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泵

文档序号:816916 发布日期:2021-03-26 浏览:4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潜水泵 (Submersible pump ) 是由 金子智矢 吉田慎吾 鶴田秀典 于 2019-11-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潜水泵(100)包括:热交换室(31、431、731、731、831、931);第一流路(32、432、832),相对于油室(15)设置在驱动轴(10a)的径向外侧,将热交换室和马达冷却室(30)连通,使冷却液从热交换室和马达冷却室中的一者流向另一者;和第二流路(33、433、833),相对于油室设置在径向外侧,将热交换室和马达冷却室连通,使冷却液沿与第一流路相反的方向流动。(The submersible pump (100)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heat exchange chambers (31, 431, 731, 831, 931); a first flow path (32, 432, 832) which is provided on the radial outer side of the drive shaft (10a) with respect to the oil chamber (15), communicates the heat exchange chamber with the motor cooling chamber (30), and allows the coolant to flow from one of the heat exchange chamber and the motor cooling chamber to the other; and a second flow path (33, 433, 833) which is provided radially outward of the oil chamber, communicates the heat exchange chamber and the motor cooling chamber, and causes the coolant to flow in a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first flow path.)

潜水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潜水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用冷却液冷却马达的潜水泵。例如在日本专利第5552402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种潜水泵。

日本专利第555240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潜水泵,该潜水泵包括马达,用于冷却马达的冷却液的冷却液循环流路,以及设置在冷却液循环流路上的机械密封件。潜水泵构成为将马达的冷却液用作机械密封件的润滑剂。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524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日本专利第5552402号公报的潜水泵中,由于流经冷却液循环流路的液体既用于冷却又用于润滑,因此存在不可能为每种应用选择最佳液体的问题。此外,当泵室内的液体通过机械密封件进入冷却液循环流路时,存在冷却液立即被污染的问题。如果冷却液被污染,则进入的液体中所包含的浮渣等可能会阻塞流路并停止冷却液的循环,这不是优选的。即,因为妨碍了冷却马达的功能,因而不是优选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潜水泵,其可以选定一种最佳的液体作为分别用于冷却马达和润滑机械密封件的液体,并且可以抑制冷却液的污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潜水泵具有:包括驱动轴的马达;泵室,其配置有由马达驱动的叶轮,并设有吸入口和排出口;油室,其设有具有滑动部的机械密封件,配置在马达和泵室之间;邻近马达配置的通过冷却液来冷却马达的马达冷却室;邻近泵室配置的通过使冷却液流动而在冷却液和泵室中的液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室;第一流路,相对于油室设置在驱动轴的径向外侧,将热交换室和马达冷却室连通,使冷却液从热交换室和马达冷却室中的一者流向另一者;和第二流路,相对于油室设置在径向的外侧,将热交换室和马达冷却室连通,使冷却液沿与第一流路相反的方向流动。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潜水泵中,通过与油室分开地设置用于使冷却液流动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马达冷却室和热交换室,由此,可以通过单独的液体来进行马达的冷却和机械密封的润滑,从而可以选择最佳的液体作为用于冷却马达和润滑机械密封件的各种液体。此外,即使当泵室中的液体通过机械密封件浸入时,也可以首先污染油室中的液体(油),从而可以防止冷却液的污染。根据以上内容,可以选择最佳的液体作为用于冷却马达和润滑机械密封件的每种液体,并且可以抑制冷却液的污染。

在根据上述一方面的潜水泵中,优选地,热交换室设有相对于外部具有水密性能的密封结构。利用该构造,可以通过密封结构有效地防止液体或空气从热交换室的外部(例如泵室侧,大气侧和油室侧)进入热交换室。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冷却液的污染。

在根据上述一方面的潜水泵中,优选地,还包括冷却液循环泵室,其配置有由马达驱动的冷却液的冷却液循环叶轮,并且在马达与油室之间设置在第二流路上。利用这种构造,可以将冷却液循环泵室配置在沿着驱动轴比油室更远离泵室的位置处,从而即使万一浸水时也可以使浸水对象成为油室。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冷却液的污染。

在根据上述一个方面的潜水泵中,优选地,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在油室的驱动轴径向外侧沿着油室的外周沿驱动轴的轴向延伸。利用该构造,与在油室周围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沿与驱动轴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长度,所以可以减少流路中的能量损失,有效地冷却马达。

在根据上述一方面的潜水泵中,优选地,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基本上围绕油室的整周。通过这种构造,冷却液可以从油室的基本上整周流入热交换室,从而可以确保在热交换室中的冷却液与泵室中的液体之间的大的传热面积。由此,可以有效地进行冷却液和泵室内的液体之间的热交换。

在包括上述冷却液循环泵室的构造中,优选地,第二流路构造成:配置在第一流路的径向内侧,通过冷却液循环叶轮使来自热交换室的冷却液流入冷却液循环泵室,并使从冷却液循环泵室流出的冷却液流入马达冷却室。通过这种构造,在热交换室中冷却的冷却液可以在驱动轴的径向上流向比第一流路更靠近马达的第二流路,可以有效地冷却马达。

在包括上述冷却液循环泵室的构造中,优选地,第二流路构造成:配置在第一流路的驱动轴径向内侧,通过冷却液循环叶轮使来自马达冷却室的冷却液流入冷却液循环泵室,并使从冷却液循环泵室流出的冷却液流入热交换室。通过该构造,可以通过冷却液循环叶轮使冷却液流向与马达(不包括驱动轴)相反一侧的热交换室侧,因此马达侧被设为负压,可以有效地抑制水浸入马达。

在根据上述一个方面的潜水泵中,优选地,还包括一个包括用于使大气与油室连通的换油孔、并设有油室的第一壳体部。通过这种构造,与跨在多个壳体部上设置有换油孔的情况相比,可以节省组装多个壳体部的麻烦。另外,可以减少防止漏油所需的密封构件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一壳体部构造成使得在平面图中换油孔与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中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彼此不重叠。利用该构造,可以防止冷却液在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中的流动被换油孔阻碍,并且可以防止第一壳体部的结构变复杂。

在根据上述一个方面的潜水泵中,优选地,第一流路设置有至少一个,配置在第二流路的驱动轴径向外侧,并且在俯视时形成为包围驱动轴的圆弧状。利用该构造,能够将第一流路的形状形成为沿着马达的外周的形状。

在上述热交换室设置有密封结构的构造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壳体部,其在热交换室侧开口、并设置有油室;第二壳体部,其在第一壳体部侧开口、并设置有热交换室;和分隔构件,其配置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分隔油室和热交换室,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部和分隔构件之间,对油室和热交换室之间水密地密封的密封构件。利用该构造,密封构件可以水密地密封油室和热交换室之间的空间,并防止油污染冷却液。

在上述热交换室设置有密封结构的构造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壳体部,其在热交换室侧开口、并设置有油室;第二壳体部,其在第一壳体部侧开口、并设置有热交换室;和分隔构件,其配置在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之间,分隔油室和热交换室,密封结构包括第二壳体部和分隔构件一体地形成的一体结构。利用该构造,可以减少需要密封的地方的数量,并且可以提高热交换室的水密性。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装置构成。

在包括上述冷却液循环泵室的构成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壳体部,其设置有油室;第二壳体部,其设置有热交换室;设置有冷却液循环泵室的第三壳体部;和在第三壳体部与马达之间的第四壳体部,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将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第三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相对于泵室按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第三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的顺序依次层叠而形成。利用该构造,通过简单地将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第三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按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第三壳体部和第三壳体部的顺序堆叠,可以容易地组装泵体。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四壳体部具有用于使第一流路与马达冷却室连通的马达侧第一开口和用于使第二流路与马达冷却室连通的马达侧第二开口,马达侧第一开口和马达侧第二开口分别设置在沿驱动轴的周向彼此偏离的位置。通过该构造,马达侧第一开口和马达侧第二开口可以用作用于使冷却液流向马达冷却室的开口和用于使冷却液流向热交换室的开口。

在按上述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第三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顺序堆叠的构造中,优选地,第四壳体部沿着马达的下表面延伸,第二流路包括:在第三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之间沿马达的下表面沿驱动轴径向延伸、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冷却液循环泵室和马达冷却室的马达下侧流路。通过该构造,可以通过流过马达下侧流路的冷却液从下侧冷却马达。

在按上述第二壳体部、第一壳体部、第三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顺序堆叠的构造中,优选地,第二壳体部构造成使得热交换室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的位置形成为与油室的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的位置重叠。通过这种构造,与热交换室和油室在驱动轴的轴向上不重叠、并且沿驱动轴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驱动轴的长度。即,可以使装置在轴向上小型化。

在根据上述一方面的潜水泵中,优选地,热交换室包括:限制从驱动轴径向外侧流入的冷却液的流动使其沿驱动轴流动、并从径向外侧流出的引导构件。利用该构造,通过引导构件限制冷却液的流动,使得其在驱动期间沿着驱动轴(驱动轴的周向)流动,并且可以使冷却液沿着泵室流动,可以对冷却液在热交换室内的流动整流。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引导部件包括:在驱动轴径向内侧的端部具有作为冷却液的流路的一部分的间隙、并且沿径向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部。通过该构造,通过肋部可使热交换室中的冷却液的流路具有包括折回的形状,从而可以延长热交换室中的冷却液的流路并且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冷却液和泵室内的液体的热交换。

在根据上述一方面的潜水泵中,优选地,配置在马达与油室之间的储存室和检测流入并储存在储存室中的液体的预定液位的液位传感器。通过该构造,可以通过储存室抑制液体上升到马达侧。另外,可以通过液位传感器检测储油室内的油上升或浸水。由此,在马达中出现油上升或浸水之前,可以可靠地执行维护工作。

在根据上述一方面的潜水泵中,优选地,热交换室设置在泵室的径向的外侧。利用该构造,可以通过使用泵壳套的外周的大致整周,来确保在热交换室与泵室之间的大的传热面积,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热交换。另外,可以在热交换室内的冷却液和潜水泵外部的流体之间有效地进行热交换。另外,在立式潜水泵的情况下,热交换室可以配置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使得即使潜水泵外部的水位较低,也可以在热交换室的冷却液和潜水泵的外部流体之间更有效地进行热交换。此外,与沿驱动轴配置热交换室和泵室而不在驱动轴的轴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驱动轴的长度。即,可以使装置在轴向上小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可以提供以下潜水泵:可以选择最佳液体作为用于冷却马达和润滑机械密封件的每种液体,并且可以抑制冷却液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壳体部的截面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油壳室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1000-1000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冷却壳套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油壳室的剖视图,是与图4对应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冷却壳套的平面图,是与图5对应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冷却壳套的平面图,是与图5对应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潜水泵的示意图。

图17是沿着图16的1100-1100线的剖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6的1200-1200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潜水泵的构成)

将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潜水泵100包括马达10(电动机),顶盖11,泵室12,泵壳套13,叶轮14,油室15、壳体部2、设置在壳体部2中的冷却液循环部3,和密封构件4。

密封构件4设置在冷却液循环部3的后述的热交换室31中。密封构件4具有相对于外部的水密结构,防止液体从泵室12侧进入。即,密封构件4防止冷却液被从泵室12侧进入的水污染。

潜水泵100是内部冷却型泵。具体而言,潜水泵100被构造成利用由冷却液循环部3循环的冷却液来冷却马达10。潜水泵100被构成为在热交换室31中进行冷却液和泵室12中的液体之间的热交换。即,潜水泵100被构成为在热交换室31中冷却冷却液。冷却液是例如添加有乙二醇的水。

因此,根据情况,即使在潜水泵100周围的液体的水位下降而导致潜水泵100暴露的环境中,也可以使用潜水泵100。另外,潜水泵100即使在与总是暴露的地面泵相似的环境中也可以使用。此外,潜水泵100是马达10的驱动轴10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立式泵。

这里,在下面的说明中,设马达10的驱动轴10a的轴向是Z方向(上下方向)。在Z方向中,上方是Z1方向,下方是Z2方向。此外,设驱动轴10a的径向是A方向。在A方向中,设在径向上面向驱动轴10a的外侧的方向是A1方向,与A1方向相反的方向是A2方向。

马达10被密封,以使得来自外部的液体不会进入。马达10包括:驱动轴10a、定子10b、转子10c和马达框架10d。马达10被构造成经由驱动轴10a旋转地驱动与驱动轴10a连接的叶轮14。具体地,马达10是内转子马达,其中定子10b配置在转子10c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并且附接至马达框架10d的内侧。转子10c安装在驱动轴10a上,并通过来自定子10b的磁场与驱动轴10a一起旋转。转子10c构造成经由驱动轴10a旋转地驱动叶轮14。

驱动轴10a由轴承16a、16b可旋转地支承。轴承16a在马达10的Z1方向侧被支承于壳体部2的后述的顶盖11。轴承16b在马达10的Z2方向侧被支承于壳体部2的后述的轴承盖21。沿驱动轴10a(Z方向)从Z1方向侧起,按顺序配置有马达10,冷却液循环部3的后述的冷却液循环泵室34、油室15、热交换室31以及泵室12。

在泵室12中配置有由马达10驱动的叶轮14。泵室12设置于泵壳套13。泵壳套13设置有用于液体(污水等)的吸入口13a和排出口13b。泵壳套13配置在比壳体部2靠下侧(Z2方向侧)的位置。

叶轮14旋转以将配置有潜水泵100的排水区域中的水从吸入口13a吸入泵壳套13内(泵室12),并将吸入的水向排出口13b(大致A1方向)发送。

油室15配置在马达10和泵室12之间,并填充有油。油室15包括机械密封件15a和电极型传感器15b。

机械密封件15a在负载侧(泵室12侧,即Z2方向侧)和反负载侧(泵室12的相反侧,即Z1方向侧)分别具有滑动部。负载侧的滑动部具有抑制泵室12的压力水流入油室15的功能。此外,反负载侧的滑动部具有抑制油室15内的含油液体流入冷却液循环泵室34的功能。滑动部利用填充在油室15中的油而润滑,并被冷却而不会烧接。由于机械密封件15a在构成机械密封件15a的固定环和旋转环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因此即使机械密封件正常工作,液体也将从泵室12进入油室15中,虽然很少。

电极型传感器15b被构成为能够检测液体从泵室12进入油室15中。电极型传感器15b被构造成通过由进入油室15的液体而导致在与油壳室23之间通电来检测液体的进入。

(冷却液循环部和壳体部的结构)

如图1所示,冷却液循环部3构造成使冷却液在泵室12和顶盖11之间的泵体中循环,以冷却马达10。冷却液循环部3被构造成使得油室15中的油不混入冷却液。

冷却液循环部3包括:马达冷却室30,热交换室31(供冷却液冷却的空间),第一流路32,第二流路33和设置于第二流路33的冷却液循环泵室34。

冷却液循环部3被构造成使冷却液按顺序在冷却液循环泵室34、第二流路33的冷却液循环泵室34的下游侧流路(稍后说明的马达下侧流路33b)、马达冷却室30、第一流路32、热交换室31、第二流路33的冷却液循环泵室34的上游侧流路(后述的流路33a)中循环,并再次返送回冷却液循环泵室34。

壳体部2包括一个水套(water jacket、水冷套)20、一个轴承盖21、一个冷却壳室22、一个油壳室23、一个油壳套24和一个冷却壳套25。轴承盖21是权利要求书的“第四壳体部”的示例。冷却壳室22是权利要求书的“第三壳体部”的示例。油壳套24是权利要求书的“分隔构件”的示例。油壳室23是权利要求书的“第一壳体部”的示例。冷却壳套25是权利要求书的“第二壳体部”的示例。

第一流路32和第二流路33通过相对于泵室12(泵壳套13)将轴承盖21、冷却壳室22、油壳室23、油壳套24和冷却壳套25从Z2方向侧到Z1方向侧按冷却壳套25、油壳套24、油壳室23、冷却壳室22和轴承盖21的顺序层叠而形成。壳体部2在每个部分中设置有密封构件(例如,O形环等),以使得冷却液,油室15中的油和空气以及泵室12中的液体不会彼此混合。

除油壳套24之外,构成壳体部2的每个部分(水套20,轴承盖21,冷却壳室22,油壳室23,冷却壳套25)形成为具有基本相同的外径(沿A方向的尺寸)。轴承盖21沿着马达10(驱动轴10a除外)的下表面在驱动轴10a的径向(A方向)上延伸。

油壳室23的热交换室31侧(Z2方向侧)开口,设有油室15。冷却壳套25的油壳室23侧(Z1方向侧)开口,设有热交换室31。油壳套24配置在油壳室23和冷却壳套25之间,分隔油壳室23和冷却壳套25。即,油壳套24防止油室15内的油与热交换室31内的冷却液发生混合。

马达冷却室30设置在水套20中,并且配置成与马达10相邻,以便从外周侧(A1方向侧)覆盖马达10。即,马达冷却室30是圆筒状的空间部分。

马达冷却室30包括隔壁部30a,内侧冷却室30b和外侧冷却室30c。

隔壁部30a具有从下端(Z2方向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圆筒形状,是将马达冷却室30分成内侧冷却室30b和外侧冷却室30c的板状壁。隔壁部30a在上端(Z1方向侧的端部)具有间隙。内侧冷却室30b配置在隔壁部30a的内侧(A2方向侧)。外侧冷却室30c配置在隔壁部30a的外侧(A1方向侧)。内侧冷却室30b和外侧冷却室30c通过隔壁部30a的上端处的间隙彼此连通。隔壁部30a的上端位于马达10的定子10b和转子10c的Z1方向侧。

内侧冷却室30b在其下端(Z2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二流路33(后述的马达下侧流路33b)(设置在轴承盖21上的后述的流入口21a)连通。因此,内侧冷却室30b被构造成能够通过使来自热交换室31的冷却液沿着马达10流动而有效地冷却马达10。

外侧冷却室30c在下端与第一流路32(设置在轴承盖21上的后述的流出口21b)连通。因此,外侧冷却室30c被构造成能够在将液从马达10带走热量而被加热的冷却液输送到热交换室31之前,被潜水泵100周围的液体或大气有效地冷却。

与水套20的Z2方向侧相邻配置的轴承盖21设置有多个(三个)流入口21a和多个(三个)流出口21b。流入口21a是权利要求书的“马达侧第一开口”的示例。流出口21b是权利要求书的“马达侧第二开口”的示例。

流入口21a构成为使第二流路33与马达冷却室30(内侧冷却室30b)连通,从而使冷却液从第二流路33流入马达冷却室30(内侧冷却室30b)。流出口21b构成为使第一流路32与马达冷却室30(外侧冷却室30c)连通,从而使冷却液从马达冷却室30(外侧冷却室30c)流出到第一流路32。

如图2所示,流入口21a和流出口21b呈圆弧形,并且配置在沿A方向彼此错开的位置。即,流入口21a相对于流出口21b配置在A2方向侧。多个流入口21a和多个流出口21b以在A方向上相互错开的状态在驱动轴10a(参照图1)的周向上以大致相等的角度间隔交替地并列配置。即,马达冷却室30(参照图1)构成为通过在驱动轴10a的周向上从多个流入口21a和多个流出口21b流入和流出的冷却液而使马达10(参照图1)不均匀地冷却。图2仅示出了冷却液循环部3和壳体部2的纵截面形状的一侧构造,但是纵截面形状的另一侧构造(未示出)具有与一侧构造相同的形状(它具有相对于横截面对称的形状)。

热交换室31设置在冷却壳套25中。热交换室31与泵室12的Z1方向侧相邻配置。热交换室31与油室15的Z2方向侧相邻配置。热交换室31构造成通过使冷却液流动而在冷却液与泵室12中的液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如图4和图5所示,油壳室23设有多个(三个)流入口23a和多个(三个)流出口23b。

流入口23a构造成使得第一流路32与热交换室31连通,从而使冷却液从第一流路32流入热交换室31(见图1)。流出口23b被构造成使得第二流路33与热交换室31连通,从而使冷却液从热交换室31流出到第二流路33。

流入口23a和流出口23b具有圆弧形状,并且配置在A方向上彼此相对应的位置处,而在A方向上彼此不偏移。流入口23a和流出口23b配置在热交换室31的A1方向的外侧端部附近。多个流入口23a和多个流出口23b在驱动轴10a的周向上以大致相等的角度间隔交替地配置。

如图2和图5所示,热交换室31包括多个肋部31a。

多个肋部31a构造成限制从径向(A方向)外侧的流入口23a流入的冷却液的流动使其沿着驱动轴10a(驱动轴10a的周向)流动,而从径向外侧的流出口23b流出。

具体地,多个肋部31a在径向的内侧端部具有成为冷却液在热交换室31中的流路的一部分的间隙,并且在径向上放射状地延伸。即,多个肋部31a将热交换室31划分成在周向上排列成俯视呈扇形的多个空间。由此,从流入口23a(第一流路32)流入热交换室31的冷却液在扇形空间中向径向内侧(A2方向侧)流动,穿过肋部31a的内侧端部的间隙,流入另一个相邻的扇形空间,并沿径向向外侧(A1方向)流动,从而从流出口23b流出到第二流路33。多个肋部31a能够通过对热交换室31内的冷却液的流动进行整流(限制)来使冷却液有效地循环。由此,热交换室31可以有效地冷却冷却液。

如图2所示,相对于油室15,在驱动轴10a(见图1)的径向(A方向)的外侧设置有多个(三个)第一流路32。第一流路32将热交换室31和马达冷却室30(见图1)连通。具体而言,第一流路32的一端(Z2方向侧的端部)经由流入口23a与热交换室31连通,另一端(Z1方向侧的端部)经由流出口21b与马达冷却室30连通。由此,第一流路32被构造成允许冷却液从马达冷却室30流到热交换室31。

第一流路32在油室15的径向外侧沿着油室15的外周在驱动轴10a的轴向(Z方向)上延伸。第一流路32被设置为跨着轴承盖21、冷却壳室22和油壳室23。第一流路32沿着驱动轴10a的轴向(Z方向)直线状地延伸。

因此,尽管未示出,但是在平面图中,第一流路32、流出口21b和流入口23a配置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处。多个第一流路32分别配置在轴承盖21、冷却壳室22和油壳室23的A1方向的外侧端部附近,并且在驱动轴10a的周向上以大致相等的角度间隔并排配置。

多个(三个)第二流路33相对于油室15设置在驱动轴10a的径向(A方向)的外侧(见图4)。第二流路33配置在第一流路32的径向(A方向)的内侧。第二流路33使热交换室31和马达冷却室30连通。具体而言,第二流路33的一端(Z2方向侧的端部)经由流出口23b与热交换室31连通,另一端(Z1方向侧的端部)经由流入口21a与马达冷却室30连通。由此,第二流路33被构造成使冷却液沿与第一流路32相反的方向(从热交换室31到马达冷却室30)流动。

与第一流路32相同,第二流路33在油室15的径向的外侧(A1方向侧)沿着油室15的外周在驱动轴10a的轴向(Z方向上)延伸。

在第二流路33中,在流路的中途设置有冷却液循环泵室34,在该冷却液循环泵室34中配置有用于在冷却液循环部3中产生冷却液流的冷却液循环叶轮34a。

冷却液循环叶轮34a安装于马达10(见图1)的驱动轴10a,并且构造成由马达10驱动(旋转)。冷却液循环叶轮34a被构造成通过驱动而产生沿着驱动轴10a朝Z1方向去的流动。冷却液循环泵室34(冷却液循环叶轮34a)配置在马达10(驱动轴10a除外)与油室15之间。冷却液循环叶轮34a是允许冷却液沿驱动轴10a的轴向(Z方向)流入和流出的轴流式叶轮。

如图1所示,第二流路33包括:设置在冷却液循环泵室34的上游侧的流路33a;和设置在冷却液循环泵室34的下游侧的马达下侧流路33b。

第二流路33被构成为,通过使冷却液按照流路33a、冷却液循环泵室34和马达下侧流路33b的顺序流动,将冷却液从热交换室31发送至马达冷却室30。

流路33a具有:沿驱动轴10a的轴向(Z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133a;和从第一部分133a的Z1方向侧端部向驱动轴10a的径向内侧(A2方向侧)延伸的第二部分133b。第一部分133a以通孔的形状设置在油壳室23中。第二部分133b设置在油壳室23和冷却壳室22之间。

马达下侧流路33b沿马达10(驱动轴10a除外的部分)的下表面向驱动轴10a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延伸。马达下侧流路33b设置在轴承盖21与冷却壳室22之间。马达下侧流路33b的上游侧的一端与冷却液循环泵室34连接。马达下侧流路33b的下游侧的另一端与马达冷却室30(内侧冷却室30b)连接。

第二流路33构造成允许来自热交换室31的冷却液通过第二部分133b沿着油室15(油室15的上部)向驱动轴10a的径向内侧(A2方向侧)流动,流入冷却液循环泵室34。此外,第二流路33构造成通过冷却液循环叶轮34a允许从冷却液循环泵室34流出的冷却液沿着马达10(驱动轴10a除外的部)的下表面向驱动轴10a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流动。

结果,冷却液流入马达冷却室30。即,第二流路33构成为使冷却液在冷却液循环叶轮34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在径向(A方向)上沿相反方向流动。

(换油孔的构造)

如图3和图4所示,油壳室23包括用于换油的换油孔23c。

换油孔23c使大气(潜水泵100外部)与油室15连通。具体地,油壳室23构成为,在俯视时(从Z方向观察),换油孔23c与设置在油壳室23中的第一流路32和第二流路33不重合。换油孔23c在与驱动轴10a的轴向正交的方向(A方向)上延伸。换油孔23c配置在Z方向上的油壳室23的大致中间位置处。在驱动轴10a的两侧,隔着驱动轴10a各设置有一个换油孔23c。

(密封构件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油壳套24包括沿驱动轴10a(见图1)向Z2方向突出的圆筒形凸部24a。凸部24a形成有向径向内侧(A2方向侧)凹且包围驱动轴10a的周围的圆环状槽部24b。密封构件4安装于槽部24b。在密封构件4的一侧配置有热交换室31(冷却液),在密封构件4的另一侧配置有泵室12(污水等液体)。密封构件4例如由O形环构成。

冷却壳套25包括圆环状凹部25a,该圆环状凹部25a从Z2方向侧接合油壳套24的凸部24a,并围绕驱动轴10a。密封构件4在安装于槽部24b的状态下,通过与凸部24a的内表面接触而对泵室12与热交换室31之间水密封。

由于密封构件4设置在彼此相对静止的冷却壳套25与油壳套24之间,因此不同于设置在驱动旋转的驱动轴10a上的机械密封件15a,可以基本上可靠地防止液体从泵室12进入热交换室31。

另外,在油壳室23与油壳套24之间设有密封构件4a。密封构件4a在油室15与热交换室31之间水密地密封。由此,密封构件4a防止油室15中的油进入热交换室31。密封构件4a例如由O形环构成。密封构件4a是权利要求书的“密封结构”的示例。

此外,在油壳室23与冷却壳套25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4b。密封构件4b在大气与热交换室31之间水密地密封。密封构件4b例如由O形环构成。密封构件4b是权利要求书的“密封结构”的示例。

此外,还可以沿着驱动轴10a和冷却壳套25的Z2方向的下面在泵室12的Z1方向侧的顶部上设置油封(未示出)。油封可以抑制液体从泵室12朝Z1方向侧上升。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与油室15分开地设置用于使冷却液流动的第一流路32、第二流路33、马达冷却室30和热交换室31,可以通过单独的液体来进行马达10的冷却和机械密封件15a的润滑,从而能选择分别用于冷却马达10和润滑机械密封件15a的最佳液体。此外,即使当泵室12中的液体通过机械密封件15a渗入时,也可以使其先污染油室15中的液体(油),从而可以防止冷却液被污染。如上所述,可以选择最佳液体作为用于冷却马达10和润滑机械密封件15a的每种液体,并且可以抑制冷却液的污染。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室31设有针对外部的水密密封结构(密封构件4、4a、4b)。由此,可以通过密封结构(密封构件4、4a、4b)有效地防止来自例如泵室12侧、大气侧和油室15侧等的热交换室31的外部的液体或空气进入热交换室31。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冷却液的污染。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在马达10与油室15之间设于第二流路33的冷却液循环泵室34,其中配置有由马达10驱动的用于冷却液的冷却液循环叶轮34a。由此,可以将冷却液循环泵室34配置在沿着驱动轴10a比油室15更远离泵室12的位置处,从而可以将万一浸水时的污水浸入目的地设为油室15。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冷却液的污染。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流路32和第二流路33在油室15的驱动轴10a的径向外侧沿着油室15的外周在驱动轴10a的轴向上延伸。由此,与第一流路32和第二流路33沿与驱动轴10a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在油室15周围延伸的情况比较,可以缩短第一流路32、第二流路33的流路长度,所以可以减少流路中的能量损失,并且可以有效地冷却马达10。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流路33配置在第一流路32的驱动轴10a的径向内侧,并且被构造成通过冷却液循环叶轮34a使来自热交换室31的冷却液流入冷却液循环泵室34,并且从冷却液循环泵室34流出的冷却液流入马达冷却室30。由此,可以使在热交换室31中冷却的冷却液流到在驱动轴10a的径向上比第一流路32更靠近马达10的第二流路33,从而可以有效地冷却马达10。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还设置了一个油壳室23,该油壳室23包括用于连通大气和油室15的换油孔23c,并设有油室15。由此,与跨多个壳体部设置换油孔的情况相比,可以节省组装多个壳体部的麻烦。另外,可以减少防止漏油所需的密封构件的数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平面图中,油壳室23构成为使得换油孔23c与设置于油壳室23的第一流路32和第二流路33彼此不重叠。由此,可以防止第一流路32和第二流路33中的冷却液的流动被换油孔23c阻碍,并且可以防止油壳室23的结构变复杂。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流路32设有至少一个,配置在第二流路33的驱动轴10a的径向外侧,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围绕驱动轴10a的圆弧形。由此,可以将第一流路32形成为沿着马达10的外周的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还具有:热交换室31侧开口并且设置有油室15的油壳室23;油壳室23侧开口并且设置有热交换室31的冷却壳套25;配置在油壳室23和冷却壳套25之间并且将油室15和热交换室31分隔开的油壳套24,并且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油壳套24和油壳室23之间,对泵室12与热交换室31之间水密地密封的密封构件4a。由此,可以通过密封构件4a水密地密封油室15与热交换室31之间的空间,以防止冷却液被油污染。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还具有:设置有油室15的油壳室23;设置有热交换室31的冷却壳套25;设置有冷却液循环泵室34的冷却壳室22和设置在冷却壳室22与马达10之间的轴承盖21、第一流路32和第二流路33通过相对于泵室12使油壳室23、冷却壳套25、冷却壳室22和轴承盖21按冷却壳套25、安装有油壳套24的油壳室23、冷却壳室22和轴承盖21的顺序层叠而形成。由此,通过按照冷却壳套25,油壳室23,冷却壳室22和轴承盖21的顺序层叠壳23、冷却壳套25、冷却壳室22和轴承盖21,可以容易地组装泵体。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轴承盖21包括:使第二流路33与马达冷却室30连通的流入口21a;使第一流路32与马达冷却室30连通的流出口21b,流入口21a和流出口21b分别设置在沿驱动轴10a的周向彼此错开的位置。由此,流入口21a和流出口21b可以用作用于使冷却液流向马达冷却室30的开口和用于使冷却液流向热交换室31的开口。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轴承盖21沿着马达10的下表面延伸,第二流路33包括:在冷却壳室22和轴承盖21之间沿马达10的下表面在驱动轴10a的径向上延伸、并且其一端和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冷却液循环泵室34和马达冷却室30的马达下侧流路33b。由此,可以通过流过马达下侧流路33b的冷却液从下侧冷却马达10。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热交换室31包括:对从驱动轴10a的径向外侧流入的冷却液的流动进行限制使其沿着驱动轴10a流动,并且从径向外侧流出的肋部31a。由于可以通过肋部31a限制冷却液的流动,使得其能够沿着驱动时的驱动轴10a(驱动轴10a的周向)流动,并且能够使冷却液沿着泵室12流动,从而能够对冷却液在热交换室31中的流动进行整流。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有具有间隙且在径向上放射状地延伸的多个肋部31a,该间隙在驱动轴10a的径向内侧端部处成为冷却液的流路的一部分。由于可以通过肋部31a使热交换室31中的冷却液的流路具有包括折回的形状,所以可以延长热交换室31中的冷却液的流路,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冷却液和泵室12的液体的热交换。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图6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还将说明还在冷却液循环泵室34与油室15之间设有储存室51的例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图示说明。

如图6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潜水泵200包括储存室51和设置在储存室51中的液位传感器52。

储存室51配置在马达10(驱动轴10a除外)与油室15之间。具体地,储存室51配置在冷却液循环泵室34和油室15之间。潜水泵200包括从上方安装于油壳室23的盖构件53,以形成储存室51。

液位传感器52是浮子型传感器,被构成为检测已流入并存储在储存室51中的液体(油和来自泵室12的液体)的预定液位。在储存室51的Z1方向侧,相邻配置有第二流路33的流路33a的第二部分133b。

潜水泵200被构成为能够在由液位传感器52检测到储存室51中的预定液位时使马达10停止、通知用户等。由此,潜水泵200可以抑制其他液体混入冷却液循环部3的冷却液中。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下面将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还设有:配置在马达10和油室15之间的储存室51;对流入并存储在储存室51中的液体的预定液位进行检测的液位传感器52。由此,通过储存室51可以防止液体上升到马达10侧。另外,通过液位传感器52可以检测到油上升或浸入到储存室51中。由此,在油上升或浸入到马达10之前,可以可靠地执行维护工作。此外,通过在油室15的上部侧设置液位传感器52,不仅可以检测水从泵室12浸入油室15的情况,而且可以在早期检测出油从油室15到上部的上升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图7说明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不同,将说明包括配置在冷却液循环泵室34和马达10(驱动轴10a除外)之间的储存室351的示例。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并省略说明。

如图7所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潜水泵300包括储存室351和设置在储存室351中的液位传感器352。

储存室351配置在马达10(驱动轴10a除外)与油室15之间。具体地,储存室351配置在马达10(驱动轴10a除外)与冷却液循环泵室34之间。潜水泵300包括从下方安装于轴承盖21的盖构件353,以形成储存室351。

液位传感器352是浮子型传感器,构成为用以检测已流入并存储在储存室351中的液体(冷却液,油和来自泵室12的液体)的预定液位。在储存室351的Z2方向侧,相邻配置有第二流路33的马达下侧流路33b。

潜水泵300构造成能够在由液位传感器352检测到储存室351中的预定液位时停止马达10、通知用户等。由此,潜水泵300可以抑制液体浸入马达10(马达框架10d的内侧)。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下面将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马达10(驱动轴10a除外)的紧下方设置有储存室351和液位传感器352。由此,可以在之前立即检测到最重要的向马达10中的油上升或进水。

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图8和图9说明第四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设置有多个第一流路32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将说明设置一个第一流路432的示例。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潜水泵400包括一个第一流路432、一个第二流路433、热交换室431和油壳体423。

第一流路432配置在第二流路433的驱动轴10a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在俯视时(从Z1方向侧观察),第一流路432形成为包围驱动轴10a的圆弧状(C字状)(参照图9)。在第一流路432的C字状的开口部分配置有换油孔23c。在平面图中(从Z1方向侧观察),第二流路433也形成为与第一流路432相同的圆弧状(C字状)(见图9)。因此,第一流路432和第二流路433形成为围绕油室15的大致整周。

热交换室431包括在与驱动轴10a的轴向(Z方向)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的水平肋部431a。水平肋部431a在A2方向侧的端部处具有间隙,在A2方向侧的端部处上下方向上形成折回的冷却液的流路。水平肋部431a是权利要求书的“引导构件”的示例。

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下面将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流路432和第二流路433形成为围绕油室15的大致整周。由此,冷却液可从油室15的大致整周流入热交换室431,从而可确保在热交换室431中的冷却液与泵室12中的液体之间的大的传热面积。由此,可以有效地进行冷却液和泵室12中的液体之间的热交换。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第二流路433的驱动轴10a的径向外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流路432,该第一流路432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围绕驱动轴10a的圆弧状(C字状)。这使得可以简化第一流路432的构造。

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图10说明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分别具有一个油壳套24和冷却壳套25(即,油壳套24和冷却壳套25是分开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将说明油壳套24和冷却壳套25一体地形成的示例。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说明。

如图10所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潜水泵500具有壳套525,该壳套525通过将油壳套24(的一部分)和冷却壳套25(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而构成。壳套525是权利要求书的“密封结构”和“一体结构”的示例。

潜水泵500在油壳套24(的一部分)和冷却壳套25(的一部分)之间没有间隙,并且像第一实施方式的潜水泵100一样没有设置密封构件4。

第五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

下面将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还设置有:热交换室31侧开口并设置有油室15的油壳室23;油壳室23侧开口并设置有热交换室31的冷却壳套25;配置在油壳室23与冷却壳套25之间并且分隔油室15和热交换室31的油壳套24,密封结构包括一体地形成有冷却壳套25和油壳套24的壳套525。这使得可以减少需要密封的位置,并且可以提高热交换室31的水密性。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装置结构。

第五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图11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说明了其中冷却液沿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的方向流动的示例。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潜水泵600包括冷却液循环叶轮634a。

冷却液循环叶轮634a安装于马达10的驱动轴10a,构造成由马达10驱动(旋转)。冷却液循环叶轮634a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液循环叶轮34a(参照图1)相同的形状,并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但是以与冷却液循环叶轮34a上下颠倒的朝向安装在驱动轴10a上。因此,冷却液循环叶轮634a构成为通过驱动而产生沿驱动轴10a朝向Z2方向(油室15)的流动。

第六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

下面将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二流路33配置在第一流路32的驱动轴10a的径向内侧,被构造成通过冷却液循环叶轮634a使来自马达冷却室30的冷却液流入到冷却液循环泵室34,并且使从冷却液循环泵室34流出的冷却液流入到热交换室31。由此,通过冷却液循环叶轮634a使冷却液流向与马达10(驱动轴10a除外)相反一侧的热交换室31侧,从而使马达10侧为负压。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水浸入到马达10。

第六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不同于将油室15和热交换室31配置成沿驱动轴10a的轴向(Z方向)排列的第一实施方式,将说明油室15和热交换室731被配置成沿驱动轴10a的径向(A方向)排列的示例。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说明。

如图12所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潜水泵700包括冷却壳套725和热交换室731。

冷却壳套725在驱动轴10a的径向内侧(A2方向侧)具有圆形的开口725a,在该开口中嵌合有油壳套24。因此,热交换室731配置在驱动轴10a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冷却壳套725形成为使得热交换室731在驱动轴10a的轴向(Z方向)上的位置与油室15在驱动轴10a的轴向上的位置重叠。即,热交换室731和油室15并排配置。

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

下面将说明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冷却壳套725形成为使得热交换室731的轴向位置与油室15的轴向位置重叠。由此,与热交换室731和油室15在驱动轴10a的轴向上不重叠而是沿驱动轴10a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驱动轴10a的长度。即,可以使装置在轴向上小型化。

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图14和图15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不同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并且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一样地,将说明设置一个第一流路832的示例。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用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并省略说明。

如图14所示,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潜水泵800包括一个第一流路832、热交换室831和冷却壳套825。

第一流路832配置在第二流路833的驱动轴10a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在俯视时(从Z1方向侧观察),第一流路832形成为包围驱动轴10a的圆弧状(C字状)(参照图9)。在第一流路832的C字状开口部分配置有换油孔23c(参见图9)。

热交换室831包括在与驱动轴10a的轴向(Z方向)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平板状的水平肋部831a。水平肋部831a在A2方向侧的端部处具有间隙,在A2方向侧的端部处上下方向上形成折回的冷却液的流路。水平肋部831a是权利要求书的“引导构件”的示例。

如图15所示,在冷却壳套825的上部,设置有沿驱动轴10a的周向排列、并连接到第一流路832的多个(六个)开口825a。此外,通过组合冷却壳套825和油壳套24,在开口825a的径向内侧(A2方向侧),在冷却壳套825的上部,形成有沿驱动轴10a的周向排列、并连接到第二流路833的多个(六个)开口826。另外,在形成热交换室831的流路的中途,设置有开口825b,该开口825b配置在开口825a的下游侧且与开口825a连通。

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八实施方式的效果)

第八实施方式的效果上与述第四和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

第九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图16~图18说明第九实施方式。第九实施方式与热交换室31在Z方向上配置在泵室12和油室15之间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将说明热交换室931配置在泵室12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的示例。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说明。

如图16所示,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潜水泵900包括冷却壳套925、热交换室931和泵壳套913。

冷却壳套925包括上侧冷却壳套925a和下侧冷却壳套925b。

上侧冷却壳套925a配置在泵壳套913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并且围绕泵壳套913的上侧部分。下侧冷却壳套925b配置在泵壳套913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并且围绕泵壳套913的下侧部分。泵壳套913由两个构件构成:围绕叶轮14的主体构件913a和形成液体的排出流路的管构件913b。

热交换室931设置成在泵室12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围绕泵室12的大致整周。具体而言,在泵壳套913与冷却壳套925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室931。在图17中,省略示出叶轮14。

如图18所示,热交换室931具有俯视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部931a和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六个)区域。具体地,热交换室931包括多个(三个)区域931b和多个(三个)区域931c。肋部931a是权利要求书的“引导构件”的示例。

区域931b构造成使得冷却液从第一流路32流入并向下方(Z2方向)流动。区域931c被构成为使得冷却液在Z2方向的端部从区域931b流入,向上方(Z1方向)流动并向第二流路33流出。区域931b和区域931c由肋部931a隔开,并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肋部931a设置在泵壳套913和油壳套24各自的外周。

如图16所示,在泵壳套913和冷却壳套925之间设置有多个(两个)密封构件4c。密封构件4c将大气和热交换室931之间水密地密封。密封构件4c例如由O形环构成。密封构件4c是权利要求书的“密封结构”的示例。

密封构件4d设置在泵壳套913与油壳套24之间。密封构件4d在泵室12与热交换室931之间水密地密封。密封构件4d例如由O形环构成。密封构件4d是权利要求书的“密封结构”的示例。

密封构件4e设置在主体构件913a和管构件913b之间。密封构件4e对泵室12与热交换室931之间水密地密封。密封构件4e例如由O形环构成。密封构件4e是权利要求书的“密封结构”的示例。

密封构件4f设置在上侧冷却壳套925a和下侧冷却壳套925b之间。密封构件4f对大气和热交换室931之间水密地密封。密封构件4f例如由填料构成。密封构件4f是权利要求书的“密封结构”的示例。

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

(第九实施方式的效果)

下面将说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热交换室931在泵室12的径向外侧(A1方向侧)以包围泵室12的方式设置。由此,通过使用泵壳套913的外周的大致整周,可以确保在热交换室931和泵室12之间的大的传热面积,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热交换。此外,可以在热交换室931中的冷却液与潜水泵900外部的流体之间有效地进行热交换。此外,由于可以将热交换室931配置在相对较低的位置,所以即使当潜水泵900外部的水位较低时,也可以在热交换室931中的冷却液和潜水泵900外部的流体之间更有效地进行热交换。此外,相比热交换室931和泵室12在驱动轴10a的轴向上不重叠并且热交换室和泵室沿着驱动轴配置的情况下,可以缩短驱动轴10a的长度。即,可以使装置在轴向上小型化。

第九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

应当注意,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并且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专利权利要求书而不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指示,并且还包括与专利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潜水泵是立式泵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潜水泵可以是卧式泵。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的数量为一个或三个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四个或更多。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马达(驱动轴除外)与油室之间设有冷却液循环泵室(冷却液循环叶轮)的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冷却液循环泵室(冷却液循环叶轮)例如可以设置在油室与泵室之间。

此外,在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流路形成为沿驱动轴的轴向线性延伸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第一流路可以在热交换室和马达冷却室之间弯曲,而不是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线性地延伸。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五实施方式和第七~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冷却液从马达冷却室的内侧流入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冷却液可以从马达冷却室的外侧流入。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八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包括与本发明的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第三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相对应的所有构造的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可以仅包括本发明的第一壳体部、第二壳体部、第三壳体部和第四壳体部的一部分。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油室中设置电极型传感器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在油室中可以不设置电极型传感器。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被构造成马达内设有电极型传感器或浮子型液位传感器,以检测水是否浸入马达内。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有轴流式叶轮作为冷却液循环叶轮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作为冷却液循环叶轮可以设置有不同于轴流式的叶轮,例如离心式叶轮等。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和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平面图中放射状地形成肋部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例如,肋部在平面图中可以形成为曲折形或圆弧形等。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O形环作为密封构件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除O形环以外的弹性构件等作为密封构件。

此外,尽管示出了在上述第一~第八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室配置在泵室上方侧、而在第九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室配置在泵室的径向外侧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热交换室既可以配置在泵室的上方侧,也可以同时配置在泵室的径向外侧。

此外,在上述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泵壳套的外周的大致整周上设有热交换室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可以设置热交换室以使其部分地与泵壳套的外周重叠。

此外,在上述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泵壳套由围绕叶轮的主体构件和形成液体的排出流路的管构件两个构件构成的示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包围叶轮的主体构件和形成液体的排出流路的管构件可以一体地构造。

附图标记说明

4、4a、4b、4c、4d、4e、4f:密封构件(密封结构)

10:马达

10a:驱动轴

12:泵室

13a:吸入口

13b:排出口

14:叶轮

15:油室

15a:机械密封件(mechanical seal、机械轴封)

21:轴承盖(第四壳体部)

21a:流入口(马达侧的第一开口)

21b:流出口(马达侧的第二开口)

22:冷却壳体(第三壳体部)

23、423:油壳体(第一壳体部)

24:油壳套(隔板构件)

25、725、825、925:冷却壳套(第二壳体部)

30:马达冷却室

31、431、731、831、931:热交换室

31a:肋部(引导构件)

32、432、832:第一流路

33、433、833:第二流路

33b:马达下侧流路

34:冷却液循环泵室

34a、634a:冷却液循环叶轮

51、351:储存室

52、352:液位传感器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潜水泵

431a、831a:水平肋部(引导构件)

525:壳套(密封结构,一体结构)

931a:肋部(引导构件)。

3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可收纳风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