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传递装置

文档序号:976199 发布日期:2020-11-03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旋转传递装置 (Rot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 是由 佐藤光司 石川慎太朗 藤川雅道 于 2018-12-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旋转传递装置,其具备在壳体(3)内对第一轴(1)与第二轴(2)进行卡合以及卡合解除的双向离合器(10)和电磁离合器(50)。旋转传递装置具备:滚动轴承(60),配置于壳体(3)的轴向一端部并支承第二轴(2)与壳体(3);锁止单元(74、76、71、77),将第二轴(2)与滚动轴承(60)及滚动轴承(60)与壳体(3)固定为不在轴向上移动;以及移动限制单元(84),配置于壳体(3)的轴向另一端部并限制电磁离合器(50)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ot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bidirectional clutch (10) and a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50) that engage and disengage a first shaft (1) and a second shaft (2) in a housing (3). The rot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rolling bearing (60) which is disposed at one axial end of the housing (3) and supports the second shaft (2) and the housing (3); locking units (74, 76, 71, 77) that fix the second shaft (2) and the rolling bearing (60) and the housing (3) so as not to move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a movement restriction means (84) which is disposed at the other en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housing (3) and which restricts the movemen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clutch (50) to the other en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旋转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进行旋转的传递与断开的切换的旋转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进行从驱动轴向从动轴的旋转的传递与断开的旋转传递装置,一直以来已知有具有双向离合器,并利用电磁离合器对该双向离合器的卡合以及解除进行控制的旋转传递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传递装置中,将控制保持器与旋转保持器以形成于各保持器的柱部在周向交替地配置的方式装入到外圈与装入该外圈的内侧的内圈之间。将对置的一对辊装入到形成于控制保持器与旋转保持器在周向邻接的柱部间的兜孔内。利用装入该对置部间的弹性部件对该对置的一对辊向分离的方向施力,使之在卡合于形成于外圈的内周的圆筒面与形成于内圈的外周的凸轮面的位置待用,通过内圈向一个方向的旋转,使一方的辊与圆筒面及凸轮面卡合,从而将内圈的旋转传递至外圈。

设置于控制保持器的凸缘和设置于旋转保持器的凸缘被支承为沿着形成于输入轴的外周的滑动引导面在轴向上滑动自如。另外,将推力轴承装入到旋转保持器的凸缘与嵌合于输入轴的支承环间。将扭矩凸轮设置在控制保持器的凸缘与旋转保持器的凸缘之间。扭矩凸轮构成为将滚珠装入到分别形成于控制保持器的凸缘与旋转保持器的凸缘的对置面间的凸轮槽。凸轮槽形成为在周向的中央部较深且随着趋向两端而逐渐变浅。

电磁离合器配置在与内圈连接的输入轴上。控制保持器与同电磁离合器的转子对置配置的电枢连结一体化。

若在双向离合器的卡合状态下对电磁离合器的电磁线圈通电,则对与电磁离合器的转子对置配置的电枢作用吸力,电枢沿轴向移动而吸附于转子。此时,伴随着电枢沿轴向的移动,控制保持器向其凸缘接近旋转保持器的凸缘的方向移动。由此,对于扭矩凸轮而言,滚珠向凸轮槽的槽深的最深位置移动,控制保持器与旋转保持器向兜孔的周向宽度变小的方向相对旋转。由此,对置的一对辊被控制保持器的柱部与旋转保持器的柱部按压而相互朝向中立位置移动,因此成为向圆筒面及凸轮面的卡合解除状态,成为从内圈向外圈的旋转传递断开的状态、所谓的自由旋转状态。

若在内圈的自由旋转状态下解除对电磁线圈的通电,则电枢的吸附被解除而成为旋转自如。通过该吸附解除,控制保持器与旋转保持器由于弹性部件的按压而向兜孔的周向宽度变大的方向相对旋转。由此,对置的一对辊分别为卡合于圆筒面及凸轮面的待用状态,成为能够经由对置的一对辊中的一方进行从内圈向外圈的旋转传递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0912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传递装置中,为了不使构成双向离合器、电磁离合器的内置部件在壳体内沿轴向发生晃动,而将弹性部件(例如,波形弹簧)装入到设置于壳体的一端部的轴承筒内。通过该弹性部件,内置部件被朝向设置于壳体的另一端部的内周的挡圈施力。由此,能够不需要以往所需的基于垫片的组装的晃动的调整,从而能够实现旋转传递装置的组装的容易化和成本的降低。

但是,防止内置部件的晃动的弹性部件通常安装时的轴向尺寸(弹簧安装高度)由壳体的轴向尺寸(挡圈的卡止部与弹性部件的卡止部间的轴向尺寸)、挡圈的轴向厚度、以及内置部件的轴向尺寸(子组件尺寸、即,向挡圈的接触面与向弹性部件的接触面之间的轴向尺寸)。因此,若考虑各自的公差,则具有弹簧安装高度的尺寸的偏差较大,安装时的弹簧载荷的偏差也变大的问题。

另外,为了不使壳体、挡圈以外的内置部件相对于其壳体、挡圈因振动而移动,需要将弹性部件的最低载荷(在安装时对弹性部件作用的载荷)设定为规定以上。

但是,若增大弹性部件的最低载荷,则结果为,在振动时等能够对弹性部件作用的载荷上限变大,这也导致相对于支承输入轴、输出轴的支承轴承,输入不必要的径向载荷,因此并不优选。向支承轴承的不必要的径向载荷的输入有可能使轴承的寿命下降。另外,若输入向从壳体的外侧牵拉外圈的方向的力(例如,在将旋转传递装置用于转向装置的情况下,从轮胎侧向旋转传递装置作用的反作用力),则也有可能弹性部件被挤压变形。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与载荷条件无关地,而使构成双向离合器、电磁离合器的内置部件在壳体内不沿轴向晃动。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旋转传递装置,即:该旋转传递装置具备:双向离合器,其在壳体内,对配置在同轴上的第一轴与第二轴进行卡合及解除;和电磁离合器,其控制上述双向离合器的卡合、解除,上述双向离合器具备:内侧部件,其设置于上述第一轴和上述第二轴中的一方;外侧部件,其设置于另一方;卡合件,其被装入到上述内侧部件与上述外侧部件之间;以及保持器,其保持该卡合件,上述电磁离合器通过对该电磁离合器所具备的电磁铁进行通电及通电解除,控制上述双向离合器的卡合及卡合解除,上述旋转传递装置具备:滚动轴承,其配置于上述壳体的轴向一端部并将上述第二轴与上述壳体支承为旋转自如;锁止单元,其将上述第二轴与上述滚动轴承、以及、上述滚动轴承与上述壳体分别固定为不在轴向上移动;以及移动限制单元,其配置于上述壳体的轴向另一端部并限制上述电磁离合器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

这里,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壳体具备:筒状部,其收容上述双向离合器及上述电磁离合器;和轴承筒,其设置在比上述筒状部靠轴向一端侧,与上述筒状部相比直径更小,上述滚动轴承配置在上述轴承筒内,上述锁止单元是为了保持上述滚动轴承的轴向一端侧而设置于上述轴承筒的内周的第一轴承挡圈及设置于上述第二轴的外周的第二轴承挡圈。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锁止单元是为了保持上述滚动轴承的轴向另一端侧而设置于上述轴承筒的内周的突出部及设置于上述第二轴的外周的阶梯部。

在上述各方式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移动限制单元具备设置于上述壳体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内周的移动限制用挡圈。

另外,在上述各方式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移动限制单元具备移动限制用弹性部件,该移动限制用弹性部件卡合于上述壳体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内周并对上述电磁离合器向轴向一端侧施力。

进一步,在上述各方式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移动限制单元具备:移动限制用挡圈,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内周;和移动限制用弹性部件,其设置在上述移动限制用挡圈与上述电磁离合器之间并对上述电磁离合器向轴向一端侧施力。

本发明由于具备:滚动轴承,其配置于壳体的轴向一端部并将第二轴与壳体支承为旋转自如;锁止单元,其分别将第二轴与滚动轴承、以及、滚动轴承与壳体固定为不在轴向上移动;以及移动限制单元,其配置于壳体的轴向另一端部并限制电磁离合器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因此能够与载荷条件无关地,使构成双向离合器、电磁离合器的内置部件在壳体内不沿轴向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传递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A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7B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1的轴向一端附近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9是图1的轴向另一端附近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变形例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传递装置的实施方式。旋转传递装置具备:第一轴1;第二轴2,其与该第一轴1配置在同轴上;壳体3,其覆盖第一轴1与第二轴2的轴端部;双向离合器10,其被装入到该壳体3内并在第一轴1与第二轴2之间进行旋转的传递与断开;以及电磁离合器50,其控制该双向离合器10的卡合、解除。

壳体3具备:筒状部5,其收容双向离合器10和电磁离合器50;和轴承筒4,其设置在比该筒状部5靠轴向一端侧,且比筒状部5直径小。在轴承筒4内配置有带密封件的滚动轴承60,通过该滚动轴承60而将第二轴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轴承筒4。

双向离合器10具备:内侧部件13,其设置于第一轴1;外侧部件11,其设置于第二轴2;辊15,其被装入到内侧部件13与外侧部件11之间;以及保持器16,其保持该辊15。

外侧部件11是设置于第二轴2的轴端部,并在其内周具备圆筒面12的环状部件。内侧部件13是设置于第一轴1的轴端部,并在其外周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凸轮面14的轴状部件或环状部件。在该多个凸轮面14各自与圆筒面12间装入作为卡合件的一对辊15、和配置在该对置的辊15间的弹性部件20,并由保持器16保持该对置的一对辊15。

通过内侧部件13向绕轴的一个方向的旋转,使一对辊15中的一方卡合于圆筒面12及凸轮面14,而将内侧部件13的旋转传递至外侧部件11,另外,当内侧部件11向另一方向旋转时,使另一方的辊15卡合于圆筒面12及凸轮面14,而将内侧部件13的旋转传递至外侧部件11。

这里,在外侧部件11的封闭端部亦即轴向一端部的内表面侧形成小径的凹部17,通过装入到该凹部17内的轴承18而将第一轴1的轴端部支承为旋转自如。

在该实施方式中,内侧部件13与第一轴1一体地形成。如图2所示,形成于该内侧部件13的外周的凸轮面14由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一对倾斜面14a、14b形成,在与外侧部件11的圆筒面12之间形成周向的两端狭小的楔形空间。在一对倾斜面14a、14b间设置有朝向相对于内侧部件13的绕轴心的圆的切线方向的平坦的弹性部件支承面19。通过该弹性部件支承面19而支承弹性部件20。

在该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20由螺旋弹簧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部件20以顶在一对辊15间的方式被装入。通过该弹性部件20而将一对辊15向分离的方向施力,而使一对辊15配置于与圆筒面12及凸轮面14卡合的待用位置。

保持器16由控制保持器16A和旋转保持器16B构成。控制保持器16A在环状的凸缘21的单面外周部沿周向等间隔地具备与凸轮面14相同数量的柱部22。控制保持器16A在其周向邻接的柱部22间形成圆弧状的长孔23,在其外周在与柱部22相反朝向具备筒部24。另外,旋转保持器16B在环状的凸缘25的外周沿周向等间隔地具备与凸轮面14相同数量的柱部26。

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为向控制保持器16A的长孔23内***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该柱部22、26沿周向交替排列的组合。进而,在该组合状态下,以柱部22、26的前端部配置在外侧部件11与内侧部件13之间,控制保持器16A的凸缘21及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位于嵌合于第一轴1的外周的支承环28与外侧部件11之间的方式装入。

通过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的装入,从而如图2和图3所示,在控制保持器16A的柱部22与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之间形成兜孔27。该兜孔27与内侧部件13的凸轮面14在径向上对置,成为在各兜孔27内组装有一对辊15及弹性部件20的状态。

如图1所示,控制保持器16A的凸缘21及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被支承为沿着形成于第一轴1的外周的滑动引导面29滑动自如。另外,在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与嵌合于第一轴1的支承环28之间装入有推力轴承30。推力轴承30在防止旋转保持器16B向电磁离合器50侧移动的状态下,将该旋转保持器16B支承为相对于第一轴1旋转自如。

在控制保持器16A的凸缘21与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之间,设置有扭矩凸轮40。如图6、图7A及图7B所示,扭矩凸轮40在控制保持器16A中的凸缘21与旋转保持器16B中的凸缘25的对置面分别具备在周向的中央部变深,且随着到达周向两端而逐渐变浅的对置的一对凸轮槽41、42。进而,在一方的凸轮槽41的一端部与另一方的凸轮槽42的另一端部间装入有滚珠43。

对于扭矩凸轮40而言,在控制保持器16A向控制保持器16A的凸缘21接近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的方向沿轴向移动时,如图7A所示,滚珠43朝向凸轮槽41、42的槽深最深的位置滚动地移动,使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向兜孔27的周向宽度变小的方向相对旋转。

在内侧部件13的轴向另一端侧的端面与滑动引导面29的交叉部,形成有比该滑动引导面29直径大的圆筒形的支架嵌合面32。在该支架嵌合面32嵌合有弹簧支架33。弹簧支架33相对于第一轴1止转,并被安装于支架嵌合面32的挡圈35、和内侧部件13的轴向的一端面夹持,以不在轴向上移动(不可动)的状态被支承。

在弹簧支架33的外周设置有定位片36,定位片36配置在设置于保持器16的多个兜孔27各自的内部。定位片36通过周向的两侧缘来承接控制保持器16A的柱部22以及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而将一对辊15保持于中立位置,并且防止辊15向内侧部件13的轴向另一端侧移动。另外,如图5所示,在定位片36设置有弹簧支承片37,弹簧支承片37防止弹性部件20向径向外侧的移动。

在第一轴1的轴向一端侧的端部嵌合有垫片45。垫片45在内侧部件13的轴向一端侧的阶梯部的端面、与第一轴1的轴端部的轴承18之间被保持为抵合状态,来防止辊15向内侧部件13的轴向一端侧移动。

电磁离合器50具备:电枢51,其与形成于控制保持器16A的筒部24的端面在轴向上对置;转子52,其与该电枢51在轴向上对置;以及电磁铁53,其与该转子52在轴向上对置。

电枢51嵌合于支承环28的圆筒状外径面54而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沿轴向滑动自如。另外,控制保持器16A的筒部24压入于设置于该电枢51的外周部的连结筒55的内径面,而将控制保持器16A与电枢51连结一体化。通过该连结,电枢51在支承环28的圆筒状外径面54与第一轴1的外周的滑动引导面29在轴向上的两处,被支承为沿轴向滑动自如。

这里,支承环28通过形成于第一轴1的滑动引导面29的轴向另一端的阶梯部38而被在轴向上定位。另外,也可以通过在支承环28与转子52之间装入垫片,而将转子52在轴向上定位。支承环28由非磁性体形成。非磁性体可以是非磁性金属,也可以是树脂。

电磁离合器50具备电磁铁53。通过对电磁铁53进行通电以及通电解除,而使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相对旋转,来对双向离合器10的卡合及卡合解除进行控制。

电磁铁53具备电磁线圈53a、和支承该电磁线圈53a的铁芯53b。铁芯53b嵌合在壳体3的另一端开口部6内,并通过设置在壳体3的另一端部开口部6内的移动限制单元84来防止脱落,并且,限制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即,移动限制单元84配置于壳体3的轴向另一端部,并发挥限制电磁离合器50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的功能。另外,铁芯53b经由嵌合于第一轴1的轴承80,而成为与第一轴1相对地旋转自如。轴承80通过挡圈81而防脱于壳体3。

在轴承筒4中,通过密封部件7向滚动轴承60的轴向一端侧的装入,从而与第二轴2的外周的间隙被密封。另外,在轴承筒4内,具备将第二轴2与滚动轴承60、以及、滚动轴承60与壳体3分别固定为不在轴向上移动的锁止单元74、76、71、77。借助锁止单元74、76、71、77,第二轴2、滚动轴承60、以及壳体3以不在轴向上移动(不可动)的状态被支承。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滚动轴承60,如图8所示,采用在外圈61与内圈62之间配置滚珠63作为转动体的深槽滚珠轴承。对于外圈61与内圈62之间的轴承空间而言,其轴向两侧被密封件64、65密封。

隔着滚动轴承60而设置在轴向一端侧的锁止单元74、76为了保持滚动轴承60的外圈61与内圈62在轴向上的一端侧,由设置于轴承筒4的内周的第一轴承挡圈74、和设置于第二轴2的外周的第二轴承挡圈76构成。

另外,隔着滚动轴承60而设置在轴向另一端侧的锁止单元71、77为了保持滚动轴承60的外圈61与内圈62在轴向上的另一端侧,由设置于轴承筒4的内周的突出部71、和设置于第二轴2的外周的阶梯部77构成。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旋转传递装置由上述的构造构成。以下,关于旋转传递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这里,将第一轴1设为旋转的输入侧,将第二轴2设为旋转的输出侧。

在针对电磁离合器50的电磁线圈53a的通电的断开状态下,双向离合器10的辊15处于与外侧部件11的圆筒面12及内侧部件13的凸轮面14卡合的状态。因此,若第一轴1向绕轴的一个方向旋转,则该旋转从内侧部件13经由一对辊15的一方而传递至外侧部件11,第二轴2与第一轴1向相同方向旋转。另外,若第一轴1向绕轴的相反方向旋转,则该旋转经由另一方的辊15而相同方向地传递至第二轴2。

若在这种双向离合器10的卡合状态下,对电磁离合器50的电磁线圈53a进行通电,则吸力作用于电枢51,电枢51沿轴向移动而吸附于转子52。图1示出了该吸附状态。此时,电枢51与控制保持器16A通过连结筒55与筒部24的嵌合而被连结一体化,因此伴随着电枢51在轴向上的移动,控制保持器16A向其凸缘21接近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的方向移动。

通过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的相对移动,如图7A所示,扭矩凸轮40的滚珠43朝向凸轮槽41、42的槽深的最深的位置滚动地移动,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向兜孔27的周向宽度变小的方向相对旋转。通过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的相对旋转,一对辊15被控制保持器16A的柱部22与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推压而相互朝向中立位置移动。图2示出了中立状态。

像这样,若一对辊15相对于圆筒面12及轮面14卡合解除,控制保持器16A及旋转保持器16B分别从该解除状态进一步向兜孔27的周向宽度变小的方向相对旋转,则各保持器16A、16B的柱部22、26抵接于图4所示的弹簧支架33的定位片36的两侧缘。通过该抵接,控制保持器16A及旋转保持器16B成为停止状态,一对辊15被保持为卡合解除状态。因此,即使第一轴1旋转,该旋转也不被传递至第二轴2,而第一轴1自由旋转。

在该自由旋转状态下,若解除对电磁线圈53a通电,则电枢51的吸附被解除而成为旋转自如。通过该吸附解除,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由于弹性部件20的推压而向兜孔27的周向宽度变大的方向相对旋转。通过该相对旋转,一对辊15分别为与圆筒面12及凸轮面14卡合的待用状态,并成为经由该一对辊15的一方而在内侧部件13与外侧部件11相互之间传递一个方向的旋转扭矩的状态。另外,这里,若停止第一轴1的旋转,并切换该第一轴1的旋转方向,则成为经由另一方的辊15而将内侧部件13的旋转传递至外侧部件11的状态。此时,若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向兜孔27的周向宽度变大的方向相对旋转,则扭矩凸轮40的滚珠43朝向一对凸轮槽41、42的浅槽部滚动地移动,而成为图7B所示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在壳体3的轴向一端部,通过锁止单元74、76、71、77而将第二轴2、滚动轴承60、以及壳体3以不在轴向上移动(不可动)的状态支承,在壳体3的轴向另一端部,通过移动限制单元84而限制电磁离合器50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因此,当壳体3内的内置部件、即,双向离合器10、电磁离合器50等结构部件相对于壳体3振动时,减轻了由于该振动而对壳体3作用的支承载荷的负担。因此,能够简化双向离合器10、电磁离合器50等结构部件的支承构造。

另外,即使来自第二轴2侧的反作用力(朝向将第二轴2从壳体3拉出的方向的外力)作用于外侧部件11,外侧部件11也经由滚动轴承60及移动限制单元84而被固定为不相对于壳体3在轴向上移动,因此不会对其他部件作用载荷,能够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隔着滚动轴承60而设置在轴向一端侧的锁止单元74、76,如图8所示,采用设置于轴承筒4的内周的第一轴承挡圈74、和设置于第二轴2的外周的第二轴承挡圈76。进一步,作为隔着滚动轴承60而设置在轴向另一端侧的锁止单元71、77,采用设置于轴承筒4的内周的突出部71、和设置于第二轴2的外周的阶梯部77。

在轴承筒4内的内部侧,作为用于限制滚动轴承60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的单元,采用与壳体3的部件一体的突出部71、和与第二轴2一体的阶梯部77,因此具有能够在壳体3、第二轴2成型时同时将锁止单元71、77成型这一优点。另外,由于轴承筒4内的内部侧的空间狭小,因此锁止单元71、77与壳体3、第二轴2一体地成型的情况同将挡圈等其他部件安装于壳体3的内周、第二轴2的外周而成为锁止单元71、77的情况相比,其组装作业较为容易。

这里,在该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1为遍及轴承筒4的内周整周的凸缘部,阶梯部77为设置于第二轴2的外周整周的肩部,但也可以分别为沿着周向间断地配置的突出部71、阶梯部77等。另外,如上述那样,虽然具有组装时的烦杂性,但也可以将挡圈等其他部件安装于壳体3的内周、第二轴2的外周而成为锁止单元71、77。

另外,在轴承筒4内的开口侧,作为用于限制滚动轴承60向轴向一端侧的移动的单元,采用了设置于轴承筒4的内周的第一轴承挡圈74、和设置于第二轴2的外周的第二轴承挡圈76,因此在手比较容易达到的轴承筒4内的开口附近,滚动轴承60的锁止较为容易。

通过这些锁止单元74、76、71、77,能够防止滚动轴承60相对于壳体3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以及第二轴2相对于滚动轴承60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作为第一轴承挡圈74和第二轴承挡圈76,采用了斜面型挡圈74a、76a。挡圈成为环状的部件的一处被截断的C字状的部件,但在斜面型挡圈74a、76a中,在其轴向侧面设置有随着趋向半径方向的任一个而向轴向倾斜的锥形部。锥形部在图8中用附图标记74b、附图标记76b表示。成为靠径向外侧的第一轴承挡圈74的锥形部74b随着趋向半径方向外侧而逐渐向轴向另一端侧倾斜,且靠径向内侧的第二轴承挡圈76的锥形部76b随着趋向半径方向内侧而逐渐向轴向另一端侧倾斜的形态。

该锥形部74b、76b与设置于轴承筒4的内周的槽72的倾斜面72a、设置于第二轴2的外周的槽73的倾斜面73a滑动接触,第一轴承挡圈74、第二轴承挡圈76在半径方向的间隙W1、W2的范围内扩径或者缩径。因此,能够将滚动轴承60的外圈61及内圈62的端面始终向轴向一端侧推压,从而能够进行壳体3与滚动轴承60、以及、滚动轴承60与第二轴2的更加可靠的锁止。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限制单元84,如图1及图9所示,采用了设置于壳体3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内周的移动限制用挡圈83、和设置在该移动限制用挡圈83与电磁离合器50之间,并对电磁离合器50向轴向一端侧施力的移动限制用弹性部件82。作为移动限制用弹性部件82,能够采用波形弹簧、碟形弹簧、螺旋弹簧等各种弹簧部件。

这里,也可以省略移动限制用弹性部件82的设置,而仅由设置于壳体3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内周的移动限制用挡圈83构成移动限制单元84。移动限制用挡圈83通过具有压力地抵接于电磁离合器50的铁芯53b,从而能够限制电磁离合器50向轴向另一端侧的移动。

另外,作为其他例子,例如,如图10所示,作为移动限制单元84,能够由卡止于壳体3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内周,并对电磁离合器50向轴向一端侧施力的移动限制用弹性部件82构成。根据该例,能够省略将挡圈等其他部件固定于壳体3的劳力。移动限制用弹性部件82可以卡止于形成于壳体3的内周的槽83a,也可以为卡止于由与壳体3的内周一体的部件形成的凸部的形态。

这里,如上述那样,滚动轴承60的轴向尺寸公差不包含于移动限制用弹性部件82的安装高度的偏差,因此也能够抑制移动限制用弹性部件82的载荷偏差。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轴1设为旋转的输入侧,将第二轴2设为旋转的输出侧,来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第二轴2设为旋转的输入侧,将第一轴1设为旋转的输出侧。

另外,对于该实施方式中的旋转传递装置而言,示出了作为双向离合器10,通过对电磁铁53进行通电解除而使控制保持器16A沿轴向移动,来使该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相对旋转,并使作为卡合件的辊15与外侧部件11的内周及内侧部件13的外周卡合的辊类型,但双向离合器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将直径不同的一对保持器在内外配置,将直径较大的外侧保持器由控制保持器与旋转保持器形成,通过对电磁离合器的电磁铁进行通电解除,使作为卡合件的一对挡块通过装入到该对置部间的弹性部件而与外侧部件的内周圆筒面及内侧部件的外周圆筒面卡合,通过对上述电磁铁进行通电而使控制保持器与旋转保持器相对旋转,来使一对挡块卡合解除的挡块类型。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轴;2…第二轴;3…壳体;4…轴承筒;5…筒状部;6…壳体开口;10…双向离合器;11…外侧部件;13…内侧部件;15…辊(卡合件);16…保持器;16A…控制保持器;16B…旋转保持器;50…电磁离合器;53…电磁铁;60…滚动轴承;74、76、71、77…锁止单元;84…移动限制单元。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通风型盘式制动器的盘的制动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