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及编织方法、编织设备

文档序号:983415 发布日期:2020-11-06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及编织方法、编织设备 (Integrally-formed telescopic handle woven braid, weaving method and weaving equipment ) 是由 李勇达 于 2020-08-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编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及编织方法、编织设备。该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包括:第一伸缩段,可在外力作用下伸缩;手把段,与第一伸缩段连接,用于提供一握持空间;其中,第一伸缩段和手把段一体编织而成。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在拥有伸缩弹力带效果的同时,便于用户更好的握持该织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eaving, and discloses an integrally-formed telescopic handle woven braid, a weaving method and weaving equipment. This scalable hand (hold) of integrated into one piece is woven the meshbelt and is included: the first telescopic section can be stretched under the action of external force; the handle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telescopic section and is used for providing a holding space; wherein, the first flexible section and the handle section are integrally woven. Through the mode, the user can hold the mesh belt better when the user has the effect of the telescopic elastic belt, and the user use experience is improved.)

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及编织方法、编织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编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及编织方法、编织设备。

背景技术

织带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行业及其它日常生活中,服装行业的应用尤为广泛。如编织弹力带。

不足之处在于,相关的织造技术织造出来的弹力带结构单一,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及编织方法、编织设备,能够在拥有伸缩弹力带效果的同时,便于用户更好的握持该织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该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包括:第一伸缩段,可在外力作用下伸缩;手把段,与第一伸缩段连接,用于提供一握持空间;其中,第一伸缩段和手把段一体编织而成。

其中,第一伸缩段包括第一面纱层、第一底纱层和第一弹性带;其中,第一面纱层与第一底纱层相对设置,第一弹性带与第一面纱层和第一底纱层按照第一预设密度间隔交织。

其中,第一弹性带与第一面纱层交织形成第一区域,第一底纱层中对应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随第一弹性带的收缩呈弯曲状,第一弹性带与第一底纱层交织形成第三区域,第一面纱层中对应第三区域的第四区域随第一弹性带的收缩呈弯曲状。

其中,手把段包括主体段和连接段;主体段与连接段连接,连接段与第一伸缩段连接。

其中,主体段包括顶层、底层和填充层;其中,填充层设置于顶层和底层之间,顶层和底层沿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的宽度方向的侧边相连接,顶层和底层沿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的长度方向的侧边与连接段相连接。

其中,连接段包括第二面纱层、第二底纱层和第二弹性带;其中,第二面纱层与第二底纱层相对设置,第二弹性带与第二面纱层和第二底纱层按照第二预设密度间隔交织。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的编织方法,该方法包括:编织第一伸缩段;其中,第一伸缩带可在外力作用下伸缩;编织手把段,使手把段与第一伸缩段连接,用于提供一握持空间;其中,第一伸缩段和手把段一体编织而成。

其中,第一伸缩段包括面纱层、底纱层和弹性带,面纱层与底纱层相对设置;编织第一伸缩段,包括:在第一时间段,控制第一数量的经纱和弹性带按照第一预设密度交织,形成第一区域;以及控制第二数量的经纱交织,形成第二区域;在第二时间段,控制第二数量的经纱与弹性带按照第一预设密度交织,形成第三区域;以及控制第一数量的经纱交织,形成第四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和第四区域交替连接,形成面纱层;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交替连接,形成底纱层。

其中,手把段包括主体段和连接段;主体段包括顶层、底层和填充层;编织手把段,包括:编织顶层和底层,以使顶层和顶层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编织连接段,使连接段的一端与主体段连接,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段连接;在容置空间中注入填充物,形成手把段。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编织设备,该编织设备用于使用如上述技术方案的方法,编织出如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该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包括:第一伸缩段,可在外力作用下伸缩;手把段,与第一伸缩段连接,用于提供一握持空间;其中,第一伸缩段和手把段一体编织而成。通过上述方式,在织带中设置手把段,能够在拥有伸缩弹力带效果的同时,便于用户更好的握持该织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第一伸缩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手把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图3中连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图3中主体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编织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编织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中伸缩段编织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伸缩段的部分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连接段的部分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主体段的部分组织结构示意图;

其中,组织结构图中X为上、O为下,1-8为经纱,9-10弹性带,11-12为中层,13小纱;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的编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10包括第一伸缩段11和手把段12。

其中,第一伸缩段11和手把段12由经纱和纬纱在预设的组织结构下编织而成。第一伸缩段11可在外力作用下伸缩。如当外力的方向是沿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10长度方向,则第一伸缩段11可沿该方向伸展,使第一伸缩段11变长,在外力失去时,恢复原状态。如图1所示,第一伸缩段11包括多个弯曲部,相邻设置的弯曲部的开口朝向相反。

可以理解,在第一伸缩段11中采用弹性织物进行编织而成,因此其具有弹性,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长度变长。

手把段12与第一伸缩段11连接,用于提供一握持空间;其中,第一伸缩段和手把段一体编织而成。

该手把段12提供的握持空间,方便用户使用该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10。

具体地,参阅图2,第一伸缩段11包括第一面纱层111、第一底纱层112和第一弹性带113;其中,第一面纱层111与第一底纱层112相对设置,第一弹性带113与第一面纱层111和第一底纱层112按照第一预设密度间隔交织。

其中,第一弹性带113与第一面纱层111交织形成第一区域A,第一底纱层112中对应第一区域A的第二区域B随第一弹性带113的收缩呈弯曲状,第一弹性带113与第一底纱层112交织形成第三区域C,第一面纱层111中对应第三区域C的第四区域D随第一弹性带113的收缩呈弯曲状。可以理解,如图2所示,在第一弹性带113与第一面纱层111交织形成第一区域A时,第一底纱层112中的第二区域B中没有第一弹性带113。在第一弹性带113与第一底纱层112交织形成第三区域C时,第一面纱层111中的第四区域D中没有第一弹性带113。第一弹性带1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这里不做限制。

参阅图3,手把段12包括主体段121和连接段122;主体段121与连接段122连接,连接段122与图1所示的第一伸缩段11连接。

具体地,参阅图4,连接段122包括第二面纱层1221、第二底纱层1222和第二弹性带1223;其中,第二面纱层1221与第二底纱层1222相对设置,第二弹性带1223与第二面纱层1221和第二底纱层1222按照第二预设密度间隔交织。其中,第二预设密度大于上述第一预设密度。

其中,第二弹性带1223与第二面纱层1221交织形成第五区域E,第二底纱层1222有对应第五区域E的第六区域F,第二弹性带1223与第二底纱层1222交织形成第七区域G,第二面纱层1221有对应第七区域G的第八区域H。可以理解,如图5所示,第二弹性带1223按照第二预设密度编织,在单位距离内第二弹性带1223与第二面纱层1221和第二底纱层1222交织的次数更多,限制了第二弹性带1223的收缩,使第二弹性带1223和第二面纱层1221相对应区域的长度相同,不会发生形变而形成第一伸缩段中的弯曲状。

参阅图5,主体段121包括顶层1211、底层1212和填充层1213;其中,填充层1213设置于顶层1211和底层1212之间,顶层1211和底层1212沿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的宽度方向的侧边相连接,顶层1211和底层1212沿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的长度方向的侧边与连接段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层1211采用第三弹性带和第三面纱层交织形成;底层1212采用第三弹性带和第三底纱层交织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层1211和底层1212形成一容置空间,并在容置空间内注入填充层1213,使主体部形成立体结构,便于用户握持,且填充层1213可使用弹性物,增加握持时的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底纱层、第二底纱层和第三底纱层采用同一织物;上述第一面纱层、第二面纱层和第三面纱层采用同一织物;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和第三弹性带采用同一弹性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段11的两端与手把段12的两端对应连接,可形成一环状织带。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该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包括:第一伸缩段,可在外力作用下伸缩;手把段,与第一伸缩段连接,用于提供一握持空间;其中,第一伸缩段和手把段一体编织而成。通过上述方式,在织带中设置手把段,能够在拥有伸缩弹力带效果的同时,便于用户更好的握持该织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20包括第一伸缩段21、手把段22和第二伸缩段23。

其中,第一伸缩段21和手把段22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做赘述。

第二伸缩段23与第一伸缩段分别连接手把段22的两端;第二伸缩段23沿远离第一伸缩段21的方向与手把段22连接,可在外力作用下伸缩。

参阅图7、图8和图9,对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进行说明:

通过使用一根纬针搭配一个梭口做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如图1或图6所示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

具体地,编织设备的主轴转动,带动钢扣连杆组做偏心运动,使钢扣座前后摆动。当钢扣座前后摆动时,带动纬纱铝手做弧形摆动,纬针固定在纬纱铝手上,经由纬纱铝手摆动使纬针带着纬纱穿过梭口勾进织针,纬针穿过梭口,如图7所示的状态,纬针40带着纬纱30穿过梭口I勾进织针,纬针40穿过梭口I进行编织。

梭口为经纱上下起落产生的开口,本申请只有一个梭口,梭口由提花棕丝带动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织伸缩段时,所有经纱和弹性带都由提花棕丝带动形成一个梭口,如图。当弹性带与面纱层交织在一起时,底纱层不与弹性带交织,这时织出来的织带,面纱层因为弹性带会收缩,而底纱层不收缩就会形成拱度呈弯曲状。纬针在梭口形成时穿过梭口。紧接着提花棕丝带动弹性带与底纱层交织在一起,而这时面纱层没有弹性带。当弹性带与底纱层交织在一起时,面纱层不与弹性带交织。这时织出来的织带,底纱层因为弹性带会收缩,而面纱层不收缩就会形成拱度呈弯曲状。具体地,参阅图8,钢扣50控制面纱层60和底纱层70分离,形成梭口I。编织伸缩段时,形成如图9所示的结构,在编织完成时,弹性带收缩,形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

可以理解,伸缩段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伸缩段或第二伸缩段。

在编织连接段时,所有经纱和弹性带都由提花棕丝带动形成一个梭口。当弹性带与面纱层交织在一起时,底纱层没有弹性带,这时纬针穿过。紧接着提花棕丝带动弹性带与底纱层交织在一起,而这时面纱层没有弹性带。较于伸缩段的编织方法,连接段的弹性带在单位距离内与面纱层和底纱层交织的次数更多,限制了弹性带的收缩使面纱层和底纱层的长度相同,所以不会呈现弯曲状。

在编织主体段时,弹性带同时交织于面纱层和底纱层中,其中,弹性带的数量大于等于2,部分弹性带与面纱层交织在一起,部分弹性带与底纱层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容置空间。在容置空间注入填充物,以填充容置空间。如注入纱线。注入过程可以将针头刺入,利用气压把纱冲入容置空间,把容置空间填满。

其中,伸缩段与连接段对比说明:伸缩段与连接段的织法相同,但是组织密度不一样,连接段较密所以不具有拱度形成弯曲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伸缩段按照如图10所示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可形成伸缩段,当连接段按照如图11所示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可形成连接段,主体段按照如图12所示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可形成主体段。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该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包括:第一伸缩段,可在外力作用下伸缩;手把段,与第一伸缩段连接,用于提供一握持空间;其中,第一伸缩段和手把段一体编织而成。通过上述方式,在织带中设置手把段,能够在拥有伸缩弹力带效果的同时,便于用户更好的握持该织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的编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31:编织第一伸缩段。

其中,第一伸缩带可在外力作用下伸缩。

步骤132:编织手把段。

其中,编织手把段,使手把段与第一伸缩段连接,用于提供一握持空间,第一伸缩段和手把段一体编织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段包括第一面纱层、第一底纱层和第一弹性带,第一面纱层与第一底纱层相对设置;编织第一伸缩段可以具体为:在第一时间段,控制第一数量的经纱和第一弹性带按照第一预设密度交织,形成第一区域;以及控制第二数量的经纱交织,形成第二区域。

在第二时间段,控制第二数量的经纱与第一弹性带按照第一预设密度交织,形成第三区域;以及控制第一数量的经纱交织,形成第四区域;

其中,第一区域和第四区域交替连接,形成第一面纱层;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交替连接,形成第一底纱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把段包括主体段和连接段;主体段包括顶层、底层和填充层。编织手把段可以具体为:编织顶层和底层,以使顶层和顶层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编织连接段,使连接段的一端与主体段连接,连接段的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段连接;在容置空间中注入填充物,形成手把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照图10至图12的组织结构,可编织出图1或图6所示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的编织方法能够编织出如上述实施例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通过上述方式,在织带中设置手把段,能够在拥有伸缩弹力带效果的同时,便于用户更好的握持该织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编织设备,该编织设备用于使用如上述技术方案的方法,按照图10至图12的组织结构编织出如图1或图6所示的一体成型可伸缩手把编织织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大型绳缆编织机的拨盘传动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