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装置

文档序号:932581 发布日期:2021-03-05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缝制装置 (Sewing device ) 是由 早川范一 于 2020-08-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制装置。缝制装置具有输送机构。保持机构具有成对的被卡合部,该成对的被卡合部以在保持机构的左右两端部沿前后方向排列有多个的方式设置。输送机构具有能够与成对的被卡合部相卡合的成对的卡合部。输送机构使成对的卡合部卡合于成对的被卡合部,并使成对的卡合部与保持机构一起向前后方向上的一侧移动。输送机构将成对的卡合部相对于成对的被卡合部的卡合解除,在将卡合解除之后,使成对的卡合部向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移动。输送机构使成对的卡合部卡合于另外的成对的被卡合部。(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wing device. The sew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ying mechanism. The holding mechanism has a plurality of paired engaged portions arranged in the front-rear direction at both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holding mechanism. The conveying mechanism has a pair of engaging portions that can engage with the pair of engaged portions. The conveying mechanism causes the paired engaging portions to engage with the paired engaged portions, and causes the paired engaging portions to move to one side in the front-rear direction together with the holding mechanism. The conveying mechanism releases the engagement of the pair of engaging por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pair of engaged portions, and after the engagement is released, moves the pair of engaging portions to the other side in the front-rear direction. The conveying mechanism enables the pair of clamping parts to be clamped with the other pair of clamped parts.)

缝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制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许公开1998年0263240号公报所述的缝制装置能够变更缝制设定区域。缝制装置具有压框、导轨和外压脚等。压框为大致矩形形状的框状构件,具有X方向框和Y方向框。在Y方向框的上侧安装沿Y方向延伸的导轨。导轨具有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定位孔。外压脚为在俯视时呈大致字母U状的框状构件,具有X方向臂部和一对Y方向臂部。X方向臂部的中央部分固定于X-Y输送驱动机构。一对Y方向臂部设于X方向臂部的两端部,且沿Y方向延伸。一对Y方向臂部的顶端部分具有卡盘缸。通过卡盘缸的输出轴插入于导轨的定位孔,从而外压脚与压框相结合。在缝制设定区域变更时,缝制装置将卡盘缸的输出轴抽出。外压脚从压框离开,外压脚变得能够与压框分开移动。外压脚利用X-Y输送驱动机构相对于压框向Y方向上的后侧移动。通过卡盘缸的输出轴插入于后侧的定位孔,从而外压脚与压框相结合。因此,缝制装置能够沿Y方向扩大缝制设定区域。

上述缝制装置中,将外压脚固定于X-Y输送驱动机构,因此,能够将缝制设定区域扩大的大小取决于外压脚在Y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在缝制对象的缝制范围较大时,需要与缝制范围的大小相应地扩大外压脚在Y方向上的长度。该情况下,缝制装置需要与外压脚在Y方向上的长度的扩大相应的设置面积,存在成本增加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扩大设置面积就能够扩大缝制区域的缝制装置。

技术方案1的缝制装置具有:移动机构,其能够使梭子机构和针杆机构沿与上下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移动,该梭子机构具有梭子,该针杆机构处于梭子机构的上方,且具有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针杆;及输送机构,其将保持缝制对象的保持机构沿与第一方向和上下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输送,该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保持机构具有成对的被卡合部,该成对的被卡合部以在保持机构的第一方向的两端部沿第二方向排列有多个的方式设置,输送机构具有成对的卡合部,该成对的卡合部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且能够与多个成对的被卡合部中的一对相卡合,输送机构使卡合于成对的被卡合部的成对的卡合部与保持机构一起向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移动,输送机构在使保持机构向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移动之后,将成对的卡合部相对于成对的被卡合部的卡合解除,输送机构在将相对于成对的被卡合部的卡合解除之后,使成对的卡合部向与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相反的那侧即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移动,输送机构在使成对的卡合部向第二方向上的另一侧移动之后,使成对的卡合部卡合于多个成对的被卡合部中不同于解除了卡合的成对的被卡合部的另外的成对的被卡合部。

缝制装置中,输送机构仅通过使成对的卡合部沿第二方向移动就能够扩大缝制区域,无需扩大输送机构在第二方向上的大小。因此,缝制装置无需扩大设置面积就能够扩大缝制区域。

技术方案2的缝制装置中,也可以是,该缝制装置具有:机座部,其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一对支柱部,其从机座部向上方延伸,以在第一方向上空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梁部,其以跨一对支柱部之间的方式沿第一方向延伸;及头部,其以针杆机构能够在梁部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针杆机构,输送机构使成对的卡合部在梁部的下方且是在一对支柱部的第一方向的内侧卡合于成对的被卡合部。该情况下,缝制装置中,使成对的卡合部向成对的被卡合部卡合的位置定在梁部的下方且是一对支柱部的内侧,因此,能够容易地控制输送机构。

技术方案3的缝制装置中,也可以是,成对的被卡合部从保持机构的两端部向上方突出,成对的卡合部均具有以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输送机构利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从第一方向的两侧夹持各成对的被卡合部。该情况下,缝制装置只要在第一方向上控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即可,能够使成对的卡合部迅速地卡合于成对的被卡合部。缝制装置只要在第一方向上控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即可,能够容易地控制输送机构。

技术方案4的缝制装置中,也可以是,输送机构具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以与成对的卡合部沿第二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该限制构件限制保持机构向第二方向的移动。该情况下,缝制装置在第二方向上限制保持机构的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控制输送机构。

技术方案5的缝制装置中,也可以是,输送机构具有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能够调整成对的卡合部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该情况下,缝制装置能够与保持机构的成对的被卡合部的位置相对应地调整成对的卡合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缝制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区域A的、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处于待机位置时的输送机构25L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区域A的、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处于夹持位置时的输送机构25L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缝制装置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5是保持机构85处于缝制开始位置时的缝制装置1的俯视图。

图6是输送机构25R、25L与保持机构85一起从图5所示的状态移动到极限位置P2时的缝制装置1的俯视图。

图7是仅输送机构25R、25L从图6所示的状态移动到卡合位置P1时的缝制装置1的俯视图。

图8是输送机构25R、25L与保持机构85一起从图7所示的状态移动到极限位置P2时的缝制装置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缝制装置1。缝制装置1为门型缝纫机,能够对作为缝制对象的布料进行缝制。下面的说明中,使用附图中用箭头表示的左右、前后和上下。

缝制装置1具有机座部21、一对支柱部22、梁部23、头部24、载置台9F、9R和输送机构25等。机座部21具有基部21A和框体21B。基部21A呈大致矩形形状。基部21A的上表面形成水平地延伸的较平坦的保持面21U。折皱部21R沿前后方向延伸,设于保持面21U的右端部附近。折皱部21L沿前后方向延伸,设于保持面21U的左端部附近。折皱部21R、21L均以跨保持面21U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折皱部21R、21L与后述的一对输送机构25向前后方向的往复移动相应地伸缩。框体21B为格子状的构造体,其从下方支承基部21A。

一对支柱部22具有支柱部22R、22L,均为大致四方柱状。右侧的支柱部22R从机座部21的右端部的前后方向中央处向上方延伸。支柱部22R位于折皱部21R的右侧。左侧的支柱部22L从机座部21的左端部的前后方向中央处向上方延伸。支柱部22L位于折皱部21L的左侧。即,支柱部22R、22L在左右方向上分开。

梁部23以跨支柱部22R、22L之间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梁部23具有壳体23U。壳体23U以跨支柱部22R、22L的上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方式延伸。轨道呈棒状,其在由支柱部22R、22L和壳体23U围起来的空间设于支柱部22R、22L之间。轨道以头部24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头部24。即,梁部23以头部24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头部24。如图1所示,折皱部23F以跨支柱部22R、22L、壳体23U各自的前端部和头部24的左右两端部的方式设置。折皱部23F从前侧覆盖支承头部24的轨道,折皱部23F与头部24沿着轨道进行的向左右方向的往复移动相应地伸缩。

头部24设置得比梁部23靠前侧。头部24能够在X移动用马达82(参照图4)的驱动下,沿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部23中的轨道沿左右方向移动。

头部24具有针杆机构24A、压脚24B、挑线机构24C和夹线机构24D等。针杆机构24A具有针杆。针杆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在下端部装配机针。针杆能够在缝纫机马达81(参照图4)的驱动下上下运动。梭子机构设于针杆机构24A的下方且是设于机座部21的内部。梭子机构具有梭子,梭子机构能够利用X移动用马达82的动力与头部24同步地沿左右方向移动。即,X移动用马达82作为能够使梭子机构和针杆机构24A沿与水平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发挥功能。梭子能够通过缝纫机马达81(参照图4)的驱动被驱动。压脚24B具有供机针与针杆的移动相应地穿过的贯通孔,压脚24B从上侧按压缝制对象。挑线机构24C与针杆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相应地进行动作,将面线提起。夹线机构24D调整面线的张力。

保持板8是沿着机座部21的保持面21U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板,其以后述的保持机构85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该保持机构85。保持板8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开口部8A。开口部8A沿上下方向贯通保持板8。缝制时,机针在开口部8A的内侧上下运动。载置台9F、9R为前后对称的构造,其以保持机构85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该保持机构85。载置台9F设于机座部21的前侧,载置台9R设于机座部21的后侧。载置台9F、9R具有框体41A和承受部42A。框体41A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呈格子状的构造体,其从下方支承承受部42A。

承受部42A具有左右成一对的延伸设置部96和多个滚筒29。一对延伸设置部96分别在折皱部21R、21L的内侧经过,且从载置台9F的前端跨至载置台9R的后端地沿前后方向延伸。一对导轨95设于一对延伸设置部96彼此相对的面,其限制保持机构85的左右方向位置,并沿前后方向引导保持机构85。导轨95呈大致长方形形状,以跨延伸设置部9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多个滚筒29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以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在一对导轨95之间。保持机构85在多个滚筒29上沿前后方向滑动。

保持机构85为保持缝制对象的框。保持机构85能够沿着导轨95沿前后方向移动。即,保持机构85在保持板8和多个滚筒29上移动。保持机构85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具有五对被卡合部11。五对被卡合部11沿前后方向以分别分开规定距离L1(参照图1)的方式排列。各被卡合部11从保持机构85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向上方突出,在俯视时呈圆形。

详细地讲,五对被卡合部11由被卡合部111R、111L、被卡合部112R、112L、被卡合部113R、113L、被卡合部114R、114L和被卡合部115R、115L构成。下面,在仅称为成对的被卡合部11时,表示被卡合部111R、111L、被卡合部112R、112L、被卡合部113R、113L、被卡合部114R、114L和被卡合部115R、115L中的任一对。将右侧的被卡合部111R~被卡合部115R统称为被卡合部11R。将左侧的被卡合部111L~被卡合部115L统称为被卡合部11L。被卡合部111R~被卡合部115R设于保持机构85的右侧的框,以规定距离L1的间隔从前侧朝向后侧依次排列。被卡合部111L~被卡合部115L设于保持机构85的左侧的框,以规定距离L1的间隔从前侧朝向后侧依次排列。

如图5~图8所示,保持机构85具有把手85A和一对定位构件18。把手85A分别设于保持机构85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且是前后方向两端部。一对定位构件18具有右侧的定位构件18R和左侧的定位构件18L。定位构件18R、18L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状。定位构件18R、18L能够与后述的限制构件16R、16L相抵接。定位构件18R设于保持机构85的右后端部。抵接部18A设于定位构件18R的左端部,且向上方突出。定位构件18L设于保持机构85的左后端部(参照图2)。抵接部18A设于定位构件18L的右端部,且向上方突出。

参照图2和图3,说明一对输送机构25。通过一对输送机构25沿前后方向移动,能够使保持缝制对象的保持机构85相对于针杆机构24A和梭子机构沿前后方向移动。作为一对输送机构25的能够移动范围的一例,为后述的卡合位置P1(参照图5和图7)和极限位置P2(参照图6和图8)之间。一对输送机构25具有输送机构25R、25L。输送机构25R设于机座部21的右侧,输送机构25L设于机座部21的左侧。输送机构25R、25L为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详细地说明输送机构25L,并省略输送机构25R的详细说明。输送机构25R的动作与输送机构25L的动作相连动。

输送机构25L具有连结部52、延伸部17、固定构件13、支承部14、卡合部15和限制构件16L。连结部52设于折皱部21L的前后两端部之间,从下端部朝向上方延伸。连结部52的下端部与设于折皱部21L的下方的带相连结。带借助来自设于机座部21的内部的Y移动用马达83(参照图4)的动力旋转,使输送机构25L沿前后方向移动。延伸部17为从连结部52的上端部向右方延伸的部分。延伸部17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四个螺纹孔设于延伸部17。

固定构件13为大致长方形形状的板,处于延伸部17的前侧。固定构件13具有四个沿前后方向贯通且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贯通孔38。固定构件13通过用四个螺钉39贯穿四个贯通孔38来相对于延伸部17紧固。在将四个螺钉39旋松的状态下,固定构件13能够在贯通孔38的范围内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调整固定构件13的上下方向位置。

支承部14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其后表面与固定构件13相连接。支承部14的下表面具有向上方凹陷的两个凹部。两个凹部均沿左右方向延伸。在支承部14的下表面的两个凹部之间形成有朝向下方成凸状的凸部58A。

卡合部15具有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为大致长方体状,以沿左右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在支承部14的下端部(参照图2)。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的上下方向位置与保持机构85的被卡合部11L的上下方向位置相同。在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58B。凹部58B沿左右方向延伸,以能够相对于支承部14的凸部58A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卡合于该凸部58A。因此,支承部14以卡合部15能够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该卡合部15。卡合部15卡合于支承部14,支承部14与固定构件13相连接,因此,通过固定构件13沿上下方向移动,能够调整卡合部15的上下方向位置。

第一夹持部15A具有槽部31A。槽部31A通过使第一夹持部15A的右下端部向左方凹陷来做成,在俯视时呈半圆形。第二夹持部15B具有槽部31B。槽部31B通过使第二夹持部15B的左下端部向右方凹陷来做成,在俯视时呈半圆形。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能够通过驱动机构184A(参照图4)的驱动移动到待机位置(参照图2)和夹持位置(参照图3)。作为驱动机构184A的一例,为气缸、空气卡盘、电磁元件等致动器。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在处于待机位置时,相对于保持机构85的被卡合部11L在左右方向上分开(参照图2)。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在处于夹持位置时,相互靠近彼此(参照图3)。槽部31A和槽部31B形成俯视时呈大致圆形的开口部。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利用开口部夹持被卡合部11L。即,卡合部15利用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从左右两侧夹持被卡合部11L。

将输送机构25L、25R各自的卡合部15统称为成对的卡合部15。将成对的卡合部15的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移动到夹持位置从而夹持成对的被卡合部11的情况称为“输送机构25R、25L使成对的卡合部15卡合于成对的被卡合部11”。将成对的卡合部15的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移动到待机位置从而解除对成对的被卡合部11的夹持的情况称为“输送机构25R、25L将成对的卡合部15相对于成对的被卡合部11的卡合解除”。

限制构件16L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设于延伸部17的右后端部。即,限制构件16L以与卡合部15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限制构件16L在下端部具有突出部16A。作为限制构件16L的一例,为气缸等。限制构件16L的突出部16A利用驱动机构185A(参照图4)在退避位置和突出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驱动机构185A例如为用于对气缸内部的空气压力进行调整的空气压缩机等。在突出部16A处于退避位置时,突出部16A向上方退避,在上下方向上,突出部16A位于保持机构85的定位构件18L的上方。在突出部16A处于突出位置时,突出部16A向下方突出,在上下方向上,突出部16A处于比定位构件18L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突出部16A处于与定位构件18L的上端相同的位置。因此,处于突出位置时的突出部16A能够与保持机构85的定位构件18L的抵接部18A相抵接。输送机构25R具有限制构件16R,限制构件16R的突出部16A在处于突出位置时,能够与定位构件18R的抵接部18A相抵接。通过限制构件16L、16R的突出部16A与定位构件18R、18L的抵接部18A相抵接,能够限制保持机构85向后方的移动。此时,保持机构85处于能够开始对缝制对象进行缝制的缝制开始位置(参照图5)。由于定位构件18L、18R处于与成对的卡合部15在上下方向上分开的位置,因此,不会干扰到输送机构25R、25L(参照图2和图3)。

如图5和图7所示,输送机构25R、25L的卡合位置P1为各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相对于成对的被卡合部11排列在左右时的位置(参照图2)。成对的卡合部15能够在卡合位置P1与五对被卡合部11中的一对相卡合(参照图3)。输送机构25R、25L能够使成对的卡合部15在卡合位置P1在梁部23的下方且是在支柱部22R、22L的内侧与成对的被卡合部11相卡合。如图6和图8所示,输送机构25R、25L所能移动到的极限位置P2为可动范围后端的位置。卡合位置P1与极限位置P2之间的距离同被卡合部11沿前后方向排列的规定距离L1相等。

参照图4,说明缝制装置1的电气结构。缝制装置1具有控制部10。控制部10包括CPU30、ROM32、RAM33、存储设备34、输入接口87、输出接口88和驱动电路181~驱动电路185等。CPU30综合控制缝制装置1的动作。ROM32预先存储有用于执行缝制处理的程序等。RAM33用于临时存储在各种处理执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存储设备34为非易失性,其存储各种设定值。驱动电路181~驱动电路185与输出接口88相连接。驱动电路181与缝纫机马达81相连接,其基于CPU30的控制指令驱动缝纫机马达81。驱动电路182与X移动用马达82相连接,其基于CPU30的控制指令驱动X移动用马达82。驱动电路183与Y移动用马达83相连接,其基于CPU30的控制指令驱动Y移动用马达83。驱动电路184与驱动机构184A相连接,其基于CPU30的控制指令将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驱动到待机位置和夹持位置。驱动电路185与驱动机构185A相连接,其基于CPU30的控制指令将限制构件16R、16L的突出部16A驱动到突出位置和退避位置。

编码器191~编码器193和操作部3等与输入接口87相连接。编码器191与缝纫机马达81相连接,其检测缝纫机马达81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CPU30从输入接口87获取编码器191的检测结果。编码器191的检测结果表示针杆和机针的上下方向位置。编码器192与X移动用马达82相连接,其检测X移动用马达82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CPU30从输入接口87获取编码器192的检测结果。X移动用马达82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表示针杆机构24A和梭子机构的左右方向位置。编码器193与Y移动用马达83相连接,其检测Y移动用马达83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CPU30从输入接口87获取编码器193的检测结果。Y移动用马达83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表示输送机构25R、25L的前后方向位置。操作部3检测各种指示,CPU30从输入接口87获取操作部3的检测结果。

参照图5~图8,对保持机构85利用输送机构25R、25L进行的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缝制开始前,缝制装置1将输送机构25R、25L配置在卡合位置P1(参照图5)。缝制装置1使输送机构25R、25L的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移动到待机位置(参照图2)。缝制装置1使限制构件16R、16L的突出部16A移动到突出位置(参照图2)。由操作者操作保持机构85的把手85A等,将保持机构85沿着导轨95向后方输送(参照图5)。

设于保持机构85的后端部的定位构件18R、18L的抵接部18A与限制构件16R、16L的突出部16A相抵接(参照图2)。因此,限制构件16R、16L限制保持机构85的前后方向位置。此时,保持机构85为定位于缝制开始位置的状态。在保持机构85处于缝制开始位置时,成对的卡合部15处于能够卡合于被卡合部115R、115L的卡合位置P1(参照图5)。此时,成对的卡合部15各自的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相对于被卡合部115R、115L排列在左右(参照图2)。此时,由操作者操作操作部3,开始缝制动作。

输送机构25R、25L在保持机构85处于缝制开始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参照图2和图3)。因此,输送机构25R、25L使成对的卡合部15卡合于保持机构85的被卡合部115R、115L(参照图3)。

输送机构25R、25L使成对的卡合部15卡合于被卡合部115R、115L之后,限制构件16R、16L的突出部16A在驱动机构185A的驱动下从突出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此时,保持机构85变得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成对的卡合部15维持与被卡合部115R、115L相卡合的状态。

缝制装置1开始缝制。缝制装置1驱动X移动用马达82,使头部24和梭子机构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且利用缝纫机马达81驱动针杆机构24A和梭子来进行缝制。缝制装置1在Y移动用马达83的驱动下使输送机构25R、25L向后方移动规定间隔的量。因此,输送机构25R、25L使卡合于被卡合部115R、115L的成对的卡合部15与保持机构85一起向后方移动规定间隔的量。规定间隔为前后方向上的规定的间隔,其小于规定距离L1。缝制装置1在使保持机构85移动规定间隔的量之后,一边使头部24沿左右方向移动一边进行缝制。缝制装置1重复上述动作,直到输送机构25R、25L到达后方的极限位置P2。

输送机构25R、25L在与保持机构85一起移动至后方的极限位置P2之后,使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向待机位置移动。因此,输送机构25R、25L将成对的卡合部15相对于被卡合部115R、115L的卡合解除。输送机构25R、25L与成对的卡合部15一起向前方移动至卡合位置P1(参照图7)。从卡合位置P1至极限位置P2之间的距离与成对的被卡合部11沿前后方向排列的规定距离L1相等。因此,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在前后方向上处于与不同于被卡合部115R、115L的另外的被卡合部114R、114L相同的位置(参照图7)。

输送机构25R、25L在与成对的卡合部15一起移动到前侧的卡合位置P1之后,使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因此,输送机构25A、25L使成对的卡合部15分别卡合于被卡合部114R、114L(参照图7)。输送机构25R、25L使卡合于被卡合部114R、114L的成对的卡合部15与保持机构85一起向后方移动规定间隔的量。缝制装置1在使输送机构25R、25L移动规定间隔的量之后,一边使头部24沿左右方向移动一边对缝制对象进行缝制。输送机构25R、25L重复上述动作,直到输送机构25到达后方的极限位置P2。在输送机构25R、25L到达后方的极限位置P2之后,缝制区域进一步向后方扩大规定距离L1的量。由于成对的被卡合部11前后有五个,因此,能够执行四次将缝制区域逐次扩大规定距离L1的动作。即,若将在前后方向上的规定距离L1的量的缝制区域的缝制视为一次的话,则缝制装置1能够执行包含扩大前的缝制区域在内的共计五次的缝制。在将缝制区域扩大四次时,输送机构25R、25L为使成对的卡合部15卡合于被卡合部111R、111L的状态。

缝制结束后,缝制装置1使已移动至后方的保持机构85向前方移动。此时,输送机构25R、25L以使成对的卡合部15卡合于保持机构85的被卡合部111R、111L的状态,从极限位置P2移动至卡合位置P1。输送机构25R、25L将成对的卡合部15相对于被卡合部111R、111L的卡合解除。输送机构25R、25L从卡合位置P1移动至极限位置P2。输送机构25R、25L使成对的卡合部15卡合于处于与后方的极限位置P2相对应的位置的被卡合部112R、112L。输送机构25R、25L与保持机构85一起从极限位置P2向前方移动至卡合位置P1。如上所述,缝制装置1重复使保持机构85向前方的移动,直到保持机构85移动到缝制开始位置(参照图5)。

缝制装置1中,输送机构25R、25L使卡合于被卡合部115R、115L的成对的卡合部15与保持机构85一起向后方移动。输送机构25R、25L使解除与被卡合部115R、115L的卡合的成对的卡合部15向前方移动。输送机构25R、25L在使成对的卡合部15向前方移动之后,使成对的卡合部15卡合于另外的被卡合部114R、114L。此时,输送机构25R、25L仅通过使成对的卡合部15沿前后方向移动就能够扩大缝制区域,无需扩大输送机构25R、25L的前后方向大小。因此,缝制装置1无需扩大设置面积就能够扩大缝制区域。

在扩大缝制区域时,输送机构25R、25L使成对的卡合部15在梁部23的下方且是在支柱部22L、22R的内侧卡合于成对的被卡合部11。缝制装置1中,使成对的被卡合部11和成对的卡合部15卡合时的位置定在梁部23的下方且是支柱部22L、22R的内侧,因此,能够容易地控制输送机构25R、25L。

输送机构25R、25L利用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从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夹持各成对的被卡合部11。因此,缝制装置1只要在左右方向上控制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即可,能够使成对的卡合部15迅速地卡合于成对的被卡合部11。缝制装置1只要在左右方向上控制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即可,能够容易地控制输送机构25R、25L。

输送机构25R、25L利用限制构件16R、16L限制保持机构85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因此,缝制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限制保持机构85的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控制输送机构25R、25L。

输送机构25的固定构件13能够调整成对的卡合部15的上下方向位置。因此,缝制装置1能够与保持机构85的成对的被卡合部11的位置相对应地调整成对的卡合部15的位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卡合位置P1和极限位置P2可以适当地设定。也可以是,输送机构25R、25L在利用成对的卡合部15卡合成对的被卡合部11的状态下使保持机构85向前方移动。也可以是,缝制装置1一边使输送机构25R、25L与保持机构85一起向前方和后方任意地移动一边进行缝制。也可以是,缝制装置1先一边将保持机构85向后方运送一边进行缝制,之后再一边将保持机构85向前方运送一边进行缝制。驱动机构184A不限于气缸、空气卡盘、电磁元件等,只要是电动缸、电动致动器等能够使成对的卡合部15进行动作即可。

也可以是,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从前后方向或斜向与成对的被卡合部11相卡合。该情况下,为了避免在沿前后方向移动时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与成对的被卡合部11相互干扰,输送机构25R、25L具有用于使第一夹持部15A和第二夹持部15B上下运动的机构即可。也可以是,输送机构25R、25L能够通过利用夹具等把持成对的被卡合部11,来与成对的被卡合部11相卡合。

保持机构85的成对的被卡合部11设有五个,但也可以设为四个以下或六个以上。也可以是,五对被卡合部11不是等间隔地沿前后方向排列。该情况下,输送机构25R、25L只要使成对的卡合部15与成对的被卡合部11排列的间隔相应地移动即可。对于定位构件18R、18L,只要处于左侧和右侧中的任一侧即可。该情况下,例如,只要仅在输送机构25R设置限制构件16R,限制构件16R与定位构件18R抵接即可。也可以不具有定位构件18R、18L。也可以是,缝制装置1具有能自动地使保持机构85移动至缝制开始位置的结构。该情况下,缝制装置1只要使用位置检测传感器等确定保持机构85的缝制开始位置即可。

也可以是,固定构件13的贯通孔38例如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形状。该情况下,输送机构25R、25L能够沿左右方向进行调整。也可以是,不进行固定构件13的位置调整,而是设置能调整连结部52的高度的机构。该情况下,缝制装置1能够对各种尺寸的保持机构85进行运送。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旋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