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文档序号:1192264 发布日期:2020-09-01 浏览: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Method for improving saline-alkali soil by utilizing vegetation ) 是由 张忠辉 何怀江 王梓默 张大伟 包广道 陈思羽 罗也 林士杰 刘婷 于 2020-05-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翻耕:于播种前15-20d对盐碱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30-50cm;(2)施入有机改良剂:将有机改良剂以400-8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20-30cm;(3)滴灌木醋液: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10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后滴灌木醋液,随后再次灌水;(4)播种:播种苜蓿种子,播种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5)田间管理: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通过本发明方法可有效改善盐碱土壤含盐量及pH。(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saline-alkali soil by utilizing vegeta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ploughing: ploughing the saline-alkali soil 15-20 days before sowing, wherein the ploughing depth is 30-50 cm; (2) applying an organic modifier: applying the organic modifier into the saline-alkali soil at 400-800 kg/mu; ploughing again with the depth of 20-30 cm; (3) drip irrigation of wood vinegar: laying a drip irrigation tape, irrigating by using the drip irrigation tape 7-10 days before sowing, irrigating wood vinegar by drip irrigation after irrigation, and then irrigating again; (4) sowing: sowing alfalfa seeds, covering a layer of organic modifying agent on the soil surface after sowing, and carrying out drip irrigation on the compound microbial inoculum along with water; (5) field management: covering a layer of organic modifying agent on the soil surface after each cutting, and carrying out drip irrigation on the compound microbial inoculum along with water. Th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lt content and pH of the saline-alkali soil.)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发展,土地减少,资源短缺,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因此,寻求积极有效的措施改良盐碱土壤广受关注。

现阶段盐碱土壤改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水利工程修复方法

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改善用水、管水方法,以便淋洗、冲淡盐分,调控地下水位,达到改良盐碱土目的。该方法工程量大,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二、化学修复方法

施用化学改良剂,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三、生物修复方法

利用动植物、微生物对土壤进行修复,相较于其他方法更为经济实惠、自然环保,但其见效慢,通常需要多年处理才能使土壤有所改善。

因此,如何提高生物修复盐碱土壤的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改善盐碱土壤含盐量及pH。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翻耕

于播种前15-20d对盐碱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30-50cm;

(2)施入有机改良剂

将有机改良剂以400-8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20-30cm;

(3)滴灌木醋液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10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后滴灌木醋液,随后再次灌水;

(4)播种

播种苜蓿种子,播种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

(5)田间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

本申请先对待处理盐碱土壤进行翻耕,疏松土壤,进而利于后续的修复处理。

使用有机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修复,其富含的有机质分解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进而中和土壤碱性,促进后续植被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经二次翻耕后,有机改良剂混入土壤,改变土壤中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使得盐碱土壤更适于植被生长。

随后使用滴灌带灌水,可促进有机成分自动下渗,进一步促进更深层土壤的修复;灌水后滴灌木醋液,可改善土壤pH,促进后续植被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并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灌水,进一步地促进木醋液的分散。

播种后于土表覆盖有机改良剂,进一步地提高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随水滴灌复合菌剂,一方面促进有机改良剂的分散和分解,另一方便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改良土壤,促进后续植被对养分的吸收利用。

每次刈割后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并随水滴灌复合菌剂,通过与苜蓿生长周期的配合提高土壤改良效率。

优选地,有机改良剂为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食用菌菌糠混合,调整含水量为50-60%,堆肥10-20d制得。

各原料的选择使得有机改良剂能够较好地改善土壤状态,包括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持水力、土壤中营养成分以及对土壤pH及盐分的修复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食用菌菌糠可选用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等食用菌的菌糠。

进一步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食用菌菌糠用量比为(1-2)∶(1-2)∶(5-8)∶(2-4)∶(1-2)∶(2-4)。

优选地,步骤(3)中

滴灌木醋液前的灌水量为2-5m3/亩;

木醋液用量为4-6kg/亩,用水稀释200倍进行滴灌;

滴灌木醋液后的灌水量为5-8m3/亩。

木醋液用量、灌水量可根据土壤pH进行调整。

优选地,步骤(4)中

播种后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00-300kg/亩。

优选地,步骤(4)中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先使用滴灌带灌水4-6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2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复合菌剂在灌水后期施入,有利于微生物在耕作层的富集,进而发挥群体效应,促进苜蓿的生长,提高土壤改良效率。复合菌剂施入量可根据土壤盐碱化程度进行调整。

优选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混合而成。

进一步优选地,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菌量比为1∶1∶1∶1∶2。

优选地,步骤(5)中

每次刈割后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00-500kg/亩。有机改良剂用量可根据土壤盐碱化程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5)中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4-6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2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优选地,播种前苜蓿种子使用复合菌液浸种4-8h。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翻耕,有机改良剂的施用,木醋液、水及复合菌剂的滴灌等操作的配合,可快速有效地改善盐碱土壤含盐量及p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翻耕

选择pH≤9.5,含盐量0.1-0.4%的盐碱地,于播种前20d进行翻耕,翻耕深度50cm。

(2)施入有机改良剂

将有机改良剂以6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30cm;

有机改良剂为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金针菇菌糠混合,调整含水量为55%,堆肥15d制得。

其中,以重量份数计,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金针菇菌糠用量比为1∶1∶6∶3∶1∶3。

(3)滴灌木醋液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量为4m3/亩;

灌水后用水将木醋液稀释200倍,制备成木醋液稀释液,进行滴灌;以木醋液原液计,用量为5kg/亩;

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用水进行滴灌,灌水量为6m3/亩;此次灌水后到播种前不再进行灌水。

(4)播种

播种苜蓿种子(使用复合菌液37℃浸泡6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土表再次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50kg/亩。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先使用滴灌带灌水5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5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菌量比为1∶1∶1∶1∶2。

(5)田间管理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5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5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5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实施例2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翻耕

选择pH≤9.5,含盐量0.1-0.4%的盐碱地,于播种前15d进行翻耕,翻耕深度40cm;

(2)施入有机改良剂

将有机改良剂以8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30cm;

有机改良剂为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香菇菌糠混合,调整含水量为60%,堆肥20d制得。

其中,以重量份数计,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香菇菌糠用量比为2∶2∶8∶3∶1∶4。

(3)滴灌木醋液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10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量为5m3/亩;

灌水后用水将木醋液稀释200倍,制备成木醋液稀释液,进行滴灌;以木醋液原液计,用量为6kg/亩;

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用水进行滴灌,灌水量为8m3/亩;此次灌水后到播种前不再进行灌水。

(4)播种

播种苜蓿种子(使用复合菌液37℃浸泡8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土表再次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300kg/亩。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先使用滴灌带灌水6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2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菌量比为1∶1∶1∶1∶2。

(5)田间管理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50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6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2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实施例3

一种利用植被改良盐碱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翻耕

选择pH≤9.5,含盐量0.1-0.4%的盐碱地,于播种前18d进行翻耕,翻耕深度30cm;

(2)施入有机改良剂

将有机改良剂以4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25cm;

有机改良剂为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平菇菌糠混合,调整含水量为50%,堆肥15d制得。

其中,以重量份数计,牛粪、羊粪、苜蓿秸秆、醋渣、腐殖土、平菇菌糠用量比为1∶2∶5∶2∶1∶4。

(3)滴灌木醋液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8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量为2m3/亩;

灌水后用水将木醋液稀释200倍,制备成木醋液稀释液,进行滴灌;以木醋液原液计,用量为4kg/亩;

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用水进行滴灌,灌水量为5m3/亩;此次灌水后到播种前不再进行灌水。

(4)播种

播种苜蓿种子(使用复合菌液37℃浸泡4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土表再次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00kg/亩。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先使用滴灌带灌水4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苜蓿根瘤菌菌量比为1∶1∶1∶1∶2。

(5)田间管理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0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4m3/亩,随后将复合菌剂加入水中制成复合菌液,滴灌1m3/亩;复合菌液中有效活菌为1×106-1×107CFU/mL。

实施例4

利用实施例1方法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实验土壤面积667m2,并设置不同处理的对照组。

对照组1:

于播种前进行翻耕,翻耕深度50cm。

将有机改良剂以6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30cm;有机改良剂同实施例1。

二次翻耕后直接播种苜蓿种子(使用37℃温水浸泡6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土表再次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50kg/亩。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5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对照组2:

于播种前20d进行翻耕,翻耕深度50cm。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量为4m3/亩;灌水后用水将木醋液稀释200倍,制备成木醋液稀释液,进行滴灌;以木醋液原液计,用量为5kg/亩;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用水进行滴灌,灌水量为6m3/亩;此次灌水后到播种前不再进行灌水。

播种前2d将有机改良剂以9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30cm。

播种苜蓿种子(使用温水37℃浸泡6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5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对照组3:

于播种前20d进行翻耕,翻耕深度50cm。

将有机改良剂以600kg/亩施入盐碱地;再次翻耕,翻耕深度30cm;有机改良剂同实施例1。

铺设滴灌带,于播种前7d使用滴灌带灌水,灌水量为4m3/亩;灌水后用水将木醋液稀释200倍,制备成木醋液稀释液,进行滴灌;以木醋液原液计,用量为5kg/亩;滴灌木醋液后再次用水进行滴灌,灌水量为6m3/亩;此次灌水后到播种前不再进行灌水。

播种苜蓿种子(使用温水37℃浸泡6h,晾干后播种),播种后土表再次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250kg/亩。

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出苗后正常进行水肥、除草、杀虫管理。

每次刈割后土表覆盖一层有机改良剂,有机改良剂用量为450kg/亩。施入有机改良剂后,使用滴灌带灌水7m3/亩。

分别对实施例1组及对照组1-3四次刈割(1年)后的土壤(随机取10处混合测定)含盐量及pH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沙化土地重构结构以及重构整治与利用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