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加热装置的导波管及微波加热装置

文档序号:11931 发布日期:2021-09-17 浏览:3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微波加热装置的导波管及微波加热装置 (Waveguide tube for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and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 是由 邓亘皓 曹明雄 陈汉颖 于 2020-03-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是一种微波加热装置的导波管及微波加热装置,其中,微波加热装置包括一导波管、两个微波发射模块及一输送模块;导波管形成一行波路径,且导波管具有至少一输送开口对及至少一导波板对;输送开口对具有两个输送开口,其分别形成于导波管沿一输送方向的相对两个侧壁;导波板对位于导波管内,并具有沿行波路径延伸的两个导波板,两个导波板分别设于导波管的顶壁及底壁;两个微波发射模块分别设于导波管的相对两端;输送模块沿输送方向贯穿输送开口对;通过设置两个微波发射模块及导波板对,本发明可进一步改善高微波吸收材料在导波管中受热的均匀程度,并且能够对高单价的待加热物进行加热处理。(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aveguide tube of a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and the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wherein the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comprises a waveguide tube, two microwave transmitting modules and a conveying module; the wave guide tube forms a traveling wave path and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conveying opening pair and at least one wave guide plate pair; the conveying opening pair is provided with two conveying opening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on two opposite side walls of the waveguide tube along a conveying direction; the wave guide plate pair is positioned in the wave guide pipe and is provided with two wave guide plates extending along the traveling wave path, and the two wave guide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top wall and the bottom wall of the wave guide pipe; the two microwave transmitting modul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wo opposite ends of the waveguide tube; the conveying module penetrates through the conveying opening pair along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by arranging two microwave transmitting modules and the waveguide plate pair, the invention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uniform heating degree of the high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 in the waveguide tube and can heat the object to be heated with high unit price.)

微波加热装置的导波管及微波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波进行加热的装置,尤指一种对于高微波吸收材料以及低微波吸收材料均能进行均匀加热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导波管及微波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微波加热装置主要可归类为以下三种:

一、密闭式共振腔,其原理是将待加热物体在密闭共振腔内移动或转动,以减少共振腔内微波热点跟冷点对于待加热物体造成的加热不均匀性。

二、开放式共振腔,其原理与密闭式共振腔类似,是将被加热物质以连续流通的方式通过腔体中的驻波热点,使待加热物电离化,主要应用于光源产生(如硫灯)或废弃处理。

三、行波式加热器,其原理是让待加热物质沿微波传输路径受行波加热,以避免驻波的热点跟冷点效应所造成的加热不均匀性。

其中,密闭式共振腔及开放式共振腔是利用驻波对待加热物进行加热,然而,驻波在空间中会形成明显的热点和冷点,无法对待加热物进行均匀的加热,因此实务上仅能应用于低单价的市场,例如木材脱水或烟草干燥等用途。

行波加热器不会形成明显的热点和冷点,因此当待加热物为低微波吸收材料时,行波加热器可对待加热物进行均匀加热;然而,当待加热物为高微波吸收材料时,微波能量会迅速被距离加热源较近的待加热物吸收,导致距离加热源较远的待加热物无法被充分加热,导致待加热物无法均匀受热。

因此,现有技术的微波加热装置有待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均匀加热高微波吸收材料的微波加热装置的导波管及微波加热装置,以解决待加热物无法均匀受热的难题。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微波加热装置,其中包括:

一导波管,其形成一行波路径,且所述导波管具有:

至少一加热段,所述至少一加热段具有:

一前开口壁;

一后开口壁,其与所述前开口壁沿一输送方向间隔设置;

一顶壁,其连接所述前开口壁及所述后开口壁;

一底壁,其连接所述前开口壁及所述后开口壁,且相对所述顶壁设置;

至少一输送开口对,其具有两个输送开口,所述两个输送开口分别形成于所述至少一加热段的所述前开口壁及所述后开口壁;

至少一导波板对,其设于所述至少一加热段内,所述至少一导波板对于所述行波路径的位置对应所述至少一输送开口对于所述行波路径的位置;所述至少一导波板对包括:两个导波板,其分别连接所述至少一加热段的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所述两个导波板均采用介电材料制作;

两个微波发射模块,其分别设于所述导波管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

一输送模块,其沿所述输送方向贯穿所述导波管的所述至少一输送开口对。

进一步,所述导波管的各所述输送开口具有一顶侧周缘及一底侧周缘,所述顶侧周缘与所述底侧周缘的距离定义为所述输送开口的开口宽度;各所述输送开口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的开口宽度均缩减。

进一步,所述导波管的各所述输送开口具有一中线,且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及所述底侧周缘分别形成在所述中线的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具有:

一顶主体段,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

两个第一上直线段,其分别位于所述顶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底侧周缘具有:

一底主体段,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

两个第一下直线段,其分别位于所述底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其中,各所述输送开口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的任一端的所述第一上直线段与所述第一下直线段分别向所述中线延伸,且所述第一上直线段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下直线段的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于所述输送开口的相对两端各形成有一第二上直线段,所述第二上直线段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上直线段与所述顶主体段之间;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底侧周缘于所述输送开口的相对两端各形成有一第二下直线段,所述第二下直线段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下直线段与所述底主体段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上直线段与所述中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上直线段的延伸线与所述中线的夹角,所述第一下直线段与所述中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下直线段的延伸线与所述中线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导波管的各所述输送开口分别具有一中线,且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及所述底侧周缘分别形成在所述中线的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具有:

一顶主体段,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

两个第一上弧线段,其分别位于所述顶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底侧周缘具有:

一底主体段,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

两个第一下弧线段,其分别位于所述底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其中,各所述输送开口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的任一端的所述第一上弧线段与所述第一下弧线段分别向所述中线延伸,且所述第一上弧线段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下弧线段的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波管的各所述输送开口具有一中线,且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及所述底侧周缘分别形成在所述中线的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具有:

一顶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

两个上阶梯段,其分别位于所述顶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底侧周缘具有:

一底主体段,其相对所述顶主体段设置;

两个下阶梯段,其分别位于所述底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其中,各所述输送开口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的任一端的所述上阶梯段与所述下阶梯段分别向所述中线延伸,且所述上阶梯段的末端与所述下阶梯段的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至少一导波板对的各所述导波板的相对两端的板体厚度缩减。

进一步,各所述导波板连接所述导波管的一侧具有一贴靠平面,所述贴靠平面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所述导波板的另一侧具有:

一主体面,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且所述主体面于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小于所述贴靠平面于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

两个第一斜面,其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面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第一斜面分别自所述主体面的相对两侧延伸至所述贴靠平面,以形成所述导波板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个端缘。

进一步,各所述导波板还具有两个第二斜面,各所述第二斜面位于其中一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主体面之间;

其中,各所述导波板的所述第二斜面相对所述贴靠平面的倾斜程度小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所述贴靠平面的倾斜程度。

进一步,各所述导波板连接所述导波管的一侧具有一贴靠平面,所述贴靠平面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所述导波板的另一侧具有:

一主体面,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且所述主体面沿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小于该贴靠平面沿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

两个弧面,其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面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弧面分别自所述主体面的相对两侧延伸至所述贴靠平面,以形成所述导波板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个端缘。

进一步,各所述导波板连接所述导波管的一侧具有一贴靠平面,所述贴靠平面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所述导波板的另一侧具有:

一主体面,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且所述主体面于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小于所述贴靠平面于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

两个阶梯面,其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面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阶梯面分别自所述主体面的相对两侧延伸至所述贴靠平面,以形成所述导波板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个端缘。

进一步,所述微波加热装置还具有一抽气模块,其连通所述导波管的内部空间;所述抽气模块的外侧包覆有一加热层。

进一步,所述抽气模块具有一集水箱。

进一步,所述微波加热装置还具有至少一微波隔离模块,其具有:

一座体,连接所述导波管,且所述座体形成一通道,所述通道环绕于所述输送模块外,并连通所述导波管的其中一所述输送开口;

多个微波抑制件,穿设于所述座体的外侧面;各所述微波抑制件为一管体,且所述微波抑制件的两端分别为一封闭端及一开放端,所述开放端凸出于所述座体外,所述封闭端位于所述通道中。

进一步,所述至少一导波板对的所述两个导波板之间的微波电场方向平行于所述输送方向。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微波加热装置的导波管,其中,包括:

至少一加热段,所述至少一加热段具有:

一前开口壁;

一后开口壁,其与所述前开口壁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

一顶壁,其连接所述前开口壁及所述后开口壁;

一底壁,其连接所述前开口壁及所述后开口壁,且相对所述顶壁设置;

至少一输送开口对,其具有沿一行波路径延伸的长条状的两个输送开口,所述两个输送开口分别形成于所述至少一加热段的所述前开口壁及所述后开口壁;

至少一导波板对,其设于所述导波管内,所述至少一导波板对于所述导波管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对应所述至少一输送开口于所述导波管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所述至少一导波板对包括:

两个导波板,其分别连接于所述至少一加热段的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所述两个导波板均采用介电材料制作。

进一步,所述导波管的各所述输送开口具有一顶侧周缘及一底侧周缘,所述顶侧周缘与所述底侧周缘的距离定义为所述输送开口的开口宽度;各所述输送开口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的开口宽度均缩减。

进一步,所述导波管的各所述输送开口具有一中线,且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及所述底侧周缘分别形成在所述中线的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具有:

一顶主体段,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

两个第一上直线段,其分别位于所述顶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底侧周缘具有:

一底主体段,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

两个第一下直线段,其分别位于所述底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其中,各所述输送开口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的任一端的所述第一上直线段与所述第一下直线段分别向所述中线延伸,且所述第一上直线段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下直线段的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于所述输送开口的相对两端各形成有一第二上直线段,所述第二上直线段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上直线段与所述顶主体段之间;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底侧周缘于所述输送开口的相对两端各形成有一第二下直线段,所述第二下直线段位于相对应所述第一下直线段与所述底主体段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上直线段与所述中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上直线段的延伸线与所述中线的夹角,所述第一下直线段与所述中线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下直线段的延伸线与所述中线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导波管的各所述输送开口分别具有一中线,且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及所述底侧周缘分别形成在所述中线的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具有:

一顶主体段,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

两个第一上弧线段,其分别位于所述顶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底侧周缘具有:

一底主体段,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

两个第一下弧线段,其分别位于所述底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其中,各所述输送开口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的任一端的所述第一上弧线段与所述第一下弧线段分别向所述中线延伸,且所述第一上弧线段的末端与所述第一下弧线段的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波管的各所述输送开口具有一中线,且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及所述底侧周缘分别形成在所述中线的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顶侧周缘具有:

一顶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

两个上阶梯段,其分别位于所述顶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各所述输送开口的所述底侧周缘具有:

一底主体段,其相对所述顶主体段设置;

两个下阶梯段,其分别位于所述底主体段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

其中,各所述输送开口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的任一端的所述上阶梯段与所述下阶梯段分别向所述中线延伸,且所述上阶梯段的末端与所述下阶梯段的末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至少一导波板对的各所述导波板的相对两端的板体厚度缩减。

进一步,各所述导波板连接所述导波管的一侧具有一贴靠平面,所述贴靠平面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所述导波板的另一侧具有:

一主体面,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且所述主体面于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小于所述贴靠平面于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

两个第一斜面,其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面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第一斜面分别自所述主体面的相对两侧延伸至所述贴靠平面,以形成所述导波板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个端缘。

进一步,各所述导波板的还具有两个第二斜面,各所述第二斜面位于其中一所述第一斜面及所述主体面之间;其中,各所述导波板的所述第二斜面相对所述贴靠平面的倾斜程度小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所述贴靠平面的倾斜程度。

进一步,各所述导波板连接所述导波管的一侧具有一贴靠平面,所述贴靠平面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所述导波板的另一侧具有:

一主体面,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且所述主体面沿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小于所述贴靠平面沿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

两个弧面,其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面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弧面分别自所述主体面的相对两侧延伸至所述贴靠平面,以形成所述导波板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个端缘。

进一步,各所述导波板连接所述导波管的一侧具有一贴靠平面,所述贴靠平面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所述导波板的另一侧具有:

一主体面,其沿所述行波路径延伸,且所述主体面于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小于所述贴靠平面于所述行波路径的长度;

两个阶梯面,其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面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所述两个阶梯面分别自所述主体面的相对两侧延伸至所述贴靠平面,以形成所述导波板沿所述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个端缘。

进一步,所述至少一导波板对的所述两个导波板之间的微波电场方向平行于所述输送方向。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第一,待加热物由输送模块输送穿过导波管并在导波管中受微波发射模块所发射的微波加热,本发明通过在导波管的相对两端各设置一个微波发射模块,以进一步改善高微波吸收材料在导波管中受热的均匀程度。

第二,通过在导波管中进一步设置由介电材料制作的导波板对,本发明便能够对微波吸收特性较强的材料,以及具有金属物体的待加热物进行处理,进而改善本发明可加热的材料范围,并因此能够处理传统微波加热装置无法处理的高单价待加热物,如潮湿的电路板、各种含有金属成分的电子产品、含有金属的半导体晶片、含有金属线的太阳能晶片以及具有金属配件的潮湿衣物,进而增加本发明的产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部分元件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元件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一加热段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一加热段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一加热段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一加热段的主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中一加热段的主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中一微波抑制件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导波管的立体外观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导波管的元件分解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导波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图5的导波管处的微波电场分布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导波管于导波板对区段的模式转换阻抗匹配的反射系数与频率关系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导波管于导波板对区段的模式转换阻抗匹配的穿透系数与频率关系图。

附图标记与说明:

10、导波管;10D、导波管;11、加热段;111、前开口壁;112、后开口壁;113、顶壁;114、底壁;12、连通段;13、输送开口对;131、输送开口;131B、输送开口;131C、输送开口;131D、输送开口;1311、中线;1311A、中线;1312、顶侧周缘;1313、底侧周缘;D、输送方向;14、导波板对;14D、导波板对;141、导波板; 141A、导波板;141B、导波板;141C、导波板;141D、导波板;15D、块体;16D、安装端;17D、导引环壁;171D、遮蔽面;20、微波发射模块;21、微波源;22、环形器;23、定向耦合器;24、水负载器;30、输送模块;40、抽气模块;41、管组件; 42、加热层;43、集水箱;50、微波隔离模块;51、座体;511、通道;52、微波抑制件;521、封闭端;522、开放端;53、隔离法兰;61、顶主体段;61A、顶主体段; 62、底主体段;62A、底主体段;63、第一上直线段;63A、第一上直线段;63B、第一上弧线段;64、第一下直线段;64A、第一下直线段;64B、第一下弧线段;64C、下阶梯段;65A、第二上直线段;66A、第二下直线段;71、贴靠平面;71A、贴靠平面;71B、贴靠平面;71C、贴靠平面;72、主体面;72A、主体面;72B、主体面; 72C、主体面;73、第一斜面;73A、第一斜面;73B、弧面;73C、阶梯面;73D、第一斜面;74A、第二斜面;74D、第二斜面;θ1、第一上直线段与中线之间的夹角;θ2、第二上直线段的延伸线与中线之间的夹角;θ3、第二斜面的法线与贴靠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θ4、第一斜面的法线与贴靠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微波加热装置包括一导波管10、两个微波发射模块20及一输送模块30;且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有一抽气模块40及一微波隔离模块50。

前述的导波管10在本实施例中由多个加热段11及多个连通段12连接形成,加热段11沿一输送方向D并列且依序排列,连通段12连接于两两相邻的加热段11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加热段11为直管,连通段12为弯管,加热段11与连通段12使导波管10形成大致为S形的一管体,并使导波管10形成一S形的行波路径,但导波管 10只要是两端开口相互连通的管体即可,例如导波管10也可以只为一直管状的加热段11。前述两个微波发射模块20分别设于导波管10沿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导波管10使各微波发射模块20发射的微波分别沿行波路径从导波管10的一端传输至导波管10的另一端,因此,导波管10内的待加热物(图中未示)即使与其中一微波发射模块20的距离不同而导致各待加热物受到该微波发射模块20的加热功率有差异,该差异也能够与另一微波发射模块20互补,而使各待加热物所承受的总加热功率更均匀。具体来说,若将微波能量由待加热材料所吸收的百分比定义为使用效率(%),待加热物沿行波路径吸收微波能量的最大值(Pmax)减去最小值(Pmin)除以平均值(Paverage) 定义为均匀度,即均匀度(%)为:

由表1的计算结果可得知:在同一使用效率下,采用两个微波发射模块20可以大幅改善加热的均匀度。

表1:单微波发射模块20与双微波发射模块20的均匀度与使用效率关系表:

在本实施例中,微波发射模块20朝导波管10发射频率为2450兆赫的微波,而导波管10的截面形状则配合该频率的微波,采用电子工业联盟(Electronic IndustriesAlliance,EIA)所定义的WR340矩形截面,此截面可使微波于TE10模式工作,以减少复杂性,但微波发射模块20所发射的微波频率不以2450兆赫为限。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各微波发射模块20包含一微波源21、一环形器22、一定向耦合器23及一水负载器24。微波源21及定向耦合器23分别位于微波发射模块20的两端,环形器22连接微波源21及定向耦合器23,水负载器24连接环形器22的一侧面,定向耦合器23连接导波管10的一端。环形器22利用旋磁现象控制微波朝特定方向传输,进而可保护微波源21。定向耦合器23可量测微波发射模块20朝导波管10传输的微波功率,以及量测导波管10朝微波发射模块20传输的微波功率。

请配合参阅图3、图5及图6所示,导波管10的各加热段11均形成有一输送开口对13,各输送开口对13具有沿行波路径延伸的两个输送开口131,两个输送开口131分别形成于相对应的加热段11沿一输送方向D的相对两个侧壁;具体来说,导波管10的各加热段11具有一前开口壁111、一后开口壁112、一顶壁113及一底壁114,前开口壁111 与后开口壁112沿输送方向D间隔设置;顶壁113与底壁114均连接该前开口壁111壁及该后开口壁112,且顶壁113与底壁114彼此相对设置,各加热段11的输送开口对13的两个输送开口131分别形成于该加热段11的前开口壁111及后开口壁112。

前述的输送模块30沿输送方向D贯穿导波管10的各输送开口对13。输送模块30较佳地为一输送带,且使待加热物沿输送方向D依序由输送开口对13穿过导波管10的各加热段11,待加热物在穿过加热段11的过程中吸收微波发射模块20所发射的微波能量而被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导波管10的各输送开口131具有一中线1311、一顶侧周缘1312及一底侧周缘1313,顶侧周缘1312及底侧周缘1313分别形成在中线1311的两侧,顶侧周缘1312与底侧周缘1313的距离定义为输送开口131的开口宽度;各输送开口131沿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的开口宽度分别缩减,因此能改善导波管10内的微波于传输路径上的阻抗匹配效果,使导波管10内的待加热物受热更均匀。

各输送开口131的相对两端的具体形状如下:各输送开口131的顶侧周缘1312具有一顶主体段61及两个上缩口段,顶主体段61沿行波路径延伸,两个上缩口段分别连接于顶主体段61沿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各输送开口131的底侧周缘1313具有一底主体段62及两个下缩口段,底主体段62沿行波路径延伸,两个下缩口段分别位于底主体段 62沿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各输送开口131沿行波路径的相对两端的任一端的上缩口段与下缩口段分别朝相对应的中线1311延伸,且上缩口段的末端与下缩口段的末端相连接,使上缩口段与下缩口段形成输送开口131的端部。为了进一步调整阻抗匹配,上缩口段与下缩口段的形状可为以下四种的其中一种:

1.线性渐变:各缩口段(即上缩口段与下缩口段)均为一直线,即各上缩口段均为一第一上直线段63,各下缩口段均为一第一下直线段64。

2.多折点结构:各缩口段(即上缩口段与下缩口段)具有两个以上相连接的直线段,例如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7及图8所示),即各上缩口段具有一第一上直线段 63A及一第二上直线段65A,第二上直线段65A位于相对应的该第一上直线段63A与该顶主体段61A之间,且第一上直线段63A与中线1311A之间的夹角θ1大于第二上直线段 65A的延伸线与中线1311A之间的夹角θ2;各下缩口段具有一第一下直线段64A及一第二下直线段66A,第二下直线段66A位于相对应该第一下直线段64A与该底主体段62A 之间,且第一下直线段64A与中线1311A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下直线段66A的延伸线与中线1311A之间的夹角。其中,第一上直线段63A与第二上直线段65A的朝中线 1311A延伸的末端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各直线段的长度及与中线1311A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切比雪夫阻抗匹配转变器(ChebyshevMulti-section Matching Transformer)的理论进行设计,以达到缩小系统尺寸目的的前提下在使用频段范围内得到最佳匹配效果。

3.曲率渐变:各缩口段(即上缩口段与下缩口段)为一弧线,例如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9所示),各上缩口段为一第一上弧线段63B,且第一上弧线段63B较佳地朝输送开口131B的外侧凸出;各下缩口段为一第一下弧线段64B,且第一下弧线段64B 较佳地朝输送开口131B的外侧凸出。

4.步阶结构:各缩口段(即上缩口段与下缩口段)为一阶梯状,例如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如图10所示),各上缩口段为一上阶梯段63C,各下缩口段为一下阶梯段64C,上阶梯段63C与下阶梯段64C之间的距离朝远离输送开口131C的中心的方向缩减。本实施例中的各阶梯段均形成多个直角,但各阶梯段也可仅形成一直角。各阶梯段的尺寸可根据切比雪夫阻抗匹配转变器的理论进行设计,以达到缩小系统尺寸目的的前提下在使用频段范围内得到最佳匹配效果。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各输送开口131的上缩口段与下缩口段的形状及位置相互对称,但不以此为限。

请配合参阅图3、图5及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导波管10中进一步具有多个导波板对14,其分别设于各加热段11内,也就是说,各输送开口对13均对应设置有一导波板对14。各导波板对14于行波路径的位置分别对应同一加热段11中的输送开口对13于行波路径的位置。各导波板对14包含两个导波板141,两个导波板141 分别连接加热段11的顶壁113及底壁114,并且两个导波板141均沿行波路径延伸。导波板141的材质为介电材料,且较佳地为氧化铝陶瓷,但不以此为限,导波板141的材质也可以采用导热性比氧化铝陶瓷更好的氮化铝陶瓷或者氮化硼陶瓷。导波板对14 可调制导波管10内的微波的行波模式,使其由原来的基模TE10转变为一特定的高次模,如此便具有以下功效:

一、当待加热物的微波吸收特性较强,导波板对14仍可使待加热物均匀受热。

二、传统的导波管中一旦出现金属物体,导波管中的微波会被该金属物体完全反射回入射端(即阻抗失灵),导致传统的导波管完全无法对含有金属的待加热物进行加热。而本实施例的导波管10中的待加热物即使混和有金属物体,微波仍能照常绕过金属物体并对待加热物进行均匀加热。

通过设置导波板对14,本发明便能够对微波吸收特性较强的材料,以及具有金属物体的待加热物进行处理,进而改善本发明可加热的材料范围,并因此能够处理传统微波加热装置无法处理的高单价待加热物,如潮湿的电路板、各种含有金属成分的电子产品、含有金属的半导体晶片、含有金属线的太阳能晶片以及具有金属配件的潮湿衣物,进而增加本发明的价值。

在本实施例中,导波板对14与输送开口对13的位置相对应具体来说是指:各加热段11内的各导波板141的质量中心与各输送开口131的形状中心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但不以此为限,仅要导波板141的位置与输送开口131的位置大致相同,使导波板141能对导波管10的阻抗匹配进行调整,并且使得穿过导波管10的待加热物能均匀受热即可。

具体来说,行波式加热法,在加热材料内的微波能量沿着行进方向的大小为Ppropagation(z)=P0e-αz,沿着微波行进的方向,单位距离内材料吸收能量大小为 Pabsorption(z)=αP0e-αz,其中P0为初始入射能量,α为衰减系数,α值除了由材料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决定外,也由行进波的频率及所采用的模式所决定。

请配合参阅图5、图15及图16所示,通过在导波管10中外加介电材料制作的导波板对14,导波板对14将行波模式由原来的基模TE10转变为TE模式中一高次模式的平行电场模式;在该平行电场模式中,微波电场方向平行于输送方向D。具体来说,导波板对14的两个导波板141之间的行波模式会从基模TE10完全转换成如图15所示的TE模式,其对应的阻抗匹配的反射S11参数(即反射系数)与频率关系图则如图16所示,其中图16的横坐标的单位为吉赫(Ghz),纵坐标的单位为dB。另外,请配合参阅图17 所示,对应由基模TE10转换为图15的TE模式阻抗匹配的穿透S21参数(即穿透系数)与频率关系图则在全频段皆为0dB。

将行波模式由原来的基模TE10转变为该平行电场模式的优点在于可调制衰减系数α,如此即使待加热物的微波吸收特性较强,导波板对14仍可使待加热物均匀受热,改善现有的微波加热装置只能加热待加热物两端前缘的问题;另外,该平行电场模式能使微波绕过金属物体,因此,待加热物即使混和有金属物体,微波仍能绕过金属物体而照常对待加热物进行均匀加热。

另外,本实施例中各导波板141的相对两端的板体厚度朝远离该导波板141的中心缩减以进一步改善阻抗匹配,且为了进一步调整阻抗匹配,导波板141的相对两端的板体厚度缩减方式也如前述输送开口131的相对两端具有四种变化:

1.线性渐变:各导波板141的相对两端的具体形状如下,请参见图6,,导波板141连接导波管10的一侧具有一贴靠平面71,贴靠平面71沿行波路径延伸;导波板141的另一侧具有一主体面72及两个第一斜面73,主体面72沿行波路径延伸,且主体面72 沿行波路径的长度小于贴靠平面71沿行波路径的长度;两个第一斜面73分别自主体面 72的相对两侧延伸至贴靠平面71,以形成导波板141沿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个端缘。在本实施例中,从输送方向D观看,导波板141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2.多折点结构:请配合参阅图7及图8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两端为多折点结构的导波板141A与两端线性渐变的导波板141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导波板141A进一步具有两个第二斜面74A,各第二斜面74A位于其中一第一斜面73A及主体面72A之间;各导波板141A的第二斜面74A相对贴靠平面71A的倾斜程度小于第一斜面73A相对贴靠平面71A的倾斜程度,也就是说,第二斜面74A的法线与贴靠平面71A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θ3小于第一斜面73A的法线与贴靠平面71A的法线之间的夹角θ4。此外,在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斜面73A与主体面72A之间也可连接有多个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使本实例的导波板的边缘形成有多个折点。另外,各斜面的尺寸可根据切比雪夫阻抗匹配转变器的理论进行设计,以达到最佳匹配效果。

3.曲率渐变:请配合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两端曲率渐变的导波板141B与两端线性渐变的导波板141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两个弧面73B分别位于主体面72B沿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两个弧面73B分别自主体面72B的相对两侧延伸至贴靠平面71B,以形成导波板141B沿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个端缘。弧面73B较佳地朝导波板141B的外侧凸出。

4.步阶结构:请配合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两端为步阶结构的导波板141C与两端线性渐变的导波板141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两个阶梯面 73C分别位于主体面72C沿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侧,两个阶梯面73C分别自主体面72C的相对两侧延伸至贴靠平面71C,以形成导波板141C沿行波路径的相对两个端缘。本实施例中的各阶梯面73C均形成有多个直角部,但各阶梯面73C也可仅形成一直角部。各阶梯面73C的尺寸可根据切比雪夫阻抗匹配转变器的理论进行设计,以达到最佳匹配效果。

请配合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前述的抽气模块40连通导波管10的内部空间,以抽除潮湿的待加热物受热后释放的水蒸汽;抽气模块40包含一管组件41、一加热层 42及一集水箱43;管组件41设于导波管10的上方,并连通导波管10的内部空间;加热层42包覆于管组件41外,以避免水蒸汽凝结而回流至导波管10内;集水箱43连接管组件41相对导波管10的一端,以收集来自导波管10中的水蒸汽凝结而成的水分。

请配合参阅图1、图5及图11所示,前述的微波隔离模块50具有两个座体51、多个微波抑制件52及多个隔离法兰53;两个座体51分别连接导波管10沿输送方向D相对两侧的加热段11;座体51形成一通道511,该通道511环绕于输送模块30外,并连通相连接的加热段11朝外的一输送开口131。微波抑制件52穿设于座体51的顶面,各微波抑制件52为一管体,且微波抑制件52的两端分别为一封闭端521及一开放端522,开放端 522凸出于座体51的顶面,封闭端521位于通道511中。微波抑制件52可限制微波穿越通道511,进而避免导波管10的微波从输送开口131泄漏至外部。微波抑制件52不以穿设座体51的顶面为限,也可穿设座体51的任意外侧面。多个隔离法兰53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加热段11之间,隔离法兰53的相对两个开口分别连通两个加热段11朝向彼此的输送开口131,以避免微波泄漏。

最后,请参阅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导波管10D是由两个块体15D组合形成的一直线型管体,其两端分别为一微波发射模块20的安装端16D,导波管10D中设置有多折点结构的导波板对14D,导波板对14D的各导波板141D具有一第一斜面73D及一第二斜面74D。各输送开口131D的外侧周缘进一步向外凸出形成有一导引环壁17D,导引环壁17D环绕输送开口131D,并且形成有一遮蔽面171D,遮蔽面171D遮蔽输送开口131D的相对两端,以降低微波泄漏。

请配合参阅图1及图5所示,本发明于使用时,将待加热物放置于输送模块30的一端,输送模块30带动待加热物沿输送方向D移动,使待加热物经输送开口131穿入导波管10中,并于导波管10中吸收微波能量而被加热。当本发明用于对潮湿的待加热物进行加热脱水时,抽气模块40将待加热物释放的水蒸汽抽出并储存于集水箱43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导波管10的相对两端各设置一个微波发射模块20,以改善高微波吸收材料在导波管10中受热的均匀程度,并且能够对高单价的待加热物进行加热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3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3段调光灯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