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连接机构安装在板件之间的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1033188 发布日期:2020-10-30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将连接机构安装在板件之间的安装方法 (Method for mounting connection mechanism between plates ) 是由 孙强 段大鹏 张明 于 2019-04-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连接机构安装在板件之间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插入第一板材内至第一预设深度;将第二板材插入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单元内至第二预设深度;对所述第二板材背向所述连接机构的一侧施加铆接力,直至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一板材贴合且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台阶面和所述第二板材贴合。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优点:其通过连接机构能够将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有效连接,且通过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控制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之间的间距,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抵接作用,减小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stallation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connecting mechanism between plate member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inserting a first connecting unit of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into the first plate to a first preset depth; inserting a second plate into a second connecting unit of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to a second preset depth; and applying riveting force to one side of the second plate, which is back to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until the first step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is attached to the first plate and the second step surface of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is attached to the second plate. The invention at least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it can effectively be connected first panel and second panel through coupling mechanism, and through the setting of first step face and second step face, can control the interval between first panel and the second panel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hand can play the butt effect, reduces the deformation degree of first panel and second panel under the exogenic action.)

将连接机构安装在板件之间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安装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将连接机构安装在板件之间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设备的组装过程中,常常需要在金属板材上安装相应的设备或元器件,或将使用金属薄板制作的各个部分根据需要进行组合抓装配,而这种安装或组合配件往往需要连接机构。目前的连接机构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通过将连接柱的一端电焊在其中一个金属板材上,另一端通过螺纹和螺母的配合锁紧第二个金属板材。上述的这种方法,要求焊接工艺高,而且采用焊接工艺易造成金属板材的变形,影响整体的平整度。且尤其对于金属薄板,在连接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机械强度、加工的便利,还要考虑外表面的美观等一系列的问题。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连接机构安装在板件之间的安装方法,其通过连接机构的设置,能够将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有效连接;且通过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控制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之间的间距,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抵接作用,减小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将连接机构安装在板件之间的安装方法,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部的第一连接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从所述第一端部向外侧凸起以在所述第一端部形成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从所述第二端部向外侧凸起以在所述第二端部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第一板材内至第一预设深度;

B)将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单元***第二板材内至第二预设深度;以及

C)对所述第二板材背向所述连接机构的一侧施加铆接力,直至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一板材贴合且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台阶面和所述第二板材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包括:将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通过压铆、翻铆、翻边或自冲孔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板材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包括:将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单元通过压铆、翻铆、翻边或自冲孔的方式与所述第二板材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与所述第一台阶面的高度之间的比值在0.25-0.75范围内;所述第二预设深度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高度之间的比值在0.25-0.75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材上开设有第一非贯通孔;所述第二板材上开设有第二非贯通孔,所述步骤A包括:将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非贯通孔内至第一预设深度;所述步骤B包括:将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非贯通孔内至第二预设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上套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部的端面或第二端部的端面齐平,在所述步骤B之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板材或第二板材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和所述支撑部为一体式构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包括:使所述第二板材平行于所述第一板材。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采用铆接的方式分别于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铆接,替代了原有的螺栓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其连接方法简单有效;

2、本申请通过设置有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一方面能够控制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之间的间距,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抵接作用,减小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第一板材;2、本体;3、第一连接单元;4、第二板材;5、第二连接单元;6、第一台阶面;7、第二台阶面;8、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将连接机构安装在板件之间的安装方法,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本体2、设置在本体2的第一端部的第一连接单元3和设置在本体2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连接单元5;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相对设置。第一连接单元3从第一端部向外侧凸起以在第一端部形成第一台阶面,第二连接单元5从第二端部向外侧凸起以在第二端部形成第二台阶面。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3***第一板材1内至第一预设深度。具体地,所述第一板材1优选为矩形体金属板材,且所述第一板材1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的硬度,并在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3***所述第一板材1之前,将所述第一板材1水平放置于安装平台上。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优选为花齿,所述第一板材1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板材1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体,将所述花齿的高度的一半***所述第一槽体内,以使得所述连接机构的主体大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板材1水平设置,且***的第一预设深度能够保证在后续安装过程中所述连接机构相对所述第一板材1不会发生倾斜。此处的第一预设深度在安装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上述的步骤中,在步骤“将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3***第一板材1内至第一预设深度”包括:将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3通过压铆、翻铆、翻边或自冲孔的方式与所述第一板材1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板材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对应的第一非贯通孔,所述第一非贯通孔沿所述第一板材1的厚度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单元3包括第一花齿件,所述第一花齿件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板材1的硬度。通过人工或机器拿取所述连接机构,将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3***所述第一非贯通孔内至第一预设深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与所述第一台阶面6的高度之间的比值在0.25-0.75范围内。在此所述的第一台阶面6的高度是指第一台阶面6与第一连接单元3最外侧的端面之间的距离。本步骤中采用的是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与所述第一台阶面6的高度之间的比值为0.5。适合的高度比值范围能够保证所述第一花齿件在***所述第一非贯通槽体后,能够保证所述连接机构相对所述第一板材1不会发生晃动的现象,进而保证后续铆接的有效性。本步骤中,优选地,在“将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3***第一板材1内”后,由于第一非贯通孔沿所述第一板材1的厚度方向延伸,能够有效保证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连接单元3垂直与所述第一板材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观察或检测第一连接单元3处于第一板材1外的长度来确定第一连接单元3***到第一板材1中的深度。当第一连接单元3的***的深度达到第一预设深度时,该步骤结束。例如,用于施加力的自动化机器可以停止向第一板材或连接机构施加力,以避免其进一步相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构造第一连接单元3的外部轮廓或第一非贯通孔的内部轮廓等方式来设置限位机制,以避免板材与连接机构相互进一步的移动。例如,第一连接单元3可以在靠近主体的部分(相比于其靠近外侧的部分)具有较大的外径,这可以使得需要较大的压铆力才能够使得该较大外径的部分仅需向第一板材内移动。再例如,第一板材的第一非贯通孔内可以具有与第一预设深度对应的限位机构,例如从第一非贯通孔的内壁径向向内延伸的限位杆,在***过程中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才能够使得该该限位杆断裂并且不再限制第一连接单元与第一板材的相对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来实现上述连接要求。

接着,将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单元5***第二板材4内至第二预设深度。具体地,所述第二板材4优选为与所述第一板材1相似的矩形体金属板材,且所述第二板材4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5的硬度;所述第二连接单元5包括第二花齿件。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板材4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5对应的第二非贯通孔,所述第二非贯通孔沿所述第二板材4的厚度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二非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非贯通孔同心设置,从机械结构上能够保证连接机构分别相对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的垂直度。通过人工或机器拿取所述第二板材4,将所述第二非贯通孔对准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单元5***所述第二非贯通孔内至第二预设深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深度与所述第二台阶面7的高度之间的比值在0.25-0.75范围内。在此所述的第二台阶面7的高度是指第二台阶面7与第二连接单元5最外侧的端面之间的距离。本步骤中采用的是所述第二预设深度与所述第二台阶面7的高度之间的比值为0.5。适合的高度比值范围能够保证所述第二花齿件在***所述第二非贯通槽体后,能够保证所述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一板材1相对所述第二板材4不会发生晃动的现象,进而保证后续铆接的有效性。本步骤中,“将第二板材4***连接机构的第二连接单元5内至第二预设深度”包括:使所述第二板材4平行于所述第一板材1。上述的设置方式,能够较好地保证第一板材1和第二板材4与所述连接机构铆接的有效性,也便于铆接操作。

然后,对所述第二板材4背向所述连接机构的一侧施加铆接力,直至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台阶面6和所述第一板材1贴合且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台阶面7和所述第二板材4贴合。所述第二板材4在受到铆接力时,会朝向所述第一板材1方向运动,此时所述第一花齿件进一步***所述第一非贯通孔内,直至所述第一台阶面6与所述第一板材1的端面完全贴合,所述第一花齿件与所述第一非贯通孔完成铆接;所述第二花齿件进一步***所述第二非贯通孔内,直至所述第二台阶面7与所述第二板材4的端面完全贴合,所述第二花齿件与所述第二非贯通孔完成铆接。上述的设置方式,在所述第一板材1和第二板材4受到外部作用力时,所述第一台阶面6和第二台阶面7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第一板材1和第二板材4的变形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2的外侧壁上套设有支撑部8,所述支撑部8套接在所述本体2的外侧壁上,所述支撑部8的两端中其中一端与所述本体2的第一端部的端面或第二端部的端面齐平。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本体2和所述支撑部8为一体式构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8包括六棱柱体,所述六棱柱体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板件的端面相互平行、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板件的端面相互平行。在步骤“对所述第二板材4背向所述连接机构的一侧施加铆接力,直至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台阶面6和所述第一板材1贴合且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台阶面7和所述第二板材4贴合”之后,所述支撑部8的两端中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板材1或第二板材4贴合。具体地,由于所述支撑部8和所述本体2为一体式构造,因此所述支撑部8相对所述本体2固定不动,当所述连接机构***所述第一板材1和第二板材4时,带动所述支撑部8的第一端面逐渐向所述第一板件靠近、所述第二端面逐渐向所述第二板件靠近。此处,优选地,所述支撑部8的第一端面与第一台阶面6的端面齐平、所述支撑部8的第二端面与第二台阶面7的端面齐平。当所述第一支撑部8的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一板材1的端面完全贴合时,所述支撑部8的第一端面也和所述第一板材1的端面贴合;当所述第二支撑部8的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二板材4的端面完全贴合时,所述支撑部8的第二端面也和所述第二板材4的端面贴合。上述的设置方式能够更好地对所述第一板材1、第二板材4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减小第一板材1和第二板材4在受到外力时的变形程度,结构优化。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T型螺母与T型螺母卡扣的自动组装压合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