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

文档序号:836240 发布日期:2021-04-02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 (Capture device for Odontobutis obscura in outdoor stream water ) 是由 不公告发明人 于 2020-12-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捕鱼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包括底盘,底盘为圆盘形,底盘顶部设置有捕捉机构,捕捉机构包括捕捉板,捕捉板为弧形,捕捉板呈螺旋状态固定安装在底盘顶部,且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留有间隙,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的间隙壁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机构。该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通过设置呈螺旋环状分布的捕捉板、引水机构和进水口,使得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的间隙能够呈现一会正常出水和一会加速流水的效果,则使得捕捉板之间的出水能够模拟成一种自然当中出水的效果,使得对经过的塘鳢被其吸引,使得塘鳢再通过内圈相邻两个捕捉板的间隙再进入到最内圈,最终将塘鳢困于呈螺旋环状的捕捉板当中。(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ishing devices, and discloses a catching device for eleotris obscura in outdoor creek water. This trapping apparatus of odontobutis obscura in outdoor creek is through setting up the catching plate that is spiral annular distribution, diversion mechanism and water inlet for clearance between two adjacent catching plates can present the effect of going out water normally for a moment and flowing water with higher speed for a moment, makes the play water that makes between the catching plate can simulate into the effect of going out water in the middle of nature, makes to the odontobutis obscura of process by its attraction, makes the odontobutis obscura reentrant inner circle through the clearance of two adjacent catching plates of inner circle again, finally is stranded in the middle of being spiral annular catching plate with odontobutis obscura.)

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鱼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塘鳢科鱼类为小型食用鱼类,具有逆流的习性,有些种类肉细嫩,鲜美,如中华乌塘鳢鱼产于南海及台湾海峡,营养价值高,是名贵的滋补品。塘鳢人工养殖方式也以混养为主,受制于人工繁殖技术没有形成,苗种多采集野外,现有技术的户外塘鳢捕捉一般较为传统,最为常见的是通过抄网和鱼笼对塘鳢进行捕捉,当用抄网在溪水当中进行推动捕鱼时,容易造成对鱼群的惊吓,不利于塘鳢苗种后期的培养,其次在利用抄网在溪水当中进行推动捕捉时,塘鳢在惊吓和自然本能状态下容易逃串,撞击到溪水当中的石头或者硬物表面,造成鱼体的受伤,还有就是抄网表面的网孔容易将塘鳢身体两次的胸鳍进行挂住,轻则将胸鳍挂伤,重则容易导致胸鳍的折断,因此不利于对塘鳢的捕捉。当通过鱼笼对塘鳢进行捕捉时,鱼笼对塘鳢捕捉是随机性的,只能够对一些误碰进入到鱼笼的塘鳢进行捕捉,效率较低。因此,针对以上的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包括底盘,底盘为圆盘形,底盘顶部设置有捕捉机构,捕捉机构包括捕捉板,捕捉板为弧形,捕捉板呈螺旋状态固定安装在底盘顶部,且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留有间隙,最外圈捕捉板的尾端与且相邻内圈的捕捉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的间隙壁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机构,且两个限位机构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的的壁面上,限位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靠近捕捉板的间隙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转动球A,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通过对应的转动球A活动安装在捕捉板的间隙壁面上,且第一挡板位于捕捉板远离底盘圆心位置处的一侧,第二挡板靠近第一挡板内壁的的一端中部上固定安装有转动球B,第一挡板内壁中部开设有与转动球B相互卡合的滑槽,转动球B活动卡合在滑槽内,捕捉板的间隙壁面上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球C和转动球D,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转动球C活动安装在捕捉板的间隙壁面上,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球D活动安装在第二挡板的内壁上,伸缩杆的外壁套接有限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底盘腔内圆心位置处设置有引水机构,引水机构包括引水罩和固定杆,引水罩为空心球体,固定杆固定安装在引水罩的底部,引水罩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底盘腔内圆心位置处,引水罩顶部外壁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进水口,引水罩的底部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引水罩腔内设置有橡胶球,橡胶球外壁固定安装有四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连接杆,四个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四个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杆,四个第三连接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球,引水罩腔内中心位置处的内壁开设有与导向球相互卡合的导向槽,导向槽为环形,橡胶球外壁固定安装有两组相互对称的转动杆,且两个转动杆上均固定安装有水流扇板,水流扇板为扇形,且水流扇板与进水口上下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永磁体B,第三连接杆的底端开设有与永磁体B相互卡合的伸缩槽,永磁体B活动卡合在伸缩槽腔内,伸缩槽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永磁体B位置相互对应的永磁体A,永磁体A与永磁体B的磁极相同。

优选的,所述水流扇板的扇形外壁固定安装有永磁体C。

优选的,所述底盘腔内底部设置有永磁体D,永磁体D为弧形,引水罩腔内底部内壁开设有与出水口位置相互对应的卡槽,出水口与卡槽上下位置对应,永磁体D与卡槽尺寸相互匹配,且永磁体D活动安装在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永磁体D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且第二伸缩杆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卡槽的底部上,第二伸缩杆的外壁套接有支撑弹簧,永磁体D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与出水口上下相互连通的漏水孔。

优选的,所述橡胶球为空心。

优选的,所述永磁体D的磁极与永磁体C的磁极相同。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通过设置呈螺旋环状分布的捕捉板、引水机构和进水口,使得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的间隙能够呈现一会正常出水和一会加速流水的效果,则使得捕捉板之间的出水能够模拟成一种自然当中出水的效果,相比在落水坡下面正常的流水而言,使得在底盘上的捕捉板能够自然形成一种上坡出水效果,使得对经过的塘鳢进行吸引,塘鳢具有逆流的习性,当塘鳢通过外圈相邻的两个捕捉板间隙进入到内圈时,再被其相邻内圈捕捉板之间的加速出水所吸引,使得塘鳢再通过内圈相邻两个捕捉板的间隙再进入到最内圈,最终将塘鳢困于呈螺旋环状的捕捉板当中,完成对塘鳢的捕捉,本发明相比较传统技术的通过抄网和鱼笼对塘鳢捕捉而言,减少了通过抄网对塘鳢捕捉造成的惊吓和鱼体表面上的伤害,原因在于抄网在溪水当中进行推动捕鱼时,第一容易造成对鱼群的惊吓,不利于塘鳢苗种的培养,第二在利用抄网在溪水当中进行推动捕捉时,塘鳢在惊吓和自然本能状态下容易逃串,撞击到溪水当中的石头或者硬物表面,造成鱼体的受伤,其次抄网表面的网孔容易将塘鳢身体两次的胸鳍进行挂住,轻则将胸鳍挂伤,重则容易导致胸鳍的折断,本发明相比较技术通过鱼笼对塘鳢而言,提高了对塘鳢的捕捉效率,鱼笼对塘鳢捕捉是随机性的,只能够对一些误碰进入到鱼笼的塘鳢进行捕捉,本发明是利用塘鳢的逆流天性,将塘鳢困于呈螺旋状态的捕捉板内,提高了对塘鳢的捕捉菜苗效率,并且同时减少了对塘鳢捕捉时造成的伤害,更加利于塘鳢幼苗后期的培养和育种,具有较强的实现性和创造性。

2、该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通过设置呈螺旋状态分布的捕捉板和挡板,呈螺旋状态分布的捕捉板起到了形成一个“迷宫”的效果,将被吸引到捕捉板内的塘鳢进行困住,提高了对塘鳢的捕捉效率,减少对塘鳢捕捉时造成的伤害。

3、该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塘鳢身体对第一挡板进行挤压,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往靠近捕捉板间隙壁面的一侧进行运动,使得塘鳢对第一挡板进行挤压后进入到呈螺旋状态分布的捕捉板内,当塘鳢再想通过相邻两个捕捉板之间的限位机构出去时,相邻两个捕捉板间隙壁面上的第一挡板则对塘鳢起到了阻挡逃走的效果,使得塘鳢被困于呈螺旋状态分布的捕捉板内,提高了对塘鳢的捕捉效率,减少塘鳢逃走的概率。

4、该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通过设置水流扇板,水流扇板在溪水的不断的冲击下,使得水流扇板不断的转动,当引水罩腔内的水体逐渐增加时,水流扇板的转动起到了对引水罩腔内水体的搅拌作用,水流扇板不断的上下翻转将引水罩腔内的水体产生不断的晃动,晃动的水体不断在引水罩腔内进行撞击,不仅加速水体通过出水口的效率,而且不断晃动的水体通过出水口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动能,使得再通过相邻捕捉板出水时能够提高一定的流速,则提高模拟自然出水的效果,则提高对塘鳢的吸引效果,则提高对塘鳢的捕捉效率。

5、该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通过设置橡胶球,当引水罩腔内存有水体时,橡胶球具有浮力,始终能够漂浮在水体表面,并且橡胶球通过第三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进行转动伸缩,保证了水流扇板能够始终在水流的冲击下进行不停的转动,则保证了通过出水口流淌出去水体能够始终形成一定的加速流动,而且还起到了配合水流扇板对引水罩腔内水体搅拌产生动能的效果,提高了本发明的创造性,保证了通过出水口流出水体对塘鳢的吸引效果,则提高了对塘鳢的诱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C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D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捕捉机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5中B处放大图。

图中:1、底盘;2、捕捉机构;21、捕捉板;3、限位机构;31、第一挡板;32、第二挡板;33、转动球A;34、转动球B;35、滑槽;36、转动球C;37、伸缩杆;38、限位弹簧;39、转动球D;4、引水机构;41、引水罩;42、固定杆;43、橡胶球;44、转动杆;45、水流扇板;46、第一连接杆;47、第二连接杆;48、第三连接杆;49、导向球;5、进水口;51、导向槽;53、出水口;54、卡槽;6、伸缩槽;61、永磁体A;62、永磁体B;7、永磁体C;71、永磁体D;72、漏水孔;73、第二伸缩杆;74、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户外溪水中塘鳢的捕捉装置,包括底盘1,底盘1为圆盘形,底盘1顶部设置有捕捉机构2,捕捉机构2包括捕捉板21,捕捉板21为弧形,捕捉板21呈螺旋状态固定安装在底盘1顶部,且相邻两个捕捉板21之间留有间隙,最外圈捕捉板21的尾端与且相邻内圈的捕捉板21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22,相邻两个捕捉板21之间的间隙壁面上均设置有限位机构3,且两个限位机构3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捕捉板21之间的的壁面上,限位机构3包括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靠近捕捉板21的间隙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转动球A33,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分别通过对应的转动球A33活动安装在捕捉板21的间隙壁面上,且第一挡板31位于捕捉板21远离底盘1圆心位置处的一侧,第二挡板32靠近第一挡板31内壁的的一端中部上固定安装有转动球B34,第一挡板31内壁中部开设有与转动球B34相互卡合的滑槽35,转动球B34活动卡合在滑槽35内,捕捉板21的间隙壁面上设置有伸缩杆37,伸缩杆37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球C36和转动球D39,伸缩杆37的一端通过转动球C36活动安装在捕捉板21的间隙壁面上,伸缩杆37的另一端通过转动球D39活动安装在第二挡板32的内壁上,伸缩杆37的外壁套接有限位弹簧38,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的具体安装位置关系如图5所示,底盘1腔内圆心位置处设置有引水机构4,引水机构4包括引水罩41和固定杆42,引水罩41为空心球体,固定杆42固定安装在引水罩41的底部,引水罩41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底盘1腔内圆心位置处,引水罩41顶部外壁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进水口5,引水罩41的底部开设有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出水口53,引水罩41腔内设置有橡胶球43,橡胶球43为空心,橡胶球43外壁固定安装有四组呈环形阵列分布的第一连接杆46,四个第一连接杆46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47,四个第二连接杆47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杆48,四个第三连接杆48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球49,引水罩41腔内中心位置处的内壁开设有与导向球49相互卡合的导向槽51,导向槽51为环形,橡胶球43外壁固定安装有两组相互对称的转动杆44,且两个转动杆44上均固定安装有水流扇板45,水流扇板45为扇形,且水流扇板45与进水口5上下位置对应,第二连接杆4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永磁体B62,第三连接杆48的底端开设有与永磁体B62相互卡合的伸缩槽6,永磁体B62活动卡合在伸缩槽6腔内,伸缩槽6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永磁体B62位置相互对应的永磁体A61,永磁体A61与永磁体B62的磁极相同,水流扇板45的扇形外壁固定安装有永磁体C7,底盘1腔内底部设置有永磁体D71,永磁体D71为弧形,引水罩41腔内底部内壁开设有与出水口53位置相互对应的卡槽54,出水口53与卡槽54上下位置对应,永磁体D71与卡槽54尺寸相互匹配,且永磁体D71活动卡合在卡槽54内,永磁体D7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杆73,且第二伸缩杆7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卡槽54的底部上,第二伸缩杆73的外壁套接有支撑弹簧74,永磁体D71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与出水口53上下相互连通的漏水孔72,永磁体D71的磁极与永磁体C7的磁极相同。

在户外的溪水当中对塘鳢进行捕捉收集时,将底盘1平整的放于溪水的落水坡位置处,溪水经过落水坡后将流淌的水体通过进水口5注入到引水罩41腔内,水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对水流扇板45进行冲击,水流扇板45受到水流的不断冲击,使得水流扇板45在底盘1腔内转动起来,水流扇板45转动带动橡胶球43进行转动,橡胶球43转动时通过第一连接杆46顶端的第二连接杆47、第三连接杆48和导向球49进行转动,最终使得导向球49在导向槽51内进行转动,水流扇板45转动时带动永磁体C7进行转动,正常情况下,在支撑弹簧74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支撑弹簧74对永磁体D71具有往上的弹力支撑作用,使得永磁体D71位于卡槽54的上方,即永磁体D71不卡合在卡槽54腔内,永磁体D71与永磁体C7的磁极相同,当水流扇板45带动永磁体C7与永磁体D71处于上下位置相互对应,且永磁体C7位于永磁体D71的正上方时,永磁体C7对永磁体D71具有磁力排斥作用,使得永磁体D71对支撑弹簧74进行往下的按压,使得永磁体D71卡合在卡槽54内,原本位于引水罩41腔内的水体通过漏水孔72和出水口53能够正常的流下,当永磁体D71卡合在卡槽54内时,使得引水罩41腔内的水体必须首先通过漏水孔72,然后再从出水口53流出,减小的水体的正常流出的量,使得引水罩41腔内的水体能够短暂的存储一点,正常情况下,溪水经过落水坡再通过进水口5进入到引水罩41腔内,再从出水口53流出,溪水的进水量大于溪水的出水量,原因在于进水口5大于出水口53,使得引水罩41腔内始终能够短暂的存留出一部分的溪水,当通过水流扇板45不断的转动带动永磁体C7对永磁体D71进行磁力的排斥作用时,使得引水罩41腔内的水体一会不断的通过出水口53正常的流淌,一会不断的通过出水口53加速的流淌,使得通过引水罩41流淌出的水体能够形成一种自然加速出水的效果,通过出水口53流下的水体的落在底盘1腔内,水体慢慢在呈螺旋状态的捕捉板21之间进行流淌,水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穿过相邻两个捕捉板21之间的间隙而不断的流淌出来,呈螺旋状态的捕捉板21同时对落下的水体进行一个减缓流速的效果,慢慢的使得捕捉板21内填充满正常流淌的水体,水体再从相邻两个捕捉板21之间的间歇快速的流淌出来,再配合出水口53不断的正常出水和加速出水的效果,使得相邻两个捕捉板21之间的流水形成一种一会加速流淌,一会正常出水的流淌形式。

塘鳢常栖息于溪水岸边,具有逆流的习性,塘鳢人工养殖方式也以混养为主,受制于人工繁殖技术没有形成,所以塘鳢的苗种多为户外采集为主,当塘鳢流入到底盘1腔内时,相邻的两个捕捉板21之间不断的正常出水和加速流水效果,对塘鳢形成了一种吸引,塘鳢在逆流的天性下通过相邻两个捕捉板21之间的间隙,捕捉板21呈螺旋环状分布,当塘鳢通过外圈相邻的两个捕捉板21间隙进入到内圈时,再被其相邻内圈捕捉板21之间的加速出水所吸引,使得塘鳢再通过内圈相邻两个捕捉板21的间隙再进入到最内圈,最终塘鳢诱捕到底盘1腔内中心位置处进行捕捉,通过设置呈螺旋环状分布的捕捉板21、引水机构4和进水口5,使得相邻两个捕捉板21之间的间隙能够呈现一会正常出水和一会加速流水的效果,则使得捕捉板21之间的出水能够模拟成一种自然当中出水的效果,相比在落水坡下面正常的流水而言,使得在底盘1上的捕捉板21能够自然形成一种上坡出水效果,使得对经过的塘鳢进行吸引,塘鳢具有逆流的习性,当塘鳢通过外圈相邻的两个捕捉板21间隙进入到内圈时,再被其相邻内圈捕捉板21之间的加速出水所吸引,使得塘鳢再通过内圈相邻两个捕捉板21的间隙再进入到最内圈,最终将塘鳢困于呈螺旋环状的捕捉板21当中,完成对塘鳢的捕捉,本发明相比较传统技术的通过抄网和鱼笼对塘鳢捕捉而言,减少了通过抄网对塘鳢捕捉造成的惊吓和鱼体表面上的伤害,原因在于抄网在溪水当中进行推动捕鱼时,第一容易造成对鱼群的惊吓,不利于塘鳢苗种的培养,第二在利用抄网在溪水当中进行推动捕捉时,塘鳢在惊吓和自然本能状态下容易逃串,撞击到溪水当中的石头或者硬物表面,造成鱼体的受伤,其次抄网表面的网孔容易将塘鳢身体两次的胸鳍进行挂住,轻则将胸鳍挂伤,重则容易导致胸鳍的折断,本发明相比较技术通过鱼笼对塘鳢而言,提高了对塘鳢的捕捉效率,鱼笼对塘鳢捕捉是随机性的,只能够对一些误碰进入到鱼笼的塘鳢进行捕捉,本发明是利用塘鳢的逆流天性,将塘鳢困于呈螺旋状态的捕捉板21内,提高了对塘鳢的捕捉菜苗效率,并且同时减少了对塘鳢捕捉时造成的伤害,更加利于塘鳢幼苗后期的培养和育种,具有较强的实现性和创造性,通过设置呈螺旋状态分布的捕捉板21和挡板22,呈螺旋状态分布的捕捉板21起到了形成一个“迷宫”的效果,将被吸引到捕捉板21内的塘鳢进行困住,提高了对塘鳢的捕捉效率,减少对塘鳢捕捉时造成的伤害。

通过设置限位机构3,当塘鳢通过相邻的两个捕捉板21间隙进入到内圈时,塘鳢身体对第一挡板31进行挤压,使得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往靠近捕捉板21间隙壁面的一侧进行运动,限位弹簧38和伸缩杆37进行压缩,第二挡板32顶端的转动球B34在滑槽35内进行滑动,最终使得塘鳢对第一挡板31进行挤压后进入到外圈的捕捉板21内,当塘鳢再想通过相邻两个捕捉板21之间的限位机构3出去时,塘鳢对第二挡板32进行挤压时,使得第一挡板31始终挡在塘鳢的前面,相邻两个捕捉板21间隙壁面上的第一挡板31则对塘鳢起到了阻挡逃走的效果,使得塘鳢被困于呈螺旋状态分布的捕捉板21内,因此通过设置限位机构3,塘鳢身体对第一挡板31进行挤压,使得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往靠近捕捉板21间隙壁面的一侧进行运动,使得塘鳢对第一挡板31进行挤压后进入到呈螺旋状态分布的捕捉板21内,当塘鳢再想通过相邻两个捕捉板21之间的限位机构3出去时,相邻两个捕捉板21间隙壁面上的第一挡板31则对塘鳢起到了阻挡逃走的效果,使得塘鳢被困于呈螺旋状态分布的捕捉板21内,提高了对塘鳢的捕捉效率,减少塘鳢逃走的概率,通过设置水流扇板45,水流扇板45在溪水的不断的冲击下,使得水流扇板45不断的转动,当引水罩41腔内的水体逐渐增加时,水流扇板45的转动起到了对引水罩41腔内水体的搅拌作用,水流扇板45不断的上下翻转将引水罩41腔内的水体产生不断的晃动,晃动的水体不断在引水罩41腔内进行撞击,不仅加速水体通过出水口53的效率,而且不断晃动的水体通过出水口53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动能,使得再通过相邻捕捉板21出水时能够提高一定的流速,则提高模拟自然出水的效果,则提高对塘鳢的吸引效果,则提高对塘鳢的捕捉效率,通过设置橡胶球43,当引水罩41腔内存有水体时,橡胶球43具有浮力,始终能够漂浮在水体表面,并且橡胶球43通过第三连接杆48和第二连接杆47进行转动伸缩,保证了水流扇板45能够始终在水流的冲击下进行不停的转动,则保证了通过出水口53流淌出去水体能够始终形成一定的加速流动,而且还起到了配合水流扇板45对引水罩41腔内水体搅拌产生动能的效果,提高了本发明的创造性,保证了通过出水口53流出水体对塘鳢的吸引效果,则提高了对塘鳢的诱捕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活鱼收获专用渔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