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

文档序号:930945 发布日期:2021-03-05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 (Pedal structure of straddle type vehicle ) 是由 清水健児 中岛正和 罗姆拉特·帕拉玛提库尔 于 2020-08-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具备在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使用状态与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的收纳状态之间起伏自如地转动的踏脚板,踏脚板能够以设置于车身框架的轴为中心转动,踏脚板具备向沿着与轴交叉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伸出部、以及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伸出部,在收纳状态下,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在使用状态下,第一伸出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起,第二伸出部指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收纳于在车身罩设置的凹部。(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ep plate structure of a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The step structure of a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includes a step that is rotatable in an undulated manner between a use state in which the step is erected in a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and a storage state in which the step is tilted along a vehicle side surface, the step being rotatable about an axis provided in a vehicle body frame, the step including a first protruding portion that extends in a first direction along a direction intersecting the axis and a second protruding portion that extends in a second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first direction, the first protruding portion and the second protruding portion being tilted along the vehicle side surface in the storage state, the first protruding portion being erected outward in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in the use state, the second protruding portion being housed in a recess provided in a vehicle body cover so as to be directed inward in the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中,具备在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使用状态与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的收纳状态之间起伏自如地转动的踏脚板(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155278号公报)。踏脚板以设置于踏脚板的端部的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设置。踏脚板在收纳状态下以轴位于踏脚板的后部的方式收纳。

发明内容

在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中,要求在收纳状态下提高踏脚板的外观性。如果为了提高外观性而增大收纳状态下的踏脚板的存在感,则在使用状态下踏脚板有时会向车宽方向外方过度突出。

本发明的方案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中,抑制在使用状态下踏脚板向车宽方向外方过度突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跨骑型车辆的踏脚板结构具备在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使用状态与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的收纳状态之间起伏自如地转动的踏脚板,其中,所述踏脚板能够以设置于车身的轴为中心转动,所述踏脚板具备向沿着与所述轴交叉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伸出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伸出部,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伸出部以及所述第二伸出部以沿着所述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伸出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起,所述第二伸出部指向车宽方向内侧而被收纳于在车身罩设置的凹部。

<2>在上述<1>的方案中,也可以为,所述第二伸出部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侧具有前端变细的形状。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中,也可以为,所述第一伸出部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侧具有前端变细的形状。

<4>在上述<1>~<3>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为,在所述使用状态下在所述第二伸出部与所述凹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5>在上述<1>~<4>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为,所述踏脚板还具备轴支承部,该轴支承部从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伸出部的连接位置朝向所述轴突出,并连结成能够以所述轴为支点绕所述轴转动。

<6>在上述<5>的方案中,也可以为,所述轴支承部在所述收纳状态下由所述第一伸出部以及所述第二伸出部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

<7>在上述<1>~<6>的任一方案中,也可以为,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伸出部指向车辆上方,所述第二伸出部指向车辆下方。

根据上述<1>的方案,在使用状态下,第一伸出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起,第二伸出部指向车宽方向内侧而收纳于在车身罩设置的凹部,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在使用状态下,能够使踏脚板中的第一伸出部作为同乘者的放脚部发挥功能并将第二伸出部收纳于车身罩的凹部。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状态下踏脚板向车宽方向外方过度突出。

根据上述<2>的方案,第二伸出部在收纳状态下具有朝向第二方向侧而前端变细的形状,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提高第二伸出部的外观性。

根据上述<3>的方案,第一伸出部在收纳状态下具有朝向第一方向侧而前端变细的形状,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提高第一伸出部的外观性。

根据上述<4>的方案,在使用状态下在第二伸出部与凹部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能够抑制在使用状态下第二伸出部与凹部干涉。

根据上述<5>的方案,踏脚板还具备从第一伸出部与第二伸出部的连接位置朝向轴突出并连结成能够以轴为支点绕轴转动的轴支承部,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轴支承部比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向轴侧偏移配置,因此能够提高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的外观形状的自由度(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上述<6>的方案,轴支承部在收纳状态下由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在收纳状态下,轴支承部从车宽方向外侧看不见,因此通过第一伸出部以及第二伸出部的外形能够提高踏脚板的外观性。

根据上述<7>的方案,在收纳状态下,第一伸出部指向车辆上方,第二伸出部指向车辆下方,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能够提高在收纳状态下以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倾倒的踏脚板的外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收纳状态的后座踏脚板周边的左侧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后座踏脚板周边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后座踏脚板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的后座踏脚板周边的左侧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方向相同。此外,对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车辆整体>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适用于作为跨骑型车辆的一例的整体摇摆式的踏板型的机动二轮车1。

机动二轮车1具备作为转向轮的前轮2以及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前轮2被支承于前叉4。前轮2能够通过操纵手柄5转向。后轮3被支承于摇摆单元10。后轮3能够通过摇摆单元10所具有的原动机(例如发动机11)驱动。

摇摆单元10具备发动机11以及变速器12(例如V带式的无级变速器)。后轮3被支承于变速器12的后部的输出轴(未图示)。摇摆单元10的后部经由后减振器6被支承于车身框架20。空气滤清器7被支承于摇摆单元10的上部。

操纵手柄5、前叉4以及前轮2包含在转向类部件中。转向类部件能够转向地被支承于车身框架20的前端部。摇摆单元10以及后轮3能够上下摆动地被支承于车身框架20的后下部。车身框架20的周围由车身罩30覆盖。

车身框架20例如通过焊接等将多种钢材一体地结合而形成。车身框架20具备:位于前端部的头管21;从头管21向下方延伸的前框架22;在车身下部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并将前框架22的下端部连接的横框架23;从前框架22的下部两侧向左右分支并向下方延伸之后向后方弯曲延伸的左右一对底板侧框架24;以及从左右底板侧框架24的后端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框架25。

机动二轮车1具备:就座于座椅15的驾驶者放脚的踏脚板底板16;与踏脚板底板16的前方相连的前车身FB;以及与踏脚板底板16的后方相连的后车身RB。座椅15被支承于后车身RB的上部。

车身罩30具备:从前方覆盖车身框架20的头管21周边的前罩31;从后方覆盖头管21周边的内罩32;从上方覆盖车身框架20的下部的底板罩33;以及覆盖车身框架20的左右后框架25周边的后罩34。前罩31以及内罩32形成配置于驾驶者的腿部的前方的护腿板35。底板罩33被支承于左右底板侧框架24。底板罩33与左右底板侧框架24一起形成踏脚板底板16。

<踏脚板结构39>

机动二轮车1的踏脚板结构39具备在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使用状态(参照图3的双点划线)与沿着车辆侧面倾倒的收纳状态(参照图3的实线)之间起伏自如地转动的后座踏脚板40(以下也简称为“踏脚板40”。)。踏脚板40分别设置于后罩34的左右侧部。以下,例示左右的踏脚板40中的左踏脚板40(以下也简称为“踏脚板40”。)进行说明。右踏脚板40除了其形状与左踏脚板40左右对称之外,是与左踏脚板40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2是表示踏脚板40的收纳状态的左侧视图。图3是表示踏脚板40的收纳状态的主视图。在图3中,利用双点划线表示踏脚板40的使用状态。在实施方式中,踏脚板40的收纳状态是指踏脚板40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倾倒的状态。以下,有时将踏脚板40的收纳状态简称为“收纳状态”,将踏脚板40的使用状态简称为“使用状态”。

如图3所示,踏脚板40在收纳状态下比后罩34向车宽方向外方鼓出。踏脚板40(踏脚板40的车宽方向外表面)在收纳状态下位于比后罩34的车宽方向外表面靠车宽方向外方的位置。在收纳状态下,踏脚板40的车宽方向外表面以沿着后罩34的车宽方向外表面的方式向车宽方向外方凸出地弯曲。

如图5所示,后罩34具有能够收纳踏脚板40的收纳部34a。收纳部34a在后罩34中配置于在侧视观察下与摇摆单元10的前端部以及空气滤清器7的前端部重叠的部分。收纳部34a具有能够收纳踏脚板40的大小的空间34s。

在侧视观察下,收纳部34a呈以上下端部变得尖细的方式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外形。在侧视观察下,收纳部34a的上部以指向后上方的方式延伸。在侧视观察下,收纳部34a的下部比收纳部34a的上部平缓地向下方凸出。收纳部34a的前端缘在侧视观察下向前方凸出地弯曲。收纳部34a的后端缘在侧视观察下向后下方凸出地弯曲。

踏脚板40能够以设置于车身框架20(车身)的轴27为中心转动(参照图6)。如图6所示,轴27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轴27的前后端部与托架28(未图示的前后壁部)连结。轴27经由托架28等与车身框架20(例如后框架25)连结。

托架28具备: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部28a;从侧壁部28a的上端朝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的上壁部28b;以及从侧壁部28a的下端朝向车宽方向内方延伸的下壁部28c。侧壁部28a、上壁部28b以及下壁部28c通过同一构件一体形成。侧壁部28a、上壁部28b以及下壁部28c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构件(例如两个部件)一体形成。

<踏脚板>

如图2所示,踏脚板40在收纳状态的侧视观察下呈上下端部变得尖细地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外形。在收纳状态的侧视观察下,踏脚板40呈沿着收纳部34a的外形的形状。在收纳状态的侧视观察下,踏脚板40的上部以指向后上方的方式延伸。在收纳状态的侧视观察下,踏脚板40的下部比踏脚板40的上部平缓地向下方凸出。在收纳状态的侧视观察下,踏脚板40的前端缘向前方凸出地弯曲。在收纳状态的侧视观察下,踏脚板40的后端缘向后下方凸出地弯曲。

如图6所示,踏脚板40具备:向沿着与轴27交叉的方向的第一方向V1延伸的第一伸出部41;向与第一方向V1相反的第二方向V2延伸的第二伸出部42;以及从第一伸出部41与第二伸出部42的连接位置(结合位置)朝向轴27突出,并连结成能够以轴27为支点绕轴27转动的轴支承部43(参照图4)。第一伸出部41、第二伸出部42以及轴支承部43通过同一构件一体形成。

如图2所示,第一伸出部41在收纳状态下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指向车辆上方。第一伸出部41在收纳状态下具有朝向第一方向V1侧而前端变细的形状。在收纳状态的侧视观察下,第一伸出部41以指向后上方的方式延伸。第一伸出部41的第一方向V1的长度比第二伸出部42的第二方向V2的长度长。

如图6所示,第一伸出部41在使用状态下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起。第一伸出部41在使用状态下作为同乘者放脚用的放脚部发挥功能。第一伸出部41具备: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的主体部41a;以及从主体部41a的车宽方向外端向上方突出的凸部41b。第一伸出部41也可以具有作为同乘者放脚时的防滑件的弹性构件。例如,弹性构件设置于第一伸出部41的主体部41a(凸部41b与轴支承部43之间的部分)。

如图2所示,第二伸出部42在收纳状态下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指向车辆下方。第二伸出部42在收纳状态下具有朝向第二方向V2侧而前端变细的形状。在收纳状态的侧视观察下,第二伸出部42比第一伸出部41更平缓地向下方凸出。

如图6所示,第二伸出部42在使用状态下指向车宽方向内侧而被收纳于在收纳部34a设置的凹部34b。凹部34b从后罩34的车宽方向外侧面朝向车宽方向内方凹陷。在使用状态下,在第二伸出部42与凹部34b之间形成有间隙34t。凹部34b形成为避开第二伸出部42从收纳状态至使用状态的转动轨迹。

第二伸出部42具备在使用状态下比轴支承部43朝向车宽方向内方突出的爪部42a。在使用状态下,爪部42a从下方与托架28的下壁部28c抵接。托架28的下壁部28c作为在使用状态下阻止踏脚板40比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状态进一步向下方倾倒的卡止部发挥功能。

轴支承部43具有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孔43h。轴27插通于轴支承部43的贯通孔43h。

如图3所示,轴支承部43在收纳状态下由第一伸出部41以及第二伸出部42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参照图2)。轴支承部43在收纳状态下位于踏脚板40的车宽方向内侧。

如图6所示,轴支承部43在使用状态下位于比第二伸出部42靠上方的位置。轴支承部43在使用状态下被收纳于由托架28的侧壁部28a以及上壁部28b划分出的空间28s。托架28的上壁部28b形成为避开轴支承部43从收纳状态至使用状态的转动轨迹。

轴支承部43具有在使用状态下与托架28的侧壁部28a抵接的侧面43a。在使用状态下,轴支承部43的侧面43a从车宽方向外方与托架28的侧壁部28a抵接。托架28的侧壁部28a作为用于在使用状态下保持踏脚板40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状态的保持部发挥功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1的踏脚板结构39在具备在沿着车宽方向立起的使用状态与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的收纳状态之间起伏自如地转动的踏脚板40的机动二轮车1的踏脚板结构39中,踏脚板40能够以设置于车身框架20的轴27为中心转动,踏脚板40具备向沿着与轴27交叉的方向的第一方向V1延伸的第一伸出部41、以及向与第一方向V1相反的第二方向V2延伸的第二伸出部42,在收纳状态下,第一伸出部41以及第二伸出部42以沿着车辆侧面的方式倾倒,在使用状态下,第一伸出部41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起,第二伸出部42指向车宽方向内侧而被收纳于在车身罩30设置的凹部34b。

根据该结构,在使用状态下能够使踏脚板40中的第一伸出部41作为同乘者的放脚部发挥功能并将第二伸出部42收纳于车身罩30的凹部34b。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状态下踏脚板40向车宽方向外方过度突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伸出部42在收纳状态下具有朝向第二方向V2侧而前端变细的形状,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提高第二伸出部42的外观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伸出部41在收纳状态下具有朝向第一方向V1侧而前端变细的形状,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在收纳状态下能够提高第一伸出部41的外观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状态下在第二伸出部42与凹部34b之间形成间隙34t,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能够抑制在使用状态下第二伸出部42与凹部34b干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踏脚板40还具备从第一伸出部41与第二伸出部42的连接位置朝向轴27突出并连结成能够以轴27为支点绕轴27转动的轴支承部43,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轴支承部43比第一伸出部41以及第二伸出部42向轴27侧偏移配置,因此能够提高第一伸出部41以及第二伸出部42的外观形状的自由度(设计的自由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支承部43在收纳状态下由第一伸出部41以及第二伸出部42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在收纳状态下,轴支承部43从车宽方向外侧看不见,因此通过第一伸出部41以及第二伸出部42的外形能够提高踏脚板40的外观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收纳状态下,第一伸出部41指向车辆上方,第二伸出部42指向车辆下方,从而发挥以下的效果。

能够提高在收纳状态下以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倾倒的踏脚板40的外观性。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在收纳状态下踏脚板40的上下端部具有前端变细的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收纳状态下,踏脚板40的上下端部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不具有前端变细的形状。例如,在收纳状态下,踏脚板40也可以呈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踏脚板40的外观形状可以根据要求规格而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轴支承部43在收纳状态下由第一伸出部41以及第二伸出部42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轴支承部43也可以在收纳状态下不由第一伸出部41以及第二伸出部42从车宽方向外侧覆盖。即,轴支承部43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在收纳状态下向车宽方向外侧露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在收纳状态下,第一伸出部41指向车辆上方,第二伸出部42指向车辆下方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收纳状态下,第一伸出部41指向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一方,第二伸出部42指向车辆前后方向中的另一方。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所述跨骑型车辆包括驾驶者跨越车身而乘车的全部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带有原动机的自行车以及踏板型车辆),而且也包括三轮(除了前一轮且后二轮之外,也包括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的车辆。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机动二轮车,而且也能够适用于机动车等四轮的车辆。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例,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自行车上涂抹护手霜的智能温控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