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

文档序号:1029689 发布日期:2020-10-30 浏览:5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 (A postoperative transfer car (buggy) for nursing branch of academic or vocational study ) 是由 陈程 于 2020-08-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带轮车架、升降导轨和载人组件;所述的带轮车架用于承载所述的升降导轨和所述的载人组件;所述的升降导轨主体成“L”形,其一端在所述的带轮车架滑动定位,另一端起到为所述的载人组件的运行导向的作用;所述的载人组件用于运起、承载并安置术后患者;实现了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搬运患者过程中劳动强度小、可靠性高且能够做到科学有效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技术效果。(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post-operation transfer vehicle for nursing department,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and comprises a belt wheel frame, a lifting guide rail and a manned assembly; the belt wheel frame is used for bearing the lifting guide rail and the manned assembly; the lifting guide rail main body is L-shaped, one end of the lifting guide rail main body is positioned on the belt wheel frame in a sliding mod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lifting guide rail main body plays a role in guid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manned assembly; the manned assembly is used for carrying, bearing and arranging a postoperative patient; the technical effect that the postoperative transfer trolley for the nursing department is small in labor intensity and high in reli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the patient and can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avoid secondary damage to the patient is achieved.)

一种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中,进行手术一般需要在患者肢体上“开刀”,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往病床转运的过程中,躯干“开刀”的患者转运过程中一般要求患者肢体尽可能避免短距离大角度弯折,进而避免患者已经缝合的刀口崩开、给患者带来大量的痛苦甚至影响患者的生命。

现有技术中,患者术后转运一般通过人工搬运配合担架车的方式进行,在此过程中,从手术台至担架车以及从担架车至患者病床的搬运过程,均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对患者进行搬运(三人分别搬运患者背部、腰部、腿部,尽可能避免患者身上刀口受力),整个搬运过程劳动强度大、可靠性低且很难科学有效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总之,现有技术中未包括搬运患者过程中劳动强度小、可靠性高且能够做到科学有效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术后转运装置,搬运患者过程中劳动强度小、可靠性高且能够做到科学有效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仍具有广泛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运输术后患者过程劳动强度大、可靠性低且很难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搬运患者过程中劳动强度小、可靠性高且能够做到有效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包括带轮车架、升降导轨和载人组件;

所述的带轮车架用于承载所述的升降导轨和所述的载人组件;

所述的升降导轨主体成“L”形,其一端在所述的带轮车架滑动定位,另一端起到为所述的载人组件的运行导向的作用;

所述的载人组件用于运起、承载并安置术后患者;

所述的载人组件包括载人组件侧板、卷筒以及床单夹取装置;

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二者对称设置且均滑动定位在所述的升降导轨上;

所述的卷筒设置于两个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之间,卷筒的结构为周圈缠绕有矩形布的圆柱形滚筒;

所述的矩形布一端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上远离所述的滚筒的一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滚筒上;

所述的床单夹取装置用于夹持患者身下床单,使所述的卷筒在床单下运行进而避免所述卷筒与患者肢体的直接接触;

所述的卷筒起到通过自身转动并配合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在术后患者身下逐步形成载人担架、逐步消除已形成的载人担架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带轮车架包括操作站台、升降导轨定位装置、能源组件、控制面板和侧板限位装置;

所述的操作站台定位于所述带轮车架的侧壁靠近底部位置,用于转运床操作人员为转运车配重;

所述的升降导轨定位装置位于所述的带轮车架的侧壁上,起到定位并驱动所述的升降导轨升降的作用;

所述的升降导轨定位装置能够是人力或电机驱动的棘轮机构与滑道的组合、液压缸或气缸;

所述的能源组件为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各部件的运行乃至整辆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运行提供能量,

所述的能源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带轮车架上;

所述的控制面板位于所述的带轮车架靠近所述的操作站台的侧壁上,起到集成控制整辆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各部件运行的作用;

所述的侧板限位装置起到限制所述的载人组件在所述的带轮车架上活动的作用;

所述的侧板限位装置能够是凸出带轮车架的矩形块体;

所述的车架顶板为所述的带轮车架的顶板,起到承载所述的载人组件并为所述的侧板限位装置提供载体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导轨的数量为2个;

所述的升降导轨的主体为两个直杆形成的“L”形;

所述的升降导轨主体包括升降端和导向端;

所述的升降端和所述的导向端分别位于所述的“L”形升降导轨主体两个直杆上;

所述的两个直杆之间的角度为90度;

所述的升降端在所述的带轮车架滑动定位;

所述的导向端起到为所述的载人组件的运行导向的作用;

所述的升降端和导向端能够是圆杆和/或方杆。

进一步的所述载人组件侧板包括升降导轨穿入孔、卷筒装入槽和侧板连接加固装置;

所述的升降导轨穿入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升降导轨穿入孔轴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的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长度方向;

所述的升降导轨穿入孔套装定位在所述的升降导轨的导向端上;

所述的卷筒装入槽设置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上,为通槽且通槽轴向与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侧壁垂直;

所述的卷筒装入槽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5至12度,且远离所述的卷筒的方向略高;

所述的卷筒装入槽起到为所述的卷筒的运动导向的作用;

所述的侧板连接加固装置能够是杆或者板,起到固定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载人组件侧板的作用;

所述的卷筒定位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的卷筒装入槽上;

所述的卷筒包括卷筒动力组件、转运布和卷筒动力组件导轨;

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为所述的卷筒的转动提供动力;

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的数量为2个,二者对称设置;

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能够是伺服电机;

所述的转运布为高强度布,其材质能够是聚氨酯纤维、玻璃纤维;

所述的卷筒的转动能够将所述的转运布缠绕在卷筒的侧壁上,进而将转运布展开或收起;

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导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上,卷筒动力组件导轨与水平地面的角度与所述的卷筒装入槽与水平地面的角度相同且卷筒动力组件导轨与卷筒装入槽相互平行;

卷筒动力组件导轨起到为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的非旋转运动导向的作用;

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跟随所述的卷筒自动沿卷筒动力组件导轨滑动;

所述的床单夹取装置的数量为4个,其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上靠近顶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卷筒动力组件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

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侧壁上设置有齿条;

所述的齿轮与所述的齿条啮合,起到稳定所述的卷筒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靠近操作站台的载人组件侧板上升降导轨穿入孔位置设置有侧板外伸套筒;

所述的侧板外伸套筒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上;

所述的侧板外伸套筒的轴线与所述的升降导轨穿入孔轴线共线;

所述的侧板外伸套筒与所述的升降导轨穿入孔的内径相同;

所述的侧板外伸套筒用于增加所述的升降导轨穿入孔与所述的升降导轨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应力集中。

优选的所述升降导轨还包括加强杆;

所述的加强杆包括滑动块、铰接杆和侧板凸块;

所述的滑动块套装并滑动定位在所述的升降端上;

所述的侧板凸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上;

所述的铰接杆为直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侧板凸块和所述的滑动块铰接;

所述的加强杆起到增加所述的升降导轨的强度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升降导轨的导向端为丝杠结构,且其可转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升降端上依靠电机驱动转动;

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的升降导轨穿入孔以及侧板外伸套筒内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的丝杠配合内螺纹;

所述的载人组件沿所述的升降导轨滑动由所述的丝杠结构的升降导轨导向端的转动进行驱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在设置有轮子的车架上设置“L”形的升降导轨和滑动定位在所述的升降导轨上远离所述的车架一端的载人组件,利用载人组件内各部件逐步构成担架结构运起、承载并安置术后患者,实现术后患者及患者身下床单共同进入或脱离所述的载人组件;通过升降导轨将所述的载人组件与术后患者一同从手术床上运起、提升、放置在车架上进行运输至病床,并将载人组件连同术后患者按照抬升、移动至病床正上方、放置在病床、患者与载人组件脱离、载人装置归位的流程完成术后患者的转运,进而实现了搬运患者过程中劳动强度小、可靠性高且能够做到科学有效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术后转运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等轴测视图,用于展示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

图2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载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升降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载人组件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升降导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加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床单夹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床单夹取装置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

带轮车架100;

操作站台110,升降导轨定位装置120,能源组件130,控制面板140,侧板限位装置150;

升降导轨200;

升降导轨主体210,升降端211,导向端212,加强杆220,滑动块221,铰接杆222,侧板凸块223;

载人组件300;

载人组件侧板310,升降导轨穿入孔311,卷筒装入槽312,齿条313,侧板外伸套筒314,侧板连接加固装置315,

卷筒320,卷筒动力组件321,齿轮321-1,转运布322,卷筒动力组件导轨323;床单夹取装置3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等轴测视图;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包括带轮车架100、升降导轨200和载人组件300;所述的带轮车架100用于承载所述的升降导轨200和载人组件300;所述的升降导轨200主体成“L”形,其“L”形主体的一端在所述的带轮车架100滑动定位,另一端起到为所述的载人组件300的运行导向的作用;所述的载人组件300用于承载手术结束的患者,载人组件300包括载人组件侧板310、卷筒320以及床单夹取装置330,利用所述的卷筒320沿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的运动并辅以所述的床单夹取装置330,实现术后患者及患者身下床单共同进入或脱离所述的载人组件300。术后患者进入所述的载人组件300后,所述的载人组件300受所述的升降导轨200的导向及控制,稳定运行至所述的带轮车架100上,进行术后患者自手术台向带轮车架100的转运;术后患者从所述的带轮车架100转运至病床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进而实现了搬运患者过程中劳动强度小、可靠性高且能够做到科学有效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术后转运。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包括带轮车架100、升降导轨200和载人组件300。

所述的带轮车架100包括操作站台110、升降导轨定位装置120、能源组件130、控制面板140和侧板限位装置150;所述的操作站台110定位于所述带轮车架100的侧壁靠近底部位置,用于转运床操作者在转运床停放时进行患者术后转运(从手术台至转运车或从转运车至患者病床)过程中,利用自身重量为转运车配重;所述的升降导轨定位装置120定位于所述的带轮车架100的侧壁上,起到定位并驱动所述的升降导轨200升降的作用,升降导轨定位装置120能够是人力或电机驱动的棘轮机构与滑道的组合、液压缸或气缸;所述的能源组件130为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各部件的运行乃至整部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运行提供能量,能源组件130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带轮车架100上;所述的控制面板140定位于所述的带轮车架100靠近所述的操作站台110的侧壁上,起到集成控制整辆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各部件运行的作用;所述的侧板限位装置150起到限制所述的载人组件300在所述的带轮车架100上活动的作用,其能够是如图5所示的凸出带轮车架100的矩形块体;所述的车架顶板160为所述的带轮车架100的顶板,起到承载所述的载人组件300并为所述的侧板限位装置150提供载体的作用。

如图1及图3所示,每辆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上设置于两个所述的升降导轨200,升降导轨200的主体为两个直杆形成的“L”形,升降导轨200的主体包括升降导轨主体210,升降导轨主体210包括升降端211和导向端212,升降端211和导向端212分别位于所述的“L”形升降导轨主体210两个直杆上,所述的两个直杆之间的角度为90度,所述的升降端211在所述的带轮车架100滑动定位,所述的导向端212起到为所述的载人组件300的运行导向的作用;所述的升降端211和导向端212能够是圆杆和或方杆。

所述的载人组件300用于运起、承载并安置术后患者,载人组件300包括载人组件侧板310、卷筒320以及床单夹取装置330。

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如图2或图4所示,其包括升降导轨穿入孔311、卷筒装入槽312和侧板连接加固装置315;每辆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上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的数量为二,二者对称设置;所述的升降导轨穿入孔311如图4所示,每个载人组件侧板310上设置于两个,两个升降导轨穿入孔311轴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的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的长度方向,升降导轨穿入孔311套装定位在所述的升降导轨200的导向端上;所述的卷筒装入槽312设置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上,为通槽且通槽轴向与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侧壁垂直;考虑到卷筒320转动时因缠绕直径逐部增大,所述的卷筒装入槽312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5至12度,且远离所述的卷筒320的方向略高;卷筒装入槽312起到为所述的卷筒的运动导向的作用;所述的侧板连接加固装置315如图5所示,其能够是杆或者板,起到固定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载人组件侧板310的作用。

所述的卷筒320主体为圆柱形且定位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的卷筒装入槽312上,卷筒320包括卷筒动力组件321、转运布322和卷筒动力组件导轨323;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321为所述的卷筒320的转动提供动力,卷筒动力组件321的数量为2个,二者对称设置,卷筒动力组件321能够是伺服电机;所述的转运布322为高强度布,其材质能够是聚氨酯纤维、玻璃纤维等,转运布3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的卷筒装入槽312上远离所述的卷筒320的一端,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卷筒320上,卷筒320的转动能够将所述的转运布322缠绕在卷筒320的侧壁上,进而将转运布322展开或收起;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导轨323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上,卷筒动力组件导轨323与水平地面的角度与所述的卷筒装入槽312与水平地面的角度相同且卷筒动力组件导轨323与卷筒装入槽312相互平行;卷筒动力组件导轨323如图2所示,起到为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321的非旋转运动导向的作用;当所述的卷筒320受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321驱动进行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的转运布322缠绕在所述的卷筒320上,转运布322的暴露面积减少,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321跟随所述的卷筒320自动沿卷筒动力组件导轨323滑动。

所述的床单夹取装置330用于夹持患者身下床单,使所述的卷筒320在床单下运行进而避免所述卷筒320与患者肢体的直接接触;所述的床单夹取装置330的数量为4个,其可拆卸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上靠近顶部位置,起到将患者身下的医用床单的四角夹取固定的作用;床单夹取装置330的结构如图8或图9所示,其包括棱柱形的定位块、两个半圆柱形的夹取块、具有缺口的环形套以及棘爪与棘爪控制杆;所述的夹取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定位块上,所述的环形套套装固定在所述的两个夹取块上,所述的定位块上设置有棘爪槽;在进行装运患者之前,转运者操作人员首先通过棘爪控制杆控制棘爪失效,取出所述的定位块与所述的夹取块的组合,此时将床单一角填放入两个夹取块之间,缠绕后套上所述的环形套,并将所述的定位块与所述的夹取块的组合装入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上,棘爪自动扣紧,进而完成床单的夹取固定。

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实际运行时,转运车首先被转运车操作人员推至手术间,患者手术结束后,利用所述的升降导轨200将所述的载人组件300升高后沿所述的导向杆方向推至患者正上方,此时所述的转运布322面积收缩至最小,整个载人组件300形成一个“囗”字形,转运车操作者控制所述的升降导轨200下降,将患者包围在所述的载人组件300中,之后利用所述的床单夹取装置将患者身下床单四角夹紧固定,固定完成后操作人员控制所述的卷筒330逆时针转动,从床单下平稳将所述的转运布322展开进而将患者与手术台脱离(保证患者肢体角度不进行短距离大角度弯折,进而减少“刀口”受力),转运布322完全展开后操作人员控制所述的升降导轨上升,将载人组件300拖回带轮车架100正上方,控制升降导轨平稳下降,最后通过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贴合所述的车架顶板,转运初步完成;将患者从转运车转运至病床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在此不进行叙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施例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搬运患者过程中劳动强度小、可靠性高且能够做到科学有效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实施例二

本发明在实验时发现,单纯的依靠卷筒320转动缠绕所述的转运布322带动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321沿其导轨移动容易出现卷筒320及卷筒动力组件321移动稳定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在所述的卷筒动力组件输出轴上设置齿轮321-1,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侧壁上设置齿条313,利用齿轮321-1与齿条313的配合,保障所述的滚筒转动的稳定性。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施例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相较实施例一所述的卷筒320的稳定性更好。

实施例三

考虑到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在运行时容易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的升降导轨穿入孔311位置应力集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靠近所述的操作站台110的载人组件侧板上升降导轨穿入孔311位置设置了侧板外伸套筒314,用于增加升降导轨穿入孔311与升降导轨200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应力集中。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施例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相较上述实施例减少了应力集中问题。

实施例四

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的升降导轨200的强度,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升降导轨200上增设了加强杆,所述的加强杆220包括滑动块221、铰接杆222和侧板凸块223;所述的滑动块221套装并滑动定位在所述的升降端上,所述的侧板凸块223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上,所述的铰接杆222为直杆,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侧板凸块223和所述的滑动块221铰接;所述的加强杆220起到增加所述的升降导轨的强度的作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施例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相较上述实施例增加了升降导轨200的强度,进而提升了转运车的可靠性。

实施例五

本发明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实验时,发现手动300沿所述的升降导轨200推动所述的载人组件300移动不平稳、距离控制不准确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如图6所示,所述的升降导轨200的导向端211为丝杠结构,且其可转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升降端212上依靠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的载人组件侧板310的升降导轨穿入孔311以及侧板外伸套筒314内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的丝杠配合内螺纹,依靠电机驱动丝杠的规律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的载人组件300沿所述的升降导轨200运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施例用于护理科的术后转运车相较上述实施例载人组件300移动平稳、距离控制准确运行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超声科用检查急救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