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驱动装置

文档序号:197510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3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车用驱动装置 (Vehicle drive device ) 是由 井上亮平 于 2020-03-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旋转电机(1);设置于连结旋转电机(1)的转子轴(122)与车轮(W)的动力传递路径(P)的驱动传递机构(10);被在动力传递路径(P)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液压泵(71);被独立于动力传递路径(P)的驱动力源(72a)驱动的第二液压泵(72);将从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向将转子轴(1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B1)供给的第一油路(91);以及将从第二液压泵(72)排出的油向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供给的第二油路(92)。(A vehicle drive device (100)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1); a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10) provided on a power transmission path (P) connecting a rotor shaft (122) of the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1) and a wheel (W); a first hydraulic pump (71) driven by the driving force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power transmission path (P); a second hydraulic pump (72) driven by a drive power source (72a) independent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path (P); a first oil passage (91) that supplies oil discharged from the first hydraulic pump (71) to a rotor bearing (B1) that rotatably supports the rotor shaft (122); and a second oil passage (92) for supplying the oil discharged from the second hydraulic pump (72) to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122d) of the rotor shaft (122).)

车用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成为车轮的驱动力源的旋转电机、设置于连结旋转电机与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传递机构、被在动力传递路径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液压泵、以及被独立于该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力源驱动的第二液压泵的车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车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以下,在该

背景技术

的说明中,在括弧内引用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1)具备从第一液压泵(51)排出的油流动的第一油路(91)、以及从第二液压泵(52)排出的油流动的第二油路(92)。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61443号(图6)

在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1)中,第一油路(91)包含从径向(R)的内侧冷却旋转电机(10)的内侧冷却油路(93),并且第二油路(92)包含从径向(R)的外侧冷却旋转电机(10)的外侧冷却油路(65)。即、第一油路(91)与第二油路(92)各自包含用于冷却旋转电机(10)的油路。因此,即使在不需要旋转电机(10)的冷却的状况下,也向内侧冷却油路(93)以及外侧冷却油路(65)的至少一方供给油。

而且,在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1)中,虽对将旋转电机(10)的转子轴(16)等旋转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B)供给润滑用的油,但关于轴承(B)的润滑的时刻并没有规定。即、在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1)中,即使在不需要轴承(B)的润滑的状况下,往往也对轴承(B)供给油。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1)中,用于进行不需要的油的供给的液压泵(51、52)的驱动所需的能量成为不需要的损失,存在车用驱动装置(1)的能量效率相应地降低之类的课题。

因此,期望能够将由不需要的液压泵的驱动导致的能量损失抑制得较小,并能够提高能量效率的车用驱动装置的实现。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车用驱动装置的特征结构是以下方面,其具备:

旋转电机,其成为车轮的驱动力源,具有定子铁芯、相对于上述定子铁芯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铁芯以及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转子铁芯连结的筒状的转子轴;

驱动传递机构,其设置于连结上述转子轴与上述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

第一液压泵,其被在上述动力传递路径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

第二液压泵,其被独立于上述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力源驱动;

第一油路,其将从上述第一液压泵排出的油向将上述转子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供给;以及

第二油路,其将从上述第二液压泵排出的油向上述转子轴的内周面供给。

根据该特征结构,作为向将旋转电机的转子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供给油的润滑用的液压回路设置有第一油路以及第一液压泵,作为向转子轴的内周面供给油的冷却用的液压回路设置有第二油路以及第二液压泵。由此,能够独立地进行转子轴承的润滑与转子轴的内周面的冷却。因此,在车辆处于停止中的情况下等,在不需要转子轴承的润滑的情况下,能够停止从第一液压泵向转子轴承的油的供给,在旋转电机的温度低的情况下等,在不需要转子轴的内周面的冷却的情况下,能够停止从第二液压泵向转子轴的内周面的油的供给。即、在不需要向转子轴的内周面与转子轴承中的任一方的油的供给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向它们双方供给油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将由不需要的液压泵的驱动导致的能量损失抑制得较小,以及能够提高车用驱动装置的能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沿着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轴向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第一油路的一部分以及第二油路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第一油路的一部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成为车轮W的驱动力源的旋转电机1、以及设置于连结旋转电机1与车轮W的动力传递路径P的驱动传递机构10。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1以及驱动传递机构10收纳于壳体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输入部件3、反转齿轮机构4、差动齿轮机构5、第一输出部件61以及第二输出部件62。

旋转电机1配置于作为其旋转轴心的第一轴A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部件3也配置于第一轴A1上。反转齿轮机构4配置于作为其旋转轴心的第二轴A2上。差动齿轮机构5配置于作为其旋转轴心的第三轴A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部件61以及第二输出部件62也配置于第三轴A3上。第一轴A1、第二轴A2以及第三轴A3是相互不同的假想轴,相互平行地配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上述轴A1~A3平行的方向设为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轴向L”。而且,在轴向L上,将相对于输入部件3配置旋转电机1的一侧设为“轴向第一侧L1”,将其相反侧设为“轴向第二侧L2”。另外,将与上述第一轴A1、第二轴A2以及第三轴A3的各个正交的方向设为以各轴为基准的“径向R”。此外,在不需要区别以哪个轴为基准的情况下、或明确了以哪个轴为基准的情况下,有时仅简称为“径向R”。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具有周壁部21、第一侧壁部22以及第二侧壁部23、隔壁部24。周壁部21形成为包围旋转电机1以及驱动传递机构10的径向R的外侧的筒状。第一侧壁部22以及第二侧壁部23形成为沿着径向R延伸。第一侧壁部22以封闭周壁部21的轴向第一侧L1的开口的方式,固定于周壁部21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第二侧壁部23以封闭周壁部21的轴向第二侧L2的开口的方式,固定于周壁部21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

隔壁部24是周壁部21的径向R的内侧的空间,形成为在轴向L上划分第一侧壁部22与第二侧壁部23之间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壁部24与第一侧壁部22之间配置有旋转电机1。而且,在隔壁部24与第二侧壁部23之间配置有驱动传递机构10。

旋转电机1具有定子11和转子12。这里,在本申请中“旋转电机”作为还包含马达(电动机)、发电机以及根据需要发挥马达以及发电机双方的功能的马达/发电机的任一个的概念而使用。

定子11具有固定于非旋转部件(例如壳体2)的定子铁芯111。转子12具有能够相对于定子11(定子铁芯111)旋转的转子铁芯121、以及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转子铁芯121连结的转子轴122。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1是旋转励磁型的旋转电机。因此,在定子铁芯111卷绕有线圈,以便形成从该定子铁芯111分别向轴向L的两侧(轴向第一侧L1以及轴向第二侧L2)突出的线圈端部112。而且,在转子铁芯121设置有永久磁铁1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1是内转子型的旋转电机,所以在比定子铁芯111靠径向R的内侧配置有转子铁芯121。而且,使转子轴122与转子铁芯121的内周面连结。

转子轴122是绕第一轴A1旋转的旋转部件。转子轴122形成为沿着轴向L延伸的筒状。转子轴122被转子轴承B1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轴122配置为从转子铁芯121向轴向L的两侧突出。而且,转子轴承B1包含将转子轴122的从转子铁芯121向轴向第一侧L1突出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转子轴承B1a、以及将转子轴122的从转子铁芯121向轴向第二侧L2突出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转子轴承B1b。在图示的例子中,转子轴122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经由第一转子轴承B1a被壳体2的第一侧壁部22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转子轴122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经由第二转子轴承B1b被壳体2的隔壁部24支承为能够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轴122的轴向L的两端面开放。而且,转子轴122的内部空间作为油流动的转子轴油路122a发挥功能。

输入部件3是驱动传递机构10的输入构件。输入部件3具有输入轴31和输入齿轮32。

输入轴31是绕第一轴A1旋转的旋转部件。输入轴31形成为沿着轴向L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31插通在沿轴向L贯通壳体2的隔壁部24的贯通孔。而且,输入轴31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与转子轴122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连结。在图示的例子中,以输入轴31位于转子轴122的径向R的内侧的方式,将输入轴31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插入转子轴122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它们端部彼此通过花键卡合而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31经由第一输入轴承B3a以及第二输入轴承B3b相对于壳体2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具体而言,输入轴31的、比轴向L的中心部靠轴向第一侧L1的部分,且比与转子轴122的连结部分靠轴向第二侧L2的部分经由第一输入轴承B3a被壳体2的隔壁部24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输入轴31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经由第二输入轴承B3b被壳体2的第二侧壁部23支承为能够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31形成为其轴向第二侧L2的端面开放的筒状。而且,输入轴31的内部空间作为油流动的输入轴油路31a发挥功能。

输入齿轮32是将来自旋转电机1的驱动力向反转齿轮机构4传递的齿轮。输入齿轮32以与输入轴31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输入轴3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齿轮32与输入轴31一体地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齿轮32配置于第一输入轴承B3a与第二输入轴承B3b之间。

反转齿轮机构4在动力传递路径P中,配置于输入部件3与差动齿轮机构5之间。反转齿轮机构4具有副轴41、第一反转齿轮42以及第二反转齿轮43。

副轴41是绕第二轴A2旋转的旋转部件。副轴41形成为沿着轴向L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副轴41经由第一副轴承B4a以及第二副轴承B4b被壳体2支承为能够旋转。具体而言,副轴41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经由第一副轴承B4a被壳体2的隔壁部24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副轴41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经由第二副轴承B4b被壳体2的第二侧壁部23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副轴41形成为其轴向L的两端面开放的筒状。而且,副轴41的内部空间作为油流动的副轴油路41a发挥功能。

第一反转齿轮42是反转齿轮机构4的输入构件。第一反转齿轮42与输入部件3的输入齿轮32啮合。第一反转齿轮42以与副轴41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副轴4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转齿轮42通过花键卡合与副轴41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转齿轮42配置于第一副轴承B4a与第二副轴承B4b之间,且比第二反转齿轮43靠轴向第二侧L2。

第二反转齿轮43是反转齿轮机构4的输出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反转齿轮43形成为直径比第一反转齿轮42小。第二反转齿轮43以与副轴41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副轴4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反转齿轮43与副轴41一体地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反转齿轮43配置于第一副轴承B4a与第二副轴承B4b之间,且比第一反转齿轮42靠轴向第一侧L1。

差动齿轮机构5将从旋转电机1侧传递的驱动力向第一输出部件61与第二输出部件62分配。差动齿轮机构5具备差动输入齿轮51、差动壳体52、小齿轮轴53、一对小齿轮54、第一侧齿轮55以及第二侧齿轮56。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小齿轮54、以及第一侧齿轮55和第二侧齿轮56均是锥齿轮。

差动输入齿轮51是差动齿轮机构5的输入构件。差动输入齿轮51与反转齿轮机构4的第二反转齿轮43啮合。差动输入齿轮51以与差动壳体52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差动壳体52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输入齿轮51的外周缘部相当于差动齿轮机构5的径向R的尺寸最大的部分亦即“最大直径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差动输入齿轮51在轴向第一侧L1配置有旋转电机1。

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输入齿轮51相当于将形成于壳体2的内部的油存积部2a的油扬起的“扬起齿轮G”。通过差动输入齿轮51的旋转,存积在油存积部2a的油被扬起。而且,被差动输入齿轮51扬起了的油被向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多个齿轮的齿轮啮合部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多个齿轮的齿轮啮合部包含输入齿轮32与第一反转齿轮42的啮合部、第二反转齿轮43与差动输入齿轮51的啮合部、一对小齿轮54与第一侧齿轮55以及第二侧齿轮56的啮合部。

差动壳体52是绕第三轴A3旋转的旋转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壳体52经由第一差动轴承B5a以及第二差动轴承B5b被壳体2支承为能够旋转。具体而言,差动壳体52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经由第一差动轴承B5a被壳体2的隔壁部24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差动壳体52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经由第二差动轴承B5b被壳体2的第二侧壁部23支承为能够旋转。

差动壳体52是中空的部件。在差动壳体52的内部收纳有小齿轮轴53、一对小齿轮54、第一侧齿轮55以及第二侧齿轮56。

小齿轮轴53沿着以第三轴A3为基准的径向R延伸。小齿轮轴53被插通在一对小齿轮54,将它们支承为能够旋转。小齿轮轴53配置为贯通差动壳体52。小齿轮轴53通过卡止部件53a与差动壳体52卡止,与差动壳体52一体旋转。在图示的例子中,卡止部件53a是插通在差动壳体52与小齿轮轴53双方的棒状的销。

一对小齿轮54在沿着以第三轴A3为基准的径向R而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的状态下,被安装于小齿轮轴53。一对小齿轮54构成为能够以小齿轮轴53为中心旋转(自转),并且能够以第三轴A3为中心旋转(公转)。

第一侧齿轮55以及第二侧齿轮56是差动齿轮机构5中的分配后的旋转构件。第一侧齿轮55与第二侧齿轮56配置为相互沿轴向L隔开间隔地夹着小齿轮轴53而对置。第一侧齿轮55配置于比第二侧齿轮56靠轴向第一侧L1。第一侧齿轮55与第二侧齿轮56构成为在差动壳体52的内部空间中,分别沿周向旋转。第一侧齿轮55以及第二侧齿轮56与一对小齿轮54啮合。第一侧齿轮5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输出部件61连结。另一方面,第二侧齿轮56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二输出部件62连结。

第一输出部件61以及第二输出部件62的各个与车轮W驱动连结。第一输出部件61以及第二输出部件62的各个将由差动齿轮机构5分配后的驱动力向车轮W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部件61包含第一车轴611和中继部件612。第一车轴611与轴向第一侧L1的车轮W驱动连结。中继部件612是绕第三轴A3旋转的旋转部件。中继部件612是沿轴向L延伸的轴部件。中继部件612插通在沿轴向L贯通壳体2的隔壁部24的贯通孔。中继部件612经由输出轴承B6被壳体2的第一侧壁部22支承为能够旋转。中继部件612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通过沿轴向L贯通壳体2的第一侧壁部22的贯通孔而在壳体2的外部露出。中继部件612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车轴61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继部件612形成为其轴向第一侧L1的端面开放的筒状。而且,在中继部件612的内周面与第一车轴611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的外周面的各个形成有对应的花键,这些花键彼此卡合,由此中继部件612与第一车轴611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而连结。另一方面,中继部件612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差动齿轮机构5的第一侧齿轮55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继部件612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一侧齿轮55的内周面的各个进行对应的花键形成,这些花键彼此卡合,由此中继部件612与第一侧齿轮55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而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出部件62包含第二车轴621。第二车轴621与轴向第二侧L2的车轮W驱动连结。第二车轴621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二侧齿轮56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车轴621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的外周面、与第二侧齿轮56的内周面的各个进行对应的花键形成,这些花键彼此卡合,由此第二车轴621与第二侧齿轮56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而连结。

如图1以及图3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由在动力传递路径P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液压泵71、以及由独立于动力传递路径P的专用的驱动力源驱动的第二液压泵72。第一液压泵71以及第二液压泵72的各个是汲取存积在壳体2内的油存积部2a的油,并排出该汲取的油的泵。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压泵71收纳于壳体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压泵71是通过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旋转部件的旋转而被驱动的、所谓的机械式液压泵。而且,第一液压泵71具备泵输入齿轮711、泵驱动轴712、内转子713、外转子714以及泵盖715。

泵输入齿轮711是第一液压泵71的输入构件。泵输入齿轮711与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差动壳体52连结的泵驱动齿轮57啮合。泵驱动轴712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泵输入齿轮711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泵驱动轴712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配置有泵输入齿轮711。内转子713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泵驱动轴712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泵驱动轴712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配置有内转子713。外转子714相对于内转子713配置于径向R的外侧。形成于外转子714的内周面的内齿与形成于内转子713的外周面的外齿啮合,外转子714伴随着内转子713的旋转而旋转。泵盖715配置为覆盖内转子713以及外转子714。泵盖715将泵驱动轴712支承为能够旋转。具体而言,泵驱动轴712被插通在沿轴向L贯通泵盖715的贯通孔。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压泵71通过差动齿轮机构5的差动壳体52的旋转而被驱动。差动壳体52的旋转速度小于旋转电机1的旋转速度以及反转齿轮机构4的旋转速度。因此,根据第一液压泵71通过差动壳体52的旋转而被驱动的结构,与第一液压泵71被旋转电机1或者反转齿轮机构4驱动的结构比较,能够将第一液压泵71的旋转速度抑制得较低。由此,能够将由第一液压泵71的高速旋转导致的能量损失抑制得较小,以及能够提高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能量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压泵71沿着轴向L的轴向观察,配置于与差动齿轮机构5重叠的位置。具体而言,作为第一液压泵71的泵转子的内转子713以及外转子714配置于在轴向观察与差动齿轮机构5重叠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压泵71配置于比差动齿轮机构5的差动输入齿轮51靠轴向L的旋转电机1的一侧(轴向第一侧L1),且比旋转电机1的轴向L的中央部靠轴向L的差动齿轮机构5的一侧(轴向第二侧L2)。具体而言,构成第一液压泵71的部件(这里是泵输入齿轮711、泵驱动轴712、内转子713、外转子714以及泵盖715)配置于轴向L的、差动输入齿轮51与旋转电机1的轴向L的中央部之间。这里,关于两个构件的配置,“从特定方向观察重叠”是指在使与该视线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向与该假想直线正交的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该假想直线与两个构件双方相交的区域至少存在一部分。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液压泵72是被电动马达72a驱动的电动式液压泵。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72a相当于独立于动力传递路径P的驱动力源。电动马达72a例如能够使用由多相交流电驱动的交流旋转电机。在该情况下,虽省略了图示,但电动马达72a经由在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进行电力转换的逆变器而与直流电源连接,经由逆变器控制电动马达72a的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液压泵72在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的温度是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被停止。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相互独立的第一油路91和第二油路92。

第一油路91是将从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向将转子轴1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B1供给的油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油路91包含将从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向将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多个旋转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多个轴承供给的油路。即、第一油路91为了对将转子轴1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转子轴承B1a以及第二转子轴承B1b、将输入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输入轴承B3a以及第二输入轴承B3b、将副轴4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副轴承B4a以及第二副轴承B4b、将差动壳体5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差动轴承B5a以及第二差动轴承B5b、以及将中继部件61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输出轴承B6进行润滑,对这些轴承供给从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这样,第一油路91与第一液压泵71构成了润滑用的液压回路。

第二油路92是将从第二液压泵72排出的油向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供给的油路。第二油路92与第二液压泵72构成了旋转电机1的冷却用的液压回路。这样,第二油路92构成为向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进行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对象部位CP除了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之外,还包含定子铁芯111的外周面111a以及线圈端部11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路92包含将从第二液压泵72排出的油向定子铁芯111的外周面111a供给的油路、以及向线圈端部112供给的油路。

以下,参照图3以及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油路91的油的流动进行说明。此外,图3以及图4中的实线以及虚线的箭头示出了油的流动。

如图3所示,从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的一部分沿着壳体2的周壁部21的内表面向轴向第一侧L1流动,并到达输出轴承B6。另外,从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的另外一部分通过形成于壳体2的第一侧壁部22的润滑油路22a,到达第一转子轴承B1a。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从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的另外其它的一部分向轴向第二侧L2流动,并到达第一差动轴承B5a。另外,从第一液压泵71排出并向轴向第二侧L2流动的油的一部分向在壳体2的第二侧壁部23形成的第一润滑油路23a与第二润滑油路23b的各个供给。供给到第一润滑油路23a的油通过该第一润滑油路23a,到达第二差动轴承B5b。另一方面,供给到第二润滑油路23b的油流入从该第二润滑油路23b分支的、第一分支油路23c、第二分支油路23d以及第三分支油路23e的各个。

第一分支油路23c经由副轴41的轴向第二侧L2的开口而与副轴油路41a连通。因此,流入到第一分支油路23c的油通过该第一分支油路23c而向副轴油路41a供给。供给到副轴油路41a的油在该副轴油路41a中朝向轴向第一侧L1流动,经由副轴41的轴向第一侧L1的开口,向副轴41的外部流出。而且,向副轴41的外部流出后的油到达第一副轴承B4a。

另一方面,流入到第二分支油路23d的油通过该第二分支油路23d,并到达第二副轴承B4b。此外,供给到副轴油路41a的油的一部分也通过副轴41与第二侧壁部23的间隙,到达第二副轴承B4b。

第三分支油路23e经由输入轴31的轴向第二侧L2的开口而与输入轴油路31a连通。因此,流入到第三分支油路23e的油通过该第三分支油路23e而向输入轴油路31a供给。

供给到输入轴油路31a的油的一部分在该输入轴油路31a中朝向轴向第一侧L1流动。而且,到达输入轴油路31a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的油通过以沿径向R贯通输入轴31的方式形成的供给油路31b,向输入轴31的外部流出。这里,供给油路31b形成为将由第二转子轴承B1b、第一输入轴承B3a、壳体2以及输入轴31围起的空间、与输入轴油路31a连通。因此,向输入轴31的外部流出后的油到达第二转子轴承B1b与第一输入轴承B3a的各个。

另一方面,供给到输入轴油路31a的油的剩余部分通过输入轴31与第二侧壁部23的间隙,到达第二输入轴承B3b。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油路91包含润滑油路22a、第一润滑油路23a、第二润滑油路23b、第一分支油路23c、第二分支油路23d、第三分支油路23e、副轴油路41a、输入轴油路31a以及供给油路31b。润滑油路22a相当于“在第一侧壁部22形成的油路”。第一润滑油路23a、第二润滑油路23b、第一分支油路23c、第二分支油路23d以及第三分支油路23e相当于“在第二侧壁部23形成的油路”。另外,第一润滑油路23a、第二分支油路23d、输入轴油路31a、供给油路31b以及副轴油路41a相当于“将从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向将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多个旋转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多个轴承供给的油路”。

以下,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油路92的油的流动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从第二液压泵72排出的油被油冷却器73冷却。油冷却器73例如具备油流动的配管,构成为在该配管的外部流动的制冷剂(例如是冷却水、空气等)与配管内的油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油。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油路92设置有冷却油的油冷却器73。另一方面,在第一油路91没有设置冷却油的油冷却器。

被油冷却器73冷却后的油被向形成于壳体2的第一侧壁部22的冷却油路22b供给。供给到冷却油路22b的油流入与内侧供给油路81a连接的第一连接油路22c、和与外侧供给油路82a连接的第二连接油路22d的各个。

流入到第一连接油路22c的油通过该第一连接油路22c,向内侧供给油路81a供给。内侧供给油路81a是形成于内侧供给部件81的油路。内侧供给部件81配置于旋转电机1的径向R的内侧。具体而言,内侧供给部件81配置于转子轴122的径向R的内侧。即、内侧供给部件81配置于转子轴油路122a的内部。内侧供给部件81形成为沿轴向L延伸。内侧供给部件81形成为轴向第一侧L1的端面开放的筒状。而且,内侧供给部件81的内部空间作为内侧供给油路81a发挥功能。内侧供给部件81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固定于壳体2的第一侧壁部22,以便内侧供给油路81a与第一连接油路22c连通。

供给到内侧供给油路81a的油在该内侧供给油路81a中朝向轴向第二侧L2流动。而且,内侧供给油路81a内的油通过以沿径向R贯通内侧供给部件81的方式形成的供给孔81b,向内侧供给部件81的外部流出。供给孔81b以连通内侧供给油路81a与转子轴油路122a的方式,在内侧供给部件81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

向内侧供给部件81的外部流出后的油被向转子轴油路122a供给。换言之,向内侧供给部件81的外部流出后的油被向形成转子轴油路122a的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供给。供给到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的油经由转子轴122以及转子铁芯121而在与永久磁铁123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永久磁铁123。这样,供给从第二液压泵72排出的油的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包含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

供给到转子轴油路122a的油的一部分流入以沿径向R贯通转子轴122的方式形成的第一供给油路122b与第二供给油路122c的各个。这里,第一供给油路122b沿着转子轴122的径向R的径向观察,形成于与轴向第一侧L1的线圈端部112重叠的位置。另外,第二供给油路122c沿着转子轴122的径向R的径向观察,形成于与轴向第二侧L2的线圈端部112重叠的位置。因此,伴随着转子轴122的旋转,从第一供给油路122b与第二供给油路122c的各个朝向对应的线圈端部112喷射油。而且,通过附着在线圈端部112的油冷却线圈端部112。这样,供给从第二液压泵72排出的油的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包含线圈端部112。

另一方面,流入到第二连接油路22d的油通过该第二连接油路22d,向外侧供给油路82a供给。外侧供给油路82a是形成于外侧供给部件82的油路。外侧供给部件82相对于旋转电机1配置于铅垂方向的上侧。具体而言,外侧供给部件82配置于比线圈端部112以及定子铁芯111的铅垂方向观察与外侧供给部件82重叠的部分靠铅垂方向的上侧。外侧供给部件82形成为沿轴向L延伸。外侧供给部件82形成为轴向第一侧L1的端面开放的筒状。而且,外侧供给部件82的内部空间作为外侧供给油路82a发挥功能。外侧供给部件82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被壳体2的第一侧壁部22支承,以便外侧供给油路82a与第二连接油路22d连通。另一方面,外侧供给部件82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被壳体2的隔壁部24支承。

供给到外侧供给油路82a的油在该外侧供给油路82a中朝向轴向第二侧L2流动。而且,外侧供给油路82a内的油通过以沿径向R贯通外侧供给部件82的方式形成的第一供给孔82b以及第二供给孔82c而落下。

第一供给孔82b以从铅垂方向观察与轴向第一侧L1的线圈端部112和轴向第二侧L2的线圈端部11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轴向L的多个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两个位置),并且沿外侧供给部件82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因此,外侧供给油路82a内的油的一部分通过第一供给孔82b,向线圈端部112滴落。而且,通过附着于线圈端部112的油冷却线圈端部112。

另外,第二供给孔82c配置于从铅垂方向观察与定子铁芯111重叠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供给孔82c配置于轴向L的多个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两个位置),并且沿外侧供给部件82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因此,外侧供给油路82a内的油的一部分通过第二供给孔82c,向定子铁芯111的外周面111a滴落。滴落到定子铁芯111的外周面111a的油经由定子铁芯111,在与卷绕在定子铁芯111的线圈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该线圈。这样,供给从第二液压泵72排出的油的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包含定子铁芯111的外周面111a。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路92包含冷却油路22b、第一连接油路22c、第二连接油路22d、内侧供给油路81a、供给孔81b、转子轴油路122a、第一供给油路122b、第二供给油路122c、外侧供给油路82a、第一供给孔82b以及第二供给孔82c。外侧供给油路82a、第一供给孔82b以及第二供给孔82c相当于“将从第二液压泵72排出的油向定子铁芯111的外周面111a供给的油路”。

如上述那样,第一油路91与第二油路92在油存积部2a以外相互独立地设置。换言之,第一油路91与第二油路92在油存积部2a以外没有相互连接而分离。因此,在车用驱动装置100中,润滑用的液压回路与冷却用的液压回路相互独立。由此,在不需要对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与多个轴承B1a、B1b、B3a、B3b、B4a、B4b、B5a、B5b、B6中的任一方供给油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对其双方供给油。例如,在搭载了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车辆以高速行驶中,在旋转电机1为低负荷的情况下,能够停止从第二液压泵72向冷却对象部位CP的油的供给。其结果是,能够将由第二液压泵72的不必要的驱动导致的能量损失抑制得较小,以及能够提高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能量效率。

然而,一般驱动第二液压泵72的电动马达72a与车轮W的驱动用的旋转电机1相比是小型的旋转电机,与旋转电机1相比,能够输出的扭矩的最大值小。因此,在油的粘性高的低温环境中,在搭载了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车辆刚开始行驶之后等,存在第二液压泵72无法适当地汲取油的可能性。特别是,为了提高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能量效率,在作为第二液压泵72用的电动马达72a使用了小型的马达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然而,通常在油的粘性高的低温环境中,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的温度也较低,对冷却对象部位CP进行冷却的必要性低。因此,即使是本实施方式那样的结构,也几乎没有由第二液压泵72无法适当地汲取油导致的影响。

〔其它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通过第一油路91对将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多个旋转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多个轴承的全部供给油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第一油路91不对将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多个旋转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多个轴承的一部分或者全供给油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第一油路91包含形成于第一侧壁部22的油路(润滑油路22a)、形成于第二侧壁部23的油路(第一润滑油路23a、第二润滑油路23b、第一分支油路23c、第二分支油路23d、第三分支油路23e)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是第一油路91仅包含形成于第一侧壁部22的油路、以及形成于第二侧壁部23的油路的任一方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第一油路91不包含形成于第一侧壁部22的油路、以及形成于第二侧壁部23的油路的任一个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冷却对象部位CP包含线圈端部112、定子铁芯111的外周面111a以及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为冷却对象部位CP不包含线圈端部112以及定子铁芯111的外周面111a的一方或者双方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冷却对象部位CP例如包含以通过永久磁铁123的附近的方式形成于转子铁芯121的内部的油路的面。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转子轴承B1包含将转子轴122的从转子铁芯121向轴向第一侧L1突出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转子轴承B1a、以及将转子轴122的从转子铁芯121向轴向第二侧L2突出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转子轴承B1b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第一转子轴承B1a以及第二转子轴承B1b的至少一方从径向R的内侧支承沿着径向R的径向观察转子轴122的与转子铁芯121重叠的部分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仅由一个轴承构成转子轴承B1,或包含3个以上的轴承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作为扬起齿轮G的差动输入齿轮51扬起的油存积部2a的油被向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多个齿轮的齿轮啮合部供给的结构。然而,也可以是代替该结构或者在此基础上,将第一油路91的油向齿轮啮合部供给的结构。另外,扬起齿轮G也可以是差动输入齿轮51以外的齿轮。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第一液压泵71通过差动壳体52的旋转而被驱动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第一液压泵71也可以通过输入轴31的旋转而被驱动,也可以通过副轴41的旋转而被驱动。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差动输入齿轮51是差动齿轮机构5的最大直径部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差动壳体52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差动齿轮机构5的最大直径部。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第一液压泵71配置于沿着轴向L的轴向观察与差动齿轮机构5重叠的位置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第一液压泵71也可以配置于从轴向观察不与差动齿轮机构5重叠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第一液压泵71配置于沿着差动齿轮机构5的径向R的径向观察与差动齿轮机构5重叠的位置的结构。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第一液压泵71配置于比差动齿轮机构5的差动输入齿轮51靠轴向L的旋转电机1的侧(轴向第一侧L1),且比旋转电机1的轴向L的中央部靠轴向L的差动齿轮机构5侧(轴向第二侧L2)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第一液压泵71也可以配置于比差动输入齿轮51靠轴向第二侧L2,也可以配置于比旋转电机1的轴向L的中央部靠轴向第一侧L1。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在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的温度是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使第二液压泵72停止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的温度是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使第二液压泵72停止的结构。这里,“冷却对象部位CP的温度”是在冷却对象部位CP包含多个部位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其平均值、最大值等。另外,也可以总是驱动第二液压泵72。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若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的温度是规定值以下,则也可以以减少来自第二液压泵72的油的排出量的方式进行控制。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在第二油路92设置有油冷却器73,在第一油路91未设置冷却油的油冷却器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一油路91设置有冷却油的油冷却器的结构。此外,第二油路92是用于冷却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的油路,所以优选至少在第二油路92设置油冷却器73。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例子说明了旋转电机1以及输入部件3配置于第一轴A1上,反转齿轮机构4配置于第二轴A2上,差动齿轮机构5、第一输出部件61以及第二输出部件62配置于第三轴A3上的结构。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是上述一部分或者全部配置于共用的轴上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旋转电机1、输入部件3、反转齿轮机构4、差动齿轮机构5、以及第一输出部件61和第二输出部件62配置于同轴的结构。

(13)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与其它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组合来应用。关于其它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不过示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对在上述中说明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概要进行说明。

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

旋转电机(1),其成为车轮(W)的驱动力源,具有定子铁芯(111)、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定子铁芯(111)旋转的转子铁芯(121)、以及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上述转子铁芯(121)连结的筒状的转子轴(122);

驱动传递机构(10),其设置于连结上述转子轴(122)与上述车轮(W)的动力传递路径(P);

第一液压泵(71),其被在上述动力传递路径(P)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

第二液压泵(72),其被独立于上述动力传递路径(P)的驱动力源(72a)驱动;

第一油路(91),其将从上述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向将上述转子轴(1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B1)供给;以及

第二油路(92),其将从上述第二液压泵(72)排出的油向上述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供给。

根据该结构,作为向将旋转电机(1)的转子轴(1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B1)供给油的润滑用的液压回路设置有第一油路(91)以及第一液压泵(71),作为向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供给油的冷却用的液压回路设置有第二油路(92)以及第二液压泵(72)。由此,能够独立地进行转子轴承(B1)的润滑和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的冷却。因此,在车辆处于停止中的情况下等,在不需要转子轴承(B1)的润滑的情况下,能够停止从第一液压泵(71)向转子轴承(B1)的油的供给,在旋转电机(1)的温度低的情况下等,在不需要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的冷却的情况下,能够停止从第二液压泵(72)向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的油的供给。即、在不需要对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与转子轴承(B1)中的任一方供给油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对它们双方供给油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将由不需要的液压泵的驱动引起的能量损失抑制得较小,以及能够提高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能量效率。

这里,优选上述第一油路(91)包含将从上述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向将上述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多个旋转部件(31、41、52、61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多个轴承(B3a、B3b、B4a、B4b、B5a、B5b、B6)供给的油路(31a、31b、41a、23a、23d)。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车辆的行驶中对将车辆的行驶中旋转的多个旋转部件(31、41、52、61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多个轴承(B3a、B3b、B4a、B4b、B5a、B5b、B6)供给油。即、在需要多个轴承(B3a、B3b、B4a、B4b、B5a、B5b、B6)的润滑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润滑它们。另一方面,在车辆处于停止中的情况下等,在不需要多个轴承(B3a、B3b、B4a、B4b、B5a、B5b、B6)的润滑的情况下,能够停止对它们的油的供给。因此,能够将由不需要的液压泵的驱动引起的能量损失抑制得更小。

另外,优选还具备收纳上述旋转电机(1)以及上述驱动传递机构(10)的壳体(2),

上述壳体(2)具备:形成为包围上述旋转电机(1)以及上述驱动传递机构(10)的径向(R)的外侧的筒状的周壁部(21)、以封闭上述周壁部(21)的轴向(L)的一侧的开口的方式配置的第一侧壁部(22)、以及以封闭上述周壁部(21)的上述轴向(L)的另一侧的开口的方式配置的第二侧壁部(23),

上述第一油路(91)包含形成于上述第一侧壁部(22)的油路(22a)、以及形成于上述第二侧壁部(23)的油路(23a、23b、23c、23d、23e)。

根据该结构,即使包含转子轴承(B1)的润滑对象是配置于壳体(2)的内部的轴向(L)的两侧区域的结构,也容易从第一油路(91)向润滑对象供给油。

另外,优选上述第二油路(92)包含将从上述第二液压泵(72)排出的油向上述定子铁芯(111)的外周面(111a)供给的油路(82a、82b、82c)。

根据该结构,除了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之外,从第二油路(92)还对定子铁芯(111)的外周面(111a)供给油。即、从径向(R)的内侧与外侧双方冷却旋转电机(1)。因此,在需要冷却旋转电机(1)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冷却旋转电机(1)。

另外,优选上述转子轴(122)配置为从上述转子铁芯(121)向轴向(L)的两侧突出,

上述转子轴承(B1)包含:将上述转子轴(122)的从上述转子铁芯(121)向上述轴向(L)的一侧(L1)突出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转子轴承(B1a);以及将上述转子轴(122)的从上述转子铁芯(121)向上述轴向(L)的另一侧(L2)突出的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转子轴承(B1b)。

根据该结构,在沿轴向(L)分离比较大的两个位置,转子轴(122)被第一转子轴承(B1a)以及第二转子轴承(B1b)支承为能够旋转。而且,在车辆的行驶中,从第一油路(91)向第一转子轴承(B1a)以及第二转子轴承(B1b)双方供给油。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通过第一转子轴承(B1a)以及第二转子轴承(B1b)适当地支承转子轴(122),并且能够根据需要适当地润滑它们双方。

另外,优选还具备在内部形成有存积油的油存积部(2a),收纳上述旋转电机(1)以及上述驱动传递机构(10)的壳体(2),

向上述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多个齿轮(32、42、43、51、54、55、56)的齿轮啮合部,供给上述第一油路(91)的油以及由多个上述齿轮(32、42、43、51、54、55、56)所含的扬起齿轮(G)扬起的上述油存积部(2a)的油的至少一方。

根据该结构,在车辆的行驶中,由从第一液压泵(71)排出的油流动的第一油路(91)、以及扬起存积在油存积部(2a)的油的扬起齿轮(G)的至少一方,向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的多个齿轮(32、42、43、51、54、55、56)的齿轮啮合部供给油。因此,在齿轮啮合部需要润滑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润滑齿轮啮合部。另一方面,在车辆处于停止中的情况下等,在齿轮啮合部不需要润滑的情况下,能够停止对齿轮啮合部的油的供给。因此,能够将由向齿轮啮合部供给不需要的油导致的能量损失抑制得较小。

另外,优选上述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与上述车轮(W)驱动连结的一对输出部件(61、62),并且具备将从上述旋转电机(1)侧传递的驱动力向一对上述输出部件(61、62)分配的差动齿轮机构(5),

上述差动齿轮机构(5)具备中空的差动壳体(52),

上述第一液压泵(71)通过上述差动壳体(52)的旋转而被驱动。

根据该结构,在车轮(W)的旋转中,即在车辆的行驶中,差动壳体(52)总是旋转。因此,在车辆的行驶中,第一液压泵(71)总是处于被驱动的状态。由此,在车辆的行驶中,能够从第一油路(91)向转子轴承(B1)供给油,能够适当地润滑该转子轴承(B1)。因此,能够避免在车辆的行驶中转子轴承(B1)的润滑不足的情况。

另外,优选上述驱动传递机构(10)具备与上述车轮(W)驱动连结的一对输出部件(61、62),并且具备将从上述旋转电机(1)侧传递的驱动力向一对上述输出部件(61、62)分配的差动齿轮机构(5),

以上述输出部件(61、62)的轴向(L)以及径向(R)为基准,

上述旋转电机(1)相对于上述差动齿轮机构(5)的上述径向(R)的尺寸最大的部分亦即最大直径部(51)配置于上述轴向(L)的一侧(L1),

上述第一液压泵(71)配置为沿着上述轴向(L)的轴向观察与上述差动齿轮机构(5)重叠,并且配置于比上述差动齿轮机构(5)的上述最大直径部(51)靠上述轴向(L)的上述旋转电机(1)侧,且比上述旋转电机(1)的上述轴向(L)的中央部靠上述轴向(L)的上述差动齿轮机构(5)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从轴向观察与差动齿轮机构(5)重叠的空间,来配置第一液压泵(71)。由此,能够抑制由第一液压泵(71)的配置引起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径向(R)的大型化。

另外,根据本结构,第一液压泵(71)配置于比差动齿轮机构(5)的最大直径部(51)靠轴向(L)的旋转电机(1)侧,且比旋转电机(1)的轴向(L)的中央部靠轴向(L)的差动齿轮机构(5)侧。即、第一液压泵(71)配置于沿轴向(L)错开配置的旋转电机(1)与差动齿轮机构(5)的最大直径部(51)之间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中央区域。由此,能够将对转子轴承(B1)供给油的第一油路(91)的轴向(L)的延伸距离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设为第一油路(91)容易地向转子轴承(B1)适当地供给油的构造。

另外,优选在上述转子轴(122)的上述内周面(122d)的温度是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使上述第二液压泵(72)停止。

根据该结构,在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不需要冷却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停止第二液压泵(72)。由此,能够将由不需要的第二液压泵(72)的驱动引起的能量损失抑制得较小,以及能够提高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能量效率。

另外,优选在上述第二油路(92)设置冷却油的油冷却器(73),在上述第一油路(91)不设置上述油冷却器(73)。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油冷却器(73)适当地冷却从第二油路(92)向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供给的油。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旋转电机(1)的冷却对象部位(CP)。

另一方面,关于为了转子轴承(B1)的润滑而供给的油,与向转子轴(122)的内周面(122d)供给的油比较,对低温的要求低。因此,根据本结构,在进行向多个轴承(B1a、B1b、B3a、B3b、B4a、B4b、B5a、B5b、B6)的油的供给的第一油路(91)不设置油冷却器(73),从而能够减少在第一油路(91)中流动的油的压力损失。由此,能够将第一液压泵(71)的驱动所需的能量抑制得较小,所以能够提高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能量效率。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技术能够用于具备成为车轮的驱动力源的旋转电机、设置于连结旋转电机与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的驱动传递机构、被在动力传递路径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液压泵、以及被独立于动力传递路径的专用的驱动力源驱动的第二液压泵的车用驱动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车用驱动装置、1:旋转电机、122:转子轴、10:驱动传递机构、61:第一输出部件、62:第二输出部件、71:第一液压泵、72:第二液压泵、91:第一油路、92:第二油路、B1:转子轴承、P:动力传递路径、W:车轮、L:轴向、R:径向。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直流电压输出电路和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