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片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文档序号:807980 发布日期:2021-03-26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成像镜片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Imaging lens group,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是由 周明达 林正峰 于 2017-06-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片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成像镜片组包含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包含塑胶外环部及内片状部。塑胶外环部至少位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一外环面。内片状部是封闭于塑胶外环部内,且内片状部形成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一最小中心开孔。塑胶外环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平直面,各平直面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中心轴垂直。借此,当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被设置于成像装置中时,可使得内片状部的遮光位置不被局限于靠近透镜之处,因而有别于已知光学元件的堆叠方式。(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maging lens group, an imag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 imaging lens set comprises a secondary molding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and the secondary molding annular optical element comprises a plastic outer ring part and an inner sheet part. The plastic outer ring part is at least positioned on an outer ring surface of the secondary molding ring-shaped optical element. The inner sheet part is enclosed in the plastic outer ring part, and the inner sheet part forms a minimum central opening of the secondary molding ring-shaped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straight surface is arranged on each of two sides of the plastic outer ring part, and each straight surface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central shaft of the secondary molding ring-shaped optical element. Therefore, when the secondary molding ring-shaped optical element is arranged in the imaging device, the light shielding position of the inner sheet part is not limited to be close to the lens, so that the method is different from the stacking mode of the known optical element.)

成像镜片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6月26日、申请号为201710492965.0、发明名称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成像镜片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成像镜片组及成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成像镜片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计算机等搭载有成像装置的个人化电子产品及行动通讯产品的普及,连带带动小型化镜头模块的兴起,对具有高解析度与优良成像品质的小型化镜头模块的需求也大幅攀升。

塑胶镜筒通常用于承载成像装置中的透镜及提供任意两透镜的光学间距,而塑胶镜筒的结构连带地影响成像装置的成像品质。

请参照图1,其是已知的成像装置100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成像装置100中,已知的内片状部10(例如,遮光片)位置较为固定,且其一般需被局限于邻近透镜12的位置,而内片状部10的塑胶材质可能反射从物端开孔11入射的光而产生杂散光,进而影响成像品质。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如何设计一种可避免上述缺陷的光学元件实为一项重要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片组、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成像镜片组包含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其中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中包括有塑胶外环部以及内片状部。由于内片状部是封闭于塑胶外环部内,且内片状部与塑胶外环部的两侧均相距一距离,因此当环型光学元被设置于成像镜片组中时,可避免内片状部直接抵靠透镜,因而能够减少杂光的产生并提升成像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片组,其包含一种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包含塑胶外环部及内片状部。塑胶外环部至少位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一外环面。内片状部是封闭于塑胶外环部内,且内片状部形成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一最小中心开孔。内片状部的物侧表面具有一第一光泽度,且像侧表面具有一第二光泽度,其中第一光泽度不同于第二光泽度,内片状部的物侧表面的第一光泽度为GU1,内片状部的像侧表面的第二光泽度为GU2,塑胶外环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平直面,各平直面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中心轴垂直。内片状部的一中间剖面与两侧的平直面之间的距离分别为t1、t2,其满足下列条件:0.2<t1/t2<5.0;0%<GU1<1.8%;以及2.0%<GU2<9.0%。借此,当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被设置于成像镜片组中时,可使得内片状部的遮光位置不被局限于靠近透镜之处,因而有别于已知光学元件的堆叠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塑胶外环部是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的一黑色塑料。内片状部包含一黑色含碳材质。内片状部是通过一埋入射出方式与塑胶外环部一体成形。内片状部的中间剖面与前述两侧的平直面之间的距离分别为t1、t2,其满足下列条件:0.25<t1/t2<4.0。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平行一中心轴的一高度为t,最小中心开孔的直径为内片状部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平行一中心轴的一高度为t,最小中心开孔的直径为内片状部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最小中心开孔的形状为非圆形。塑胶外环部包含一阶差结构,其设置于外环面上,阶差结构具有与中心轴互相垂直的一平面。塑胶外环部与内片状部均包含一物侧表面朝往一物侧方向以及一像侧表面朝往一像侧方向。前述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可还包含至少一垂直分模面,其设置于塑胶外环部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的其中之一,且垂直分模面较外环面靠近中心轴。外环面的一最大外径为最小中心开孔的直径为其满足下列条件:内片状部的厚度为d,内片状部的中间剖面与前述两侧之一的平直面之间的距离为t1,其满足下列条件:0.2<(π2×d)/t1<3.0。塑胶外环部内具有一表面处理区,使内片状部的最小中心开孔与塑胶外环部的外环面对正并同轴。表面处理区的表面的粗糙度为Ra,其满足下列条件:0.1μm<Ra<3.5μm。通过上述提及的各点技术特征,有助于提升射出成型的效率及各个元件的成型品质。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含塑胶镜筒及前述的成像镜片组。成像镜片组是设置于塑胶镜筒中。借此,可因杂光较少而提升成像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成像装置及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是设置于成像装置的成像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的成像装置示意图;

图2A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侧剖视图;

图2B绘示图2A所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二次射出成型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的剖视图;

图2C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绘示的内片状部示意图;

图3A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侧剖视图;

图3B是依据图3A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前视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侧剖视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侧剖视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侧剖视图;

图7A是依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侧剖视图;

图7B绘示图7A所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二次射出成型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的剖视图;

图7C是依据图7B绘示的由第一次射出成型制成的半成品示意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的侧剖视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绘示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绘示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绘示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绘示的成像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3A绘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3B绘示第十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13C绘示第十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14绘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5绘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成像装置:100、900、1000、1100、1200、1310、1410、1510

内片状部:10、220、320、420、520、620、720、820

物端开孔:11

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300、400、500、600、700、800

塑胶外环部:210、310、410、510、610、710、810

外环面:212、312、412、512、612、712、812

平直面:214a、214b、314a、314b、414a、414b、514a、514b、614a、614b、714a、714b、814a、814b

阶差结构:216、616、716、816

平面:216a、616a、716a、816a

第一表面层:220a

中间夹层:220b

第二表面层:220c

中间剖面:222、322、422、522、622、722、822

物侧表面:224a、324a、424a、524a、624a、724a、824a

像侧表面:224b、324b、424b、524b、624b、724b、824b

最小中心开孔:230、330、430、530、630、730、830

中心轴:240、340、440、540、640、740、840

模具:290、790

可动侧:291a、791a

固定侧:291b、291c、791b

表面处理区:292

抽气通道:293、793

腔室:294a、294b、794a

垂直分模面:295a、295b、795a

空间:299

边:390

斜面:424c

轴向连接结构:590

承接面:592a

圆锥面:592b

加工特征:792

半成品:795

凸起结构:795b

塑胶镜筒:910、1010、1110、1210

成像镜片组:920、1020、1120、1220

透镜:12、921、922、923、924、925、926、1021、1022、1023、1024、1025、1026、1121、1122、1123、1124、1125、1126、1221、1222、1223、1224、1225

光轴:930、1030、1130、1230

成像面:940、1040、1140、1240

玻璃面板:1250

电子装置:1300、1400、1500

电子感光元件:1320

自动对焦组件:63

光学防手震组件:64

感测元件:66

辅助光学元件:67

使用者界面:69

触控屏幕:69a

按键:69b

软性电路板:97

连接器:98

物侧方向:D1

像侧方向:D2

d:内片状部的厚度

GU1:第一光泽度

GU2:第二光泽度

t: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平行中心轴的高度

t1:内片状部的中间剖面与一侧的平直面之间的距离

t2:内片状部的中间剖面与另一侧的平直面之间的距离

外环面的最大外径

最小中心开孔的直径

θ、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2A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的侧剖视图。如图2A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包含塑胶外环部210及内片状部220。塑胶外环部210至少位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的外环面212。内片状部220是封闭于塑胶外环部210内,且内片状部220形成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20的最小中心开孔230。在本实施例中,内片状部220例如是具有均匀厚度的薄片状遮光片,其厚度(以d表示)可介于0.05mm至0.005mm之间(例如d=0.023mm),但本发明可不限于此。塑胶外环部210的两侧个别设置有平直面214a及214b,各平直面214a及214b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的中心轴240垂直。

内片状部220的中间剖面222与两侧的平直面214a及214b之间的距离分别为t1、t2,其满足下列条件:0.2<t1/t2<5.0。借此,当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被应用于成像镜片组中时,可使得内片状部220的遮光位置与透镜之间至少相距t1或t2,因而有别于已知光学元件的堆叠方式,进而减少杂散光并提升成像品质。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25<t1/t2<4.0。借此,可使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达到较佳的厚度比例配置,进而适合整体厚度更薄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

如图2A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平行中心轴240的高度为t,最小中心开孔230的直径为内片状部220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借此,可维持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整体的平衡,并有助于适用不同视角与规格的光学镜头。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 借此,可更佳地维持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整体的平衡,并可更适当地适用于不同视角与规格的光学镜头。

此外,在图2A中,塑胶外环部210可包含阶差结构216,其设置于外环面212上。阶差结构216可具有与中心轴240互相垂直的平面216a。亦即,塑胶外环部210具有至少二外径,因而可使外环面212呈现高低落差。借此,可较轻易地确保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射出成型阶段的塑胶外环部210上较不易出现外观的瑕疵。

此外,外环面212的一最大外径为最小中心开孔230的直径为其满足下列条件:借此,可使外环面212与最小中心开孔230之间维持一定比例,进而使内片状部220上较不会出现最小中心开孔230的位置偏移的情况。

并且,内片状部220的厚度为d,内片状部220的中间剖面222与前述两侧之一的平直面214a之间的距离为t1,其满足下列条件:0.2<(π2×d)/t1<3.0。借此,可让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选用较薄的内片状部220。

如图2A所示,塑胶外环部210包含物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214a)及像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21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并且,内片状部220包含物侧表面224a及像侧表面22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内片状部220的物侧表面224a具有第一光泽度GU1,且内片状部220的像侧表面224b具有第二光泽度GU2,其中第一光泽度GU1不同于第二光泽度GU2。借此,可易于分辨内片状部220的正反面,进而有利于后续对内片状部220施加最小中心开孔230制程的操作。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GU1<1.8%;以及2.0%<GU2<9.0%。借此,可进一步使得肉眼及工业镜头易于辨识。

在一实施例中,塑胶外环部210是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的一黑色塑料。借此,可利用射出成型机的模具精确度改善在组装已知部件时所出现的公差。上述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塑胶外环部210的细节可参照以下图2B的相关说明。

图2B绘示图2A所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的二次射出成型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290的剖视图。如图2B所示,在第一次射出成型的过程中,可使用模具290先行制成塑胶外环部21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模具290可包括可动侧291a及固定侧291b。可动侧291a及固定侧291b可共同夹持内片状部220,而内片状部220可通过抽气通道293的吸持而固定位置。接着,射出成型机可将塑料注入至腔室294a内,以让塑料固化为塑胶外环部210的一部分。

在图2B中,塑胶外环部210内可具有表面处理区292,使内片状部220的最小中心开孔230与塑胶外环部210的外环面212对正并同轴。具体而言,表面处理区292例如是模具290中对应塑胶外环部210的一特定内腔体表面,其可进行表面处理,即利用雾化、喷砂、EDM放电、激光相关的蚀刻或使用车刀具(machining tool)进行的表面加工程序。表面处理区292可以是预留厚度的区域,其除了可便于表面加工程序的施作,也可使置入模具290中的内片状部220的位置在射出成型的过程中保持固定。借此,可使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的成型品质较佳,并有助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的快速大量生产。在一实施例中,表面处理区292的表面的粗糙度为Ra,其满足下列条件:0.1μm<Ra<3.5μm。借此,可改善第一次及第二次射出成型的塑料之间的接合情形。

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可还包含垂直分模面295a,其设置于塑胶外环部210的物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214a),且垂直分模面295a较外环面212靠近中心轴240。

在第二次射出成型的过程中,可将模具290的固定侧291b替换为固定侧291c,并将塑料注入至腔室294b中,以使塑料固化为塑胶外环部210的另一部分。如图2B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可还包含垂直分模面295b,其设置于塑胶外环部210的像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214b),且垂直分模面295b较外环面212靠近中心轴240。

在一实施例中,内片状部220可包含一黑色含碳材质。借此,可使得内片状部220的外观不易反射光线,进而有助于提升成像品质。并且,内片状部220可通过一埋入射出方式与塑胶外环部210一体成形。借此,可利用模具290的精确度确保最小中心开孔230的中心与外环面212的中心之间的对位可在准备射出成型的初始状态即获得预期的控制。应了解的是,最小中心开孔230有部分不与模具290接触,避免制造过程使最小中心开孔230受到预期以外的影响(即是图2B中,内片状部220与模具290之间的细长空间299)。

请参照图2C,其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绘示的内片状部220示意图。如图2C所示,内片状部220可以是一片状材料,其包含第一表面层220a、中间夹层220b及第二表面层220c。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片状材料可以是已打孔或未打孔的状态。应了解的是,为了利于了解内片状部220的结构,故将图2C绘示为各层之间非紧密贴合的态样,但内片状部220实质上应为各层彼此紧密贴合的状态。

请一并参照下表一,其表列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2A所绘示。

<第二实施例>

图3A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300的侧剖视图。如图3A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300包含塑胶外环部310及内片状部320。塑胶外环部310至少位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300的外环面312。内片状部320是封闭于塑胶外环部310内,且内片状部320形成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300的最小中心开孔330。塑胶外环部310的两侧个别设置有平直面314a及314b,各平直面314a及314b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300的中心轴340垂直。

内片状部320的中间剖面322与两侧的平直面314a及314b之间的距离分别为t1、t2,其满足下列条件:0.2<t1/t2<5.0。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25<t1/t2<4.0。

如图3A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300平行中心轴340的高度为t,最小中心开孔330的直径为内片状部320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

此外,外环面312的一最大外径为最小中心开孔330的直径为其满足下列条件:并且,内片状部320的厚度为d,内片状部320的中间剖面322与前述两侧之一的平直面314a之间的距离为t1,其满足下列条件:0.2<(π2×d)/t1<3.0。

如图3A所示,塑胶外环部310包含物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314a)及像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31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并且,内片状部320包含物侧表面324a及像侧表面32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内片状部320的物侧表面324a具有第一光泽度GU1,且内片状部320的像侧表面324b具有第二光泽度GU2,其中第一光泽度GU1不同于第二光泽度GU2。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GU1<1.8%;以及2.0%<GU2<9.0%。

在一实施例中,塑胶外环部310是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的一黑色塑料。上述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塑胶外环部310的细节可参照图2B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内片状部320可包含一黑色含碳材质。并且,内片状部320可通过一埋入射出方式与塑胶外环部310一体成形。

请参照图3B,其是依据图3A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300的前视图。如图3B所示,最小中心开孔330的形状可为非圆形。更具体而言,最小中心开孔330的形状可以是30边形,而各相邻边390之间的夹角θ例如是168度,但本发明的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一并参照下表二,其表列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3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3A所绘示。

<第三实施例>

图4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400的侧剖视图。如图4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400包含塑胶外环部410及内片状部420。塑胶外环部410至少位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400的外环面412。内片状部420是封闭于塑胶外环部410内,且内片状部420形成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400的最小中心开孔430。塑胶外环部410的两侧个别设置有平直面414a及414b,各平直面414a及414b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400的中心轴440垂直。

内片状部420的中间剖面422与两侧的平直面414a及414b之间的距离分别为t1、t2,其满足下列条件:0.2<t1/t2<5.0。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25<t1/t2<4.0。

如图4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400平行中心轴440的高度为t,最小中心开孔430的直径为内片状部420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

此外,外环面412的一最大外径为最小中心开孔430的直径为其满足下列条件:并且,内片状部420的厚度为d,内片状部420的中间剖面422与前述两侧之一的平直面414a之间的距离为t1,其满足下列条件:0.2<(π2×d)/t1<3.0。

如图4所示,塑胶外环部410包含物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414a)及像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41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并且,内片状部420包含物侧表面424a及像侧表面42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内片状部420的物侧表面424a具有第一光泽度GU1,且内片状部420的像侧表面424b具有第二光泽度GU2,其中第一光泽度GU1不同于第二光泽度GU2。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GU1<1.8%;以及2.0%<GU2<9.0%。

在一实施例中,塑胶外环部410是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的一黑色塑料。上述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塑胶外环部410的细节可参照图2B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内片状部420可包含一黑色含碳材质。并且,内片状部420可通过一埋入射出方式与塑胶外环部410一体成形。

在图4中,内片状部420的厚度可自像侧表面424b朝物侧表面424a渐缩。具体而言,物侧表面424a与像侧表面424b之间斜面424c相对于中心轴440的夹角θ’例如是25度,但本发明可不限于此。

请一并参照下表三,其表列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4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4所绘示。

<第四实施例>

图5是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的侧剖视图。如图5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包含塑胶外环部510及内片状部520。塑胶外环部510至少位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的外环面512。内片状部520是封闭于塑胶外环部510内,且内片状部520形成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的最小中心开孔530。塑胶外环部510的两侧设置有平直面514a及514b。各平直面514a及514b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的中心轴540垂直。

内片状部520的中间剖面522与两侧的平直面514a及514d之间的距离分别为t1、t2,其满足下列条件:0.2<t1/t2<5.0。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25<t1/t2<4.0。

如图5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平行中心轴540的高度为t,最小中心开孔530的直径为内片状部520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

此外,外环面512的一最大外径为最小中心开孔530的直径为其满足下列条件:并且,内片状部520的厚度为d,内片状部520的中间剖面522与前述两侧之一的平直面514a之间的距离为t1,其满足下列条件:0.2<(π2×d)/t1<3.0。

如图5所示,塑胶外环部510包含物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514a)及像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51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并且,内片状部520包含物侧表面524a及像侧表面52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内片状部520的物侧表面524a具有第一光泽度GU1,且内片状部520的像侧表面524b具有第二光泽度GU2,其中第一光泽度GU1不同于第二光泽度GU2。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GU1<1.8%;以及2.0%<GU2<9.0%。

在一实施例中,塑胶外环部510是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的一黑色塑料。上述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塑胶外环部510的细节可参照图2B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内片状部520可包含一黑色含碳材质。并且,内片状部520可通过一埋入射出方式与塑胶外环部510一体成形。

在图5中,塑胶外环部510上可设置有轴向连接结构590,其可包含承接面592a及圆锥面592b。借此,当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被设置于成像镜片组中时,可较易于与光轴对正。

请一并参照下表四,其表列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5所绘示。

<第五实施例>

图6是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的侧剖视图。如图6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包含塑胶外环部610及内片状部620。塑胶外环部610至少位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的外环面612。内片状部620是封闭于塑胶外环部610内,且内片状部620形成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的最小中心开孔630。塑胶外环部610的两侧设置有平直面614a及614b。各平直面614a及614b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的中心轴640垂直。

内片状部620的中间剖面622与两侧的平直面614a及614d之间的距离分别为t1、t2,其满足下列条件:0.2<t1/t2<5.0。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25<t1/t2<4.0。

如图6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平行中心轴640的高度为t,最小中心开孔630的直径为内片状部620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

此外,在图6中,塑胶外环部610可包含阶差结构616,其设置于外环面612上。阶差结构616可具有与中心轴640互相垂直的平面616a。亦即,塑胶外环部610具有至少二外径,因而可使外环面612呈现高低落差。

此外,外环面612的一最大外径为最小中心开孔630的直径为其满足下列条件:并且,内片状部620的厚度为d,内片状部620的中间剖面622与前述两侧之一的平直面614a之间的距离为t1,其满足下列条件:0.2<(π2×d)/t1<3.0。

如图6所示,塑胶外环部610包含物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614a)及像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61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并且,内片状部620包含物侧表面624a及像侧表面62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内片状部620的物侧表面624a具有第一光泽度GU1,且内片状部620的像侧表面624b具有第二光泽度GU2,其中第一光泽度GU1不同于第二光泽度GU2。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GU1<1.8%以及2.0%<GU2<9.0%。

在一实施例中,塑胶外环部610是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的一黑色塑料。上述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塑胶外环部610的细节可参照图2B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内片状部620可包含一黑色含碳材质。并且,内片状部620可通过一埋入射出方式与塑胶外环部610一体成形。

请一并参照下表五,其表列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6所绘示。

<第六实施例>

图7A是依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700的侧剖视图。如图7A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700包含塑胶外环部710及内片状部720。塑胶外环部710至少位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700的外环面712。内片状部720是封闭于塑胶外环部710内,且内片状部720形成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700的最小中心开孔730。塑胶外环部710的两侧设置有平直面714a及714b。各平直面714a及714b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700的中心轴740垂直。

内片状部720的中间剖面722与两侧的平直面714a及714d之间的距离分别为t1、t2,其满足下列条件:0.2<t1/t2<5.0。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25<t1/t2<4.0。

如图7A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700平行中心轴740的高度为t,最小中心开孔730的直径为内片状部720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

此外,在图7A中,塑胶外环部710可包含阶差结构716,其设置于外环面712上。阶差结构716可具有与中心轴740互相垂直的平面716a。亦即,塑胶外环部710具有至少二外径,因而可使外环面712呈现高低落差。

此外,外环面712的一最大外径为最小中心开孔730的直径为其满足下列条件:并且,内片状部720的厚度为d,内片状部720的中间剖面722与前述两侧之一的平直面714a之间的距离为t1,其满足下列条件:0.2<(π2×d)/t1<3.0。

如图7A所示,塑胶外环部710包含物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714a)及像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71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并且,内片状部720包含物侧表面724a及像侧表面72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内片状部720的物侧表面724a具有第一光泽度GU1,且内片状部720的像侧表面724b具有第二光泽度GU2,其中第一光泽度GU1不同于第二光泽度GU2。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GU1<1.8%;以及2.0%<GU2<9.0%。

在一实施例中,塑胶外环部710是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的一黑色塑料。上述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塑胶外环部710的细节可参照以下图7B的相关说明。

图7B绘示图7A所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700的二次射出成型过程中所使用的模具790的剖视图。如图7B所示,在第一次射出成型的过程中,可使用模具790先行制成塑胶外环部710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模具790可包括可动侧791a及固定侧791b。可动侧791a及固定侧791b可共同夹持内片状部720,而内片状部720可通过抽气通道793的吸持而固定位置。接着,射出成型机可将塑料注入至腔室794a内,以让塑料固化为塑胶外环部710的一部分。

在图7B中,固定侧791b上可额外设置有加工特征792,用以让第一次射出成型的塑料可更佳地固定内片状部720。

此外,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700可还包含垂直分模面795a,其设置于塑胶外环部710的物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714a),且垂直分模面795a较外环面712靠近中心轴740。

请参照图7C,其是依据图7B绘示的由第一次射出成型制成的半成品795示意图。如图7C所示,半成品795例如是在腔室794a中固化的塑料,即塑胶外环部710的一部分,且其外型将因应于固定侧791b上的加工特征792而产生对应的凸起结构795b。另外,针对后续第二次射出成型的说明可参照图2B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内片状部720可包含一黑色含碳材质。并且,内片状部720可通过一埋入射出方式与塑胶外环部710一体成形。

请一并参照下表六,其表列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7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7A所绘示。

<第七实施例>

图8是依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绘示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的侧剖视图。如图8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包含塑胶外环部810及内片状部820。塑胶外环部810至少位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的外环面812。内片状部820是封闭于塑胶外环部810内,且内片状部820形成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的最小中心开孔830。塑胶外环部810的两侧设置有平直面814a及814b。各平直面814a及814b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的中心轴840垂直。

内片状部820的中间剖面822与两侧的平直面814a及814d之间的距离分别为t1、t2,其满足下列条件:0.2<t1/t2<5.0。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25<t1/t2<4.0。

如图8所示,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平行中心轴840的高度为t,最小中心开孔830的直径为内片状部820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

此外,在图8中,塑胶外环部810可包含阶差结构816,其设置于外环面812上。阶差结构816可具有与中心轴840互相垂直的平面816a。亦即,塑胶外环部810具有至少二外径,因而可使外环面812呈现高低落差。

此外,外环面812的一最大外径为最小中心开孔830的直径为其满足下列条件:并且,内片状部820的厚度为d,内片状部820的中间剖面822与前述两侧之一的平直面814a之间的距离为t1,其满足下列条件:0.2<(π2×d)/t1<3.0。

如图8所示,塑胶外环部810包含物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814a)及像侧表面(例如是平直面81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并且,内片状部820包含物侧表面824a及像侧表面824b,其分别朝往物侧方向D1以及像侧方向D2。内片状部820的物侧表面824a具有第一光泽度GU1,且内片状部820的像侧表面824b具有第二光泽度GU2,其中第一光泽度GU1不同于第二光泽度GU2。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GU1<1.8%以及2.0%<GU2<9.0%。

在一实施例中,塑胶外环部810是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的一黑色塑料。上述通过二次射出成型制成塑胶外环部810的细节可参照图2B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内片状部820可包含一黑色含碳材质。并且,内片状部820可通过一埋入射出方式与塑胶外环部810一体成形。

请一并参照下表七,其表列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依据前述参数定义的数据,并如图8所绘示。

<第八实施例>

图9是依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绘示的成像装置900的侧剖视图。在图9中,成像装置900包含塑胶镜筒910及成像镜片组920。成像镜片组920设置于塑胶镜筒910中,且成像镜片组92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透镜921、922、923、924、925、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透镜926及成像面940,其中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且成像镜片组920的透镜为六片(即,透镜921、922、923、924、925、926)。透镜921、922、923、924、925、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及透镜926皆沿成像镜片组920的光轴930设置于塑胶镜筒91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成像镜片组920的透镜可为四片、五片、七片或更多片透镜。

在其他实施例中,成像装置900中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亦可替换为第二、第三及第六实施例中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300、400及700。由于各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200、300、400及700中的内片状部与塑胶外环部两侧的平直面之间的距离皆不同(此可透过调整二次射出成型的塑料厚度来实现),因而可使得内片状部可沿着光轴930而提供不同的遮光位置。亦即,内片状部的遮光位置不会被局限于靠近透镜之处,因而可减少杂光而提升成像品质。

<第九实施例>

图10是依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绘示的成像装置1000的侧剖视图。在图10中,成像装置1000包含塑胶镜筒1010及成像镜片组1020。成像镜片组1020设置于塑胶镜筒1010中,且成像镜片组102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透镜1021、1022、1023、1024、1025、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透镜1026及成像面1040,其中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相同,且成像镜片组1020的透镜为六片(即,透镜1021、1022、1023、1024、1025、1026)。透镜1021、1022、1023、1024、1025、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及透镜1026皆沿成像镜片组1020的光轴1030设置于塑胶镜筒101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成像镜片组1020的透镜可为四片、五片、七片或更多片透镜。

如图10所示,由于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设置有轴向连接结构590,因此当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500被设置于成像镜片组1020中时,可较易于与光轴1030对正。

<第十实施例>

图11是依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绘示的成像装置1100的侧剖视图。在图11中,成像装置1100包含塑胶镜筒1110及成像镜片组1120。成像镜片组1120设置于塑胶镜筒1110中,且成像镜片组112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透镜1121、1122、1123、1124、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1125、透镜1126及成像面1140,其中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与前述第五实施例相同,且成像镜片组1120的透镜为六片(即,透镜1121、1122、1123、1124、1125、1126)。透镜1121、1122、1123、1124、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透镜1125及1126皆沿成像镜片组1120的光轴1130设置于塑胶镜筒111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成像镜片组1120的透镜可为四片、五片、七片或更多片透镜。借此,可使得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600的内片状部的遮光位置不被局限于靠近透镜之处,因而有别于已知光学元件的堆叠方式。

<第十一实施例>

图12是依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绘示的成像装置1200的侧剖视图。在图12中,成像装置1200包含塑胶镜筒1210及成像镜片组1220。成像镜片组1220设置于塑胶镜筒1210中,且成像镜片组122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透镜1221、1222、1223、1224、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透镜1225、玻璃面板1250及成像面1240,其中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与前述第七实施例相同,且成像镜片组1220的透镜为五片(即,透镜1221、1222、1223、1224、1225)。玻璃面板1250可为保护玻璃元件、滤光元件或前述二者,且不影响成像镜片组1220的焦距。透镜1221、1222、1223、1224、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及透镜1225皆沿成像镜片组1220的光轴1230设置于塑胶镜筒121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成像镜片组1220的透镜可为四片、六片、七片或更多片透镜。借此,可使得二次模造环型光学元件800的内片状部的遮光位置不被局限于靠近透镜之处,因而有别于已知光学元件的堆叠方式。

<第十二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3A及图13B,其中图13A绘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300的示意图,图13B绘示第十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300的另一示意图,且图13A及图13B特别是电子装置1300中的相机示意图。由图13A及图13B可知,第十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300是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130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131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32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1320设置于成像装置1310的成像面(图未揭示)。借此,有助于满足现今电子装置市场对于成像镜头模块的量产及外观要求。

进一步来说,使用者透过电子装置1300的使用者界面69进入拍摄模式,其中第十二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可为触控屏幕69a、按键69b等。此时成像装置1310汇集成像光线在电子感光元件1320上,并输出有关影像的电子信号至成像信号处理元件(Image SignalProcessor,ISP)68。

配合参照图13C,图13C绘示第十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300的方块图,特别是电子装置1300中的相机方块图。由图13A至图13C可知,因应电子装置1300的相机规格,电子装置1300可还包含自动对焦组件63及光学防手震组件64,进一步地,电子装置1300可还包含至少一个辅助光学元件67及至少一个感测元件66。辅助光学元件67可以是补偿色温的闪光灯模块、红外线测距元件、激光对焦模块等,感测元件66可具有感测物理动量与作动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计、陀螺仪、霍尔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环境施加的晃动及抖动,进而使电子装置1300配置的自动对焦组件63及光学防手震组件64发挥功能,以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有助于依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300具备多种模式的拍摄功能,如优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成像)、高解析4K(4KResolution)录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触控屏幕直接目视到相机的拍摄画面,并在触控屏幕上手动操作取景范围,以达成所见即所得的自动对焦功能。

再者,由图13B可知,成像装置1310、电子感光元件1320、自动对焦组件63、光学防手震组件64、感测元件66及辅助光学元件67可设置在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board,FPC)97上,并透过连接器98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68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当前的电子装置如智能手机具有轻薄的趋势,将成像装置与相关元件配置于软性电路板上,再利用连接器将电路汇整至电子装置的主板,可满足电子装置内部有限空间的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并获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成像装置的自动对焦功能通过电子装置的触控屏幕获得更灵活的控制。第十二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300包含多个感测元件66及多个辅助光学元件67,感测元件66及辅助光学元件67设置在软性电路板97及另外至少一个软性电路板(未另标号),并透过对应的连接器电性连接成像信号处理元件68等相关元件以执行拍摄流程。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揭示),感测元件及辅助光学元件亦可依机构设计及电路布局需求设置于电子装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载板上。

此外,电子装置1300可进一步包含但不限于显示单元(Display)、控制单元(Control Unit)、储存单元(Storage Unit)、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唯读储存单元(ROM)或其组合。

<第十三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4,图14绘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400的示意图。第十三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400是一平板计算机,电子装置140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141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装置1410的成像面(图未揭示)。

<第十四实施例>

配合参照图15,图15绘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500的示意图。第十四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500是一穿戴式装置,电子装置1500包含依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151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图未揭示),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装置1510的成像面(图未揭示)。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4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偏振无关的红外消色差偏折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