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

文档序号:103202 发布日期:2021-10-15 浏览:5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 (Marine cam-tappet pair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analysis method considering structural vibration ) 是由 华德良 史修江 孙文 冯彦 邱卓一 李仁泽 卢熙群 于 2021-07-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步骤如下:建立配气机构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将挺柱、摇臂及气阀简化为集中质量,推导动力学微分方程,得到配气机构零部件动力学特性;建立凸轮-挺柱接触分析模型,求解运行过程中波动的接触载荷;建立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获取的波动接触载荷,分析波动载荷下油膜状态,包括油膜压力、油膜厚度,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本发明采用了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并优化了凸轮-挺柱间接触载荷,可为改善凸轮-挺柱间接触情况提供思路。采用了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波动接触载荷,分析了凸轮-挺柱间润滑状态,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The invention aims to provide a marine cam-tappet pair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analysis method considering structural vibra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establishing a single-mass dynamic model of the valve train, simplifying the tappet, the rocker arm and the air valve into concentrated mass, and deducing a dynam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to obtai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parts of the valve train; establishing a cam-tappet contact analysis model, and solving the fluctuating contact load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establishing a cam-tappet pair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analysis model, coupling the obtained fluctuating contact load, and analyzing the oil film state including oil film pressure and oil film thickness under the fluctuating load, thereby providing a new method for the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analysis of the valve train. The cam-tappet internal contact load optimization method adopts a single mass dynamics model, optimizes the cam-tappet internal contact load, and can provide an idea for improving the cam-tappet internal contact condition. An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analysis model is adopted, and the fluctuation contact load is coupled, so that the lubrication state between the cam and the tappet is analyzed, and a new method is provided for the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analysis of the valve train.)

一种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配气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具体地说是船用柴油机配气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凸轮-挺柱副是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的核心摩擦副,其润滑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柴油机配气凸轮承受周期性的载荷,在其工作过程中润滑油膜厚度波动较大,而现阶段的关于凸轮-挺柱弹流润滑分析,往往采用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并不能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因此,考虑配气机构振动特性,优化凸轮-挺柱间接触动力学模型,对研究船用柴油机配气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性能,预测其磨损失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Ai等[Ai X,Yu H.A NumericalAnalysis for the Transient EHL Process of a Cam-Tappet Pair in I.C.Engine[J].ASME Journal of Tribology,1989,111:413-416.]首先求解出等温工况下内燃机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的完全数值解,Kushwah等[Kushwaha M,Rahnejat H.Transient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of Finite Line Conjunction of Cam to FollowerConcentrated Contact[J].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2002,35:2872-2890.]结合多体动力学求得凸轮-挺杆有限长接触下的瞬态弹流润滑分析,发现在凸轮-挺杆接触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量。如果可以考虑配气机构各零部件振动特性并进行凸轮-挺柱副润滑分析,这对于配气机构设计及磨损预测等工作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分析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及凸轮-挺柱间润滑油膜状态,为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润滑分析及磨损预测提供便利与参考的一种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其特征是:

(1)建立配气机构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将挺柱、摇臂及气阀简化为集中质量,推导动力学微分方程,考虑初始弹簧力及燃气作用力,并利用龙格-库塔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配气机构零部件动力学特性,如气阀、挺柱速度;

(2)建立凸轮-挺柱接触分析模型,求解运行过程中波动的接触载荷,考虑结构振动优化接触载荷方程,获取接触微区内工况变化情况,包括卷吸速度、曲率半径,为后续弹流润滑分析提供基础;

(3)建立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获取的波动接触载荷,分析波动载荷下油膜状态,包括油膜压力、油膜厚度,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建立单质量动力学模型的过程为:

将配气机构简化为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用一个集中质量的运动来描述气门的运动,将推杆假设为一个无质量的弹簧,推杆以后的零部件的质量经转化集中到气门端一侧;

假设弹簧是安放在推杆位置上,则推杆质量有一半转换到气门端系统质量M上,设推杆本身质量为M1,其转换质量为m1,在配气系统运动时,摇臂在推杆端的运动速度为vT,摇臂在气门端的运动速度为vG,推杆在气门端的转换质量m1为:

由于因此

假设摇臂的转动惯量为I,气阀到摇臂轴中心的距离为l,则摇臂转换到气门端系统质量M上的质量m2为:

转动惯量I通过实测求得,气门弹簧的一端随气门运动,另一端是固定的,它的质量mV只有1/3转换到M上,由此得

添加阻尼元件和气门座参数,得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

将配气机构简化为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后,利用集中质量M的运动来描述气门的运动,M的一端通过刚度为KS的气门弹簧与气缸盖相连,另一端连接一个假设刚度KT的弹簧,此时弹簧上端直接由凸轮驱动,且其运动规律已知:

x=x(α)=k·h(α)-δ;

k为摇臂比,δ为气门间隙,h(α)为挺柱升程函数,x(α)是把配气机构当做完全刚性时的气门升程函数;

集中质量M的位移y依赖于凸轮转角的表达式y=y(α),建立y=y(α)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假设作用在集中质量M上的外力总和为F,则

式中,M为集中质量,ω为凸轮角速度;

外力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配气机构的弹性恢复力KT·J,其中

气门弹簧弹性力-KS·y(α);

气门弹簧预紧力-F0

气缸内燃气对气门的作用力-Fg(α),针对燃气作用力Fg(α),设气缸内气体压力为P,气门背面气道的压力为P0,气门底盘面积为A1,半径为r1,气门背部受到P0作用的面积为A2,则

Fg(α)=A1·P(α)-A2P0

针对气阀结构,将气阀头简化为一个圆台,其中r2表示气阀杆半径,气阀头部倾角为30°,则

A1=π·r1 2

已知气阀结构,便可求得气阀所受燃气作用力的大小;

内阻尼力CS·ω·Jv,其中

外阻尼力

将以上各力总和带入F,可得到

为了得到确定的气门升程函数y,补充给出以下两个初始条件,即在对应于气门开始打开瞬间α=α0,有

配气机构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各部件之间可能发生脱离,需根据各部分的接触状态相应改变动力学方程的系数,定义当量压缩量为z(α)=x(α)-y(α),则当z(α)≤0时,表明当量凸轮与气门已脱离接触;

此时初始条件改为:

式中:α0为气门开启时的凸轮轴转角;

对于内阻尼CS,采用公式:

当摇臂与气门接触时,配气机构受压缩产生变形,逐渐克服气门弹簧预紧力,当配气机构弹性变形力、内阻尼力的合力与气门弹簧预紧力大小相等时,气门开始运动,将配气机构弹性变形力、内阻尼力的合力F与气门弹簧预紧力F0大小相等时作为气门运动的始点;

每经过步长计算一次配气机构弹性变形力、内阻尼力的合力F:

当出现时,开始求解;

对于高速或高柔度的内燃机配气机构,考虑到其弹性变形,利用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来计算凸轮与挺柱间的作用力F,将气门与挺柱分开考虑,把动力学模型建在凸轮端,即此时凸轮驱动质量m,为挺柱质量加上半个推杆质量;

凸轮所受到的力就包括:

气门弹簧预紧力F0,2燃气压力Fg,质量m的惯性力FN

此时其中M2为挺柱质量;

配气机构弹性恢复力FC,换算到挺柱端为k2·KS,换算到挺柱端为z(α)/k,故弹性恢复力为

阻尼力Fb,若在气门端测得的阻尼系数为CS,取阻尼力为

综合得,

2、建立凸轮-挺柱副运动学分析模型;

求得两表面,即凸轮表面速度和挺柱表面速度为:

式中,ua为凸轮表面速度;ub为挺柱表面速度;ω为凸轮角速度;R为凸轮综合曲率半径;h″α为几何加速度;

两表面间卷吸速度为:

u=(u1+u2)/2

建立凸轮-挺柱副线接触等效模型,将其简化为圆柱对平面的线接触几何结构,其中凸轮综合曲率半径R计算公式为:

R=R0+hα+h″α

式中,R为凸轮综合曲率半径;R0为凸轮基圆半径;hα为挺柱升程运动规律;

接触应力为:

接触宽度为:

式中,p0为凸轮-挺柱间接触应力;b为凸轮-挺柱间接触半宽;E'为材料当量弹性模量;B0为凸轮宽度;

对于接触区的当量弹性模量E':

式中,E1、E2为相应材料的弹性模量;μ1、μ2为相应材料的泊松比;

在凸轮-挺柱运行过程中,对广义雷诺方程进行化简,得到其瞬态条件下线接触雷诺方程为:

式中,p为油膜压力分布;h为油膜厚度分布;η为润滑油粘度;ρ为润滑油密度;u为两表面的卷吸速度;

求解雷诺方程所需边界条件为:

式中,xin和xout为计算域的入口坐标和出口坐标,b为接触半宽;

考虑弹性变形的光滑表面线接触润滑膜膜厚方程为:

式中,h0为初始膜厚,v(x,y,t)是弹性变形项;

在整个润滑膜范围内,将压力p积分得到的润滑膜承载量与凸轮-挺柱间单位长度上的接触载荷相平衡:

式中,wload为动力学分析中计算得到载荷;

进行润滑状态分析时,采用Roelands压力-粘度公式和Dowson-Higginson压力-密度公式:

式中,α为润滑油粘压系数,η0为润滑油的环境粘度;

式中,ρ0为常压下的密度。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采用了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并优化了凸轮-挺柱间接触载荷,可为改善凸轮-挺柱间接触情况提供思路。

(2)采用了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波动接触载荷,分析了凸轮-挺柱间润滑状态,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配气机构简化模型图;

图2是配气机构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图;

图3是凸轮-挺柱动力学简化模型图;

图4是凸轮-挺柱副运动学模型图;

图5是线接触模型简化图;

图6是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数值分析流程图;

图7是凸轮-挺柱副动力学特性变化情况;

图8a是凸轮-挺柱副油膜中心压力变化情况,图8b是凸轮-挺柱副油膜中心膜厚变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8b,本发明是针对船用柴油机配气凸轮-挺柱副提出的动力学-摩擦学耦合分析方法。进行动力学分析时,采用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得到零部件振动特性,从而得到优化后凸轮-挺柱间接触载荷,随后建立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将获取的接触载荷耦合至弹流润滑方程中,最终得到考虑结构振动的船用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方法。采用本分析方法,可获取配气机构零部件动力学特性,并可获取波动载荷下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状态,可为船用柴油机结构设计提供指导。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步:建立配气机构单质量动力学模型,将挺柱、摇臂及气阀等简化为集中质量。推导动力学微分方程,考虑初始弹簧力及燃气作用力等,并利用龙格-库塔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配气机构零部件动力学特性,如气阀、挺柱速度等。

第二步:建立凸轮-挺柱接触分析模型,主要是求解运行过程中波动的接触载荷。根据上述动力学分析结果,考虑结构振动优化接触载荷方程,获取接触微区内工况变化情况,如卷吸速度、曲率半径等,为后续弹流润滑分析提供基础。

第三步:建立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并耦合获取的波动接触载荷,分析波动载荷下油膜状态,如油膜压力、油膜厚度等,为配气机构弹流润滑分析提供新方法。

单质量动力学模型

首先,将配气机构简化为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用一个集中质量的运动来描述气门的运动。但由于推杆过于细长,从而是其主要的变形来源,因此,可以将推杆假设为一个无质量的弹簧,推杆以后的零部件的质量经转化集中到气门端一侧,如图1所示。

假设弹簧是安放在推杆位置上,则推杆质量应有一半转换到气门端系统质量M上,设推杆本身质量为M1,其转换质量为m1。在配气系统运动时,设摇臂在推杆端的运动速度为vT,而摇臂在气门端的运动速度为vG,则推杆在气门端的转换质量m1为:

由于因此

假设摇臂的转动惯量为I,气阀到摇臂轴中心的距离为l,则摇臂转换到气门端系统质量M上的质量m2为:

至于转动惯量I的求法,可通过实测的办法求得。由于气门和气门弹簧紧固件都处于运动中,因此它们的质量(分别设为mG和mP)应全部转换到M上。气门弹簧的一端随气门运动,而另一端是固定的,所以它的质量(设为mV)只有1/3转换到M上。由此可得

然后,在图1模型中添加阻尼元件和气门座参数,得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

将配气机构简化为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后,可利用集中质量M的运动来描述气门的运动。M的一端通过刚度为KS的气门弹簧与气缸盖相连,另一端连接一个假设刚度KT的“弹簧”,此时弹簧上端直接由凸轮驱动,且其运动规律已知:

x=x(α)=k·h(α)-δ (5)

这里k为摇臂比,δ为气门间隙,而h(α)为挺柱升程函数。易知x(α)实际上就是把配气机构当做完全刚性时的气门升程函数。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弹性情况下,气门的升程变化情况,也就是集中质量M的位移y依赖于凸轮转角的表达式y=y(α)。为此,首先要建立y=y(α)所满足的微分方程及其初始条件。

假设作用在集中质量M上的外力总和为F,则

式中,M为集中质量,ω为凸轮角速度。

外力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配气机构的弹性恢复力KT·J,其中

之所以出现这种形式,是因为当x(α)≤y(α)时,机构受拉,这时立即产生脱开,因而弹性恢复力消失。

2气门弹簧弹性力-KS·y(α)

3气门弹簧预紧力-F0

4气缸内燃气对气门的作用力-Fg(α),针对燃气作用力Fg(α),设气缸内气体压力为P,气门背面气道的压力为P0,(有时可认为近似取为1个大气压),气门底盘面积为A1,半径为r1,气门背部受到P0作用的面积为A2,则

Fg(α)=A1·P(α)-A2P0 (8)

针对气阀结构,为便于求解,将气阀头简化为一个圆台,其中r2表示气阀杆半径,气阀头部倾角为30°。则

A1=π·r1 2 (9)

已知气阀结构,便可求得气阀所受燃气作用力的大小。

5内阻尼力CS·ω·Jv,其中

6外阻尼力

将以上各力总和带入式(6),可得到

其中,J和Jv由式(7)和(11)确定。

式(12)是一个关于未知函数y的二阶常微分方程,具有无穷多解。为了得到确定的气门升程函数y,还需要补充给出以下两个初始条件,即在对应于气门开始打开瞬间α=α0,有

配气机构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各部件之间可能发生脱离,需根据各部分的接触状态相应改变动力学方程的系数。定义当量压缩量为z(α)=x(α)-y(α),则当z(α)≤0时,表明当量凸轮与气门已脱离接触。

此时初始条件应改为:

式中:α0为气门开启时的凸轮轴转角。

确定阻尼系数的方法比较复杂,一般根据经验公式估算或试凑。对于内阻尼CS,采用公式:

当摇臂与气门接触时,配气机构受压缩产生变形,逐渐克服气门弹簧预紧力。当配气机构弹性变形力、内阻尼力的合力与气门弹簧预紧力大小相等时,气门开始运动。因此,这里将配气机构弹性变形力、内阻尼力的合力F与气门弹簧预紧力F0大小相等时作为气门运动的始点。

计算时,每经过步长就计算一次配气机构弹性变形力、内阻尼力的合力F:

当出现时,开始求解。

对于高速或高柔度的内燃机配气机构而言,考虑到其弹性变形,利用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来计算凸轮与挺柱间的作用力F。由于现在考察的对象是凸轮和挺柱,所以需将气门与挺柱分开考虑,把动力学模型建在凸轮端,即此时凸轮驱动质量m,应为挺柱质量加上半个推杆质量,如图3所示。

这样,凸轮所受到的力就包括

1气门弹簧预紧力F0

2燃气压力Fg

3质量m的惯性力FN

注意此时其中M2为挺柱质量。

4配气机构弹性恢复力FC,它应当等于机构刚度与变形量的乘积,由于以前所给出的机构刚度KS是在气门端测量的,换算到挺柱端应为k2·KS;而变形量也是在气门端通过配气机构动力学计算得到的,现换算到挺柱端,应为z(α)/k,故弹性恢复力为

5阻尼力Fb,若在气门端测得的阻尼系数为CS,可取阻尼力为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

弹流润滑数值分析模型

建立凸轮-挺柱副运动学分析模型,将凸轮-挺柱副运行情况简化为如图4所示。船用内燃机运行时,凸轮-挺柱副是工作条件较为恶劣的摩擦副之一,其工况条件较复杂,即卷吸速度、接触表面曲率半径和接触载荷都发生剧烈变化。

求得两表面,即凸轮表面速度和挺柱表面速度为:

式中,ua为凸轮表面速度(m/s);ub为挺柱表面速度(m/s);ω为凸轮角速度(rad/s);R为凸轮综合曲率半径(m);h″α为几何加速度(mm/rad2)。

两表面间卷吸速度为:

u=(u1+u2)/2 (23)

如图5所示,建立凸轮-挺柱副线接触等效模型,将其简化为圆柱对平面的线接触几何结构,其中凸轮综合曲率半径R计算公式为:

R=R0+hα+h″α (24)

式中,R为凸轮综合曲率半径(m);R0为凸轮基圆半径(m);hα为挺柱升程运动规律(m)。

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为:

接触宽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p0为凸轮-挺柱间接触应力(Pa);b为凸轮-挺柱间接触半宽(m);E'为材料当量弹性模量(Pa);B0为凸轮宽度(m)。

对于接触区的当量弹性模量E'计算:

式中,E1、E2为相应材料的弹性模量(Pa);μ1、μ2为相应材料的泊松比。

在凸轮-挺柱运行过程中,卷吸速度变化剧烈,对广义雷诺方程进行化简,得到其瞬态条件下线接触雷诺方程为:

式中,p为油膜压力分布(Pa);h为油膜厚度分布(m);η为润滑油粘度(Pa·s);ρ为润滑油密度(kg/m3);u为两表面的卷吸速度(m/s)。

求解雷诺方程所需边界条件为:

式中,xin和xout为计算域的入口坐标和出口坐标,取xin=-2.5b和xout=1.5b。其中,b为接触半宽(m)。

凸轮曲率半径对膜厚影响较大,则考虑弹性变形的光滑表面线接触润滑膜膜厚方程为:

式中,h0为初始膜厚(m),v(x,y,t)是弹性变形项。

在整个润滑膜范围内,将压力p积分得到的润滑膜承载量应与凸轮-挺柱间单位长度上的接触载荷相平衡:

式中,wload为动力学分析中计算得到载荷(N),。

进行润滑状态分析时,采用Roelands压力-粘度公式和Dowson-Higginson压力-密度公式。

式中,A1=ln(η0)+9.67;A2=5.1×10-9;α为润滑油粘压系数(Pa-1);η0为润滑油的环境粘度(Pa·s)。

式中,C1=0.6×10-9;C2=1.7×10-9;ρ0为常压下的密度(kg/m3)。

数值分析方法

图6为凸轮-挺柱副弹流润滑数值分析流程图。动态接触分析中,通过建立的单质量动力学模型,获取凸轮-挺柱受力状态及接触情况。获得接触区工况后,进行弹流润滑数值分析求得凸轮-挺柱润滑状态。弹流润滑分析时,需将润滑方程无量纲化和离散化,迭代求解时x方向和y方向网格数都为128。进行润滑分析计算时,压力和载荷达到要求收敛精度10-4时,认为计算结束。最终输出运转周期内凸轮-挺柱副动态接触特性、油膜压力分布及润滑状态情况。

采用某船用柴油机配气机构凸轮-挺柱副作为研究对象,表1给出了配气机构运行参数及材料参数。

表1配气机构运行参数

经过对凸轮-挺柱副动力学及动态接触分析可得,其动力学参数变化情况,如图7所示。接触载荷及接触应力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明显波动,且在凸轮桃尖处时,曲率半径达到极小值,导致接触压力大于0.6GPa,加剧其磨损程度。

通过对凸轮-挺柱副接触分析得到接触应力、速度矢量及接触几何等参数,进而输入至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其中润滑油粘度为0.8Pa·s,密度为875kg·m-3,粘压系数2.2e- 8Pa-1,进而得到凸轮-挺柱副润滑状态。

由于运行周期内,凸轮-挺柱间接触载荷明显波动,从而润滑油膜压力及厚度在凸轮运行期间不稳定,出现波动情况,易导致润滑油膜不稳定从而发生破裂,失去润滑效果;凸轮-挺柱间油膜压力在凸轮桃尖处最大,并且此处对应的油膜厚度最小,润滑效果较为恶劣,因此,考虑结构振动特性的弹流润滑分析是必要的。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的气门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