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91234 发布日期:2020-08-28 浏览: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Single-sided overline type conducting circuit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是由 孔令海 刘超 于 2020-06-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电路薄膜包括:绝缘薄膜、位于正面的第一导电印刷层与第二导电印刷层、两导电印刷层之间的隔离图形层;第一导电印刷层包括多组成对配置的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连续围绕对应的第一感应电极。第二导电印刷层的跨接走线跨过第二感应电极并沿着隔离图形层的长度方向电连接第一感应电极与连接线路。本发明具有无通孔不需要双面印刷能电连接两种感应电极并使第一感应电极表面完整无露孔的效果。(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ingle-sided overline type conductive circuit film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bridging routing of the second conductive printing layer crosses the second sensing electrode a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ensing electrode and the connecting circuit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isolation graph layer. The invention has the effect of no through hole, no double-sided printing, electric connection of two induction electrodes and complete surface of the first induction electrode without exposed holes.)

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双面导通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早期的印刷电路板(PCB)与柔性电路板(FPC)的技术中,由于线路的布局交错需要在载板或载膜的上下两表面形成印刷线路达到双面导通,常见双面导通是先在基材的表面贴上覆铜层,经过打孔后电镀形成镀通孔(PTH)。镀通孔在电镀之前的贯穿孔形态是有助于湿式制程中用于蚀刻线路的蚀刻液双面流布。但是,随着器件微小薄化发展与制程的改变,电路薄膜比柔性电路板有更薄的结构,两者最大区别在于电路薄膜不再使用铜箔、线路与基材之间也不存在黏胶层、制作上没有蚀刻工艺,电路薄膜整体产品的厚度表现更偏向是膜片,而不是板形,具有更好的弯柔特性。然在电路薄膜的制程中,采用例如银浆的金属浆料直接印刷出线路结构,双面导通的贯穿孔的设计将造成印刷时浆料溢流污染,容易造成线路图形不准与线路短接的问题。

在一些特殊电路设计中,周边电极需要设计成环形,围绕另一中心电极。在单面印刷上,环形电极分成多区并形成区域之间缺口,连接中心电极的线路形成于缺口以穿过环形电极。例如在一种环部分区无中心电极的线路结构中,在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08520504U即公开一种用于感测受力平衡的薄膜压力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包括一环状部和自环状部外侧延伸的一条状尾部,所述环状部中央具有一通孔,导电线路层包括若干感应区以及由感应区向外引出的输出引线,压感材料层包括与各感应区一一相对应的若干电阻,所述各感应区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并围绕所述通孔整体排布呈环形。

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5389048A公开了一种手势识别装置的印刷电路板及电子设备,印刷电路板用于手势识别装置,所述印刷电路板设有定位孔;第一金属感应区域位于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布线形状为不规则形,且两两相邻;每一个第一金属感应区域包括第二金属感应区域和对应所述机械按键的第一金属感应盘。第二金属感应区域内配置有分割成多区的在圆中心的金属感应盘以及在周边的金属感应盘;但该专利前案没有公开金属感应盘的线路连接方式。一般而言,印刷电路板是利用镀通孔完成讯号或电性连接。就产业趋势来说,而印刷电路板的厚度远大于电路薄膜,且柔软度较差,在轻薄电子装置中通常不倾向选用印刷电路板作为具有电极的感应界面。

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0319971A公开了一种双极电容式真空计及其对应的测量电路,双极电容式真空计包括壳体、膜片、固定基板和固定电极,固定基板固定安装在真空腔内,固定基板上安装有固定电极,当膜片受力发生形变时,固定电极上的电容会发生变化,通过检测电容变化即可得到检测腔内的压力大小;固定电极包括环形电极和圆形电极,圆形电极位于环形电极内。该专利前案没有具体公开固定基板是那一种电路板,没有具体公开连接环形电极和连接圆形电极的线路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主要进步在于电路薄膜产品中以单面印刷方式实现环形电极连续围绕中心电极的线路连接设计,能在无通孔设计下解决围绕式感应电极的缺口缺陷。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的制造方法,用以实现电路薄膜单面印刷跨桥式导通无露孔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提出一种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包括:

绝缘薄膜,具有正面与相对的背面;

第一导电印刷层,形成于所述绝缘薄膜的正面上,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包括多组成对配置的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连续围绕对应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还包括不直接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一连接线路以及直接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第二连接线路;

隔离图形层,覆盖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一跨线部位并位于该跨线部位侧边的薄膜表面上,所述跨线部位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路的连接点之间;

第二导电印刷层,形成于所述隔离图形层上并延伸到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上,所述第二导电印刷层包括第一跨接走线,所述第一跨接走线沿着所述隔离图形层的长度方向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隔离图形层隔离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一跨接走线,实现电路薄膜的正面浆料印刷下的无通孔单面导通,并使第一感应电极具有无露孔的完整电极表面。

本发明在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包括直接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短线路,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经由所述短线路与所述第一跨接走线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技术特点,利用第一导电印刷层的短线路,作为薄膜正面上直接连接第一感应电极的延伸线路,用于缩短薄膜正面上跨接走线的长度。

本发明在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离图形层还包括线条部位,覆盖在部分的所述第二连接线路上;所述第二导电印刷层包括第二跨接走线,所述第二跨接走线沿着所述隔离图形层的线条部位电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跨接走线、所述第二跨接走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路串联所有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为等电位参考电极。

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技术特点,利用隔离图形层的线条部位与第二导电印刷层的第二跨接走线,第二跨接走线在线条部位上,越过在薄膜正面的第二感应电极与第二连接线路,使得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的连接线路不互相串连,并且利用第一跨接走线、第二跨接走线与分段的第一连接线路串联所有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有限的薄膜表面区域中排列更多连接线路,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为等电位参考电极,跨接走线的部分是多段分离的片段线路,与同表面的第一连接线路组成一个串连线路。因此,电路薄膜的所有线路可以位于绝缘薄膜的正面上。

本发明在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绝缘薄膜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路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点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路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点,所述第一连接端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点排列在所述绝缘薄膜的同一表面排线接口区。

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技术特点,利用两种感应电极连接的两个连接线路个别连接的两种连接端点排列在绝缘薄膜的同一表面排线接口区,达到连接端点的同区同表面汇集,以利对外连接。

本发明在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绝缘薄膜在所述排线接口区的两侧具有开槽形状,使所述表面排线接口区为长条形;优选地,两侧开槽往相互远离方向弯折扩大以形成测试区,多个测试端点排列在所述测试区内,以电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点。

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技术特点,利用排线接口区两侧的开槽形状,使绝缘薄膜本身形成有长条形可曲折的一体式排线设计,以省略一段的连接排线与排线连接的焊接点。优选地,还利用两侧开槽往相互远离方向弯折扩大以形成测试区,两种感应电极个别连接的测试端点排列在该测试区内,以供进行薄膜电路的测试,由扩大弯折测试区供测试端点配置,测试端点连接在扇入收敛的排线之前,测试端点的间距能大于连接端点的间距,以利测试机的探针压触。

本发明在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具有圆形垫形状,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具有连续坏形垫形状,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以个别对应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圆心为环中心点围绕所述第一感应电极。

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技术特点,利用圆形垫的第一感应电极与坏形垫的第二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围绕第一感应电极,物体接近或以外部电极使两感应电极接触产生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或电阻变化,能构成手势、电动势或短距离非触碰模式或触碰模式的感应界面,可作为下一代非触控式/触控式的省电型被动感应面板用途。

本发明在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之间形成固定间隙,成对配置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是错位矩阵方式排列于所述绝缘薄膜中;优选地,所述绝缘薄膜在成对配置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中的成对矩阵相邻点与成对错位点之间形成开孔。

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技术特点,利用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之间的特定配置关系以及排列关系,以维持两感应电极之间相同的感应效果与在感应区内有较为良好的感应分布。优选地,成对矩阵相邻点与成对错位点之间形成开孔,可以在器件单元感应区内形成透气区,以减少气流对短距离感应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在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绝缘薄膜与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上的正面覆膜,所述正面覆膜覆盖所述第一连接线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路,所述正面覆膜具有感应圈开口,用于显露成对配置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

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技术特点,利用正面覆膜及其形成形态,保护正面印刷的导电线路。利用所述正面覆膜的感应圈开口,不影响成组配置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感应效能。

本发明在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正面覆膜具有往所述感应圈开口突入的覆盖条,所述覆盖条完整覆盖所述第一跨接走线与所述隔离图形层在所述感应圈开口内的部位。

可以通过采用上述优选技术特点,利用所述正面覆膜往内突入的覆盖条,以避免所述第一跨接走线的线路外露并且能加强所述隔离图形层在薄膜上的固着。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提出一种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上所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一种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所述绝缘薄膜;

第一次导电浆料正面印刷以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

在所述绝缘薄膜与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上印刷形成隔离图形层;

第二次导电浆料正面印刷以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印刷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具有完整无孔外露的形状;优选地,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绝缘薄膜与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上印刷形成正面覆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同表面多次印刷,第二导电印刷层形成有跨接走线,达到单面印刷的跨桥式无通孔导通,不需要镀通孔制程,在薄膜正面的第一感应电极具有完整无孔外露的形状,第二感应电极具有围绕第一感应电极的完整连续环形状,以达到薄膜正面的平面360度一致的感应电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对现有技术作出贡献的技术效果:

1.电路薄膜能够以导电浆料多次单面印刷达到两特定感应电极的跨桥式线路连接,可以防止镀通孔制程的污染或双面浆料经由薄膜贯穿孔造成反面扩散污染的问题;

2.连接两种特定感应电极的线路能够全部形成在绝缘薄膜的正面上,不需要翻面印刷,在一成品结构中还可以节省背面覆膜;

3.第一感应电极具有完整无露孔的外型,第二感应电极具有围绕第一感应电极的连续环的外型,感应效能可得到控制,特别适用于非接触式手势感应控制面板的界面板,也能适用轻薄电子产品的触控界面板。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的正面示意图;

图2绘示图1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绘示图1区域A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4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的在成对配置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处的剖切示意图;

图5绘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6绘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在提供绝缘薄膜步骤的元件关系示意图;

图7绘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一次导电浆料印刷步骤的元件关系示意图;

图8绘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隔离图形层步骤的元件关系示意图;

图9绘示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在第二次导电浆料印刷步骤的元件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绝缘薄膜;11、开槽; 12、开孔; 20、第一导电印刷层; 21、第一感应电极; 22、第二感应电极; 23、第一连接线路; 24、第二连接线路; 25、短线路; 30、隔离图形层; 31、线条部位; 40、第二导电印刷层; 41、第一跨接走线; 42、第二跨接走线; 51、第一连接端点; 52、第二连接端点; 60、正面覆膜;61、感应圈开口;62、覆盖条;70、测试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作为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一部分实施例,而不能代表全部的实施例,也不作唯一实施例的解释。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为了更方便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本发明的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与解释,但不作为本发明限定的保护范围。

附图尽可能绘示出多个实施例具有共性的特定技术特征部分,实施例之间具有差异或区别的部分另以文字方式描述或是与图面对比的方式呈现。因此,应当基于产业特性与技术本质,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正确且合理的理解与判断以下所述的个别技术特征或其任意多个的组合是否能够表征到同一实施例,或者是多个技术本质互斥的技术特征仅能分别表征到不同变化实施例。

为了更方便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对实施例中多次出现的一些名词做出解释。「浆料印刷」是以金属颗粒浆料进行的网版印刷或模板印刷,通常内有高比例烘烤后足以达到电连接的导电颗粒与固粘剂,常见为银浆,也可以是其它导电颗粒混合成的导电浆料。「感应电极」是能以手势、电动势、或其他方式感应的电极点,通常是非接触式,但也可以是接触式。

图1绘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的正面示意图;图2绘示该电路薄膜在图1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绘示图1区域A的局部剖切示意图;图4绘示该电路薄膜在成对配置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处的剖切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包括:

提出一种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包括:

绝缘薄膜10,通常是PET材质,颜色常用是透明,也可以是白色或黑色;绝缘薄膜10的厚度通常是介于0.038~0.05mm或依据薄膜制程能力能够更薄;

第一导电印刷层20,形成于所述绝缘薄膜10的正面上,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20包括多组成对配置的第一感应电极21与第二感应电极22,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连续围绕对应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20还包括不直接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的第一连接线路23以及直接连接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的第二连接线路24;以上所述的线路与感应电极都可形成于同一导电印刷层;

隔离图形层30,覆盖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的一跨线部位并位于该跨线部位侧边的薄膜表面上,所述跨线部位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路23的连接点之间;隔离图形层30的形状包括多个贴条,具体可如图8所示,以占据所述绝缘薄膜10较小的覆盖面积;隔离图形层30的形成方法优选地是使用绝缘胶的印刷,以填附于第二感应电极22的跨线部位的侧缘(如图3所示);

第二导电印刷层40,形成于所述隔离图形层30上并延伸到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20上;第一导电印刷层20与第二导电印刷层40的个别厚度具体可介于6~8μm;第一导电印刷层20与第二导电印刷层40的印刷浆料具体可以是银浆。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利用隔离图形层30隔离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与所述第一跨接走线41,实现电路薄膜的正面浆料印刷下的无通孔单面导通,并使第一感应电极21具有无露孔的完整电极表面。

在使用上,当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的第一连接端点51为接地连接或低电平连接时,第一感应电极21与第二感应电极22之间产生电位差,由电连接第二感应电极22的第二连接端点52可测得电流变化。当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的第一连接端点51为高电平连接,作为输入端,当第一感应电极21与第二感应电极22接触连接,由电连接第二感应电极22的第二连接端点52可测得电流产生;或者,利用电磁效应由外部手势或电位势变化可测得同一感应圈内第一感应电极21与第二感应电极22之间的电容或电阻变化。

关于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20的一种具体说明,优选示例中,参阅图2至图4,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20包括直接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的短线路25,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经由所述短线路25与所述第一跨接走线41电连接。因此,利用第一导电印刷层20的短线路25,作为薄膜正面上直接连接第一感应电极21的延伸线路,用于缩短薄膜背面的第一跨接走线41长度,另使薄膜背面不存在穿越第一感应电极21的第一跨接走线41结构,用于缩短薄膜正面上跨接走线的长度,或还能避免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被覆盖。此外,在第一导电印刷层20的线路设计上,是以第二连接线路24为主,具体可在所述绝缘薄膜10的一部位形成线路密集区;在第二连接线路24的线路疏散区可配置分段式的第一连接线路23。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20的具体形态可参阅图7。

关于隔离图形层30与第二导电印刷层40的一种具体说明,优选示例中,参阅图1(可配合参阅图8),所述隔离图形层30包括线条部位31,覆盖在部分的所述第二连接线路24上;所述第二导电印刷层40包括第二跨接走线42,所述第二跨接走线42沿着所述隔离图形层30的线条部位31电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所述第一跨接走线41、所述第二跨接走线42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路23串联所有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为等电位参考电极。利用隔离图形层30的线条部位30与第二导电印刷层40的第二跨接走线42,第二跨接走线42在线条部位31上,越过在薄膜正面的第二感应电极22与第二连接线路24,使得第一感应电极21与第二感应电极22的连接线路不互相串连,并且利用第一跨接走线41、第二跨接走线42与分段的第一连接线路23串联所有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在有限的薄膜表面区域中排列更多连接线路,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为等电位参考电极,跨接走线41,42的部分是多段分离的片段线路,与同表面的第一连接线路23组成一个串连线路,不需要背面走线。因此,电路薄膜的所有线路可以位于绝缘薄膜的正面上。

关于第二导电印刷层40与第一导电印刷层20的厚度关系,优选示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印刷层40的印刷厚度可以是相同于或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20的印刷厚度。

关于电路薄膜的外接方式的具体说明,优选示例中,参阅图1,所述绝缘薄膜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路23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点51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路24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点52,所述第一连接端点5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点52排列在所述绝缘薄膜10正面的同一表面排线接口区。因此,利用两种感应电极连接的两个连接线路个别连接的两种连接端点排列在绝缘薄膜10的同一表面排线接口区,达到连接端点的同区同表面汇集,以利对外连接。

关于绝缘薄膜10的外形的具体说明,优选示例中,参阅图1,所述绝缘薄膜10在所述排线接口区的两侧具有开槽11形状,使所述表面排线接口区为长条形。因此,利用排线接口区两侧的开槽11形状,使绝缘薄膜10本身形成有长条形可曲折的一体式排线设计,以省略一段的连接排线与排线连接的焊接点。

关于电路薄膜的测试连接的具体说明,优选示例中,参阅图1,两侧开槽11往相互远离方向弯折扩大以形成测试区,多个测试端点70排列在所述测试区内,以电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端点5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点52。因此,还利用两侧开槽11往相互远离方向弯折扩大以形成测试区,两种感应电极个别连接的测试端点70排列在该测试区内,以供进行薄膜电路的测试,由扩大弯折测试区供测试端点配置,测试端点70连接在扇入收敛的排线之前,测试端点70的间距能大于连接端点51,52的间距,以利测试机的探针压触。

关于第一感应电极21与第二感应电极22的具体形状说明,优选示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具有圆形垫形状,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具有连续坏形垫形状,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以个别对应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的圆心为环中心点围绕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因此,利用圆形垫的第一感应电极21与坏形垫的第二感应电极22,第二感应电极22围绕第一感应电极21,物体接近或以外部电极使两感应电极接触产生第一感应电极21与第二感应电极22之间的电容或电阻变化,能构成手势、电动势或短距离非触碰模式或触碰模式的感应界面,可作为下一代非触控式/触控式的省电型被动感应面板用途。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的坏宽度具体是介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的直径10%~50%。

关于第一感应电极21与第二感应电极22的组合关系,优选示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之间形成固定间隙,成对配置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是错位矩阵方式排列于所述绝缘薄膜10中。因此,利用第一感应电极21与第二感应电极22之间的特定配置关系以及排列关系,以维持两感应电极之间相同的感应效果与在感应区内有较为良好的感应分布。所述固定间隙具体是小于第一感应电极21的直径或长度,大于第二感应电极22的宽度。

关于绝缘薄膜10在成对配置感应电极区域外的具体形状说明,优选示例中,所述绝缘薄膜10在成对配置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中的成对矩阵相邻点与成对错位点之间形成开孔12。因此,成对矩阵相邻点与成对错位点之间形成开孔12,可以在器件单元感应区(相当于绝缘薄膜10的单体形状)内形成透气区,以减少气流对短距离感应的不利影响。在本实施例中,绝缘薄膜10开设有两个开孔12,远离排线接口区的开孔12较小,可为矩形孔或正方形孔,***配置3个成对的感应电极圈;位于薄膜中间的开孔12较大,可为不规则孔,***配置6个成对的感应电极圈;所述电路薄膜具体可以有8个感应电极圈,具体可对应一个人手掌的感应开关。

关于电路薄膜的表面保护的具体说明,优选示例中,参阅图3,所述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绝缘薄膜10与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20上的正面覆膜60,所述正面覆膜60覆盖所述第一连接线路23与所述第二连接线路24,所述正面覆膜60具有感应圈开口61,用于显露成对配置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利用正面覆膜60及其形成形态,保护正面印刷的导电线路。利用所述正面覆膜60的感应圈开口61,不影响成对配置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21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的感应效能。其中,“成对配置”具体是将相邻的一个第一感应电极21与一个第二感应电极22组合在一感应圈区域中。所述绝缘薄膜10与所述正面覆膜60具体可以有感应隔离的效果;或者/以及,可以利用另外组装的遮蔽盖得到对薄膜线路的感应隔离效果。

关于感应圈开口61的具体说明,优选示例中,参阅图2,所述正面覆膜60具有往所述感应圈开口61突入的覆盖条62,所述覆盖条62完整覆盖所述第一跨接走线41与所述隔离图形层30在所述感应圈开口61内的部位。利用所述正面覆膜60往内突入的覆盖条62,以避免所述第一跨接走线41的线路外露并且能加强所述隔离图形层30在薄膜上的固着。

此外,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公开提出一种单面跨线式导通电路薄膜的制造方法,用于制作如上任一技术方案的电路薄膜。图5绘示该制造方法的流程方块图;图6绘示在提供绝缘薄膜步骤的元件关系示意图;图7绘示在第一次导电浆料印刷步骤的元件关系示意图;图8绘示在形成隔离图形层步骤的元件关系示意图;图9绘示在第二次导电浆料印刷步骤的元件关系示意图。由图5配合参阅图6至图9,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与优选步骤:

步骤S1:如图6所示,提供绝缘薄膜10;其中,在量产制程中,绝缘薄膜10的外形、开槽11与开孔12还没有形成,多个绝缘薄膜10的单元是被定义在一薄膜基材中,绝缘薄膜10的外形、开槽11与开孔12的成形是在完成所有印刷工序之后;

步骤S2: 如图7所示,第一次导电浆料正面印刷以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20;

步骤S3: 如图8所示,在绝缘薄膜10与所述第一导电印刷层20上印刷形成隔离图形层30;

步骤S4: 如图9所示,第二次导电浆料正面印刷以形成所述第二导电印刷层40;另,在优选步骤S5中,配合参阅图2至图4,绝缘薄膜10与第一导电印刷层20上印刷形成正面覆膜60。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利用隔离图形层30隔离所述第二感应电极22与所述第一跨接走线41,实现电路薄膜的正面浆料印刷下的无通孔单面导通,并使第一感应电极21具有无露孔的完整电极表面,以维持第一感应电极21的感应性能。更具体地,配合参阅图1、图9,开槽11、开孔12与所述绝缘薄膜10的外形的形成是实施在正面覆膜60形成之后。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作为方便理解或实施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被涵盖于本发明的请求保护范围内。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柔性线路板、显示模组、终端、绑定系统及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