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

文档序号:666422 发布日期:2021-04-30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 (Regional function specificity clinical periodontal defect repair module ) 是由 雷利红 韦应明 韩佳吟 蒋晓健 陈莉丽 孙伟莲 于 2020-12-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由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周膜再生功能域和屏障膜功能域三者集成。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基于牙周炎患者骨缺损形态个性化设计并制作,与缺损外形吻合,可构建稳定的骨缺损修复空间;牙周膜再生功能域利用仿牙周纤维引导结构设计制备,为牙周膜新生提供更有利的局部条件;屏障膜功能域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集成,可阻挡上皮细胞向缺损内长入,并简化手术操作,降低再生手术技术敏感性。基于该牙周缺损修复模块的新型牙周再生手术,将提高牙周组织再生的确定性,降低牙周再生手术的技术敏感性,为保存牙周炎患牙提供更多可能。(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gional function specificity clinical periodontal defect repair module which is integrated by an alveolar bone regeneration functional domain, a periodontal ligament regeneration functional domain and a barrier ligament functional domain. The alveolar bone regeneration functional domain i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in an individualized way based on the bone defect shape of a patient with periodontitis, is matched with the defect shape, and can construct a stable bone defect repair space; the periodontal ligament regeneration functional domain is designed and prepared by using a simulated periodontal fiber guide structure, so that more favorable local conditions are provided for periodontal ligament regeneration; the barrier membrane functional domain and the alveolar bone regeneration functional domain are integrated, so that epithelial cells can be prevented from growing into the defect, the operation is simplified,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egeneration operation technology is reduced. The novel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operation based on the periodontal defect repair module can improve the certainty of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reduce the technical sensitivity of the periodontal regeneration operation and provide more possibility for preserving the affected teeth of periodontitis.)

一种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牙周组织的修复材料,涉及一种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

背景技术

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可引起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等牙周支持组织进行性地不可逆破坏,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甚至牙齿脱落。目前,牙周炎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原因和主要原因。理想的牙周炎治疗不仅在于去除病因及危险因素以消除炎症、控制疾病发展;更重要的是修复和重建被破坏的牙周组织结构,即实现牙周组织再生。牙周组织再生是实现真正意义牙周炎治愈的必经之路。

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和牙周植骨术的联合应用是目前最常用的牙周再生手段。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两种术式联合应用在II壁、III壁及II度根分叉病变等包含型骨缺损中的再生修复效果。而在治疗对骨替代材料容纳度较差的非包含型骨缺损时,以上两种术式疗效欠佳,其关键问题在于难以创造并维持的稳定的骨缺损修复空间。

GTR的原理是将膜性材料作为屏障,阻挡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向根面生长,并形成一定的膜下修复空间,诱导具有牙周组织再生潜力的牙周膜细胞占领根面,形成新的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临床上GTR和牙周植骨术常联合应用,即在缺损区植入骨替代材料后,修剪出适宜外形的屏障膜覆盖在植入材料表面,植入材料可起到支持屏障膜和稳定骨修复空间的作用。但是,牙周骨缺损复杂多样,医生徒手修剪的屏障膜难以完全贴合骨缺损形态;而在手术操作和后期愈合过程中,屏障膜容易发生塌陷或移位。术中修整、塑形屏障膜势必增加再生手术技术敏感性,延长手术时间,增添患者的痛苦。术后屏障膜的移位和塌陷又会影响牙周再生术后愈合效果。

牙周再生术后,牙龈上皮、牙龈结缔组织、牙周膜和牙槽骨四种来源的细胞先后向根面贴附,对应出现四种愈合结局,最终的愈合方式取决于上述细胞的生长速度及条件。一般情况下,上皮生长最快,首先占据根面,形成长结合上皮愈合。而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形成两端分别埋入根面牙骨质和新生牙槽骨的牙周膜纤维,才是最理想的愈合方式。可牙周膜细胞的生长速度慢于上皮,只在袋底附近的牙周膜细胞能优先占据根面,因此该种愈合机会很少,长结合上皮愈合仍是牙周手术后最常见的愈合方式。但长结合上皮愈合无法赋予牙周组织承受各向咀嚼外力的生理功能,且其长期稳定性不足,受到重复炎症刺激时,极易导致修复的牙周组织再次破坏。而实现牙周缺损内牙周膜和牙槽骨的联合再生仍是亟待突破的临床瓶颈。因此我们考虑在牙周再生手术的同期进行牙周膜再生的特定诱导,创造有利于牙周膜新生的局部条件,促进牙周膜、牙槽骨的一体化再生,实现最理想的组织愈合。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临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该模块由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和与之结合的屏障膜功能域及牙周膜再生功能域三者构成,参见图1。

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牙龈面(即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在植入缺损后,靠近牙龈的表面,参见图1黑色虚线)有阻挡牙龈上皮细胞向牙槽骨缺损区生长的屏障膜功能域,屏障膜功能域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牙龈面相结合,屏障膜功能域边缘超过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边缘2~3mm。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牙龈面孔隙结构与所述屏障膜功能域形成微机械锁结。

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牙根面(即牙槽骨再生功能域贴近牙根的表面,参见图1白色虚线)有促进牙根表面牙周膜再生的牙周膜再生功能域。

屏障膜功能域预成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契合缺损形态,所述屏障膜功能域可有效隔绝牙龈上皮细胞。

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材料为镁取代钙摩尔比约6%的掺镁硅灰石(6%Mg-dopedwollastonite,CSi-Mg6),所述牙周膜再生功能域的材料为经微纳米级生物玻璃(micro-nanobio-glass,MNBG)修饰的改良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明胶电纺膜,所述屏障膜功能域的材料为在模具中光固化成型的硅烷化羟丙甲纤维素(silanized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Si-HPMC)/羧甲基壳聚糖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atedcarboxymethylchitosan,MA-CMCS)水凝胶屏障膜。

牙槽骨再生功能域为屏障膜功能域提供机械支撑,避免屏障膜功能域向缺损内塌陷。

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形态契合临床患者牙槽骨缺损,牙周膜再生功能域的厚度为1-2mm;所述屏障膜功能域厚度为1.5-2.5mm。

所述牙周膜再生功能域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根面孔隙结构以熔融方式结合,所述屏障膜功能域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孔隙结构以微机械锁结结合,该结合在水凝胶屏障膜完成光固化成型时形成。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制备步骤实现:

基于牙周炎患者骨缺损形态数据设计制造(3D打印)与骨缺损外形吻合的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良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仿牙周纤维引导结构的牙周膜再生功能域,并将其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熔融结合,最后,将光固化成型的Si-HPMC/MA-CMCS水凝胶屏障膜以屏障膜功能域的形式集成在结合了牙周膜再生功能域的牙槽骨再生功能域上,获得具有区域功能特异性的牙周缺损修复模块。

牙周膜再生功能域可为牙周膜新生提供有利的局部条件。

屏障膜功能域可阻挡上皮细胞向缺损内长入,为牙周缺损内组织再生提供稳定的环境。屏障膜功能域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集成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再生手术技术敏感性。

基于本发明进行新型牙周再生手术,将提高牙周组织再生的确定性,降低牙周再生手术的技术敏感性,为保存牙周炎患牙提供更多可能。

本发明中牙槽骨再生功能域与屏障膜功能域两者集成一体的模块也可用于修复临床外伤、囊肿、肿瘤切除术后所造成的颌骨缺损。

牙槽骨再生功能域以CSi-Mg6为原料,经3D打印技术成型,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可有效填塞骨内缺损,为非包含型骨缺损创造稳定的再生修复空间,促进牙槽骨组织修复再生。所述CSi-Mg6可在牙周再生过程中逐渐降解,进而被新生骨组织替代。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具有可控的孔径及孔隙率大小,贯通的孔隙结构可发挥骨引导作用。

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参见图1黑色虚线)有阻挡牙龈上皮细胞向牙槽骨缺损区生长的屏障膜功能域,所述屏障膜功能域与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结合,所述屏障膜功能域边缘超过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边缘2~3mm。

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牙龈面的孔隙结构与所述屏障膜功能域形成微机械锁结所述屏障膜功能域结合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契合缺损形态,避免了术中修整、塑形屏障膜的操作。

所述屏障膜功能域可有效隔绝牙龈上皮细胞,与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结合后,屏障膜功能域可获得机械支撑,避免术后向缺损内塌陷。

所述牙周膜再生功能域采用改良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牙周膜纤维仿生引导结构,与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牙根面(参见图1白色虚线)孔隙结构以熔融方式结合。

所述牙周膜再生功能域外形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根面一致,与缺损区根面契合,可为牙周膜新生提供有利条件,促进牙周组织复合体再生。

参见图2,本发明以牙齿的近远中接触点连线为界,依据缺损所处解剖位置分别设计唇颊侧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和舌腭侧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分别用于修复同一缺损的唇颊、舌腭侧,以解决所述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植入时牙齿邻面接触点的干扰。

所述修复模块包含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周膜再生功能域和屏障膜功能域,可在牙周再生术中经翻瓣、清创后一体化植入,在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基础上提高牙周组织复合体再生的确定性和降低牙周再生手术技术敏感性。

所述修复模块亦可修复由临床外伤、囊肿、肿瘤切除术所造成的颌骨缺损,可在术中经翻瓣、清创后一体化植入,引导骨组织再生。参见图3,当所述修复模块引导骨组织再生而不涉及牙周组织再生时,修复模块可仅由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和屏障膜功能域构成,称为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颌骨缺损修复模块。

本发明为一种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能够避免术者经验和技术对牙周再生术的影响,植入模块的形态结构可于术前经计算机辅助精确设计,不仅可有效填塞骨内缺损,还能为非包含型骨缺损创造稳定的再生修复空间,由此显著拓宽牙周再生手术的适应症。

本发明采用多功能域集成的方式,牙周膜再生功能域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集成,为牙周膜新生提供有利条件,促进牙周组织复合体再生。依据术前牙周缺损形态设计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在此基础上将屏障膜功能域和牙周膜再生功能域与之结合。牙周膜再生功能域为牙周膜新生提供更有利局部条件,促进牙周组织复合体再生;屏障膜功能域可大大简化牙周再生手术操作,降低再生手术技术敏感性。基于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的新型牙周再生手术,有望显著改善严重牙周附着丧失患牙的预后,保留并恢复其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为牙周炎患牙的保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本发明中牙槽骨再生功能域与屏障膜功能域的一体化模块也可用于临床外伤、囊肿、肿瘤切除术后所造成的颌骨缺损修复。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有:

1.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技术敏感性,在术前完成修复模块的设计和制作,术中植入方便快捷。

2.本发明基于骨缺损数据3D打印出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可有效填塞骨内缺损,还能为非包含型骨缺损构建再生修复空间。

3.屏障膜功能域预成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可有效隔绝牙龈上皮细胞,超过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边缘2~3mm,可完美契合缺损形态,避免了术中修整、塑形屏障膜的操作。屏障膜功能域与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表面孔隙结构经微机械锁结结合后,可获得机械支撑,避免术后向缺损内塌陷。

4.采用改良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牙周膜纤维仿生引导结构,获得牙周膜再生功能域,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根面以熔融方式结合。牙周膜再生功能域可为牙周膜新生提供有利条件,促进牙周组织复合体再生。

5.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以牙齿的近远中接触点连线为界,被分别制作成唇颊侧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和舌腭侧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分别用于修复同一缺损的唇颊、舌腭侧,以解除所述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植入时牙齿邻面接触点的干扰。

6.牙槽骨再生功能域与屏障膜功能域的一体化模块也可用于修复临床外伤、囊肿、肿瘤切除术后所造成的颌骨缺损。

附图说明

图1为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模块右上区域黑色虚线为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模块左侧白色虚线为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根面;1为牙槽骨再生功能域;2为牙周膜再生功能域;3为屏障膜功能域。

图2为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唇颊、舌腭侧设计示意图。其中左下角箭头示意唇颊侧模块植入就位方向;右上角箭头示意舌腭侧模块植入就位方向;4为唇颊侧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5为舌腭侧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

图3为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颌骨缺损修复模块纵剖面结构示意图。模块仅包含两个功能域:1为牙槽骨再生功能域;3为屏障膜功能域;模块右上方虚线为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

图4为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修复牙周缺损示意图。图中A:虚线圈内为临床牙周缺损;B:修复模块修复牙周缺损示意图;1为牙槽骨再生功能域;2为牙周膜再生功能域;3为屏障膜功能域;6为牙冠;7为牙根;8为牙龈;9为牙槽骨。

图5为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颌骨缺损修复模块修复骨缺损示意图。其中A:虚线圈内为临床颌骨缺损;B:修复模块修复临床颌骨缺损示意图;1为牙槽骨再生功能域;3为屏障膜功能域;8为牙龈;9为牙槽骨(颌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该模块由牙槽骨再生功能域1、牙周膜再生功能域2和屏障膜功能域3构成。

牙槽骨再生功能域1依据患者牙周骨缺损形态设计,以可降解性骨修复材料CSi-Mg6为原料,经光固化3D打印技术成型。牙槽骨再生功能域1可有效填塞骨内缺损,为非包含型骨缺损创造稳定的再生修复空间,促进牙槽骨组织修复再生。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具有一定的孔径及孔隙率,贯通的孔隙结构可发挥骨引导作用。骨修复材料CSi-Mg6在牙周再生过程中逐渐降解,进而被新生骨组织替代。

牙槽骨再生功能域1的牙龈面(即牙槽骨再生功能域靠近牙龈的表面,图1中黑色虚线所指区域)有阻挡牙龈上皮细胞向牙槽骨缺损区生长的屏障膜功能域3,屏障膜功能域3边缘超过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边缘2~3mm,与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牙龈面孔隙结构形成微机械锁结。屏障膜功能域结合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契合缺损形态,避免了术中修整、塑形屏障膜的操作。屏障膜功能域由Si-HPMC/MA-CMCS光固化水凝胶构成,可有效隔绝牙龈上皮细胞;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结合后,屏障膜功能域可获得机械支撑,避免术后向缺损内塌陷。

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牙根面(即牙槽骨再生功能域贴近牙根的表面,图1中白色虚线所指区域)有促进牙根表面牙周膜再生的牙周膜再生功能域2。所述牙周膜再生功能域2采用改良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牙周膜纤维仿生引导结构,可为牙周膜新生提供有利条件,促进牙周组织复合体再生。所述牙周膜再生功能域形态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根面一致,与缺损区根面契合,与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牙根面孔隙结构以熔融方式结合。

参见图2,本发明以牙齿的近远中接触点连线为界,依据缺损所处解剖位置分别设计制作唇颊侧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和舌腭侧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分别用于修复同一缺损的唇颊、舌腭侧,以解决所述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植入时牙齿邻面接触点的干扰。唇颊侧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和舌腭侧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皆由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周膜再生功能域和屏障膜功能域三部分构成,两者为同种修复模块,仅因修复位置不同而采用不同命名。

参见图3,当本发明仅引导骨组织再生而不涉及牙周组织再生时,修复模块可仅由所述牙槽骨再生功能域1和屏障膜功能域3两部分构成,修复由临床外伤、囊肿、肿瘤切除术所造成的颌骨缺损,称为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颌骨缺损修复模块。

实施例2一种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制备

参见图4,本发明可用于修复牙周组织缺损,方法如下:

一、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设计

将患者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导出后,对牙周缺损区进行三维重建,依据骨缺损形态及软组织条件判断是否需要应用牙周缺损修复模块。依据缺损形态及颊舌侧牙龈条件设计牙槽骨再生功能域1,即构建术中可植入最大体积的打印模型,并使模型牙龈面包含2.5mm厚的屏障膜模具结构及牙根面1mm的牙周膜再生功能域2复合空间。采用计算机模型设计软件在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内部设计贯通的孔隙结构,调节模型孔径至480μm,孔隙率至55%。

二、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制备

(1)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制备

采用湿化学沉淀法制备CSi-Mg6粉体,取CSi-Mg6粉体30g,采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打印出改良的牙槽骨再生功能域。

(2)屏障膜功能域的制备:

将15mL含光引发剂的MA-CMCS溶液4%(w/v)、7.5mL Si-HPMC溶液5%(w/v)和3.75mL酸性缓冲液(含有0.06M HCL,1.8%(w/v)NaCl,6.2%(w/v)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混合,形成浓度4%(w/v)的混合溶液。将制备的混合液注入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容纳水凝胶屏障膜的模具中,通过牙科光固化灯光表面辐照(1200mw/cm2,420-480nm)制成水凝胶膜,去除表面模具后,获得屏障膜功能域。

(3)牙周膜再生功能域的制备:

将3.0g PCL、1.5g明胶、0.5g生物玻璃纳米颗粒在2,2,2-三氟乙醇/冰醋酸溶剂体系中混合,形成10%均相混合液。在温度40℃,湿度40%的条件下,使用近场静电纺丝技术(15kV,接受距离:15cm)和冷冻干燥处理制成具有序纤维形态的仿生电纺膜。将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根面置于距加热板1cm处加热至60℃,4秒后迅速将电纺膜压于其表面并维持10秒。这一加热步骤可使电纺膜表层部分融化,其在冷却固化后即可与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牢固结合形成牙周膜再生功能域。

完成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周膜再生功能域、屏障膜功能域的制备和集成之后,即获得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

三、基于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的牙周再生手术

(1)对患者牙周缺损术区进行翻瓣清创。

(2)将经消毒灭菌的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牙周缺损修复模块植入缺损中,修复模块外形与缺损契合,可获得良好固位.

(3)缝合术区,完成牙周再生手术。

实施例3

参见图5,本发明可用于修复临床外伤、囊肿、肿瘤切除术后所造成的颌骨缺损,步骤如下:

一、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颌骨缺损修复模块设计

将颌骨缺损患者CBCT数据导出后,对骨缺损区进行三维重建,依据骨缺损形态及软组织条件判断是否需要应用骨缺损修复模块。依据缺损形态及外周软组织条件设计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即构建术中可植入最大体积的打印模型,并使模型牙龈面包含2.5mm厚的屏障膜模具结构。采用计算机模型设计软件在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内部设计贯通的孔隙结构,调节模型孔径至480μm,孔隙率至55%。

二、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颌骨缺损修复模块制备

(1)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的制备

采用湿化学沉淀法制备CSi-Mg6粉体,取CSi-Mg6粉体30g,采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打印出改良的牙槽骨再生功能域。

(2)屏障膜功能域的制备:

将15mL含光引发剂的MA-CMCS溶液4%(w/v)、7.5mL Si-HPMC溶液5%(w/v)和3.75mL酸性缓冲液(含有0.06M HCL,1.8%(w/v)NaCl,6.2%(w/v)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混合,形成浓度4%(w/v)的混合溶液。将制备的混合液注入牙槽骨再生功能域牙龈面容纳水凝胶屏障膜的模具中,通过牙科光固化灯光表面辐照(1200mw/cm2,420-480nm)制成水凝胶膜,去除表面模具后,获得屏障膜功能域。

完成牙槽骨再生功能域、屏障膜功能域的制备和集成之后,即获得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颌骨缺损修复模块。

三、基于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颌骨缺损修复模块的再生性手术

(1)对患者骨缺损术区进行翻瓣清创.

(2)将经消毒灭菌的区域功能特异性临床颌骨缺损修复模块植入缺损中,修复模块外形与缺损契合,可获得良好固位。

(3)缝合术区,完成再生手术。

在此指明,以上叙述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创造,但并非限制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任何没有脱离本发明创造实质内容的对以上叙述的等同替换、修饰改进和/或删繁从简而进行的实施,均落入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仔猪的一体化操作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