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线圈组件

文档序号:1183692 发布日期:2020-09-22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射频线圈组件 (Radio frequency coil assembly ) 是由 侯祥明 陆海 于 2019-03-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线圈组件。该射频线圈组件包括:壳体,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容置腔;多个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或表面;可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内部,且所述第二线圈能够随可移动部移动以背离或靠近所述容置腔内壁。本发明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可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调节可移动部与患者被检测部之间的距离,实现该射频线圈组件扫描空间可调节,提高成像效果。患者被检测部与可移动部贴合,能够提高线圈的信噪比,使检测结果精度更高。(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instruments, in particular to a radio frequency coil assembly. The radio frequency coil assembly includes: the shell forms an accommodating cavity with an accommodating space; a plurality of first coil units disposed inside or on a surface of the case; the movable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one or more second coil units arranged inside the movable part, wherein the second coil can move along with the movable part to depart from or approach the inner wall of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The radio frequency coil assembly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adjus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ovable part and the detected part of the pati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patient, so that the scanning space of the radio frequency coil assembly can be adjusted, and the imaging effect is improved. The detected part of the patient is attached to the movable part, so that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the coil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detection result precision is higher.)

一种射频线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相应的扫描设备对患者的病患进行扫描以获得病患部位的信息,成为常见的医疗手段。一般的扫描设备在进行扫描时,常常通过扫描设备内部的扫描线圈产生的磁场信号进行扫描。以核磁共振系统中的头部线圈为例,该头部线圈包括多个线圈单一,通过多个线圈单元可以实现对病人头部的扫描,从而获得头部病变的机理。但是,现有的扫描过程中,头部线圈与患者头部之间可能存在空隙,且空隙较大,影响扫描结果,且获得的信噪比低。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射频线圈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头部线圈与患者头部之间存在空隙,影响成像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射频线圈组件,能够与患者头部贴合,提高成像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射频线圈组件,适用于磁共振头部扫描,包括:

壳体,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容置腔;

多个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或表面;

可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连接;

一个或多个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内部,且所述第二线圈能够随可移动部移动以背离或靠近所述容置腔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下半部分,所述可移动部设置在所述下半部分上;

所述射频线圈组件还包括驱动可移动部移动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按压机构,用于被对象检测部按压,并能够在被按压时调节所述可移动部与对象被检测部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可移动部贴合患者被检测部。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按压机构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连接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可移动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第一转动杆之间设置有提供扭矩的弹性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转动杆包括连接臂和推动臂,所述连接臂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枢接,另一端与所述推动臂固定连接,所述推动臂与所述可移动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可移动部包括两个第一柔性组件,且两个第一柔性组件能够包绕对象的颈部;

和/或,所述可移动部还包括两个第二柔性组件,且两个第一柔性组件能够包绕对象的头部。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下半部分相配合的上半部分,所述上半部分设置第三柔性扫描部,且第三柔性扫描部能够贴合对象的前部。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凸起、复位弹簧和连接板,所述按压凸起两侧分别连接一所述连接板,所述按压凸起底部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

一种射频线圈组件,适用于磁共振头部扫描,所述射频线圈组件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还包括:

多个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上端部,用于接收对象头上端部的磁共振信号;

一个或多个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下端部,用于接收对象头下端部的磁共振信号,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被布置用于产生主要具有环绕对象头下端部或颈部的射频场,且所述射频场与磁体产生的主磁场的相对角度可调节。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线圈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按压机构,用于被对象被检测部按压,并能够在被按压时调节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向远离容置腔内壁方向弯曲。

作为优选,所述射频线圈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内壁两侧的两个第一柔性组件,所述两个第一柔性组件分别设置有第二线圈单,且所述两个第一柔性组件相配合以能够贴合环抱受检者的颈部区域;

或者,所述射频线圈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内壁两侧的两个第二柔性组件,所述两个第二柔性组件分别设置有第二线圈单,且所述两个第二柔性组件相配合以能够贴合环抱受检者的头部区域。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内部,且第二线圈单元能够随可移动部移动以背离或靠近所述容置腔内壁,根据不同对象被检测部实际需要调节第二线圈单元的位置,使第二线圈单元保持与患者被检测部贴合,提高成像效果。同时,该射频线圈组件能够满足不同的检测对象,具有很好的个体适用性。

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影像设备,包括射频线圈组件,该医疗影像设备在对象被检查时,能够调节可移动部,使线圈单元与不同对象被检测部能够很好的贴合,提高线圈的信噪比,使检测结果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上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下半部分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下半部分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在非按压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调节机构夹紧较小球状物时的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调节机构夹紧较大球状物时的状态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的上半部分所包含的线圈单元分布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的下半部分所包含的局部线圈单元分布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的第一柔性组件内部包含的线圈单元分布示意图。

图中:

1、下半部分;11、第一柔性组件;12、第二柔性组件;13、第一刚性扫描部;14、第二刚性扫描部;15、支撑壳;2、调节机构;21、按压机构;211、按压凸起;212、复位弹簧;213、连接板;214、滑动槽;22、第一转动杆;23、第二转动杆;231、连接臂;232、推动臂;24、第一连接轴;25、弹性部;26、第三连接轴;3、上半部分;31、第三柔性扫描部;32、第三刚性扫描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射频线圈组件,特别涉及磁共振扫描设备用射频线圈组件。该射频线圈组件可包括固定部和可移动部,其中:固定部可以包含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表面或内部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线圈单元;该外壳可设置成由硬质材料制备形成具有一定容置空间的容置腔;可移动部设置在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线圈单元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内部,且第二线圈能够随可移动部移动以背向容置腔的内壁移动或弯曲。

可选地,射频线圈组件的固定部和可移动部能够形成包括上端部/顶部和下端部/除顶部之外的低端部的检测区域,多个第一线圈单元为适应受检者的头部区域设置在所述上端部以形成圆顶状结构,用于接收对象头上端部的磁共振信号;一个或多个第二线圈单元适应对象的头部环绕设置在所述下端部形成桶状或类似桶状,用于接收对象头下端部的磁共振信号,所述第二线圈单元被布置用于产生主要具有环绕对象头下端部或颈部的射频场。通常情况下,磁体产生的主磁场沿磁共振系统的轴向Z轴方向,第二线圈单元形成的射频场随着第二线圈单元位置的变化与磁体产生的主磁场的相对角度可调节。

可选地,头线圈的下端部可包括后端部分(posterior part)和前端部分(anterior part),其中:前端部分对应壳体的上半部分,该部分能够接收受检者前端面的磁共振信号;后端部分对应壳体的下半部分,该下半与上半部分相配合支撑受检者的头部区域,并能够接收受检者后端面的磁共振信号。

可选地,可移动部可设置在固定部的后端部分形成的腔体空间内。可选地,可移动部可包括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第一柔性组件、第二柔性组件中的至少一者可设置有第二线圈单元。可移动部所包含的部件可如下方式中一种设置:在容置腔内壁两侧设置两个第一柔性组件,两个第一柔性组件相配合以能够贴合环抱受检者的颈部区域;在容置腔内壁两侧设置两个第二柔性组件,两个第二柔性组件相配合以能够贴合环抱受检者的头部区域;容置腔内壁设置一个第一柔性组件,且第一柔性组件能够被驱动以贴合受检者的头颈区域;容置腔内壁设置一个第二柔性组件,且第二柔性组件能够被驱动以贴合受检者的头颈区域。

下面以对象被检测部为头部为例对该射频线圈组件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的俯视图;如图1-3所示,该射频线圈组件具体包括壳体、可移动部和调节机构2,壳体包括上半部分3和与上半部分3相配合的下半部分1,其中上半部分3与下半部分1连接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弧形容置腔,可移动部和调节机构位于容置腔内,以使对象检测部进入容置腔内能够进行影像扫描,可移动部还与容置腔的内壁连接,并能够沿连接处转动。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上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下半部分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下半部分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上半部分3包括第三柔性扫描部31和第三刚性扫描部32,如图5和图6所示,下半部分1包括支撑壳15、第一刚性扫描部13和第二刚性扫描部14,第一刚性扫描部13以及第二刚性扫描部14的外部壳体分别设置支撑壳15;调节机构2与可移动部连接,并能够调节可移动部与对象检测部之间的距离,使可移动部卷曲贴合患者被检测部。第一刚性扫描部13、支撑壳15和第三刚性扫描部32形成容置腔(参考图1和图2),可移动部安装在容置腔内,具体是安装在支撑壳15上,第三柔性扫描部31则安装在容置腔外,具体是该第三柔性扫描部31与第三刚性扫描部32设置在调节机构2的上方;而第二刚性扫描部14设置在容置腔外,具体是与第一刚性扫描部13和第二刚性扫描部14分别位于支撑壳15的前后两侧,且第二刚性扫描部14设置在第三柔性扫描部31的正下方,第三刚性扫描部32则设置在第一刚性扫描部的上方。

第三刚性扫描部32的弧形部分与第一刚性扫描部13可形成头部线圈的上端部,其与部分统称为头部线圈的下端部,上端部可接收检测对象的头顶区域信号,下端部可接收除去头顶区域的其他头颈区域。

由于患者头部宽度大于颈部的宽度,为了能够使可移动部与患者头部更多的贴合,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可移动部包括同侧的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且在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下方均设置有一个调节机构2。即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根据患者头部和颈部宽度的不同进行单独的调节,防止扫描精度误差大的问题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一柔性组件11可对称设置,而两个第二柔性组件12也可对称设置。对应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按压机构21的数量也为两个,为了便于区分,两个按压机构的形状不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按压机构的形状可以相同。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在调节机构的2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卷曲,使其自身能够与患者头部或颈部更好的贴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控制器接收到的扫描信号效果会显著提高。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均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更加舒适。

在本示例中,沿第一方向(即图5中方向A),位于同侧的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并排设置;沿第二方向(即图5中方向B),在非工作状态下,在两侧的第一柔性组件1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柔性组件12之间的距离,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该种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对象检测部各个检测点的尺寸不同,获得的扫描数据出现误差。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在第三刚性扫描部32中出现的网格线实际为第一线圈的单元布局,在实际产品中,并不会存在上述网格线。

具体地,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上述调节机构2包括按压机构21、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按压机构21与第一转动杆22连接并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杆22转动,第二转动杆23一端与第一转动杆22枢接,另一端与可移动部连接,用于带动可移动部移动,第二转动杆23能够随第一转动杆22转动,第二转动杆23与第一转动杆22之间设置有提供扭矩的弹性部25,能够使第二转动杆23相对于第一转动杆再次转动,适应不同对象检测部。作为优选,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通过第一连接轴24连接,第一连接轴24上设置有弹性部25,而弹性部25分别与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抵接。第一连接轴24位于支撑壳15的外侧,并能够转动的设置在支撑壳15上,作为一个固定转动支点。

于本示例中,上述弹性部25具体可为扭簧,扭簧为定制件,能够避免重新设计提供扭矩的弹性部耗费的时间,降低设计成本。在具体安装时,需要先将扭簧套设在第一连接轴24上,而后在第一连接轴24的两端分别穿入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上,并使扭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抵接,保证第二转动杆23能够在对象检测部较大时,相对于第二转动杆23转动,并能够在对象检测部挤压力消失后第二转动杆23恢复原状。

支撑壳15上设置有能够穿过按压机构21的一个或多个贯穿孔(图中未示出),贯穿孔为多个时,根据对象被检测部形状排列设置,例如当对象被检测部为头部时,则多个贯穿孔并排设置。按压机构21一部分位于支撑壳15的内侧,而另外一部分则位于支撑壳15的外侧,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均位于支撑壳15的外侧。下压按压机构21,第一转动杆22转动,第二转动杆23也随之转动;又由于第一连接轴24转动的设置在支撑壳15上,且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还分别与穿设在第一连接轴24上的弹性部25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杆22转动时,第二转动杆23随之转动,并在按压机构21下压到最底部时,弹性部25将按压机构21施加给第一转动杆22的驱动力吸收,使第二转动杆23的自由端与患者头部的距离保持恒定,不会造成患者被夹的不适感。同时,设置弹性部25还能够使按压机构21的顶面在该射频线圈组件工作过程中与支撑壳15的外侧面保持共面,防止患者伸入并下压该射频线圈组件后,按压机构21的顶部造成患者头部的不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壳15的外侧是指支撑壳15在工作状态下与对象检测部接触的一侧,而内侧则是指支撑壳15在工作状态下背离对象检测部的一侧。

对象的头部和颈部下压按压机构21,按压机构21带动第一转动杆22围绕第一连接轴24转动,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通过第一连接轴24接,同时第一连接轴24上套设有弹性部25,第一转动杆22围绕第一连接轴24这一支点转动,通过弹性部25的扭力带动第二转动杆23围绕该支点转动,第二转动杆23挤压可移动部转动,由于可移动部由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具有挠性特性,会呈现卷曲的形式,实现可移动部与对象检测部的贴合。如图2所示,C表示各支点转动的轨迹线所在圆弧,即可移动部、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转动轨迹在均为圆弧轨迹,当然,在实际工作状态下,可移动部、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的轨迹线不会与图中轨迹完全相同。

第一转动杆22为单一刚性杆时并不能保证对象的头部与可移动部较好的接触,可能会造成扫描获得数据精度低。为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杆23包括连接臂231和推动臂232,连接臂231一端与第一转动杆22枢轴连接,另一端与推动臂232固定连接,推动臂232与可移动部连接,且推动臂232向可移动部弯折,能够保证可移动部的顶端向下被弯折,使可移动部与对象头部更为贴合。推动臂232与可移动部连接的一端穿过支撑壳15与可移动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之间的角度在非工作状态时大于90°。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在非按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之间的角度为A(在本实施例中为115°),图10是调节机构在较小球状物按压后的工作示意图,图中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之间的角度为B(在本实施例中为130°),图11是调节机构在较大球状物按压后的工作示意图,图中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之间的角度为C(在本实施例中为150°),由图8-11可知,下半部分1受到的压力越大,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之间的夹角则越大,按压凸起211到位不动时,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之间的角度是可以根据患者的头围尺寸实现可调,张开角度越大患者感受到的贴紧力越大;从而保证下半部分1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的头围尺寸实现贴紧。

上述结构,在患者躺下后,头部和颈部的重力按压按压机构21,就可实现患者被测部与线圈之间的距离时刻贴紧;使患者比较舒服不会有被硌的感觉,当然还可以根据患者需要增加类似垫子等物体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不在本实施例中赘述;为了保证最小的按压力,需预设扭簧25的预压量;同时为了满足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之间的设计角度可通过结构做角度限位。

为了保证患者头部两侧均能够与可移动部接触,按压机构21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杆23。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的底端均转动的设置在支撑壳15上;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上端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转动杆23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的卷曲,以保证第一柔性组件11与人体的颈部贴合,第二柔性组件12与人体的头部贴合。第一柔性组件11和第二柔性组件12具体是通过第三连接轴26与支撑壳15转动连接。具体地,上述按压机构21包括按压凸起211、复位弹簧212和连接板213(参考图7和图8),按压凸起211两侧分别连接一连接板213,按压凸起211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212,连接板21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转动杆22。

按压凸起211穿过支撑壳15能够被人体头部重力按压,复位弹簧212位于按压凸起211的正下方,能够使按压机构21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恢复原状。连接板213两端设置有滑动槽,第一转动杆22与连接板213通过第二连接轴(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设置在滑动槽内。下压按压凸起211,两个第一转动杆22在按压凸起211的带动下,相对转动,从而能够实现两个第一柔性组件11和两个第二柔性组件12相对靠近,实现对患者头部的贴合。

可以预计的是,本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调节机构2的结构,优选保护上述调节机构2的结构。同时,可以预计地是,第二转动杆23的结构可以是一体式结构,还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但是第二转动杆的结构应能够实现推动与其连接的可移动部相对转动并卷曲,对于连接板213,还可以是与按压凸起211一体成型获得。

综上,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射频线圈组件,调节机构2与可移动部连接,使可移动部卷曲并与患者被检测部贴合,进而能够调节可移动部与患者被检测部之间的距离,实现该射频线圈组件扫描空间的调节,提高成像效果。患者被检测部与可移动部贴合,能够提高线圈的信噪比,使检测结果精度更高。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影像设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射频线圈组件,该医疗影像设备在患者被检查时,能够调节可移动部与患者被检测部之间的距离,提高线圈的信噪比,使检测结果精度更高。

实施例2

本示例中提供了一种射频线圈组件,该射频线圈组件适用于磁共振头部设备,射频线圈组件包括上端部、下端部、多个第一线圈单元、多个第二线圈单元和调剂机构2。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第三刚性扫描部32的弧形部分与第一刚性扫描部13可形成头部线圈的上端部,其他部分统称为头部线圈的下端部,上端部可接收检测对象的头顶区域信号,下端部可接收除去头顶区域的其他头颈区域。

多个第一线圈单元分别固定于第一刚性扫描部13、第二刚性扫描部14、支撑壳15以及第三刚性扫描部32内部。多个第二线圈单元分别固定于第一柔性组件11、第二柔性组件12以及第三柔性扫描部31的内部。第一线圈单元、第二线圈单元都能够接收对应部位的磁共振信号。

在此实施例中,射频线圈组件的上半部分3所包含的线圈单元如图12所示分布,多个第一线圈单元环绕设置在第三刚性扫描部32中,相邻线圈单元之间可交叠设置,以实现线圈之间去耦。当然,在其他可选地替代性方案中,相邻线圈单元之间还可采用电感去耦、电容去耦等分布方式,即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严格限制射频线圈组件所包含的线圈单元之间的去耦方式。

如图13所示为射频线圈组件的下半部分1的局部线圈分布示意图。多个第一线圈单元设置在第一刚性扫描部13、第二刚性扫描部14以及支撑壳15中,以分别对应对象的头部、颈部以及肩部区域。由于第一线圈单元固定设置,其形成的射频场基本稳定。

如图14所示为射频线圈组件中第一柔性组件11内部包含的线圈单元分布示意图。请参考如图5所示,第一柔性组件11内部的第二线圈单元连接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可包括按压机构21,用于被对象被检测部按压,并能够在被按压时调节第二线圈单元向远离容置腔内壁方向弯曲,从而使得第二线圈单元形成的射频场与主磁场之间的角度可变化。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磁共振成像系统、非接触式运动监测方法和存储介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