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53725 发布日期:2021-04-06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 (Preparation method of ephedra decoction ) 是由 何述金 费翔 肖功定 陈洁 张夏婷 欧阳习叶 何承东 于 2020-12-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取质量比为3:2:2:1的麻黄、桂枝、燀苦杏仁和灸甘草加水煎煮提取2-3次,煎煮时间为0.5-2h,之后将收集的滤液合并后在55-75℃条件下浓缩,然后加入辅料进行干燥后得到麻黄汤干粉。本发明通过对麻黄汤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以得到麻黄汤干粉的最佳制备工艺。该工艺稳定,干膏收率及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基本稳定,可指导规模化生产。(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ephedra decoc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steps of taking ephedra, cassia twig, semen armeniacae amarae and 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 according to the mass ratio of 3:2:2:1, adding water, decocting and extracting for 2-3 times, wherein the decocting time is 0.5-2h, combining collected filtrates, concentrating at 55-75 ℃, adding auxiliary materials, and drying to obtain ephedra decoction dry powder. The invention optimizes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conditions of the ephedra decoction to obtain the optimal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ephedra decoction dry powder. The process is stable, the yield of dry paste and the content transfer rate of index components are basically stable, and the process can guide large-scale production.)

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麻黄汤主要为汤剂,使用上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汤剂是中医临床 最常用的传统剂型,便于辨证施治,加减化裁,但其口感差,携带不方便, 病人难以接受。现有技术中也有部分麻黄汤制备成丸剂或片剂,但丸剂、片 剂等剂型,吸收相对较差、见效慢,难以适应急症的应用,且患者对此剂型 的依从性比较差。中药干粉是在中药汤剂和干糖浆剂等剂型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新剂型,既保留了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临用时 煎煮不便、服用量大、口感差、易霉败变质等缺点,以及丸剂、片剂吸收差、 见效慢之不足,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适宜制剂。

现有的麻黄汤提取加水量、提取时间、浓缩温度等设计不合理,没有探 索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无法兼顾成本及工艺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 麻黄汤的制备方法,目的是优化工艺条件,提高制备工艺的稳定性,进而 便于指导规模化生产。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 是取质量比为3:2:2:1的麻黄、桂枝、燀苦杏仁和灸甘草加水煎煮提取2-3 次,煎煮时间为0.5-2h,之后将收集的滤液合并后在55-75℃条件下浓缩, 然后加入辅料进行干燥后得到麻黄汤干粉。

优选的,所述煎煮提取的次数为两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2h, 过滤后收集滤液一,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h,过滤后收集滤液二,之后合 并滤液一和滤液二。

优选的,第一次加水煎煮前浸泡30min。此时浸膏得率相对最高,延长 浸泡时间并不能使浸膏得率及含量增加。

优选的,所述浓缩的温度为75℃。采用75℃浓缩时间远低于55℃、 65℃,从能源消耗方面考虑,选取75℃浓缩较好,且干膏得率相对较高。

所述辅料为糊精、玉米淀粉或乳糖,辅料的添加量为总量的5-15%。

优选的,所述辅料为糊精,糊精的添加量为总量的10%。

优选的,所述干燥的方式为喷雾干燥。

更优选的,所述干燥的温度为160℃。

所述喷雾干燥的进料速度为25转/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燥的进料速度为25转/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麻黄汤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以得 到麻黄汤干粉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对不同提取加水量、煎煮时间、浓缩 温度、辅料的选择及添加量、干燥温度、干燥方式以及进料速度的优化设 计,并测定桂术甘汤干膏得率和甘草酸转移率,以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 通过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干膏收率及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基本稳 定,可指导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 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 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发明涉及一种麻黄汤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取质量比为 3:2:2:1的麻黄、桂枝、燀苦杏仁和灸甘草加水煎煮提取2-3次,煎煮时间为 0.5-2h,之后将收集的滤液合并后在55-75℃条件下浓缩,然后加入辅料进 行干燥后得到麻黄汤干粉。

下面通过对上述制备方法中不同提取加水量、煎煮时间、浓缩温度、 辅料的选择及添加量、干燥温度、干燥方式以及进料速度的优化设计,以 得到最佳的制备工艺。

一、水提工艺条件的优选

根据预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工艺条件。选择浸泡时间(A)、加 水量(B)、提取时间(C)作为考察因素,以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 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所选因素水平见表1。

表1水提工艺优选因素水平表

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107.8g(麻黄41.4g、桂枝27.6g、燀苦杏仁25g、 炙甘草13.8g),共9份,至2000ml烧杯中,按L9(34)正交试验表方案进 行提取,提取液滤过(200目纱布),合并滤液,测量体积,备用。以盐酸 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及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制备工艺。

麻黄汤干膏得率

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定容后溶液25m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锅上蒸干,于 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称量,计算即得。

计算公式:

干膏得率=(干燥后浸膏与蒸发皿重量-蒸发皿重量)×(滤液定容体积 /吸取滤液体积)/饮片重量×100%

麻黄汤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及转移率计算

测定方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极性乙醚连接苯基键合硅胶为填充 剂;以甲醇-0.092%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和0.02%二正丁胺)(1.5: 9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 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适 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4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层液1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 定容至刻度,摇匀,过0.45um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检测方法:供试品和对照品分别进样10μl,测定。

注:麻黄汤样品中麻黄41.4g,饮片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 为6.51%(麻黄批号为:190501),即麻黄药材含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 碱为2695.14mg。

计算公式:

转移率=样品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和 盐酸伪麻黄碱总量×100%

实验结果:正交设计中共有9次试验,分别计算出干膏得率及盐酸麻黄 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转移率,根据公式计算出综合评分。结果见表2。

分别计算麻黄汤干膏得率和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转移率,并计 算综合评分。

表2水提工艺正交试验设计表

表2-1:样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结果表

表2-2:样品干膏得率测定结果表

结果分析:

分析数据计算离差平方和、自由度、方差以及F值如表5所示。

表3方差分析结果

注:F0.01(2,2)=99,F0.05(2,2)=19,F0.10(2,2)=9.0

试验结论:由正交设计结果表2,表3可知,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 (D列为误差列),结果如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D列为误差 列),结果如下:因素B(加水量)为主要因素,并以水平B1(加水量12倍,10 倍)为最好,但B2因素与B1因素差异性不大,综合规模化生产能耗考虑, 从水量增加,能耗同时增加;从能源消耗角度选取因素B2(加水量为10倍, 8倍)为宜;因素C(煎煮时间)为次要因素,并以水平C1(煎煮时间为2h,2h) 为最好;但C2因素与C1因素差异性不大,综合规模化生产能耗考虑,从煎 煮时间增加,能耗同时增加;从能源消耗角度选取因素C2(煎煮时间为2h, 1h)为宜;因素A(浸泡时间)为次要因素,以水平A2(浸泡时间)为最好,规模 化生产对药材适当浸泡可增加浸膏得率及含量煎出,延长浸泡时间并不能使 浸膏得率及含量增加,因此取水平A2(浸泡0.5h)最佳。因此影响大小顺 序为B>C>A,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2:即浸泡0.5小时,煎煮时间分别 为2小时、1小时,加水量分别为10倍,8倍。

提取工艺确认

为进一步考察验证提取工艺的稳定性,按处方比例称取药材3份,按最 佳工艺进行提取。分别测试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含量及干膏得 率。结果见表4-1和4-2。

麻黄汤水提的最佳工艺:麻黄等4味药材第一次加10倍水煎煮提取, 沸腾后保持沸腾2h,第二次加8倍水煎煮提取,沸腾后保持沸腾1h,趁热 过滤,合并,备用。

表4-1提取工艺确认结果表(浸膏粉检测)

表4-2提取工艺确认结果表(煎煮液检测)

二、浓缩温度考察研究

按处方比例称取麻黄135g,桂枝90g,燀苦杏仁90g,炙甘草45g,共 360g。置煎煮容器,加水浸泡30min,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 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平 均分为三等分,分以为55℃、65℃、75℃浓缩,定容至250ml。测定煎煮液 的干膏得率及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含量。并记录浓缩时间。

结论:依实验数据可知,浓缩温度因素影响作用不大;采用75℃浓缩时 间远低于55℃、65℃,从能源消耗方面考虑,选取75℃浓缩即可。考察结 果见表5、5-1和5-2。

表5浓缩温度考察试验结果表

表5-1样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结果表

表5-2样品干膏得率测定结果表

浓缩温度确认

按处方比例称取麻黄135g,桂枝90g,燀苦杏仁90g,炙甘草45g,共 360g。置煎煮容器,加水浸泡30min,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 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平 均分为三等分,设定浓缩温度为75℃,分别浓缩,定容至250ml。测定煎煮 液的干膏得率与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含量。

结论:依实验数据可知,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含量转移率、 干膏得率和浓缩时长均匀,差异不大。说明75℃浓缩切实可行。实验结果见 表6、6-1和6-2。

表6浓缩温度确认试验结果表

表6-1样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结果表

表6-2样品干膏得率测定结果表

三、辅料考察

按处方比例称取麻黄165.6g,桂枝110.4g,燀苦杏仁100g,炙甘草55.2g, 共431.2g。置煎煮容器,加水浸泡30min,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 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 75℃减压浓缩至药液比重为1.10。平均分为四份,分别添加糊精10.8g(折 合为饮片投料量的10%,使用纯化水溶解后加入)、玉米淀粉10.8g、乳糖10.8g和不加辅料。分别采用喷雾干燥。收取浸膏粉。计算浸膏粉的干粉收率,测定浸膏粉水分,测定浸膏粉水分含量与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 总量转移率,并观察干燥过程药液干燥情况。结果见表7和7-1:

水分测定: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测定。

麻黄汤喷雾干燥粉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及转移率计 算

测定方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极性乙醚连接苯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甲醇-0.092%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和0.02%二正丁胺)(1.5:98.5)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盐酸伪麻黄碱对照品适量, 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4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干燥粉末0.5g,置于250ml锥形瓶中,精 密量取纯化水100ml加入,超声10min,使其溶解,取溶液过0.45um滤膜, 取续滤液,即得。

检测方法:供试品和对照品分别进样10μl,测定。

注:麻黄汤样品中麻黄41.4g,饮片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为 6.51%(麻黄批号为:190501),即麻黄药材含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 为2695.14mg。

计算公式:

转移率=样品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量/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和 盐酸伪麻黄碱总量×100%

表7辅料考察结果

表7-1:样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结果表

结论:数据显示,添加辅料干燥效果明显优于不添加辅料;添加淀粉, 干燥过程存在黏壁现象,粉末流动性一般,制粒成型不如添加糊精和乳糖干 燥得浸膏粉;添加糊精和乳糖的药液不粘稠,干燥效果较好,且粉末流动性 好。但乳糖价格昂贵,提高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糊精价格相对低 廉,且两者干燥后各方面效果相当。因此,为保证工艺的稳定性及生产的合 理性,综合考虑,确定本方选用辅料为糊精。

辅料量考察

按处方比例称取麻黄124.2g,桂枝82.8g,燀苦杏仁75g,炙甘草41.4g, 共323.4g。置煎煮容器,加水浸泡30min,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 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 75℃减压浓缩至药液比重为1.10。平均分为三等分,分别添加糊精5.4g(折 合为饮片投料量的5%,使用纯化水溶解后加入)、10.8g(折合为饮片投料 量的10%,使用纯化水溶解后加入)、16.2g(折合为饮片投料量的15%,使 用纯化水溶解后加入)。分别采用喷雾干燥。收取浸膏粉。计算浸膏粉的干 粉收率,测定浸膏粉水分,测定浸膏粉水分含量与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 碱的总量转移率,并观察干燥过程药液干燥情况。考察结果见表8。

表8辅料量考察试验结果

表8-1样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结果表

结论表8及8-1数据显示,辅料量越多,干燥效果越好;通过实验数据 可知,添加辅料偏少不但在干燥过程中黏壁,且随着喷雾时间延长,粉末将 在喷雾塔壁粘黏增加;添加10%与15%糊精进行干燥时两者差别不大,且粉 末流动性好,比较适合规模生产。综合考虑,确定本方辅料添加10%糊精。

四、干燥工艺考察

干燥工艺考察因素

根据预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工艺条件。选择药液比重(A)、干 燥温度(B)、进料速度(C)作为考察因素,以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 干粉收率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所选因素水平见表9。

表9干燥工艺优选因素水平表

按处方比例称取麻黄372.6g,桂枝248.4g,燀苦杏仁225g,炙甘草124.2g, 共970.2g。置煎煮容器,加水浸泡30min,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 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 平均分为9等分,按L9(34)正交试验表方案进行试验。以盐酸麻黄碱和盐 酸伪麻黄碱含量转移率及干粉收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干燥工艺。

试验结果

正交设计中共有9次试验,分别计算出干膏得率及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 麻黄碱含量转移率,根据公式计算出综合评分。结果见表10。

分别计算麻黄汤干膏得率和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转移率,并计算 综合评分。

表10干燥工艺正交试验设计表

表10-1样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结果表

结果分析

分析数据计算离差平方和、自由度、方差以及F值如表11所示。

表11方差分析结果

注:F0.01(2,2)=99,F0.05(2,2)=19,F0.10(2,2)=9.0

试验结论:由正交设计结果表10,表10-1,表11可知,对实验数据进行 了方差分析(D列为误差列),结果如下:因素A(药液比重)为主要因素,并 以水平A1(药液比重1.05)为最好;因素C(进料速度)为次要因素,并以水平 C2(进料速度23RPM)为最好;但C2因素与C3因素差异性不大,综合规模 化生产时间和能耗考虑,进料速度增加,干燥所需时间减少,同时能耗减少; 从时间和能源消耗角度选取因素C3(进料速度25RPM)为宜;因素B(干燥温度)为次要因素,以水平B1(干燥温度160℃)为最好。因此影响大小顺序为A >C>B,最佳干燥工艺为A1B1C3:即喷雾干燥时药液比重为1.05,干燥温 度为160℃,进料速度为25RPM。

五、干燥工艺确认

按处方比例称取麻黄124.2g,桂枝82.8g,燀苦杏仁75g,炙甘草41.4g, 共323.4g。置煎煮容器,加水浸泡30min,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 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收集滤液;合并两次滤液, 75℃减压浓缩至药液比重为1.05。平均分为三等分,分别添加10.8g(折合 为饮片投料量的10%,使用纯化水溶解后加入)。分别采用喷雾干燥,干燥 温度为160℃,进料速度为25RPM(转/分钟)。收取浸膏粉。计算浸膏粉的 干粉收率测定浸膏粉水分含量与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总量转移率, 并观察干燥情况。考察结果见表12。

表12干燥工艺确认试验结果

表12-1样品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测定结果表

试验结论:通过表12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干膏收率及指标成分 含量转移率基本稳定,可指导规模化生产。

1、对儿童银屑病的治疗方法:

以上述最佳工艺的配方制备的麻黄汤干粉剂(5g/包),1次1包,开水 冲服,一日2次,观察记录治愈率情况。

结果分析:用上述配方治疗儿童银屑病病例共30例,服药6-40包,平 均20包有明显好转,结果有10例痊愈,18例有显著疗效,2例病情也有所 好转,有效率100%。

2、对伤寒吐血人群的治疗方法:

以上述最佳工艺的配方制备的麻黄汤干粉剂(6g/包),1次1包,开水 冲服,一日3次,观察记录治愈率情况。

结果分析:用上述配方治疗儿童银屑病病例共40例,服药3-7天,平均 4天有明显好转,结果有35例痊愈,4例有显著疗效,1例病情也有所好转, 有效率100%。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 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 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 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 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 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 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含植物精油的外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