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

文档序号:1077889 发布日期:2020-10-16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 (Control unit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是由 猪濑幸司 武田裕一 杉生大辅 于 2019-03-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该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具备搭载于跨骑型车辆(1)的控制单元(30)和与所述控制单元(30)连接的多个连接器(40),所述控制单元(30)具备传递电信号的多个接合部(34),多个所述接合部(34)与多个所述连接器(40)分别连接,从所述接合部(34)与所述连接器(40)的连接方向(Vc)观察时,所述控制单元(30)的外周配置在比所述连接器(40)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所述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具备支承多个所述连接器(40)的单一的支承构件(50)。(The control unit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the straddle-type vehicle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unit (30) mounted on the straddle-type vehicle (1) and a plurality of connectors (40)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unit (30), wherein the control unit (30)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joint parts (34)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 signals, the plurality of joint parts (34)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plurality of connectors (40),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control unit (30) is arranged at a position more inward than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connectors (40) when viewed from the connecting direction (Vc) of the joint parts (34) and the connectors (40), and the control unit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the straddle-type vehicle is provided with a single supporting member (50) for supporting the plurality of connectors (40).)

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

本发明基于在2018年3月7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8-041190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在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中,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这是通过在左右的枢轴框架上分别安装的悬架支架来对作为控制单元的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进行支承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6-68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中,在将与作为重量物的控制单元连接的多个连接器支承于车身的情况下,各个连接器可能会共振。因此,要求抑制各个连接器的共振,提高控制单元的耐震性能。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在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中提高控制单元的耐振性能(振动韧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方案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具备搭载于跨骑型车辆(1)的控制单元(30)和与所述控制单元(30)连接的多个连接器(40),所述控制单元(30)具备传递电信号的多个接合部(34),多个所述接合部(34)与多个所述连接器(40)分别连接,从所述接合部(34)与所述连接器(40)的连接方向(Vc)观察时,所述控制单元(30)的外周配置在比所述连接器(40)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所述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具备支承多个所述连接器(40)的单一的支承构件(50)。

(2)在上述(1)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从所述连接方向(Vc)观察时,所述控制单元(30)及所述连接器(40)分别具有长边(Ls)及短边(Ss),从所述连接方向(Vc)观察时,所述支承构件(50)以与所述连接器(40)的长边(Ls)重合的方式配置。

(3)在上述(2)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从所述连接方向(Vc)观察时,所述支承构件(50)以与所述连接器(40)的长边(Ls)及短边(Ss)分别重合的方式配置。

(4)在上述(1)~(3)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单元(30)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矩形形状,多个所述接合部(34)分别配置于所述控制单元(30)的对边。

(5)在上述(1)~(4)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控制单元(30)在俯视观察下配置于车辆中心位置(CL),多个所述连接器(40)隔着所述控制单元(30)而分别配置于所述控制单元(30)的左右。

(6)在上述(1)~(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还具备配置在热源(10)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60),所述控制单元(30)设置在所述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

(7)在上述(6)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设有凹陷成能够***述控制单元(30)及多个所述连接器(40)的凹部(61)。

(8)在上述(6)或(7)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支承构件(50)设有用于对所述支承构件(50)进行定位的凸部(55),在所述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设有凹陷成能够***述凸部(55)的第二凹部(63)。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1)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通过具备支承多个连接器的单一的支承构件,从而多个连接器的各自的振动相位成为相互相同的相位,因此能抑制各个连接器的共振。由此,控制单元相对于各个连接器被抑制移动。因此,能够提高控制单元的耐振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2)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从接合部与连接器的连接方向观察时,支承构件以与连接器的长边重合的方式配置,从而通过支承构件能够支承连接器的较宽的范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各个连接器的共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3)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从所述连接方向观察时,支承构件以与连接器的长边及短边分别重合的方式配置,由此,相比较于支承构件以仅与连接器的长边重合的方式配置的情况,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各个连接器的共振。即,向全部方向的振动抑制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4)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控制单元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矩形形状,多个接合部分别配置于控制单元的对边,由此,与多个接合部仅配置于控制单元的一边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地支承控制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5)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控制单元在俯视观察下配置于车辆中心位置,多个连接器隔着控制单元而分别配置于控制单元的左右,由此,与控制单元在俯视观察下配置于从车辆中心位置偏离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与各个连接器相连的左右的线束的配设长度。此外,能够提高车辆的左右的重量平衡。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6)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还具备配置在热源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控制单元设置在空气滤清器的上部,由此,能够使控制单元从热源远离,因此能够抑制对控制单元的热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7)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在空气滤清器的上部设有凹陷成能够收容控制单元及多个连接器的凹部,由此,通过将控制单元及多个连接器收容于凹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8)记载的跨骑型车辆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在支承构件设有用于对支承构件进行定位的凸部,在空气滤清器的上部设有凹陷成能够收容凸部的第二凹部,由此,通过将凸部收容于第二凹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从左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上部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左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包含图3的VI-VI截面的图。

图7是包含图3的VII-VII截面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支承构件的相当于图5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方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就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方向相同。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及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图中符号CL表示车身左右中心线。

<车辆整体>

图1示出作为跨骑型车辆的一例的机动二轮车1。参照图1,机动二轮车1具备通过车把2来转向的前轮3、由包含动力源的动力单元5驱动的后轮4。以下,有时将机动二轮车简称为“车辆”。

包含车把2及前轮3的转向系统部件能够转向地枢轴支承于车架20前端的头管21。车架20的外周由车身罩19覆盖。在图1中,符号6表示对前轮3进行轴支承的前叉。

车架20具备:将前叉6支承为能够转向的头管21;从头管21前高后低地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主框架22;从主框架22的后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枢轴板23;以及前端部与主框架22的后部连结而前低后高地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座椅轨道24。

在前叉6的上部固定有车把2。在主框架22的上方配置有燃料箱7。在燃料箱7的后方,且在座椅轨道24的上方配置有供驾驶员就座的前部座椅8。在前部座椅8的后方配置有供同乘者就座的后部座椅9。

在主框架22悬置有并列多气缸的发动机10。图中符号11表示与发动机10连接的排气管。排气管11从发动机10的前部向下方弯曲并向后方延伸出。

摆臂25的前端部经由支承轴15而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枢轴板23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后轮4的车轴1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摆臂25的后端部。在后轮4的上方隔开空间而配置有后挡泥板17。后挡泥板17从座椅轨道24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出。

<控制单元配置结构>

如图2所示,在车辆上部设有具备作为控制单元的发动机控制单元30(以下也称为“ECU30”。)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29。控制单元配置结构29具备ECU30、与ECU30连接的多个(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连接器40、对两个连接器40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50、配置在发动机的上方的空气滤清器60。

<ECU>

ECU30基于来自各种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发动机10(参照图1)的点火时期、燃料喷射定时、怠速转速、废气还原量等。如图4所示,ECU30具有如下结构:搭载有电子电路部件的电路基板31具备用于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能够拆装的电连接的卡缘端子34。

ECU30具备电路基板31、安装于电路基板31的电子电路部件(未图示)、覆盖电子电路部件并将电路基板31与电子电路部件一体化的密封构件32。在电路基板31设有从密封构件32向左右侧方伸出的基板端部区域33。

在基板端部区域33设有作为传递电信号的接合部而发挥功能的卡缘端子34。卡缘端子34与连接器40进行能够拆装的电连接。卡缘端子34分别设置于左右的基板端部区域33。例如,密封构件32由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形成。

如图2所示,ECU30设置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后部。ECU30配置在空气滤清器60中的与发动机侧(即下侧)相反的一侧(即上侧)。由此,与将ECU30配置在空气滤清器60中的发动机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ECU30从作为热源的发动机10(参照图1)远离。

在图3的俯视观察下,ECU30配置在车辆中心位置。在图3的俯视观察下,ECU30的中央部配置在与车身左右中心线CL重叠的位置。在图3的俯视观察下,ECU30具有矩形形状。以下,将ECU30的各边中的前侧的边也称为“前边”,将后侧的边也称为“后边”,将左侧的边也称为“左边”,将右侧的边也称为“右边”。

如图4所示,ECU30具备传递电信号的多个(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卡缘端子34(接合部)。两个卡缘端子34与两个连接器40分别连接。两个卡缘端子34分别配置在ECU30的作为对边的左边和右边。在实施方式中,在ECU30的前边及后边未设置卡缘端子34。从卡缘端子34与连接器40的连接方向Vc(车宽方向)观察时,ECU30的外周配置在比连接器40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

<连接器>

连接器40通过与卡缘端子34连接而将ECU30与外部设备电连接。如图7所示,连接器40具备能够与卡缘端子34连接的连接端子41、保持连接端子41的主体部42、从主体部42延伸出且供ECU30的外周部(密封构件32的外周部)嵌入的外周框部43。

连接端子41具备对各线束46、47的引线的终端进行保持的引线保持部44、与引线保持部44电连接的弹性接触端子45。弹性接触端子45从引线保持部44朝向卡缘端子34延伸。弹性接触端子45以将卡缘端子34从上下夹入的方式设有一对。例如,弹性接触端子45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

在图6的剖视观察下,主体部42及外周框部43具有比ECU30大的外形。如图7所示,外周框部43以覆盖弹性接触端子45的周围的方式从主体部42朝向密封构件32的外周部延伸出。外周框部43的延伸端位于比弹性接触端子45的顶端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两个连接器40隔着ECU30而分别配置于ECU30的左右。以下,将两个连接器40中的隔着ECU30而配置在左侧的连接器40也称为“左连接器40”,将配置在右侧的连接器40也称为“右连接器40”。

在图3中,符号46表示将安装于车架20的各种传感器与左连接器40连接的框架功能线束,符号47表示将安装于发动机10(参照图1)的各种传感器与右连接器40连接的发动机功能线束,符号48表示燃料输送管,符号49表示燃料喷射器。

<支承构件>

支承构件50由支承两个连接器40的单一的构件形成。例如,支承构件50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支承构件5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

在图6的剖视观察下(从图5的连接方向Vc观察时),ECU30及连接器40分别具有长边Ls及短边Ss。在图6的剖视观察下,支承构件50以与连接器40的长边Ls重合的方式配置。在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50以与连接器40的长边Ls及短边Ss分别重合的方式配置。

如图4所示,支承构件50具备:对左连接器40进行支承的倒U字状的左支承板51;在车宽方向上与左支承板51背离而对右连接器40进行支承的倒U字状的右支承板52;沿车宽方向延伸而将左支承板51的前下端与右支承板52的前下端连结的前连结板53;以及与前连结板53平行地延伸而将左支承板51的后下端与右支承板52的后下端连结的后连结板54。左支承板51、右支承板52、前连结板53及后连结板54通过同一构件一体形成。

如图7所示,左支承板51及右支承板52分别支承各连接器40的外周框部43。在图7的剖视观察下,各支承板51、52配置在各连接器40的外周框部43的中央。在图7的剖视观察下,各支承板51、52配置在ECU30与主体部42的车宽方向之间。在图7的剖视观察下,各支承板51、52配置在避开ECU30及主体部42的位置。在图7的剖视观察下,各支承板51、52配置在与卡缘端子34的收容空间35重叠的位置。

在各支承板51、52安装有弹性构件59。例如,弹性构件59由橡胶、海绵等形成。如图6所示,弹性构件59在各支承板51、52(在图6中仅图示右支承板52)中设置在与各连接器40的长边Ls重合的部分。弹性构件59配置在各支承板51、52与各连接器40的上下方向之间。如图7所示,弹性构件59以收纳于各支承板51、52的宽度内的方式配置。

如图4所示,在前连结板53设有用于对支承构件50进行定位的凸部55(以下也称为“前凸部55”。)。前凸部55从前连结板53的前部中央向前方突出。

在后连结板54设有用于对支承构件50进行固定的后凸部56。在后凸部56设有以能够供螺栓69的轴部穿过的方式开设的插通孔57。

<空气滤清器>

如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60以将作为热源的发动机10(参照图1)从上方覆盖的方式配置。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比左右主框架22向上方鼓出。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后部设有凹陷成能够收容ECU30及两个连接器40的凹部61。在凹部61设有载置ECU30、两个连接器40及单一的支承构件50的载置区域62。在图3的俯视观察下,载置区域62呈沿车宽方向具有长边的矩形形状。

如图6所示,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后部设有凹陷成能够收容支承构件50中的前凸部55的第二凹部63。第二凹部63配置在载置区域62的前部。在图6的剖视观察下,第二凹部63的形成部具备从载置区域62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部64、从立起部64的上端向后方延伸出的后方延伸部65。在图6的剖视观察下,后方延伸部65和载置区域62的上下间隔与第二凹部63的开口间隔一致。支承构件50中的前凸部55收容于第二凹部63,由此前凸部55由后方延伸部65和载置区域62从上下夹入,因此能够进行支承构件50的上下方向的定位。

如图4所示,第二凹部63的形成部还具备将后方延伸部65的左右端与载置区域62连结的左右一对的侧壁部66。支承构件50中的前凸部55收容于第二凹部63,由此前凸部55由左右的侧壁部66夹入,因此能够进行支承构件50的车宽方向的定位。此外,支承构件50中的前连结板53与左右的侧壁部66的后端抵接,因此能够进行支承构件50的前后方向的定位。

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后部设置按压框架功能线束46的第一按压构件71、按压发动机功能线束47的第二按压构件72。框架功能线束46及发动机功能线束47分别在空气滤清器60上被按压,由此框架功能线束46及发动机功能线束47的各自的振动相位成为相互相同的相位,因此能够成为耐振动更强的结构。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配置结构29具备搭载于机动二轮车1的ECU30和与ECU30连接的两个连接器40,ECU30具备传递电信号的两个卡缘端子34,两个卡缘端子34与两个连接器40分别连接,从卡缘端子34与连接器40的连接方向Vc观察时,ECU30的外周配置在比连接器40的外周靠内侧的位置,控制单元配置结构29具备支承两个连接器40的单一的支承构件50。

根据该结构,通过具备支承两个连接器40的单一的支承构件50,从而两个连接器40的各自的振动相位成为相互相同的相位,因此能抑制各个连接器40的共振。由此,ECU30相对于各个连接器40被抑制移动。因此,能够提高ECU30的耐振性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卡缘端子34与连接器40的连接方向Vc观察时,支承构件50以与连接器40的长边Ls重合的方式配置,从而起到以下的效果。通过支承构件50能够支承连接器40的较宽的范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各个连接器40的共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连接方向Vc观察时,支承构件50以与连接器40的长边Ls及短边Ss分别重合的方式配置,从而起到以下的效果。相比较于支承构件50以仅与连接器40的长边Ls重合的方式配置的情况,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各个连接器40的共振。即,向全部方向的振动抑制有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ECU30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矩形形状,两个卡缘端子34分别配置于ECU30的对边,从而起到以下的效果。与两个卡缘端子34仅配置于ECU30的一边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地支承ECU3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ECU30在俯视观察下配置于车辆中心位置,两个连接器40隔着ECU30而分别配置于ECU30的左右,从而起到以下的效果。与ECU30在俯视观察下配置于从车辆中心位置偏离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与各个连接器40相连的左右的线束46、47的配设长度。此外,能够提高车辆的左右的重量平衡。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在发动机10的上方配置的空气滤清器60,ECU30设置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从而起到以下的效果。能够使ECU30从发动机10远离,因此能够抑制对ECU30的热影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设有凹陷成能够收容ECU30及两个连接器40的凹部61,从而起到以下的效果。通过将ECU30及两个连接器40收容于凹部61,从而能够容易进行定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支承构件50设有用于对支承构件50进行定位的前凸部55,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设有凹陷成能够收容前凸部55的第二凹部63,从而起到以下的效果。通过将前凸部55收容于第二凹部63,从而能够容易进行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ECU30设置于空气滤清器6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ECU30也可以设置于车架20。例如,ECU30可以设置于在车架20上安装的托架。例如,ECU30还可以设置于空气滤清器60以外的车辆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从连接方向Vc观察时支承构件50以与连接器40的长边Ls及短边Ss分别重合的方式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从连接方向Vc观察时支承构件50以仅与连接器40的长边Ls重合的方式配置。例如,还可以是,从连接方向Vc观察时支承构件50以仅与连接器40的短边Ss重合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两个卡缘端子34分别配置于ECU30的对边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两个卡缘端子34也可以仅配置于ECU30的一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两个卡缘端子34分别配置于ECU30的左边及右边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两个卡缘端子34也可以分别配置于ECU30的前边及后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ECU30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矩形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ECU30也可以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形状。例如,ECU30可以在俯视观察下具有圆形或椭圆形。ECU30的形状可以根据要求规格而具有各种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ECU30在俯视观察下配置于车辆中心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ECU30也可以在俯视观察下配置于从车辆中心位置偏离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两个连接器40隔着ECU30而分别配置于ECU30的左右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两个连接器40也可以隔着ECU30而分别配置于ECU30的前后。连接器40的配置位置可以根据ECU30中的卡缘端子34的配置位置进行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ECU30具备两个卡缘端子3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ECU30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卡缘端子3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控制单元配置结构29具备与ECU30连接的两个连接器4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控制单元配置结构29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连接器4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凹部61设置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后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凹部61也可以设置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前部。例如,凹部61可以设置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侧部。即,凹部61只要设置在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在支承构件50中的后凸部56设有以能够供螺栓69的轴部穿过的方式开设的插通孔5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后凸部56也可以设置能够卡止于空气滤清器60的上部的卡止爪。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支承构件50具备支承左连接器40的左支承板51、支承右连接器40的右支承板52、前连结板53、后连结板5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图8所示,支承构件也可以还具备支承ECU30的ECU支承板81。

ECU支承板81配置在左支承板51与右支承板52的车宽方向之间。ECU支承板81呈沿着ECU30(密封构件32)的外形的倒U字状。在图8中,符号82表示沿车宽方向延伸而将ECU支承板81与左支承板51连结的左连结板,符号83表示沿左连结板82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将ECU支承板81与右支承板52连结的右连结板。

左支承板51、右支承板52、前连结板53、后连结板54、ECU支承板81、左连结板82及右连结板83可以由同一构件一体形成。即,可以具备对ECU30及两个连接器40进行支承的单一的支承构件。由此,ECU30及两个连接器40的各自的振动相位成为相互相同的相位,因此能够成为耐振动更强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控制单元为ECU3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控制单元也可以是动力控制单元(PCU)。例如,控制单元还可以是电压控制单元(VCU)。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要求规格而采用ECU30以外的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所述跨骑型车辆包括驾驶员跨车身而乘车的全部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有原动机的自行车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而且也包括三轮(除了前一轮且后二轮之外,也包括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的车辆。而且,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机动二轮车,而且也能够适用于机动车等四轮的车辆。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例,能够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 机动二轮车(跨骑型车辆)

10 发动机(热源)

29 控制单元配置结构

30 ECU(控制单元)

34 卡缘端子(接合部)

40 连接器

50 支承构件

55 前凸部(凸部)

60 空气滤清器

61 凹部

63 第二凹部

CL 车身左右中心线(车辆中心位置)

Ls 长边

Ss 短边

Vc 连接方向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燃料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