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置式曳引机

文档序号:93163 发布日期:2021-10-12 浏览:5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下置式曳引机 (Underneath type traction machine ) 是由 李云波 李力 陆华成 万少帝 于 2021-07-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下置式曳引机,属于电梯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一曳引机总成和一进道安装架,曳引机总成设置在井道安装架上,特点:所述井道安装架包括一井道固定底板、一左导轨固定板和一右导轨固定板,井道固定底板呈矩形的板状体构造,左导轨固定板以及右导轨固定板彼此左右对应并且以垂直于井道固定底板的状态与井道固定底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左导轨固定板与右导轨固定板之间的空间构为安装架导向腔,曳引机总成对应于安装架导向腔且在与左导轨固定板与右导轨固定板的相向一侧滑动配合的状态下设在井道安装架上。优点:减少返绳轮的数量,缩短曳引绳的长度,简化结构;合理缩小井道矩形面积尺寸,增进对轿厢的牵引作用的效果。(An underlying traction machine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vator facilities. Including a hauler assembly and an approach mounting bracket, the hauler assembly sets up on the well mounting bracket, characteristics: the well mounting bracket includes a well PMKD, a left guide rail fixed plate and a right guide rail fixed plate, well PMKD is the platelike body structure of rectangle, left side guide rail fixed plate and right guide rail fixed plate correspond and fixed with one side of well PMKD up with the state of perpendicular to well PMKD each other about, space structure between left side guide rail fixed plate and the right guide rail fixed plate is mounting bracket direction chamber, the hauler assembly is corresponding to mounting bracket direction chamber and establishes on the well mounting bracket under one side sliding fit&#39;s state in opposite directions with left guide rail fixed plate and right guide rail fixed plate. The advantages are that: the number of the return rope wheels is reduced, the length of a hoisting rope is shortened,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the rectangular area size of the well is reasonably reduced, and the effect of traction on the lift car is improved.)

下置式曳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设施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下置式曳引机。

背景技术

前述的下置式曳引机从其词面释义并且结合专业常识可知,其是将曳引机的位置选择在井道下部(也可称“井道底部”)如电梯井道的底坑里。

如业界所知,曳引机的曳引绳的运行速度与轿厢的运行速度之比为曳引比。图4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下置式曳引机,并且该图4所示的结构形式是目前广为使用的,曳引机总成1设置在井道的下部,曳引绳10的一端与轿厢20的顶部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在井道上部的上横梁上的多个上返绳轮30并在途经曳引机总成1的曳引轮后与配重40的上部连接,并且在配重40的下部与轿厢20的底部之间连接一补偿链50。从图4所示结构可知,曳引绳10的运行速度与轿厢20的运行速度比为1∶1。图5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另一形式的下置式曳引机,曳引机总成1设置在井道的下部,曳引绳10的一端与设置在井道上部的上横梁固定,另一端依次经轿厢20的上部的轿厢返绳轮201以及设置在上横梁上的多个(三个)上返绳轮30中的相应的即两侧的各一个上返绳轮、曳引机总成1的曳引轮、再依次经前述多个(三个)上返绳轮30中的其中一个即位于中间的一个上返绳轮以及经设置在配重40上方的配重返绳轮401后固定在前述上横梁上(通过绳头固定连接器,以上所述同),并且在配重40的下部与轿厢20的底部之间连接有一补偿链50。从图5所示结构可知,曳引轮10的运行速度与轿厢20的运行速度之比为2∶1。

由于上述图4和图5所示结构的曳引绳10的绕绳方式实际上呈复数个S形,一方面致使曳引绳10冗长,另一方面导致整体结构相对复杂,加上因使用时间的推移,曳引绳10会伸长,因而采用补偿链50来补偿。尤其因曳引绳绕绳多而迫使曳引机偏置,无法使曳引机总成1处于井道下部的中心位置,从而影响作为动力机构的曳引机总成1通过曳引绳10对轿厢20的作用效果。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下置式曳引机的技术信息,如CN1035989C(驱动装置下置的牵引绳轮式电梯)、CN112499428A(一种曳引机下置式外驱动井道升降机)、CN203173653U(4∶1无机房载货电梯曳引机的下置式结构装置)和CN112499429A(一种适用于建筑物井道的曳引机下置式施工升降机),等等。典型的如CN201089687Y推荐的“大跨越铁塔电梯”,该专利推荐的结构是将曳引绳从下部到顶部通过返绳轮分别连接到轿厢和配重(即“对重”,以上所述同例)上,存在的欠缺是:曳引绳(专利称“钢丝绳”)长度显著增加,最终转化为系统质量(重量);顶部增加上返绳轮数量而致使结构复杂,导致机械效率下降;因曳引机和控制系统在侧面需要有一个机房,于是占用空间大;顶部的上横梁受力大,例如需要两倍系统质量;对曳引机总成的轴静载力要求苛刻。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缩短曳引绳的长度并且有利于减少上返绳轮的数量而得以显著简化结构、有益于在使用状态下使曳引机总成居于井道下部的居中位置而得以合理缩小井道矩形面积尺寸并且增进对轿厢的牵引作用效果、有便于使曳引绳始终处于良好的张力状态而得以摒弃用于补偿曳引绳因时久产生的伸长量的补偿链的下置式曳引机。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下置式曳引机,包括一曳引机总成和一进道安装架,曳引机总成设置在井道安装架上,特征在于所述井道安装架包括一井道固定底板、一左导轨固定板和一右导轨固定板,井道固定底板呈矩形的板状体构造,左导轨固定板以及右导轨固定板彼此左右对应并且以垂直于井道固定底板的状态与井道固定底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左导轨固定板与右导轨固定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安装架导向腔,所述曳引机总成对应于安装架导向腔并且在与所述左导轨固定板与右导轨固定板的相向一侧滑动配合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井道安装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导轨固定板朝向所述右导轨固定板的一侧以纵向状态间隔固定有一对左导轨,而在右导轨固定板朝向左导轨固定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左导轨的位置同样以纵向状态间隔固定有一对右导轨,所述曳引机总成在所述安装架导向腔内与所述一对左导轨与所述一对右导轨的相向一侧滑动配合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井道安装架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总成包括曳引机、曳引轮和曳引机配重块,曳引轮固定在曳引机的曳引机动力输出轴上,在该曳引轮上绕套有曳引绳,曳引机配重块固定在曳引机的底部并且由曳引机连同曳引机配重块在所述安装架导向腔内与所述一对左导轨与所述一对右导轨的相向一侧滑动配合;在所述右导轨固定板朝向所述左导轨固定板的一侧或者在左导轨固定板朝向右导轨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有一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和一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对应于所述曳引机的边缘部位的上方,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对应于曳引机的边缘部位的下方。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左导轨各具有一左导轨固定底板,该一左导轨固定底板通过一左导轨固定底板螺钉与所述左导轨固定板朝向右导轨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所述的一对右导轨各具有一右导轨固定底板,该右导轨固定底板通过右导轨固定底板螺钉与右导轨固定板朝向左导轨固定板的一侧固定。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曳引机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一对左导轨中的每一根左导轨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对位置彼此上下对应的左导靴,该对左导靴与所述一对左导轨滑动配合;在曳引机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一对右导轨中的每一根右导轨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对位置彼此上下对应的右导靴,该对右导靴与所述的一对右导轨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左导靴各具有一左导靴腔,在该左导靴腔内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固定有一对左导靴衬,该对左导靴衬与所述一对左导轨的两侧滑动配合;所述一对右导靴各具有一右导靴腔,在该右导靴腔内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固定有一对右导轨衬,该对右导靴衬与所述一对右导轨的两侧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以及所述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固定在所述右导轨固定板朝向所述左导轨固定板的一侧,在所述曳引机的前端右侧的上部固定有一上撞板,该上撞板的右端对应于所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的下方,在曳引机的前端右侧的下部固定有一下撞板,该下撞板的右端对应于所述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的上方;所述曳引机具有一对曳引机工作电源连接柱。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固定在一上撞弓上,而所述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固定在一下撞弓上,上撞弓以及下撞弓固定在所述右导轨固定板朝向所述左导轨固定板的一侧;所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以及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为微动开关、行程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配重块由复数枚自下而上叠置的金属板组成并且通过一组配重块固定螺栓与所述曳引机的底部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井道固定底板的左侧边缘部位以及右侧边缘部位各配设有固定板安装螺栓。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将曳引机总成对应于井道安装架的安装架导向腔并且在与左导轨固定板与右导轨固定板的相向一侧滑动配合的状态下设置在井道安装架上,使曳引机总成具有上下浮动的效果,因而在使用状态下既有助于减少返绳轮的数量,又有利于显著缩短曳引绳的长度,使结构得以简化;由于在使用状态下,上返绳轮的数量得以显著减少,因而得以使井道安装架连同曳引机总成设置于井道下部的居中位置,不仅可以合理缩小井道矩形面积尺寸,而且能够增进对轿厢的牵引作用的效果;由于在曳引机总成的结构体系的曳引机的下方固定有曳引机配重块,并且由于曳引机总成能上下浮动位移,因而既可没收曳引绳伸长的伸长余量,又能摒弃已有技术中的补偿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后侧面观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图4为已有技术中的下置式曳引机的示意图。

图5为已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形式的下置式曳引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将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曳引机总成1和一进道安装架2,曳引机总成1设置在井道安装架2上。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井道安装架2包括一井道固定底板21、一左导轨固定板22和一右导轨固定板23,井道固定底板21呈矩形的板状体构造(如长方体构造),左导轨固定板22以及右导轨固定板23彼此左右对应并且以垂直于井道固定底板21的状态与井道固定底板2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左导轨固定板22与右导轨固定板2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安装架导向腔24,前述曳引机总成1对应于安装架导向腔24并且在与前述左导轨固定板22与右导轨固定板23的相向一侧滑动配合的状态下设置在前述井道安装架2上。

在前述左导轨固定板22朝向前述右导轨固定板23的一侧即在左导轨固定板22的右侧以纵向状态间隔固定有一对左导轨221,而在右导轨固定板23朝向左导轨固定板22的一侧即在右导轨固定板23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左导轨221的位置同样以纵向状态间隔固定有一对右导轨231,前述曳引机总成1在前述安装架导向腔24内与前述一对左导轨221与前述一对右导轨231的相向一侧滑动配合的状态下设置在前述井道安装架2上。

前述曳引机总成1包括曳引机11、曳引轮12和曳引机配重块13,曳引轮12固定在曳引机11的曳引机动力输出轴111上,在该曳引轮12上绕套有曳引绳10,曳引机配重块13固定在曳引机11的底部并且由曳引机11连同曳引机配重块13在前述安装架导向腔24内与前述一对左导轨221与前述一对右导轨231的相向一侧滑动配合;在前述右导轨固定板23朝向前述左导轨固定板22的一侧即在右导轨固定板23的左侧固定有一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和一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对应于前述曳引机11的边缘部位的上方,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对应于曳引机11的边缘部位的下方。

前述的一对左导轨221各具有一左导轨固定底板2211,该一左导轨固定底板2211通过一左导轨固定底板螺钉22111与前述左导轨固定板22朝向右导轨固定板23的一侧(右侧)固定,前述的一对右导轨231各具有一右导轨固定底板2311,该右导轨固定底板2311通过右导轨固定底板螺钉23111与右导轨固定板23朝向左导轨固定板22的一侧(左侧)固定。由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一对左导轨221以及一对右导轨231的横截面形状大体上呈T字形。

在前述曳引机11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一对左导轨221中的每一根左导轨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对位置彼此上下对应的左导靴112(也可称“左导滑块”,以下同),该对左导靴112与前述一对左导轨221滑动配合;在曳引机11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一对右导轨231中的每一根右导轨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对位置彼此上下对应的右导靴113(也可称“右导滑块”,以下同),该对右导靴113与前述的一对右导轨231滑动配合。

前述的一对左导靴112各具有一左导靴腔,在该左导靴腔内通过左导靴衬固定螺钉11211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固定有一对左导靴衬1121,该对左导靴衬1121与前述一对左导轨221的两侧滑动配合;前述一对右导靴113各具有一右导靴腔,在该右导靴腔内通过右导靴衬固定螺钉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固定有一对右导轨衬1131,该对右导靴衬1131与前述一对右导轨231的两侧滑动配合。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将前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以及前述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固定在前述右导轨固定板23朝向前述左导轨固定板22的一侧即固定在了左导轨固定板22的左侧,因而在前述曳引机11的前端右侧的上部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有一上撞板114,该上撞板114的右端对应于前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的下方,在曳引机11的前端右侧的下部同样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有一下撞板115,该下撞板115的右端对应于前述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的上方;前述曳引机11具有一对曳引机工作电源连接柱116(也可称“馈电柱”)。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以及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也可固定在左导轨固定板22朝向右导轨固定板23的一侧(即固定在左导轨固定板22的右侧),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的上撞板114以及下撞板115分别转移至曳引机11的前端左侧边缘部位的上部和下部。

前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固定在一上撞弓31(即信号采集器上固定座)上,而前述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固定在一下撞弓41(即信号采集器下固定座)上,上撞弓31以及下撞弓41各由螺钉固定在前述右导轨固定板23朝向前述左导轨固定板2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前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以及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为位置接近开关,但也可以采用微动开关、行程开关或干簧管,乃至采用霍尔感应元件。

前述曳引机配重块13由复数枚自下而上叠置的金属板组成并且通过一组配重块固定螺栓131与前述曳引机11的底部固定。

在前述井道固定底板21的左侧边缘部位以及右侧边缘部位各配设有固定板安装螺栓211;在对应于前述左导轨固定板22的顶部与前述右导轨固定板23的顶部之间并且位于居中位置通过限位挡板固定螺钉251固定有一曳引机限位挡板25。

由于曳引机11通过前述曳引机工作电源连接柱11、前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以及述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通过线路与控制器电气连接的形式属于公知技术,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和图2,在图3中示出了轿厢20、井道5和配重40(也可称“对重”),在井道5的顶部设置有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已提及的上横梁51(通常为平行设置的一对),在上横梁51上转动地设置有两个上返绳轮30。由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井道安装架2固定在井道5的下部(也可称“底部”)的居中位置,具体是:通过固定板安装螺栓211将井道固定板21与井道5的下部的基础固定。曳引机总成1实质上以可上下浮动的状态设置在井道安装架2上。曳引绳10的一端与轿厢20的底部固定,中部绕复在曳引轮12上,另一端与配重40的下部固定,在轿厢20的顶部固定有一轿厢升降牵引绳202的一端,轿厢升降牵引绳202的中部套置在上返绳轮30上(一对),另一端与配重40的上部连接。从图3可知,由于本发明相对于已有技术例如相对于由图4和图5所示的结构显著减少了上返绳轮30的数量以及显著缩短了曳引绳10的长度,因而能客观而全面地兑现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显见的如:井道5的规格尺寸得以缩小、井道安装架2连同曳引机总成1能居于井道5的下部的居中位置,等等。

当曳引机11工作时,由曳引轮12通过曳引绳10带动轿厢20下行,也就是使轿厢20从上面的楼层向下面的楼层行移,并且在该状态下,前述的配重40向上位移。反之同例,不再复述。

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使用,曳引绳1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伸长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曳引机总成1是通过一对左导靴112以及一对右导靴113分别与一对左导轨221以及一对右导轨231滑动配合的,因而曳引机总成1可在前述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以及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之间上下浮动,将曳引绳10的伸长余量化解。在出现曳引机11上的前述下撞板115撞及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时,则由曳引机下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4向电气控制器反馈信号,由电气控制器向曳引机11发出指令并使其停机(切断电源而停机)。反之,当上撞板114撞及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时,则由其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器,使曳引机11停止工作(切断的电源而停机)。对于后一种情形,即对于上撞板114撞及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的情形,主要是轿厢20或其它部件因意外情形遇到阻力,使曳引机11向上位移,则由上撞板114撞及前述的曳引机上位移极限位置信号采集器3,此外,图示的并且在上面提及的曳引机限位挡板25具有双重保护作用:一是纵使曳引机11过度上行,则由曳引机限位挡板25阻挡而起到保障作用,曳引机11的前述左、右导靴 112、113不会并且也无法挣脱与一对左导轨221以及一对右导轨231的滑动配合;二是起到加固左、右导轨固定板22、23之间的连接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电梯门刀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