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装置用热交换单元

文档序号:664625 发布日期:2021-04-27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通风装置用热交换单元 (Heat exchange unit for ventilation device ) 是由 林贤哲 李宰荣 于 2019-09-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包括:外壳,在前部面形成用于吸入第一空气的第一吸入口及用于排出第二空气的第二排出口,在后部面形成用于排出第一空气的第一排出口和用于吸入第二空气的第二吸入口;以及多个热交换器,形成有使上述第一空气通过的第一空气通道及使第二空气通过的第二空气通道,上述多个热交换器沿着上述外壳的水平方向排列,在上述外壳的前部面沿着高度方向设置用于分离第一吸入口和第二排出口的第一分离板,在上述外壳的另一侧沿着高度方向设置用于分离上述第二吸入口和第一排出口的第二分离板,第一空气及第二空气的空气通道可由单一通道形成,可使管道连接结构变得简单方便,降低热交换单元的高度来使窗户的设置空间最高化。(The invention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housing having a first suction port for sucking first air and a second discharge port for discharging second air formed in a front surface thereof, and a first discharge port for discharging the first air and a second suction port for sucking the second air formed in a rear surface thereof; and a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rs having a first air passage through which the first air passes and a second air passage through which the second air passes, the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rs being arranged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of the housing, a first separation plate for separating a first suction port and a second discharge port being provided along a height direction on a front surface of the housing, and a second separation plate for separating the second suction port and the first discharge port being provided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housing.)

通风装置用热交换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通风装置用热交换单元。

背景技术

通常,通风装置为向室外排出受污染的室内空气且向室内供给新鲜的室外空气的装置,在通风装置设置:过滤器,过滤室外空气中所包含的各种有害物质;以及热交换器,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当进行通风时,使室内温度的变化最小化。

如上所述的通风装置可根据设置场所分为设置于窗户的窗户型通风装置及设置于建筑物的风筒型通风装置。

窗户型通风装置在打开现有的窗户后设置于窗框,风筒型通风装置设置于天花板,通过风筒与外部相连。

以往的通风装置用热交换器包括:电热板,以规定间隔层叠;第一电热部件,层叠在多个电热板之间,以形成使室外空气通过的第一空气通道的方式呈褶皱形态;以及第二电热部件,与第一电热部件交叉地层叠在多个电热板之间,以形成使室内空气通过的第二空气通道的方式呈褶皱形态。

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需要充足的面积,以使得用于通风的空气通过,因此增加了热交换器的高度。

若热交换器的高度变高,则在风筒型通风装置的情况下,在天花板设置的高度增加,在设置时,通风装置可能暴露在室内,在窗户型通风装置的情况下,在窗户所占的面积增加,由此,具有使窗户的视野及阳光透射减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通风装置用热交换单元:沿着水平方向排列多个热交换器,降低热交换器的高度,由此,可使设置空间最小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通风装置用热交换单元:可将与多个热交换器的第一空气通道及第二空气通道相连通的吸入口及排出口形成为一个通道,由此,可简化管道连接结构。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外壳的前部面形成用于吸入第一空气的第一吸入口及用于排出第二空气的第二排出口,在外壳的后部面形成用于排出第一空气的第一排出口和用于吸入第二空气的第二吸入口,在上述外壳的内部沿着水平方向排列多个热交换器,第一吸入口和第二排出口在外壳的前部面沿着上下方向划分而成,第二吸入口和第一排出口在外壳的后部面沿着上下方向划分而成。

上述多个热交换器可沿着对角线方向排列在上述外壳。

在上述外壳的前部面,可沿着热交换器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一分离板来分离第一吸入口和第二排出口,在外壳的后部面,可沿着热交换器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分离板来分离第二吸入口和第一排出口。

上述外壳的后部面沿着高度方向被第二分离板划分,在外壳的后部面的上部形成一个第二吸入口,在上述外壳的后部面的下部可形成一个第一排出口。

上述多个热交换器的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一吸入口之间相连通,多个热交换器的第二空气通道与第一吸入口之间可被第一隔板阻隔。

上述多个热交换器的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一排出口之间相连通,多个热交换器的第二空气通道与第一排出口之间可被第四隔板阻隔。

上述多个热交换器的第二空气通道与第二排出口之间相连通,多个热交换器的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排出口之间可被第二隔板阻隔。

上述多个热交换器的第二空气通道与第二吸入口之间相连通,多个热交换器的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吸入口之间可被第三隔板阻隔。

上述多个热交换器可包括:第一热交换部,包括第一波形板及平板,上述第一波形板以形成第一空气通道的方式呈褶皱形态,上述平板以包围第一波形板的下部面、两侧侧面及上部面的方式配置,用于划分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空气通道之间;以及第二热交换部,与上述第一热交换部交替层叠,包括以形成第二空气通道的方式呈褶皱形态的第二波形板。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沿着水平方向排列多个热交换器,由此,降低热交换器的高度,并且,竖直地配置在窗户的垂直框架,由此,可使在窗户所占的空间最小化。

并且,将在热交换单元的外壳的前部面形成的第一吸入口及第二排出口沿着上下方向划分来形成一个通道,将在外壳的后部面形成的第二吸入口及第一排出口沿着上下方向划分来形成一个通道,由此,可简化管道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风装置设置于窗框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风装置设置于窗框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一部分被切开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的俯视图。

图7为沿着图6中的A-A线切开的剖视图。

图8为沿着图6中的B-B线切开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一部分被切开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过程中,为了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可夸张示出附图中的结构要素的大小或形状等。

参照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通风装置可包括:热交换单元10,固定于窗框100的垂直框架120,起到使第一空气及第二空气通过的通道作用,对第一空气与第二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本体单元20,配置于室内,与热交换单元10相连接,净化第一空气后向室内供给,并向室外排出第二空气。

第一空气可以为室外空气,第二空气可以为室内空气。

窗框100为安装于建筑物的开口部的方框形态,以使窗户150通过滑动方式打开或关闭的方式安装,上述窗框100可包括:水平框架110,设置有轨道,使得窗户150的上部面和下部面可分别进行滑动移动;以及垂直框架120,与水平框架110的左右侧面相连接。

如图3及图4所示,本体单元20可包括:外罩24,与热交换单元10相连接,在前部面分别形成向室内供给净化的第一空气的第一空气供给口32及用于吸入第二空气的第二空气吸入口34;过滤器26,设置于外罩24的内部,对第一空气进行过滤;第一送风单元28,设置于外罩24的内部,用于强制送风第一空气;以及第二送风单元30,用于强制送风第二空气。

本体单元20以直角与热交换单元10相连接,配置于靠近窗框100的室内的墙面,可防止窗户150被遮挡。即,热交换单元10与本体单元20以直角相连接,因此,若热交换单元10设置于窗框100,则本体单元20配置于靠近窗框的室内的墙面,可防止窗户150被本体单元20遮挡。

热交换单元10垂直配置于窗框100,热交换单元10的高度方向配置在窗框100的水平方向上,热交换单元10的宽度方向可配置在窗框100的垂直方向上。

因此,可使热交换单元10的高度最小化且增加宽度,可减少沿着窗框100的宽度方向所占面积,由此,可防止窗户的视野确保功能及阳光透射功能降低。

在窗框100的垂直框架120固定固定用支架,上述热交换单元10能够以滑动方式设置于上述固定用支架,还可直接固定于窗框100。

为了使遮挡窗户的面积最小化且维持热交换面积,使热交换单元10的高度最小化且增加其宽度。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水平排列多个热交换器,来在维持热交换面积的同时使热交换单元10的高度最小化。

在本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10设置于风筒型的情况下,水平排列多个热交换器,来降低热交换单元的高度,由此,整个通风装置的高度降低,从而,能够以不向室内暴露的方式设置于天花板。

如图5至图8所示,热交换单元10可包括:外壳12,与本体单元20的外罩24相连接,固定于窗框100的垂直框架120,打开前方及后方,以吸入及排出第一空气和第二空气;以及多个热交换器14、16,水平排列在外壳12的内部,对第一空气和第二空气进行热交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2沿着外壳的宽度方向排列多个热交换器14、16,由此,可在降低热交换单元10的高度的同时维持热交换面积。

如图9所示,热交换器14、16可包括:第一热交换部40,形成有使第一空气通过的第一空气通道44;以及第二热交换部42,与第一热交换部40交替层叠,形成有使第二空气通过的第二空气通道46,第一空气通道44和第二空气通道46以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由此,对通过第一空气通道44的第一空气与通过第二空气通道46的第二空气进行热交换。

如图10所示,第一热交换部40可包括:第一波形板40a,以形成第一空气通道44的方式呈褶皱形态;以及平板40b,以包围第一波形板40a的下部面、两侧侧面及上部面的方式配置,用于划分第一空气通道44与第二空气通道46之间。

第二热交换部42与第一热交换部40交替层叠,可包括以的形成第二空气通道46方式呈褶皱形态的第二波形板。

在第一热交换部40中,平板以包围第一波形板40a的下部面、两侧侧面及上部面的方式配置,通过划分第一空气通道44与第二空气通道46之间来防止通过第一空气通道44的第一空气与通过第二空气通道46的第二空气混合。

如上所述,热交换器14、16可通过降低高度L、沿着水平方向配置多个,来使设置空间最小化,可根据通风装置的容量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热交换器,并沿着对角线方向排列。

如一例,在多个热交换器14、16中,当热交换器为两个时,可在外壳12的内部形成第一空间部50及第二空间部52,在上述第一空间部50中沿着水平方向设置第一热交换器14,上述第二空间部52通过隔板54与第一空间部50划分且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16。

可在外壳12的前部面形成用于吸入第一空气的第一吸入口60及用于排出第二空气的第二排出口62,在外壳12的后部面分别形成用于吸入第二空气的第二吸入口64及用于排出第一空气的第一排出口66。

可在外壳12的前部面设置用于沿着热交换器的高度L方向分离外壳12前部面的第一分离板72,在外壳12的后部面设置将外壳12的后部面上下分离的第二分离板74。

外壳12的前部面沿着高度方向被第一分离板72分离,可在其上部形成吸入第一空气的第一吸入口60,可在其下部形成排出第二空气的第二排出口62。

并且,外壳12的后部面沿着高度方向被第二分离板74分离,可在其上部形成吸入第二空气的第二吸入口64,在其下部形成排出第一空气的第一排出口66。

第一吸入口60与多个热交换器14、16的第一空气通道44相连通,第二排出口62可与多个热交换器14、16的第二空气通道46相连通。

可在第一吸入口60设置第一隔板80,上述第一隔板80阻隔多个热交换器14、16的第二空气通道46与第一吸入口60之间,由此,防止被第一吸入口60吸入的第一空气向第二空气通道46流入。

可在第二排出口62设置第二隔板82,上述第二隔板82阻隔多个热交换器14、16的第一空气通道44与第二排出口62之间,由此,防止通过第二排出口62排出的第二空气向第一空气通道44流入。

可在第二吸入口64设置第三隔板84,上述第三隔板84阻隔多个热交换器14、16的第一空气通道44与第二吸入口64之间,由此,防止被第二吸入口64吸入的第二空气向第一空气通道44流入。

可在第一排出口66设置第四隔板86,上述第四隔板86阻隔多个热交换器14、16的第二空气通道46与第一排出口66之间,由此,防止通过第二空气通道的第二空气向第一排出口66排出。

可在外壳12前部面的内部设置倾斜的第一引导板90,上述第一引导板90可引导被在外壳12的前部面的上部形成的第一吸入口吸入的第一空气向热交换器14、16的第一空气通道44流入,可在外壳12后部面的内部设置倾斜的第二引导板92,上述第二引导板92可引导通过热交换器14、16的第一空气通道44的第一空气向在外壳12的后部面的下部形成的第一排出口66排出。

并且,可在外壳12前部面的内部设置倾斜的第三引导板94,上述第三引导板94引导通过热交换器14、16的第二空气通道46的第二空气向在外壳12的前部面的下部形成的第二排出口62排出,可在外壳12后部面的内部设置倾斜的第四引导板96,上述第四引导板96引导被在外壳12的后部面的上部形成的第二吸入口64吸入的第二空气向热交换器14、16的第二空气通道46流入。

在一个外壳12的内部排列多个热交换器14、16的情况下,以使多个热交换器的对角线在外壳12的内部形成一条直线的方式排列,因此,只能在外壳12的前部面沿着外壳12的宽度方向分别交替形成第一吸入口及第二排出口,在外壳的后部面分别交替形成第二吸入口及第一排出口。在此情况下,形成多个空气通道,由此,具有如下的问题,即,难以连接管道且第一空气与第二空气互相混合。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2的前部面沿着上下方向划分第一吸入口60和第二排出口62,在外壳12的后部面沿着上下方向划分第二吸入口64及第一排出口66,由此,形成一个通道,从而,使管道容易分别连接,并可防止第一空气与第二空气互相混合。

如图7所示,若观察通过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例的通风装置用热交换单元的第一空气的流动,则如箭头C,第一空气被在外壳12的前部面的上部形成的第一吸入口60吸入,在通过热交换器14、16的第一空气通道44的同时与第二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在外壳12的后部面的下部形成的第一排出口66排出。

在此情况下,在第一吸入口60设置第一隔板80来防止被第一吸入口60吸入的第一空气向第二空气通道46流入,在第一排出口66设置第四隔板86来防止第一空气向第二吸入口64方向流入。

并且,如图8所示,若观察第二空气的流动,则如箭头D,第二空气被在外壳12的后部面的上部形成的第二吸入口64吸入,在通过热交换器14、16的第二空气通道46的同时与第一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在外壳12的前部面的下部形成的第二排出口62排出。

在此情况下,在第二吸入口64设置第三隔板84来防止被第二吸入口64吸入的第二空气向第一空气通道44流入,在第二排出口62设置第二隔板82来防止第二空气向第一吸入口60方向流入。

以上,例举特定优选实施例来示出并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思想的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进行多种变更和修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为向室外排出受污染的室内空气且向室内供给新鲜的室外空气的通风装置,在通风装置设置:过滤器,过滤室外空气中所包含的各种有害物质;以及热交换器,在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本发明的热交换器降低高度、扩大水平方向面积,当设置在窗框时,使遮挡窗框的面积最小化。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空调机及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