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接液体种的菌瓶瓶体及菌瓶综合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1189705 发布日期:2020-09-25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杏鲍菇接液体种的菌瓶瓶体及菌瓶综合培养方法 (Fungus bottle body for inoculating pleurotus eryngii with liquid seeds and comprehensive fungus bottle culture method ) 是由 姬建军 沈凡超 阳国秀 易恢满 唐伍平 谢海鹰 蒋路翔 蒋小和 蒋元书 于 2020-07-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杏鲍菇接液体种的菌瓶瓶体及菌瓶综合培养方法,所述菌瓶瓶体的中部设有收腰;菌瓶综合培养方法,包括菌瓶布置与使用条件控制步骤,菌瓶制冷步骤,培养房通风换气步骤,培养房洁净步骤和菌瓶培养参数调控步骤;瓶体布置与使用条件控制步骤是指:瓶体形状与规格设计、菌瓶在托盘上的摆放方式选择、菌瓶在培养房内库容量的选择、菌瓶在培养房内的布局方式选择、菌瓶散热方式选择、菌瓶感染霉菌和链孢霉的控制措施选择、菌瓶发热超标后的补救措施选择、菌瓶进出培养房顺序选择。本发明分别从散热性、制冷、通风换气和洁净方面,以及菌瓶的培养条件调控方面进行系统地管理,培养出健壮、低污染、生长一致的菌丝体。(A fungus bottle body for inoculating pleurotus eryngii with liquid seeds and a fungus bottle comprehensive culture method, wherein a waist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fungus bottle body; the comprehensive culture method of the fungus bottles comprises the steps of fungus bottle arrangement and use condition control, fungus bottle refrigeration, culture room ventilation, culture room cleaning and fungus bottle culture parameter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he bottle body arrangement and use condition control steps are as follows: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of bottle body shape and specification design, placement mode selection of the fungus bottles on a tray, storage capacity selection of the fungus bottles in a culture room, layout mode selection of the fungus bottles in the culture room, heat dissipation mode selection of the fungus bottles, control measure selection of fungus bottle infected mould and streptomyces, remedial measure selection after the fungus bottles are heated to exceed the standard, and sequential selection of the fungus bottles entering and exiting the culture room. The invention systematically manages the aspects of heat dissipation, refrigeration, ventilation and cleanness and the aspects of culture condition regulation of the fungus bottles respectively, and cultures healthy, low-pollution and consistent-growth mycelia.)

杏鲍菇接液体种的菌瓶瓶体及菌瓶综合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杏鲍菇栽培设备及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杏鲍菇接液体种的菌瓶瓶体及菌瓶综合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生产栽培方法由原来的手工和半自动化,跃升到自动化智能化阶段,进行周年不间断的工业化生产。在这个过程中,杏鲍菇栽培的发展更是这个过程中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产量规模扩大了几百倍,其中90%以上都是袋栽杏鲍菇的贡献,瓶栽杏鲍菇的贡献率仅仅只占7%左右。但瓶栽杏鲍菇具有诸个优点:品质好、菇型优美、储藏周期长等,是杏鲍菇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目前的瓶栽杏鲍菇液体接种菌瓶培养技术尚不成熟,瓶栽杏鲍菇对培养阶段的条件要求严格,其菌瓶培养在整个引起感染率增加的因素中占20%左右。其原因如下:首先,瓶栽杏鲍菇使用的培养基的营养价值明显高于袋栽杏鲍菇以及其它种类食用菌;其次,瓶栽杏鲍菇的菌瓶瓶口较大,过滤海绵片较薄,培养料中部有较大孔洞,对培养房培养参数调控稍有不当,瓶内、外气体很容易产生剧烈交换,导致瓶内培养基污染;第三,液体菌种湿度大,容易感染杂菌;第四,瓶栽杏鲍菇使用的菌瓶,瓶体厚度较大,液体菌种发菌快,产生的热量集中,且不易散失导致“烧菌”,这对后期育菇生长也十分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有利于培养出健壮、低污染、生长一致菌丝体的杏鲍菇接液体种的菌瓶。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培养出健壮、低污染、生长一致菌丝体的杏鲍菇接液体种的菌瓶综合培养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杏鲍菇接液体种的菌瓶,其菌瓶瓶体的中部有收腰;有利于多个菌瓶并列摆放在一起时,菌瓶与菌瓶之间留有间隙,便于瓶内菌丝生长产生的热量能及时散发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瓶体的容积为800ml~1400ml,优选1100ml。

进一步,所述瓶体的底部设有凹槽。瓶体底部设置凹槽,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瓶体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所述瓶体的高度为160-200mm,优选为180mm,瓶口直径为65mm~75mm,优选70mm,瓶底直径为90-100mm,优选95mm,瓶体中部收腰处直径为85-95mm,优选90mm;所述高度指瓶内空间底部至瓶口的高度,所述直径指内经;设计的瓶体形状、容积和瓶口有利于在菌丝培养阶段的散热;使用容积在这个范围的菌瓶,其转化率及培养安全系数最高;该瓶口的既可减少感染。杏鲍菇的瓶口大小与“倒吸”空气成正比,瓶口越大,“倒吸”瓶外的空气越多,瓶外空气不是无菌的且含有杂菌孢子,吸入的越多,其对菌瓶在培养期间出现污染瓶的比率就越大;但瓶口又不能过小,过小,不利于接种及培养过程中菌丝的呼吸交换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杏鲍菇接液体种的菌瓶综合培养方法,包括菌瓶布置与使用条件控制步骤,菌瓶制冷步骤,培养房通风换气步骤,培养房洁净步骤和菌瓶培养参数调控步骤;所述菌瓶布置与使用条件控制步骤是指:菌瓶在托盘上的摆放方式选择、菌瓶在培养房内库容量的选择、菌瓶在培养房内的布局方式选择、菌瓶散热方式选择、菌瓶感染霉菌和链孢霉的控制措施选择、菌瓶发热超标后的补救措施选择、菌瓶进出培养房顺序选择;所述菌瓶培养参数调控步骤,包括菌瓶进培养房起始期参数调控、菌瓶培养初期参数调控、菌瓶培养前期参数调控、菌瓶发热高峰期参数调控、菌瓶发热后期参数调控和菌丝后熟期参数调控。

进一步的,所述菌瓶在托盘上的摆放方式选择是指,将菌瓶放置在菌瓶筐里面,每个菌瓶筐放置菌瓶的数量为10~20个,优选16个;菌瓶筐放置于托盘上,每个托盘上放置菌瓶筐8-10层,优选为8层,每层放置4个菌瓶筐;相邻菌瓶筐之间的间距为10cm-20cm;可由接种下线机器统一摆放;如此摆放,有利于菌丝生长产生的生物热快速导出菌瓶外及筐外,CO2气体也能快速排出菌瓶外及筐外。

进一步的,所述菌瓶在培养房内库容量的选择:每平方米放置菌瓶的数量为380-420个,优选400个;每个培养房面积优选为500-700m2,进一步优选550-650m2,更优选600m2,地面形状优选长方形;所述菌瓶在培养房内的布局方式选择是指:托盘为堆垛放置,每两个托盘为一组,左右相邻两个托盘之间的间距为8-12cm,优选为10cm,左右相邻两组托盘之间的间距15-25cm,优选20cm;前后相邻两组托盘之间设置为检查、洒水通道,检查、洒水通道的宽度为45-55cm,优选50cm;所述菌瓶散热方式选择是指:通过风柜、制冷设置与调控内循环风,使培养房内部气温分布均匀;托盘组之间设计检查、洒水通道,使菌瓶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开;配置制冷机组,在较短时间内将培养房内的温度控制在最佳的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所述菌瓶感染霉菌和链孢霉的控制措施选择是指,在培养房内菌瓶感染霉菌较多的情况下,采用没有异味的消毒剂喷洒;降低培养房湿度、提高培养房CO2浓度;减少空气内循环;对于出现链孢霉的菌瓶筐或菌瓶,采用柴油涂抹链孢霉处,并用洁净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包裹链孢霉处,防止霉菌扩散;所述菌瓶发热超标后的补救措施选择是指,在培养过程中突然停电或制冷故障,造成培养房和菌瓶温度在短时间之内升温超标时,及时打开培养房房门,加强通风换气,并对房内地面喷水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菌瓶进出培养房顺序选择先进先出法,进的时候按照“C”字顺序排布,便于叉车在培养房排布和叉车顺畅操作;所述菌瓶制冷步骤,包括制冷量与菌瓶数量匹配度选择,每匹制冷量匹配4000-4400个菌瓶,优选4200个菌瓶,湿料的重量3.0-3.2t,优选3.1t;制冷风机的排布,根据培养房面积大小、菌瓶布局方式确定,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规避冷风风向死角和内循环受风不均匀度,保障培养房每个区域的菌瓶受风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房通风换气步骤,包括通风换气设备配置,风柜的风量为1800-2200m3/h,优选2000m3/h,其匹配的菌瓶数量为1.8-2.2万个,优选2万个;风柜安装在培养房检查、洒水通道的上方,培养房纵向内侧中部的风管为塑料方管;风管下部设有可调控的均匀分布的通风圆孔;换气风扇安装在进风管道对面墙体的下部,距离地面10-20cm,优选15cm;各换气风扇的排风总量低于风柜进风量,使培养房在通风期间也保持正压状态;不仅能够更易散热,而且能够把食用菌丝体在培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CO2气体及时排出培养房,保障菌丝的健壮生长;所述培养房洁净步骤,包括设备选择与洁净方式选择:培养房库板内侧选用对消毒剂耐腐蚀且光滑度好的材料板;每个培养房菌瓶培养周期结束后,及时清洁和消毒地面和墙壁四周及顶部,更换并清洁风柜内部的过滤网,密封排气孔后根据培养房空间大小,采用高效低度的气雾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或采用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每个排气口处安装防虫网;每栋培养房货运过道内悬挂若干盏灭蚊虫灯。

进一步的,所述菌瓶培养参数调控步骤,包括:菌瓶进培养房起始期调控,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1-3天,制冷空调关闭,风柜和换气扇关闭,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自然状态; 菌瓶培养初期参数调控: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4-5天,房内温度控制为20-22℃,通风停110-130min,优选120min,通风、排风同时开12-18min,CO2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自然状态; 菌瓶培养前期参数调控: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6-9天;房内温度控制为20-22℃,通风停55-65min,优选60min,通风、排风同时开12-18min,CO2浓度控制在3500-5500ppm,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50-70%; 菌瓶发热高峰期参数调控: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10-19天;房内温度控制为22-24℃,通风停35-45min,优选40min,通风、排风同时开12-18min,CO2浓度控制在4000-6000ppm,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50-65%; 菌瓶发热后期条件调控: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20-24天;房内温度控制为21-23℃,通风停55-65min,优选60min,通风、排风同时开12-18min,CO2浓度控制在3500-5500ppm,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50-65%; 菌丝后熟期参数调控: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25-29天;房内温度调控为21-23℃,通风停85-95min,优选90min,通风、排风同时开12-18min,CO2浓度控制在3000-5000ppm,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50-60%。

本发明通过菌瓶形状设计,菌瓶在托盘、培养房内的摆放方式选择、培养房大小设计,以及与菌瓶数量相匹配度的测算,最大限度保障菌瓶内部热量散出的一致性和高效性,有效规避了热障的产生;通过工艺参数优化、细化,最终使培养房内部及菌瓶中心达到了杏鲍菇生长的最佳空间环境条件,从而规避培养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出现,最终培养出健壮和无污染的菌丝体;通过对整个培养房环境卫生控制,最大限度保证在整个菌瓶培养过程中,培养环境的洁净度,大幅减少因培养房环境卫生条件差,对菌瓶在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菌瓶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瓶体,11、瓶口,12、瓶底,121、凹槽,13、收腰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菌瓶实施例:

参照图1,本发明菌瓶瓶体1的中部有收腰;瓶体1的容积约为1100ml,瓶体11的高度为180mm,瓶口11直径为72 mm,瓶底12直径为100mm,瓶体1中部收腰处13直径为94mm;瓶体11的底部设有凹槽121;高度指瓶内空间底部至瓶口的高度,直径指内经。

本发明利用所述杏鲍菇接液体种菌瓶瓶体的菌瓶综合培养方法实施例:

菌瓶布置与使用条件控制:菌瓶在托盘上的摆放方式:将菌瓶放置在菌瓶筐里面,每个菌瓶筐放置菌瓶的数量为16个;菌瓶筐放置于托盘上,每个托盘上放置菌瓶筐10层,每层放置4个菌瓶筐;相邻菌瓶筐之间的间距为20cm;可由接种下线机器统一摆放;如此摆放,有利于菌丝生长产生的生物热快速导出菌瓶外及筐外,CO2气体也能快速排出菌瓶外及筐外。

菌瓶在培养房内库容量:每平方米放置菌瓶的数量为400个;每个培养房面积为600m2,地面形状为长方形。

菌瓶在培养房内的布局方式:托盘为堆垛放置,每两个托盘为一组,左右相邻两个托盘之间的间距为10cm,左右相邻两组托盘之间的间距20cm;前后相邻两组托盘之间为检查、洒水通道,检查、洒水通道的宽度为50cm。

菌瓶散热方式:通过风柜、制冷设置与调控内循环风,使培养房内部气温分布均匀;托盘组之间设计检查、洒水通道,使菌瓶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开;配置制冷机组,在较短时间内将培养房内的温度控制在最佳的范围之内。

菌瓶感染霉菌和链孢霉的控制措施:在培养房内菌瓶感染霉菌较多的情况下,采用没有异味的消毒剂喷洒;降低培养房湿度、提高培养房CO2浓度。

减少空气内循环;对于出现链孢霉的菌瓶筐或菌瓶,采用柴油涂抹链孢霉处,并用洁净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包裹链孢霉处,防止霉菌扩散。

菌瓶发热超标后的补救措施:在培养过程中突然停电或制冷故障,造成培养房和菌瓶温度在短时间之内升温超标时,及时打开培养房房门,加强通风换气,并对房内地面喷水降温。

菌瓶进出培养房顺序:按照先进先出后进后出顺序进行,进的时候按照“C”字顺序排布,便于叉车在培养房排布和叉车顺畅操作;

菌瓶制冷:包括制冷量与菌瓶数量匹配度选择,每匹制冷量匹配4200个菌瓶,湿料的重量3.1t;制冷风机的排布,根据培养房面积大小、菌瓶布局方式确定,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规避冷风风向死角和内循环受风不均匀度,保障培养房每个区域的菌瓶受风均匀。

培养房通风换气:包括通风换气设备配置,风柜的风量为2000m3/h,其匹配菌瓶数量为2万个;风柜安装在培养房检查、洒水通道的上方,培养房纵向内侧中部的风管为塑料方管;风管下部设有可调控的均匀分布的通风圆孔;换气风扇安装在进风管道对面墙体的下部,距离地面15cm;各换气风扇的排风总量低于风柜进风量,使培养房在通风期间也保持正压状态;不仅能够更易散热,而且能够把食用菌丝体在培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CO2气体及时排出培养房,保障菌丝的健壮生长。

培养房洁净:包括设备选择与洁净方式选择:培养房库板内侧选用对消毒剂耐腐蚀且光滑度好的材料板;每个培养房菌瓶培养周期结束后,及时清洁和消毒地面和墙壁四周及顶部,更换并清洁风柜内部的过滤网,密封排气孔后根据培养房空间大小,采用高效低度的气雾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或采用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每个排气口处安装防虫网;每栋培养房货运过道内悬挂若干盏灭蚊虫灯。

参照培养房菌瓶参数调控与检测表(表一),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1-3天,制冷空调关闭,风柜和换气扇关闭,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自然状态; 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4-5天,房内温度控制为21±1℃,通风停120min,通风、排风同时开15min,CO2浓度控制在2000-4500ppm,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自然状态; 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6-9天;房内温度控制为21±1℃,通风停60min,通风、排风同时开15min,CO2浓度控制在3500-5500ppm,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50-70%; 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10-19天;房内温度控制为23±1℃,通风40min,通风、排风同时开15min,CO2浓度控制在4000-6000ppm,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50-65%; 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20-24天;房内温度控制为22±1℃,通风停60min,通风、排风同时开15min,CO2浓度控制在3500-5500ppm,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50-65%; 菌瓶进入培养房后的第25-29天;房内温度调控为22±1℃,通风停90min,通风、排风同时开15min,CO2浓度控制在3000-5000ppm,光照为黑暗培养,湿度为50-60%。

表一:培养房菌瓶参数调控与检测表

表一中记载的日期指2020年3月、4月的日期,例如,“3.03”指2020年3月3日;表中的“东角”、“中部”、“ 西角”是指培养房中的区位;表中温度的单位为℃,CO2的浓度单位为ppm。在菌瓶培养阶段,其温度、湿度、CO2浓度、空间洁净度、托盘布局等都对培养过程中的菌丝健壮度、菌瓶的污染都有很大的联系,只有把各参数调控和优化达到最佳状态,其菌丝生长的一致性和健壮程度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其感染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所以这个培养参数调控前后的搔菌污染率是反映培养参数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发明菌瓶培养方法,从菌瓶在托盘、培养房内的摆放方式选择、培养房大小设计,以及与菌瓶数量相匹配度的测算,最大限度保障菌瓶内部热量散出的一致性和高效性,有效规避了热障的产生;通过工艺参数优化、细化,最终使培养房内部及菌瓶中心达到了杏鲍菇生长的最佳空间环境条件,从而规避培养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出现,最终培养出健壮和无污染的菌丝体;通过对整个培养房环境卫生控制,最大限度保证在整个菌瓶培养过程中,培养环境的洁净度,大幅减少因培养房环境卫生条件差,对菌瓶在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感染;具体效果见培养参数优化前的培养污染情况统计(表二)和培养参数优化后的培养污染情况统计(表三),由表二和表三对比检测数据可知,优化后的污染率明显降低,为杏鲍菇的生长提供了更为适宜的优良环境。

表二:培养参数没有优化前的培养污染情况统计

Figure 790412DEST_PATH_IMAGE002

表三:培养参数优化后的培养污染情况统计

Figure 783775DEST_PATH_IMAGE00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菌房环境整体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