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及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

文档序号:1147979 发布日期:2020-09-15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及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 (Complete denture occlusion auxiliary inspection adjuster and complete denture occlusion adjusting method ) 是由 刘建彰 刘云松 张磊 潘韶霞 周建锋 陈立 刘晓强 叶红强 唐琳 吕珑薇 李曼 于 2020-07-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及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包括定位板、固定支架以及调节件,定位板用于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上;固定支架用于设置在下颌全口义齿上,且与下颌全口义齿的相对基托舌侧中央相连接;调节件设置在固定支架上,且位于固定支架的中心位置处,上颌全口义齿与下颌全口义齿咬合时,调节件与定位板相接触;其中,调节件的至少部分相对于固定支架沿靠近或远离定位板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通过逐渐调整调节件的位置,可以逐渐准确确定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避免因为上颌全口义齿和下颌全口义齿的基底不稳导致的误判,最终实现上颌全口义齿和下颌全口义齿稳定正确的咬合。(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provides an auxiliary complete denture occlusion inspection adjuster and a complete denture occlusion adjustment method. The complete denture occlusion auxiliary examination adjuster comprises a positioning plate, a fixed bracket and an adjusting piece, wherein the position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complete denture of the upper jaw; the fixing bracket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jaw complete dentur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enter of the tongue side of the base plate opposite to the lower jaw complete denture; the adjusting piece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support and is positioned at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fixed support, and when the upper jaw complete denture is meshed with the lower jaw complete denture, the adjusting piece is contacted with the positioning plate; wherein at least part of the adjusting member is movably disposed with respect to the fixing bracket in a direction approaching or departing from the positioning plate. By gradually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adjusting part, the occlusion high point or the interference point can be gradually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d, the misjudgment caused by the unstable bases of the upper jaw complete denture and the lower jaw complete denture is avoided, and the stable and correct occlusion of the upper jaw complete denture and the lower jaw complete denture is finally realized.)

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及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及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全口义齿与天然牙不同,为黏膜支持式义齿。黏膜的粘弹性特征导致全口义齿在口内存在较大的不稳定,类似于在浅水中漂浮的船舶,如果在全口义齿整个支持组织的中心受到垂直作用力,作用力会均匀分布在整个支持组织,整个支持组织均匀受压下沉,此时支持组织耐受

Figure BDA0002566206000000011

力的能力最强,如果控制得当,患者使用这样的全口义齿不会出现疼痛不适。如果受力不均衡,比如作用力位于偏离中心的某一点或者出现倾斜作用力,那么作用力分布不均衡,义齿会出现翘动,摆动或滑动,作用力会导致支持组织某些位置出现受力过大,过大的受力可能会导致局部疼痛,或者长期作用下会导致牙槽骨吸收。

全口义齿制作是需要很多道工序的复杂操作,制作完成的全口义齿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误差,上下颌全口义齿戴入患者口内后咬合可能存在某些局部的干扰点或者早接触点,破坏义齿稳定。由于全口义齿基托不稳,导致如果某一非中心点受力后,全口义齿并非保持不动,而是出现滑动、摆动、翘动,全口义齿移位后,会进一步在新的位置上出现上下颌的咬合接触,这个过程非常快,一般很难察觉,所以在用咬合纸检查时,最终上下颌全口义齿的面上会出现许多的咬合接触点的假象,在众多咬合接触点中,很难分辨最初的真正的咬合接触高点或者干扰点。患者戴用这样存在咬合不均衡的全口义齿后,临床上表现为上下颌黏膜局部压痛溃疡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及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以获得稳定正确的咬合接触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包括:

定位板,定位板用于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上;

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设置在下颌全口义齿上,且与下颌全口义齿的相对基托舌侧中央相连接;

调节件,调节件设置在固定支架上,且位于固定支架的中心位置处,上颌全口义齿与下颌全口义齿咬合时,调节件与定位板相接触;

其中,调节件的至少部分相对于固定支架沿靠近或远离定位板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板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的中心位置处,上颌全口义齿与下颌全口义齿咬合时,调节件与定位板相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板为金属板,金属板与上颌全口义齿粘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件包括:

套管,套管设置在固定支架上;

紧固件,紧固件穿设在套管内,且沿套管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其中,上颌全口义齿与下颌全口义齿咬合时,紧固件与定位板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螺柱段和滚珠,螺柱段与套管螺纹连接,以在螺柱段相对于套管转动时,紧固件沿套管的轴线方向移动,滚珠用于与定位板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连接下颌全口义齿的相对基托舌侧;

其中,固定支架形成有让位空间,让位空间的开口朝向舌侧,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位于固定支架靠近让位空间的开口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支架包括:

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具有第一连接端;

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具有第二连接端,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相连接,调节件连接于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

其中,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形成让位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为形状相同的部件;

其中,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相对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均为拉杆,拉杆包括:

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下颌全口义齿相连接,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设置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并由第一板体的一端朝向远离基托舌侧的方向延伸;

固定板,固定板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固定板间隔地连接于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两个固定板之间形成安装槽,固定板与定位板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固定件的一个固定板可移动地插设在第二固定件的安装槽内,调节件设置在第一固定件的一个固定板与第二固定件的一个固定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成对的两个固定板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第一啮合齿朝向安装槽,调节件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齿,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啮合齿以及第二固定件的第一啮合齿均与第二啮合齿相啮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成对的两个固定板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滑槽,另一个上设置有滑轨,滑槽与滑轨相适配,以使第一固定件的滑槽与第二固定件的滑轨相插接,第一固定件的滑轨与第二固定件的滑槽相插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包括:

将定位板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的中心位置处;

将安装有调节件的固定支架设置在下颌全口义齿上,固定支架与下颌全口义齿的相对基托舌侧中央相连接,调节件安装于固定支架的中心位置处;

将咬合纸放置于上颌全口义齿与下颌全口义齿之间,上颌全口义齿与下颌全口义齿咬合后,调节调节件的至少部分沿靠近定位板的方向移动至上颌全口义齿与下颌全口义齿脱离咬合接触,调节件与定位板相接触;然后逐渐调节调节件的至少部分沿远离定位板的方向移动,直至上颌全口义齿与下颌全口义齿开始有咬合接触;

取出咬合纸并检查,根据咬合纸印迹确定上颌全口义齿和/或下颌全口义齿的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并去除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

使调节件的至少部分沿远离定位板的方向移动,并重复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的确定步骤和去除步骤,多次移动调节件,直至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被完全去除。

本发明的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通过定位板、固定支架以及调节件能够获得上颌全口义齿和下颌全口义齿稳定正确的咬合接触点。具体使用时,将定位板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上,安装有调节件的固定支架设置在下颌全口义齿上,上颌全口义齿和下颌全口义齿在口腔内咬合,通过逐渐调整调节件的位置,可以逐渐准确确定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避免因为上颌全口义齿和下颌全口义齿的基底不稳导致的误判,最终实现上颌全口义齿和下颌全口义齿稳定正确的咬合。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的固定支架和调节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的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的第一固定件或第二固定件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的一个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的另一个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上颌全口义齿;2、下颌全口义齿;10、定位板;20、固定支架;21、第一连接端;22、第二连接端;23、第一固定件;24、第二固定件;25、连接部;251、第一板体;252、第二板体;26、固定板;261、安装槽;262、第一啮合齿;263、滑槽;264、滑轨;27、让位空间;30、调节件;31、套管;32、紧固件;321、螺柱段;322、滚珠;33、第二啮合齿。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对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发明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请参考图1至图7,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包括:定位板10,定位板10用于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1上;固定支架20,固定支架20用于设置在下颌全口义齿2上,且与下颌全口义齿2的相对基托舌侧中央相连接;调节件30,调节件30设置在固定支架20上,且位于固定支架20的中心位置处,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咬合时,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相接触;其中,调节件30的至少部分相对于固定支架20沿靠近或远离定位板10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通过定位板10、固定支架20以及调节件30能够获得上颌全口义齿1和下颌全口义齿2稳定正确的咬合接触点。具体使用时,将定位板10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1上,安装有调节件30的固定支架20设置在下颌全口义齿2上,上颌全口义齿1和下颌全口义齿2在口腔内咬合,通过逐渐调整调节件30的位置,始终保持作用力中心在上颌全口义齿1和下颌全口义齿2的覆盖区域支持组织的中心位置,避免了上颌全口义齿1和下颌全口义齿2的不稳定,可以逐渐准确确定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避免因为上颌全口义齿1和下颌全口义齿2的基底不稳导致的误判,最终实现上颌全口义齿1和下颌全口义齿2稳定正确的咬合。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固定支架20与下颌全口义齿2的相对基托舌侧中央相连接(可以理解为固定支架20与下颌全口义齿2的左右基托舌侧中央相连接,固定支架20的两端夹持在基托舌侧中间,如图1所示),即固定支架20与下颌全口义齿2的两个连接端夹持在下颌全口义齿2形成的中部空间内,固定支架20中心与义齿中心一致,且不影响舌的运动,因此不会影响下颌全口义齿2的平衡。并且,由于调节件30位于固定支架20的中心位置处,从而在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接触时,通过实现中央咬合接触,使下颌全口义齿2作用力均匀分布到支持组织,防止由于下颌全口义齿2为黏膜支持而出现大幅度的翘动,摆动或滑动,此时可以精确地确认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件30位于固定支架20的中心位置处,即调节件30距离下颌全口义齿2的相对两侧的距离相一致,例如,固定支架20为一个对称结构,则调节件30的中心线就会与固定支架20本身的对称线相交。此处的中心位置处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位置点,如果固定支架20本身为不规则结构时,其中心位置也可以理解为下颌全口义齿2覆盖区域的中心,包括前后及左右的中心,重点在于体现当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接触时,下颌全口义齿2的前后、左右受力平衡,从而保证下颌全口义齿2不会出现翘动,摆动或滑动等现象。当然,在实际使用时,如果安装出现小范围的偏离,整体上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板10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1的中心位置处,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咬合时,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相垂直。定位板10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1朝向舌侧的一侧,而上颌全口义齿1朝向舌侧的一侧为一个安装面,故,可以确定安装面的中心位置处,即中央位置处,从而将定位板10安装到上颌全口义齿1的中心位置处,此时,由于调节件30位于固定支架20的中心位置处,在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相接触后,上颌全口义齿1以及下颌全口义齿2均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板10朝向调节件30的面为一个平面,固定支架20安装于下颌全口义齿2上,因此在患者咬合时,固定支架20的运动状态与下颌闭合弧基本一致,此时调节件30于定位板10的平面接触,形成支点,这一支点可以保持全口义齿的稳定,和双侧颞颌关节形成三个支点,形成稳定结构,避免了关节不稳定及全口义齿不稳定。调节件30可以通过旋转调节高度,逐渐降低高度至全口义齿人工牙有接触,分次逐渐调磨,直至全部接触均匀,由于作用力中心始终在全口义齿的中心,确保了全口义齿的稳定,这样逐渐出现的咬合接触点,是真正异常的咬合接触点,容易发现,并调整咬合,解决了全口义齿咬合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板10为金属板,金属板与上颌全口义齿1粘贴。金属板可以保证定位板10的结构稳定性,不仅可以防止变形等现象,且使用周期较长,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件30包括:套管31,套管31设置在固定支架20上;紧固件32,紧固件32穿设在套管31内,且沿套管31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其中,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咬合时,紧固件32与定位板10相接触。套管31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20上保证了调节件30位于固定支架20的中心位置处,即不会出现位置偏离,而紧固件32通过相对于套管31移动,可以调整定位板10与固定支架20之间的距离,即调整支持点高度,逐渐确定并排除异常咬合接触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紧固件32包括螺柱段321和滚珠322,螺柱段321与套管31螺纹连接,以在螺柱段321相对于套管31转动时,紧固件32沿套管31的轴线方向移动,滚珠322用于与定位板10相接触。螺柱段321的设置可以控制紧固件32的移动距离,而滚珠322作为与定位板10相接触的支持点,滚珠322可转动地设置在螺柱段321上,滚珠322定位板10点状接触,可以在咬合过程中引导关节自动移动进入稳定的正中关系位,减少了咬合不稳带来的误差,通过逐渐减低支持点高度,使早接触点或干扰点逐渐出现,分次逐渐调磨后,可以最终获得稳定正确的咬合接触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32为螺丝,螺丝的螺距为1mm(每转动360度,高度就改变1mm,通过转动螺丝进行高度的调节)。患者放松咬合,稳定后,逐渐降低螺丝高度,直至人上颌全口义齿1和下颌全口义齿2有接触后,开始调磨有接触的接触面,不断减低中央螺丝,直至获得可以接受的均匀咬合接触。由于作用力点始终是在中央螺丝上,所以全口义齿的早接触点和干扰点没有对义齿稳定产生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2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分别连接下颌全口义齿2的相对基托舌侧;其中,固定支架20形成有让位空间27,让位空间27的开口朝向舌侧,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位于固定支架20靠近让位空间27的开口位置处。为了防止安装到下颌全口义齿2的固定支架20与舌部发生干涉,故需要使得固定支架20的让位空间27闭合舌部,即固定支架20整体形成一个拱形结构,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为固定端,而调节件30安装于拱形结构的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下颌全口义齿2包括基托和人工牙,人工牙设置在基托上,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连接于基托舌侧上。基托覆盖整个剩余牙槽嵴,所谓基托舌侧是基托靠舌侧的位置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与下颌全口义齿2粘贴,例如可以通过树脂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支架20包括:第一固定件23,第一固定件23具有第一连接端21;第二固定件24,第二固定件24具有第二连接端22,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相连接,调节件30连接于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之间;其中,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之间形成让位空间27。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形成了一个拱形结构,而调节件30位于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的中心位置处,即在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接触后,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处于对称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为形状相同的部件;其中,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相对可移动地设置,以调节第一连接端21与第二连接端2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与不同宽度的下颌全口义齿2相匹配,以此提高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的通用性。

具体的,根据下颌全口义齿2中部空间的大小,即下颌全口义齿2连接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两侧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相对移动,以此保证第一连接端21与第二连接端22之间的距离与下颌全口义齿2中部两侧形成的连接点的距离相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支架20是可以改变左右距离的,可以拉伸的拱形结构,在拱形结构的正中央为一个调节件30(例如,套管螺丝,即套管内设置有螺丝),拱形结构固定在下颌全口义齿2的舌侧,要确保螺丝位于下颌全口义齿2的中央,上颌全口义齿1的上颚处放置一个定位板10(例如,平的金属片),要保证螺丝与下颌运动弧度相匹配,且螺丝与上颌金属片相垂直,金属片有足够的宽容度,允许螺丝在一定方位内水平方向随意移动,螺丝可以垂直方向调整高度,每旋转一周约为1mm,将固定支架20固定与口腔内后,让患者放松上下咬合,由于螺丝位于全口义齿的中央,保证了全口义齿的稳定,螺丝和双侧关节形成三个支点,患者上下放松咬合时,关节自动滑到最上位(正中关系位),这样保证了咬合的稳定,然后逐渐降低中央螺丝,直至开始有早接触点出现,避免了因为义齿基底不稳导致的咬合接触假象,可以获得准确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为形状相同的部件,且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固定连接,即固定支架20适应于特定宽度的下颌全口义齿2,此时固定支架20为一个左右对称的拱形结构。

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组成的拱形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中央为套管螺丝,拱形结构固定在下颌全口义齿2的舌侧中央,定位板10为一个金属薄片,固定在上颌全口义齿1的腭侧中央,可以在

Figure BDA0002566206000000091

架上或者在口内将拱形结构以及金属薄片固定好。其中,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可以为金属材料制备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支架20为一个一体结构,可以是一体形成,例如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均为拉杆,如图3和图4所示,拉杆包括:连接部25,连接部25包括第一板体251和第二板体252,第一板体251与下颌全口义齿2相连接,第二板体252与第一板体251之间具有预设夹角,并由第一板体251的一端朝向远离基托舌侧的方向延伸;固定板26,固定板26成对设置,成对的两个固定板26间隔地连接于第二板体252远离第一板体251的一端,两个固定板26之间形成安装槽261,固定板26与定位板10相对设置;其中,第一固定件23的一个固定板26可移动地插设在第二固定件24的安装槽261内,调节件30设置在第一固定件23的一个固定板26与第二固定件24的一个固定板26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板体252与第一板体251之间的预设夹角可以为钝角,如图1中所示。第二板体252与第一板体251之间的预设夹角也可以是直角,如图4所示,此处不作限定,主要保证避开舌部即可。

具体的,由于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为相同的结构,且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连接后形成了一个拱形结构。

第一固定件23的第一板体251具有第一连接端21,第一连接端21与下颌全口义齿2相连接,而第一固定件23的第二板体252连接于第一板体251远离下颌全口义齿2的一端,且相对于第一板体251向上倾斜设置,第一固定件23的两个固定板26连接于第二板体252远离第一板体251的一端,此时第一板体251与两个固定板26处于基本平行的状态,且第一板体251与两个固定板26分别位于第二板体252的两侧。

第二固定件24的第一板体251具有第二连接端22,第二连接端22与下颌全口义齿2相连接,而第二固定件24的第二板体252连接于第一板体251远离下颌全口义齿2的一端,且相对于第一板体251向上倾斜设置,第二固定件24的两个固定板26连接于第二板体252远离第一板体251的一端,此时第一板体251与两个固定板26处于基本平行的状态,且第一板体251与两个固定板26分别位于第二板体252的两侧。

第一固定件23的第一板体251与第二固定件24的第一板体251处于同一个位置处,第一固定件23的第二板体252与第二固定件24的第二板体252相对设置,二者可以是平行设置(当第二板体252与固定板26相垂直时,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呈现一定的角度(如图1所示,此时,第二板体252与固定板2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固定件23的一个固定板26插接到第二固定件24的安装槽261内,第二固定件24的一个固定板26插接到第一固定件23的安装槽261内,且位于不同安装槽261内的两个固定板26相对设置用于夹持调节件30,具体如图2所示。

在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相对移动时,调节件30的位置保持不变,即处于固定支架20的中心位置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成对的两个固定板26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262,第一啮合齿262朝向安装槽261,调节件30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齿33,第一固定件23的第一啮合齿262以及第二固定件24的第一啮合齿262均与第二啮合齿33相啮合。调节件30与第一固定件23相啮合,调节件30与第二固定件24相啮合,即在转动调节件30时,第一固定件23与第二固定件24同时移动,此时调节件30的位置保持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件23的第一啮合齿262、第二固定件24的第一啮合齿262与调节件30的第二啮合齿33配合方式和齿轮和齿条的配合方式相一致。在调节件30正转或者反转时,实现了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同时移动,并适应不同宽度的下颌全口义齿2。其中,第一啮合齿262和第二啮合齿33为锯齿。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件30的套管31上设置有第二啮合齿33,套管3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部,以防止套管31脱离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限位部可以是螺母,例如,上下两个螺母夹设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成对的两个固定板26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滑槽263,另一个上设置有滑轨264,滑槽263与滑轨264相适配,以使第一固定件23的滑槽263与第二固定件24的滑轨264相插接,第一固定件23的滑轨264与第二固定件24的滑槽263相插接。滑槽263位于一个固定板26的内侧,则滑轨264位于另一个固定板26的外侧,从而在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相互插接时,滑轨264与滑槽263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导向与定位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轨264和滑槽263分别为凸起和凹槽,具体的形状不作限定。

本发明的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包括定位板10、固定支架20以及调节件30,定位板10为金属薄片,固定支架20为拱形结构,调节件30为套管螺丝。利用拱形结构配合定金属薄片以及套管螺丝将作用力点集中到全口义齿(包括上颌全口义齿1和下颌全口义齿2)的中央,使全口义齿稳定。中央螺丝可以逐渐降低高度,在保持全口义齿稳定的前提下,使咬合早接触点逐渐显示,可以逐渐调磨,获得最终咬合接触关系。

金属薄片为平面结构,避免了咬合时斜面的不良诱导。全口义齿的点状支持和双侧关节一起,只要患者放松咬合就很容易引导患者咬合在正中关系位。拱形结构的作用拉伸(即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相互可移动地设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牙弓宽度患者。且中央套管螺丝在左右拉伸改变宽度时依然能够永远居中,可以保持中央螺丝始终位于义齿中央。

金属薄片在上颌形成平面,下颌在全口义齿的中央形成可以调整高度的针状结构(即拱形结构和套管螺丝),当保证针状结构与下颌运动闭合弧相切,上颌平面与针状结构垂直时,让患者放松咬合,逐渐降低螺丝的高度,出现早接触点就调去,直至达到均匀的咬合接触。

临床上,全口义齿一般都会被归于疑难修复范畴,很多患者出现游走性疼痛,临床上反复调改都无法解决,这其中很大比例患者就是由于咬合没有获得平衡所致,而全口义齿基底不稳定掩盖了咬合问题。本发明的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可以帮助医师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非常容易找到咬合异常的位置,可以快速解决患者游走性疼痛问题。大量无牙颌患者将因此受益。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包括:将定位板10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1的中心位置处;将安装有调节件30的固定支架20设置在下颌全口义齿2上,固定支架20与下颌全口义齿2的相对基托舌侧中央相连接,调节件30安装于固定支架20的中心位置处;将咬合纸放置于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之间,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咬合后,调节调节件30的至少部分沿靠近定位板10的方向移动至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脱离咬合接触,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相接触;然后逐渐调节调节件30的至少部分沿远离定位板10的方向移动,直至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开始有咬合接触;取出咬合纸并检查,根据咬合纸印迹确定上颌全口义齿1和/或下颌全口义齿2的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并去除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使调节件30的至少部分沿远离定位板10的方向移动,并重复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的确定步骤和去除步骤,多次移动调节件30,直至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被完全去除。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用于实现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稳定正确的咬合。在将定位板10设置在上颌全口义齿1,以及安装有调节件30的固定支架20设置在下颌全口义齿2后,使得患者进行放松咬合,即引导患者咬合在正中关系位,此时,通过咬合纸确定咬合高点或者干扰点,如果存在则对其进行去除,逐渐调整调节件30的高度,使得早接触点或干扰点逐渐出现,分次逐渐调磨后,可以最终获得稳定正确的咬合接触点,达到全口义齿咬合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装配好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的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戴入患者口内,调整调节件30靠近定位板10,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咬合后,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相接触,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脱离咬合接触,将咬合纸放置于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之间,逐渐调整调节件30远离定位板10(即降低垂直高度),使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的咬合面逐渐出现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先将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戴入患者口内,然后在将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安装于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第一次相接触,可以是在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咬合后,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不接触,则使得调节件30的至少部分靠近定位板10,从而实现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接触。或者在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进行咬合时,此时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不接触,但调节件30与定位板10相接触,则使得调节件30的至少部分远离定位板10,从而实现上颌全口义齿1与下颌全口义齿2的咬合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全口义齿咬合调整方法使用上述的全口义齿咬合辅助检查调整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前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口腔修复体的自动化加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