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显示装置及调整方法

文档序号:734383 发布日期:2021-04-20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头戴式显示装置及调整方法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adjusting method ) 是由 曾健治 刘长学 陈圣文 曾孟钰 于 2020-10-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及调整方法,其中该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一对显示模块、一对摄像头、驱动模块及控制系统。壳体适于罩覆使用者的一对眼球。这对摄像头分别固定至这对显示模块,以分别提取这对眼球的影像。驱动模块耦接至显示模块,以相对于壳体来移动这对显示模块。控制系统电连接至这对摄像头与驱动模块。一种调整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通过这对摄像头的其中一个来提取对应的眼球的影像。通过控制系统根据影像来计算对应的眼球的瞳孔的中心与对应的影像的中心之间的偏差。通过控制系统根据偏差控制驱动模块相对于壳体移动这对显示模块。因此,头戴式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块可以自动对准使用者的眼球。(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an adjusting method, wherein the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a pair of display modules, a pair of cameras, a driving module and a control system. The shell is suitable for covering a pair of eyeballs of a user. The pair of camera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to the pair of display modules to respectively extract images of the pair of eyeballs. The driving module is coupled to the display module to move the pair of display modules relative to the housing. The control system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pair of cameras and the driving module. An adjust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The image of the corresponding eyeball is extracted through one of the pair of cameras. Calculating, by the control system, a deviation between a center of a pupil of the corresponding eyeball and a center of the corresponding image from the image. The pair of display modules is moved relative to the housing by the drive module according to the deviation controll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Therefore, the display module of the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an be automatically aligned with the eyeball of the user.)

头戴式显示装置及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及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头戴式显示装置通常采用眼罩或头盔的形式穿戴在使用者的头部,并在近距离对使用者的眼球投射影像。当应用于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简称VR)时,头戴式显示装置可对使用者的双眼分别投射影像,以让使用者有立体的视觉感受。由于人体构造的差异,使用者的瞳距(Inter-Pupillary Distance,简称IPD)不完全相同,所以使用者可通过手动调整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一对镜片来调整投射光路,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用于取得使用者的瞳距并对应自动调整成对的显示模块的投射光路。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整方法,适用于头戴式显示装置,用于取得使用者的瞳距并对应自动调整成对的显示模块的投射光路。

本发明的头戴式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一对显示模块、一对摄像头、驱动模块及控制系统。壳体适于罩覆使用者的一对眼球。这对显示模块的每一个包括托架、显示面板及镜片。托架可移动地连接至壳体。显示面板固定至托架。镜片固定至托架。这对摄像头分别固定至这对托架,以分别提取这对眼球的影像。驱动模块耦接至托架,以相对于壳体来移动这对托架。控制系统电连接至这对摄像头与驱动模块。

本发明的调整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头戴式显示装置。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这对摄像头的其中一个来提取对应的眼球的影像。通过控制系统根据影像来计算对应的眼球的瞳孔的中心与对应的影像的中心之间的偏差。通过控制系统根据偏差控制驱动模块相对于壳体移动这对托架。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中,通过固接至显示模块的摄影头来取得眼球的影像并计算出偏差,并依照所计算出的偏差通过驱动模块来移动显示模块,使得显示模块对准使用者的眼球,因而达到自动调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与使用者眼球的构件分布图;

图3是图1的显示模块与使用者的眼球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摄像头所提取的影像例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显示模块与驱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6A是图1的驱动模块相对移离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6B是图6A的驱动模块相对移近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驱动模块相对移离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7B是图7A的驱动模块相对移近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驱动模块相对移离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8B是图8A的驱动模块相对移近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驱动模块相对移离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9B是图9A的驱动模块相对移近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驱动模块相对移离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10B是图10A的驱动模块相对移近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驱动模块相对移离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的驱动模块相对移近这对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头戴式显示装置与使用者眼球的构件分布图;

图13是应用于图2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一种控制流程图;

图14是应用于图2的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另一种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50:眼球

50a:瞳孔

100:头戴式显示装置

110:壳体

120:显示模块

122:托架

124:显示面板

126:镜片

130:摄像头

140:驱动模块

142:致动器

144:传动机构

144a:齿轮组

144b:齿条

144c:螺杆

144d:螺杆套筒

146a:固定磁铁

146b:棒状磁铁

146c:线圈

150:控制系统

160:位置传感器

172:滑杆

174:滑杆套筒

D:距离

P: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头戴式显示装置100包括壳体110及一对显示模块120。壳体110适于罩覆使用者的一对眼球50(如图2所示)。这对显示模块120设置在壳体110内,并用于对使用者的双眼分别投射影像,以让使用者有立体的视觉感受。

请参考图2,每个显示模块120包括托架122、显示面板124及镜片126。托架122可移动地连接至壳体110。显示面板124固定至托架122。镜片126固定至托架122。因此,当相对于壳体110移动托架122时,可以相对于壳体110移动对应的显示面板124及镜片126。

请参考图2、图3及图4,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一对摄像头130,其分别固定至这对托架122,以分别提取这对眼球50的影像。瞳孔50a的中心与影像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P。

请参考图2,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包括驱动模块140及控制系统150。驱动模块140耦接至托架122,以相对于壳体110来移动这对托架122。控制系统150电连接至这对摄像头130与驱动模块140。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50根据这对摄像头130的其中一个所提取的对应的眼球50的影像来计算眼球50的瞳孔50a的中心与影像的中心之间的偏差,并根据偏差通过驱动模块140相对于壳体110来移动这对托架122。移动路径不限于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在移动这对托架122的过程中,可以循环上述影像提取、偏差计算及移动的步骤。通过多次的循环,可从较低的对位精准度逐渐达到较高的对位精准度,使得这对显示模块120分别更对准使用者的这对眼球50的瞳孔50a。

请参考图5、图6A,各显示模块120可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驱动模块140包括致动器142及传动机构144。致动器142设置于壳体110并电连接至控制系统150。传动机构144设置于壳体110,并耦接至致动器142与这对托架122。因此,致动器142能通过传动机构144来同时移动这对显示模块120,使得这对显示模块120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142包括马达,例如步进马达、伺服马达等。传动机构144包括齿轮组144a及一对齿条144b。齿轮组144a包括多个齿轮,其枢设至壳体110内且彼此固接及彼此耦接。这对齿条144b分别固设于这对托架122。齿轮组144a耦接于马达与这对齿条144b之间。致动器142所输出的旋转可通过齿轮组144a及这对齿条144b被转换成线性的平移,以同时移动这对显示模块120,即同动模式。这对显示模块120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的状态分别如图6A及图6B所示。

请参考图7A,在另一实施例中,各显示模块120可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驱动模块140包括一对致动器142及一对传动机构144。这对致动器142设置于壳体110并电连接至控制系统150。这对传动机构144设置于壳体110,并分别耦接至这对致动器142与这对托架122。因此,各致动器142能通过对应的传动机构144来移动对应的显示模块120。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142包括马达,例如步进马达、伺服马达等。传动机构144包括齿轮组144a及一对齿条144b。各齿轮组144a包括多个齿轮,其枢设至壳体110内且彼此固接及彼此耦接。各齿条144b固设于对应的托架122。各齿轮组144a耦接于对应的马达与对应的齿条144b之间。各致动器142所输出的旋转可通过对应的齿轮组144a及对应的齿条144b被转换成线性的平移,以移动对应的显示模块120,即非同动模式。这对显示模块120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的状态分别如图7A及图7B所示。

请参考图8A,在另一实施例中,各显示模块120可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杆172及滑杆套筒174将各显示模块120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驱动模块140包括致动器142及传动机构144。致动器142设置于壳体110并电连接至控制系统150。传动机构144设置于壳体110,并耦接至致动器142与这对托架122。因此,致动器142能通过传动机构144来同时移动这对显示模块120,使得这对显示模块120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各显示模块120可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142包括马达,例如步进马达、伺服马达等。传动机构144包括齿轮组144a、螺杆144c及螺杆套筒144d。齿轮组144a包括多个齿轮,其枢设至壳体110内且彼此耦接。螺杆套筒144d分别固设于这对托架122并耦接螺杆144c。齿轮组144a耦接于马达与螺杆144c之间。致动器142所输出的旋转可通过齿轮组144a、螺杆144c及螺杆套筒144d被转换成线性的平移,以同时移动这对显示模块120,即同动模式。这对显示模块120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的状态分别如图8A及图8B所示。

请参考图9A,在另一实施例中,各显示模块120可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杆172及滑杆套筒174将各显示模块120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驱动模块140包括一对致动器142及一对传动机构144。这对致动器142设置于壳体110并电连接至控制系统150。这对传动机构144设置于壳体110,并分别耦接至这对致动器142与这对托架122。因此,各致动器142能通过对应的传动机构144来移动对应的显示模块120。在本实施例中,致动器142包括马达,例如步进马达、伺服马达等。各传动机构144包括齿轮组144a、螺杆144c及螺杆套筒144d。齿轮组144a包括多个齿轮,其枢设至壳体110内且彼此耦接。螺杆套筒144d固设于对应的托架122并耦接对应的螺杆144c。齿轮组144a耦接于马达与螺杆144c之间。各致动器142所输出的旋转可通过对应的齿轮组144a、对应的螺杆144c及对应的螺杆套筒144d被转换成线性的平移,以移动对应的显示模块120,即非同动模式。这对显示模块120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的状态分别如图9A及图9B所示。

请参考图10A,在另一实施例中,各显示模块120可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杆172及滑杆套筒174将各显示模块120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40包括固定磁铁146a、棒状磁铁146b及线圈146c。固定磁铁146a固定至这对托架122的其中一个。棒状磁铁146b的一端固定至这对托架122的其中另一个,而棒状磁铁146b的另一端朝向固定磁铁146a。线圈146c电连接至图2的控制系统150并包围棒状磁铁146b,以产生电磁场来驱动棒状磁铁146b相对于固定磁铁146a移动。因此,可以通过固定磁铁146a与棒状磁铁146b之间的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及线圈146c通电时所产生的电磁场,以同时移动这对显示模块120,即同动模式。这对显示模块120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的状态分别如图10A及图10B所示。

请参考图11A,在另一实施例中,各显示模块120可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杆172及滑杆套筒174将各显示模块120滑设于图2的壳体110内。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模块140包括一对固定磁铁146a、棒状磁铁146b及一对线圈146c。这对固定磁铁146a分别固定至这对托架122。棒状磁铁146b的两端分别朝向这对固定磁铁146a。这对线圈146c电连接至控制系统150并包围棒状磁铁146b,以产生电磁场来驱动棒状磁铁146b的两端分别相对于对固定磁铁146a移动。因此,可以通过这对固定磁铁146a与棒状磁铁146b的两端之间的磁吸力或磁斥力以及这对线圈146c通电时所产生的电磁场,以分别移动这对显示模块120,即非同动模式。这对显示模块120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的状态分别如图11A及图11B所示。

在同动模式的实施例(例如图6A、8A、10A的实施例),图2的控制系统150可根据这对摄像头130所提取的两眼球50的瞳孔中心的位置与两显示模块120的绝对中心的位置来计算两组偏差,判断并选取这两组偏差的其中一个(例如选取最小值或最大值),或经由演算法计算适当的权衡值,来下达指令给驱动模块140,以使驱动模块140调整这对显示模块120的绝对中心至控制系统150运算后其与眼球50的瞳孔50a的相对位置。

在非同动模式的实施例(例如图7A、9A、11A的实施例),图2的控制系统150可根据这对摄像头130所提取的两眼球50的瞳孔中心的位置与两显示模块120的绝对中心的位置,来分别下达指令给这对驱动模块140,以使这对驱动模块140分别调整这对显示模块120的绝对中心至对准两眼球50的瞳孔50a的位置。非同动模式的实施例可以符合非对称瞳距离(IPD)的使用者。

请参考图2及图4,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位置传感器160。位置传感器160电连接至控制系统150,并能感测这对显示模块120的其中一个相对于壳体110的位置。位置传感器160感测这对显示模块120的其中一个相对于壳体110的位置,而控制系统150根据位置传感器160的感测数值计算这对显示模块120的绝对中心之间的距离D(见图2)。因此,可利用根据位置传感器160的感测数值所计算这对显示模块120的绝对中心之间的距离D(见图2)与眼球50的瞳孔50a的中心与影像的中心之间的偏差P(见图4),其中左眼的偏差为PL,而右眼的偏差为PR,运算得知使用者的真实的瞳距IPD,其等于D与PL及PR的总和。在本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160可固设于壳体110内,并耦接至驱动模块140(例如图5及图6A所示的传动机构144的齿条144b),以感测齿条144b的移动。

请参考图12,头戴式显示装置100还可包括一对位置传感器160。这对位置传感器160电连接至控制系统150,并能分别感测这对显示模块120相对于壳体110的位置。这对位置传感器160分别感测这对显示模块120相对于壳体110的位置,而控制系统150根据这对位置传感器160的感测数值计算这对显示模块120之间的距离D。因此,可利用根据位置传感器160的感测数值所计算这对显示模块120的绝对中心之间的距离D(见图12)与眼球50的瞳孔50a的中心与影像的中心之间的偏差P(见图4),其中左眼的偏差为PL,而右眼的偏差为PR,运算得知使用者之真实的瞳距IPD,其等于D与PL及PR的总和。在本实施例中,这对位置传感器160可固设于壳体110内,且各位置传感器160耦接至对应的驱动模块140(例如图7A所示的传动机构144的齿条144b),以感测齿条144b的移动。

请参考图2,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图2的实施例的调整方法。首先,通过这对摄像头130的其中一个来提取对应的眼球50的影像。接着,通过控制系统150根据影像来计算对应的眼球50的瞳孔50a的中心与对应的影像的中心之间的偏差。接着,通过控制系统150根据偏差控制驱动模块140相对于壳体110移动这对托架122。

当上述调整方法应用于图6A及图8A的实施例(单致动器142及单传动机构144)时,移动这对托架122的步骤包括通过控制系统150根据偏差控制致动器142来产生动力,以及通过传动机构144转换致动器142所产生的动力来移动这对托架122。

当上述调整方法应用于图7A及图9A的实施例(双致动器142及双传动机构144)时,移动这对托架122的步骤包括通过控制系统150根据偏差控制这对致动器142来产生动力,以及通过这对传动机构144分别转换这对致动器142所产生的动力来分别移动这对托架122。

当上述调整方法应用于图10A的实施例(同动模式的磁动总成)时,移动这对托架122的步骤包括通过线圈146c来产生电磁场,以驱动棒状磁铁146b相对于固定磁铁146a移动。

当上述调整方法应用于图11A的实施例(非同动模式的磁动总成)时,移动这对托架122的步骤包括通过这对线圈146c来产生电磁场,以驱动棒状磁铁146b的两端分别相对于这对固定磁铁146a移动。

当上述调整方法应用于图2的实施例(单一位置传感器160)时,调整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系统150控制位置传感器160来感测这对显示模块120的其中一个相对于壳体110的位置,以及通过控制系统150根据位置传感器160的感测数值来计算这对显示模块120之间的距离D。

当上述调整方法应用于图12的实施例(成对位置传感器160)时,调整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系统150控制这对位置传感器160来分别感测这对显示模块120相对于壳体110的位置,以及通过控制系统150根据这对位置传感器160的感测数值来计算这对显示模块120之间的距离D。

基于同动模式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实施例(例如图6A、图8A、图10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实施例),可依照图13所示的控制流程来操作。

请参考图13,如步骤S100,开始事件。接着,执行步骤S102,取得瞳孔中心位置,即初始化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姿态及瞳孔中心位置。

接着,执行步骤S104,判断是否水平(Horizontal level)小于裕度(tolerance)、倾角(Tilt angle)小于裕度(tolerance)且偏移(Shift)小于裕度(tolerance),即判断头戴式显示装置100与使用者头部之间的水平(Horizontal level)、倾角(Tilt angle)与偏移(Shift)是否小于公差容许范围。所述的水平是通过判读眼睛的影像所获得。所述的倾角是通过控制系统150的惯性量测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所获得。所述的偏移可通过眼动追踪(Eye-tracking)判读眼睛的影像所获得,或经由磁场、超音波等相对位置传感器来得知人眼与头盔的相对偏移。

若判断为否,即头戴式显示装置100与使用者头部之间的水平(Horizontallevel)、倾角(Tilt angle)或偏移(Shift)大于公差容许范围,则执行步骤S106,要求使用者调整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配戴位置,再回到步骤S104。若判断为是,即头戴式显示装置100与使用者头部之间的水平(Horizontal level)、倾角(Tilt angle)与偏移(Shift)小于公差容许范围,则执行步骤S108,以眼动追踪(Eye-tracking)功能来计算单眼瞳孔中心与镜片中心之间的距离A。

接着,执行步骤S110,驱动步进马达(即驱动模块140的致动器142)来达到距离A。

接着,执行步骤S112,判断是否触发边界开关(boundary switch),其中边界开关用于感测显示模块120是否移动超出预设的移动范围。若判断为否,即边界开关未被触发,则执行步骤S114。若判断为是,即边界开关被触发,则跳过步骤S114,而执行步骤S116。在步骤S114中,判断是否达到距离A。若判断为是,即已达到距离A,则执行步骤S116。若判断为否,即尚未达到距离A,则回到步骤S112。

在步骤S116中,取得瞳孔中心位置,即取得另一眼球的瞳孔中心位置,或取得双眼的瞳孔中心位置。

接着,执行步骤S118,回报瞳距数值至系统(例如计算机系统),以作为后续3D效果的校准用途。

基于非同动模式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实施例(例如图7A、图9A、图11A的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实施例),可依照图14所示的控制流程来操作。

请参考图14,如步骤S200,开始事件。接着,执行步骤S202,取得瞳孔中心位置,即初始化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姿态及瞳孔中心位置。接着,执行步骤S204,判断是否水平(Horizontal level)小于裕度(tolerance)、倾角(Tilt angle)小于裕度(tolerance)且偏移(Shift)小于裕度(tolerance),即判断头戴式显示装置100与使用者头部之间的水平(Horizontal level)、倾角(Tilt angle)与偏移(Shift)是否小于公差容许范围。所述的偏移可通过眼动追踪(Eye-tracking)判读眼睛的影像所获得,或经由磁场、超音波等相对位置传感器来得知人眼与头盔的相对偏移。

若判断为否,即头戴式显示装置100与使用者头部之间的水平(Horizontallevel)、倾角(Tilt angle)或偏移(Shift)大于公差容许范围,则执行步骤S206,要求使用者调整头戴式显示装置100的配戴位置,再回到步骤S204。若判断为是,即头戴式显示装置100与使用者头部之间的水平(Horizontal level)、倾角(Tilt angle)与偏移(Shift)小于公差容许范围,则执行步骤S208,以眼动追踪(Eye-tracking)功能来计算右眼瞳孔中心与镜片中心之间的距离B。

接着,执行步骤S210,驱动步进马达(即驱动模块140的致动器142)来达到距离B。

接着,执行步骤S212,判断是否触发边界开关(boundary switch),其中边界开关用于感测显示模块120是否移动超出预设的移动范围。若判断为否,即边界开关未被触发,则执行步骤S214。若判断为是,即边界开关被触发,则跳过步骤S214,而执行步骤S216。在步骤S214中,判断是否达到距离B。若判断为是,即已达到距离B,则执行步骤S216。若判断为否,即尚未达到距离B,则回到步骤S212。

在步骤S216中,以眼动追踪(Eye-tracking)功能来计算左眼瞳孔中心与镜片中心之间的距离C。

接着,执行步骤S218,驱动步进马达(即驱动模块140的致动器142)来达到距离C。

接着,执行步骤S220,判断是否触发边界开关(boundary switch),其中边界开关用于感测显示模块120是否移动超出预设的移动范围。若判断为否,即边界开关未被触发,则执行步骤S222。若判断为是,即边界开关被触发,则跳过步骤S222,而执行步骤S224。在步骤S222中,判断是否达到距离C。若判断为是,即已达到距离C,则执行步骤S224。

在步骤S224中,取得瞳孔中心位置,即取得双眼的瞳孔中心位置。

接着,执行步骤226,回报瞳距数值至系统(例如计算机系统),以作为后续3D效果的校准用途。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通过固接至显示模块的摄影头来取得眼球的影像并计算出偏差,并依照所计算出的偏差通过驱动模块来移动显示模块,使得显示模块对准使用者的眼球,因而达到自动调整的效果。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单眼平视显示器安装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