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

文档序号:946680 发布日期:2020-10-30 浏览: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成像装置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lurality of image forming units ) 是由 辻村宗士 筑岛悠 金子健佑 于 2020-04-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转印部件;在片材输送方向上布置在转印部分的上游的输送单元;布置在输送单元上游的上游输送单元;驱动输送单元的驱动单元;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驱动单元以改变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使得在片材在片材输送方向上的前缘已经进入转印部分之后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的情况下,在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之前输送单元以第一速度输送片材,并且在片材的后缘已经通过上游输送单元后输送单元以比第一速度更快的第二速度输送片材。(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n image bearing member; a transfer member; a conveying unit arranged upstream of the transfer portion in a sheet conveying direction; an upstream conveying unit arranged upstream of the conveying unit; a drive unit that drives the conveying unit; and a controller configured to control the drive unit to change a conveying speed of the conveying unit such that, in a case where a trailing edge of the sheet passes through the upstream conveying unit after a leading edge of the sheet in a sheet conveying direction has entered the transfer portion, the conveying unit conveys the sheet at a first speed before the trailing edge of the sheet passes through the upstream conveying unit, and the conveying unit conveys the sheet at a second speed faster than the first speed after the trailing edge of the sheet has passed through the upstream conveying unit.)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片材上成像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中,将承载在诸如感光鼓或中间转印带等图像承载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分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上,然后通过定影单元定影到片材上。沿着经过转印部分和定影单元的片材输送路径,布置有用于夹持和输送片材的多个输送部件,包括将片材进给到转印部分的配准辊对。

通过这种配准辊对输送片材的速度可以在片材的输送操作的中途改变。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No.2014-202983公开了在片材的后缘通过配准辊对之前降低输送速度,从而减少了配准辊对与转印部分之间的片材挠曲,并减轻了当片材的后缘通过配准辊对时出现的影响。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No.2017-37097公开了在片材的前缘进入定影夹持部之后提高配准辊对的输送速度,从而使得片材从转印部分到定影夹持部的挠曲影响被片材从配准辊对到转印部分的挠曲抵消。

上述文件指出,在从配准辊对通过二次转印部分到定影部分的范围内的片材挠曲影响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处的转印。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转印到片材上的图像受到与片材由于除了片材在该范围内挠曲以外的问题导致的行为有关的原因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图像失真的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其构造成承载调色剂图像并旋转;转印部件,其构造成在所述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形成转印部分,并且将在所述转印部分处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片材;输送单元,其在片材输送方向上布置在转印部分的上游,并且构造成朝向转印部分输送片材;上游输送单元,其在片材输送方向上布置在输送单元的上游,并且构造成向输送单元输送片材;驱动单元,其构造成驱动输送单元;以及控制器,其构造成控制驱动单元以改变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从而使得在片材沿片材输送方向的前缘已经进入转印部分后片材沿片材输送方向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的情况下,在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之前,输送单元以第一速度输送片材,并且在片材的后缘已经通过上游输送单元之后,输送单元以比第一速度更快的第二速度输送片材。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输送路径的示例的视图。

图3A是色彩失准的说明图。

图3B是色彩失准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在使用普通纸的情况下由片材引起的色彩失准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在使用厚纸的情况下由片材引起的色彩失准的曲线图。

图6是示出已经初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位置的失准的视图。

图7示出了已经二次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色彩失准的示例,其中以黄色为基准。

图8是示出片材正在通过二次转印部分时成像马达的驱动扭矩波动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上的力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驱动扭矩波动与片材在输送路径上的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视图。

图11是示出了在1号厚纸的情形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速度控制序列的示例的视图。

图12示出了在1号厚纸的情形下不进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速度控制的情况下的色彩失准波形。

图13是在1号厚纸的情形下进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速度控制的情况下的色彩失准波形。

图14是示出了在2号厚纸的情形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速度控制序列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图15是在2号厚纸的情形下不进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速度控制的情况下的色彩失准波形。

图16是在2号厚纸的情形下进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速度控制的情况下的色彩失准波形。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速度控制序列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了在从第二进给部分进给A3尺寸片材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在输送路径上的位置改变的图。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速度控制序列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22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从第二进给部分进给的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与输送时刻大小相关性(即事件时序的相关性)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23是示出了在从第二进给部分进给A3尺寸的片材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速度控制序列的示例的视图。

图2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根据不同片材尺寸的成像马达的驱动扭矩波动的差异的曲线图。

图26是示出了在从第二进给部分进给长度为300mm的片材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在输送路径上的位置改变的图。

图27是示出了在从第三进给部分进给A3尺寸片材的情况下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在输送路径上的位置改变的图。

图2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从第三进给部分进给的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与输送时刻大小相关性(即事件时序的相关性)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201的示意图。成像装置201是激光打印机,其配备有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部分201B。图像读取装置202大致水平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以下称为装置主体)201A的上部上。在图像读取装置202与装置主体201A之间形成片材排出空间S,片材排出到该片材排出空间。

作为成像部分的示例的成像部分201B是四鼓全色电子照相单元。即,成像部分201B配备有激光扫描仪210和四个处理盒PY、PM、PC和PK,其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处理盒PY至PK是成像单元,每个成像单元都配备有作为感光部件的感光鼓212、作为充电单元的充电器213和作为显影部分的显影器214。此外,成像部分201B配备有定影部分220和布置在处理盒PY至PK上方的中间转印单元201C。构造成向各显影器214供应调色剂的调色剂盒215安装到中间转印单元201C上方的部分。

中间转印单元201C配备有缠绕在驱动辊216a和张力辊216b周围的中间转印带216。在与每个感光鼓212相对的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216接触的初次转印辊219设置在中间转印带216的内侧上。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单元驱动的驱动辊216a,中间转印带216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中间转印单元201C的与驱动辊216a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二次转印辊217,该二次转印辊217将承载在中间转印带216上的彩色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定影部分220布置在二次转印辊217上方,并且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第二片材排出辊对225b和双面反向部分201D布置在定影部分220上方。双面反向部分201D包括能够沿正反方向旋转的反向输送辊对222、以及将在一侧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片材再次输送到成像部分201B的再输送路径R。此外,在成像装置201中安装有控制单元280,该控制单元280作为控制器,用于控制成像部分201B生成调色剂图像的成像操作和用于进给片材的片材进给操作。

将对成像部分201B的成像操作进行描述。文档的图像信息由图像读取装置202读取,并由控制单元280进行图像处理,之后转换成电信号并输送到成像部分201B的激光扫描仪210。在成像部分201B中,激光束从激光扫描仪210照射到感光鼓212,感光鼓212的表面已被充电器213均匀地充电至预定极性和电势,并且感光鼓表面随着感光鼓的旋转而曝光。因而,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单色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到各处理盒PY至PK中的每个的感光鼓212的表面上。通过从显影器214供应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和可视化,并且通过施加到初次转印辊219的初次转印偏压,将图像以相互重叠的方式从感光鼓212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6。

成像装置201包括用于进给片材P的片材进给单元201E。根据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201E包括第一进给部分231、第二进给部分232、第三进给部分233和第四进给部分234,用于进给在每个盒241、242、243和244中存放的片材P。第一进给部分231包括第一盒241、第一进给辊对251和第一牵引辊对261。第二进给部分232包括第二盒242、第二进给辊对252和第二牵引辊对262。第三进给部分233包括第三盒243、第三进给辊对253和第三牵引辊对263。第四进给部分234包括第四盒244、第四进给辊对254和第四牵引辊对264。

各盒241至244是支撑作为记录材料的片材P的支撑部分的示例,它们可以***到装置主体201A中以及从装置主体201A中拉出。作为记录材料的片材P的示例包括诸如普通纸和厚纸的纸、诸如OHP片材的塑料膜、布料、诸如涂料纸的经过表面处理的片材以及诸如信封或索引纸的具有特殊形状的片材。

各进给辊对251至254包括:从相应的盒241至244进给片材P的进给辊257;以及与各进给辊257接触的延迟辊258。延迟辊258在与进给辊257的旋转相反的方向上例如通过扭矩限制器接收驱动力。延迟辊258通过对已经进入进给辊257之间的分离夹持部的片材P施加摩擦力,将由进给辊257输送的片材P与其他片材P分离。如上所述,各进给辊对251至254构造成一次进给一张来自盒241至244的片材P。上述的进给单元是用于进给片材的进给单元的示例,并且例如,通过扭矩限制器连接至固定到设备主体的轴的诸如垫状摩擦部件或辊部件的其他部件可以用作分离部件,用于分离片材。

通过牵引辊对261至264,将进给辊对251至254从盒241至244进给的片材P进行输送,牵引辊对261至264是用于将片材朝向配准辊对270输送的输送辊对。在该操作中,除了最上面的盒以外从盒242至244输送的片材P通过借助与布置在上方的盒相对应的牵引辊对261至263输送,而被向上朝向配准辊对270输送。例如,从第三进给部分233进给的片材P通过第三进给辊对253从第三盒243进给,按照指定的顺序经过第三牵引辊对263、第二牵引辊对262和第一牵引辊对261,并且输送到配准辊对270。

此外,本实施例的片材进给单元201E包括手动片材进给部分230(即多用途进给部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片材设置到该手动片材进给部分230上。通过由进给辊和分离辊组成的进给辊对250,将设置到手动进给托盘240上的片材逐一朝向配准辊对270输送。

在片材P偏斜校正之后,基于成像部分201B开始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时刻,配准辊对270将片材P朝向在二次转印辊217和中间转印带216之间形成的二次转印部分218发送。在二次转印部分218处,通过向作为本实施例的转印部件的二次转印辊217施加二次转印偏压,将全色调色剂图像共同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将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输送到定影部分220,并且通过施加在定影部分220处的热量和压力使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熔融并混合,并且将调色剂图像作为彩色图像定影到片材P上。

此后,通过布置在定影部分220下游的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或第二片材排出辊对225b,将片材P放置在布置在片材排出空间S的底部上的片材排出部223上。在要在片材P的两面上成像的状态下,在第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在通过反向输送辊对222反向的状态下输送到再输送路径R,该反向输送辊对222作为反向输送单元。此外,在片材P通过布置在再输送路径R上的输送辊对224、225和226再次到达配准辊对270的状态下,片材P通过配准辊对270输送到成像部分201B。然后,通过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或第二片材排出辊对225b,将在成像部分201B中与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排出到片材排出部分223。

上述成像部分201B是成像部分的一个示例,也可以使用直接转印成像部分,其中将在感光部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片材上。也可以使用喷墨或胶版印刷型成像部分来代替电子照相系统。

输送路径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片材P的输送路径。图2是示出了在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片材P以在其上成像并且然后从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排出片材的情况下片材P的输送路径的示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片材P的输送路径由第二进给辊对252、第二牵引辊对262、第一牵引辊对261、配准辊对270、二次转印部分218、定影部分220和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构成。即,从第二盒242进给的片材P以如图2的箭头所示的指定顺序通过多个输送部件,并且通常从装置主体的下部区域向上输送。现在,将片材沿着输送路径在装置主体内输送的方向称为片材的“输送方向”。

如上所述,第二进给辊对252是由进给辊和延迟辊构成的输送辊对,并且第二进给辊对252通过辊对的夹持部分夹持并输送片材。进给辊和延迟辊连接到进给马达M1(图17)并被驱动旋转,从而通过拾取辊将从第二盒242进给的片材P逐一分离,并且朝向第二牵引辊对262向输送方向下游输送片材。

第二牵引辊对262和第一牵引辊对261是分别由一对输送辊构成的输送辊对。各牵引辊对261和262连接到输送马达M2(图17)并由后者驱动旋转,从而通过辊对之间的夹持部分夹持从输送方向上游方向输送的片材P并且将片材P朝向配准辊对270向输送方向下游输送。

配准辊对270是由作为一对输送辊的第一配准辊和第二配准辊构成的输送辊对。配准辊对270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输送单元,其将片材输送到根据本实施例作为转印部分的二次转印部分218。配准辊对270连接到配准马达M3(图17)并由后者驱动旋转,从而通过配准辊对270的夹持部分夹持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输送的片材P,并且将片材P朝向二次转印部分218向输送方向下游输送。

二次转印部分218形成为二次转印辊217与中间转印带216之间的夹持部分,中间转印带216的内周表面由驱动辊216a支撑。驱动辊216a和二次转印辊217分别连接至成像马达M4(图17)并由后者驱动旋转,从而将图像转印到夹持在二次转印部分218处的片材P并且将片材P朝向定影部分220向输送方向下游输送。

定影部分220包括作为定影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部分形成的定影夹持部分。定影辊和加压辊分别连接至定影马达M5(图17)并由后者驱动旋转,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由定影夹持部分夹持的片材P上,并将片材P朝向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向输送方向下游输送。

在这样的输送路径中,用于引导片材P的输送引导件布置在沿输送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输送部件的夹持部分之间。输送引导件对片材P的前缘(即片材输送方向的下游边缘)进行引导,该片材P从上游输送部件的夹持部分发送到下游输送部件的夹持部分。如图所示,片材输送路径在多个区域弯曲,并且片材P沿着由输送引导件形成的输送路径以弯曲形状进行输送。此外,在彼此相对的输送引导件之间设置一定的空间余量,输送路径介于输送引导件之间,并且片材P可以在厚度方向上翘曲。片材P的挠曲程度可以通过沿输送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输送部件的输送速度(即圆周速度)之间的差进行调节。

片材导致的色彩失准

图3A和图3B是示出在片材P上形成的图像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上的色彩失准的示意图。在图中,Y1、M1、C1和K1是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各颜色的图像,这些图像基于指定片材P上相对于输送方向的相当位置的图像信息而由成像部分201B形成,Y2,M2,C2和K2也是如此。图3A示出了在输送方向上没有产生色彩失准的情况,图3B示出了在输送方向上产生色彩失准的情况。

如果在理想条件下,则基于在沿副扫描方向的相同位置指定像素的图像信息而形成的各颜色的图像沿输送方向在片材上的各位置将如图3A对齐。然而,由于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的波动等,如图3B所示,转印到片材P上的各颜色的图像可能在输送方向上移位。现在,关于设定为基准的某种颜色(诸如黄色)的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转印位置,其他颜色的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转印位置的位移称为色彩失准。此外,从基准颜色图像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移称为负方向的色彩失准,而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移称为正方向的色彩失准。

图4和图5是曲线图(即色彩失准波形图),其示出了在片材上成像时出现的色彩失准波动,其中图4示出了在普通纸上成像的情况,图5示出了在克重大于普通纸的一种厚纸(在以下描述中将其称为“1号厚纸”)上成像的情况。为了得到色彩失准波形,首先,由成像部分201B进行成像操作,以在片材的输送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在多个位置处形成各颜色的图像。之后,通过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行开始按顺序依次观察输出图像,并且将每行的原始目标位置绘制为横轴位置,将每行的与设定为基准的颜色的图像对应的每种颜色的图像位移绘制为纵轴位置,从而获得颜色失调波形。图4和图5分别示出长度为420mm的A3尺寸片材P沿输送方向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并从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排出的状态下的色彩失准波形。进一步地,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相对于设定为基准的黄色图像,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图像的色彩失准。为了尽可能消除片材类型以外的影响,通过计算消除可能影响色彩失准的各种原因,例如感光鼓旋转周期的周期性分量。

通过比较图4和图5的波形,可以看出厚纸的色彩失准比普通纸要大,这表明它们受片材类型的影响。

接下来,将描述片材导致的色彩失准如何出现的原理。首先,在片材在二次转印部分218处被中间转印带216和二次转印辊217夹持并且输送的状态下,沿着输送方向的力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即,在该状态下,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中,在片材与中间转印带216或二次转印辊217之间相互施加沿片材输送方向的力。在该状态下,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的方向(例如沿着输送方向的下游方向或上游方向)或者大小不固定,并且力随着时间波动。

通常,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216的驱动辊216a由作为驱动源的成像马达M4以固定的转速驱动。然而,如果成像马达M4的驱动负荷由于从片材施加到二次转印部分218的力而改变,则马达的转速暂时改变,并且驱动辊216a的转速可能波动。此外,即使驱动辊216a继续以恒定速度旋转,从片材施加到中间转印带216的动力也导致中间转印带216抵靠驱动辊216a略微滑动,并且中间转印带216的转速可能波动。如上所述,由于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的方向和大小改变,所以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波动。

如果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波动,则在中间转印带216被夹持在感光鼓212和初次转印辊219之间的初次转印部分处,感光鼓212和中间转印带216之间产生速度差。因而,与在中间转印带216被驱动以恒定的速度准确旋转时应该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初次转印的位置(即目标位置)相比,实际的调色剂图像已经初次转印的位置(即转印位置)出现位移。此外,由于中间转印带216被初次转印辊219压靠在感光鼓212上,因此感光鼓212的转速可能随着中间转印带216的速度波动而改变。类似地,根据该情况,由激光扫描仪210形成的潜像的位置也相对于与片材输送方向相对应的副扫描方向出现位移,结果,转印位置出现位移。

对于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每一种,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位置都会出现这种位移,并且各处理盒PY至PK的初次转印部分的位置在中间转印带216的旋转方向上彼此隔开大致恒定的间隔。因此,如果在某一时刻输送速度在中间转印带216的整个圆周上均匀地波动,则由于该波动的速度,已经出现转印位置位移的部分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部分218的时刻不同。

在图6的视图中,相对于横轴上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218处转印到片材的时刻,在纵轴上绘制调色剂图像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位移。在本实施例中,在由于中间转印带216的速度波动而使转印位置已经从目标位置出现位移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当中,从初次转印部分到二次转印部分218距离最短的黑色调色剂图像首先转印到片材上。此后,初次转印位置位于中间转印带216的旋转方向上游的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调色剂图像按照指定的顺序转印到片材上,这些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于上述速度波动而使得转印位置从目标位置出现位移。因而,片材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都从目标位置出现位移,但是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位移量的峰值位置py、pm、pc和pk沿输送方向在不同颜色之间移动。

图7示出了将从图6所示的目标位置的位移量转换为以黄色图像为设定基准的色彩失准的情况的色彩失准波形。色彩失准波形的峰值位置pm’、pc’和pk’对应于图6所示的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位移量的峰值位置pm、pc和pk。如图7所示,可以认识到,色彩失准波形从以下颜色顺序来看变得显而易见,该顺序从初次转印位置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方向最下游的颜色开始,根据本实施例,该顺序依次为黑色、青色和品红色。

通过在1号厚纸的片材上成像的情况下确定图5的色彩失准波形,可以识别出色彩失准的峰值以黑色、青色和品红色的指定顺序出现。因此,可以推测,在使用了比普通纸硬度更高的1号厚纸的片材的情况下,由于“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使得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波动”,使得出现色彩失准。

通过测量对驱动辊216a进行驱动的成像马达M4(图17)的驱动扭矩波动,可以观察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造成这种色彩失准的力的大小。本实施例使用直流(DC)无刷马达作为成像马达M4,并且马达输出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在该情况下,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对应于PWM控制中的占空比的变化。为了观察由片材导致的驱动扭矩波动,在成像装置执行与成像操作相同但没有片材输送的操作(即模拟纸张通过操作)的情况下,驱动扭矩的测量值应该从进行片材输送的情况的测量值中减去。

图8示出了在与图4和图5相同的条件下,对于输送普通纸的情形和输送1号厚纸的情形执行片材输送操作的情况的驱动扭矩波动。这里,示出了从片材的前缘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到片材的后缘从二次转印部分218经过的区段,即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在该处认为片材会影响色彩失准。如图8中所示,在输送具有更大克重(即更高硬度)的1号厚纸的情形下的驱动扭矩波动大于输送具有更小克重(即更低硬度)的普通纸的情形下的驱动扭矩波动。因此,在输送1号厚纸的情形下,与输送普通纸时相比,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趋于因为从片材作用在中间转印带216上的力而波动,并且因此认识到趋于出现色彩失准。

接下来,将参照图9描述从片材P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图9是从配准辊对270到定影部分220的输送路径的示意图。

以下是在输送过程中作用在片材P上的外力和内应力的示例:

-力F1,即,从夹持片材P并沿输送方向施加力的输送部件的旋转驱动接收的输送力,其中输送部件在图9所示的区域中指的是配准辊对270、二次转印部分218和定影部分220;

-反作用力F2,由片材P的硬度(即弹性)造成,由片材P在沿输送方向彼此相邻布置的输送部件的夹持部处的翘曲(即弹性变形)引起;以及

-当片材P接触或滑动抵靠形成输送路径的输送引导件时出现的法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F3。

在受到这种力作用的片材P在二次转印部分218处与中间转印带216或二次转印辊217接触的状态下,使得来自片材P的力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换句话说,布置在片材P的输送路径上的诸如输送部件和输送引导件的各部件被认为通过片材P而影响二次转印部分218。因此,从片材P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的大小受到由构成输送路径的输送部件和输送引导件的布置所确定的输送路径的形状、片材的挠曲量、片材的硬度、各输送部件的片材的输送速度(即片材输送速度)等的影响。即使在输送单张片材时,这些力F1至F3也时时刻刻在改变,使得从片材P施加到中间转印带216的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波动。

注意,影响从片材P作用在中间转印带216上的力的构造不限于配准辊对270和二次转印部分218或布置在其周边的输送引导件。片材P大多数在被多个输送部件同时夹持的状态下输送。因此,在前述的作用在片材P上的力F1至F3中,从夹持片材P的输送部件的旋转驱动所接收的力F1包括片材P从布置在配准辊对270和二次转印部分218的输送方向的上游或下游的输送部件所接收的力。在配准辊对270的上游位置夹持并输送片材的输送单元(即上游输送单元)的示例是第一牵引辊对261和第二进给辊对252。此外,在二次转印部分218的下游位置夹持并输送片材的输送单元(即下游输送单元)的示例是定影部分220的定影辊对和第一片材排出辊对225a。

因此,为了研究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波动,认为优选的是将位于从配准辊对270到二次转印部分218的区段的外部的元件考虑在内。

现在,图10是在图8所示的驱动扭矩波动曲线图上增加了各输送部件夹持片材的区段的曲线图。根据该条件,片材的前缘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然后进入定影部分220。然后,在片材的后缘依照指定的顺序通过第二进给辊对252、第二牵引辊对262、第一牵引辊对261、配准辊对270和二次转印部分218的同时,对片材进行输送。

在图10中,当聚焦于厚纸的驱动扭矩波动的波形与各输送部件夹持片材的区段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识别出驱动扭矩波动趋势在片材的前缘进入各输送部件之前和之后或者在片材的后缘从中通过之前和之后发生了改变。具体地,在片材的前缘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之后,驱动扭矩开始逐渐增加,并且当片材的前缘进入定影部分220时,其倾斜度增加。此外,在片材的后缘通过第二牵引辊对262的时刻,驱动扭矩逐步增加。这些驱动扭矩波动表明,在片材的前缘进入各输送部件或片材的后缘从中通过的时刻,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或该力的改变趋势发生了改变。

将对在图10的示例中已经出现的主要现象进行描述。首先,在片材的前缘进入定影部分220的状态下,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与定影部分220之间的片材挠曲(翘曲)开始增加。这是因为将片材在定影部分220处的输送速度设定为比二次转印部分218稍慢,以防止片材被二次转印部分218和定影部分220拉动并且导致转印图像劣化。由于二次转印部分218与定影部分220之间的片材挠曲因输送速度的差异而增大,因此片材沿着将带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按压的方向施加在中间转印带216上的力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中逐渐增加(参见图9)。该力的作用逐渐增加驱动辊216a的驱动负荷。

在片材的后缘通过第二牵引辊对262的状态下,片材从第二牵引辊对262受到的输送力(F1)在通过之前或之后消失。即,由于从第二牵引辊对262施加到片材上以使片材向输送方向下游移动的力消失,因此片材在二次转印部分218处将中间转印带216压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力不连续地减小。这导致驱动辊216a的驱动负荷逐步地增加。

如上所述,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也由于片材与位于配准辊对270上游的上游输送单元或位于二次转印部分218下游的下游输送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而波动。因此,为了减少由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的波动引起的色彩失准,有效的是在考虑到片材和上游输送单元或下游输送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同时,抑制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波动。

输送速度控制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控制配准辊对270输送片材的输送速度的方法。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即片材输送速度)是指构成配准辊对270的辊的圆周速度,特别是连接到配准马达M3并且被后者驱动旋转的驱动辊的圆周速度。在本实施例中,在片材的输送期间改变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以抑制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由于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而波动,并且减小片材引起的色彩失准。

如上所述,为了减少由片材引起的色彩失准,认为有效的是减小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波动。现在,如参照图10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片材通过二次转印部分218的时段中(即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成像马达M4(图17)的驱动扭矩趋于大于片材不通过二次转印部分218的时段的驱动扭矩。当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增加时,这意味着负荷通过片材施加到二次转印部分,也就是说,中间转印带216和二次转印辊217从片材接收朝向输送方向的上游方向的力。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中,与片材到达二次转印部分之前的速度相比,布置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游的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增加,从而减小从片材施加到二次转印部分的负荷。由此,不仅配准辊对270的输送力(F1)增加,而且在配准辊对270与二次转印部分218之间的输送路径中形成的记录材料的翘曲量也增加,并且由片材的硬度引起的反作用力F2增加。因而,沿着朝向二次转印部分218按压片材的方向的力(即沿输送方向下游方向作用的力)增大。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例,在片材通过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时,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也改变。在该情况下,优选地,在片材的前缘进入布置在输送路径上的各输送部件的时刻或在片材的后缘从中通过的时刻应该改变输送速度。这是因为,如前所述,在这些时刻,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趋于改变。注意,关于改变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的时刻,“与片材的前缘或后缘通过输送路径上的某一点相对应的时刻”是指与片材的前缘或后缘通过该点的确切时刻基本相同的时刻。例如,片材的前缘位于输送辊对的夹持部宽度内(即在输送方向上辊的外表面彼此接触的区域内)的时刻是与片材前缘进入输送辊对相对应的时刻。

从上述视角出发,将参照图11至图16描述进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的结果。

图11示出了在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1号厚纸的状态下,配准辊对270的驱动扭矩波动(上部)与速度控制序列(下部)之间的关系。通过将作为马达的目标转速输入到驱动电路的信号值转换成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来表示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序列,该驱动电路控制作为配准辊对270的驱动源的配准马达M3的旋转。因此,通过速度控制而“改变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通过改变配准马达M3的目标转速的处理来实现。配准辊对270的实际输送速度可能偏离从速度控制序列指定的数值,但是对从驱动电路提供给配准马达M3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控制,使得配准辊对的实际输送速度与速度控制序列中显示的数值匹配。

在图11所示的控制示例中,当片材的前缘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时,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切换为比进入之前的速度V0更快的速度V1。作为片材的前缘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之前的速度,速度V0例如设定为二次转印部分218中的中间转印带216的转速(也称为处理速度)。此外,当片材的前缘进入定影部分220时,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切换为甚至比V1更快的V2。之后,在片材的后缘通过第一牵引辊对261之前,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返回到V0。在片材的后缘通过配准辊对270之后,停止配准辊对270的驱动,以进行后续片材的偏斜校正(V=0)。此外,根据该控制示例,在片材的前缘或后缘通过输送部件的其他时刻(例如在片材的后缘通过第二牵引辊对262的时刻),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将不改变。

图11的上部通过粗实线示出了在进行这种速度控制(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此外,它通过细实线示出了类似于图10中的“厚纸”的情况在输送速度V在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处设定为V0(固定值)的状态下,在不进行速度控制(不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的驱动扭矩波动。从该曲线图中可以看出,通过进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抑制了在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处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换句话说,已经确认可以通过对配准辊对270进行适当的速度控制来抑制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的波动。例如,通过以下视角,可以对在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处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的抑制量进行评估。

-如果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处的驱动扭矩与在片材未通过二次转印部分的状态下驱动扭矩的平均值之间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较小,则波动得到了抑制。

关于是否已经抑制了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的评估标准不限于上述示例,例如,上述的“平均值”可以由“最大值”代替。如后所述,评估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是否已经被抑制的评估标准对于根据片材的尺寸和类型确定合适的速度控制序列是必要的。

图12示出不进行速度控制的情况下的色彩失准波形,图13示出进行速度控制的情况下的色彩失准波形。两图均示出了使用具有相同尺寸和克重的片材(即1号厚纸)获得的色彩失准波形。通过比较图12和图13,可以认识到通过进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已经减少了色彩失准。认为通过速度控制来抑制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波动已经减少了色彩失准。

接下来,图14示出了在从第二进给部分232类似地进给“2号厚纸”的状态下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上部)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序列(下部)之间的关系。2号厚纸的克重比1号厚纸小,比普通纸大。在该示例中,示出了在输送方向上长度为420mm的具有A3尺寸的2号厚纸的片材的驱动扭矩波动和速度控制序列。

在2号厚纸的速度控制序列中,当片材的后缘通过第二牵引辊对262时,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切换为比之前的速度V0快的速度V2。然后,当片材的后缘通过第一牵引辊对261时,速度返回到V0。图14的上部通过粗实线示出了进行这种速度控制(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并且通过细实线示出了在不进行这种速度控制(未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即在将输送速度V设定为V0(固定值)的状态下的驱动扭矩波动。

2号厚纸的速度控制序列(图14)与1号厚纸的速度控制序列(图11)不同是因为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主要由于片材硬度的差异而不同。即,通过比较“未进行控制”的图11和图14的上部上的曲线(细实线),可以认识到,与输送1号厚纸的情况相比,在输送2号厚纸的情形下抑制了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的增加。在1号厚纸的情形下,在从片材的前缘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到片材的后缘经过第二进给辊对252的时间段中,驱动扭矩具有增加的趋势,而在2号厚纸的情形下,在同一时间段内看不到驱动扭矩的明显增加。

如果在不进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的情况下输送2号厚纸的片材,则可以观察到驱动扭矩增加的时段是从片材的后缘通过第二牵引辊对262到片材的后缘通过第一牵引辊对261。因此,如图14的下部所示,在2号厚纸的速度控制序列期间,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仅在相应的时段增加。如图14的上部所示,已经确认通过进行这种速度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驱动扭矩波动。即,通过根据片材的片材类型改变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序列,可以在二次转印部分218的通过区段中有效地抑制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波动。

图15示出不进行速度控制的情况下的色彩失准波形,图16示出进行速度控制的情况下的色彩失准波形。两图均示出了使用具有相同尺寸和克重的片材(即2号厚纸)获得的色彩失准波形。尽管2号厚纸的片材导致的色彩失准水平比1号厚纸小,通过比较图15和图16,可以认识到通过进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已经减少了色彩失准。这被认为是通过速度控制来抑制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的波动而实现的。

如上所述,在片材通过二次转印部分218的时段中,通过改变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可以减少色彩失准。片材的前缘进入传输路径上的各传输部件的时刻或者后缘从中通过的时刻作为改变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的时刻是适当的。此外,由于作用在成像马达M4上的驱动扭矩根据片材的尺寸和物理特性而显示出各种波动,优选的是根据片材的物理特性对限定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的改变时刻和数值的速度控制序列进行改变。片材的物理特性指的是例如片材本身的硬度、重量以及影响与输送引导件的滑动摩擦的表面特性。图11至图16示出了用于具有不同克重的两种片材(即1号厚纸和2号厚纸)的速度控制序列,但是也优选的是对于其他类型的片材限定速度控制序列。

片材的前缘和后缘在输送路径中通过各输送部件的顺序例如因片材尺寸(特别是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以及作为进给源的片材进给部分的位置而不同。因此,速度控制序列应该优选地根据这些条件而改变。

控制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201的控制方法。图17是示出成像装置201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在成像装置201的设备主体中设置有根据本实施例作为控制器的控制单元280。控制单元28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81、存储器282和计时器283。CPU 281读取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82中的程序,并且控制成像装置201的操作。存储器282包括易失性存储设备和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并且既作为程序和数据的存储位置,又作为CPU 281执行程序时的工作空间。存储器282是存储用于通过下文描述的控制方法来控制成像装置201的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计时器283可以利用诸如实时时钟的硬件计时器的功能或者包括在程序中的间隔计时器的功能或其组合。

控制单元280将命令信号发送到上述各种马达(M1至M5)的驱动电路,并发出命令以开始或停止各种马达的旋转或指定其转速。此外,控制单元280连接到设置在成像装置201中的输送传感器129或操作部分130,并且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I/F)131连接到诸如个人计算机和便携式信息设备的外部设备。例如,如果从外部设备接收到包括图像信息的作业信息,则控制单元280执行一系列操作,例如打印作业,从其中一个片材进给部分进给片材,以及通过成像部分在片材上成像。

输送传感器129是用于监测成像装置201中的片材输送的传感器。输送传感器129布置在片材输送路径上的多个位置,并且其设计为根据是否检测到片材来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可以使用检测与片材接触并摆动的标记的光电断路器或检测来自片材的反射光的光电反射器作为输送传感器129。控制单元280参考输送传感器129的检测信号以确认片材的前缘或后缘是否已经通过每个传感器的检测位置,并且明确片材与输送路径上各输送部件之间的当前位置关系。例如,基于来自设置在配准辊对270的片材输送方向上游侧附近的输送传感器129的检测信号,控制单元280可以明确片材的前缘进入配准辊对270的时刻或片材的后缘通过配准辊对270的时刻。

操作部分130是成像装置201的用户界面,并且它包括诸如液晶面板的显示设备以及液晶面板上的诸如数字键盘、打印开始按钮和触摸面板功能单元的输入设备。操作部分130通过显示设备向用户提供诸如存放在每个盒中的片材的尺寸和类型的设定信息,并且通过输入设备从用户接收操作。控制单元280对操作部分130上的显示内容发出指令,基于用户的操作来改变设定信息,并且将改变后的设定信息存储在存储器282中。

换句话说,控制单元280可以基于用户使用操作部分130的操作来获取与用于形成图像的片材尺寸和片材类型有关的信息。然而,控制单元280藉以获取片材有关信息的单元不限于操作部分130,例如,可以使用设置在盒上的传感器自动检测片材尺寸。此外,如果指定片材类型的信息包括在从外部设备接收的作业信息中,则控制单元280可以分析作业信息,并将指定的片材类型存储为用于当前打印作业的片材类型。

接下来,将使用图18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图的各过程由控制单元280的执行程序的CPU 281来实现。

首先,在控制单元280接收打印作业(S1)的状态下,控制单元280检查在接收到的作业中指定的片材的设定(S2)。片材的设定是指示用户设定的片材类型的设定值,例如片材的克重分类(例如“克数为64至75g/m2”),以及指定作为进给源的进给部分的信息(例如“第二盒242”)。在接收到的作业中指定了片材尺寸的状态下,控制单元280通过分析所接收到的作业信息来获取用于打印作业的片材尺寸(例如A3尺寸为297mm×420mm)。在未指定片材尺寸的状态下,通过操作部分130或盒上设置的传感器检测各盒所存储的尺寸,从而获取用于打印作业的片材尺寸。

片材的克重分类用作指示片材类型的设定值,因为在许多情况下,片材的克重分类在片材包装上清楚地指示,并且片材的克重分类在成像装置中广泛地用作与片材类型有关的设定。此外,片材的克重分类是与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相关的设定值。然而,可以采用这样的配置,其中要求与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的水平相关的信息(例如与片材的硬度有关的信息)作为片材的设定,并且根据输入的信息确定片材类型。此外,在能够输入片材的商标名称的配置中,可以通过参考在存储器282中存储的商标名称与克重(或硬度)的对应表来确定片材类型。

在检查片材的设定之后,控制单元280从存储在存储器282中的速度控制序列中参考与所获取的片材设定相对应的速度控制序列(S3),开始通过成像部分201B进行成像操作并且开始片材进给操作(S4)。

图19是示出了存储在存储器282中的速度控制序列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提前准备用于以下三种条件的各种组合的速度控制序列并且将其存储在存储器282中:作为进给源的片材进给部分、片材的尺寸或输送方向长度、以及克重分类。速度控制序列的内容应通过对每种条件组合进行测试来提前确定,从而有效地抑制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此外,速度控制序列的这种数据可以例如以哈希表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282中,将条件组合设定为密钥并将速度控制序列设定为数值。

如果从作为进给源的进给部分进给的片材的前缘到达配准辊对270,则控制单元280停止进给片材,并使片材在配准辊对270处等待(S5)。接下来,在与成像部分201B处的图像写入相匹配的时刻,控制单元280根据存储器282中所参考的速度控制序列开始驱动配准辊对270(S6)。图像写入时刻是指开始发送用于命令激光扫描仪210写入静电潜像的信号(即视频信号)的时刻。在图像写入时刻之后,通常至少在定影过程完成之前不间断地输送片材,因此图像写入时刻作为速度控制序列的开始基准时刻是适当的。

在S6中,开始配准辊对270的驱动以将片材发送到二次转印部分218,然后片材经过定影部分220,在该定影部分220处图像转印并定影到片材上。在片材的后缘通过配准辊对270之后,在下一个片材的前缘到达配准辊对270之前停止配准辊对270的驱动(S7)。如果存在还要打印的页面,则重复S5至S8的过程。如果打印作业中包括的所有页面的打印已经完成,则打印作业结束(S8)。

本实施例概述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在片材的前缘已经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之后并且在片材的后缘通过配准辊对270之前,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改变,从而使得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波动得到抑制。因而,中间转印带216的输送速度波动减少,并且由片材引起的色彩失准可以减少。如上所述,作为改变输送速度的时刻,片材的前缘或后缘通过输送路径上的各输送部件的时刻是优选的。

在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片材的情况下,当片材的后缘通过配准辊对270上游的输送部件(例如第二牵引辊对262)时,在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较大的情形下,本实施例的配置尤其有效。在该情况下,如果应用根据本实施例的速度控制,则在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部件之前配准辊对270以相对较低的速度输送片材,并且在片材的后缘已经通过上游输送部件之后配准辊对270以相对较高的速度输送片材。

换句话说,在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之前输送单元以第一速度输送片材,并且在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之后,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得输送单元以比第一速度更快的第二速度输送片材。例如,在图14所示的速度控制序列的情况下,上游输送单元的示例是第二牵引辊对262,第一速度的示例是V0,而第二速度的示例是V2。因而,在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的时刻或之后的时间段,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的波动得到抑制,从而使得由片材引起的色彩失准可以被抑制。

改变输送速度的时刻可以是片材的后缘已经通过上游输送单元的时刻,但是该时刻可以不同于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的时刻。例如,根据图11所示的速度控制序列,上游输送单元的示例是第二牵引辊对262,并且在片材的后缘通过第二牵引辊对262之前的时刻,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从V1(即第一速度)变为V2(即第二速度)。如上所述,也可以在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之前的至少一部分时段内将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设定为第一速度,并且在片材的后缘已经通过上游输送单元之后的至少一部分时段内将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设定为第二速度。即使基于该情况,也可以预期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之间的速度差对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的波动产生抑制作用。

第二速度是比作为在转印部分处的片材的输送速度的处理速度更快的速度。第一速度可以是等于或小于处理速度的速度,或大于处理速度。

进一步,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根据片材的克重分类来改变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序列的内容。例如,如果片材的克重分类为克重小于“1号厚纸”和“2号厚纸”的“普通纸”,则可以将配准辊对270在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的输送速度设定为固定值V0。普通纸具有比2号厚纸更低的硬度,使得即使在不进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出现由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引起的色彩失准。

换句话说,根据本实施例,当输送具有第一克重的片材时执行第一模式,其中在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之前和之后,驱动单元不改变输送单元的驱动速度。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当输送具有大于第一克重的第二克重的片材时执行第二模式,其中在片材的后缘通过上游输送单元之前和之后,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在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之间改变。因而,可以在不容易出现由片材引起的色彩失准的条件下防止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出现不必要的改变,从而使得在输送单元和上游输送单元之间拉动片材的可能性可以最小化。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片材的前缘进入转印部分的时刻,将通过输送单元输送片材的输送速度改变为比在片材的前缘进入转印部分之前的速度更快的速度(参照图11)。因而,可以抵消当具有相对较大厚度的2号厚纸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时由于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提高而增加的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并且可以抑制导致色彩失准的中间转印带216的转速波动。

在片材的前缘进入转印部分的时刻进行这种速度改变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不影响图像在输送方向上的定位的情况下抑制中间转印带216的转速波动。通常,配准辊对270向二次转印部分218发送片材的输送操作基于在成像部分201B处的图像的写入时刻。此外,片材的前缘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的时刻设定为对应于承载在中间转印带216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缘到达二次转印部分的时刻。更具体地,如果要形成实心图像,进行控制以使得片材的有效打印区域的前缘对应于中间转印带216上的与有效打印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即粘附有调色剂的区域)的前缘。

因此,如果在片材的前缘进入转印部分之前为了减少色彩失准而改变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则担心可能会影响图像的定位精度。试图保持图像的定位精度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控制,例如改变开始驱动配准辊对270的时刻。同时,根据本实施例,在片材的前缘进入转印部分的时刻进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改变,使得可以在避免这些缺点的同时抑制可能导致色彩失准的中间转印带216的转速波动。

已知一种在不停止片材的前缘的情况下基于使用传感器检测片材的前缘的时刻来进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的方法(即主动配准),该方法通过配准辊对270对图像进行定位。通常,在主动配准系统中,需要在片材的前缘进入转印部分之前精确控制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因此,如果改变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以抑制由于片材进入转印部分而引起的中间转印带216的速度波动,则特别优选的是在片材的前缘进入转印部分的时刻进行速度改变。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准备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序列的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但是成像装置的机械构造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下面的描述中,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构造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施例,并非如第一实施例那样针对每种片材尺寸提前确定速度控制序列并将其存储在存储器282中,而是每次基于片材尺寸等生成速度控制序列。根据本方法,即使根据用于进给具有与正常片材尺寸不对应的尺寸的片材的模式,也可以根据片材尺寸执行用于有效减少色彩失准的速度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在打印作业中使用的片材的尺寸(即输送方向长度)以及进给源的进给部分的位置,对片材的前缘或后缘通过输送路径上的各输送部件的时刻(以下称为输送时刻)进行计算。基于该输送时刻和指示在打印作业中使用的片材类型的设定值,生成速度控制序列。

在下文中,作为具体示例,将对在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具有420mm的输送方向长度的A3尺寸的1号厚纸的情况下如何确定速度控制序列的方法进行描述。为了简化,将片材的前缘在配准辊对270处等待的时间长度设定为零。

首先,计算根据上述条件的输送时刻。如图2所示,用于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片材的输送路径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起由定影部分220、二次转印部分218,配准辊对270、第一牵引辊对261、第二牵引辊对262和第二进给辊对252按照指定的顺序构成。在描述中,按照指定顺序将部件在输送路径中的位置称为Y1、Y2、Y3、Y4a、Y5a和Y5b。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称为正方向,从而满足以下关系:Y1>Y2>Y3>Y4a>Y5a>Y5b。片材的前缘按照指定顺序进入各输送部件的时刻分别称为Ti1、Ti2、Ti3、Ti4a、Ti5a和Ti5b,并且片材的后缘按照指定顺序通过各输送部件的时刻分别称为To1、To2、To3、To4a、To5a和To5b。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表达式1和2计算各时刻Tij和Toj的数值(j={1,2,3,4a,5a,5b})。注意,L是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V是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在计算输送时刻时,为简化起见,可以假定V固定为V0来进行计算。

表达式1

表达式2

Figure BDA0002459173280000272

图20是示出了在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A3尺寸的片材的情况下片材在输送路径中的位置的图,其中纵轴表示输送路径中的位置,横轴表示时间。图中的粗实线表示片材前缘此时的位置,粗虚线表示其后缘的位置,并且填充区域表示片材通过区域。图20示出了Ti1<To5b,并且可以认识到在片材的前缘已经进入定影部分220之后片材的后缘已经通过第二进给辊对252。

现在,通过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而影响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的时间是片材被配准辊对270和二次转印部分218两者夹持的时段。换句话说,从片材的前缘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到片材的后缘通过配准辊对270的时段(Ti2≤T≤To3)是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有效地减少由片材引起的色彩失准的时段。该时段显示为图20的横轴上从黑点到白点的区段。

接下来,除了所计算的输送时刻之外,还通过参考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速度设定值来生成速度控制序列。速度设定值是指针对每个输送时刻的事件而划分的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的设定值,根据本条件如表达式3所示。

表达式3

如表达式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速度设定值在输送时刻之前和之后允许设定为相同值。这是因为在时间轴上彼此相邻的两个输送时刻所限定的输送区段处,对于输送时刻的每种组合确定速度设定值,使得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波动得到抑制。根据本实施例,从包括V0、V1和V2在内的多个值(即离散扩展值)中选择速度设定值,使得可存在以下情况:针对特定输送区间的速度设定值和后续输送区段的速度设定值成为相同的数值。也就是说,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改变不一定在所有的输送时刻都进行。

此外,可选择作为速度设定值的数值的数量和数值的水平不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示的那些情况。这是因为,根据成像装置所设置的输送路径的实际构造确定速度设定值,从而在各输送区段处抑制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波动。

如图21中所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速度设定值的数量对应于进给源的片材进给部分、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的分类以及用户设定的片材的克重分类的组合的数量。输送路径随着进给源的进给部分的改变而改变,并且在克重分类发生了改变的状态下,当不进行速度控制时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的大小发生了改变,从而需要类似地改变正在设定的速度设定值。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的分类是指具有固定宽度的与长度有关的分组,并且如果片材属于相同的长度分类,则意味着在输送时刻的各事件的顺序是相同的。如果片材属于相同的长度分类,则在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中的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的波动趋势类似,因此认为可以通过相同的速度设定值来进行速度控制。

图22示出了针对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的片材,片材长度分类与输送时刻大小相关性(即时刻顺序的相关性)的对应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对片材长度进行分类使得对于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的片材的输送路径而言输送时刻顺序变得相同,那么如图22所示具有八种片材长度分类。例如,A3尺寸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L为420mm,从而参照了图22的1号速度设定值。在上述过程中确定的速度控制序列在图23中示出。

通过根据上述过程生成速度控制序列,可以将适当的速度控制序列应用于与标准片材尺寸不对应的片材。

以下,参照图24所示的流程图,对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通过控制单元280的CPU 281执行程序来执行流程图的各步骤的过程。本流程图与图18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的不同之处在于用S3a和S3b代替了S3。

首先,在控制单元280接收打印作业(S1)的状态下,控制单元280检查在接收到的作业中指定的片材的设定(S2)。在检查片材设定之后,控制单元280使用所获取的片材设定(特别是与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L和进给源的进给部分有关的信息),并基于表达式1和2来计算输送时刻(S3a)。然后,控制单元280使用所计算的输送时刻以及基于片材设定通过参考存储器282而获取的速度设定值来生成速度控制序列(S3b)。

以下步骤S4至S8类似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过程中的步骤(图18)。即,在开始通过成像部分201B进行成像操作以及开始片材进给操作(S4)之后,控制单元280使片材在配准辊对270处等待(S5)。接下来,在与成像部分201B处的图像写入相匹配的时刻,控制单元280根据所生成的速度控制序列开始驱动配准辊对270(S6)。在S6中,开始配准辊对270的驱动以将片材发送到二次转印部分218,然后,片材经过定影部分220,在该定影部分220处图像转印并定影到片材上。在片材的后缘通过配准辊对270之后,在下一片材的前缘到达配准辊对270之前,停止配准辊对270的驱动(S7)。如果存在未打印的页面,则重复S5至S8的过程。如果打印作业中包括的所有页面打印已经完成,则打印作业结束(S8)。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速度控制序列取决于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L、片材的克重分类以及进给源的进给部分。下面描述速度控制序列的实际示例。

第一实际示例考虑了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1号厚纸的情况,其具有不规则尺寸,长度为300mm(即宽度为297mm,而长度为300mm)。图25示出了在当前条件下二次转印部分的通过区段中成像马达M4的驱动扭矩波动的曲线图,图26示出了表示输送路径中的片材位置的图。

从图25可以看出,即使从相同的进给部分进给片材,如果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不同,则驱动扭矩的转变也会改变。进一步基于图26,可以看出,如果片材的长度不同,则片材的前缘进入各输送部件的时刻并没有改变,但是后缘从中通过的时刻发生了改变。在Ti3<To5b<Ti2的图26中,可以认识到,在片材的前缘进入配准辊对270之后,在前缘进入二次转印部分218之前片材的后缘通过第二进给辊对252。在图20所示的A3尺寸片材的情况下,时刻为Ti3<Ti2<To5b

在该示例中,片材的输送方向长度L为300mm,从而使得图22所示的长度分类对应于4号,并且基于相应的速度设定值来生成速度控制序列。因此,在片材长度为300mm的情况下,应用了与驱动扭矩波动(图25)相对应的最佳控制序列,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导致色彩失准的中间转印带216的速度波动。

第二实际示例考虑从第三进给部分233进给1号厚纸的情况,其具有A3尺寸,输送方向长度为420mm。图27示出了表示在当前条件下在输送路径中的片材位置的图。在从第三进给部分233进给的片材的输送路径中第三牵引辊对263和第三进给辊对253的位置分别称为Y6a和Y6b。此外,片材的前缘进入辊对的时刻分别称为Ti6a和Ti6b,片材的后缘从中通过的时刻分别称为To6a和To6b

通过将图27和示出了从第二进给部分232进给片材的情况的图20的图进行比较,如果作为进给源的进给部分不同,即使片材长度L相同,输送时刻的出现顺序及其间隔也会改变。如果作为进给源的进给部分不同,则在每个输送区段处由从片材作用在二次转印部分218上的力所引起的成像马达M4的驱动力的波动趋势也不同。因此,可以认识到,在生成速度控制序列时,优选使用已经根据作为进给源的进给部分适当地确定的速度设定值。

如图28所示,当对片材长度进行分类从而使得输送时刻顺序相对于从第三进给部分233进给的片材的输送路径相同时,将片材的长度分为十类。例如,A3尺寸的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是420mm,应该参考在图28中分类为3号的速度设定值。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对于在输送方向上具有任意长度L的片材,根据作为进给源的进给部分、片材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的分类以及片材的克重分类生成速度控制序列。基于速度控制序列进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并且可以针对各种片材尺寸有效地抑制会导致色彩失准的中间转印带216的速度波动。

修改示例1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执行打印作业时读取提前确定的速度控制序列,在第二实施例中,在执行打印作业期间生成速度控制序列。这些实施例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并且两种方法都可以在一个成像装置中实现。例如,对于具有规则尺寸的片材,比如“在输送方向上长度为210mm的A4尺寸片材”和“在输送方向上长度为420mm的A3尺寸的片材”,可以采用第一实施例的方法,并且对于不对应于规则尺寸的片材,可以采用第二实施例的方法。

修改示例2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在通过图像承载部件和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216将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构造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抑制由片材引起的中间转印带216的转速波动的方法。因而,减少了由中间转印带216的转速波动引起的色彩失准。然而,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单色或直接转印型构造,其中在不插设中间转印体的情况下,将在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部件上形成的单色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片材上。在该情况下,将不会出现调色剂图像的色彩失准,但是如果感光部件的转速由于在转印部分处从片材作用在感光部件上的力而出现波动,则沿输送方向(即副扫描方向)在片材上会出现图像失真。因此,通过以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相同的方法进行配准辊对270的速度控制,可以抑制由片材引起的感光部件的转速波动,并且可以预期抑制图像失真的作用。

修改示例3

另外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已经示出了从纸盒241至244或手动进给托盘240进给的片材的速度控制序列。本技术不限于这些示例,并且例如本技术可以应用于通过双面反向部分201D输送到配准辊对270的片材。在这种情况下,上游输送单元是布置在再输送路径R中的再输送辊对224至226。特别地,在许多情况下,再输送路径R弯曲成环以使片材再循环,从而在片材的后缘已经通过再输送辊对224至226之后通过加速配准辊对270的输送速度而有效地抵消了输送负荷的增加。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以及由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执行的方法来实现,该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以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从而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并且/或者该计算机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用于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计算机例如通过从存储介质中读取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该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取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可以从网络或存储介质将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提供给计算机。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4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管理装置及程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