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6469 发布日期:2020-09-29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Method for producing stretched film ) 是由 清水享 村冈敦史 平田聪 于 2020-03-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减少倾斜拉伸后的膜所产生的松弛。该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利用纵向上的夹具间距变化的可变间距型的左右的夹具分别把持长条状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端部;通过一边使该左右的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一边使该左右的夹具行进移动,从而将该膜倾斜拉伸;将该膜从该左右的夹具放开;对该膜进行辊输送,检测输送辊之间的该膜的松弛量以及产生松弛的部位;以及基于该检测结果,进行使位于输送线路上游的该左右的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tretched film. Reducing the sag of the obliquely stretched film. The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tretched film comprises the steps of: holding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long film in the width direction by a variable-pitch left and right jig with a jig pitch varying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moving the left and right clamps while changing the clamp pitch of at least one of the left and right clamps, thereby obliquely stretching the film; releasing the film from the left and right clamps; roll-conveying the film, detecting the amount of slack of the film between the conveying rollers and the location where the slack occurs; and correcting a change in the inter-clamp distance of at least one of the left and right clamps positioned upstream of the conveyance line based on the detection result.)

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和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LED)等图像显示装置中,出于提高显示特性、防反射的目的而使用有圆偏振板。代表性的是,圆偏振板以偏振镜的吸收轴与相位差膜的滞相轴构成45°的角度的方式层叠有偏振镜和相位差膜(代表性的是λ/4板)。以往,相位差膜代表性的是通过在纵向和/或横向上进行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而制作的,因此,其滞相轴多数情况下在长条状的膜卷料的横向(宽度方向)或纵向(长度方向)上显现。作为结果,在制作圆偏振板时,需要将相位差膜以相对于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构成45°的角度的方式裁切,且一张一张地与偏振板(偏振镜)贴合。

另外,为了确保圆偏振板的宽频带性,还具有需要使λ/4板和λ/2板这两张相位差膜层叠的情况。该情况下,需要以相对于偏振镜的吸收轴构成75°的角度的方式层叠λ/2板,以相对于偏振镜的吸收轴构成15°的角度的方式层叠λ/4板。该情况下,在制作圆偏振板时,也需要以相对于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构成15°的角度和75°的角度的方式裁切相位差膜,且一张一张地与偏振板(偏振镜)贴合。

而且,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来自笔记本PC的光映入键盘等,出于使从偏振板出来的直线偏振光的朝向旋转90°的目的,有在偏振板的视觉辨认侧使用λ/2板的情况。该情况下,也需要以相对于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构成45°的角度的方式裁切相位差膜,且一张一张地与偏振板(偏振镜)贴合。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案有如下技术:利用纵向上的夹具间距变化的可变间距型的左右的夹具分别把持长条状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端部,使该左右的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而在倾斜方向上进行拉伸(以下还称作“倾斜拉伸”),由此使相位差膜的滞相轴在倾斜方向上显现(例如,专利文献1)。然而,在利用这样的技术得到的倾斜拉伸膜中,有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产生松弛(松懈)的情况。若卷绕这样的产生有松弛的膜,则具有在得到的膜卷产生褶皱、搓痕的情况。另外,若将产生松弛的膜与其他的光学膜贴合,则具有产生粘接剂、粘合剂的涂布不均、未涂布部的情况、在得到的光学层叠体产生褶皱、搓痕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4561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既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减少在倾斜拉伸而成的膜上产生的松弛。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利用纵向上的夹具间距变化的可变间距型的左右的夹具分别把持长条状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端部;通过一边使该左右的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一边使该左右的夹具行进移动,并使任一夹具比另一夹具先行地行进,从而将该膜倾斜拉伸;将该膜从该左右的夹具放开;对该膜进行辊输送,检测输送辊之间的该膜的松弛量以及产生松弛的部位;以及基于该检测结果,进行使位于输送线路上游的该左右的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

在一实施方式中,将从上述左右的夹具放开的上述膜的左右端部切断去除之后,检测上述松弛量和产生松弛的部位。

在一实施方式中,使上述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包含以下工序:增大把持相对于产生上述松弛的部位而言为远方的端部的夹具的夹具间距。

在一实施方式中,从先行行进的上述夹具通过了上述倾斜拉伸的行进区间的1/2~9/10的位置的时刻到上述膜从上述左右的夹具被放开为止的期间内,进行使上述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

在一实施方式中,以大于上述输送辊之间的上述膜的左右端部的长度之差L‘(单位:mm)的校正量进行使上述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另外,通过将基于下述公式(1)和公式(2)计算的上述输送辊之间的上述膜的长度L(单位:mm)代入下述公式(3)来计算L‘,

【表达式1】

d=(H/(w*g))*(cosh(w*g*S/2H)-1)…(1)

L=(2H/(w*g))*sinh((w*g*S/2H)…(2)

L‘=L-S…(3)

(在上述公式中,d表示检测出的松弛量(单位:mm),W表示上述膜的每米的质量(单位:g),g表示重力加速度,S表示上述输送辊之间的距离(单位:mm),H表示对产生根据公式(1)计算的松弛的端部侧施加的张力(单位:N/m))。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倾斜拉伸中进行使上述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此时的环境温度为上述膜的Tg~Tg+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该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利用上述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得到长条状的拉伸膜;以及一边输送长条状的光学膜和该长条状的拉伸膜一边使其长度方向对齐地连续贴合。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膜为偏振板,上述拉伸膜为λ/4板或λ/2板。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中,检测在倾斜拉伸后的膜产生的松弛量和产生松弛的部位,基于该检测结果校正位于输送线路上游的左右的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由此,膜的左右端部的长度之差减小,其结果,可以得到减少了松弛的长条状的倾斜拉伸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2是说明可以用于本发明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的拉伸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图2的拉伸装置中使夹具间距变化的连杆机构的主要部位概略俯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图2的拉伸装置中使夹具间距变化的连杆机构的主要部位概略俯视图。

图5是说明松弛量的测量方法的概略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夹具间距的曲线的概略图。

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夹具间距的曲线的概略图。

图7是使用了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相位差膜的圆偏振板的概略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拉伸膜;10L、环形圈;10R、环形圈;20、夹具;100、拉伸装置;200、输送辊;300、卷绕部;400、超声波位移传感器;500、圆偏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纵向上的夹具间距”是指沿着纵向相邻的夹具的行进方向上的中心间距离。另外,长条状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关系只要没有特殊记载,就是指该膜的朝向输送方向的左右关系。

A.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利用纵向上的夹具间距变化的可变间距型的左右的夹具分别把持长条状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端部;通过一边使该左右的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一边使该左右的夹具行进移动,从而将该膜倾斜拉伸;将该膜从该左右的夹具放开;对该膜进行辊输送,检测输送辊之间的该膜的松弛量以及产生松弛的部位;以及基于该检测结果,进行使位于输送线路上游的该左右的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代表性的是,将利用夹具把持的膜预热,之后供于倾斜拉伸。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在拉伸装置100中倾斜拉伸、接着从夹具放开的倾斜拉伸膜1从拉伸装置100的出口被送出,并使用输送辊200a、200b、200c、200d进行辊输送而在卷绕部300卷绕。在对膜1进行辊输送时,在输送辊之间进行松弛量等的检测,基于检测结果,进行使位于输送线路上游的左右的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由此,校正后得到的拉伸膜的左右端部的长度之差减少,其结果,可以得到减少了松弛的长条状的倾斜拉伸膜。

上述夹具对膜的把持、预热、倾斜拉伸以及从夹具的放开例如可以使用具备左右的夹具的拉幅式同时双轴拉伸装置来进行,该左右的夹具可以一边把持长条状的膜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端部一边分别以不同的速度行进移动。

图2是说明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拉伸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整体结构的概略俯视图。拉伸装置100俯视时在左右两侧左右对称地具有环形圈10L和环形圈10R,该环形圈10L和环形圈10R具有膜把持用的多个夹具20。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从膜的入口侧观察,将左侧的环形圈称作左侧的环形圈10L,将右侧的环形圈称作右侧的环形圈10R。左右的环形圈10L、10R的夹具20分别被基准轨道70引导而以环状循环移动。左侧的环形圈10L的夹具20沿着逆时针方向循环移动,右侧的环形圈10R的夹具20沿着顺时针方向循环移动。在拉伸装置中,自片材的入口侧朝向出口侧依次设有把持区域A、预热区域B、倾斜拉伸区域C以及放开区域D。这些区域分别是指实质上对成为拉伸对象的膜进行把持、预热、倾斜拉伸以及放开的区域,并不是指机械上、结构上独立的区域。另外,希望注意的是,图1的拉伸装置中的各个区域的长度的比例与实际的长度的比例不同。

在图2中,虽未图示,但在倾斜拉伸区域C与放开区域D之间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用于进行任意适当的处理的区域。作为这样的处理,可列举横向收缩处理等。另外,同样未图示,但代表性的是,上述拉伸装置包括用于使自预热区域B到放开区域D成为加热环境的加热装置(例如,热风式、近红外式、远红外式等各种烘箱)。

在上述拉伸装置100的把持区域A和预热区域B中,左右的环形圈10L、10R构成为以与成为拉伸对象的膜的初始宽度对应的间隔距离互相大致平行。在倾斜拉伸区域C中,设为如下结构,随着自预热区域B的一侧朝向放开区域D去而左右的环形圈10L、10R的间隔距离逐渐扩大到与上述膜的拉伸后的宽度对应。在放开区域D中,左右的环形圈10L、10R构成为以与上述膜的拉伸后的宽度对应的间隔距离互相大致平行。但是,左右的环形圈10L、10R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图示例。例如,左右的环形圈10L、10R也可以构成为自把持区域A到放开区域D以与成为拉伸对象的膜的初始宽度对应的间隔距离互相大致平行。

左侧的环形圈10L的夹具(左侧的夹具)20和右侧的环形圈10R的夹具(右侧的夹具)20可以分别独立地循环移动。例如,左侧的环形圈10L的驱动用链轮11、12被电动马达13、14驱动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右侧的环形圈10R的驱动用链轮11、12被电动马达13、14驱动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对与该驱动用链轮11、12卡合的驱动辊(未图示)的夹具保持构件施加行进力。由此,左侧的环形圈10L沿着逆时针方向循环移动,右侧的环形圈10R沿着顺时针方向循环移动。由于使左侧的电动马达和右侧的电动马达分别独立地驱动,因而能够使左侧的环形圈10L和右侧的环形圈10R分别独立地循环移动。

而且,左侧的环形圈10L的夹具(左侧的夹具)20和右侧的环形圈10R的夹具(右侧的夹具)20分别为可变间距型。即,左右的夹具20、20可以分别独立地伴随着移动而使纵向上的夹具间距变化。可变间距型的结构能够通过采用受电弓式、线性马达式、马达·链条式等驱动方式来实现。以下,作为一个例子,对连杆机构(受电弓机构)进行说明。

图3和图4分别是用于说明在图1的拉伸装置中使夹具间距变化的连杆机构的主要部位概略俯视图,图3表示夹具间距最小的状态,图4表示夹具间距最大的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设有分别保持夹具20且在俯视时在横向上成为细长矩形状的夹具保持构件30。虽未图示,但夹具保持构件30利用上梁、下梁、前壁(夹具侧的壁)以及后壁(与夹具相反的一侧的壁)形成为闭合截面的牢固的框架结构。夹具保持构件30以利用其两端的行进轮38在行进路面81、82上滚动的方式设置。此外,在图3和图4中,未图示前壁侧的行进轮(在行进路面81上滚动的行进轮)。行进路面81、82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地与基准轨道70并行。在夹具保持构件30的上梁和下梁的后侧(夹具侧的相反侧(以下,称为夹具相反侧))沿着夹具保持构件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长孔31,以能够在长孔3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有滑块32。在夹具保持构件30的夹具20侧端部的附近贯穿上梁和下梁地垂直设有一个第1轴构件33。另一方面,在夹具保持构件30的滑块32垂直贯穿地设有一个第2轴构件34。在各夹具保持构件30的第1轴构件33枢转连结有主连杆构件35的一端。主连杆构件35将另一端枢转连结于相邻的夹具保持构件30的第2轴构件34。在各夹具保持构件30的第1轴构件33除枢转连结有主连杆构件35的一端以外,还枢转连结有副连杆构件36的一端。副连杆构件36利用枢轴37将另一端枢轴连结于主连杆构件35的中间部。利用由主连杆构件35、副连杆构件36构成的连杆机构,如图3所示,滑块32越向夹具保持构件30的后侧(夹具相反侧)移动,则夹具保持构件30彼此之间的纵向上的间距(结果为夹具间距)越小,如图4所示,滑块32越向夹具保持构件30的前侧(夹具侧)移动,则夹具保持构件30彼此之间的纵向上的间距(结果为夹具间距)越大。通过间距设定轨道90来进行滑块32的定位。如图3和图4所示,基准轨道70与间距设定轨道90之间的间隔距离越小,则夹具间距越大。

通过使用上述这样的拉伸装置来进行膜的倾斜拉伸,可以制作倾斜拉伸膜,例如可以制作在倾斜方向上具有滞相轴的相位差膜。此外,上述这样的拉伸装置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08-44339号,将其整体作为参考引用到本说明书中。以下,针对各工序进行详细地说明。

A-1.夹具对膜的把持

在把持区域A(拉伸装置100的膜取入的入口)中,利用左右的环形圈10L、10R的夹具20以互相相等的恒定的夹具间距或互不相同的夹具间距把持成为拉伸对象的膜的两侧缘。利用左右的环形圈10L、10R的夹具20的移动(实质上,被基准轨道30引导的各夹具保持构件的移动),将该膜向预热区域B输送。

A-2.预热

在预热区域B中,由于左右的环形圈10L、10R如上所述构成为以与成为拉伸对象的膜的初始宽度对应的间隔距离互相大致平行,因此,基本上既不进行横向拉伸也不进行纵向拉伸地加热膜。但是,为了避免由预热引起膜的挠曲而与烘箱内的喷嘴接触等不良问题,可以稍微扩大左右夹具之间的距离(宽度方向上的距离)。

在预热过程中,将膜加热至温度T1(℃)。温度T1优选为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上,更优选为Tg+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Tg+5℃以上。另一方面,加热温度T1优选为Tg+40℃以下,更优选为Tg+30℃以下。温度T1根据所使用的膜而不同,但温度T1例如为70℃~190℃,优选为80℃~180℃。

到上述温度T1为止的升温时间和温度T1的保持时间能够根据膜的构成材料、制造条件(例如,膜的输送速度)适当设定。可以通过调整夹具20的移动速度、预热区域的长度、预热区域的温度等来控制该升温时间和该保持时间。

A-3.倾斜拉伸

在倾斜拉伸区域C中,一边使左右的夹具20中的至少一个夹具20的纵向上的夹具间距变化一边使左右的夹具20行进移动,并使任一夹具比另一夹具先行行进,从而将膜倾斜拉伸。更具体而言,通过使左右的夹具的该夹具间距分别在不同的位置增大或缩小、分别以不同的变化速度使左右的夹具的该夹具间距变化(增大和/或缩小)等,并使任一夹具比另一夹具先行行进,从而将膜倾斜拉伸。

倾斜拉伸可以包含横向拉伸。该情况下,例如图示例所示,可以一边使左右的夹具之间的距离(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扩大一边进行倾斜拉伸。或者,与图示例不同,可以在维持了左右的夹具之间的距离的状态下进行倾斜拉伸。

在倾斜拉伸包含横向拉伸的情况下,横向(TD)上的拉伸倍率(倾斜拉伸后的膜的宽度Wfinal相对于膜的初始宽度Winitial之比(Wfinal/Winitial))优选为1.05~6.00,更优选为1.10~5.0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将上述左右的夹具中的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增大或减小的位置和另一夹具的夹具间距开始增大或减小的位置设为纵向上的不同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将各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或减小到规定的间距从而进行倾斜拉伸。关于该实施方式的倾斜拉伸,例如能够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38524号公报等的记载。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在固定了上述左右的夹具中的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的状态下,在使另一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或减小至规定的间距之后使其返回到起初的夹具间距,从而进行倾斜拉伸。关于该实施方式的倾斜拉伸,例如能够参照日本特开2013-5433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194482号公报等的记载。

而且,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i)使上述左右的夹具中的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且使另一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小、以及(ii)以该减小的夹具间距和该增大的夹具间距成为规定的相等的间距的方式使各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从而进行倾斜拉伸。关于该实施方式的倾斜拉伸,例如能够参照日本特开2014-194484号公报等的记载。该实施方式的倾斜拉伸可以包含以下工序:一边使左右的夹具之间的距离扩大一边使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且使另一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小,从而将该膜倾斜拉伸(第1倾斜拉伸工序);以及一边使该左右的夹具之间的距离扩大一边以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相等的方式维持或减小该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并且使该另一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从而将该膜倾斜拉伸(第2倾斜拉伸工序)。

代表性的是,倾斜拉伸可以在温度T2下进行。温度T2相对于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言优选为Tg-20℃~Tg+30℃,进一步优选为Tg-10℃~Tg+20℃,特别优选为Tg左右。根据所使用的膜而不同,温度T2例如为70℃~180℃,优选为80℃~170℃。上述温度T1与温度T2之差(T1-T2)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5℃以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T1>T2,因而,可以将在预热区域已加热至温度T1的膜冷却至温度T2。

在倾斜拉伸后进行上述横向收缩处理。关于倾斜拉伸后的该处理,能够参照日本特开2014-194483号公报的0029~0032段。

A-4.夹具的放开

在放开区域D的任意的位置将上述膜从夹具放开。在放开区域D中,通常既不进行横向拉伸也不进行纵向拉伸,而是根据需要对膜进行热处理来将拉伸状态固定(热固定),和/或将该膜冷却到Tg以下,接着将膜从夹具放开。此外,在进行热固定时,可以使纵向上的夹具间距减小,由此来缓和应力。

代表性的是,热处理可以在温度T3下进行。温度T3根据被拉伸的膜而不同,可以是T2≥T3的情况,也可以是T2<T3的情况。一般而言,还具有在膜为非晶性材料的情况下设为T2≥T3、在膜为结晶性材料的情况下设为T2<T3从而进行结晶化处理的情况。在T2≥T3的情况下,温度T2与T3之差(T2-T3)优选为0℃~50℃。热处理时间代表性地为10秒~10分钟。

从夹具放开的拉伸膜自拉伸装置的出口被送出,而供于后述的辊输送。

A-5.辊输送

在辊输送工序中,检测输送辊之间的拉伸膜的松弛量和产生松弛的部位。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切断去除了从夹具放开的拉伸膜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端部之后,进行松弛量和产生松弛的部位的检测。通过在去除了两端部的状态下进行上述松弛量和产生松弛的部位的检测,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被切断去除的端部的宽度分别独立,可以为例如20mm~600mm,优选为100mm~500mm。端部的切断去除可以利用通常的切缝加工来进行。

在一实施方式中,对上述松弛量和产生松弛部位的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辊输送时的本来的膜的行进位置与实际的膜的行进位置之差来进行。例如,该检测可以通过在输送辊之间的中间点检测膜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输送高度)之差来进行。

图5是说明检测松弛量和产生松弛的部位的检测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如图5所示,在相邻的两个输送辊200b、200c的中间点处,在拉伸膜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和左右端部的下方配置超声波位移传感器400,来测量自超声波位移传感器400到拉伸膜1的距离,能够将最大距离(LMAX)与最小距离(LMIN)之差(LMAX-LMIN)设为松弛量。另外,将产生了最小距离的部位检测为产生松弛的部位。此外,作为倾斜拉伸膜产生松弛的原因,可列举因倾斜拉伸时膜的左右端部的拉伸工艺(拉伸或收缩的时刻、次数、顺序、热历程等)互不相同,结果导致夹具放开后的两端部的变形量不均匀的情况,因此产生松弛的部位通常为某一端部。因而,还能够将松弛的检测部位仅设为拉伸膜1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端部。该情况下,能够事先输送不存在松弛的膜而预先测量出自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到该膜的距离(L0),并将左右端部和超声波位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与L0之差设为松弛量。此外,作为松弛检测装置的一个例子而说明了超声波位移传感器,但也可以使用任意适当的检测装置(例如,使用激光多普勒速度计求得正常部和松弛部的膜通过速度,由此计算长度之差等)来检测松弛。

上述检测时的输送辊间距离(D)没有特殊限定,例如能够设为500mm~2000mm,优选设为700mm~1500mm。

上述检测时的膜张力没有特殊限定,例如能够设为50N/m~400N/m,优选设为100N/m~200N/m。若输送张力过高,则输送过程中的膜弹性变形,而存在难以检测松弛的情况。另一方面,若输送张力过低,则张力自身不稳定,而存在松弛的测量值不稳定的情况。

上述辊输送可以在非加热环境下进行。辊输送时的环境温度例如为15℃~40℃左右,另外,例如可以为20℃~30℃左右。

A-6.使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

使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为所谓的反馈校正,通过基于上述松弛量和产生松弛的部位的检测结果,以使松弛量减少的方式使位于输送线路上游的左右的夹具中的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从而进行该校正。例如,在检测到的松弛量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使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在检测到的松弛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能够不进行校正而是继续进行倾斜拉伸。具体而言,在以1000mm的辊间距离检测到的松弛量为例如3mm以上、5mm以上、10mm以上或15mm以上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上述校正。

使上述夹具间距变化的校正(以下还简称作“反馈校正”)只要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利用任意适当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可以通过以下工序来进行反馈校正:增大把持相对于产生松弛的部位而言为远方的端部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小把持产生松弛的部位的近旁的端部的夹具的夹具间距;或组合进行这两个工序。但是,即便使夹具间距减小,也存在膜未收缩而仅是松弛的情况,因此,优选通过增大把持相对于产生松弛的部位而言为远方的端部的夹具的夹具间距,来进行反馈校正。更具体而言,在产生松弛的部位为拉伸膜的左右端部中的某一端部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把持另一端部的夹具的夹具间距,可以较佳地进行反馈校正。

在上述反馈校正中,使夹具间距变化的时刻只要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殊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输送线路上游的膜向倾斜拉伸区域转移后到从夹具放开为止的任意的时刻使夹具间距变化成校正后的夹具间距。优选的是,在从在输送线路上游先行行进的夹具通过倾斜拉伸区域的行进区间的中间地点后的任意的时刻到膜被从夹具放开为止的期间内,应用校正后的夹具间距,更优选的是,在该先行行进的夹具通过了倾斜拉伸区域的行进区间的1/2~9/10的时刻到膜被从夹具放开为止的期间内,应用校正后的夹具间距。更具体而言,从在输送线路上游先行行进的夹具通过倾斜拉伸区域的行进区间的中间地点后的任意的时刻、优选从该先行行进的夹具通过了倾斜拉伸区域的行进区间的1/2~9/10的时刻,开始应用上述反馈校正,以在倾斜拉伸区域的终点得到期望的校正量的方式使夹具间距变化。另外,优选的是,在自倾斜拉伸区域转移到了放开区域后,到膜被从夹具放开为止的期间内,也维持该校正量。在倾斜拉伸的后半部分、特别是在最后阶段,至少一个夹具的夹具间距维持为恒定或限于以较小的变化率的变化,因此,通过在该时刻校正夹具间距,可以较佳地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在倾斜拉伸区域应用上述反馈校正时,优选将对象的膜加热至Tg℃~Tg+20℃,更优选为Tg+3℃~Tg+10℃,进一步优选为Tg+4℃~Tg+8℃。通过在与Tg相同或略高于Tg的温度下应用反馈校正,可以较佳地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在一实施方式中,一边在上述温度下接受反馈校正一边通过倾斜拉伸区域而转移到放开区域的膜以维持了在倾斜拉伸区域进行的校正量的状态被热处理,接着被冷却,之后被从夹具放开。关于热处理和冷却,如A-4项中记载的那样。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夹具间距的曲线的概略图。在图示例中,预热区域B中的左右的夹具X、Y的夹具间距均设为P1,在反馈校正前的最初的倾斜拉伸中,在进入倾斜拉伸区域C的同时开始增大一侧夹具X的夹具间距,并且开始减小另一侧夹具Y的夹具间距,在使夹具X的夹具间距增大到P2、使夹具Y的夹具间距减小到P3之后,将夹具X的夹具间距维持为P2的状态并且使夹具Y的夹具间距增大到P2。左右的夹具X、Y以夹具间距P2的状态向放开区域D移动并将膜放开。之后,作为基于该膜的辊输送时的松弛量等的反馈校正的结果,在倾斜拉伸区域C中,夹具X的夹具间距从P2逐渐增大到P2’。此外,如后述所示,在放开区域中,夹具X、Y的夹具间距分别维持为P2’和P2,维持了倾斜拉伸区域终点处的校正量(P2’-P2)。

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夹具间距的曲线的概略图。在图示例的实施方式中,以与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形态进行倾斜拉伸,在放开区域D中的热固定时使左右的夹具X、Y的夹具间距一起从P2减小到P3后将膜放开。之后,作为基于该膜的辊输送时的松弛量等的反馈校正的结果,在倾斜拉伸区域C中,夹具X的夹具间距从P2逐渐增大到P2’,在放开区域中,夹具X的夹具间距从P2’减小到P3’,夹具Y的夹具间距从P2减小到P3。此外,如后所述,在放开区域中,以维持倾斜拉伸区域终点处的校正量(P2’-P2)的方式使夹具X、Y的夹具间距减小,满足P3’-P3=P2’-P2的关系。

在上述倾斜拉伸区域中,向校正后的夹具间距的变化(向P2’的变化)优选在自开始反馈校正的应用的地点到终点(图6A和图6B中,从通过了倾斜拉伸区域的2/3的时刻到终点)为止的范围内逐渐进行。另外,优选在自倾斜拉伸区域的终点到使夹具放开为止的范围内也维持倾斜拉伸结束时刻的校正量(|倾斜拉伸结束时刻的校正前的夹具间距-倾斜拉伸结束时刻的校正后的夹具间距|)。例如,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曲线中,自倾斜拉伸区域的终点到夹具的放开为止的范围内,夹具X的夹具间距与夹具Y的夹具间距之差维持为恒定(即,P2’-P2)。通过如此使夹具间距变化,可以较佳地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上述夹具间距的变化可以如上所述那样通过调整基准轨道与间距设定轨道之间的间隔距离等来进行。不使输送线路暂时停止或停止就能够进行这些调整。

上述反馈校正中的倾斜拉伸结束时刻的夹具间距的校正量(|倾斜拉伸结束时刻的校正前的夹具间距-倾斜拉伸结束时刻的校正后的夹具间距|)可以根据松弛量等适当设定。夹具间距的校正量可以优选为超过上述输送辊之间的拉伸膜的左右端部的长度之差的校正量,更优选为该长度之差的1.4倍~5.0倍的校正量,进一步优选为该长度之差的1.6倍~4.0倍的校正量,更进一步优选为该长度之差的1.8倍~3.0倍的校正量。若夹具间距的校正量在该左右端部的长度之差以下,则具有松弛的减少量不充分的情况。

上述输送辊之间的拉伸膜的左右端部的长度之差L‘(单位:mm)可以通过将基于下述公式(1)和公式(2)计算的上述输送辊之间的拉伸膜的长度L(单位:mm)代入下述公式(3)来计算。

【表达式2】

d=(H/(w*g))*(cosh(w*g*S/2H)-1)…(1)

L=(2H/(w*g))*sinh((w*g*S/2H)…(2)

L‘=L-S…(3)

(在上述公式中,d表示检测出的松弛量(单位:mm),W表示上述膜的每米的质量(单位:g),g表示重力加速度,S表示上述输送辊之间的距离(单位:mm),H表示对产生根据公式(1)计算的松弛的端部侧施加的张力(单位:N/m))。

在一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反馈校正减少的松弛量(反馈校正前得到的拉伸膜的松弛量-反馈校正后得到的拉伸膜的松弛量:其中,按照输送辊间距离1000mm测量的松弛量)例如可以为3mm以上,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8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另外,反馈校正后得到的拉伸膜的松弛量例如可以小于15mm,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小于3mm。

B.拉伸对象的膜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能够使用任意适当的膜。例如,可列举能够作为相位差膜应用的树脂膜。作为构成这样的膜的材料,例如可列举聚碳酸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纤维素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酯碳酸酯类树脂、烯烃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等。优选聚碳酸酯类树脂、纤维素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酯碳酸酯类树脂、环烯烃类树脂。这是因为,只要是这些树脂,就可以得到所谓的显示逆分散的波长依赖性的相位差膜。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期望的特性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聚碳酸酯类树脂,能够使用任意适当的聚碳酸酯类树脂。例如,优选含有来自于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二羟基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乙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正丙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正丁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仲丁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环己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苯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异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叔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环己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叔丁基-6-甲基苯基)芴、9,9-双(4-(3-羟基-2,2-二甲基丙氧基)苯基)芴等。聚碳酸酯树脂除含有来自于上述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以外,还可以含有来自于异山梨醇、异甘露醇、异艾杜醇、螺环乙二醇、二恶烷二醇、二甘醇(DEG)、三甘醇(TEG)、聚乙二醇(PEG)、环己烷二甲醇(CHDM)、三环癸烷二甲醇(TCDDM)、双酚类等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上述这样的聚碳酸酯类树脂的详细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12-67300号公报和日本特许第3325560号。该专利文献的记载作为参考引入到本说明书中。

聚碳酸酯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10℃以上且25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上且230℃以下。若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则存在耐热性变差的倾向,而可能在膜成型后引起尺寸变化。若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则有膜成型时的成型稳定性变差的情况,另外,有损坏膜的透明性的情况。此外,玻璃化转变温度以JIS K 7121(1987)为基准求出。

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能够使用任意适当的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代表性的是,能够通过使至少两种醛化合物和/或酮化合物与聚乙烯醇类树脂进行缩合反应而得到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的具体例和详细的制造方法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07-161994号公报。该记载作为参考引用到本说明书中。

将上述拉伸对象的膜拉伸而得到的相位差膜优选为折射率特性表示出nx>ny的关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位差膜可以优选作为λ/4板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相位差膜(λ/4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100nm~180nm,更优选为135nm~155nm。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相位差膜可以优选作为λ/2板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相位差膜(λ/2板)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230nm~310nm,更优选为250nm~290nm。此外,在本说明书中,nx为面内的折射率最大的方向(即,滞相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为在面内与滞相轴正交的方向(即,进相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z为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另外,Re(λ)为23℃下的由波长λnm的光测量得到的膜的面内相位差。因而,Re(550)为23℃下的由波长550nm的光的测量得到的膜的面内相位差。在将膜的厚度设为d(nm)时,Re(λ)由公式Re(λ)=(nx-ny)×d求出。

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e(550)能够通过适当设定倾斜拉伸条件而设为期望的范围。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5433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19448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238524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194484号公报等中详细公开有通过倾斜拉伸制造具有100nm~180nm的面内相位差Re(550)的相位差膜的方法。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基于该公开设定适当的倾斜拉伸条件。

在使用1张相位差膜(具体而言,λ/4板)制作圆偏振板的情况、或使用1张相位差膜使直线偏振光的朝向旋转90°的情况下,所使用的相位差膜的滞相轴方向相对于该膜的长度方向优选成30°~60°或120°~150°左右,更优选成38°~52°或128°~142°左右,进一步优选成43°~47°或133°~137°左右,特别优选成45°或135°左右。

另外,在使用两张相位差膜(具体而言,λ/2板和λ/4板)制作圆偏振板的情况下,所使用的相位差膜(λ/2板)的滞相轴方向相对于该膜的长度方向优选成60°~90°左右,更优选成65°~85°左右,特别优选成75°左右。另外,相位差膜(λ/4板)的滞相轴方向相对于该膜的长度方向优选成0°~30°左右,更优选成5°~25°左右,特别优选成15°左右。

相位差膜优选显示所谓的逆分散的波长依赖性。具体而言,其面内相位差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Re(450)/Re(550)优选为0.8以上且小于1.0,更优选为0.8~0.95。Re(550)/Re(650)优选为0.8以上且小于1.0,更优选为0.8~0.97。

相位差膜的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优选为2×10-12(m2/N)~100×10-12(m2/N),更优选为5×10-12(m2/N)~50×10-12(m2/N)。

C.光学层叠体和该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拉伸膜可以与其他的光学膜贴合而作为光学层叠体使用。例如,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相位差膜通过与偏振板贴合,而可以较佳地作为圆偏振板使用。

图7是这样的圆偏振板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剖视图。图示例的圆偏振板500具有偏振镜510、配置于偏振镜510的一侧的第1保护膜520、配置于偏振镜510的另一侧的第2保护膜530以及配置于第2保护膜530的外侧的相位差膜540。相位差膜540为利用A项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拉伸膜(例如,λ/4板)。第2保护膜530可以省略。该情况下,相位差膜540可以作为偏振镜的保护膜发挥功能。偏振镜510的吸收轴与相位差膜540的滞相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30°~60°左右,更优选为38°~52°左右,进一步优选为43°~47°左右,特别优选为45°左右。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相位差膜为长条状,且在倾斜方向(相对于长度方向成例如45°的方向)上具有滞相轴。另外,在多数情况下,长条状的偏振镜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因而,若使用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相位差膜,则能够利用所谓的卷对卷,能够以极优异的制造效率制作圆偏振板。此外,卷对卷是指一边对长条状的膜彼此进行辊输送,一边使其长度方向对齐地连续贴合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利用A项记载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得到长条状的拉伸膜;以及一边输送长条状的光学膜和该长条状的拉伸膜,一边使其长度方向对齐地连续贴合。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被这些实施例限定。此外,实施例中的测量和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1)厚度

使用千分表(PEACOCK公司制,产品名“DG-205type pds-2”)进行测量。

(2)相位差值

使用Axometrics公司制的Axoscan测量面内相位差Re(550)。

(3)取向角(滞相轴的显现方向)

将测量对象的膜的中央部以一边与该膜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切出宽度50mm、长度50mm的正方形状而制作试样。使用Axometrics公司制的Axoscan测量该试样,并测量波长590nm下的取向角θ。

(4)玻璃化转变温度(Tg)

以JIS K 7121为基准进行测量。

(5)松弛量

如图5所示,在拉伸膜的输送路径的下方、且是相邻的两个输送辊的中间点(辊间距离:912mm)配置超声波位移传感器。一边以150N/m的输送张力输送拉伸膜,一边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和端部测量自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到拉伸膜的距离,并将最大距离(LMAX)与最小距离(LMIN)之差(LMAX-LMIN)设为松弛量(mm)。另外,将产生了最小距离的部位判定为产生松弛的部位。

<实施例1>

(聚酯碳酸酯树脂膜的制作)

使用包括两台立式反应器的间歇聚合装置进行聚合,该立式反应器具备搅拌叶片和控制为100℃的回流冷却器。加入29.60质量份(0.046mol)的双[9-(2-苯氧基羰基乙基)芴-9-基]甲烷、29.21质量份(0.200mol)的ISB、42.28质量份(0.139mol)的SPG、63.77质量份(0.298mol)的DPC以及作为催化剂的1.19×10-2质量份(6.78×10-5mol)的醋酸钙一水合物。在对反应器内进行减压氮气置换之后,利用传热介质进行加温,在内温成为100℃的时刻开始搅拌。在升温开始40分钟后使内温到达220℃,在保持该温度地进行控制的同时开始减压,在到达220℃后通过90分钟设为13.3kPa。将与聚合反应一起副产的苯酚蒸气导入100℃的回流冷却器,使苯酚蒸气中含有的若干量的单体成分返回反应器,将未冷凝的苯酚蒸气导入45℃的冷凝器而进行回收。在向第1反应器导入氮并使其暂时恢复到大气压之后,将第1反应器内的低聚化而成的反应液体向第2反应器转移。接着,开始第2反应器内的升温和减压,在50分钟内成为内温240℃、压力0.2kPa。之后,进行聚合,直到成为规定的搅拌动力为止。在到达规定动力的时刻向反应器导入氮并恢复压力,将生成的聚酯碳酸酯向水中挤出,通过将线束切断而得到颗粒。得到的聚酯碳酸酯树脂的Tg为140℃。

在将得到的聚酯碳酸酯树脂在80℃下真空干燥5小时后,使用具备单轴挤出机(东芝机械公司制,气缸设定温度:250℃)、T型模具(宽度200mm,设定温度:250℃)、冷轧辊(设定温度:120℃~130℃)以及卷绕设备的薄膜制膜装置制作厚度135μm的树脂膜。

(反馈校正前的倾斜拉伸)

使用图2~图4所示的拉伸装置将上述这样得到的聚酯碳酸酯树脂膜倾斜拉伸,而得到相位差膜。具体而言,将聚酯碳酸酯树脂膜在拉伸装置的预热区域预热至145℃。在预热区域中,左右的夹具的夹具间距(P1)为125mm。接着,在膜进入倾斜拉伸区域C的同时,开始使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并使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小,使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到P2并且使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减小到P3。此时,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率(P2/P1)为1.42,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变化率(P3/P1)为0.78,相对于膜的原始宽度的横向拉伸倍率为1.45倍。接着,在将右侧夹具的夹具间距维持为P2的状态下,开始使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增大,使其从P3增大到P2。在此期间的左侧夹具的夹具间距的变化率(P2/P3)为1.82,相对于膜的原始宽度的横向拉伸倍率为1.9倍。此外,倾斜拉伸区域C设定为Tg+3.2℃(143.2℃)。

接着,在放开区域D中,在125℃下将膜保持60秒进行热固定。将热固定后的膜冷却到100℃后,使左右的夹具放开。

(辊输送)

将从上述夹具放开并自拉伸装置送出的拉伸膜的两侧端部分别切去250mm。对切去了两端的膜进行辊输送,检测输送辊之间的松弛量和产生松弛的部位。其结果,在左侧的端部产生松弛,松弛量为18.0mm。另外,基于上述公式(1)~(3)计算的校正前的拉伸膜中的两端部的长度之差L‘为0.95mm。

(反馈校正)

在从通过了倾斜拉伸区域C的行进区间的3/4的时刻至到达终点为止的期间内,使右侧的夹具的夹具间距逐渐增大到P2’(夹具间距的校正量(P2’-P2):0.3mm),在维持了该夹具间距的状态下以与上述相同地进行热固定(125℃、60秒)和冷却(100℃)并使夹具放开的方式,变更上述夹具间距的曲线并继续进行倾斜拉伸。即,在反馈校正后的倾斜拉伸膜被从夹具放开时的夹具间距为,右侧的夹具间距为P2’,左侧的夹具间距为P2

得到的拉伸膜的相位差Re(590)为147nm,滞相轴方向与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

<实施例2>

除了将夹具间距的校正量(P2’-P2)设为0.6mm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倾斜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实施例3>

除了将夹具间距的校正量(P2’-P2)设为0.95mm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倾斜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实施例4>

除了将夹具间距的校正量(P2’-P2)设为1.8mm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倾斜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实施例5>

除了将夹具间距的校正量(P2’-P2)设为2.6mm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倾斜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实施例6>

除了将夹具间距的校正量(P2’-P2)设为0.6mm以及将倾斜拉伸区域C的行进区间的3/4以后的区间设定为Tg+6.0℃(146.0℃)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倾斜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实施例7>

除了将夹具间距的校正量(P2’-P2)设为0.95mm以及将倾斜拉伸区域C的行进区间的3/4以后的区间设定为Tg+6.0℃(146.0℃)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倾斜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实施例8>

除了将夹具间距的校正量(P2’-P2)设为1.8mm以及将倾斜拉伸区域C的行进区间的3/4以后的区间设定为Tg+6.0℃(146.0℃)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倾斜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实施例9>

除了将夹具间距的校正量(P2’-P2)设为2.6mm以及将倾斜拉伸区域C的行进区间的3/4以后的区间设定为Tg+6.0℃(146.0℃)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倾斜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比较例1>

除了未进行反馈校正以外,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倾斜拉伸而得到拉伸膜。

对在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拉伸膜,利用上述的方法测量松弛量。

另外,将在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拉伸膜以卷对卷的方式使其与长条状的掩盖膜(东丽膜加工公司制,产品名“Tortec 7832C-30”)贴合而得到膜层叠体。接着,自膜层叠体剥离掩盖膜,利用凹版涂布机涂布粘接剂并与偏振板贴合,照射UV,由此得到光学层叠体。基于以下的基准评价膜层叠体的外观(目视)和拉伸膜的操作性。

〇:在贴合掩盖膜(贴合张力150N/m)之后,看不到褶皱,而能够在膜的整个面涂布粘接剂。

△:在贴合掩盖膜时,通过将贴合张力提升到300N/m,能够无褶皱地进行贴合,但在涂布粘接剂时,无法在松弛的部位涂布粘接剂。

×:在贴合掩盖膜后,存在褶皱,外观较差。

将上述松弛量和膜层叠体的外观等的评价的结果与制造工艺一起表示在表1中。表1中,“松弛减少量”为与比较例1的拉伸膜的松弛量之差(在比较例1中得到的拉伸膜的松弛量-在各实施例中得到的拉伸膜的松弛量)。

表1

Figure BDA0002418326070000241

<评价>

如表1所示可知,通过检测倾斜拉伸后的膜的松弛量,并基于检测结果适当地变更输送线路上游的夹具间距,从而减少之后得到的拉伸膜的松弛。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拉伸膜的制造方法能够较佳地用于相位差膜的制造,作为结果,可以有助于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OLED)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保护管生产模具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