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号重构的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

文档序号:797919 发布日期:2021-04-13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基于信号重构的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 (Fault tolerance method for wind turbine generator pitch angle encoder based on signal reconstruction ) 是由 田宏哲 韩健 苏睿之 麻红波 李丹阳 于 2020-12-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信号重构的风电机组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风电机组预设时间内的数据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辨识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与神经网络模型,根据传递函数设计状态观测器,并设置增益向量,将状态观测器极点配置在预设范围内,在编码器正常时验证状态观测器重构性能与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度,设定编码器测量值与状态观测器重构值残差的阈值,若残差超过阈值,分别将编码器测量值与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入对应风速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以对编码器作出相应操作。本发明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验证环节,有效解决在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硬件设备故障后,依然能够通过算法重构出桨距角。(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ault tolerance method for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encoder based on signal reconstruc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obtaining data information of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within preset time, preprocessing the data information, identifying a transfer function and a neural network model of a servo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preprocessed data information, designing a state observer according to the transfer function, setting a gain vector, configuring a pole of the state observer within a preset range, verifying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tate observer and accuracy of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when an encoder is normal, setting a threshold value of a residual error between a measured value of the encoder and a reconstructed value of the state observer, and substituting the measured value of the encoder and the reconstructed value of the state observer into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at a corresponding wind speed for verification if the residual error exceeds the threshold value so as to perform corresponding operation on the encoder.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pitch angle can still be reconstructed through an algorithm after hardware equipment of the pitch angle encoder of the wind turbine generator fails by utilizing a neural network model verification link.)

基于信号重构的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电机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信号重构的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

背景技术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保价值和发展前景,对它的利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变桨距技术是指借助控制技术和动力系统,根据风速和发电机转速来改变转子系统上叶片的桨距角的大小,来达到控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的目的。变桨距风电机组通过控制桨距角使输出功率平稳、减小转矩振荡、减小机舱振荡,不但优化了输出功率,而且有效的降低的噪音,稳定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改善桨叶和整机的受力状况,同时比定桨距风力发电机具有更好的风能捕捉特性。

根据风速情况与风力机发电特性,可以将风电机组整个运行过程分为四个工况。当风速较低,低于切入风速时,桨距角度β为厂家设计的启动最佳桨距角,等待风速超过切入风速,当风速达到切入风速后,桨距角由启动最佳桨距角调整为0°,此阶段称为启动阶段;当风速在切入风速与额定风速之间,发电机运行在额定转速以下时,不对桨距角控制,而是随着风速的变化来调整转子的转速,最大限度地捕获风能并将电能输送到电网,此阶段称为欠功率阶段;随着风速的不断增大,发电机发出的电功率也随着增加,当风速达到或超过额定风速后,发电机发出的电功率也达到了额定功率附近这时变桨距系统开始根据发电机的功率信号进行控制,保证机组的输出功率在额定功率附近而不会超过功率极限,此阶段称为额定功率运行阶段;当风速增大到超过机组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速,这时控制系统为了保护机组而使机组安全停机。在该阶段,变桨系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叶片及时收桨,达到降低风轮转速的目的,同时刹车系统也将投入使用,并网开关将变流器与电网断开,此阶段为保护切出阶段。只有在第三阶段,需要对桨距角进行闭环控制,此时编码器测量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桨距角编码器在此阶段时发生故障的容错控制至关重要。

当风速发生改变时,桨距角编码器根据风速的变化,可以实时将桨距角变化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但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于恶劣环境中,极易导致编码器失效,尽管在风电机组中通常会冗余配置一个备用编码器,也依然会出现由于环境过于恶劣直接导致主编码器与备用编码器同时故障的情况。

因此,基于在风力发电桨距角编码器出现故障,无法测得桨距角度的情况下,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信号重构的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即通过软件容错控制方法在桨距角编码器故障后重构出桨距角,以提高风力发电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于信号重构的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信号重构风电机组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风电机组预设时间内的数据信息;

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

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辨识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与神经网络模型;

根据所述传递函数设计状态观测器,并设置增益向量,将所述状态观测器极点配置在预设范围内;

在编码器正常时验证所述状态观测器重构性能与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度;

设定编码器测量值与状态观测器重构值残差的阈值,若残差超过阈值,分别将所述编码器测量值与所述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入对应风速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以对所述编码器作出相应操作。

可选的,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桨距角指令,实际桨距角度、风速和风机转速。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包括:

采用线性插值法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数据补充;和/或,

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去环值处理;和/或,

采用滤波法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降噪处理;和/或,

对所述数据信息进行隔点采样处理。

可选的,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辨识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与神经网络模型,包括:

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桨距角指令与所述实际桨距角度,辨识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以及,

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风速大小设定风速范围,分别训练出不同风速范围下所述实际桨距角度与所述风机转速之间的神经网络模型。

可选的,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桨距角指令与所述实际桨距角度,辨识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包括:

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桨距角指令与所述实际桨距角度数据,采用最小二乘辨识或粒子群寻优算法得到传递函数G1(s),具体关系式(1)如下:

β(s)=G1(s)uβ(s) (1)

式中:β(s)表示实际桨距角度数据;

uβ(s)表示桨距指令。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风速大小设定风速范围,分别训练出不同风速范围下所述实际桨距角度与所述风机转速之间的神经网络模型,包括:

根据预处理后的所述风速大小设定风速范围节点v1、v2、v3,并利用matlab工具箱Neural Net Fitting拟合所述实际桨距角度与所述风机转速之间神经网络模型,具体关系式(2)如下:

式中:β表示实际桨距角度;

v表示风速;

ω表示风机转速。

可选的,所述在编码器正常时验证所述状态观测器重构性能与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度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度低于预设值,则重新训练所述神经网络模型。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编码器测量值与所述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入对应风速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以对所述编码器作出相应操作,包括:

若所述编码器测量值代入所述神经网络后得到的第一风机转速估计值与实际风机转速相匹配,则所述状态观测器失配,进一步重新辨识所述桨距角指令与所述实际桨距角度之间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以及重新设计所述状态观测器并完成极点配置。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编码器测量值与所述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入对应风速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以对所述编码器作出相应操作,还包括:

若所述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入所述神经网络后得到的第二风机转速估计值与实际风机转速相匹配,则所述编码器失效,进一步采用所述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替所述编码器测量值作为实际桨距角度信号,并发出需要更换所述编码器的报警信号。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编码器测量值与所述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入对应风速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以对所述编码器作出相应操作,还包括:

若所述编码器测量值与所述状态观测器重构值均代入对应风速下的神经网络模型后,得到的第一风机转速估计值以及第二风机转速估计值均与实际风机转速不匹配,则发出检验编码器是否发生故障的报警信号;并且,

进一步重新辨识所述桨距角指令与所述实际桨距角度之间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重新训练不同风速下的实际桨距角度与风机转速神经网络模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信号重构风电机组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风电机组预设时间内的数据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辨识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与神经网络模型,根据传递函数设计状态观测器,并设置增益向量,将状态观测器极点配置在预设范围内,在编码器正常时验证状态观测器重构性能与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度,设定编码器测量值与状态观测器重构值残差的阈值,若残差超过阈值,分别将编码器测量值与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入对应风速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以对编码器作出相应操作。本发明的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验证环节,当观测器重构值与传感器测量值残差较大时需要进一步验证,以对应作出调整,可有效解决在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硬件设备故障后,依然能够通过算法重构出桨距角,不需要额外的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信号重构风电机组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于信号重构风电机组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于信号重构风电机组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桨距角编码器故障容错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桨距角重构残差曲线;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神经网络估计残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信号重构风电机组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S1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0~S160:

S110、获取风电机组预设时间内的数据信息;

具体的,在机组正产运行过程中,获取机组某段时间内的数据信息,例如,调取T时间段内SCADA系统中记录的桨距角指令uβ,实际桨距角度β、风速v和风机转速ω等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存入matlab中,以备后续处理。

S120、对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

具体的,在matlab中对步骤S110中获取的各个参数进行预处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某些关键数据缺失,可采用线性插值法对数据信息进行数据补充。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某个数据或某些数据与周围数据偏差过大,则认为其为坏值,对数据信息进行去环值处理,将其替换为相邻数据的平均值。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噪声信息过大,可以采用滤波法对数据信息进行降噪处理。再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存在大量重复数据,则对数据信息进行隔点采样处理,即每隔固定数目的点取一个点作为有效数据,以减少运算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滤波法不作具体限定,可以采用惯性滤波,也可以采用卡尔曼滤波进行降噪处理。

S130、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辨识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与神经网络模型;

具体的,根据预处理后的桨距角指令与实际桨距角度,辨识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包括:

根据预处理后的桨距角指令与实际桨距角度数据,采用最小二乘辨识或粒子群寻优算法得到传递函数G1(s),具体关系式(1)如下:

β(s)=G1(s)uβ(s) (1)

式中:β(s)表示实际桨距角度数据;

uβ(s)表示桨距指令。

以及,由于在不同风速下,桨距角与风机转速的关系差异较大,为了提高神经网络拟合度,本实施例设定风速范围节点v1、v2、v3,并利用matlab工具箱Neural Net Fitting拟合实际桨距角度β与风机转速ω之间神经网络模型,即训练出不同风速范围下实际桨距角度与风机转速之间的神经网络模型,具体关系式(2)如下:

式中:β表示实际桨距角度;

v表示风机

ω表示风机转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风速范围节点相邻两个神经网络模型在节点处的输出值偏差不应超过0.15r/min,否则需要重新拟合神经网络模型。

S140、根据传递函数设计状态观测器,并设置增益向量,将状态观测器极点配置在预设范围内;

具体的,根据步骤S130中获得的传递函数G1(s),首先将其转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形式,根据状态空间表达式设计状态观测器,并利用matlab配置极点的方法得到状态观测器反馈增益向量K,即设置合适的状态观测器增益,以将观测器极点配置在理想范围内以保证观测器性能。

S150、在编码器正常时验证状态观测器重构性能与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度。若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度低于预设值,即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度较低时,则需要重新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将设计的状态观测器与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桨距角控制系统中。在容错之前需完成连续24h试验,统计观测器重构值与编码器测量值的残差es以及神经网络输出值与真实风电机组转速的残差en。定义μs与σs分别为24h内es的均值与标准差,μn与σn分别为24h内en的均值与标准差,则有如下关系式(3):

需要说明的是,若在试验过程中es与en分别不超过机组实时桨距角β与风机转速ω的5%,则认为通过试验。若完成试验即可将其应用于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容错控制。否则退回步骤S130重新辨识桨距角指令与实际桨距角度之间的传递函数模型G1(s),重新拟合神经网络模型。

S160、设定编码器测量值与状态观测器重构值残差的阈值,若残差超过阈值,分别将编码器测量值与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入对应风速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以对编码器作出相应操作,

具体的,定义Es=μs+2.57σs 2为观测器重构值与编码器测量值残差es的阈值,定义En=μn+2.57σn 2为神经网络估计值与实际转速之间残差en1与en2的阈值,其中,μs与σs分别为24h内es的均值与标准差,μn与σn分别为24h内en的均值与标准差。且en1=ω1-,en2=ω2-ω。

基于上述定义的参数,分别将编码器测量值与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入对应风速下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验证,根据验证情况以对编码器作出的具体操作有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残差超过阈值,即es触发阈值,则分别将编码器测量值与观测器重构值代入对应风速范围内的神经网络模型,若编码器测量值代入神经网络后得到的第一风机转速估计值ω1与实际风机转速ω相匹配,即两者更接近,即|en1|≤|en2|,且有:|en1|≤En,则说明观测器模型失配,需要重新辨识距角指令与实际桨距角度之间的传递函数模型G1(s),以及重新设计状态观测器的并完成极点配置。

第二、若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入神经网络后得到的第二风机转速估计值ω2与实际风机转速ω相匹配,即两者更接近,即|en2|≤|en1|,且有:|en2|≤En,则说明编码器失效,进一步采用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代替编码器测量值作为实际桨距角度信号,以减少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同时发出需要更换编码器的报警信号,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更换编码器。

第三、若若|es|>Es,|en1|>En与|en2|>En同时满足,即编码器测量值与状态观测器重构值残差较大,且编码器测量值与状态观测器重构值均代入对应风速下的神经网络模型后,得到的第一风机转速估计值ω1以及第二风机转速估计值ω2均与实际风机转速ω不匹配,即第一风机转速估计值与实际风机转速相差较大,第二风机转速估计值也有实际风机转速相差较大。也就是说,无论将观测器重构值还是编码器测量值代入对应风速范围下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输出都与实际转速相差较大,则说明容错控制方法崩溃,此时发出检验编码器是否发生故障的报警信号。也就是说,上述情况下,发出报警信号,需要人工检验是否编码器发生故障。并反馈步骤S130。之后,再进一步重新辨识桨距角指令与实际桨距角度之间伺服机构的传递函数,重新训练不同风速下的实际桨距角度与风机转速神经网络模型。

应当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当es触发阈值后,若不符合|en1|≤En且|en2|≤En的情况,则返回步骤S130。若符合则进入下一步,即判断是否满足|en2|≤|en1|,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S130,若满足则进入下一步,即完成故障诊断,使用观测器重构值代替桨距角编码器。

请一并结合图4至图6,分别给出了桨距角编码器故障容错效果图、桨距角重构残差曲线以及神经网络估计残差曲线。从图6可以看出,将编码器测量值代入神经网络模型后得到的风机转速残差触发了阈值,而观测器重构值代入神经网络模型后风机转速残差在阈值范围内,说明是编码器发生故障,将观测器重构值代替编码器测量值是合理的。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基于状态观测器的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方法在状态观测器重构值与传感器测量值残差过大时直接认定传感器故障,这样会造成一定的认定错误。而本发明基于神经网络模型验证环节,当观测器重构值与传感器测量值残差较大时需要验证传感器故障与观测器模型失配两种情形,这样,可以进一步确定残差过大的原因,并对应作出调整。

本实施例的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验证环节,实现了对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故障诊断。以及,根据变桨距系统与编码器数学模型设计状态观测器,配合风电其它正常传感器信号重构出桨距角信号,实现风电机桨距角编码器故障的容错控制,以提高风力发电可靠性。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基于信号重构的风电机组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

实施例1

本示例中基于信号重构的风电机组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以某台1.5MW风力发电机组为基础,在机组正产运行过程中,获取机组历史数据,具体为:其切人风速为3m/s,额定风速为10.86m/s,切出风速为25m/s,叶轮半径为38.5m,叶片数为3,桨距角变化速率不超过3°/s。得到G1(s)为:

S2、在matlab中对上述各个参数信息进行预处理。

S3、根据桨距角指令uβ与实际桨距角度β数据,采用最小二乘辨识或粒子群寻优算法辨识得到传递函数G1(s),具体关系式(1)如下: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适用于风速达到额定风速之后,对桨距角进行闭环控制时编码器故障的容错,故对风速在10.86m/s~25m/s范围内进行研究。即:10.86m/s≤v≤25m/s。取v1=12m/s,v2=15m/s,v3=15m/s。分别拟合不同风速范围内风机转速、风速、桨距角之间的神经网络模型:ω=fi(v,β),i=1,2,3,4 (2)。

S4、根据S3中获得的传递函数G1(s),首先将其转化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形式A=-60,B=1,C=60,D=0,根据状态空间表达式设计状态观测器,利用matlab配置极点的方法得到状态观测器反馈增益向量K=1。

S5~S6、根据上述对风速在10.86m/s~25m/s范围内进行研究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容错之前需完成连续24h试验,统计观测器重构值与编码器测量值的残差es以及神经网络输出值与真实风电机组转速的残差en,以及,Es=μs+2.57σs 2为观测器重构值与编码器测量值残差es的阈值,定义En=μn+2.57σn 2为神经网络估计值与实际转速之间残差en1与en2的阈值。根据上述各式进一步得到本实施例观测器重构值与编码器测量值残差es的阈值Es为1.3°。神经网络估计值与实际风机转速阈值为1r/min。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信号重构风电机组编码器故障容错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方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验证环节,当观测器重构值与传感器测量值残差较大时需要进一步验证,以对应作出调整,可有效解决在风电机组桨距角编码器硬件设备故障后,依然能够通过算法重构出桨距角,不需要额外的经济成本。另外,本发明的方法根据变桨距系统与编码器数学模型设计状态观测器,配合风电其它正常传感器信号重构出桨距角信号,实现风电机桨距角编码器故障的容错控制,提高风力发电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协同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