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

文档序号:891784 发布日期:2021-02-26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 (Cavity channel cryotherapy system ) 是由 邢宗江 陆战钶 宋超 陈福旺 于 2020-10-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包括制冷剂输送管路、导管、制冷剂回流管路和控制模块;导管分别与制冷剂输送管路和制冷剂回流管路连接;制冷源、第一阀体和连接口依次通过制冷剂输送管路连接;制冷剂回流管路的前端与连接口连接、末端与第二阀体连接,在第二阀体和连接口之间并联设置有负压装置;导管包括管体和冷冻单元,管体内设置有制冷剂流通回路;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负压装置电连接。本发明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冷冻效率高,操作时间短,能准确、方便测试其自身的安全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vity channel freezing treatment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refrigerant conveying pipeline, a guide pipe, a refrigerant return pipeline and a control module, wherein the refrigerant conveying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pipe; the guide pipe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refrigerant conveying pipeline and the refrigerant return pipeline; the refrigeration source, the first valve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port a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through a refrigerant conveying pipeline; the front end of the refrigerant return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ort, the tail end of the refrigerant return pipe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valve body, and a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valve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port in parallel; the guide pipe comprises a pipe body and a freezing unit, and a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loop is arranged in the pipe body; the control module is respective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valve body, the second valve body and the negative pressure device. The cavity channel freezing treatment system has high freezing efficiency and short operation time, and can accurately and conveniently test the safety of the cavity channel freezing treatment system.)

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体自然腔道(如消化道、气道)内的介入治疗以其微创、操作方便等优势,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相应的治疗器械及方法也越来越多,临床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认可,主要的应用方式有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

目前,射频消融这一方式应用广泛,迅速发展。射频消融虽然在若干领域中成功,但射频消融术有几个主要的缺点,包括不完全消融、在导管插入过程中经常缺乏可视化、治疗期间的潜在重叠(其中有些区域接收的能量是其它区域的两倍)、组织炭化和需要频繁清创等。冷冻消融,是利用对局部组织的冷冻,可控地破坏组织的治疗方法。冷冻消融较射频消融来说,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具有定位精确、止血镇痛、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深受广大医生与患者的好评。如冷冻消融在气道使用时,与热消融相比,冷冻不易导致软骨的损伤,很少发生气道软化、塌陷,防止继发动力性狭窄;冷冻治疗较少引起冰冻部位与周围组织的黏连;可控深度的冷冻治疗对邻近的大血管和气管不易造成严重伤害,不易造成穿孔出血,且利于组织修复;冷冻消融不促进肉芽组织增生,不容易产生瘢痕组织。

人体自然气道具有特定功能,如肺为保持气体流通和交换。如在肺内进行冷冻消融时,需要严格控制冷冻消融操作的时间,防止患者窒息产生风险,所以需要提高冷冻效率,尽快让气道保持畅通。而且由于肺是封闭器官,如果冷冻治疗过程中,发生制冷剂泄漏,制冷剂热交换后成气体,气体使肺内压力会增高,增大手术风险。

常规冷冻治疗系统在制冷剂回流端设置负压泵,抽吸回流的制冷剂,可以实现快速降温,但对制冷剂的流量有限制,制冷剂流量大时,需要匹配更大功率的负压泵,否则效果不明显,体积、安装、成本等不利。而且回流的制冷剂对负压泵有超低温的严格要求,且结构复杂成本高。一般冷冻治疗系统的冷冻单元安全性测试(防止泄露),会在使用之前,进行体外测试(一般在生理盐水中查看是否有泄漏),操作过程不方便,且针对囊体冷冻单元,体外测试后,囊体压握直径增大,甚至需再次折叠,需要特定工装来完成,操作复杂,也会增加污染冷冻单元的风险。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冷冻效率高,操作时间短,能准确、方便测试安全性的冷冻治疗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冷冻治疗系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该系统的冷冻效率高,操作时间短,能准确、方便测试其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包括制冷剂输送管路、导管、制冷剂回流管路和控制模块;所述导管分别与所述制冷剂输送管路和制冷剂回流管路连接;

制冷源、第一阀体和连接口依次通过所述制冷剂输送管路连接,所述制冷源用于提供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回流管路的前端与所述连接口连接、末端与第二阀体连接,在所述第二阀体和所述连接口之间并联设置有负压装置;所述导管包括管体和冷冻单元,所述管体内设置有制冷剂流通回路,使制冷剂在所述冷冻单元内流动并进行热交换;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负压装置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和连接口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三阀体的进口端与所述制冷剂输送管路连接;所述第三阀体的进口端与所述制冷剂输送管路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阀体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为单向阀或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装置与所述制冷剂回流管路连接的管线为螺旋管线或可折叠管线。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源为自增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源包括气源、热交换装置和制冷剂储存罐,所述气源与热交换装置管路连接,所述热交换装置置于所述制冷剂储存罐内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制冷源还包括压力比例阀,所述压力比例阀设置于所述气源和热交换装置的连接管路上,且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冷冻单元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管体内还设置有真空管路,所述制冷剂流通回路设置在所述真空管路内腔;所述连接口上设置有真空管路接口,所述真空接口与所述真空管路连接,所述真空接口与所述负压装置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单元为囊体结构,有收缩态和扩张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制冷剂回流管路上并联设置负压装置和第二阀体,在冷冻治疗结束时,关闭阀体,开启负压装置,可以将冷冻单元的囊体负压至收缩态,可以快速使人体腔道保持畅通;负压也可以加快囊体与靶组织脱离时间即减少复温时间;该并联设置,可以使负压装置工作时抽吸的气体为常温气道(非超低温气体或流体),对负压装置要求降低,结构简单降低装置复杂性及成本;在冷冻开始前,该装置还可以检验囊体是否泄漏,若囊体完好,则负压装置应该保持一定的负压力,若囊体破损泄漏,则负压力低于上述完好时的负压力。

本发明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第一阀体和连接口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三阀体,可以实现预冷功能,冷冻治疗开始前,制冷剂从第三阀体排放,可使该管路上保持低温,即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加快冷冻效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控该预冷功能,达到要求温度时,可以停止,可以保持预冷状态并降低制冷剂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导管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和具体的介绍,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包括制冷剂输送管路1、导管2、制冷剂回流管路3和控制模块4;导管2分别与制冷剂输送管路1和制冷剂回流管路3连接;

制冷源11、第一阀体12和连接口13依次通过制冷剂输送管路1连接,制冷源11用于提供制冷剂;

制冷剂回流管路3的前端与连接口13连接、末端与第二阀体32连接,在第二阀体32和连接口13之间并联设置有负压装置31;

导管2包括管体和冷冻单元,管体内设置有制冷剂流通回路,使制冷剂在冷冻单元内流动并进行热交换;冷冻单元为囊体结构,有收缩态和扩张态;

控制模块4分别与第一阀体12、第二阀体32和负压装置31电连接。

上述腔道冷冻治疗系统,制冷剂回流管路上并联设置负压装置31和第二阀体32,在冷冻治疗结束时,关闭第二阀体32,开启负压装置31,可以将冷冻单元的囊体负压至收缩态,可以快速使人体腔道保持畅通;负压也可以加快囊体与靶组织脱离时间即减少复温时间;该并联设置,可以使负压装置31工作时抽吸的气体为常温气道(非超低温气体或流体),对负压装置31要求降低,结构简单降低装置复杂性及成本;在冷冻开始前,该装置还可以检验囊体是否泄漏,若囊体完好,则负压装置31应该保持一定的负压力,若囊体破损泄漏,则负压力低于上述完好时的负压力。

优选地,第二阀体32为单向阀或电磁阀;更优选地,上述第二阀体32为单向阀,单向阀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拆装简单易行,成本低。

优选地,负压装置31与制冷剂回流管路3连接的管线为螺旋管线或可折叠管线。更有选地,上述管线为螺旋管线,螺旋状设计使连接管路加长,更有效的避免负压装置31接触低温;同时,更利于空间的排布及该装置占用体积更小。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阀体12和连接口13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三阀体14,第三阀体14的进口端与制冷剂输送管路1连接;第三阀体14的进口端与制冷剂输送管路1连接的管路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15;第三阀体14和温度传感器15分别与控制模块4连接。

上述腔道冷冻治疗系统,第一阀体12和连接口13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三阀体14,可以实现预冷功能,冷冻治疗开始前,制冷剂从第三阀体14排放,可使该管路上保持低温,即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加快冷冻效率。温度传感器15可以监控该预冷功能,达到要求温度时,可以停止,可以保持预冷状态并降低制冷剂的损耗。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导管2的冷冻单元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21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

控制模块4可以实时获得温度传感器21的情况,在冷冻治疗中可以调控制冷剂输出;在治疗结束后,抽吸囊体时,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21的数值,控制负压装置31的功率,如当温度传感器21温度低时,说明囊体与组织粘连紧密(冷冻后组织温度低),此时,压力泵的功率应较小,缓慢增加剥离力,否则容易引起组织撕裂、出血等,反之,说明粘连不紧密,应适当加大负压装置31的功率,该反馈及控制过程,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复温过程。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与实施例2中所述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制冷源11包括气源111、热交换装置112和制冷剂储存罐113,气源111与热交换装置112管路连接,热交换装置112置于制冷剂储存罐113内部;上述制冷源11还包括压力比例阀114,压力比例阀114设置于气源111和热交换装置112的连接管路上,且与控制模块4电连接。

传统的自增压冷源,其结构体积小,连接安装方便,使用过程中只需添加/更换制冷剂一种耗材,使用方便。但由于自增压冷源为密封装置,对安全性要求高,压力控制稳定性及方便性不足。

本实施例采用气源111、热交换装置112、制冷剂储存罐113结构的冷源,安全性更高,制冷剂输出更可控(由于气源111的压力可方便准确控制),要求及成本更低。添加压力比例阀114,可以根据应用需要电控/自动控制气源111的压力输出,更方便针对各种应用。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腔道冷冻治疗系统,与实施例3中所述的腔道冷冻治疗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导管2的管体内还设置有真空管路,制冷剂流通回路设置在真空管路内腔;连接口13上设置有真空管路接口15,真空接口15与真空管路连接,真空接口15与负压装置31管路连接。

导管上设置真空管路(制冷剂流通回路设置在真空管路内腔),可以实时保持导管真空状态(可以有效防止预先设置的隔热材料、真空套管失效),防止制冷剂非预期热交换,防止管体上非囊体位置处于低温,增加了安全性及制冷剂使用效率;负压装置31充分利用,既可以实现负压抽吸囊体,也可以实现对导管管体的绝热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以及附图所做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可手控调节功率的手术电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