨挡16、凸缘18。

如上所述,在绝缘操作杆14的前端设有把持部12,在绝缘操作杆14的基端部附近设有把持操作部26。

通过该绝缘操作杆14,作业者将设在前端的把持部12定位在作业位置。然后,作业者通过把持操作部26实施把持部12的接近分离操作。

辅助绝缘操作杆24由与绝缘操作杆14相同的材质构成,同样地为了防止漏电、沿面放电而设有雨挡16、凸缘18。

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前端部与后述的可动把持部20的基端部20a可转动地连结。

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基端部与后述的把持操作部26的动作片26e可转动地连结。

辅助绝缘操作杆24与绝缘操作杆14排列设置,并对基于在绝缘操作杆14的前端安装的把持部12的把持操作部26而进行的接近分离操作进行辅助。

在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前端部设有用于与可动把持部20的基端部20a可转动地连结的前端件25。

如图2、图3等所示,前端件25被形成为前端25b侧从中途分成两叉状的大致圆柱状体且基端25a侧开口的大致圆筒状,并形成为沿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轴线方向延伸。

前端件25被形成为基端25a侧的开口部分的内径与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直径一致,并在基端25a侧的开口部分能够嵌装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前端部。前端件25被形成为前端25b侧从前端25b朝向基端25a地横切径向,并成为侧视呈凹状的切口的形状。

另外,在前端件25中,在前端25b的附近形成有铆钉孔25d,铆钉孔25d以与所述凹状的切口正交且沿径向穿过中心线的方式进行开口。

另外,在前端件25中,在基端25a的附近形成螺栓孔25c,螺栓孔25c与铆钉孔25d平行地开口,即,以沿径向穿过中心线的方式进行开口。

前端件25从基端25a侧嵌装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前端部,从螺栓孔25c插通贯通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前端部的螺栓25e而与辅助绝缘操作杆24一体化。

进一步地,关于前端件25,使铆钉孔25d与位于前端件25的前端25b侧的可动把持部20的基端部20a的后述的基端侧铆钉孔20e一致,将铆钉42插通于铆钉孔25d和铆钉孔20e而将可动把持部20与辅助绝缘操作杆24连接。

在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中,把持部12能够接近把持对象物84,并在前端部以夹持的方式对把持对象物84进行把持,在中央部以夹持、抱入的方式对把持对象物84进行把持。

把持部12具有可动把持部20和固定把持部22。

与绝缘操作杆14连接的可动把持部20从与绝缘操作杆14连结的基端部22a向辅助绝缘操作杆24侧延伸,进而在与绝缘操作杆14相反的一侧向上方延伸,另一方面,与辅助绝缘操作杆24连接的固定把持部22从与辅助绝缘操作杆24连结的可动把持部的基端部a向绝缘操作杆14侧延伸,进而向绝缘操作杆14延伸的上方延伸。可动把持部20和固定把持部22以枢轴(后述的枢轴30)为中心进行交叉,形成以U字状态延伸的夹持结构。

固定把持部22是构成把持部12的部件。固定把持部22由硬质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形成。如图4所示,固定把持部22具有:用于嵌装绝缘操作杆14的前端部的嵌装部15、排列设置在嵌装部15的前端侧的基端部22a、排列设置在基端部22a的前端侧的中央部22b、以及排列设置在中央部22b的前端侧的前端部22c。

如图4所示,固定把持部22作为整体形状被形成为,相对于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向外倾斜大致45度,在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上向外凸出的大致圆弧状,并且从基端部22a到前端部22c地在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上逐渐变细。另外,在图4中,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与纸面一致。

如图4所示,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是与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前端部分向固定把持部的基端部22a的后端部扩展的纵截面大致一致的平面,是与固定把持部22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平面。

如图4所示,嵌装部15被形成为,前端侧封闭而一体地排列设置于基端部22a,基端15a侧开口为大致圆筒状。嵌装部15被形成为,基端15a侧的开口部分的内径与绝缘操作杆14的直径一致,在基端15a侧的开口部分能够嵌装绝缘操作杆14的前端部。

在嵌装部15形成圆筒面的侧面形成有以沿径向(内外方向)穿过中心线的方式进行开口的螺栓孔15c。如图3所示,嵌装部15从基端15a侧内包绝缘操作杆14的前端部,使贯通绝缘操作杆14的前端部的螺栓15e从螺栓孔15c插通而与绝缘操作杆14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把持部22的基端部22a排列设置于嵌装部15。如图4所示,基端部22a被形成为相对于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向外倾斜大致45度,并形成有进一步从基端部22a的中途向外弯曲,并以相对于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成为大致90度的方式延伸的弯曲部22av。

如图4所示,在基端部22a中,形成用于使可转动地连结可动把持部20的螺栓30穿过的螺栓孔22d,螺栓孔22d在弯曲部22av的附近在与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方向上开设。

如图4所示,中央部22b被形成为,排列设置于基端部22a,整体形状为在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上向外凸出的大致圆弧状。

在外侧面上,中央部22b与相对于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倾斜大致90度的基端部22a平滑地连续,并且逐渐向内改变曲率地弯曲。

另外,在内侧面上,中央部22b由四个平面构成,并形成有作为与把持对象物84抵接的抵接面的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21b、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22b、中央部第三抵接面223b及中央部第四抵接面224b。

例如,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21b是从基端部22a的内侧面连续,并相对于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向外倾斜的面。

另外,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22b是从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21b的前端侧端缘向内弯曲并连续的平面。中央部第三抵接面223b是从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22b的前端侧端缘向外弯曲并连续的面。

中央部第四抵接面224b是从中央部第三抵接面223b的前端侧端缘向内弯曲并连续的面。

另外,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21b、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22b、中央部第三抵接面223b及中央部第四抵接面224b形成为与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

此外,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是在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的内侧与把持对象物84抵接的部分,具有以从基端部22a侧朝向前端部22c侧连续地形成在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上屈折或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第一凹部22b1s、向内突出的第一凸部22b1t及向外凹陷的第二凹部22b2s。

固定把持部22的第一凹部22b1s以及凹陷的第二凹部22b2s是以在可动把持部20的后述的中央部20b的第一凹部20b1s及第二凹部20b2s之间进行夹入及包入的方式,对把持对象物84进行把持的部分。

详细而言,第一凹部22b1 s是在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的轴线方向A的基端侧的位置乃至中间附近,通过中央部22b的内侧面向外凹陷而形成的部分。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凹部22b1s是弯曲为L字状的凹部,其弯曲角度大致为134度。通过第一凹部22b1s,中央部22b的内侧面将向外的倾斜改变为向内乃至向轴线方向A的倾斜。即,第一凹部22b1 s是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21b与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22b的连接部。

第一凸部22b1t是通过从第一凹部22b1s向内乃至轴线方向A且朝向前端侧连续的中央部22b的内侧面向内突出而形成的部分。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凸部22b1t是弯曲为L字状的凸部,其弯曲角度大致为114度。通过第一凸部22b1t,中央部22b的内侧面将向内乃至轴线方向A的倾斜再次变为向外的倾斜。

即,第一凸部22b1t是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22b与中央部第三抵接面223b的连接部。

第二凹部22b2s是在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的轴线方向A的前端侧的位置处,通过中央部22b的内侧面向外凹陷而形成的部分。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凹部22b2s是弯曲为L字状的凹部,其弯曲角度大致为137度。

通过第二凹部22b2s,中央部22b的内侧面将向外的倾斜改变为其倾斜角降低了的即平缓的向外的倾斜。即,第二凹部22b2s是中央部第三抵接面223b与中央部第四抵接面224b的连接部。

针对第一凹部22b1s、第一凸部22b1t以及第二凹部22b2s,以与从形成于基端部22a的螺栓孔22d朝向前端部22c延伸的假想平面C1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第一凹部22b1s相对于假想平面C1位于外侧。另一方面,第一凸部22b1t相对于假想平面C1位于内侧。而且,第二凹部22b2s相对于假想平面C1位于外侧。

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是用于在其内侧与把持对象物84进行抵接,并在与相向的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之间进行夹持而对把持对象物84进行把持的部分。

如图3和图4所示,前端部22c与中央部22b排列设置。关于前端部22c的外侧面,被形成为基端侧与中央部22b的外侧面平滑连续地排列设置而直至前端侧向外稍微弯曲,并相对于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在向外倾斜大致45度的方向上延伸。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前端部22c在其前端侧的内侧具有多个槽,并具有作为与把持对象物84抵接的面的前端部抵接面220c。前端部抵接面220c是沿着假想平面C1在前端部22c形成的面。而且,前端部22c的整体形状与假想平面C1大致平行。

而且,如图3及图4所示,前端部22c在其基端侧的内侧具有以形成在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上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内突出的凸部22ct和向外凹陷的凹部22cs。

凸部22ct排列设置在中央部22b的内侧面,是与中央部22b的内侧面相比而向内突出的部分。

凹部22cs排列设置在凸部22ct的前端侧,是与前端部抵接面220c相比而向外凹陷的部分。

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凸部22ct与后述的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凹部20cs在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接触时进行啮合。与此同时,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凹部22cs与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凸部20ct在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接触时进行啮合。

详细而言,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凸部22ct由在固定把持部22的宽度方向上扩展的三个面构成,并由凸部倾斜面22ct1、凸部顶面22ct2、凸部垂面22ct3构成。

凸部垂面22ct3是从中央部22b的内侧面的前端侧端缘以与假想平面C1正交的方式向内延伸的面,是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平面。

凸部顶面22ct2是从凸部垂面22ct3的内侧端缘与假想平面C1平行地延伸的面,是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面。凸部顶面22ct2是构成凸部22ct的顶面的面。凸部顶面22ct2位于假想平面C1的内侧的位置。

凸部倾斜面22ct 1是从凸部顶面22ct2的前端侧端缘向外且朝向前端延伸的面,是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面。凸部倾斜面22ct1是从前端侧观察凸部22ct时逐渐向内突出的面。

由此,在从把持部12的前端侧插入片状的把持对象物84,并想要通过把持部12把持片状的把持对象物84时,能够防止片状的把持对象物84的端缘挂卡在凸部22ct上而不能够插入到把持部12的中央部的情况。

凸部倾斜面22ct1的前端侧端缘位于假想平面C1的外侧。

另外,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凹部22cs由在固定把持部22的宽度方向上扩展的两个面构成,并由凹部倾斜面22cs 1和凹部底面22cs2构成。

凹部底面22cs2是从凸部倾斜面22ct1的前端侧端缘沿着假想平面C1向前端延伸的面,是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面。凹部底面22cs2位于假想平面C1的外侧的位置。凹部倾斜面22cs1是从凹部底面22cs2的前端侧端缘向内且朝向前端延伸的面,是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面。凹部倾斜面22cs1的前端侧端缘位于假想平面C1上。

而且,凹部倾斜面22cs1的前端侧端缘与前端部抵接面220c连接。

另外,如图2所示,在固定把持部22形成有长孔22g。长孔22g是沿着包含与螺栓3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延伸,并以从基端部22a到中央部22b的前端侧连续并且贯通内侧面和外侧面的方式开设的孔。

如图2所示,长孔22g是用于使可动把持部20的后述基端部20a可移动地插入固定把持部22内的孔。

可动把持部20是构成把持部12的部件,并被配置为相对于固定把持部20而在图1所示的B方向上通过设置在绝缘操作杆14的把持操作部26的操作而接近分离。可动把持部20由硬质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形成。

如图5所示,可动把持部20具有基端部20a、排列设置在基端部20a的前端侧的中央部20b、排列设置在中央部20b的前端侧的前端部20c。

可动把持部20的整体形状被形成为,在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上形成为与固定把持部22的整体形状的凸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向外凸的大致圆弧状,并且在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上逐渐从基端部20a到前端部20c地变细。

另外,在图5中,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与纸面一致。

如图5所示,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是与从可动把持部20的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20C的前端部分到可动把持部的基端部20a的后端部地扩展的纵截面几乎一致的平面,是与可动把持部20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平面。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可动把持部20的基端部20a与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前端连接。虽未明确图示,但具体而言,在基端部20a中,基端20f被夹入在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前端件25的前端25b形成的凹状的切口中。并且,基端部20a通过铆钉42与辅助绝缘操作杆24连结,该铆钉42插通于在可动把持部20的基端20f附近沿与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正交的方向开设的基端侧铆钉孔20e和在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前端件25开设的铆钉孔25d。即,基端部20a可转动地连接在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前端。

另外,基端部20a被形成为,在基端20f的附近在与作为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即铆钉42插通的方向上变薄。

如图5所示,基端部20a被形成为,在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上朝向该轴线方向A的前端地从基端20f弯曲为C字状。如图5所示,在基端部20a中,在中央附近沿与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正交的方向开设有螺栓孔20d,螺栓孔20d被形成为,用于将可动把持部22可转动地连结在固定把持部22的螺栓30进行贯通。

如图5所示,中央部20b与基端部20a连接,并被形成为在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上与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的凸向相反的朝向即向外凸的大致圆弧状。

中央部20b在外侧面与基端部20a连接为圆滑的圆弧,并从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前端朝向起向内改变朝向,与此同时进一步地弯曲为C字状。

另外,在中央部20b中,在内侧面形成有用于与把持对象物84抵接的抵接面即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及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2。

另外,中央部20b被形成为,其厚度形成为比基端部20a的厚度厚,并具有与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a的厚度相同的厚度,所述基端部20a在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较薄地形成。

例如,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是从基端部20a的内侧面起连续,并与中央部的外侧面相比而使曲率增大地向内弯曲的面。

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排列设置在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但其为相对于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的前端侧端缘一定程度地向外乃至向轴线方向A屈折或弯曲地排列设置的面。

而且,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是与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相比而使曲率减小地向内弯曲的面。另外,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及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被形成为,相对于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是在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的内侧与把持对象物84抵接的部分,并具有以形成从基端部22a侧朝向前端部22c侧连续地在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上屈折或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第一凹部20b1s、向内突出的第一凸部20b1t及向外凹陷的第二凹部20b2s。

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的第一凹部20b1s和第二凹部20b2s是用于以夹在相向的固定把持部22的第一凹部22b1s和第二凹部22b2s之间的方式,对把持对象物84进行把持的部分。

详细而言,第一凹部20b1 s是在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的轴线方向A上的基端侧的位置乃至中间附近,通过中央部20b的内侧面向外凹陷而形成的部分。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凹部20b1s是弯曲为U字状的凹部,其曲率半径为大致46mm,由该曲率半径形成圆弧的角度为大致136度。

通过第一凹部20b1 s,中央部20b的内侧面将向外的倾斜改变为向内乃至向轴线方向A的倾斜。即,第一凹部20b1 s是由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形成的凹部。

第一凸部20b1t从第一凹部20b1s向内乃至向轴线方向A且朝向前端侧连续,并是通过中央部20b的内侧面向内突出而形成的部分。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凸部20b1t是弯曲为U字状的凸部。

通过第一凸部20b1t,中央部20b的内侧面将向内乃至轴线方向A的倾斜再次变为向外的倾斜。即,第一凸部20b1t是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与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的连接部。

第二凹部20b2s是在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的轴线方向A上的前端侧的位置处,通过中央部20b的内侧面向外凹陷而形成的部分。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凹部20b2s是弯曲为U字状的凹部,其曲率半径为大致50mm,由该曲率半径形成圆弧的角度为大致38度。

通过第二凹部20b2s,中央部20b的内侧面将向外的倾斜改变为向内乃至向轴线方向A的倾斜。即,第二凹部20b2s是由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形成的凹部。

针对第一凹部20b1s、第一凸部20b1t及第二凹部20b2s,以与从在基端部20a形成的螺栓孔20d朝向前端部20c地延伸的假想平面C2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相对于假想平面C2,第一凹部20b1s、第一凸部20b1t以及第二凹部20b2s都位于外侧。

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在其内侧与把持对象物84抵接,并为在与相向的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之间进行夹持地对把持对象物84进行把持的部分。如图5所示,前端部20c排列设置于中央部20b。前端部20c的外侧面被形成为,基端侧与中央部20b的外侧面平滑地连续排列设置,直到前端侧为止向外一定程度地弯曲。

另外,如图3及图5所示,前端部20c在其前端侧的内侧具有多个槽,并具有与把持对象物84抵接的面即前端部抵接面200c。前端部抵接面200c是沿着假想平面C2在前端部20c形成的面。而且,前端部20c的整体形状与假想平面C2大致平行。

而且,如图3和图5所示,在前端部20c中,在其基端侧的内侧具有以形成在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上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凹部20cs和向内突出的凸部20ct。

凹部20cs排列设置在中央部20b的内侧面例如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是比中央部20b的内侧面和前端部抵接面200c更向外凹陷的部分。

凸部20ct排列设置在凹部20cs的前端侧,是比前端部抵接面200c更向内突出的部分。

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凹部20cs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凸部22ct在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接触时进行啮合。与此同时,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凸部20ct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凹部22cs在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接触时进行啮合。

详细而言,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凹部20cs由在可动把持部20的宽度方向上扩展的两个面构成,并由凹部倾斜面20cs2和凹部底面20cs1构成。

凹部倾斜面20cs2是从中央部20b的内侧面例如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的前端侧端缘朝向前端且向外延伸的面,是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面。

凹部底面20cs 1是从凹部倾斜面20cs2的外侧端缘与假想平面C2平行地延伸的面,是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面。

凹部底面20cs 1位于假想平面C2的外侧的位置。

另外,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凸部20ct由在可动把持部20的宽度方向上扩展的三个面构成,并由凸部垂面20ct3、凸部顶面20ct2和凸部倾斜面20ct1构成。

凸部垂面20ct3是从凹部底面20cs1的前端侧端缘以与假想平面C2正交的方式向内延伸的面,是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平面。凸部顶面20ct2是从凸部垂面20ct3的内侧端缘与假想平面C2平行地延伸的面,是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面。凸部顶面20ct2是构成凸部20ct的顶面的面。凸部顶面20ct2位于假想平面C2的内侧的位置。

凸部倾斜面20ct 1是从凸部顶面20ct2的前端侧端缘向外且朝向前端延伸的面,是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面。凸部倾斜面20ct1是从前端侧观察凸部20ct时逐渐向内突出的面。

由此,在从把持部12的前端侧插入片状的把持对象物84,并想要通过把持部12对片状的把持对象物84进行把持时,能够防止片状的把持对象物84的端缘挂卡在凸部20ct而不能够插入到把持部12的中央部的情况。

凸部倾斜面20ct1的前端侧端缘位于假想平面C2上。而且,凸部倾斜面20ct1的前端侧端缘与前端部抵接面200c连接。

另外,如图2所示,在可动把持部20形成有沿着包含与螺栓3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延伸的长孔20g。长孔20g是从中央部20b的基端侧到前端侧连续并且贯通内侧面和外侧面而开设的孔。

长孔20g是用于使可动把持部20乃至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的重量轻量化的孔。

在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形成有长孔22g,并且在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形成有长孔20g。但是,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和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在宽度方向即与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正交的方向上以相同的厚度形成,因此作为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的内侧面的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21b、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22b、中央部第三抵接面223b、中央部第四抵接面224b与作为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的内侧面的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及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分别相向,并且具有仅对把持对象物84进行把持的面积。

如图2所示,在把持部12中,可动把持部20从内侧朝向外侧地从可动把持部20的基端20f插入固定把持部22的长孔22g,并使可动把持部20的螺栓孔20d与固定把持部22的螺栓孔22d在包含绝缘操作杆14的轴线方向A的面V上重叠地,配置于固定把持部22。

而且,可动把持部20使用插通重叠的螺栓孔20d和螺栓孔22d的螺栓30与螺母(无符号),以在图1的B方向上相对于固定把持部22可转动且可接近分离的方式,与固定把持部22连结。

此时,螺栓30作为可动把持部20相对于固定把持部22转动时的枢轴发挥作用。即,可动把持部20能够通过把持操作部26的操作而相对于固定把持部22在B方向上可转动且可接近分离,以此方式基端部20a经由作为枢轴的螺栓30与固定把持部22的基端部22a连结。

如图1所示,把持操作部26设置在绝缘操作杆14的基端部附近,并具有操作杆26a、支承金属件26b、解除杆26c、操作用转动轴26d、动作片26e。

在支承金属件26b上,操作杆26a通过操作用转动轴26d而被轴支承。

与操作杆26a朝向同一侧突出的动作片26e可转动地与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基端部连结。

因此,当作业者实施握住操作杆26a的操作时,在杠杆的作用下辅助绝缘操作杆24被向下牵引,可动把持部20以螺栓30为中心朝向固定把持部22封闭的方式进行动作。

另外,在支承金属件26b与操作杆26a之间安装有对操作杆26a向打开方向施力的弹簧28,在作业者未操作操作杆26a时,操作杆26a成为打开状态,伴随于此,可动把持部20也保持为相对于固定把持部22分离的打开状态。

支承金属件26b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是公知的机构,因此,以下简单地进行说明。

锁定机构具有使用安装在操作杆26a的杠杆的支点位置的滚子(未图示)的轴承状的单向离合器(未图示)、对该单向离合器进行轴支承的操作用转动轴26d、将该操作用转动轴26d的转动在任意的位置进行固定和/或释放的多个卡定机构(未图示)。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该卡定机构具有固定在操作用转动轴26d的卡定齿轮;对卡定齿轮进行卡定的卡定销;对卡定销向卡定齿轮的方向施力的卡定弹簧;推起卡定销的销而解除卡定销的卡定的解除杆26c;可转动地支承解除杆26c的杆支承轴;将解除杆26c保持或释放在卡定解除位置的卡定解除把手;可转动地支承卡定解除把手的把手支承轴。

并且,在将卡定机构设置在释放位置而释放了锁定机构的情况下,操作用转动轴26d能够自由地转动,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与操作杆26a的操作不再相关,操作杆26a自由地转动,操作杆26a的开闭操作传递到辅助绝缘操作杆24,可动把持部20根据操作杆26a的开闭操作而进行开闭。

另一方面,在将卡定机构设置在卡定位置而使锁定机构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操作用转动轴26d被卡定,通过单向离合器的作用而操作杆26a朝向关闭的方向,即仅以向下牵引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方式进行转动,并且操作杆26a被无级地锁定在任意的位置。

因此,当作业者朝向关闭操作杆26a的方向进行操作时,操作杆26a停止在作业者朝向关闭方向进行了操作的位置,可动把持部20成为经由辅助绝缘操作杆24被锁定在与操作杆26a的关闭位置对应的位置的状态。

此时,无论把持对象物84的大小如何,只要在作业者判断为能够以适于作业的力把持把持对象物84的时刻将手从操作杆26a离开,就能够在该状态下直接锁定操作杆26a。

如图8所示,通过把持操作部26的操作,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在以螺栓30为中心向图1的B方向旋转的同时,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接触。

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前端部抵接面200c位于假想平面C2上,与假想平面C2平行。

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前端部抵接面220c位于假想平面C1上,与假想平面C1平行。

然后,当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接触时,假想平面C1与假想平面C2重叠。而且,前端部抵接面220c和前端部抵接面200c平行于重叠的假想平面C1和假想平面C2。即,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和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被形成为,在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接触时为大致平行。

假想平面C1是在固定把持部22的宽度方向上扩展的平面。

假想平面C2是在可动把持部20的宽度方向上扩展的平面。

(使用状态及作用效果)

接着,根据图6至图8,对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把持把持对象物84的使用状态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把持部的中央部把持直径比较大的把持对象物的情况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把持部的中央部把持直径比较中等的把持对象物的情况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的把持部的前端部把持片状的把持对象物的情况的主视图。

如图6所示,在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把持直径比较大的把持对象物84、例如直径较大的电线84的情况下,可动把持部20成为从固定把持部22离开较远的配置。此时,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在与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之间形成大致封闭的区域T1,在该大致封闭的区域T1中封入把持对象物84,能够对把持对象物84进行把持。

详细而言,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的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形成的凹曲面与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的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21b和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22b成为相向的位置。

而且,在直径比较大的把持对象物84的剖视的侧面,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21b、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22b进行接触,直径比较大的把持对象物84成为被稳定地把持的状态。

此时,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01b、中央部第一抵接面221b、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22b在把持部12的内侧形成大致封闭的区域T1,在该大致封闭的区域T1中封入把持对象物84。

换言之上述作用为,能够在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具有的第一凹部22b1s中放入不能够由把持部12的前端部把持的程度的大径的把持对象物84,并且通过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具有的第一凸部22b1t,能够防止放入到第一凹部22b1s中的把持对象物84向前端侧脱离。

而且,被放入固定把持部22的第一凹部22b1 s的把持对象物84通过基于把持操作部26的操作而接近固定把持部22的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具有的第一凹部20b1s,以被夹入固定把持部22的第一凹部22b1s的方式稳定地被把持。

而且,被固定把持部22的第一凹部22b1s和可动把持部20的第一凹部20b1s把持的把持对象物84通过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具有的第一凸部20b1t,也能够防止把持对象物84向前端侧脱离。

另外,如图7所示,在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把持比较中径的把持对象物84例如中程度的直径的电线84的情况下,可动把持部20成为从固定把持部22一定程序地分离的配置。

此时,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在与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之间形成大致封闭的区域T2,在该大致封闭的区域T2中封入把持对象物84,能够把持把持对象物84。

详细而言,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的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形成的凹曲面与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的中央部第三抵接面223b和中央部第四抵接面224b处于相向的位置。

而且,在比较中径的把持对象物84的剖视的侧面,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中央部第三抵接面223b、中央部第四抵接面224b进行接触,比较中径的把持对象物84成为被稳定地把持的状态。此时,中央部第二抵接面202b、中央部第三抵接面223b、中央部第四抵接面224b在把持部12的内侧形成大致封闭的区域T2,在该大致封闭的区域T2中封入把持对象物84。

换言之上述作用为,能够在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具有的第二凹部22b2s中放入直径较中的把持对象物84,并且通过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具有的凸部22ct,能够防止放入到第二凹部22b2s中的把持对象物84向前端侧脱离。

然后,被放入固定把持部22的第二凹部22b2s的把持对象物84通过基于把持操作部26的操作而接近固定把持部22的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具有的第二凹部20b2s,以夹入固定把持部22的第二凹部22b2s的方式稳定地被把持。

另外,在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把持直径较小的板状或片状的把持对象物84例如图8所示的片和/或罩84的情况下,可动把持部20成为与固定把持部22接近或接触的配置。此时,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在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b之间进行夹持而能够把持把持对象物84。

详细而言,在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把持片和/或罩84的情况下,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前端部抵接面200c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前端部抵接面220c接近并成为使彼此的面平行地相向的位置。

而且,在片和/或罩84的两面,前端部抵接面200c和前端部抵接面220c进行抵接,片和/或罩84被把持部12的前端部夹持。

进一步地,在啮合的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凸部20ct和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凹部22cs、啮合的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凹部20cs和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凸部22ct中,片和/或罩84成为进入的形态。

而且,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凹部20cs及凸部20ct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凸部22ct及凹部22cs分别形成在面方向上弯曲的波形,因此进入了的片和/或罩84沿着该波形弯曲。

因此,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和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能够从片和/或罩84的两面夹持片和/或罩84,并且由于啮合的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凸部22ct及凹部22cs和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凹部20cs及凸部20ct能够以将片和/或罩84进入弯曲为波形状的各个凸部及凹部而不从把持部12的前端部滑脱而脱离的方式,更牢固地把持片和/或罩84。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能够将直径较小或板状的把持对象物84夹持在把持部12的前端部即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前端部抵接面220c与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2c的前端部抵接面200c之间来进行把持。

因此,根据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能够在把持部12的中央部及前端部把持多样的把持对象物84。特别地,上述的作用效果在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与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不能够交叉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即所谓的绝缘钳中特别地显著。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根据本发明的思想进行各种改变。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绝缘操作杆14的大致中部设置了雨挡16、凸缘18,但是雨挡16和凸缘18是用于防止沿面放电、漏电的构成要素。因此,即使采用在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的绝缘操作杆14中不设置雨挡16及凸缘18的结构,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例如,可转动地连结可动把持部20和辅助绝缘操作杆24的铆钉42也可以由螺栓和螺母构成,以便能够容易地解除连结。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A也可以如图9所示地形成。即,在把持部12中,固定把持部22的中央部22b是在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的内侧与把持对象物84抵接的部分,也可以具有以形成从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连续地在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上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第一凹部22Ab1s、向内突出的第一凸部22Ab1t及向外凹陷的第二凹部22Ab2s,可动把持部20的中央部20b是在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的内侧与把持对象物84抵接的部分,也可具有以形成从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连续地在包含轴线方向A的面V方向上弯曲的波形的方式,向外凹陷的第一凹部20Ab1s、向内突出的第一凸部20Ab1t和向外凹陷的第二凹部20Ab2s。

而且,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也可以由与中央部22b的前端侧连接的凹部22Acs、与凹部22Acs的前端侧连接的凸部22Act构成,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也可以由与中央部20b的前端侧连接的凸部20Act、与凸部20Act的前端侧连接的凹部20Acs构成。固定把持部22的前端部22c的凹部22Acs由凹部倾斜面22Acs2和凹部底面22Acs1构成,凸部22Act由凸部垂面22Act3、凸部顶面22Act2、凸部倾斜面22Act1构成。可动把持部20的前端部20c的凸部20Act由凸部垂面20Act3、凸部顶面20Act2、凸部倾斜面20Act1构成,凹部20Acs由凹部底面20Acs2和凹部倾斜面20Acs1构成。

根据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A,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10相对地相同的作用效果,所以能够在把持部12的中央部及前端部把持多样的把持对象物84。

如上所述,在上述记载中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即,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以及目的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关于机制、形状、材质、数量、位置或者排列等,能够施加各种改变,这些改变包含在本发明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10A 间接火线工程用把持工具;

12 把持部;

14 绝缘操作杆;

15 固定把持部的嵌装部;

15a 嵌装部的基端;

15c 嵌装部的螺栓孔;

15e 嵌装部的螺栓;

16 雨挡;

18 凸缘;

20 可动把持部;

20a 可动把持部的基端部;

20b 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

20b1s 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的第一凹部;

20b1t 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的第一凸部;

20b2s 可动把持部的中央部的第二凹部;

201b 中央部第一抵接面;

202b 中央部第二抵接面;

20c 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

20ct 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凸部;

20ct1 凸部倾斜面;

20ct2 凸部顶面;

20ct3 凸部垂面;

20cs 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凹部;

20cs1 凹部底面;

20cs2 凹部倾斜面;

200c 可动把持部的前端部抵接面;

20d 可动把持部的螺栓孔;

20e 可动把持部的基端侧铆钉孔;

20f 可动把持部的基端;

20g 可动把持部的长孔;

22 固定把持部;

22a 固定把持部的基端部;

22av 固定把持部的基端部的弯曲部;

22b 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

22b1s 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的第一凹部;

22b1t 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的第一凸部;

22b2s 固定把持部的中央部的第二凹部;

221b 中央部第一抵接面;

222b 中央部第二抵接面;

223b 中央部第三抵接面;

224b 中央部第四抵接面;

22c 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

22cs 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凹部;

22cs1 凹部倾斜面;

22cs2 凹部底面;

22ct 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的凸部;

22ct1 凸部倾斜面;

22ct2 凸部顶面;

22ct3 凸部垂面;

220c 固定把持部的前端部抵接面;

22d 固定把持部的螺栓孔;

22g 固定把持部的长孔;

24 辅助绝缘操作杆;

25 辅助绝缘操作杆的前端件;

25a 前端件的基端;

25b 前端件的前端;

25c 前端件的螺栓孔;

25d 前端件的铆钉孔;

25e 前端件的螺栓;

26 把持操作部;

26a 操作杆;

26b 支承金属件;

26c 解除杆;

26d 操作用转动轴;

26e 动作片;

28 弹簧;

30 枢轴(固定把持部与可动把持部的连结用螺栓);

42 铆钉(可动把持部与辅助绝缘操作杆的紧固用铆钉);

84 把持对象物(直径比较大的电线、直径比较中等的电线、直径比较小的电线、片和/或盖等);

A 轴线方向(包括穿过绝缘操作杆的轴线并朝向基端或朝向前端的方向);

B 在具有通过把持操作部的操作而接近分离的可动把持部和固定把持部的把持部中,其接近分离的方向(以可动把持部的枢轴为中心的转动方向);

V 假想平面(包含绝缘操作杆的轴线方向的面);

C1 假想平面(从固定把持部的螺栓孔朝向前端部延伸的平面);

C2 假想平面(从可动把持部的螺栓孔朝向前端部延伸的平面);

T1 第一大致封闭区域;

T2 第二大致封闭区域。

2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包覆电线的处理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