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文档序号:1084740 发布日期:2020-10-20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Pump body subassembly,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 是由 胡余生 魏会军 徐嘉 任丽萍 万鹏凯 于 2020-06-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该泵体组件包括主轴(1)、下法兰(3)、气缸(4)和滚子(5),滚子(5)相对于主轴(1)周向固定,滚子(5)上设置有滑片槽(6),滑片槽(6)内滑动设置有滑片(7),滑片(7)的头部与气缸(4)的内壁抵接,滑片(7)的尾部与滑片槽(6)的尾部之间形成尾腔(8),下法兰(3)上设置有背压槽,背压槽与尾腔(8)连通,沿主轴(1)的轴向方向,滑片(7)的投影与背压槽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隔。根据本申请的泵体组件,能够解决现有的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油液对滑片尾部造成冲击,导致滑片头部与气缸内壁发生倾斜脱离,进而发生泄漏,影响压缩机能效和可靠性的问题。(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pump body subassembly,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This pump body subassembly includes main shaft (1), lower flange (3), cylinder (4) and roller (5), roller (5) are fixed for main shaft (1) circumference, be provided with slide groove (6) on roller (5), it is provided with gleitbretter (7) to slide in slide groove (6), the head of gleitbretter (7) and the inner wall butt of cylinder (4), form tail chamber (8) between the afterbody of gleitbretter (7) and the afterbody of slide groove (6), be provided with the back pressure groove on lower flange (3), the back pressure groove communicates with tail chamber (8),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main shaft (1), the interval has between the projection of gleitbretter (7) and the projection in back pressure groove. According to the pump body assembly, the problem that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reliability of a compressor are affected due to the fact that oil impacts the tail of the sliding piece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existing compressor and the head of the sliding piece is separated from the inner wall of an air cylinder in an inclined mod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oil impacts the tail of the sliding piece is solved.)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旋叶式压缩机,为保证在运行过程中滑片能够顺利伸出,一般会在滑片尾部设置背压腔(滑片与主轴滑片槽形成的滑片尾腔+上法兰背压槽+下法兰背压槽),并引入油池高压油为滑片背部提供动力,用于克服滑片头部前后腔体的气体压力和摩擦力等,保证压缩机整个运行过程中,滑片头部与气缸内部始终接触。

滑片背压的油主要通过油泵从油池泵油,然后通过主轴中心孔、与主轴中心孔相连的主轴侧孔进入法兰背压槽,进而充满背压腔。

参见图1至图3所示,现有方案中,滑片1’动作过程中的背压油由油池提供,油池中的油从油池出来之后,先进入下法兰背压槽2’,充满下法兰背压槽2’后会进入到滑片1’尾腔,并在油面逐步上升的过程中,对位于滑片1’尾腔内的滑片1’的尾部形成冲击作用,进而引起滑片1’受力倾斜。滑片1’头部与气缸内壁3’会发生倾斜脱离,引起泄漏,影响压缩机性能,同时滑片1’再次恢复状态时会与气缸内壁3’发生撞击,影响压缩机可靠性。

因此,现有的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油液对滑片尾部造成冲击,导致滑片头部与气缸内壁发生倾斜脱离,进而发生泄漏,影响压缩机能效和可靠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的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油液对滑片尾部造成冲击,导致滑片头部与气缸内壁发生倾斜脱离,进而发生泄漏,影响压缩机能效和可靠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包括主轴、下法兰、气缸和滚子,滚子相对于主轴周向固定,滚子上设置有滑片槽,滑片槽内滑动设置有滑片,滑片的头部与气缸的内壁抵接,滑片的尾部与滑片槽的尾部之间形成尾腔,下法兰上设置有背压槽,背压槽与尾腔连通,沿主轴的轴向方向,滑片的投影与背压槽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隔。

优选地,背压槽与尾腔的连通位置位于滑片尾端与尾腔的尾端之间。

优选地,背压槽包括C形槽。

优选地,背压槽包括C形槽和连接段,连接段的第一端连接至C形槽的第一端,连接段的第二端连接至C形槽的第二端,连接段的宽度小于C形槽的宽度。

优选地,C形槽的宽度恒定。

优选地,背压槽还包括设置在C形槽外周的外环段,外环段的周向长度小于C形槽的周向长度,外环段与C形槽连通。

优选地,外环段与C形槽同心;和/或,外环段沿滚子的周向方向位于滚子与气缸的间隙最大处。

优选地,C形槽包括恒宽段和变宽度段,变宽度段沿滚子的周向方向宽度逐渐变化,变宽度段的宽度大于恒宽段的宽度。

优选地,变宽度段沿滚子的周向方向位于滚子与气缸的间隙最大处;和/或,变宽度段包括向滚子的径向外侧凸出的凸弧,凸弧与恒宽段的外周壁相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该泵体组件为上述的泵体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泵体组件,该泵体组件为上述的泵体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泵体组件,包括主轴、下法兰、气缸和滚子,滚子相对于主轴周向固定,滚子上设置有滑片槽,滑片槽内滑动设置有滑片,滑片的头部与气缸的内壁抵接,滑片的尾部与滑片槽的尾部之间形成尾腔,下法兰上设置有背压槽,背压槽与尾腔连通,沿主轴的轴向方向,滑片的投影与背压槽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隔。该泵体组件中,将滑片和背压槽沿主轴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关系设置为,两者之间具有间隔,能够使得两者的投影不相重叠,从而使得滑片底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处于从背压槽过来的油液的直接冲击范围外,即使油液从背压槽进入到尾腔底部,也无法对位于滑片槽内的滑片底部造成冲击而产生轴向作用力,只会在进入到尾腔内后,从滑片尾端对滑片形成向外滑动的背压作用,有效保证滑片压贴在气缸内壁上,保证滑片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滑片头部与气缸内壁发生倾斜脱离,进而发生泄漏,影响压缩机能效和可靠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的背压槽与滑片配合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泵体组件的油路流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泵体组件的滑片受轴向冲击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剖视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分解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第一种下法兰背压槽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第二种下法兰背压槽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第三种下法兰背压槽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第四种下法兰背压槽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第五种下法兰背压槽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第六种下法兰背压槽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油路流动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的能力测试对比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的COP测试对比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的声功率测试对比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主轴;2、上法兰;3、下法兰;4、气缸;5、滚子;6、滑片槽;7、滑片;8、尾腔;9、C形槽;10、连接段;11、外环段;12、恒宽段;13、变宽度段;14、下盖板;15、齿轮油泵;16、第一背压槽;17、第二背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4至图1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泵体组件包括主轴1、下法兰3、气缸4和滚子5,滚子5相对于主轴1周向固定,滚子5上设置有滑片槽6,滑片槽6内滑动设置有滑片7,滑片7的头部与气缸4的内壁抵接,滑片7的尾部与滑片槽6的尾部之间形成尾腔8,下法兰3上设置有背压槽,背压槽与尾腔8连通,沿主轴1的轴向方向,滑片7的投影与背压槽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隔。泵体组件还包括上法兰2,上法兰2上也设置有背压槽,为了对上法兰2上的背压槽和下法兰3上的背压槽进行区分,此处将上法兰2的背压槽命名为第一背压槽16,下法兰3的背压槽命名为第二背压槽17。

该泵体组件中,将滑片7和第二背压槽17沿主轴1的轴向方向的投影关系设置为,两者之间具有间隔,能够使得两者的投影不相重叠,从而使得滑片7底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处于从第二背压槽17过来的油液的直接冲击范围外,即使油液从第二背压槽17进入到尾腔8底部,也无法对位于滑片槽6内的滑片7底部造成冲击而产生轴向作用力,只会在进入到尾腔8内后,从滑片7尾端对滑片7形成向外滑动的背压作用,有效保证滑片7压贴在气缸4内壁上,保证滑片7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滑片7头部与气缸4内壁发生倾斜脱离,进而发生泄漏,影响压缩机能效和可靠性的问题。

在泵体组件工作的过程中,气缸4是固定不同的,主轴1是相对于气缸4偏心安装的,滚子5与主轴1同心设置,滚子5与气缸4两者的中心相对位置固定不变,滚子5与气缸4之间的间隙沿周向方向改变,滚子5与气缸4在某一位置内切,在与该切点位置同一径向的另一端,滚子5与气缸4之间的间隙最大。

在滚子5随着气缸4转动的过程中,随着滚子5与气缸4之间间隙逐渐发生变化,使得位于滚子5、气缸4和滑片7之间的腔体体积也发生变化,在向着间隙变小的方向转动时,腔体的体积逐渐减小,位于腔体内的冷媒被压缩,并通过排气口排出。在滚子5的整个转动过程中,由于沿主轴1的轴向方向,滑片7的投影与第二背压槽17的投影之间始终具有间隔,因此不管滑片7运动至哪个位置,油液均不会经由第二背压槽17到达滑片7的底面对滑片7形成冲击,而只能够先进入到尾腔8内,然后从尾腔8内侧向对滑片7施加压力,保证对于滑片7的背压力,使得滑片7能够始终贴合在气缸4的内壁上。

主轴1与滚子5之间可以分开成型之后固定连接,或者至少周向方向的相对位置固定,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

泵体组件还包括下盖板14和齿轮油泵15,其中下盖板14设置在下法兰3远离气缸4的一端,齿轮油泵15设置在下盖板14的外侧,用于向中心孔中进行泵油,并通过中心孔和设置在主轴1上的侧孔向第二背压槽17内输送油液。

第二背压槽17与尾腔8的连通位置位于滑片7尾端与尾腔8的尾端之间,从而使得油液经第二背压槽17到达尾腔8之后,只能从位于滑片7的尾端和尾腔8的尾端之间的连通通道进入到尾腔8内,而不会到达滑片7的底部位置对滑片7形成轴向冲击。

第二背压槽17与尾腔8的连通位置还可以位于尾腔8的尾端,此时该连通位置更加远离滑片7的尾端,因此油液更加不可能直接对滑片7形成轴向冲击作用,更加有利于保证滑片7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尾腔8的尾端为柱状孔,在垂直于主轴1的中心轴线的截面内,柱状孔的直径大于滑片7的宽度,因此可以在有效避免油液经背压槽对滑片7形成轴向冲击的基础上,加大尾腔8与第二背压槽17之间的连通面积,保证油液能够及时充分地供应至尾腔8对,对滑片7提供足够的背压力。

结合参见图9至图14所示,为本申请的泵体组件中,第二背压槽17的几种结构形式。

参见图9所示,在第二背压槽17的第一种结构中,第二背压槽17包括C形槽9,C形槽9的宽度恒定,且两端不连通,从而使得各个背压槽沿周向方向不相通,从而在滑片7退回或者伸出的过程中,油液能够保持在背压槽内不会沿周向流动,保证位于背压槽内的油液能够对滑片7提供足够的背压力,避免由于油液沿周向流动导致的保压不足的现象,提高泵体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参见图10所示,在第二背压槽17的第二种结构中,其与第一种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结构中,第二背压槽17还包括设置在C形槽9外周的外环段11,外环段11的周向长度小于C形槽9的周向长度,外环段11与C形槽9连通。该外环段11增大了C形槽9的宽度,并且可以在滑片槽6转动至外环段11位置时,增大第二背压槽17与尾腔8之间的连通面积,使得油液能够更加及时充足地进入到尾腔8内。由于滑片7和第二背压槽17沿主轴1的轴向方向的投影不相重叠,因此即使增加外环段11,进而增加第二背压槽17与尾腔8的接触面积,也不会造成对滑片7的轴向冲击。为了便于表述,将C形槽9与滑片槽6的连通位置定义为第一连通位置,将外环段11与滑片槽6的连通位置定义为第二连通位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滑片7工作时的稳定性,当滑片槽6转动至外环段11所在位置时,外环段11与滑片槽6的第二连通位置始终位于滑片7的尾端与尾腔8的尾端之间,而C形槽9与第二背压槽17的第一连通位置位于第二连通位置和尾腔8的尾端之间,从而在滑片槽6转动至外环段11位置时,使得滑片槽6能够通过两个连通位置连通,同时对尾腔8进行供油。在滑片槽6转动至外环段11之外时,此时第二连通位置断开,仍然可以通过第一连通位置对第二背压槽17进行供油。

优选地,外环段11与C形槽9同心。

优选地,外环段11沿滚子5的周向方向位于滚子5与气缸4的间隙最大处,可以使得外环段11的位置设置更加合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滑片7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合参见图11所示,在第二背压槽17的第三种结构中,其与第二种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结构中,C形槽9包括恒宽段12和变宽度段13,变宽度段13沿滚子的周向方向宽度逐渐变化,变宽度段13的宽度大于恒宽段12的宽度。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二种结构比较类似,只不过本实施例的结构中,恒宽段12和变宽度段13均是属于C形槽9本身的结构,是对C形槽9的结构自身进行了调节,在滑片7伸出较长的位置增加了槽宽,从而使得滑片槽6在运动至变宽度段13处时,可以与第二背压槽17之间形成更大面积的通道,方便油液的进入。

优选地,变宽度段13沿滚子5的周向方向位于滚子5与气缸4的间隙最大处。

优选地,变宽度段13包括向滚子5的径向外侧凸出的凸弧,凸弧与恒宽段12的外周壁相切。变宽度段13的外侧边也可以采用多段线或者是平滑曲线等结构。

结合参见图12所示,在第二背压槽17的第四种结构中,第二背压槽17包括C形槽9和连接段10,连接段10的第一端连接至C形槽9的第一端,连接段10的第二端连接至C形槽9的第二端,连接段10的宽度小于C形槽9的宽度。

在该结构中,由于C形槽9的两端通过连接段10连通,因此使得第二背压槽17从整体上形成环形槽,只不过这个环形槽不是等宽的环形槽,而是在连接段10处宽度收窄。由于连接段10的存在,使得第二背压槽17周向连通,在滑片7运动过程中,可以利用油液的周向流动形成减振效果,同时,由于连接段10的宽度小于C形槽9的宽度,因此当油液到达连接段10位置时,连接段10仍然会对油液形成一定阻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类似于C形槽两端封闭时所能够起到的保压作用。

结合参见图13所示,在第二背压槽17的第五种结构中,其与第四种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结构中,第二背压槽17还包括设置在C形槽9外周的外环段11,外环段11的周向长度小于C形槽9的周向长度,外环段11与C形槽9连通。

结合参见图14所示,在第二背压槽17的第六种结构中,其与第五种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结构中,C形槽9包括恒宽段12和变宽度段13,变宽度段13沿滚子的周向方向宽度逐渐变化,变宽度段13的宽度大于恒宽段12的宽度。

结合参见图15可以看出,在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之后,油液从第二背压槽17流出后,不会到达滑片7的底面,而是直接进入到尾腔8处,然后经第一背压槽16流出。当油液进入到尾腔8内时,能够同时对滑片7的侧壁形成背压作用,使得滑片7的端部能够与气缸4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接触。

结合参见图16所示,通过将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的能力测试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后,相对于采用现有技术泵体组件的压缩机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机的能力最大提升达到3%。

结合参见图17所示,通过将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的COP测试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后,相对于采用现有技术泵体组件的压缩机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机的COP(能效)最大提升达到3%。

结合参见图18所示,通过将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的噪声测试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在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泵体组件后,相对于采用现有技术泵体组件的压缩机而言,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噪声能够降低2~4dB。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该泵体组件为上述的泵体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泵体组件,该泵体组件为上述的泵体组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