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用集装箱

文档序号:1136732 发布日期:2020-10-09 浏览: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货物用集装箱 (Container for goods ) 是由 石川史纲 黑须谦一 于 2020-03-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将收容室内部冷却的冷却系统的维护性的货物用集装箱。【解决手段】货物用集装箱具备:集装箱主体部,具有收容货物的收容室;冷却系统,包含压缩机及冷凝器,将收容室的内部冷却;以及框架,收容并保持压缩机及冷凝器。框架能够在保持着压缩机及冷凝器的状态下,相对于集装箱主体部安装及拆卸。(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argo container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maintainability of a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the interior of a containing room. [ solution ] A cargo contain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tainer body having a storage chamber for storing goods; a cooling system including a compressor and a condenser for cooling the inside of the accommodation chamber; and a frame for accommodating and holding the compressor and the condenser. The frame can be mounted and dismounted relative to the container main body under the state of keeping the compressor and the condenser.)

货物用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货物用集装箱。

背景技术

以往,有利用在由航空器或船舶等进行的货物运输的货物用集装箱。收容在货物用集装箱的收容室而被运输的物品中,也会有农作物或水产品等在运输过程中被要求进行温度管理的物品。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将收容室内部冷却的冷却系统的货物用集装箱。构成冷却系统的压缩机及冷凝器设置在后突出部分或扩张部分的上壁,所述后突出部分或扩张部分是位于集装箱主体部内部的合成外壳的一体部分。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具有控制收容室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货物用集装箱。构成温度控制系统的压缩机及冷凝器是相对于集装箱主体部从外部分别单独地设置。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8-5436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申请公开第2009/021204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及2所公开的技术中,例如,当操作者实施冷却系统的维护时,必须从集装箱主体部逐个地拆除压缩机或冷凝器等多个构成要素。因此,有冷却系统等的维护需要大量时间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将收容室内部冷却的冷却系统的维护性的货物用集装箱。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态样的货物用集装箱具备:集装箱主体部,具有收容货物的收容室;冷却系统,包含压缩机及冷凝器,将收容室的内部冷却;以及框架,收容并保持压缩机及冷凝器;且框架能够在保持着压缩机及冷凝器的状态下,相对于集装箱主体部安装及拆卸。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将收容室内部冷却的冷却系统的维护性的货物用集装箱。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将主面板等分离的货物用集装箱的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拆除了主面板等的货物用集装箱的立体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将冷却单元分离的货物用集装箱的立体图。

图4是包含冷却单元安装部的集装箱主体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一实施方式的表示冷却系统的货物用集装箱的立体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表示收容室形状的货物用集装箱的侧视图。

图8是安装着保持治具的状态的冷却单元的后视图。

图9是安装着保持治具的状态的冷却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安装着保持治具的状态的冷却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处,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及其它具体数值等只是例示,除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并不限定本发明。此外,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及构成的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对于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进而,在以下各图中,作为一例,在铅垂方向上取Z轴,在与Z轴垂直的平面内取X轴,且在与X轴垂直的方向上取Y轴。本实施方式的货物用集装箱(以下简称为“集装箱”)用于航空货物运输,是以能够搬入、搬出的方式存储在航空器的货物室的ULD(Unit Load Device,集装设备)。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整体形状是以普通ULD的规格为标准。尤其是,货物室的截面形状是按照航空器的机体的截面形状而规定,因此,为了有效利用货物空间,多数情况下集装箱的形状也会按照货物室的截面形状而局部左右不对称。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整体形状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的立体图。但是,图1中,表示了从冷却单元40的框架41分别分离出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及第2侧面板24的状态。图2是集装箱10的立体图。但是,图2中,在冷却单元40的框架41并未安装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及第2侧面板24。

集装箱10的整体形状为大致长方体状。集装箱10整体上具有上壁部11、下壁部12、前门部13、后壁部14、第1侧壁部15、第2侧壁部16及倾斜壁部17。

上壁部11与下壁部12相互相对于XY平面平行。上壁部11及下壁部12的平面形状分别为矩形。上壁部11及下壁部12沿着Y方向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互一致。但是,下壁部12沿着X方向的深度方向的尺寸比上壁部11的深度方向的尺寸短。

前门部13、后壁部14、第1侧壁部15及第2侧壁部16分别沿着Z方向连接于上壁部11的四方的对应的一端边部。前门部13、第1侧壁部15及第2侧壁部16分别沿着Z方向连接于下壁部12的四方的对应的一端边部。前门部13与后壁部14相互相对于YZ平面平行。第1侧壁部15与第2侧壁部16相互相对于XZ平面平行。

前门部13例如为一对开闭门。前门部13的其中一个门经由多个第1铰链20支撑于第1侧壁部15。前门部13的另一个门经由多个第2铰链21支撑于第2侧壁部16。

倾斜壁部17是按照航空器的货物室的截面形状而规定形状的壁部。倾斜壁部17的Z方向上方的端边部连接于后壁部14。倾斜壁部17的Z方向下方的端边部连接于下壁部12。也就是说,从前门部13或者后壁部14一侧观察集装箱10时,集装箱10的平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另一方面,从第1侧壁部15或者第2侧壁部16一侧观察集装箱10时,集装箱10的平面形状为大致五边形。

下壁部12具有上底部12a、下底部12b、以及将上底部12a与下底部12b连接的侧壁部12c。上底部12a是构成集装箱主体部30的一部分的实际上的下壁部。上底部12a与下底部12b之间为空间区域。另一方面,第1侧壁部15侧与第2侧壁部16侧的2处侧壁部12c具有***口12d,所述***口12d能够供尤其利用于使集装箱10在航空器外部移动时的叉车等装卸装置的叉架部***。

接下来,对集装箱10的具体构成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从集装箱主体部30拆除了冷却单元40的状态的集装箱10的立体图。图4是从Z方向下方仰视冷却单元安装部32时的集装箱主体部30的局部立体图。

集装箱10具备集装箱主体部30及冷却单元40。

集装箱主体部30包含收容货物的收容室31(参照图7),是集装箱10的主体构造体。另外,关于集装箱主体部30内的收容室31的具体形状,将在下文叙述。集装箱主体部30具有安装冷却单元40的冷却单元安装部32。

从集装箱10的整体形状来看,冷却单元安装部32是以使得后壁部14的一部分与倾斜壁部17成为冷却单元40的一部分的方式存在。具体来说,如上所述,集装箱10的整体形状为ULD特有的局部左右不对称的形状。因此,冷却单元安装部32成为集装箱主体部30中的缺口区域,使得即便在冷却单元40安装于集装箱主体部30的状态下也不会从集装箱10的整体形状向外侧伸出。

集装箱主体部30例如由多个框体30a、多个外壁30b及前门部13的组合而构成。多个外壁30b中的几个分别构成上壁部11、下壁部12、后壁部14的一部分、第1侧壁部15的一部分、或者第2侧壁部16的一部分中的任一个。

此外,如图4所示,集装箱主体部30具有第1安装壁部18及第2安装壁部19作为冷却单元安装部32中所含的外壁30b。第1安装壁部18与第2安装壁部19以相互垂直的姿势连接。具体来说,第1安装壁部18与上壁部11平行,且连接于第2安装壁部19、后壁部14的一部分、第1侧壁部15的一部分及第2侧壁部16的一部分。第2安装壁部19与后壁部14平行,且连接于第1安装壁部18、下壁部12、第1侧壁部15的一部分及第2侧壁部16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冷却单元安装部32安装着冷却单元40的状态下,第1安装壁部18在Z方向上与冷却单元40对向,第2安装壁部19在X方向上与冷却单元40对向。

多个框体30a分别支撑相邻的外壁30b或前门部13。框体30a彼此也可以经由连结部30c而连结。框体30a、外壁30b、连结部30c或前门部13也可以分别由铝系合金形成,铝系合金从集装箱10搭载于航空器的性质上来看,是属于轻量的金属。进而,通过利用表层材料为铝或纤维强化塑料(FRP)的隔热面板来形成外壁30b及前门部13,能够提高集装箱10的保冷性能。

尤其是,在支撑第1安装壁部18或第2安装壁部19的多个框体30a中的与冷却单元40对向的面,形成着用于对冷却单元安装部32安装冷却单元40的多个安装孔30d。理想的是,这些安装孔30d相对于各框体30a的全长而均等地配置。进而,第1安装壁部18或第2安装壁部19也可以具有用于对冷却单元安装部32安装冷却单元40的安装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第2安装壁部19具有2个安装孔19a。

另外,集装箱主体部30例如也可以在后壁部14侧的框体30a垂吊设置用于使集装箱10移动时的皮带33。此外,集装箱主体部30例如也可以在第1侧壁部15及第2侧壁部16侧的各外壁30b,设置用于将前门部13保持开放状态时的钩挂部34。

此外,集装箱10具备用来将集装箱主体部30的收容室31的内部冷却的冷却系统50。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蓄冷式作为冷却系统50的冷却方式。在此情况下,冷却系统50例如包含控制箱51、压缩机52、冷凝器53及蓄冷板54。

控制箱51控制冷却系统50的运转。压缩机52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冷凝器53例如包含风扇55,根据风扇55的驱动,在由压缩机52产生的气体冷媒与外部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将气体冷媒冷却并使它冷凝而产生液体冷媒。蓄冷板54封入有蓄冷材料。冷凝器53与蓄冷板54经由冷媒配管56而连接。从冷凝器53排出的液体冷媒在流通于冷媒配管56的阶段被减压且隔热膨胀之后,在蓄冷板54内流通,由此从蓄冷材料吸收热并蒸发,从而将蓄冷材料冷却。

图5是表示构成冷却系统50的各要素的集装箱10的立体图。图5(a)是与图2中的VA-VA截面对应的集装箱10的截面立体图。具体来说,图5(a)表示了沿着冷却单元40的X方向的与集装箱主体部30对向一侧的端部将集装箱10切断的状态。但是,在图5(a)所示的图中,在冷却单元40安装着第1侧面板23。图5(b)是与图5(a)中的VB区域对应的表示设置在冷媒配管56的中途的管接头57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系统50中所含的蓄冷板54是以面向收容室31内的空间的方式设置在集装箱主体部30的内部。例如,蓄冷板54也能以覆盖收容室31的上壁部11侧的内表面的方式设置。相对于此,冷却系统50中所含的构成要素中,除蓄冷板54以外的构成要素,例如控制箱51、压缩机52及冷凝器53被收容并保持在冷却单元40中。

图6是表示从大致安装于第2安装壁部19的一侧观察的冷却单元40的构成的立体图。

冷却单元40具有除所述蓄冷板54以外的冷却系统50的构成要素及保持这些构成要素的框架41。另外,冷却单元40也称作冷凝单元。

框架41例如可由多个L型角钢材料的组合而构成。框架41的材质也可以与集装箱主体部30的各构成要素同样为铝系合金。在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中,框架41包含上框体42、下框体43、第1侧框体44、第2侧框体45及载置框体46。

上框体42是位于框架41的Z方向处的最上部且沿着Y方向延伸的棒状体。上框体42可以视作后壁部14的一部分,能够在Z方向上与第1安装壁部18侧的框体30a的一部分接触。下框体43是位于框架41的Z方向处的最下部且沿着Y方向延伸的棒状体。

第1侧框体44是可以视作第1侧壁部15的一部分的环状体。具体来说,第1侧框体44包含第1上框44a、第1正面框44b、第1背面框44c及第1倾斜框44d。以下,关于框架41的“正面”是指冷却单元40安装于集装箱主体部30时朝向集装箱10外部的一侧。另一方面,关于框架41的“背面”是指位于“正面”的相反侧,冷却单元40安装于集装箱主体部30时朝向集装箱10内部的一侧。

第1上框44a是位于第1侧框体44的Z方向处的最上部且沿着X方向延伸的棒状体。第1上框44a能够在Z方向上与第1安装壁部18侧的框体30a的一部分接触。第1正面框44b相当于集装箱10的外框,是沿着Z方向延伸的棒状体。因此,第1正面框44b也可以视作后壁部14的一部分。第1背面框44c是沿着Z方向延伸的棒状体。第1背面框44c能够在X方向上与第2安装壁部19侧的框体30a的一部分接触。第1倾斜框44d相当于集装箱10的外框,是沿着倾斜壁部17的倾斜而延伸的棒状体。因此,第1倾斜框44d也可以视作倾斜壁部17的一部分。

第2侧框体45是可以视作第2侧壁部16的一部分的环状体。具体来说,第2侧框体45包含第2上框45a、第2正面框45b、第2背面框45c及第2倾斜框45d。第2上框45a是位于第2侧框体45的Z方向处的最上部且沿着X方向延伸的棒状体。第2上框45a能够在Z方向上与第1安装壁部18侧的框体30a的一部分接触。第2正面框45b相当于集装箱10的外框,是沿着Z方向延伸的棒状体。因此,第2正面框45b也可以视作后壁部14的一部分。第2背面框45c是沿着Z方向延伸的棒状体。第2背面框45c能够在X方向上与第2安装壁部19侧的框体30a的一部分接触。第2倾斜框45d相当于集装箱10的外框,是沿着倾斜壁部17的倾斜而延伸的棒状体。因此,第2倾斜框45d也可以视作倾斜壁部17的一部分。

载置框体46是载置冷却单元40中所收容的冷却系统50的各构成要素的环状体。具体来说,载置框体46包含正面中段框46a、背面中段框46b、第1侧中段框46c及第2侧中段框46d。正面中段框46a、背面中段框46b、第1侧中段框46c及第2侧中段框46d全部位于同一XY平面上也就是同一水平面上。而且,正面中段框46a例如也可以是在集装箱10的后壁部14与倾斜壁部17的连接位置上延伸的棒状体。

上框体42、下框体43、正面中段框46a及背面中段框46b的一个端部连结于第1侧框体44。同样地,上框体42、下框体43、正面中段框46a及背面中段框46b的另一端部连结于第2侧框体45。在此情况下,上框体42、下框体43、第1侧框体44、第2侧框体45及载置框体46的正面中段框46a换句话说是规定框架41的外形的外框。

此处,框架41具有多个贯通孔41a。多个贯通孔41a形成在框架41中与位于冷却单元安装部32的多个安装孔30d对应的位置。具体来说,形成着这种贯通孔41a的位置为上框体42、第1上框44a、第2上框45a、第1背面框44c及第2背面框45c中能够与位于冷却单元安装部32的多个框体30a的任一个接触的板部。

此外,除所述位置以外,多个贯通孔41a还形成在框架41中与位于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及第2侧面板24的多个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另外,图1及图5的各图中,描绘出用来将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及第2侧面板24安装于框架41的螺栓25,因此,位于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及第2侧面板24的多个安装孔未图示。

除所述框体以外,框架41还可以包含1个以上的补强框体47。例如,载置框体46承受冷却系统50的各构成要素的重量。因此,框架41也可以具有分别从下框体43支撑载置框体46的第1补强部件47a、第2补强部件47b、第3补强部件47c或第4补强部件47d,目的在于增加载置框体46的支撑强度。第1补强部件47a及第2补强部件47b分别与第1倾斜框44d及第2倾斜框45d平行,且将下框体43与正面中段框46a连结。第3补强部件47c及第4补强部件47d分别与第1背面框44c及第2背面框45c平行,且将下框体43与背面中段框46b连结。进而,框架41例如也可以具有第5补强部件47e,所述第5补强部件47e与下框体43及正面中段框46a平行,且将第1补强部件47a与第2补强部件47b连结(参照图8)。

此外,框架41例如也可以在载置框体46内具有第6补强部件47f、第7补强部件47g、第8补强部件47h或第12补强部件47l,目的在于根据冷却系统50的各构成要素各自的形状而容易固定(参照图5及图10)。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冷却单元40的长度方向也就是Y方向,从一侧依序与控制箱51、冷凝器53及压缩机52并排。尤其是,根据通过发热来散热的要求,理想的是,压缩机52设置在框架41的端侧。而且,如果考虑到控制箱51、冷凝器53及压缩机52的排列,那么第6补强部件47f与第1侧中段框46c及第2侧中段框46d平行,且在压缩机52与冷凝器53之间将正面中段框46a与背面中段框46b连结。同样地,第7补强部件47g与第1侧中段框46c及第2侧中段框46d平行,且在冷凝器53与控制箱51之间将正面中段框46a与背面中段框46b连结。进而,第8补强部件47h与正面中段框46a及背面中段框46b平行,且将第6补强部件47f与第7补强部件47g连结。而且,第12补强部件47l与正面中段框46a及背面中段框46b平行,且将第6补强部件47f与第1侧中段框46c连结。

此外,框架41例如也可以具有分别从上框体42支撑载置框体46的第9补强部件47i或第10补强部件47j,目的在于更牢固地固定冷却系统50的各构成要素(参照图8)。第9补强部件47i及第10补强部件47j分别与第1背面框44c及第2背面框45c平行,且将上框体42与正面中段框46a连结。进而,框架41例如也可以具有第11补强部件47k,所述第11补强部件47k与上框体42及正面中段框46a平行,且将第2正面框45b与第9补强部件47i连结(参照图8)。

冷却系统50中所含的控制箱51、冷凝器53及压缩机52与其它在各构成要素间所连接的配管或配线类是通过直接或经由接头配件等间接地使用例如螺栓进行紧固,由此固定于框架41的各种框体。

冷却系统50具有冷媒配管56,所述冷媒配管56使液体冷媒从冷凝器53朝向设置在集装箱主体部30的收容室31内部的蓄冷板54流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冷媒配管56从冷却单元40沿着Z方向朝上方延伸。而且,冷媒配管56贯通形成在第1安装壁部18的开口部18a并连接于蓄冷板5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媒配管56能够在开口部18a的附近分离,目的在于能够将设置着冷凝器53的冷却单元40从设置着蓄冷板54的集装箱主体部30拆除。具体来说,冷媒配管56包含连接于冷凝器53的一个配管、及连接于蓄冷板54的另一个配管。而且,如图5(b)所示,构成冷媒配管56的各配管经由管接头57而相互连结。此处,为了不易降低收容室31内的保冷性能,理想的是,开口部18a设定为供包含管接头57的冷媒配管56的前端部贯通所要求的程度的大小,且涂布密封材料。此外,管接头57在将冷却单元40安装于冷却单元安装部32的状态也就是紧固有管接头57的状态下,位于收容室31一侧。

此外,如图1所示,集装箱10具有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及第2侧面板24作为覆盖冷却单元40的框架41的外装板。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及第2侧面板24的材质也可以分别与集装箱主体部30的各构成要素同样为铝系合金。

主面板22包含覆盖框架41中与后壁部14的一部分对应的部分的第1平板部22a、及覆盖与倾斜壁部17对应的部分的第2平板部22b。第1平板部22a及第2平板部22b分别在与形成在框架41的多个贯通孔41a对应的位置具有多个安装孔。此外,在第2平板部22b,也可以按照框架41的形状具有凸缘部22e,所述凸缘部22e在与形成在框架41的多个贯通孔41a对应的位置具有多个安装孔。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1平板部22a与第2平板部22b一体化,但可以分别为单独个体。

此外,主面板22例如在第1平板部22a具有打孔部22c,所述打孔部22c是能够使大气在框架41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流通的多个贯通孔的集合部。打孔部22c形成在第1平板部22a中的例如与压缩机52对向的区域及与冷凝器53对向的区域。由此,压缩机52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散热。冷凝器53能够高效率地从外部导入大气。此外,主面板22在第1平板部22a中的与控制箱51对向的区域具有开口部22d,所述开口部22d是用于即便在主面板22安装于框架41的状态下也能够供操作者从外部接近控制箱51的操作按钮等。

第1侧面板23覆盖框架41中与第1侧壁部15的一部分对应的部分。第1侧面板23在安装于框架41的状态下,位于压缩机52的附近。因此,如图5(a)所示,第1侧面板23在与压缩机52对向的区域具有与所述打孔部22c相同的打孔部23a。此外,第2侧面板24覆盖框架41中与第2侧壁部16的一部分对应的部分。第1侧面板23及第2侧面板24分别在与形成在框架41的多个贯通孔41a对应的位置具有多个安装孔。

另外,图1等中,如上所述,形成在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及第2侧面板24的安装孔本身未图示,但在与多个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分别描绘出用于紧固的螺栓25。

接下来,对集装箱10中的收容室31的形状进行说明。

图7是集装箱10的侧视图。但是,图7中表示了从集装箱主体部30拆除了冷却单元40的状态。此外,图7中,以两点链线概略地表示了位于集装箱主体部30的收容室31的形状。

在依照普通ULD的形状的集装箱10中,冷却单元40在X方向上设置在倾斜壁部17所在的里侧区域内,且在Z方向上设置在包含倾斜壁部17的下侧区域内。因此,收容室31的收容区域中,X方向的位置从前门部13到达第2安装壁部19之间成为大致与集装箱10的整体形状一致的区域。进而,收容室31中,X方向的位置从第2安装壁部19到达后壁部14之间,且Z方向的位置从上壁部11到达第1安装壁部18之间也成为收容区域。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却单元40安装于集装箱主体部30的状态下,位于冷却单元40的Z方向上方的区域也成为收容室31的一部分。

接下来,对将冷却单元40安装于集装箱主体部30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集装箱主体部30与冷却单元40分别被组装。尤其是,冷却单元40在安装于集装箱主体部30之前,被组装成如图6所示的1个单元。也就是说,构成冷却系统50的控制箱51、冷凝器53及压缩机52等在此阶段被保持在框架41。

然后,冷却单元40配置在集装箱主体部30的冷却单元安装部32的规定位置。此处,冷却单元40由于保持着构成冷却系统50的多个要素,所以具有某种程度的重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单元40是通过如下所述的保持治具以及叉车等装卸装置而配置在冷却单元安装部32。

图8是安装着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的状态的冷却单元40的后视图。图9是安装着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的状态的冷却单元40的侧视图。此外,图10是安装着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的状态的冷却单元40的立体图。在图8~图10的各图中,叉车主体未图示,但作为叉车的叉架部的一部分而表示了2个前端部。以下,将叉架部的一个前端部记为第1叉架100a,将叉架部的另一前端部记为第2叉架100b。

在将冷却单元40配置在冷却单元安装部32的阶段中,在框架41尚未安装主面板22等。因此,叉车能够使第1叉架100a及第2叉架100b从框架41的外部朝向内部贯通。此外,框架41中存在与水平面平行配置的载置框体46。因此,叉车可以通过在使第1叉架100a及第2叉架100b***到载置框体46的下方之后,直接朝上方提拉而将载置框体46举起,结果将冷却单元40整体举起并使它移动。

但是,在冷却单元40中,在载置框体46的上部固定着冷却系统50的各要素,除此之外,如图8~图10所示,在载置框体46的下部存在各种配管类。因此,如果叉车仅使第1叉架100a及第2叉架100b***到载置框体46的下方,那么当想要举起载置框体46时,也可能会存在第1叉架100a或第2叉架100b接触到配管类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叉车是经由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而举起载置框体46,所述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是分别与第1叉架100a及第2叉架100b对应的2个保持治具。

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分别是能够抵接于载置框体46的部分背面及第1叉架100a或第2叉架100b的载置面的块体。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的材质例如也可以为木材等,目的在于抑制因与载置框体46的接触而对载置框体46造成损伤。如图8所示,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的高度尺寸设定为即便第1叉架100a等经由第1保持治具60a等保持载置框体46,第1叉架100a等也不会接触到存在于载置框体46下部的配管类的程度。如图10所示,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的深度尺寸设定为即便第1叉架100a等经由第1保持治具60a等保持载置框体46,第1叉架100a等也不会接触到存在于载置框体46下部的配管类的程度。因此,第1保持治具60a与第2保持治具60b的深度尺寸也可以分别根据配管类的配置而互不相同。

此外,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抵接于载置框体46的位置也可以基于冷却单元40的各部分中的重量分配而决定。例如,保持在冷却单元40的冷却系统50的各构成要素中,压缩机52最重。因此,也能如图8及图10所示,以第1叉架100a或第2叉架100b中的一个叉架也就是第2叉架100b位于压缩机52下方的方式,使第2保持治具60b抵接于载置框体46的一部分。另外,在此情况下,另一个第1保持治具60a与载置框体46的抵接位置是根据第1叉架100a与第2叉架100b的间隔而决定。由此,叉车能够使第1叉架100a及第2叉架100b非常平衡地保持冷却单元40。

此外,第1保持治具60a及第2保持治具60b也可以分别被分割。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第2保持治具60b除抵接于载置框体46的正面中段框46a以外,还抵接于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12补强部件47l。这种情况下,第2保持治具60b也可以由2个块体构成,其中一个块体抵接于正面中段框46a及第2叉架100b,另一个块体抵接于第12补强部件47l及第2叉架100b。

在冷却单元40配置在冷却单元安装部32之后,紧接着,操作者使多个螺栓48(参照图5(a))从框架41的内侧贯通于贯通孔41a,并紧固在位于冷却单元安装部32的多个安装孔30d。由此,冷却单元40相对于冷却单元安装部32被固定。此处,尤其为了更牢固地固定将产生振动的压缩机52保持的部分,也可以如图5(a)所示,使螺栓48还贯通于第3补强部件47c的贯通孔41a并紧固在位于第2安装壁部19的2个安装孔19a。

目前为止的阶段,冷却单元40侧的冷媒配管56中,附带管接头57的冷媒配管56的前端部贯通第1安装壁部18的开口部18a,并位于集装箱主体部30的收容室31内。因此,紧接着,操作者从前门部13进入收容室31内,使管接头57紧固,而将蓄冷板54侧的冷媒配管56与冷却单元40侧的冷媒配管56连结。

然后,操作者通过使用多个螺栓25将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及第2侧面板24固定于框架41而完成集装箱10的组装。

接下来,对维护冷却系统50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简单地维护冷却系统50中所含的控制箱51、冷凝器53或压缩机52等的情况下,操作者通过解除螺栓25的紧固而从框架41拆除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或第2侧面板24。由此,冷却系统50的各构成要素便露出在集装箱10的外部。因此,操作者能够在不从集装箱10拆除的情况下,从框架41的间隙进入冷却系统50的各构成要素,从而容易地实施维护。

另一方面,例如,在进行需要更换冷却系统50的任一个构成要素这样的维护的情况下,操作者只要在按照与所述冷却单元40的安装顺序相反的顺序从集装箱主体部30拆除冷却单元40之后实施即可。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具备:集装箱主体部30,具有收容货物的收容室31;冷却系统50,包含压缩机52及冷凝器53,将收容室31的内部冷却;以及框架41,收容并保持压缩机52及冷凝器53。框架41能够在保持着压缩机52及冷凝器53的状态下,相对于集装箱主体部30安装及拆卸。

根据这种集装箱10,例如,在实施需要更换构成冷却系统50的压缩机52等这样的维护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从集装箱主体部30连同框架41一起拆除冷却系统50的构成要素。因此,操作者可以在此之后实施例如在与集装箱主体部30不同的场所相对于框架41更换冷却系统50的各构成要素等。也就是说,以往,由于压缩机或冷凝器等相对于集装箱直接且个别地设置,因此,在需要更换等的情况下,必须从集装箱个别拆除,然后再进行安装。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连同框架41一起拆除冷却系统50的构成要素,因此,能够缩短安装及拆卸所需的时间,结果能够缩短维护所需的总时间。此外,由于能够在与集装箱主体部30不同的场所进行更换操作,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将收容室31内部冷却的冷却系统50的维护性的集装箱10。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搭载于航空器的货物室,且具有按照货物室的截面形状而倾斜的倾斜壁部17。框架41也可以在安装于集装箱主体部30时,具有供倾斜壁部17安装的倾斜形状。

根据这种集装箱10,由于框架41位于集装箱10面向外部的部分,因此,操作者在冷却系统50的维护时,容易进入框架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中,集装箱主体部30也可以在框架41的铅垂方向的上方包含收容室31的一部分。

根据这种集装箱10,例如,在框架41具有供倾斜壁部17安装那样的倾斜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框架41上方的区域作为收容室31的收容区域来有效地活用。此外,根据这种集装箱10,由于保持着冷却系统50的各构成要素的框架41位于集装箱10的下方,因此,有集装箱10的重心低而可谋求集装箱10的姿势稳定化的优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中,集装箱主体部30也可以具有朝向框架41形成的多个安装孔30d。框架41也可以在与多个安装孔30d分别对应的位置具有贯通孔41a,通过使螺栓48贯通于贯通孔41a并紧固于安装孔30d,而安装于集装箱主体部30。

根据这种集装箱10,在冷却系统50的维护等,操作者通过进行螺栓48的紧固或解除紧固,可容易地进行框架41相对于集装箱主体部30的安装及拆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中,冷却系统50也可以包含:蓄冷板54,设置在收容室31的内部;以及冷媒配管56,使冷媒在蓄冷板54与冷凝器53之间、及蓄冷板54与压缩机52之间流通。此外,集装箱10也可以包含:管接头57,能够将冷媒配管56分离成一个配管及另一个配管。管接头57的紧固也可以在框架41以保持着压缩机52及冷凝器53的状态从集装箱主体部30拆除时被解除。

根据这种集装箱10,操作者只要在回收冷媒之后解除管接头57的紧固,蓄冷板54与冷凝器53、及蓄冷板54与压缩机52的连接本身就会被解除,所以能够容易地从集装箱主体部30拆除框架4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也可以具有外装板,所述外装板面向外部,能够相对于框架41安装及拆卸。

此处,外装板例如相当于主面板22、第1侧面板23或第2侧面板24。

根据这种集装箱10,操作者在进行不伴随更换冷却系统50的构成要素的这种简单的维护的情况下,只要拆除外装板便能够容易地进入冷却系统50而进行维护。也就是说,在对冷却系统50进行简单的维护的情况下,操作者也可以不从集装箱主体部30拆除框架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10中,框架41也可以具有框体,所述框体在装卸装置的叉架部从框架41的外部朝向内部***时,与叉架部对向。框体也可以通过叉架部经由保持治具被举起。保持治具也可以具有在叉架部举起框体时使叉架部与冷却系统50不接触的高度尺寸。

此处,装卸装置的叉架部例如相当于叉车的第1叉架100a或第2叉架100b。框体例如相当于载置框体46。保持治具例如相当于第1保持治具60a或第2保持治具60b。

根据这种集装箱10,操作者例如能够使用叉车保持框架41并使它容易地移动。也就是说,框架41即便不靠起重机等将货物垂吊并使它移动的装卸装置,也能够容易地被移动,因此,也可以不具备用于垂吊的钩挂部等。此外,操作者通过一边利用叉车保持框架41,一边进行多个螺栓48的紧固或紧固解除,能够使保持着冷却系统50的构成要素的框架41也就是冷却单元40相对于集装箱主体部30容易地安装及拆卸。此外,框架41是经由保持治具保持于叉架部,因此,在举起框架41时不易对框架41造成损伤。此外,保持治具具有在叉架部举起框体时使叉架部与冷却系统50不接触的高度尺寸,因此,可以事先避免作为冷却系统50的构成要素的例如配管类的破损等。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集装箱10为航空运输所使用的UL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货物用集装箱例如也可以应用于船舶运输或陆路运输所使用的集装箱。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能够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沥青制备储存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