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箱

文档序号:1146413 发布日期:2020-09-11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连接箱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 是由 宫本雄司 于 2019-01-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电连接箱(10),具有箱主体(12)、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以及多个电气部件块(38a、38b),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在箱主体(12)的上方开口并在箱主体(12)的上下方向延伸,多个电气部件块(38a、38b)相对于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在上下方向安装为多层,在沿着上下方向配设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下表面(42)与配设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上表面(81)之间从它们隔开间隙(82a、82b)地配设有分隔板部(44),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下表面(42)引出的电线(50)保持于分隔板部(44)上。(A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10) has a box main body (12),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block mounting portion (36), and a plurality of electrical component blocks (38a, 38b), wherein the electrical component block mounting portion (36) opens above the box main body (12) and extend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the box main body (12), the plurality of electrical component blocks (38a, 38b) are mounted in a plurality of layer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electrical component block mounting portion (36), a partition plate portion (44) is disposed between a lower surface (42) of the electrical component block (38a) disposed on the upper sid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an upper surface (81) of the electrical component block (38b) disposed on the lower side with gaps (82a, 82b) therebetween, and an electrical wire (50) drawn out from the lower surface (42) of the electrical component block (38a) on the upper side is held by the partition plate portion (44).)

电连接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汽车的发动机室等上的电连接箱。

背景技术

以往,在搭载于汽车的发动机室等上的电连接箱的箱主体收纳有继电器、保险丝等各种电气部件,进行电源的有效分配等。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电装件的增加、车辆的紧凑化的要求,如日本特许第5800628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提出在电连接箱的箱主体中将继电器块等电气部件块装配成上下两层的方案。由此,能够实现电连接箱的空间效率的提高,能够将更多的电气部件收纳保持于箱主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006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的现有结构中,在装配成上下两层的电气部件块之间,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的下表面引出的电线有可能与在下侧的电气部件块的上表面装配的继电器、保险丝等电气部件干涉,从而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电线缠住电气部件,或者由于汽车的振动而使电线和电气部件反复抵接,从而电线的包覆层剥落等。

本发明是以如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如下新颖结构的电连接箱:能够有利地防止在箱主体装配成上下两层的电气部件块之间的部件的干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电连接箱,其具有箱主体、电气部件块安装部以及多个电气部件块,所述电气部件块安装部在所述箱主体的上方开口并在该箱主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电气部件块相对于所述电气部件块安装部在所述上下方向安装为多层,所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上下方向配设于上侧的所述电气部件块的下表面与配设于下侧的所述电气部件块的上表面之间以从该下表面和该上表面隔开间隙的方式配设有分隔板部,从上侧的所述电气部件块的所述下表面引出的电线保持于所述分隔板部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利地防止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的下表面引出的电线与在下侧的电气部件块的上表面装配的继电器、保险丝等电气部件干涉。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连接箱的组装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II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箱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V-V截面放大图。

图6是图4中的VI-VI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电连接箱,具有箱主体、电气部件块安装部以及多个电气部件块,所述电气部件块安装部在该箱主体的上方开口并在该箱主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电气部件块相对于该电气部件块安装部在所述上下方向安装为多层,所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上下方向配设于上侧的所述电气部件块的下表面与配设于下侧的所述电气部件块的上表面之间以从该下表面和该上表面隔开间隙的方式配设有分隔板部,从上侧的所述电气部件块的所述下表面引出的电线保持于所述分隔板部上。

根据本方式,在具有相对于箱主体的电气部件块安装部在上下方向安装为多层的多个电气部件块的电连接箱中,在上侧的电气部件块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之间配设有分隔板部。由此,通过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的下表面引出的电线保持于分隔板部上,从而这样的电线相对于配设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的上表面保持为非抵接状态。其结果是,可有利地防止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的下表面引出的电线与在下侧的电气部件块的上表面装配的继电器、保险丝等电气部件干涉,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如下问题的产生:电线缠住电气部件,或者由于汽车的振动而使电线和电气部件反复抵接,从而电线的包覆层剥落等。

另外,分隔板部只要配设于上下侧的电气部件块之间即可,例如既可以是支承于箱主体的结构,也可以是支承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的块本体或下侧的电气部件块的块本体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记载的电连接箱中,上侧的所述电气部件块具有:块本体,其收纳保持电气部件及所述电线;和下盖,其将该块本体的所述下表面从下方侧覆盖,所述分隔板部由该下盖构成。

根据本方式,因为分隔板部由上侧的电气部件块的下盖构成,所以能够将分隔板部一体地装配保持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由此,例如在汽车的生产线中最初将继电器、保险丝等电气部件组装到下侧的电气部件块的上表面后,只是将上侧的电气部件块从上方安装于电气部件块,就能够将分隔板部安装于适当部位,与将上侧的电气部件块和分隔板部另外组装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向汽车的生产线交纳线束时,为了能够在生产线中进行电气部件向下侧的电气部件块的组装,有时预先将上侧的电气部件块临时保持于其他的部位,但是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持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引出的电线,能够将电线与其他构件的干涉防患于未然。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所述第二方式记载的电连接箱中,所述下盖具有比下侧的所述电气部件块的周缘部靠外周侧开口的电线引出口,从该电线引出口引出的所述电线导出到比下侧的所述电气部件块的周壁部靠所述箱主体的内侧形成的间隙。

根据本方式,下盖具有电线引出口,从电线引出口引出的电线导出到间隙,该间隙形成于比下侧的电气部件块的周壁部靠箱主体的内侧。故此,下盖也发挥对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引出的电线进行导向的功能,能够可靠地防止这样的电线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的干涉。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所述第三方式记载的电连接箱中,所述下盖的下表面形成为向所述电线引出口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本方式,因为对下盖的下表面赋予朝向电线引出口的向下方倾斜,所以可实现电线从电线引出口的顺利引出。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所述第三或第四方式记载的电连接箱中,在所述电气部件块安装部的周壁部的一部分设置有切口部,插通该切口部而从所述电线引出口引出的所述电线导出到所述间隙。

根据本方式,不仅下盖的电线引出口,也在箱主体的电气部件块安装部侧设置有对电线的导出路径进行限制的切口部,所以可发挥更进一步稳定的电线的导向功能和防止电线和其他构件干涉的功能。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所有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说明。

图1~6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0。如图1所示,电连接箱10构成为包括箱主体12、将箱主体12的上表面14覆盖的上壳体16、以及将箱主体12的下表面18覆盖的下壳体20。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所谓上方是指图1~2、5~6中的上方,所谓下方是指图1~2、5~6中的下方,另外,所谓前方是指图4中的左方,所谓后方是指图4中的右方,而且,所谓长度方向是指图4中的左右方向,所谓宽度方向是指图4中的上下方向。

箱主体12在整体上呈较长的矩形块形状,例如由聚丙烯(PP)、聚酰胺(PA)等绝缘性合成树脂通过注射成型等一体形成。如图1所示,在箱主体12的上表面14朝向上方开口形成有继电器安装部22a、22b、电阻安装部24、保险丝安装部26。另外,如在图6的右上方示出其局部那样,在箱主体12的下表面18朝向下方开口形成有多个端子收纳孔28。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作为导通构件的压接于电线末端的压接端子等收纳配置于端子收纳孔28,并且作为构成电路的导通构件的母线等安装支承于母线收纳槽等。

并且,如图1所示,从箱主体12的上表面14侧在继电器安装部22a、电阻安装部24、保险丝安装部26安装继电器30、电阻32、保险丝(未图示)。由此,从继电器30、电阻32、保险丝突出的未图示的突片端子与上述的电线末端的压接端子、母线等导通连接。

另外,如图1~2所示,箱主体12具有从箱主体12的外周缘部遍及全周而连续的大致矩形框体状的周壁部34a~d。在此,周壁部34a是指宽度方向外侧的周壁部,周壁部34c是指宽度方向里侧的周壁部,周壁部34b是指长度方向后方侧的周壁部,周壁部34d是指宽度方向前方侧的周壁部。在周壁部34a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朝向周壁部34a的外方突出设置有在整体上呈大致矩形块形状的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在箱主体12的上下方向开口并遍及上下方向的大致全长而延伸。如图1、5所示,针对这样的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在上侧配设有电气部件块38a,另一方面,在下侧配设有电气部件块38b。更详细地讲,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在整体上具有大致矩形块形状,借助滑动机构从上方嵌入到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的上侧而被收纳保持。

这样的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具有块本体40和将块本体40的下表面42从下方侧覆盖的下盖44。在这样的块本体40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大致矩形箱体状的四个连接器安装部46,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块本体40的下表面42朝向下方开口形成有多个端子收纳孔48。并且,压接于电线50的末端的未图示的压接端子等收纳保持于端子收纳孔48,另一方面,作为电气部件的连接器52收纳于连接器安装部46,从而设置于电线50的末端的压接端子等与未图示的突片端子连接。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压接于电线末端的压接端子等收纳保持于在连接器52的上表面开口的端子收纳孔53,并且电线从连接器52的端子收纳孔53的上方开口部延伸。另外,使用图1、3对上述的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相对于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的滑动机构进行说明。这样的滑动机构由如下构成:突条56及凹槽58,突条56形成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外侧的壁部54的前端部并以大致矩形截面形状在上下方向延伸,凹槽58形成于壁部54的后端部并以大致矩形截面形状在上下方向延伸;和凹槽60及突条62,设置于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的与突条56及的凹槽58对应的位置。

如图1所示,下盖44在整体上呈大致矩形箱体形状,具有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底壁64和从底壁64的外周缘部遍及大致全周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周壁部66。通过这样的周壁部66的内方的后方侧遍及大致整体被切口,从而形成有电线引出口68,这样的电线引出口68在比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周缘部靠外周侧(在图6中为右侧)开口。而且,如图6所示,通过与和这样的电线引出口68对置的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周壁部碰触的箱主体12的周壁部34a(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的周壁部)被切口,从而设置出切口部70。并且,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块本体40的下表面42引出的电线50在电线引出口68及切口部70插通,并导出到在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周壁部碰触的箱主体12的周壁部34a与箱主体12的周壁部34a~d的内周面72之间形成的间隙74、即设置于比构成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周壁部34a靠箱主体12的内侧的间隙74。故此,通过电线引出口68,下盖44也能够发挥对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块本体40的下表面42引出的电线50进行导向的功能,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这样的电线50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干涉。而且,因为在箱主体12的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侧的周壁部34a也设置对这样的电线50的导出路径进行限制的切口部70,所以能够更进一步稳定地对电线50进行导向,并且可发挥防止电线50和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等其他构件干涉的功能。此外,如图5所示,因为与下盖44的下表面碰触的底壁64的上表面76形成为朝向电线引出口68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所以可实现电线50从电线引出口68及切口部70的顺利引出。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具有在上下方向开口的大致矩形框体形状,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下方侧嵌入到具有大致矩形块形状的继电器安装部78a、78b而被收纳保持。针对这样的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继电器安装部78a、78b,从上方侧安装继电器80a、80b。

并且,在组装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时,针对块本体40从下表面42侧通过未图示的卡合机构装配有下盖44的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临时固定于已将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的上方拆卸的箱主体12上的预定位置。在这样的状态下,针对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继电器安装部78a、78b从上方侧安装继电器80a、80b。由此,能够减少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或其下表面42延伸的电线50的干涉而容易进行继电器80a、80b的安装。最后,使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向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的上端部移动,使用上述的滑动机构将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配设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上。其结果是,如图5~6所示,在配设于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的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块本体40的下表面42与配设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上表面81之间,从它们隔开间隙82a、82b地配设有构成分隔板部的下盖44。并且,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块本体40的下表面42引出的电线50保持于下盖44的底壁64的上表面76上。另外,这样的间隙82a及下盖44与继电器80b之间的间隙例如为2mm~3mm。

另外,如图1~2所示,在设置于周壁部34a的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的后方上侧装配有在整体上呈大致矩形块形状的电线盖构件84。如图1、5所示,在这样的电线盖构件84的长度方向前方侧(在图5中为左侧)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的电线引出部84a,另一方面,在长度方向后方侧(在图5中为右侧)设置有带L字端子的电线引出部84b。电线引出部84a将从箱主体12的连接器52(参照)图1的上表面延伸出的未图示的电线汇总并限制成朝向下方。另一方面,带L字端子的电线引出部84b在上侧具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后视时呈倒L字形状的大致箱体状的端子收纳部分,并且在下侧具有朝向上下方向及内方开口的大致槽形状的电线引出部分。并且,用于覆盖与双头螺栓86连接的未图示的带L字端子的电线,并且将延伸出的电线限制成朝向下方,双头螺栓86突出设置于箱主体12的上表面14的后方外侧。

再如图1~2所示,在各周壁部34a~d的下端部的在长度方向分开的两个部位设置有大致矩形框体状的被卡合部88a、88b,另一方面,在周壁部34a的下端部的前端部设置有朝向外方斜前方延伸出的大致半圆筒形状的电线引出部90。而且,在周壁部34b的内方的上侧及周壁部34d的外侧的下端部设置有朝向外方斜上方延伸出的大致平板状的装配腿部92。此外,在周壁部34b的装配腿部92的上侧朝向外方突出设置有在周向上分开的一对突起状的卡合部94、94。

如图1~2、4所示,上壳体16在整体上具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大致矩形箱体形状,由例如聚丙烯(PP)、聚酰胺(PA)等绝缘性合成树脂通过注射成型等一体形成。更详细地讲,上壳体16构成为包括第1上壳体16a和第2上壳体16b,第1上壳体16a具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大致矩形箱体形状,第2上壳体16b朝向上下方向开口,并且在俯视时比第1上壳体16a形成得大。即,在第1上壳体16a的在前后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对置的周壁部96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框体状的被卡合部98,另一方面,在第2上壳体16b的上方开口部的周缘部中的与被卡合部98对置的位置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有框体状的卡合部100。并且,通过以将第2上壳体16b的上方开口部覆盖的方式从上方装配第1上壳体16a,从而第1上壳体16a的被卡合部98和第2上壳体16b的卡合部100卡合而构成上壳体16。此外,在第2上壳体16b的在前后方向(在图4中为左右方向)对置的周壁部102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框体状的被卡合部104。

在将这样的上壳体16组装到箱主体12的上方开口部时,如图1所示,上壳体16的周壁部102的内周面以与箱主体12的周壁部34a~d的上端部分的外周面重合的方式被***。并且,通过将上壳体16进一步向箱主体12侧压入,从而如图1、2所示,上壳体16的框体状的被卡合部104与箱主体12的卡合部94卡合,上壳体16锁定为安装到箱主体12的上方开口部的安装状态。

接着,如图1~2所示,下壳体20具有向上方开口的有底箱体形状,由例如聚丙烯(PP)、聚酰胺(PA)等绝缘性合成树脂通过注射成型等一体形成。下壳体20在俯视时形成为与箱主体12的下表面18大致相同的较长的矩形。更详细地讲,下壳体20具有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底壁106和从底壁106的外周缘部遍及大致全周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周壁部108a~d。在此,周壁部108a是指宽度方向外侧的周壁部,周壁部108c是指宽度方向里侧的周壁部,壁部108b是指长度方向后方侧的周壁部,周壁部108d是指宽度方向前方侧的周壁部。在周壁部108a的下端部的前端部及周壁部108b的周向中央部设置有朝向外方斜前方向延伸出的大致半圆筒形状的电线引出部110a、110b。下壳体20的底壁106的上表面形成为朝向这样的电线引出部110a、110b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另外,如图1~2所示,在下壳体20的周壁部108b,且在设置于外侧的切口部114嵌入有电线引出构件116,另一方面,在外表面装配有电线引出构件118。这样的电线引出构件116构成为包括将切口部114覆盖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盖部116a、和贯穿盖部116a而呈大致L字状延伸的圆筒形状的电线引出部116b,用于将未图示的电线朝向上方引出。另一方面,电线引出构件118在下端部的外侧设置有朝向外方且稍下方延伸出的大致平板状的装配腿部118a,且在里侧设置有朝向外方斜下方延伸出的大致半圆筒形状的电线引出部118b。而且,在电线引出构件118的上端部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有卡合部120。并且,通过这样的电线引出构件118装配于下壳体20的周壁部108b,从而下壳体20的电线引出部110b和电线引出构件118的电线引出部118b被组装,构成用于将未图示的电线朝向后方斜下方引出的电线引出口。

此外,在下壳体20的周壁部108a~d的开口侧端部、且在与箱主体12的被卡合部88a、88b对置的位置分别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有卡合部122a、122b。并且,卡合部122a、122b卡合于箱主体12的被卡合部88a、88b,下壳体20嵌合保持为向箱主体12的下方开口部安装的安装状态。

根据形成为这样的结构的电连接箱10,在配设于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的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块本体40的下表面42与配设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上表面81之间从它们隔开间隙82a、82b地配设有构成分隔板部的下盖44。并且,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块本体40的下表面42引出的电线50保持于下盖44的底壁64的上表面76上。由此,因为电线50相对于配设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上表面81保持为非抵接状态,所以可有利地防止电线50与装配于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上表面81上的继电器80a、80b等电气部件干涉。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如下问题的产生:电线50缠住电气部件,或者由于汽车的振动而使电线50与电气部件反复抵接,从而给电线50带来损伤等。

另外,因为分隔板部通过设置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上的下盖44构成,所以与将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和分隔板部以分体的方式组装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而且,在向汽车的生产线交纳线束时,为了能够在生产线中进行作为电气部件的继电器80a、80b等向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b的组装,预先将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临时保持于箱主体12上的其他部位等,但是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下盖44稳定地保持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引出的电线50,所以能够将电线50与其他构件干涉防患于未然。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完全不被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记载所限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隔板部通过下盖44构成,但是只要配设于上下侧的电气部件块38a、38b之间即可,例如也可以由滑动保持于箱主体12的周壁部34a~d、隔壁的平板状的分隔板部构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盖44以支承于上侧的电气部件块38a的方式形成,但是例如也可以以支承于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6的方式形成,而且还可以以支承于箱主体12的方式形成。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电气部件块38a、38b为上下两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为三层以上。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连接箱;12:箱主体;34a~d:周壁部;36:电气部件块安装部;38a、38b:电气部件块;40:块本体;42:下表面;44:下盖(分隔板部);50:电线;52:连接器(电气部件);68:电线引出口;70:切口部;72:内周面;74:间隙;76:上表面;81:上表面;82a、82b:间隙。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电线导向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