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感测文件的磁安全特征的传感器装置及系统

文档序号:1230017 发布日期:2020-09-08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感测文件的磁安全特征的传感器装置及系统 (Sensor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sing magnetic security features of a document ) 是由 R.皮珀 A.巴托斯 A.梅森伯格 于 2020-02-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传感器装置及系统,该传感器装置具有第一、第二磁体组件和传感器组件。该传感器组件具有用于感测文件的磁安全特征的检测区,该第一磁体组件具有提供第一磁场的至少一个第一磁体,该第二磁体组件具有提供第二磁场的至少一个第二磁体,该第一磁体具有面向第二磁体组件并界定间隙空间的第一横向表面,该第二磁体具有面向第一磁体组件并界定间隙空间的第二横向表面,其中传感器组件布置在间隙空间中。校正磁体组件布置在传感器组件的背向检测区的一侧,校正磁体组件布置在间隙空间中且相对于第一和/或第二横向表面倾斜,且具有提供第三磁场的至少一个校正磁体,第一至第三磁场相互作用以形成总磁场,该总磁场在预定取向上穿透传感器组件。(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ensor device and a system, wherein the sensor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agnet assembly, a second magnet assembly and a sensor assembly. The sensor assembly has a detection zone for sensing a magnetic security feature of a document, the first magnet assembly having at least one first magnet providing a first magnetic field, the second magnet assembly having at least one second magnet providing a second magnetic field, the first magnet having a first lateral surface facing the second magnet assembly and defining an interstitial space, the second magnet having a second lateral surface facing the first magnet assembly and defining an interstitial space, wherein the sensor assembly is disposed in the interstitial space. The correction magnet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a side of the sensor assembly facing away from the detection area, the correction magnet assembly being arranged in the interstitial space and inclined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and/or second lateral surface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correction magnet providing a third magnetic field, the first to third magnetic fields interacting to form a total magnetic field which penetrates the sensor assembly in a predetermined orientation.)

用于感测文件的磁安全特征的传感器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感器装置和根据权利要求16的用于感测文件的磁安全特征的系统。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11 110 138 A1 1已知一种测量设备,该测量设备用于测量该测量设备的环境的磁特性,该测量设备具有传感器线,该传感器线具有在线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磁阻传感器元件。

本发明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传感器装置及一种改进的系统。

发明内容

上述问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感器装置和根据权利要求16的系统解决。有利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详细说明。

已经认识到,可以通过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磁体组件、一个第二磁体组件和一个传感器组件的传感器装置来提供一种改进的传感器装置。传感器组件具有用于感测文件的磁安全特征的检测区,其中第一磁体组件具有提供第一磁场的至少一个第一磁,且第二磁体组件具有提供第二磁场的至少一个第二磁体,其中第一磁体具有第一横向表面,其面向第二磁体组件并界定间隙空间,且第二磁体具有第二横向表面,其面向第一磁体组件并界定间隙空间,其中传感器组件布置在间隙空间中。校正磁体组件布置在传感器组件的背向检测区的一侧,其中校正磁体组件布置在间隙空间中且相对于第一横向表面/或第二横向表面倾斜,且具有提供第三磁场的至少一个校正磁体,其中第一至第三磁场相互作用以形成总磁场,且总磁场在预定取向上穿透传感器组件。

这种配置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传感器装置的传感器组件处提供特别有利地设计/定向的和强的总磁场。结果,传感器组件处的总磁场具有特别高的质量,结果是,当感测到文件的磁安全特征时,可以避免由于总磁场的错误取向而导致的传感器装置处的扰乱。

在另一实施例中,总磁场基本上垂直于传感器组件的范围的主方向穿透传感器组件。范围的主方向可以在传感器上侧行进,或者总磁场基本上垂直地穿透传感器上侧。结果,例如,传感器装置可以至少特别可靠地感测至少文件的磁安全特征,特别是在支付交易中用作有价值证券的证书。

在另一实施例中,校正磁体组件布置为距第一磁体组件和第二磁体组件一距离。校正磁体具有校正磁体上侧和校正磁体下侧。校正磁体上侧和/或校正磁体下侧相对于第一横向表面和/或第二横向表面倾斜地布置,优选垂直。第三磁场优选地基本上经由校正磁体上侧离开且基本上经由校正磁体下侧进入。

在另一实施例中,校正磁体组件具有面向第一横向表面的第三横向表面和面向第二磁体的第二横向表面的第四横向表面。传感器组件具有面向检测区的传感器上侧。校正磁体组件具有面向传感器组件布置的组件上侧。组件上侧平行于传感器上侧布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横向表面和第二横向表面彼此平行地定向,或以小于5°,特别是小于2°,特别有利的是小于1°的倾角定向。第三横向表面和第四横向表面彼此平行地定向,且有利地平行于第一横向表面和/或第二横向表面定向。

在另一实施例中,校正磁体组件布置在第一横向表面和第二横向表面之间的中心位置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校正磁体设计成块状。校正磁体组件具有第一校正导电元件和第二校正导电元件。第一校正导电元件和第二校正导电元件各自设计成板状。第一校正导电元件布置在校正磁体上侧,且第二校正导电元件布置在校正磁体下侧。其中第一校正导电元件设计为至少部分地在组件上侧和校正磁体上侧之间引导第三磁场,且第二校正导电元件设计为至少部分地在组件下侧和校正磁体下侧之间引导第三磁场。

在另一实施例中,校正磁体组件具有布置成行的若干校正磁体。校正磁体以它们的端面彼此抵靠。第一校正导电元件在校正磁体的校正磁体上侧上延伸且通过材料结合连接到校正磁体上侧。第二校正导电元件在校正磁体的校正磁体下侧上延伸且通过材料结合连接到校正磁体下侧。第一校正导电元件和第二校正导电元件将校正磁体彼此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传感器装置具有带有外壳盖的外壳,其中外壳盖布置在传感器组件的背向校正磁体组件的一侧。外壳盖至少部分地界定外壳内部且在面向外壳内部的一侧具有盖内侧。第一磁体组件在面向盖内侧的一侧具有第一磁体上侧。第一磁体上侧抵靠盖内侧。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二磁体组件在面向盖内侧的一侧具有第二磁体上侧。第二磁体上侧抵靠盖内侧。

在另一实施例中,传感器上侧布置为距盖内侧预定距离,优选20μm至250的距离,特别是50μm至130μm的距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壳盖具有第一外壳区段和至少一个第二外壳区段。第一外壳区段和第二外壳区段均设计为板状且在第一连接位置相互连接。第二外壳区段相对于第一外壳区段倾斜地布置。第一磁体组件在第一连接位置附近抵靠第一外壳区段。外壳盖可以由金属片制成,或可以通过压铸(例如锌压铸)设计成槽形,使得第一外壳区段和第二外壳区段以整体且材料上一致的方式设计。外壳内部可以用诸如合成树脂的灌封混合物进行灌封,从而使得布置在外壳内部中的部件完全不会彼此移动。这样的运动将在传感器装置中或通过感应在传感器装置的导电轨迹中产生错误信号。结果,可以避免颤噪效应(microphonic effect),并且可以降低系统的振动灵敏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壳盖具有第三外壳区段。第三外壳区段设计为板状且通过与第一连接位置相对的第二连接位置连接到第一外壳区段。第三外壳区段相对于第一外壳区段倾斜地布置。第一磁体组件、第二磁体组件、传感器组件和校正磁体组件布置在第二外壳区段和第三外壳区段之间。第二磁体组件在第二连接位置附近抵靠第一外壳区段。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壳具有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外壳部分和在横向方向上连接到第一外壳部分的一个第二外壳部分。

在面向外壳盖的一侧,第一外壳部分与第二外壳部分一起界定插座。插座被外壳部分横向地封闭且设计为在面向外壳盖的一侧敞开。校正磁体组件和传感器组件布置在插座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磁体组件具有纵向范围且校正磁体组件在纵向方向上具有进一步的纵向范围,其中纵向范围和进一步的纵向范围是不同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磁体组件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磁体组件具有第二端面且校正磁体组件具有第三端面。

第一和第二端面布置在共同的平面中。第三端面布置为在平面的面向传感器组件的一侧距该平面一距离。

已经认识到,可以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传感器装置和控制设备的系统来提供改进的系统。控制设备连接到传感器装置。传感器装置设计为根据文件的磁性安全特征提供传感器信号,该安全特征可以布置在外壳的上侧。控制设备设计为感测并进一步处理传感器信号。为此,可以将传感器信号引导通过例如经过预放大、滤波的带通滤波器。也可以从传感器信号中去除外部干扰场,或者可以从传感器信号中去除噪声信号部分。同样,各个传感器的灵敏度差异可以得到补偿,并且/或者可以通过控制设备执行模拟/数字转换程序。控制设备可以将(经进一步处理的)传感器信号发送到标准接口。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系统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通过系统的图1所示的传感器装置的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透视剖视图;

图3示出了通过传感器装置的外壳盖的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通过传感器装置的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通过传感器装置的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1至5所示的传感器装置的第一磁体组件、第二磁体组件和校正磁体组件的平面图;

图7示出了传感器装置的第一外壳部分和第二外壳部分的切面的透视图;

图8示出了通过传感器装置的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的切面;以及

图9示出了穿过图1所示的传感器装置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并示出了磁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附图参考了坐标系。该坐标系具有x轴(纵向方向)、y轴(竖直方向)和z轴(横向方向,输送方向),并通过示例设计为右手系统。

图1示出了系统10的透视图。

系统10具有传感器装置15、控制设备20和适配器21。控制设备20通过第一电连接25电连接到适配器21的接触装置30。适配器21通过图1中遮蔽的第二电气和机械连接而连接到传感器装置15。适配器21布置在传感器装置15的下侧。另外,适配器21可以具有在纵向方向上横向布置在两侧的保持装置26。

系统10可以具有另外的部件,特别是用于将具有安全特征的文件31馈送到传感器装置15的检测区35(通过图1中的虚线表示)中的部件,以及通过保持装置26附接传感器装置15的部件。

位于检测区35中的是输送平面40(通过图1中的虚线示出),其中文件31被引导经过传感器装置15。输送平面40被设计为xz平面,例如,文件31在传输平面40中在z方向上被输送。输送平面40布置成距传感器装置15的外壳50的外壳上侧45一定距离。输送平面40在y方向上距外壳上侧45的最小距离例如为0.1mm至1mm。

图2示出了通过图1所示的传感器装置15的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透视剖视图。

外壳50具有第一外壳部分55、第二外壳部分60和外壳盖65。外壳盖65布置在第一外壳部分55和第二外壳部分60的上侧。第一外壳部分55和第二外壳部分60在横向方向(z方向)上彼此相对。外壳50界定外壳内部70。在纵向方向上,在某种程度上,第一外壳部分55、第二外壳部分60和外壳盖65设计得一样长。在这种情况下,纵向方向基本上是第一外壳部分55、第二外壳部分60和外壳盖65的主要范围方向。

在外壳内部70中,传感器装置15具有第一磁体组件75、第二磁体组件80、传感器组件85,评估单元90和校正磁体组件95。

第一磁体组件75布置在第一外壳部分55的上部区域中,并且在y方向上部分地突出超过第一外壳部分55。为了附接第一磁体组件75,第一外壳部分55具有第一和第二保持指100、105,其在y方向上向上延伸并且交替地在x方向和z方向上成两行相对于彼此偏移地布置。第一和第二保持指100、105优选地在所有三个空间方向上附接第一磁体组件75。(第一和第二保持指100、105将在图7中详细讨论)。

第二磁体组件80布置为在横向方向上距第一磁体组件75一定距离。第二磁体组件80布置在第二外壳部分60的上部区域中,并且优选在y方向上部分地突出超过第二外壳部分60。为了附接第二磁体组件80,第二外壳部分60具有第三和第四保持指370、375,其在y方向上向上延伸并且交替地在x方向和z方向上成两行相对于彼此偏移地布置。第三和第四保持指370、375(第三和第四保持指370、375将在图7中详细讨论)优选地在所有三个空间方向上附接第二磁体组件80。

在第一保持指100和第二保持指105之间,第一外壳部分55具有第一支承表面110,第一磁体组件75在第一支承表面110上布置在下侧。在这种情况下,在其下侧,第一磁体组件75还可以具有用于公差补偿的第一支承元件111,第一磁体组件75利用该支承元件支承在第一支承表面110上。第一支承表面110在xz平面中延伸。

第二外壳部分60在其上侧具有在第三和第四保持指370、375之间的第二支承表面115。第二支承表面115和第一支承表面110优选地布置在共同的xz平面中。第二支承表面115布置在第三和第四保持指370、375之间。在下侧,第二磁体组件80支承在第二支承表面115上。第二磁体组件80还可以在其下侧具有第二支承元件112,以便提供公差补偿。

第一和第二支承元件111、112例如被设计成(中空的)圆柱形和弹性的。

传感器组件85和校正磁体组件95布置在第一磁体组件75和第二磁体组件80之间的在横向方向上的第一间隙空间120中。校正磁体组件95布置在传感器组件85的下侧。

在第一和第二磁体组件75、80下方,评估单元90布置在第二间隙空间125中。第二间隙空间125在横向方向上由两个外壳部分55、60界定。评估单元90通过第三连接(在图2中遮蔽)电连接到传感器组件85,第三连接被被横向地引导经过第二外壳部分60和校正磁体组件95之间的校正磁体组件95。在下侧,评估单元90通过第二连接连接到适配器21。

外壳盖65在基本上整个纵向范围上具有相同的截面。然而,外壳盖65可另外具有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移布置的各个凹口130,所述凹口130基本上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凹口130也可以省去。

图3示出了穿过外壳盖65的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

外壳盖65具有第一外壳侧壁135和在横向方向上布置为与第一外壳侧壁135相对的第二外壳侧壁140。第一外壳侧壁135和第二外壳侧壁140在xz平面中彼此平行地行进,在横向方向上分别彼此偏移地布置。此外,例如,外壳盖65具有第一外壳区段145、第二外壳区段150和第三外壳区段155。

外壳盖65可以例如通过冲压和弯曲方法由金属片制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壳侧壁135和第二外壳侧壁140均设计为板状。第一至第三外壳区段145、150、155同样被设计成板状。

第一外壳区段145、第二外壳区段150和第三外壳区段155相对于第一外壳侧壁135和第二外壳侧壁140布置在上侧。第一外壳区段145紧邻检测区35下方布置。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外壳区段145基本上在xz平面中延伸。结果,第一外壳区段145垂直于第一和/或第二外壳侧壁135、140布置。

第二外壳区段150在横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外壳区段145和第一外壳侧壁135之间,并将第一外壳侧壁135连接至第一外壳区段14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壳区段145在第一连接位置160处连接到第二外壳区段15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位置160可被设计为原始的板状钣金材料的弯曲点。

第二外壳区段150相对于第一外壳区段145倾斜,优选地以钝角倾斜。第二外壳区段150同样相对于第一外壳侧壁135倾斜地布置。在下侧,至少一个闩锁装置165可以布置在第一外壳侧壁135和/或第二外壳侧壁140处,闩锁装置165例如设计为闩锁凸耳,且在组装状态下,接合外壳部分55、60的闩锁插座,其以对应于闩锁装置的形式设计,以便将外壳盖65连接到外壳部分55、60。

在横向方向上与第二外壳区段150相对,第三外壳区段155通过第二连接位置170连接到第一外壳区段145。第三外壳区段155将第一外壳区段145连接到第二外壳侧壁140且在横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外壳区段145和第二外壳侧壁140之间。第三外壳区段155相对于第一外壳区段145倾斜地布置,优选以与第二外壳区段150相同的角度。第三外壳区段155同样相对于第二外壳侧壁140倾斜地布置。此外,第一外壳区段145垂直于第一外壳侧壁135和第二外壳侧壁140定向。

在第一外壳段145的内部,外壳盖65具有盖内侧175。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盖内侧175被平面地设计并且在xz平面中延伸。在横向方向上,盖内侧175在一侧由第二外壳区段150界定,而在与第二外壳区段150相对的一侧由第三外壳区段155界定。在这种情况下,盖内侧175基本上在外壳盖65的整个纵向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盖内侧175平行于检测区35和输送平面40行进。

第一外壳侧壁135、第二外壳侧壁140和第一至第三外壳区段145、150、155优选地由微磁性和/或非磁性物质以整体且材料一致的方式制造,例如塑料、铜物质,特别是铜合金,特别是铍铜。

在第一外壳区段145的外部,外壳盖65具有外壳上侧45。在该实施例中,外壳上侧45例如是平面设计的,并且在xz平面上中行进,该xz平面相对于盖内侧175在y方向上偏移地布置。检测区35从上方与外壳上侧45相邻。在这种情况下,外壳上侧45平行于输送平面40布置。

图4示出了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的透视图,为了清楚起见,仅描绘了第一磁体组件75、第二磁体组件80、传感器组件85和校正磁体组件95。

如上文所解释的,传感器组件85和校正磁体组件95完全布置在第一间隙空间120中。在这种情况下,在y方向上,传感器组件85以及校正磁体组件95的范围小于第一磁体组件75和/或第二磁体组件8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磁体组件75和第二磁体组件80基本上相同地设计,使得在下文中,对第一磁体组件75的解释同样适用于第二磁体组件80。第一磁体组件75、第二磁体组件80和校正磁体组件95各自在纵向方向上平行于x轴延伸,且因此彼此平行地布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磁体组件竖直地布置。

第一磁体组件75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磁体176。第一磁体组件75优选地具有布置成第一行180的若干第一磁体176。第一磁体176的数量基本上不受限制,并且基本上仅由检测区35的最大纵向范围确定。第一行180平行于x轴行进。第一磁体176设计成块状。当然,也可以设想使第一磁体176具有不同的设计形式。特别地,在此也设想将第一磁体176设计成弯曲的。

第一磁体176提供第一磁场390(如图9所示)。第一磁体176具有第一磁体北极N1和第一磁体南极S1,第一磁体组件75上的第一磁体176的极N1,S1的布置是相同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磁体南极S1例如布置为向外指向背向第二磁体组件80的一侧。第一磁体176的第一磁体北极N1布置在面向第二磁体组件80的一侧。当然,极S1,N1的布置也可以倒置,使得第一磁体南极S1布置在面向第二磁体组件80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磁体北极N1布置在背向第一磁体组件75的一侧。

第一磁体176相对于yz剖面具有第一截面积,其被保持为在纵向方向上基本上恒定。第一磁体176例如通过其端面接触。每个第一磁体176在面向第二磁体组件80的一侧具有第一横向表面185。第一横向表面185平面地设计,第一磁体176的第一横向表面185基本上布置在相同的水平。第一横向表面185垂直于盖内侧175和输送平面40布置。

例如,第二磁体组件80设计成相对于对称平面190镜像对称。对称平面190被设计为xy平面,并且在第一磁体组件75和第二磁体组件80之间的中心位置中延伸。第一磁体组件75相对于第二磁体组件80的对称配置也是可设想的。

第二磁体组件8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磁体195。第二磁体组件80优选地具有布置成第二行200的若干第二磁体195。第二磁体195设计成块状,例如,第二磁体195在该实施例中设计成彼此相同。第二磁体195通过其端面直接接触。第二磁体195在纵向方向上具有基本恒定的截面积,第二磁体195的截面积与第一磁体176的截面积基本相同。第二磁体195具有第二横向表面205。第二横向表面205布置在面向第一磁体组件75的一侧。第二横向表面205在xy平面中延伸且平行于第一横向表面185定向。

替代地,第一横向表面185和第二横向表面205可以相对于彼此以5°的角度倾斜地布置,优选地为2°,特别有利优选地为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横向表面185和第二横向表面205相对于彼此定向使得,当距校正磁体组件95的距离增加时,第一横向表面185和第二横向表面205之间的距离减少或增加。

第二磁体195提供第二磁场395(如图9所示)。此外,第二磁体195具有第二磁体北极N2和第二磁体南极S2,第二磁体布置在背向第一磁体组件75的一侧,且第二磁体北极N2布置在面向第一磁体组件75的一侧。

校正磁体组件95类似于第一磁体组件75设计。校正磁体组件95具有至少一个校正磁体210,优选若干校正磁体210,校正磁体210设计成块状。在这种情况下,横向方向(z方向)上的范围大于竖直方向上的范围。此外,纵向方向上的范围大于竖直方向和/或横向方向上的范围。校正磁体210具有第三横向表面215和第四横向表面220。第三横向表面215布置在面向第一磁体组件75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横向表面215布置为距第一磁体组件75一定距离且平行于在xz平面中行进的第一横向表面185定向。

第四横向表面220布置在面向第二磁体组件80的一侧且布置为距第二磁体组件80一定距离。第四横向表面220平行于第二横向表面205行进。对于yz剖面,校正磁体210相对于彼此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截面积。例如,校正磁体组件95布置在第一横向表面185和第二横向表面205之间的中心位置中。校正磁体组件95具有面向传感器组件85的组件上侧225和布置在背向传感器组件85的一侧的组件下侧230。

组件上侧225和组件下侧230各自平面地设计,且各自在于y方向上偏移地布置的xz平面中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组件上侧225抵靠传感器组件85的下侧。

校正磁体组件95具有第一校正导电元件235和第二校正导电元件24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校正导电元件235和第二校正导电元件240各自设计成彼此相同。第一和第二校正导电元件235、240设计成板状并且具有铁磁物质,特别是碳钢。

校正磁体210具有校正磁体上侧245和校正磁体下侧250,校正磁体上侧245和校正磁体下侧250将第三横向表面215连接到第四横向表面220。例如,校正磁体上侧245垂直于第一横向表面185和/或第二横向表面205倾斜地布置。校正磁体上侧245平行于校正磁体下侧250行进。校正磁体上侧245通过材料结合连接到第一校正导电元件235。第二校正导电元件240通过材料结合附接到校正磁体下侧250。

校正导电元件235、240的纵向范围大于校正磁体210。第一校正导电元件235优选地在校正磁体上侧245上延伸,且第二校正导电元件240在校正磁体210的校正磁体下侧250上延伸。校正导电元件235、240的纵向范围与所有校正磁体210的所有纵向范围的总和相同,使得第一校正导电元件235和第二校正导电元件240将校正磁体210夹在中间并将它们彼此连接。结果,校正磁体组件95设计为特别稳定且抗弯曲。另外,若干校正磁体210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彼此连接。结果,校正磁体210设计为杆状且易于操作。

校正磁体210通过其端面彼此邻接。在横向方向上,校正导电元件235、240和校正磁体210具有相同的横向范围,使得完全组装的校正磁体组件95设计成块状且在横向方向上在第三和第四横向表面215、220处终止。校正导电元件235、240优选地被设计成比校正磁体器210更薄(在y方向上)。

校正磁体210提供第三磁场400(如图9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校正磁体210被磁化,使得第三磁北极N3布置在校正磁体上侧245处且第三磁南极S3布置在校正磁体下侧250处。结果,第三磁场从主要在校正磁体上侧245处从校正磁体210离开且在校正磁体下侧250处再次进入校正磁体210。

校正磁体210的磁化具有技术上引起的公差,因此,在校正磁体210内部,在不利的情况下,第三磁场400相对于校正磁体上侧245和/或校正磁体下侧250倾斜地而不是垂直地行进。校正导电元件235、240设计成传导和定向第三磁场40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校正导电元件235例如在校正磁体上侧245和组件上侧225之间传导第三磁场400,在组件上侧225,第三磁场400从校正磁体组件95部分垂直地离开。同样,第二校正导电元件240在校正磁体下侧250和组件下侧230之间传导并定向第三磁场400。

第一磁体组件75还具有第一导电元件255和第二导电元件260。例如,第一导电元件255布置在第一横向表面185且有利地通过材料结合连接到第一横向表面185。第二导电元件260布置在朝向第一横向表面185的第五横向表面265且布置在第一磁体176的背向第二磁体组件80的一侧。第五横向表面265平坦地设计且在xy平面中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五横向表面265平行于第一横向表面185取向。有利地,在第五横向表面265处,第二导电元件260通过材料结合连接到第五横向表面265。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导电元件255、260例如设计成板状,且在横向方向(z方向)上的范围小于第一磁体176的范围。在该实施例中,在横向方向上,第一导电元件255的范围与第二导电元件260的范围相同。此外,还可以设想的是,例如,第二导电元件260设计成在横向方向上比第一导电元件255薄。在该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和第二导电元件255、260在横向方向上明显薄于第一磁体176的范围(在该实施例中为3至5倍)。在下侧,第一导电元件255、第二导电元件260和第一磁体176在第一磁体下侧270终止,第一磁体下侧270平坦地设计且在xz平面中延伸。在上侧,例如,第一导电元件255、第二导电元件260和第一磁体176在第一磁体上侧275终止,第一磁体上侧275平坦地设计且在xz平面中延伸。同样,第一磁体上侧275和第一磁体下侧270彼此平行地定向。

在纵向方向,第一导电元件255和第二导电元件260设计为宽于第一磁体176。优选地,第一和第二导电元件255、260在第一磁体组件75的整个纵向范围上延伸。结果,提供了特别坚固的第一磁体组件75,其设计为杆状。特别低,若干第一磁体176可以通过第一导电元件255和第二导电元件260彼此连接。有利地,第一导电元件255和/或第二导电元件260具有铁硅合金。

由第一磁体176提供的第一磁场390主要在第一横向表面185横向地离开且经由第五横向表面265再次进入第一磁体176。第一和第二导电元件255、260设计为传导并定向第一磁场390。

第二磁体组件80具有设计为板状的第三导电元件280和设计为板状的第四导电元件285。第三导电元件280布置在第二横向表面205且优选地通过材料结合连接到第二横向表面205。

第四导电元件285布置在第二磁体195的第六横向表面290。例如,第六横向表面290平坦地设计且在xy平面中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六横向表面290在第二磁体的背向第一磁体组件75的一侧定向,平行于第二横向表面205且也平行于第一横向表面185。第三导电元件280和第四导电元件285具有相同的纵向范围且在第二磁体195的第二行200的整个纵向范围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五横向表面265和第六横向表面290布置在于横向方向上分别偏移地布置的xy平面中。第四导电元件285在第六横向表面290通过材料结合连接到第二磁体195。另外,第三和第四导电元件280、285可以具有碳钢作为物质。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磁体195通过其端面彼此邻接,且经由第三和第四导电元件280、285相互连接。结果,第二磁体组件80可以设计成杆状且特别易于操作。此外,第二磁体组件80因此特别坚固。

第三导电元件280、第二磁体195和第四导电元件285在上侧共同终止于第二磁体上侧295。第二磁体上侧295与第一磁体上侧275基本上布置在共同的(xz)平面中。在下侧,第三导电元件280、第四导电元件285和第二磁体195的第二行200在第二磁体下侧300终止。例如,第二磁体下侧300平坦地设计且在xz平面中延伸。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磁体下侧270和第二磁体下侧300布置在共同的(xz)平面中。第二磁体上侧295和第二磁体下侧300彼此平行地定向。

由第二磁体195提供的第二磁场395主要在第二横向表面205横向地离开且经由第六横向表面290再次进入第二磁体195。第三和第四导电元件280、285设计为传导并定向第二磁场395。

传感器组件85具有多个传感器301,例如布置成第三行305的传感器301,其平行于第一行180和第二行200行进。

图5示出了穿过传感器装置15的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为了清楚起见仅在图5绘示了一部分部件。

在下侧,传感器301可以附接到印刷电路板310。在印刷电路板310的下侧,在面向校正磁体组件95的一侧,传感器组件85可以具有传感器磁体315,传感器磁体315布置为彼此相距一定距离。每个传感器磁体315具有传感器磁体下侧320,例如,组件上侧225抵靠该传感器磁体下侧320。传感器磁体下侧320都共同地布置在共同的xz平面中。替代地,可以设想的是,间隙布置在传感器磁体下侧320和组件上侧225之间。

第三横向表面215布置为距第一磁体组件75一定距离,且第四横向表面220布置为距第二磁体组件80一定距离。

在横向方向上,第一磁体组件75、第二磁体组件80、评估单元90、传感器组件85和校正磁体组件95布置在第二外壳区段150和第三外壳区段155之间,直接在第一外壳区段145下方。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磁体组件75设置为使得,在上侧,第一磁体组件75以第一磁体上侧275抵靠盖内侧175。在横向方向上,第一磁体组件75布置为直接邻接第一连接位置160。该配置的优点在于,检测区35在横向方向上特别宽。另外,第一磁体组件75被横向地引导经过凹口130,使得第一磁体组件75在外壳内部70中设置的特别高。结果,输送平面40和第一磁体组件75之间的距离特别小。

第二磁体组件80以第二磁体上侧295在内部抵靠第一外壳区段145的盖内侧175。在这种情况下,在横向方向上,第二磁体组件80设置在第三外壳区段155的方向上,使得第二磁体组件80设置为直接邻接第二连接位置170。

第二磁体组件80也被横向地引导经过凹口130(其可选地布置在第三外壳区段155中),使得第二磁体组件80在外壳内部70中布置得特别高。两个磁体组件75、80优选地在外壳内部70中布置在相同的水平。

结果,第一磁体组件75具有在横向方向上距第二磁体组件80特别大的距离,使得第一间隙空间120设计为在横向方向上特别宽且检测区35在横向方向上特别宽。

每个传感器301具有传感器上侧325。传感器上侧325面向检测区35和第一外壳区段145。传感器301的传感器上侧325共同地布置在共同的xz平面中。组件上侧225和传感器上侧325彼此平行地定向。

传感器上侧325距盖内侧175预定的第一距离a1。第一预定距离a1的值在20μm至250μm的范围中,特别是50μm至130μm的第一距离a1,特别有利的是,距盖内侧175的50μm至100μm的第一距离a1

在横向方向上,第一磁体组件75距第二磁体组件80第二距离a2。第二距离a2的量近似等于校正磁体组件95的最大横向距离的两倍。

作为图5所示的配置的替代,还可以设想的是,第一磁体上侧275布置为距盖内侧175一定距离。作为附加或替代,还可以设想的是,第二磁体组件80的第二磁体上侧295布置为距盖内侧175一定距离。传感器上侧325也可以抵靠盖内侧175。

还可以设想的是,校正磁体组件95布置为距传感器组件85一定距离,特别是通过组件上侧225距传感器磁体下侧320一定距离。校正磁体组件95也可以不对称地布置,即,与两个磁体组件75、80中的一个的距离小于与另一个磁体组件75、80的距离。校正磁体组件95也可以相对于第一磁体组件75和/或第二磁体组件80倾斜地布置。也可以设想相对于传感器301的倾斜取向,而不是图5所示的平行取向。

图6示出了图1至5所示的传感器装置15的第一磁体组件75、第二磁体组件80和校正磁体组件95的平面图。

第一磁体组件75具有第一端面330且第二磁体组件80具有第二端面335。第二端面335布置在第二磁体组件80的面向第一端面330的一端。校正磁体组件95同样具有第三端面340。端面330、335、340各自布置在yz平面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面330和第二端面335布置在共同的平面345中。通过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磁体组件而缩短的校正磁体组件95的配置,第三端面340在纵向方向上从平面345朝向内部布置。

相反,在图6所示的左端,校正磁体组件95与第一和第二磁体组件75、80的配置与右端相同。

该配置的优点在于,在第一间隙空间120中的端面端处,在第一和第二磁体组件75、80之间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用于外壳50,以在x方向上定位和附接校正磁体组件95。

图7示出了第一外壳部分55和第二外壳部分60的切面的透视图。

第一保持指100和第二保持指105彼此不同地设计。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保持指105布置在面向第二外壳部分60的一侧,而另一方面,第一保持指100布置在背向第二外壳部分60的一侧。第一和第二保持指100、105在竖直方向上平行地延伸且在纵向方向上以两行彼此偏移地布置。在内部,第二保持指105具有用于界定插座360的接收轮廓的第一子区段355。在第二保持指105的自由端,第二保持指105可以具有第一闩锁凸耳365,其在第二外壳部分60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外壳部分60具有第三和第四保持指370、375的两个行,第四保持指375相对于第一保持指100给予对称平面190镜像对称地设计,但是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第一保持指100偏移地布置。第三保持指370相对于对称平面190镜像对称地设计,该对称平面190相对于第二保持指105居中地布置在第二和第三保持指105、370之间。第三保持指370具有插座360的接收轮廓的第二子区段380。接收轮廓的第二子区段380布置在第三保持指370的面向第二保持指105的一侧。尽管在纵向方向上偏移,第一子区段355与第二子区段380一起形成插座360。

在第三保持指370的自由端,第三保持指370具有第二闩锁凸耳385,第二闩锁凸耳385在第一外壳部分55的方向上延伸。

图8示出了通过传感器装置的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的切面。

传感器组件85和校正磁体组件95布置在插座360中,校正磁体组件95在下侧以组件下侧230抵靠插座360的底部389。底部389平坦地设计。保持肋388可以横向地邻接底部389,该保持肋388在横向方向上渐缩插座360,并在z方向上附接校正磁体组件95。在这种情况下,插座360由接收轮廓的第一子区段355和第二子区段380界定,子区段355、380在纵向方向上彼此偏移地布置。

例如,第一闩锁凸耳365和第二闩锁凸耳385在y方向上布置在相同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闩锁凸耳365和第二闩锁凸耳385在上侧接合在传感器组件85的印刷电路板310周围。传感器301布置在与闩锁凸耳365、385大致相同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301在横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闩锁凸耳365和第二闩锁凸耳385之间。间隙可以在传感器301与第一和第二闩锁凸耳365、385之间各自布置在两侧。

该配置的优点在于,在将传感器装置15安装在插座360中时,可以首先***校正磁体组件95且然后是传感器组件85,且第一和第二闩锁凸耳365、385然后闩锁在其上并附接传感器组件85和校正磁体组件95。然后,第一磁体组件75在背向校正磁体组件95的一侧***第一保持指100和第二保持指105之间吗,且第二磁体组件80***第三保持指370和第四保持指375之间。结果,可以防止第二保持指105和/或第三保持指370的弯曲,从而防止插座360的加宽以便移除传感器组件85和/或校正磁体组件95。

图9示出了通过图1所示的传感器装置15的沿着图1所示的剖面A-A的剖视图。此外,在图9中借助磁场线描绘了第一至第三磁场390、395、400产生的第一磁场390、第二磁场395、第三磁场400和总磁场405。

在第一磁体176中,第一磁场390从第一磁体北极N1到第一磁体南极S1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横向表面185和第五横向表面265行进。第一磁场390在第一横向表面185处离开第一磁体176并进入第一导电元件255。第一导电元件255在外壳盖65的方向上以大约90度向上弯曲第一磁场390的一部分,并引导第一磁场390的至少一部分到第一磁体上侧275。第一磁场390的另一部分在面向校正磁体组件95的一侧从第一导电元件255横向地离开。通过第一导电元件255重新设定路线的第一磁场390在第一磁体上侧275从第一导电元件255离开。第一磁场390穿透外壳盖65并穿透检测区35。

在背向传感器组件85的一侧,第一磁场390穿透到第二导电元件260中,例如经由第一磁体上侧275或横向地穿透到第二导电元件260中。第二导电元件260偏转第一磁场390,例如以基本上90度,且朝向第五横向表面265引导第一磁场390,第一磁场390经由第五横向表面265再次进入第一磁场390。

与第一磁体组件75相对,第二磁体组件80的第二磁体195提供第二磁场395。第二磁场395垂直于第二横向表面205和第六横向表面290行进到第二磁体195中。第二磁场395经由第二横向表面205进入第三导电元件280。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导电元件280可以在外壳盖65的方向上将第二磁场395例如向上偏转90°。偏转的第二磁场395被第三导电元件280朝向第二磁体上侧295引导。第二磁场395的第二部分在面向第一磁体组件75的一侧从第二磁体组件80离开。在第二磁体上侧295,第二磁场395直接从第三导电元件280和从第二磁体195离开。第二磁场395穿透外壳盖65和检测区35。在第二磁体上侧295,第二磁场395在上侧也横向地进入第四导电元件285。第二磁场395也可以在背向第一磁体组件75的一侧横向地穿透第四导电元件185。第四导电元件285至少部分地偏转第二磁场395,例如以90度,并将其引导到第六横向表面290,第二磁场395在此处再次进入第二磁体195。

校正磁体210提供第三磁场400,校正磁体210中的第三磁场400垂直于第一磁体176中的第一磁场390行进且垂直于第二磁体195中的第二磁场395行进。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磁场400在校正磁体210中基本上平行于y轴行进。

第三磁场400在校正磁体上侧245从校正磁体210离开。第一校正导电元件235在第三横向表面215的方向和第四横向表面220的方向上横向地偏转第三磁场400的第一部分。第三磁场400的第二部分在垂直方向上穿透第一校正导电元件235并在组件上侧225离开。第三磁场400的第一部分在第一校正导电元件235的第三横向表面215和第四横向表面220处离开。同样,第三磁场400的一部分直接在校正磁体210处在第三横向表面215处和第四横向表面220处离开。第三磁场400(取决于空间分布)在第二校正导电元件240处经由第三和第四横向表面215、220或经由组件下侧230进入第二校正导电元件240。第二校正导电元件240朝向校正磁体下侧250引导穿透的第三磁场400。

第一至第三磁场390、395、400形成总磁场405。总磁场405基本上垂直地穿透检测区35(在xy平面中行进)且当文件31的磁安全特征被引导通过检测区35时,引起文件31的磁性颜料的磁化,其效果是传感器组件85可以检测到磁化,这实际上是通过第一和第二磁场发生的。在磁化的基础上,传感器组件85可以向控制设备20提供传感器信号,控制设备20感测传感器信号并进一步处理以检查文件31的磁安全特征以确定真实性。

在这种情况下,总磁场405定向为使得总磁场405基本上垂直于,特别是垂直于传感器上侧325穿透传感器组件85。这种配置的优点在于,由于传感器组件85不会检测到由于总磁场的错误取向而产生的杂散磁场,因此传感器组件85可以特别精确地检测文件31的磁安全特征。

此外,总磁场405通过校正磁体组件95产生的发散场进行调整,使得仅第一和第二磁体75、80提供的会聚公共磁场(在没有校正磁体组件的情况下)被修改为形成紧靠传感器组件85的平行总磁场405。

结果,例如,传感器装置85可以至少特别可靠地感测至少文件31的磁安全特征,特别是在支付交易中用作有价值证券的证书。

在没有校正磁体组件95的情况下,则仅由第一和第二磁体组件75、80产生的总磁场穿透传感器组件85,其磁场线相对于传感器上侧325倾斜地行进,使得当感测到磁安全特征时,传感器组件85总是感测到由第一和第二磁体组件75、80产生的总磁场的至少一个分量。由于由其导致的传感器的过载,以及传感器的工作点移位到传感器组件85的传感器特性曲线的不利区域中,文件31(特别是有价证券)的磁安全特征无法可靠地被检测到。

此外,在图1至图9中描述的传感器装置15的配置具有的优点是,总磁场405在检测区35中特别强,从而可以特别精确地测量磁安全特征31。

应当注意,图1至9所示的传感器装置15的配置是作为示例给出的。当然,也可以设想将传感器装置15不同地配置,或者也可以考虑上述替代方案。

2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使用垫片来适应壳体内硬币卷中少于一定数量的硬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