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

文档序号:101637 发布日期:2021-10-15 浏览:2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 (River and lake bottom material improve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method ) 是由 孙进 冯慧云 崔祥 杜磊 张松 李家旺 于 2021-06-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河湖处理区域的划分;步骤二:底泥初步修复;步骤三:底泥的原位氧化修复;步骤四:水生植物的栽培;步骤五:待改善区域的推广种植。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设置,对底泥进行多重修复后再原位覆盖至原水域,有效保证沉水植物的种植以及后续生长;通过先在实验区域内对目标水生植物进行种植,可获取环境适应性较好的目标沉水植物进行推广种植,有利于沉水植物对底泥的修复。(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ver and lake bottom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dividing a river and lake treatment area; step two: primarily repairing bottom mud; step three: in-situ oxidation repair of the bottom mud; step four: cultivating aquatic plants; step five: and (5) popularizing and planting in the area to be improve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river and lake bottom materials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method is arranged, the bottom mud is subjected to multiple repairs and then is covered to a raw water area in situ, and the planting and subsequent growth of submerged plants are effectively ensured; by planting the target aquatic plants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the target submerged plants with better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can be obtained for popularization and planting, and the remediation of the sediment by the submerged plants is facilitated.)

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底泥原位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城市急速发展,城市污水管道建设尚未完善,部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排入河,河湖水体逐渐转变为黑臭水体,底质沉积污染物逐渐增加,底质內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底质改善技术主要有清淤、疏浚、原位修复等,每种技术均有其优点和缺点。底质的改善不仅在于底泥沉积污染物的削减,水生态的修复可以有效增加水体自净能力,维持水体营养盐收支平衡,防止水体恶化,有机污染物还原沉降造成底质二次污染。在原位修复中,沉水植物的原位修复因其修复效果好、效率高,成为水环境处理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然而,现有的沉水植物原位修复底泥的处理过程中,底泥一般只进行简单的清洗,再原位覆盖至原水域进行后续的沉水植物种植,这种处理方式,不利于初期沉水植物的生长,使得沉水植物修复底泥效果不佳;而且,一般沉水植物从产地采集后种植于待处理水域,生长环境的转变易导致部分沉水植物初期生长状况不佳,不利于沉水植物对底泥的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设置,对底泥进行多重修复后再原位覆盖至原水域,有效保证沉水植物的种植以及后续生长;通过先在实验区域内对目标水生植物进行种植,可获取环境适应性较好的目标沉水植物进行推广种植,有利于沉水植物对底泥的修复。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河湖处理区域的划分

将河湖的待处理水域划分成一个实验区域以及多个待改善区域,每个所述待改善区域以及实验区域内均设置有处理平台,所述处理平台内配备有底泥原位修复浮体平台以及监测平台;

步骤二:底泥初步修复

将实验区域内水底8-10公分底泥转移至底泥原位修复浮体平台,在所述底泥原位修复浮体平台上进行污泥分离,得一次修复底泥;

步骤三:底泥的原位氧化修复

向所述一次修复底泥内投入氧化剂,得二次修复底泥,将所述二次修复底泥原位覆盖至所述实验区域的水底;

步骤四:水生植物的栽培

在实验区域内,种植目标水生植物,利用监测平台,监测环境水样,获取水样环境数据;

步骤五:待改善区域的推广种植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的操作,对待改善区域内的底泥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将实验区域内的目标水生植物移植至待改善区域内进行大规模种植。

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分离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a:将水底8-10公分底泥转移至底泥原位修复浮体平台内,将所述底泥投入破碎机内,对大颗粒杂质进行破碎处理,取处理后的底泥,得一次处理底泥;

步骤b:将所述一次处理底泥进行絮凝沉降分离,得二次处理底泥;

步骤c:将所述二次处理底泥经由吸附池进行吸附后,去除二次处理底泥内的重金属,得三次处理底泥;

步骤d:将所述三次处理底泥经由污泥脱水机处理后,获取一次修复底泥。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剂为高锰酸钾、硝酸钙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目标水生植物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1:选取产地内生长状况良好的目标水生植物,种植于实验区域内,每天测量实验区域内的水样环境数据,种植周期为10天;

步骤2:目标水生植物在实验区域内种植10天后,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植株移植于修复完成的待改善区域内进行推广种植,目标水生植物植株之间株行距为15cm;

步骤3:每隔三天,对待改善区域内的底泥以及水样进行采集,测定待改善区域内的水样环境数据,测定时间为一个月。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水生植物为轮叶黑藻、苦草、狐尾藻以及茨藻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水样环境数据包括底泥样品数据以及实验水样数据;

所述底泥样品数据包括底泥中的总磷含量、总氮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

所述实验水样数据包括水样中的总磷含量、总氮含量、氨氮含量以及高锰酸盐指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设置,对底泥进行多重修复后再原位覆盖至原水域,有效保证沉水植物的种植以及后续生长。

2、本发明通过先在实验区域内对目标水生植物进行种植,可获取环境适应性较好的目标沉水植物进行推广种植,有利于沉水植物对底泥的修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污泥分离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种植目标水生植物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河湖处理区域的划分

将河湖的待处理水域划分成一个实验区域以及多个待改善区域,每个待改善区域以及实验区域内均设置有处理平台,处理平台内配备有底泥原位修复浮体平台以及监测平台;

步骤二:底泥初步修复

将实验区域内水底8-10公分底泥转移至底泥原位修复浮体平台,在底泥原位修复浮体平台上进行污泥分离,得一次修复底泥;

其中,污泥分离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a:将水底8-10公分底泥转移至底泥原位修复浮体平台内,将底泥投入破碎机内,对大颗粒杂质进行破碎处理,取处理后的底泥,得一次处理底泥;

步骤b:将一次处理底泥进行絮凝沉降分离,得二次处理底泥;

步骤c:将二次处理底泥经由吸附池进行吸附后,去除二次处理底泥内的重金属,得三次处理底泥;

步骤d:将三次处理底泥经由污泥脱水机处理后,获取一次修复底泥;

步骤三:底泥的原位氧化修复

向一次修复底泥内投入氧化剂,得二次修复底泥,将二次修复底泥原位覆盖至实验区域的水底,其中,氧化剂为高锰酸钾、硝酸钙中的一种;

步骤四:水生植物的栽培

在实验区域内,种植目标水生植物,利用监测平台,监测环境水样,获取水样环境数据,其中,目标水生植物为轮叶黑藻、苦草、狐尾藻以及茨藻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中,种植目标水生植物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1:选取产地内生长状况良好的目标水生植物,种植于实验区域内,每天测量实验区域内的水样环境数据,种植周期为10天;

步骤2:目标水生植物在实验区域内种植10天后,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植株移植于修复完成的待改善区域内进行推广种植,目标水生植物植株之间株行距为15cm;

步骤3:每隔三天,对待改善区域内的底泥以及水样进行采集,测定待改善区域内的水样环境数据,测定时间为一个月;

其中,水样环境数据包括底泥样品数据以及实验水样数据;

底泥样品数据包括底泥中的总磷含量、总氮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

实验水样数据包括水样中的总磷含量、总氮含量、氨氮含量以及高锰酸盐指数;

步骤五:待改善区域的推广种植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的操作,对待改善区域内的底泥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将实验区域内的目标水生植物移植至待改善区域内进行大规模种植。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湖底质改良暨生态环境改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设置,对底泥进行多重修复后再原位覆盖至原水域,有效保证沉水植物的种植以及后续生长;通过先在实验区域内对目标水生植物进行种植,可获取环境适应性较好的目标沉水植物进行推广种植,有利于沉水植物对底泥的修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含油污泥减量化处理成套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