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隔热配管

文档序号:835171 发布日期:2021-03-30 浏览:1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真空隔热配管 (Vacuum heat insulation piping ) 是由 白重镇 于 2020-07-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隔热配管(10),防止在内管(100)和真空外管(300a)之间生成结露的同时,均匀地具有形成于内管(100)和真空外管(300a)之间的真空空间(301),从而防止真空导致的真空外管(300a)等的变形,真空隔热配管(10)包括:内管(100),其用于移送超低温流体;真空外管(300a),其配置于内管(100)的外廓,在与内管(100)之间形成真空空间(301)的同时,在外周面一面形成有凸出的真空口(302);第一热阻断盘(400a),其以真空外管(300a)的真空口(302)为基准以圆弧形配置于真空空间(301)内部两侧,内周面与内管(100)的外周面相连接,外周面与真空外管(300a)内周面相连接,同时在外侧一面形成有沿着圆周方向隔开的多个第一通孔(410a);以及第二热阻断盘(400b),其靠近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一侧配置的同时在之间形成有共有空间(401),内周面与内管(100)的外周面相连接,外周面与真空外管(300a)内周面相连接,同时在内侧一面形成有沿着圆周方向隔开的多个第二通孔(410b),第一热阻断盘(400a)和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设置单元以真空口(302)为基准分别形成于真空空间(301)内部两侧。(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acuum heat insulation pipe (10) which prevents the formation of dew condensation between an inner pipe (100) and a vacuum outer pipe (300a), and which uniformly has a vacuum space (301)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pipe (100) and the vacuum outer pipe (300a) to preven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vacuum outer pipe (300a) and the like due to vacuum, the vacuum heat insulation pipe (10) comprising: an inner tube (100) for transferring an ultra-low temperature fluid; a vacuum outer tube (300a) which is disposed at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inner tube (100), forms a vacuum space (301) with the inner tube (100), and has a protruding vacuum port (302) formed on one surface of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first heat blocking disks (400a) which are disposed on both sides of the inside of the vacuum space (301) in an arc shape with respect to the vacuum port (302) of the vacuum outer tube (300a), have an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connected to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inner tube (100), have an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connected to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vacuum outer tube (300a), and have a plurality of first through holes (410a) formed on one outer surface thereof and spaced apar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and a second heat blocking plate (400b) which is disposed adjacent to one side of the first heat blocking plate (400a) and has a shared space (401) formed therebetween, an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connected to an out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inner tube (100), an out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connected to an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vacuum outer tube (300a),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through holes (410b) formed on an inner surface thereof and spaced apart in a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wherein installation means for the first heat blocking plate (400a) and the second heat blocking plate (400b) are formed on both sides of an inside of the vacuum space (301) with reference to the vacuum port (302).)

真空隔热配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送超低温液化气的真空隔热配管,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真空隔热配管,防止在内管和真空外管之间生成结露的同时,均匀地具有形成于内管和真空外管之间的真空空间,从而防止真空导致的真空外管等的变形。

背景技术

通常,超低温液化气因为温度低且潜热小,所以即使有少量的热侵入也会容易被气化,因此为了将超低温液化气移送至距离存储罐较远的装备,利用隔热性能优秀的真空隔热配管,此时,真空隔热配管在用于向运输船、燃料推进船及这些船舶供给超低温流体(例如,-163℃的LNG)的陆地用配管等中使用,为了使得运输中产生的BOG(蒸发气体,BoilOff Gas)产生最小化,将配管制作成双重管,在内部配管和外部配管之间设置有真空层,从而具有有效地阻断外部的热侵入的构成。

真空隔热配管使用利用粉末真空法和多层真空法的结构,粉末真空法使用粉末珠光体,多层真空法使用超隔热材料(Super Insulation)。真空隔热配管的内部配管和外部配管使用不锈钢(STS)钢管,其间具有真空层,但是即使阻断了对流和传导的热传递,也无法在真空层阻断辐射热,因此使用粉末真空法向真空层内部注入粉末珠光体,从而阻断辐射热,并且使用通过将超隔热材料薄膜(Super Insulation Film)缠绕在内部配管而阻断辐射热的多层真空法。

使用粉末真空法和多层真空法的现有的真空隔热配管存在因外部冲击等产生配管损伤时真空层破裂的担忧。或者,如果因真空焊接部有缺陷或产生了问题而使得真空层破裂,则可视为真空隔热配管完全丧失了其功能。粉末珠光体和超隔热材料薄膜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隔热功能,但是作为移送零下163℃的LNG的配管的隔热材料不容易发挥作用。

此外,配管的真空度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降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在所产生的维护作业时间期间配管的热损失,此时可以说由于热损失导致的BOG相当大。

在内部配管中移送的超低温(-163℃)状态的LNG,因为当外部配管损伤时,真空被打破,在此状态下会显著降低隔热效果,所以如果自然气化的话,首先被气化的气体量的损失也很大,但是在内部配管因从液态变化为气态的LNG的体积增加而产生的压力变大,因此还有事故的危险,当事故发生时,可能在整体的配管系统产生问题。这样的话,配管维护所需的作业时间也需要很多。存在在维护所需的时间期间自然气化的LNG会相应地受到损失的问题。

像这样的现有真空隔热配管一样,在内部配管和外部配管之间保持真空状态的结构可以提高隔热性能,但是为了保持内部配管和外部配管之间的空间并支撑内管,要求设置支撑架,因此最终成为内部配管和外部配管以支撑架为媒介彼此连接的结构。

由此,支撑架形成内部配管和外部配管之间的热传递路径,从而不必要地产生热损失,同时按照能够防止内部配管的热损失的长度来制作,因此难以变更外部配管的长度,从而不仅需要根据准确的实测来制作,而且在外部配管的长度变长的同时在维护及空间上受很多制约。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1.韩国登记专利第10-1660694号(发明名称:真空隔热配管)

(专利文献2)2.韩国登记专利第10-1448240号(发明名称:真空隔热配管)

(专利文献3)3.韩国登记专利第10-1222622号(发明名称:真空隔热配管的连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隔热配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内管和真空外管之间形成热移动路径的同时,在真空外管的内部形成隔开的隔热管,从而在真空外管和隔热管之间保持真空状态,提高隔热性能及热阻断性能,在维护作业期间可将热损失最小化。

本发明想要实现的技术课题并非限于上面提及的技术课题,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可以从下面的记载明确地理解到未提及的其他技术课题。

用于实现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在权利要求1至10中记载的真空隔热配管。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在内管和真空外管之间确保可移动热的热移动空间,不仅防止内管的超低温液化气热损失,而且形成保持真空外管和内管或者隔热管之间的真空状态的真空空间,从而在阻断热移动空间的热释放的同时,阻断外部的热传递,从而可以延迟通过真空外管或者隔热管向内管的热传递,将热损失最小化。

此外,为了均匀地保持内管或者隔热管和真空外管的真空空间及内管和隔热管的隔热空间的空间,设置有热阻断盘及空间保持体,从而不仅有可不受内管长度限制地保持均等的热阻断及隔热的效果,而且可以在初始产品上设置及适用,可提高性能,从而与现有的超低温流体的配管方式相比,可显著减少热损失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图1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将“A”部位放大的截面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第一热阻断盘的图a,示出第二热阻断盘的图b,在第一热阻断盘的内周面形成有流路孔及散热片的图c及在第一热阻断盘的外周面形成有流路孔及散热片的图d。

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设置有空间保持体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空间保持体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散热片在第一热阻断盘向两侧凸出的形态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散热器部配置于真空空间的形态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在真空空间设置有划分管的形态的图。

图9是放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在第二热阻断盘和第一热阻断盘之间的真空空间设置有划分管的部位的图。

图10是放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设置有第二热阻断盘和第一热阻断盘之间的槽形态的划分管的部位的图。

图11是放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设置有第二热阻断盘和第一热阻断盘之间的螺旋形的划分管的部位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以真空口为基准在真空空间内的两侧配置的第二热阻断盘和第一热阻断盘形成为弧形的结构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在真空空间内配置有真空内管的结构的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放大“B”部位的截面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真空隔热配管中真空内管配置于第二热阻断盘和第一热阻断盘之间并相互连接的结构的一部分放大图。

标号说明

真空隔热配管10 内管100 隔热管200

隔热空间201 空间保持体210 水平部211

紧贴部212 第一空间部213 真空外管300a

真空内管300b 真空空间301 真空口302

第二真空层303 隔热层304 第一面310

第二面320 第三面330 第四面340

结合槽341 第五面350 第六面360

第一热阻断盘400a 第二热阻断盘400b 散热器部400c

共有空间401 第三通孔404 第一通孔410a

第二通孔410b 流路孔420 散热片430

第一插入螺丝攻440 第二插入螺丝攻450 插入槽460

第一竖直面470 第二水平面480 第二竖直面490

划分管500 第一真空层501a、501b 槽510

倾斜面511 第二水平面512 第二空间部513

封装部6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了移送超低温流体而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的结合结构。与此相关,术语“超低温流体”通常包括在标准大气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处于气体状态的所有流体。这些不仅包括含有液化天然气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且还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及氩气之类的大气气体。

根据该结合结构,如图1所示,选择具有由本发明的构成要素结合的结合结构的真空隔热配管10的一部分位置而对结合结构进行详细说明,真空隔热配管10具有包括内管100和真空外管300a且以隔开的形式包裹内管并结合的结合结构,其中,内管100为圆筒形的管形态,为了移送超低温流体,形成有在内部贯通的流路101;真空外管300a沿着内管的长度方向配置于内管100的外廓的同时,在与内管100之间形成有真空空间301。

此外,如图1所示,还包括隔热管200,从而可具有真空隔热配管10的结合结构,隔热管200沿着内管100的长度方向配置于内管100的外廓,同时在与内管100之间形成隔热空间201,在与真空外管300a之间形成真空空间301。

并且,在用于移送超低温流体的内管100设置真空外管300a或者真空外管300a和隔热管200的长度可以根据必须形成热通道的长度来决定,换句话说,每种超低温液化气都有所需的热通道的长度,可以据此决定。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通过附图对如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真空隔热配管10包括:内管100,其用于移送超低温流体;真空外管300a,其配置于内管100的外廓,在与内管100之间形成真空空间301的同时,在外周面一面形成有凸出的真空口302;

第一热阻断盘400a,其以真空外管300a的真空口302为基准以圆弧形配置于真空空间301内部两侧,内周面与内管100的外周面相连接,外周面与真空外管300a内周面相连接,同时在外侧一面形成有沿着圆周方向隔开的多个第一通孔410a;以及第二热阻断盘400b,其靠近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一侧配置的同时在之间形成有共有空间401,内周面与内管100的外周面相连接,外周面与真空外管300a内周面相连接,同时在内侧一面形成有沿着圆周方向隔开的多个第二通孔410b,第一热阻断盘400a和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设置单元以真空口302为基准分别形成于真空空间301内部两侧。

如图1和图2所示,真空隔热配管10的真空空间301内包括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结构是,以与真空空间301的长度对应的形式划分真空空间301,不仅可以长时间保持划分的真空空间301的真空状态,而且通过划分的真空空间301确保温度的移动路径,快速地补偿划分的真空空间301内的温度差,保持均等的温度。

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在内管100和真空外管300a之间的以圆周形形成的真空空间301内连接为圆周形,当向划分的任意一个真空空间301内传递从外部传递的外部空气的温度时,传递邻接的其他真空空间301的热源,从而可通过真空状态的快速的热流补偿温度差。

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单元以真空外管300a的真空口302为基准在真空空间301内分别在两侧,即在真空空间301内的一侧形成有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在真空空间301内另一侧形成有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此时,如果第一热阻断盘400a形成于左侧,则在右侧形成有第二热阻断盘400b。

并且,在形成于真空空间301内的一侧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和形成于另一侧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之间的真空外管300a外周一面形成有真空口302,以真空口302为基准在真空空间301内的一侧及另一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连接单元以与多个真空口302的位置对应的形式沿着真空外管300a的长度方向反复地形成于真空空间301内。

并且,如图3的a所示,在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一侧面外侧,即与第二热阻断盘400b相面对的一侧面的外侧沿着圆周方向贯通形成有隔开的多个第一通孔410a,如图3的b所示,在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一侧面内侧,即与第一热阻断盘400a相面对的一侧面的内侧沿着圆周方向贯通形成有隔开的多个第二通孔410b,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第一通孔410a位置和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第二通孔410b位置沿着对角方向形成,而不是沿着相互面对的方向形成,从而向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之间的共有空间401进入的热流在共有空间401内补偿温度差,从而保持真空空间301整体的一定的温度。

换句话说,如果热流传导至真空空间401内,则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通过形成于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第一通孔410a、第二通孔410b释放热,向与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相邻的真空空间301传递热的同时,保持真空空间301内的一定温度的同时,在阻断外部的热的同时,阻断内管内的流体的热释放及损失。

并且,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起到有效地实现通过真空空间301内部或者真空外管300a的表面传递的热的移动及放热的散热器(Heat Sink)的作用,传递及移动的热与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接触的同时,提高放热及冷却效率,进一步,通过真空空间301的形成而阻断空气对流导致的热传递及与真空外管300a、隔热管200或者内管100的空气接触或者面接触产生的热转移现象导致的热损失,从而阻断向内管100转移的热。

并且,如上所述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内周面是指以圆弧形贯通的通口402的内周面,是通口402的内周面与内管100的外周面紧贴连接的结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外周面是指圆周形的周围面403,是周围面403的外周面与真空外管300a的内周面紧贴连接的结构。

并且,真空外管300a配置于内管100的外廓,在与内管100之间形成真空空间301,真空外管300a设置有真空口302,真空口302在真空外管300a的外周面一面凸出并保持真空空间301的真空条件,真空口302根据作为内管100的真空条件的长度以使得真空状态实现完全的真空的形式隔开地形成有一个以上,从而保持真空空间301的真空状态。

真空外管300a以与已设定的真空隔热配管10的长度对应的形式设置,真空外管300a的一侧端及另一侧端与相对应的位置的内管100外周面相连接,通过密闭真空空间301而阻断外部的空气。

真空口302与在真空隔热配管10的外侧固定配置或者移动配置的真空泵(未示出)相连接,起到产生及保持真空空间301的真空状态的作用,并且,在真空口302还可包括对真空空间301的真空状态进行测量的传感器等计量器(未示出)。

此外,如图1所示,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真空隔热配管10具有如下结构:还包括隔热管200,隔热管200配置于内管100和真空外管300a之间,在与内管100之间形成隔热空间201,在与真空外管300a之间形成真空空间301,此时,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内周面和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内周面与隔热管200的外周面相连接,而不是和内管100的外周面相连接。

形成于内管100和隔热管200之间的圆周形的隔热空间201起到阻断沿着内管100移送的超低温流体所具有的温度向外部释放的同时对内管100进行保温的作用,此时,在隔热空间201内填充有隔热材料(未示出)或者在内管100的外周面覆盖或者附着有隔热片(未示出),从而阻断内管100的超低温流体的热损失。

并且,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内周面在包括内管100和真空外管300a的真空隔热配管10中与内管100的外周面相连接,但是在按内管100、隔热管200及真空外管300a的顺序形成的真空隔热配管10中具有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内周面与隔热管200外周面相连接的结构。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真空隔热配管10还包括一体的空间保持体210,一体的空间保持体210包括水平部211和紧贴部212,其中,水平部211在内管100和隔热管200之间的隔热空间201沿着内管100的长度方向以等间距的圆弧形设置多个,或者在隔热管200和真空外管300a之间的真空空间301沿着隔热管200的长度方向以等间距的圆弧形设置多个,两侧端分别沿水平的长度延长,内周面与内管100的外周面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相连接;紧贴部212连接水平部211之间,在内侧形成第一空间部213的同时,外周面与隔热管200的内周面或者真空外管300a的内周面相连接。

空间保持体210起到以防止真空外管300a或者隔热管200的热变形的形式进行支撑的作用和保持隔热空间201的均等的空间的作用,具有包括水平部211和紧贴部212的一个主体的结构,从而具有在真空外管300a和隔热管200之间的真空空间301或者隔热管200和内管100之间的隔热空间201内多个以等间距、以圆周形紧贴或者连接的结构。

换句话说,水平部211以隔开的形式位于两侧端,内周面与隔热管200或者内管100紧贴或者连接,紧贴部212的两侧面密闭,内周端与水平部211端部连接的同时,作为周围面的圆周面凸出,在内侧形成第一空间部213,此时,周围面的外周面与真空外管300a或者隔热管200的内周面紧贴或者连接。

形成空间保持体210的第一空间部213,从而将内管100的表面温度或者隔热管200的表面温度的热传递最小化的同时,对真空空间301或者隔热空间201进行支撑及保持。

此外,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在空间保持体210的紧贴部212两侧面,以相互连通的形式贯通的通孔(未示出)以等间距的圆周形形成,通过真空空间301或者隔热空间201的滞留温度移动而保持真空空间301或者隔热空间201内的一定温度。

此外,如图3的c和d所示,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沿着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内周面或者外周面形成有向内侧凹入的多个流路孔420的同时,在流路孔420之间形成散热片430。

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连接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内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为反复的凹凸形态,或与真空外管300a的内周面连接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为反复的凹凸形态,此时,凹部为流路孔420,凸部为散热片430,作为凸部的散热片430的端部具有与隔热管200外周或者真空外管300a外周相连接的形态。

通过在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内周面形成的流路孔420使热移动,由此起到释放热的作用,同时散热片430具有快速冷却向第一热阻断盘400a传递的热的热释放效果。

此外,在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外周面以与内周面或者外周面的圆弧形态对应的形式形成为流路孔420和散热片430的反复的凹凸形态,在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内周面或者外周面可形成有流路孔420和散热片430。

此外,如图6所示,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如果散热片430具有与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则具有以与散热片430的长度对应的形式向散热片430两侧凸出的形态。

具有与散热片430的长度,即上下长度对应的同时,向两侧凸出的形态,为了保持真空空间301内的温度,起到顺畅地实现放热和吸热功能的作用。

此外,如图7所示,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真空隔热配管10还包括一体的散热器部400c,散热器部400c包括圆弧形的第一竖直面470、圆弧形的第一水平面480以及圆弧形的第二竖直面490,其中,第一竖直面470以真空口302为基准设置于真空空间301内的两侧或者任意一个的一侧,外周面与真空外管300a的内周面相连接;第一水平面480的一侧外周端与第一竖直面470内周面弯曲连接,向外侧水平延长;第二竖直面490的内周面与第一水平面480的另一侧外周端弯曲连接的同时,内周面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相连接,

当散热器部400c配置于真空空间301两侧时,彼此左右对称形成,并且,在第一竖直面470中央、第一水平面480中央及第二竖直面490中央分别贯通的多个第三通孔404隔开地形成为圆弧形。

散热器部400c在真空空间301内配置为段差的圆弧形态,当为了真空空间301内的真空状态而通过真空口302使得真空空间301的空气排出时,妨碍真空空间301内的空气移动的同时,诱导非瞬时的柔软的空气移动,从而起到保持及生成为真空空间301内的完全的真空状态的作用。

换句话说,借助于散热器部400c在相互不同的压力条件之间通过真空形成缓冲区间的同时,排出真空空间301内的空气,从而可保持真空空间301的真空及均等的压力状态。

散热器部400c具有由第一竖直面470、第一水平面480及第二竖直面490形成的一体的结构的同时,整体面形成圆弧形,并且具有在第一竖直面470、第一水平面480及第二竖直面490各个中央贯通的多个第三通孔404形成为圆弧形的结构。

第一竖直面470的外周面与真空外管300a的内周面相连接,第一水平面480的一侧外周端与第一竖直面470内周面弯曲连接并向外侧水平延长,第二竖直面490的内周面与第一水平面480的另一侧外周端弯曲连接的同时,内周面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相连接。

并且,当散热器部400c配置于真空空间301两侧时,彼此以散热器部400c的第二竖直面490相面对的形态隔开地形成。

并且,散热器部400c可配置于在真空空间301内的两侧配置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单元之间的内侧或者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单元的外侧,没有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的情况下,可以单独配置于真空空间301内。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真空隔热配管10还包括划分管500,划分管500将以真空口302为基准形成于真空空间301内部一侧的第二热阻断盘400b内侧面中央和形成于真空空间301内部另一侧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外侧面中央相互连接为圆周形,使得等间距的第一真空层501a、501b形成于内管100或隔热管200的外周和真空外管300a内周之间。

形成圆筒形的划分管500,划分管500将以真空口302为基准形成于真空空间301内部一侧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中第二热阻断盘400b内侧面中央和形成于内部另一侧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中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外侧面中央相互连接,并以隔开地包裹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形式形成,此时,具有在作为划分管500的内周面内侧的划分管500和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之间及在作为划分管500外周面外侧的划分管500和真空外管300a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真空层501a、501b的结构。

第一真空层501a、501b形成为双层,从真空外管300a传递的辐射热被第一真空层501a、501b阻断热的同时,起到阻断向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传递的热传导的作用,阻断针对内管100流体的热损失及真空外管300a外部的外部空气,从而将隔热效果最大化。

此外,如图10所示,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在划分管500的外周一面形成有槽510,槽510以彼此左右对称倾斜地形成倾斜面511的形式弯曲,在内侧形成有第二空间部513的同时,连接倾斜面511两端的第二水平面512的内周面与隔热管200的外周面相连接或面接,槽510具有以等间距形成于划分管500外周面的结构。

划分管500的表面以对称结构形成有具有连续的排列结构的多个槽510,此时,槽510形成为圆弧形,以在划分管500的外周一面彼此左右对称倾斜地形成倾斜面511的形式弯曲,从而在内侧形成凹入的第二空间部513的同时,具有连接倾斜面511两端的第二水平面512的内周面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连接或面接的形态。

当槽510的第二水平面512内周面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连接时,在划分管500的槽510和槽510之间的空间相邻的各个倾斜面511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隔开的多个通孔(未示出),从而在空间内保持真空状态。

槽510加大辐射热的接触面积,而不是加大真空空间301内的空气的热转移的接触面积,用于扩大放热面积。

此外,如图11所示,为了补偿真空空间301内的真空压导致的变形程度的同时,阻断热转移并提高快速的冷却效率,划分管500的外周面形成为螺旋形的凹凸结构或者划分型的凹凸结构,即以划分管500为基准,在内侧及外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真空层501a、501b的同时,划分表面形成为螺旋形的凹凸结构或者划分型的凹凸结构。

如果划分管500的表面形成为划分型的凹凸结构,则是具有环形态的凹部和凸部的形状连续地形成于划分管500外周面的结构。

此外,如图11所示,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以真空口302为基准在真空空间301内部一侧形成的第二热阻断盘400b内侧面中央和在真空空间301内部另一侧形成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外侧面中央,以沿着圆周方向凸出并相面对的形式分别形成有第一插入螺丝攻440和第二插入螺丝攻450的同时,以与划分管500的厚度一致的形式在第一插入螺丝攻440和第二插入螺丝攻450之间形成有圆周形的插入槽460,其中,第二插入螺丝攻450具有比第一插入螺丝攻440圆周大的圆周。

此外,如图12所示,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以真空口302为基准形成于真空空间301内部一侧的第二热阻断盘400b和形成于真空空间301内部另一侧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为分别以侧面中央为基准越向外周及内周内幅逐渐变大的形态的同时,内侧面及外侧面具有形成为凹入的半球形的结构。

在真空空间301内部一侧形成的第二热阻断盘400b及在与第二热阻断盘400b相面对的内部另一侧形成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分别形成为半球形的凹入形态的圆周形,此时,第一热阻断盘400a和第二热阻断盘400b形成为凹入的半球形,半球形的面为热的接触面,从而可减少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导致的热接触阻力,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在真空空间301内的一侧及另一侧形成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都可以形成为与如上所述的半球形的热接触面的形态相同的形态。

此外,通过划分如上所述的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和真空外管300a之间的真空空间301而对第二真空层303和隔热层304进行划分及分离形成,从而不仅在阻断通过真空外管300a的辐射热的同时,阻断第二真空层303导致的热转移的温度差,而且为了通过隔热层304将隔热性能最大化,具有如下结构。

如图13及图14所示,提供真空隔热配管10,划分为设置有真空口302的真空外管300a和隔开地形成于真空外管300a内侧的真空内管300b而形成,真空外管300a具有由第一面310、第二面320、第三面330及第四面340形成的一体的结构,其中,第一面310两端分别竖直弯曲;第二面320与第一面310端部相连接并水平弯曲的同时,内周面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相连接;第三面330与第二面320端部相连接并向内侧竖直弯曲;第四面340与第三面330端部相连接并水平弯曲,以既定的长度延长的同时,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结合槽341,

真空内管300b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五面350和第六面360,其中,第五面350竖直弯曲;第六面360与第五面350的端部相连接并水平弯曲的同时,具有与第四面340长度对应的长度的同时,内周面紧贴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并且,除了真空内管300b的两端之外的外周面的外径具有与第四面340的外径一致的形态,

真空隔热配管10具有在真空外管300a的第四面340和真空内管300b的第六面360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封装部600的结构。

真空外管300a的内侧隔开地形成有圆周形的真空内管300b,在真空外管300a和真空内管300b之间形成第二真空层303,在真空内管300b和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之间形成隔热层304,换句话说,具有在真空内管300b外廓形成第二真空层303及在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外廓形成隔热层304的结构。

真空外管300a的两端分别由第一面310、第二面320、第三面330及第四面340形成的一体的连接结构形成为圆弧形,其中,第一面310竖直弯曲;第二面与第一面310端部连接并水平弯曲的同时,内周面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连接;第三面330与第二面320端部连接并向内侧竖直弯曲;第四面与第三面330端部连接并水平弯曲,以既定的长度延长的同时,在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结合槽341,第二面320的内周面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连接,真空外管300a和内管100之间或真空外管300a和隔热管200之间的空间具有密闭的结构。

并且,真空内管300b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五面350和第六面360的一体的连接结构形成为圆弧形,其中,第五面350竖直弯曲;第六面360与第五面350的端部连接并水平弯曲的同时,具有与第四面340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的同时,位于结合槽341内侧,内周面紧贴于内管100或者隔热管200的外周面,并且,除了真空内管300b的两端之外的外周面的外径具有与第四面340的外径一致的形态。

并且,封装部600为环形态,配置于真空外管300a的第四面340和真空内管300b的第六面360之间的结合槽341,外周面紧贴真空外管300a的第四面340,内周面紧贴真空内管300b的第六面360。

因此,通过设置于真空外管300a的真空口302将第二真空层303保持为真空状态,此时,通过第二真空层303的真空压使得真空内管300b向第二真空层303移动的同时压迫封装部600,从而持续保持第二真空层303的真空状态,同时在隔热层304形成有保持一定温度的空气层。

此外,如图15所示,真空外管300a的外周面向两侧衔接连接,一侧的第一面310成为形成有第二通孔410b的第二热阻断盘400b,另一侧的第一面310成为形成有第一通孔410a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的同时,在第二热阻断盘400b侧部及第一热阻断盘400a侧部分别形成有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此时,形成于侧部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作为第一面310,第二面320、第三面330及第四面340以一体的形式与第一面310相连接。

在作为第一面310的第一热阻断盘400a、第二热阻断盘400b连接有第二面320、第三面330及第四面340的连接单元反复地配置于真空外管300a的同时,设置有以与真空外管300a相同的结合结构结合的真空内管300b,从而沿着与内管100的长度方向对应的真空内管300b的长度方向,真空外管300a和真空内管300b的结合结构具有隔开地反复排列的结构。

以上的说明只不过是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思想进行了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形。由此,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思想,而不是限定本实施例的技术思想,本实施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非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根据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并且应解释为在与其同等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包括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范围内。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监控装置及监控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