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

文档序号:103757 发布日期:2021-10-15 浏览:4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 (Multiphase fluid temperature changing device ) 是由 刘中历 徐远 顾长志 王金员 程林 汪斌 王涛 宋小伟 李小娟 曹春雨 于 2021-06-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包括壳体、多块隔板和换热管道,壳体为圆柱形结构,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等分为偶数个扇形密封腔,变温装置内部形成有至少两组换热单元;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之间通过多根换热管道相连通,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及连通两个扇形密封腔的换热管道形成一个换热单元;单个换热单元中的换热管道的两端与其对应侧的隔板固定连接,换热管道位于其端部连接的两隔板之间的扇形密封腔内;每个换热单元中的一个扇形密封腔顶部设置有换热进液口,换热单元中的另一个扇形密封腔底部设置有换热出液口。本设计通过设置多个换热单元,可实现三种及以上的流体在一个装置中同时进行换热,且热量分配合理、能量利用率高。(A multi-phase fluid temperature changing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a plurality of partition plates and heat exchange pipelines, wherein the shell is of a cylindrical structure, the partition plates divide the inner space of the shell into an even number of fan-shaped sealing cavities equally, and at least two groups of heat exchange units are formed inside the temperature changing device; the two opposite fan-shaped sealing cavities are communicated through a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 pipelines, and the two opposite fan-shaped sealing cavities and the heat exchange pipeline communicated with the two fan-shaped sealing cavities form a heat exchange unit; two ends of a heat exchange pipeline in a single heat exchange unit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artition plates on the corresponding sides, and the heat exchange pipeline is positioned in a fan-shaped sealing cavity between the two partition plate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parts of the heat exchange pipeline; a heat exchange liquid inlet is formed in the top of one fan-shaped sealing cavity in each heat exchange unit, and a heat exchange liquid outlet is formed in the bottom of the other fan-shaped sealing cavity in each heat exchange unit. The design can realize the simultaneous heat exchange of three or more fluids in one device by arranging the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 units, and has reasonable heat distribution and high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具体适用于多种流体之间热交换。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系统越来越复杂,控制要求也越来越精细。目前市场上的换热装置多为两种流体间的单一换热,但换热装置有时不仅仅需要满足两种流体的换热,可能是三种或者更多种流体间同时相互换热。本发明的多相流体变温装置通过全新的设计,可满足三种或者更多种流体同时在一个装置中进行换热,且通过电子阀的精确控制使各种流体达到需求的温度,实现各系统协同工作、热量分配合理、能量利用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装置不能满足多种流体同时换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同时进行多种流体之间的热交换,使各流体达到需求温度的多相流体变温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所述变温装置包括壳体、多块隔板和换热管道,所述壳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等分为偶数个扇形密封腔,变温装置内部形成有至少两个换热单元;

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之间通过多根换热管道相连通,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及连通两个扇形密封腔的换热管道形成一个换热单元;

所述单个换热单元中的换热管道的两端与其对应侧的隔板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道位于其端部连接的两隔板之间的扇形密封腔内;

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换热进液口和一个换热出液口,所述换热进液口与其中一个扇形密封腔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换热出液口与另一个扇形密封腔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每个换热进液口处均设置有一个电子阀,所述电子阀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换热进液口相连通;

所述电子阀上设置有控制信号接口,所述控制信号接口与热管理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多相流体变温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设有上安装板,安装支架的底部设有下安装板,安装支架的侧部与圆筒形的保护壳相焊接,所述壳体固定设置于保护壳的内部;

所述电子阀通过螺栓固定于上安装板上。

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等分为六个扇形密封腔,所述六个扇形密封腔包括:一相进液腔、二相进液腔、三相进液腔、一相出液腔、二相出液腔和三相出液腔;所述电子阀包括:一相电子阀、二相电子阀和三相电子阀;所述换热管道包括:一相换热管、二相换热管和三相换热管;所述换热进液口包括:一相换热进液口、二相换热进液口和三相换热进液口;所述换热出液口包括:一相换热出液口、二相换热出液口和三相换热出液口;

则所述变温装置为三相流体变温装置,变温装置内部形成一相换热单元、二相换热单元和三相换热单元三个换热单元,

所述一相换热单元包括一相进液腔、一相出液腔和一相换热管,所述一相进液腔和一相出液腔通过一相换热管相连通,一相进液腔的顶部通过一相换热进液口与一相电子阀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一相出液腔的底部与一相换热出液口相连通;

所述二相换热单元包括二相进液腔、二相出液腔和二相换热管,所述二相进液腔与二相出液腔通过二相换热管相连通,二相进液腔的顶部通过二相换热进液口与二相电子阀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二相出液腔的底部与二相换热出液口相连通;

所述三相换热单包括三相进液腔、三相出液腔和三相换热管,所述三相进液腔与三相出液腔通过三相换热管相连通,三相进液腔的顶部通过三相换热进液口与三相电子阀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三相出液腔的底部与三相换热出液口相连通。

所述一相换热管包括第一一相换热管和第二一相换热管,所述第一一相换热管的一端与一相进液腔相连通,第一一相换热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二相出液腔、三相进液腔后与一相出液腔相连通;所述第二一相换热管的一端与一相进液腔相连通,第二一相换热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三相出液腔、二相进液腔后与一相出液腔相连通;

所述二相换热管包括第一二相换热管和第二二相换热管,所述第一二相换热管的一端与二相进液腔相连通,第一二相换热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一相出液腔、三相进液腔后与二相出液腔相连通;所述第二二相换热管的一端与二相进液腔相连通,第二二相换热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三相出液腔、一相进液腔后与二相出液腔相连通;

所述三相换热管包括第一三相换热管和第二三相换热管,所述第一三相换热管的一端与三相进液腔相连通,第一三相换热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一相出液腔、二相进液腔后与三相出液腔相连通;所述第二三相换热管的一端与三相进液腔相连通,第二三相换热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二相出液腔、一相进液腔后与三相出液腔相连通。

所述一相电子阀的出液端依次通过一相电子阀出口硬管、一相电子阀出口软管和一相换热进液口与一相进液腔相连通,一相电子阀的进液端通过一相电子阀进口硬管与一相电子阀进口软管相连通;

所述二相电子阀的出液端依次通过二相电子阀出口硬管、二相电子阀出口软管和二相换热进液口与二相进液腔相连通,二相电子阀的进液端通过二相电子阀进口硬管与二相电子阀进口软管相连通;

所述三相电子阀的出液端依次通过三相电子阀出口硬管、三相电子阀出口软管和三相换热进液口与三相进液腔相连通,三相电子阀的进液端通过三相电子阀进口硬管与三相电子阀进口软管相连通。

所述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整车上;

所述一相换热单元连接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循环管路中;

所述二相换热单元连接在汽车驱动电机的热循环管路中;

所述三相换热单元连接在汽车电堆的热循环管路中。

所述一相换热管、二相换热管、三相换热管自上而下以一层一相换热管、一层二相换热管、一层三相换热管的顺序循环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中,中的隔板将壳体内部空间等分为偶数个扇形密封腔,两个相对的扇形密封腔形成一个换热单元,通过设置不同数量隔板,使变温装置具有多个换热单元,可实现多种流体之间同时换热;同时,同一个换热单元中的两个扇形密封腔之间通过壳体内的换热管道相连通,换热管道连通两个扇形密封腔时依次穿过其它换热单元的密封腔,每个换热单元内的流体在流动过程中都与其它换热单元内的流体进行换热,热交换效率高。因此,本设计通过设置多个换热单元,可实现三种或更多种流体间同时换热,且热交换效率高。

2、本发明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中通过两组换热管道连通同一个换热单元中两个密封腔,由于两组换热管道分别位于扇形密封腔的两侧,且同一个换热单元中的两个扇形密封腔相对设置,因此每组换热管道都能穿过其余每个换热单元的密封腔,与其余每一个换热单元内的流体进行交换热量,散热效率高;同时由于同一个换热单元中的两个扇形密封腔相对设置,相邻的两个扇形密封腔不属于同一换热单元,相邻的两个扇形密封腔内流体不同,不影响热交换效率。因此,本设计中同一个换热单元中的两个扇形密封腔相对设置,且设置两组换热管道自不同侧连通两个扇形密封腔,散热效率高。

3、本发明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中设置有电子阀,每个电子阀的出液端与其下方对应进液腔的换热进液口相连通,电子阀的控制信号接口与热管理控制器信号连接,电子阀的控制信号接口接收热管理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调节通过各换热单元中流体的流量,可实现精准的热量控制,实现各系统协同工作,且热量分配合理、能量利用率高。因此,本设计中的热管理控制器配合电子阀能精确控制不同换热单元中流体的流量,实现精准的热量控制,且热量分配合理、能量利用率高。

4、本发明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中变温装置的壳体安装于安装外壳内,并通过安装支架上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装配于整车的待装孔位;电子阀通过螺栓固定于上安装板上,安装结构稳定可靠。因此,本设计中变温装置的安装结构稳定可靠。

5、本发明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中散热管道自上而下以一层一相换热管、一层二相换热管、一层三相换热管的顺序间隔排列,连接不同换热单元的散热管道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提高热交换效率。因此,本设计中连接不同换热单元的散热管道在竖直方向上间隔排列,换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壳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换热管道与扇形密封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个换热单元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多相流体变温装置内部腔体布置示意图。

图6是变温装置内部换热管道的俯视图。

图7是一相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二相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三相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电子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12是变温装置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正视图。

图13是变温装置的爆炸图。

图14是变温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具有n个换热单元的变温装置的内部腔体布置示意图。

图中:壳体1、隔板2、扇形密封腔3、一相进液腔31、二相进液腔32、三相进液腔33、一相出液腔34、二相出液腔35、三相出液腔36、电子阀4、一相电子阀41、一相电子阀出口硬管411、一相电子阀出口软管412、一相电子阀进口硬管413、一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14、二相电子阀42、二相电子阀出口硬管421、二相电子阀出口软管422、二相电子阀进口硬管423、二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24、三相电子阀43、三相电子阀出口硬管431、三相电子阀出口软管432、三相电子阀进口硬管433、三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34、控制信号接口44、换热进液口5、一相换热进液口51、二相换热进液口52、三相换热进液口53、换热出液口6、一相换热出液口61、二相换热出液口62、三相换热出液口63、换热管道7、一相换热管71、第一一相换热管711、第二一相换热管712、二相换热管72、第一二相换热管721、第二二相换热管722、三相换热管73、第一三相换热管731、第二三相换热管732、保护壳8、安装支架9、上安装板91、下安装板92、一相换热单元10、二相换热单元20、三相换热单元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5,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所述变温装置包括壳体1、多块隔板2和换热管道7,所述壳体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隔板2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等分为偶数个扇形密封腔3,变温装置内部形成有至少两个换热单元;

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3之间通过多根换热管道7相连通,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3及连通两个扇形密封腔3的换热管道7形成一个换热单元;

所述单个换热单元中的换热管道7的两端与其对应侧的隔板2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道7位于其端部连接的两隔板2之间的扇形密封腔3内;

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换热进液口5和一个换热出液口6,所述换热进液口5与其中一个扇形密封腔3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换热出液口6与另一个扇形密封腔3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每个换热进液口5处均设置有一个电子阀4,所述电子阀4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换热进液口5相连通;

所述电子阀4上设置有控制信号接口44,所述控制信号接口44与热管理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多相流体变温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9,所述安装支架9的顶部设有上安装板91,安装支架9的底部设有下安装板92,安装支架9的侧部与圆筒形的保护壳8相焊接,所述壳体1固定设置于保护壳8的内部;

所述电子阀4通过螺栓固定于上安装板91上。

所述隔板2将壳体1内部空间等分为六个扇形密封腔3,所述六个扇形密封腔3包括:一相进液腔31、二相进液腔32、三相进液腔33、一相出液腔34、二相出液腔35和三相出液腔36;所述电子阀4包括:一相电子阀41、二相电子阀42和三相电子阀43;所述换热管道7包括:一相换热管71、二相换热管72和三相换热管73;所述换热进液口5包括:一相换热进液口51、二相换热进液口52和三相换热进液口53;所述换热出液口6包括:一相换热出液口61、二相换热出液口62和三相换热出液口63;

则所述变温装置为三相流体变温装置,变温装置内部形成一相换热单元10、二相换热单元20和三相换热单元30三个换热单元,

所述一相换热单元10包括一相进液腔31、一相出液腔34和一相换热管71,所述一相进液腔31和一相出液腔34通过一相换热管71相连通,一相进液腔31的顶部通过一相换热进液口51与一相电子阀41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一相出液腔34的底部与一相换热出液口61相连通;

所述二相换热单元20包括二相进液腔32、二相出液腔35和二相换热管72,所述二相进液腔32与二相出液腔35通过二相换热管72相连通,二相进液腔32的顶部通过二相换热进液口52与二相电子阀42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二相出液腔35的底部与二相换热出液口62相连通;

所述三相换热单元30包括三相进液腔33、三相出液腔36和三相换热管73,所述三相进液腔33与三相出液腔36通过三相换热管73相连通,三相进液腔33的顶部通过三相换热进液口53与三相电子阀43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三相出液腔36的底部与三相换热出液口63相连通。

所述一相换热管71包括第一一相换热管711和第二一相换热管712,所述第一一相换热管711的一端与一相进液腔31相连通,第一一相换热管7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二相出液腔35、三相进液腔33后与一相出液腔34相连通;所述第二一相换热管712的一端与一相进液腔31相连通,第二一相换热管71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三相出液腔36、二相进液腔32后与一相出液腔34相连通;

所述二相换热管72包括第一二相换热管721和第二二相换热管722,所述第一二相换热管721的一端与二相进液腔32相连通,第一二相换热管72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一相出液腔34、三相进液腔33后与二相出液腔35相连通;所述第二二相换热管722的一端与二相进液腔32相连通,第二二相换热管72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三相出液腔36、一相进液腔31后与二相出液腔35相连通;

所述三相换热管73包括第一三相换热管731和第二三相换热管732,所述第一三相换热管731的一端与三相进液腔33相连通,第一三相换热管73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一相出液腔34、二相进液腔32后与三相出液腔36相连通;所述第二三相换热管732的一端与三相进液腔33相连通,第二三相换热管73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二相出液腔35、一相进液腔31后与三相出液腔36相连通。

所述一相电子阀41的出液端依次通过一相电子阀出口硬管411、一相电子阀出口软管412和一相换热进液口51与一相进液腔31相连通,一相电子阀41的进液端通过一相电子阀进口硬管413与一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14相连通;

所述二相电子阀42的出液端依次通过二相电子阀出口硬管421、二相电子阀出口软管422和二相换热进液口52与二相进液腔32相连通,二相电子阀42的进液端通过二相电子阀进口硬管423与二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24相连通;

所述三相电子阀43的出液端依次通过三相电子阀出口硬管431、三相电子阀出口软管432和三相换热进液口53与三相进液腔33相连通,三相电子阀43的进液端通过三相电子阀进口硬管433与三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34相连通。

所述上安装板91、下安装板92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整车上;

所述一相换热单元10连接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循环管路中;

所述二相换热单元20连接在汽车驱动电机的热循环管路中;

所述三相换热单元30连接在汽车电堆的热循环管路中。

所述一相换热管71、二相换热管72、三相换热管73自上而下以一层一相换热管71、一层二相换热管72、一层三相换热管73的顺序循环排列。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如图15所示,所述隔板2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等分为偶数个扇形密封腔3,变温装置内部形成有n个换热单元,每个换热单元包含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3,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3中一个为顶部设置有换热进液口5的进液腔,另一个为底部设置有换热出液口6的出液腔,换热管道7的一端与进液腔相连通,换热管道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其它换热单元中的扇形密封腔3后与出液腔相连通;

每个换热单元中的流体自换热进液口5流入进液腔,经过换热管道7后入出液腔,再自出液腔底部的换热出液口6流出换热单元,该换热单元内的流体在换热管道7中与其它换热单元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

变温装置中设置n个换热单元,可实现n种流体同时进行换热,适应多种换热场合。

所述热管理控制器通过每个换热单元中的电子阀4精确控制流入各换热单元的流体流量,从而实现换热量控制。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堆温度需要控制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堆的水套中都循环流动着流体工质,以便对其进行冷却和加热,当变温装置中共包含有三个换热单元时,该三相流体变温装置可用于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堆的温度控制:

将通过螺栓将安装板91、下安装板92固定于整车上,三相流体变温装置被安装于整车待装孔位,并通过一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14、一相换热出液口61将一相换热单元10串联在动力电池的热循环管路中;

通过二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24、二相换热出液口62将二相换热单元20串联在驱动电机水套的的热循环管路中;

通过三相电子阀进口硬管433、三相换热出液口63将三相换热单元30串联在电堆水套的的热循环管路中。

在制冷工况时,动力电池的的热循环管路中流动着经过冷媒冷却的低温工质,低温工质自一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14流入一相进液腔31,随后经第一一相换热管711和第二一相换热管712流入一相出液腔34,并经由一相换热出液口61流出换热装置,由于第一一相换热管711穿过二相出液腔35、三相进液腔33,第二一相换热管712穿过三相出液腔36、二相进液腔32,低温工质与二相出液腔35、三相进液腔33、三相出液腔36、二相进液腔32中的流体工质进行换热,同时对驱动电机的热循环管路、电堆的热循环管路中的流体工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流体工质流经驱动电机的水套、电堆水套,从而对驱动电机、电堆降温;

同时,如图5、图6所示第一二相换热管721、第一三相换热管731均穿过一相出液腔34,第二二相换热管722、第二三相换热管732均穿过一相进液腔31,一相进液腔31、一相出液腔34内部的低温工质也与其它换热单元中的流体工质进行换热,对驱动电机的热循环管路、电堆的热循环管路中的流体工质进行降温。

在加热工况时,驱动电机的工质是经过电机加热的高温工质,高温工质流入三相流体变温装置的一相换热单元10后,同时与二相换热单元20、三相换热单元30中的流体工质换热,同时对动力电池的热循环管路、电堆水套的热循环管路中的流体工质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流体工质流经动力电池水套、电堆水套,从而对动力电池、电堆进行加热。

所述电子阀4由热管理控制器发出的电信号控制,电子阀4根据电信号改变阀体的开度,从而控制流经阀体的流体流量。所述一相电子阀41、二相电子阀42和三相电子阀43分别控制进入一相换热单元10、二相换热单元20和三相换热单元30的流体工质的流量,从而达到精确控制换热量的目的。因此,该三相流体变温装置的三个换热单元分别串联在混合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的热循环管路、汽车驱动电机的热循环管和汽车电堆的热循环管路中,可有效实现对动力电池、电堆和驱动电机的温度控制,且热量利用效率高,节能环保

所述一相换热管71、二相换热管72、三相换热管73自上而下以一层一相换热管71、一层二相换热管72、一层三相换热管73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每层一相换热管71包含有多根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一相换热管711和第二一相换热管712;每层一层二相换热管72包含有多根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二相换热管721和第二二相换热管722;每层一层三相换热管73包含有多根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三相换热管731和第二三相换热管732。

实施例1:

一种多相流体变温装置,所述变温装置包括壳体1、多块隔板2和换热管道7,所述壳体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隔板2将壳体1的内部空间等分为偶数个扇形密封腔3,变温装置内部形成有至少两个换热单元;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3之间通过多根换热管道7相连通,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3及连通两个扇形密封腔3的换热管道7形成一个换热单元;所述单个换热单元中的换热管道7的两端与其对应侧的隔板2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道7位于其端部连接的两隔板2之间的扇形密封腔3内;两个相对设置的扇形密封腔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换热进液口5和一个换热出液口6,所述换热进液口5与其中一个扇形密封腔3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换热出液口6与另一个扇形密封腔3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每个换热进液口5处均设置有一个电子阀4,所述电子阀4的出液端通过管道与换热进液口5相连通;所述电子阀4上设置有控制信号接口44,所述控制信号接口44与热管理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多相流体变温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9,所述安装支架9的顶部设有上安装板91,安装支架9的底部设有下安装板92,安装支架9的侧部与圆筒形的保护壳8相焊接,所述壳体1固定设置于保护壳8的内部;所述电子阀4通过螺栓固定于上安装板91上。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隔板2将壳体1内部空间等分为六个扇形密封腔3,所述六个扇形密封腔3包括:一相进液腔31、二相进液腔32、三相进液腔33、一相出液腔34、二相出液腔35和三相出液腔36;所述电子阀4包括:一相电子阀41、二相电子阀42和三相电子阀43;所述换热管道7包括:一相换热管71、二相换热管72和三相换热管73;所述换热进液口5包括:一相换热进液口51、二相换热进液口52和三相换热进液口53;所述换热出液口6包括:一相换热出液口61、二相换热出液口62和三相换热出液口63;则所述变温装置为三相流体变温装置,变温装置内部形成一相换热单元10、二相换热单元20和三相换热单元30三个换热单元,所述一相换热单元10包括一相进液腔31、一相出液腔34和一相换热管71,所述一相进液腔31和一相出液腔34通过一相换热管71相连通,一相进液腔31的顶部通过一相换热进液口51与一相电子阀41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一相出液腔34的底部与一相换热出液口61相连通;所述二相换热单元20包括二相进液腔32、二相出液腔35和二相换热管72,所述二相进液腔32与二相出液腔35通过二相换热管72相连通,二相进液腔32的顶部通过二相换热进液口52与二相电子阀42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二相出液腔35的底部与二相换热出液口62相连通;所述三相换热单元30包括三相进液腔33、三相出液腔36和三相换热管73,所述三相进液腔33与三相出液腔36通过三相换热管73相连通,三相进液腔33的顶部通过三相换热进液口53与三相电子阀43的出液端相连通;所述三相出液腔36的底部与三相换热出液口63相连通;所述一相换热管71包括第一一相换热管711和第二一相换热管712,所述第一一相换热管711的一端与一相进液腔31相连通,第一一相换热管7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二相出液腔35、三相进液腔33后与一相出液腔34相连通;所述第二一相换热管712的一端与一相进液腔31相连通,第二一相换热管71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三相出液腔36、二相进液腔32后与一相出液腔34相连通;所述二相换热管72包括第一二相换热管721和第二二相换热管722,所述第一二相换热管721的一端与二相进液腔32相连通,第一二相换热管72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一相出液腔34、三相进液腔33后与二相出液腔35相连通;所述第二二相换热管722的一端与二相进液腔32相连通,第二二相换热管72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三相出液腔36、一相进液腔31后与二相出液腔35相连通;所述三相换热管73包括第一三相换热管731和第二三相换热管732,所述第一三相换热管731的一端与三相进液腔33相连通,第一三相换热管73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一相出液腔34、二相进液腔32后与三相出液腔36相连通;所述第二三相换热管732的一端与三相进液腔33相连通,第二三相换热管73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二相出液腔35、一相进液腔31后与三相出液腔36相连通;所述一相电子阀41的出液端依次通过一相电子阀出口硬管411、一相电子阀出口软管412和一相换热进液口51与一相进液腔31相连通,一相电子阀41的进液端通过一相电子阀进口硬管413与一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14相连通;所述二相电子阀42的出液端依次通过二相电子阀出口硬管421、二相电子阀出口软管422和二相换热进液口52与二相进液腔32相连通,二相电子阀42的进液端通过二相电子阀进口硬管423与二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24相连通;所述三相电子阀43的出液端依次通过三相电子阀出口硬管431、三相电子阀出口软管432和三相换热进液口53与三相进液腔33相连通,三相电子阀43的进液端通过三相电子阀进口硬管433与三相电子阀进口软管434相连通;所述上安装板91、下安装板92均通过螺栓固定于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整车上;所述一相换热单元10连接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循环管路中; 所述二相换热单元20连接在汽车驱动电机的热循环管路中;所述三相换热单元30连接在汽车电堆的热循环管路中。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一相换热管71、二相换热管72、三相换热管73自上而下以一层一相换热管71、一层二相换热管72、一层三相换热管73的顺序循环排列。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饮水装置、换热器及其换热壳组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