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以及具备该电动阀的冷冻循环系统

文档序号:1240345 发布日期:2020-08-18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动阀以及具备该电动阀的冷冻循环系统 (Electrically operated valve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provided with same ) 是由 小林一也 尾崎友哉 于 2020-01-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阀以及具备该电动阀的冷冻循环系统,能够抑制与阀芯碰撞的流体引起的异音的产生。在阀主体部(36)中,在阀座(36V)中的面对第一端口(32P)的部分,在阀芯收纳部(36A)中的阀芯(26)与第一端口(32P)之间一体地形成有大致半圆筒状的防护壁(36WA),该防护壁(36WA)预防刚经由第一端口(32P)流入之后的制冷剂向阀芯(26)的碰撞。(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 valve and a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with the electric valve, which can inhibit the generation of abnormal sound caused by fluid colliding with a valve core. In the valve body (36), a substantially semi-cylindrical protective wall (36WA) is integrally formed between the valve element (26) and the first port (32P) in the valve element housing section (36A) at the portion of the valve seat (36V) facing the first port (32P), and the protective wall (36WA) prevents the refrigerant immediately after flowing in through the first port (32P) from colliding with the valve element (26).)

电动阀以及具备该电动阀的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阀、以及具备该电动阀的冷冻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冷冻循环系统中,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配置有电动阀来作为膨胀阀。这种电动阀提出了如下结构,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为了抑制因消灭阀箱的阀口的端口部内的制冷剂中所产生的气泡时的冲击力而产生的噪音,阀口的端口部随着远离阀座的靠阀芯的表面而逐渐缩小。由此,阀芯的外周面与端口部的内面变得大致平行。其结果,由于可靠地防止了端口部的内面与阀芯的间隔在阀芯的长度方向上急剧地变化,因此制冷剂的压力不会在端口部内急剧地下降,不会在端口部内的制冷剂中产生成为噪音的主要原因的气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19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的电动阀中,刚从与阀箱连接的横接头的入口端口导入到阀箱的阀室之后的流体与阀芯中的圆锥形的流量调整部直接碰撞,因此有阀芯的流量调整部基于流体所作用的力而振动,并在电动阀内产生异音的担忧。

考虑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电动阀、以及具备该电动阀的冷冻循环系统中,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与阀芯碰撞的流体引起的异音的产生的电动阀、以及具备该电动阀的冷冻循环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电动阀构成为具备:阀主体部,其具备阀芯收纳部,该阀芯收纳部具有与第一通路连接的第一端口、和与相对于第一通路大致正交的第二通路连接的第二端口,并与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连通,该阀芯收纳部将阀芯单元收纳为能够移动,该阀芯单元包含对设于第二端口的阀座的阀端口进行开闭控制的阀芯而成;电磁驱动器,其包含定子线圈单元而成,该定子线圈单元使执行对阀座的阀端口进行开闭控制的动作的驱动机构工作,以便对在阀芯单元的阀芯的前端部与阀座的阀端口的周缘之间通过的流体的流量进行调整;以及防护壁,其设于阀芯收纳部中的面对第一端口的部分与阀芯之间,预防刚从第一端口流入到阀芯收纳部之后的流体向阀芯的碰撞。

另外,防护壁也可以与阀座一体地形成,或者也可以与阀芯收纳部中的引导阀芯的套筒一体地形成。并且,防护壁也可以与引导支撑部一体地形成,该引导支撑部引导阀芯收纳部中的与阀芯连结的阀芯外壳。防护壁也可以具有遮蔽阀芯的外周部的大致一半那样的大致半圆筒状的剖面形状。

并且,本发明的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蒸发器、压缩机以及冷凝器,上述的电动阀设置于配置在冷凝器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之间的配管。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阀、以及具备该电动阀的冷冻循环系统,在阀芯收纳部中的面对第一端口的部分与阀芯之间设有防护壁,预防刚从第一端口流入到阀芯收纳部之后的流体向阀芯的碰撞,因此能够抑制与阀芯碰撞的流体引起的异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从图1中的箭头IIA所示的方向观察的向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防护壁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防护壁的又一个例子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防护壁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防护壁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防护壁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防护壁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将未设有防护壁的电动阀的噪音降低值(dB)设为零时、与设有各种防护壁的各电动阀中的各声压级相应的噪音降低值(dB)的表。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概略地表示应用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冷冻循环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图。

图中:

12、13—引导支撑部,13WA、31WA、36WA、36WAL、38′WA、36WB、36WC、36WD、36WE—防护壁,14—外螺纹轴,18、19—阀芯外壳,23、26—阀芯,31、36—阀主体部,31A、36A—阀芯收纳部,31V、31′V、36V—阀座,32—连接用管,32P—第一端口,38—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及配管用管。

例如,如图14所示,作为第一实施例的电动阀3配置在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中的后述的制冷运转时的室外换热器6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2的入口之间。电动阀3在制冷运转时由后述的连接用管32接合于一次侧配管Du1,由连接用管34接合于二次侧配管Du2。一次侧配管Du1连接室外换热器6的出口和电动阀3,二次侧配管Du2连接室内换热器2的入口和电动阀3。在室内换热器2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6的入口之间,配设有与室内换热器2的出口接合的配管Du3、流路切换阀8、以及与室外换热器6的入口接合的配管Du6。另外,压缩机4通过配管Du4以及配管Du5而与流路切换阀8接合。配管Du3的另一端与流路切换阀8的端口8b接合。配管Du6的另一端与流路切换阀8的端口8d接合。配管Du4的一端与流路切换阀8的端口8c接合,配管Du4的另一端与压缩机4的吸入口接合。配管Du5的一端与流路切换阀8的端口8a接合,配管Du5的另一端与压缩机4的排出口接合。在制冷运转时,端口8a与端口8d连通,端口8b与端口8c连通。由此,在制冷运转时,冷冻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例如沿图14所示的箭头R所示的方向循环,室外换热器6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内换热器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此外,对制冷运转时电动阀3由连接用管32接合于一次侧配管Du1并由连接用管34接合于二次侧配管Du2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在制冷运转时,电动阀3由连接用管34接合于一次侧配管Du1,并由连接用管32接合于二次侧配管Du2。

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时,以流路切换阀8的端口8a与端口8b连通且端口8c与端口8d连通的方式,切换流路切换阀8。由此,在制热运转时,冷冻循环系统中的制冷剂例如沿图14所示的箭头F所示的方向循环,室内换热器2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外换热器6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此外,通过省略了图示的控制部,对压缩机4以及电动阀3进行驱动控制,对流路切换阀8进行切换控制。

如图1所示,电动阀构成为包括:阀驱动部,其配置在圆筒状的转子外壳20内且驱动后述的阀芯单元;阀主体连结部30,其与转子外壳20的端部连结;阀主体部36,其与阀主体连结部30的下端结合,且具备具有由阀芯26的前端部开闭的阀端口36Va的阀座36V;以及阀芯单元,其配置在阀主体部36内且包含开闭阀座36V的阀端口36Va的阀芯26。

阀驱动部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要素:外螺纹轴14,其使后述的阀芯单元进行升降动作;引导支撑部12,其具有形成有与外螺纹轴14嵌合的内螺纹12FMS的内螺纹部12B,且固定于阀主体连结部30并引导阀芯单元使其能够进行升降动作;转子10,其固定于外螺纹轴14的导向轴部14A且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并被磁化;以及定子线圈40,其配置在转子外壳20的外周部且使转子10旋转。

引导支撑部12在内周部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引导构成阀芯单元的一部分的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8使其能够进行升降动作。

外螺纹轴14包括:外螺纹部14B,其与内螺纹部12B的内螺纹12FMS嵌合;连结部14C,其形成于外螺纹部14B的下端且经由垫圈16而与阀芯外壳18的贯通孔18a周缘卡合;以及导向轴部14A,其形成于外螺纹部14B的上端。导向轴部14A能够转动地支撑于从转子外壳20内的顶部沿中心轴线朝向引导支撑部12突出的圆筒部20C内。

在圆筒部20C的外周部形成有螺旋导向部11,该螺旋导向部11引导可动限位片11B使其一边旋转一边沿圆筒部20C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可动限位片11B的一端与转子10的突起部卡定。另外,在圆筒部20C的最上端部以及最下端部分别设有可动限位片11B的止转件20US以及20LS。由此,在可动限位片11B与止转件20US以及20LS抵接时,可动限位片11B以与后述的阀芯26的预定的闭阀位置、以及预定的开阀(全开)位置对应的预定的旋转角度停止。

此外,上述的阀驱动部基于通过省略了图示的驱动控制部向定子线圈40供给的驱动脉冲信号来控制。

阀芯单元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针状的阀芯26,其开闭后述的阀座36V的阀端口36Va;圆柱状的树脂制的弹簧支架部件24,其使外螺纹轴14的连结部14C的伸出部14F与树脂制的垫圈16以及套环17协作来与阀芯外壳18的开口端部18T的内周缘卡合;螺旋弹簧22,其配置在弹簧支架部件24的伸出部24T与阀芯26的一端26EA的弹簧支架用环状平坦部之间,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对双方施力;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8,其收纳弹簧支架部件24、螺旋弹簧22以及阀芯26的一端26EA。

在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8的靠近阀主体部36的一端,设有承接阀芯26的一端26EA的伸出部的环状的限位部18E。由此,阀芯26的一端26EA具有预定的间隙地支撑于限位部18E,因此阀芯26的相对于阀芯外壳18的自由度变高。阀主体连结部30具有收纳引导支撑部12的下部、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8的小空间部30A。

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8的外周部与上述的引导支撑部12的引导面滑动接触且被支撑为能够进行升降动作。由此,阀芯26的另一端26EB的最前端(针状部)插入于阀座36V的阀端口36Va,并且阀芯26的针状部的外周面与阀端口36Va的开口部周缘抵接之后,在继续使外螺纹轴14下降时,螺旋弹簧22被压缩预定量。由此,阀芯26的针状部的外周面通过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而被按压至阀端口36Va的开口部周缘。由此,阀座36V的阀端口36Va被封闭。

阀主体部36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铝合金、或者树脂材料等制成,在内侧具有阀芯收纳部36A,该阀芯收纳部36A收纳引导阀芯26使其能够升降的套筒38、和阀芯26的另一端26EB。阀主体部36的上端部通过铆接以及硬钎焊而固定于上述的阀主体连结部30的下端的孔周缘。套筒38通过压入以及铆接而固定于阀主体部36的上端部。

在阀芯收纳部36A,阀芯26的另一端26EB朝向阀端口36Va突出。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阀芯收纳部36A形成有:第一端口32P,其在与阀芯26的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轴线上连接有作为第一通路的连接用管32的一端;以及阀座36V,其具有与第二端口34P连通的阀端口36Va,该第二端口34P在与阀芯26的中心轴线共通的轴线上连接有作为第二通路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如图3以及图4放大所示,在阀座36V的面对第一端口32P的部分,在阀主体部36中的阀芯26与第一端口32P之间一体地形成有大致半圆筒状的防护壁36WA,该防护壁36WA预防刚经由第一端口32P流入到阀芯收纳部36A之后的制冷剂向阀芯26的碰撞。大致半圆筒状的防护壁36WA隔开沿半径方向的预定的间隙而在阀端口36Va(阀芯26)周围形成为同心状。另外,大致半圆筒状的防护壁36WA从阀座36V朝向套筒38的下端向上方延伸。防护壁36WA的上端与套筒38的下端抵接。防护壁36WA的外周部的直径设定为比第一端口32P的直径小。

在该结构中,阀驱动部的定子线圈40由来自驱动控制部的驱动脉冲信号控制,通过使阀芯26进行升降动作,作为经由连接用管32或者连接用管34供给的流体的制冷剂沿着箭头F或者箭头R所示的方向,经由形成在形成阀座36V的阀端口36Va的内周面与阀芯26的另一端26EB的针状部之间的间隙流路而以预定的流量通过。此时,如图4所示,刚从连接用管32的第一端口32P流入到阀芯收纳部36A之后的制冷剂(流体)FL与防护壁36WA碰撞,从而不会与阀芯26直接碰撞而是分成两个流向,绕入阀芯26的外周部与阀芯收纳部36A的内周面之间,经由间隙流路而以预定的流量通过。因此,可抑制阀芯26的另一端26EB的振动。

详细而言,在未设置防护壁36WA的情况下,由于流体容易从第一端口32P流入阀芯收纳部36A,因此阀端口36Va(阀芯26)周围的第一端口32P的开口附近的位置的流速会变得特别高。其结果,在阀芯26的另一端26EB周围的压力(流速)不均匀的状态下,流体通过形成在形成阀座36V的阀端口36Va的内周面与阀芯26的另一端26EB的针状部之间的间隙流路,容易产生噪音。

但是,在设有防护壁36WA的情况下,通过流体与防护壁36WA碰撞,从而流速下降,之后,流体绕入阀芯26的外周部与阀芯收纳部36A的内周面之间,在形成阀座36V的阀端口36Va的内周面与阀芯26的另一端26EB的针状部之间形成的间隙流路中,流入时的阀芯26的另一端26EB周围的压力差(流速差)渐减,因此也可以抑制电动阀中的噪音的产生。

在上述例子中,防护壁36WA的上端与套筒38的下端抵接,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以在防护壁36WAL的上端与套筒38的下端之间产生预定的间隙的方式形成防护壁36WAL。但是,防护壁36WAL的上端的位置H2需要位于比阀芯26的另一端26EB的针状部的最大上升位置H1高的位置。

并且,在上述例子中,防护壁36WA以及防护壁36WAL设于阀座36V,但并不限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如图6所示,防护壁38′WA与套筒38′一体地形成。此外,在图6中,电动阀的结构具备:配置于图1所示的圆筒状的转子外壳20内且驱动后述的阀芯单元的阀驱动部;与转子外壳20的端部连结的阀主体连结部30;以及配置于阀主体部36′内且包含开闭阀座36′V的阀端口36′Va的阀芯26的阀芯单元,但是除了阀主体部36′以外,为相同的构成要素,因此省略其重复说明。

阀主体部36′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铝合金、或者树脂材料等制成,在内侧具有收纳能够升降地引导阀芯26的套筒38′、和阀芯26的另一端26EB的阀芯收纳部36′A。阀主体部36′的上端部通过铆接以及硬钎焊固定于上述的阀主体连结部30的下端的孔周缘。套筒38′通过压入以及铆接固定于阀主体部36′的上端部。在阀芯收纳部36′A,阀芯26的另一端26EB朝向阀端口36′Va突出。另外,在阀芯收纳部36′A形成有:第一端口32P,其在与阀芯26的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轴线上连接有作为第一通路的连接用管32的一端;以及阀座36′V,其具有与第二端口34P连通的阀端口36′Va,该第二端口34P在与阀芯26的中心轴线共通的轴线上连接有作为第二通路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在阀座36′V中的面对第一端口32P的部分,与套筒38′的下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大致半圆筒状的防护壁38′WA,该防护壁38′WA预防刚经由第一端口32P而流入到阀芯收纳部36′A之后的制冷剂向阀芯26的碰撞。大致半圆筒状的防护壁38′WA例如隔开预定的间隙而在阀端口36′Va周围形成为同心状。另外,防护壁36′WA的下端与阀座36V的表面抵接。

在该结构中,刚从连接用管32的第一端口32P流入到阀芯收纳部36′A之后的制冷剂(流体)与防护壁38′WA碰撞,从而不会与阀芯26直接碰撞,而是分成两个流向,绕入阀芯26的外周部与阀芯收纳部36′A的内周面之间,经由间隙流路而以预定的流量通过。因此,可抑制阀芯26的另一端26EB的振动,而且阀芯26的另一端26EB周围的压力差(流速差)渐减,因此可抑制电动阀中的噪音的产生。

并且,在图1所示例子中,作为所使用的大致半圆筒状的防护壁36WA的变形例,也可以使用图7所示那样的防护壁36WB。在图7中,形成于阀座36V的防护壁36WB的中心角例如为比180°小的角度,并且防护壁36WB中的沿横穿阀端口36Va的中心轴线的半径方向的宽度W也可以是阀芯26的直径以上的值。

另外,如图8所示,与防护壁36WB相同形状的防护壁36WC和防护壁36WB也可以以阀端口36Va的中心轴线为对称轴线而对置的方式设置一对。

此外,防护壁的剖面形状并不限于构成为大致半圆筒状的一部分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如图9以及图10所示,防护壁36WD的剖面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的形状,或者防护壁36WE的剖面形状也可以是类似于上弦月的形状。

图11中示出了对上述的电动阀所使用的防护壁的各种例子、例如图1所示的例子(EM1)、图6所示的例子(EM2)、图8所示的例子(EM3)、图7所示的例子(EM4)、图9所示的例子(EM5)、以及图10所示的例子(EM6)分别比较了所得到的噪音降低值(dB)的结果。噪音降低值(dB)是由本申请的发明者验证的结果。这种验证是使用未设置上述那样的防护壁的电动阀、和设有各种防护壁的各电动阀来进行的。

图11中的噪音降低值(dB)是将在连接用管32、34之间的压力差为1MPa的状态下成为最大流量的10%的流量的阀开度(间隙流路)中分别测定出的声压级进行换算而得到的值。噪音降低值(dB)例如是在将未设置防护壁的电动阀的噪音降低值(dB)设为零时,与设置有各种防护壁的各电动阀中的各声压级相应的值。

因此,从图11的表可知,在任一例子中均确认到噪音降低效果,尤其是验证到图1所示的例子(EM1)、图6所示的例子(EM2)、图7所示的例子(EM3)的噪音降低效果比其它例子中的噪音降低效果高。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及配管用管。作为第二实施例的电动阀与上述的例子相同,例如,如图14所示,配置在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中的后述的制冷运转时的室外换热器6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2的入口之间。

电动阀构成为包括:阀驱动部,其配置在圆筒状的转子外壳20内且驱动后述的阀芯单元;阀主体部31,其与转子外壳20的端部连结且具有由阀芯23的前端部开闭的阀座31V;以及阀芯单元,其配置在阀主体部31内且包含开闭阀座31V的阀芯23而成。

此外,在图12以及后述的图13所示的例子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例子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在图12以及后述的图13所示的例子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同样设有图1所示的例子中的定子线圈40、圆筒部20C、螺旋导向部11、可动限位片11B的止转件20US以及20LS等。

阀驱动部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要素:外螺纹轴14,其使阀芯单元进行升降动作;引导支撑部12,其具有形成有与外螺纹轴14嵌合的内螺纹12FMS的内螺纹部12B,且固定于阀主体部31并引导阀芯单元使其能够进行升降动作;转子10,其固定于外螺纹轴14的导向轴部14A且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并被磁化;以及定子线圈(未图示),其配置在转子外壳20的外周部且使转子10旋转。

外螺纹轴14包括:外螺纹部14B,其与内螺纹部12B的内螺纹12FMS嵌合;连结部14C,其形成于外螺纹部14B的下端且经由垫圈16而与阀芯外壳19的贯通孔19a周缘卡合;以及导向轴部14A,其形成于外螺纹部14B的上端。导向轴部14A能够转动地支撑于从转子外壳20内的顶部沿中心轴线朝向引导支撑部12突出的圆筒部20C内。

上述的阀驱动部基于通过省略了图示的驱动控制部向定子线圈供给的驱动脉冲信号来控制。

阀芯单元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要素:针状的阀芯23,其开闭后述的阀座31V的阀端口31Va;圆柱状的树脂制的弹簧支架部件24,其使外螺纹轴14的连结部14C的伸出部14F与树脂制的垫圈16协作来与阀芯外壳19的开口端部19T的内周缘卡合;螺旋弹簧22,其配置在弹簧支架部件24的伸出部24T与阀芯23的一端23EA的弹簧支架用环状平坦部之间,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对双方施力;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9,其收纳弹簧支架部件24、螺旋弹簧22以及阀芯23的一端23EA。

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9的靠近阀座31V的一端通过紧固阀芯23的一端23EA的外周部而被封闭。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9的另一方成为开口端部19T,该开口端部19T具有供外螺纹轴14的连结部14C中的对垫圈16进行定位的缩径部通过的孔19a。因此,垫圈16配置在阀芯外壳19的开口端部19T的内周缘与伸出部14F的一方端面之间。

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9的外周部与上述的引导支撑部12的引导面滑动接触且被支撑为能够进行升降动作。由此,阀芯23的另一端23EB的最前端(针状部)插入于阀座31V的阀端口31Va,并且阀芯23的针状部的外周面与阀端口31Va的开口部周缘抵接之后,在使外螺纹轴14继续下降时,螺旋弹簧22被压缩预定量。由此,阀芯23的针状部的外周面通过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而被按压至阀端口31Va的开口部周缘。由此,阀座31V的阀端口31Va被封闭。

阀主体部31由金属材料例如黄铜、不锈钢、铝合金、或者树脂材料等制成,在内侧具有阀芯收纳部31A,该阀芯收纳部31A收纳处于内螺纹部12B的下方的引导支撑部12的下端、阀芯23的另一端23EB以及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9。在阀芯收纳部31A,阀芯23的另一端23EB朝向阀端口31Va突出。另外,在阀芯收纳部31A形成有:第一端口32P,其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大致正交的轴线上连接有作为第一通路的连接用管32的一端;以及阀座31V,其与第二端口34P相邻,该第二端口34P在与阀芯23的中心轴线共通的轴线上连接有作为第二通路的连接用管34的一端。在阀座31V,半圆筒状的防护壁31WA面对第一端口32P地与阀座31V一体地形成于阀芯外壳19的外周面与第一端口32P之间。防护壁31WA的上端与引导支撑部12的下端面部抵接。

在该结构中,刚从连接用管32的第一端口32P流入到阀芯收纳部31A之后的制冷剂(流体)与防护壁31WA碰撞,从而不会与阀芯外壳19以及阀芯23直接碰撞,而是分成两个流向,绕入阀芯23的外周部与阀芯收纳部31A的内周面之间,经由间隙流路而以预定的流量通过。因此,可抑制阀芯23的另一端23EB的振动,而且阀芯23的另一端23EB周围的压力差(流速差)渐减,因此可抑制电动阀中的噪音的产生。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动阀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及配管用管。作为第三实施例的电动阀与上述的例相同,例如,如图14所示,配置在冷冻循环系统的配管中的后述的制冷运转时的室外换热器6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2的入口之间。

电动阀构成为包括:阀驱动部,其配置在圆筒状的转子外壳20内且驱动后述的阀芯单元;阀主体部31,其与转子外壳20的端部连结且具有由阀芯23的前端部开闭的阀座31′V;阀芯单元,其配置在阀主体部31内且包含开闭阀座31′V的阀芯23而成。此外,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对于与图1所示的例子以及图12所示的例子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来表示,并省略其重复说明。

阀驱动部构成为包括以下部件作为主要的要素:外螺纹轴14,其使阀芯单元进行升降动作;引导支撑部13,其具有形成有与外螺纹轴14嵌合的内螺纹13FMS的内螺纹部13B,且固定于阀主体部31并引导阀芯单元使其能够进行升降动作;转子10,其固定于外螺纹轴14的导向轴部14A且能够旋转地被支撑并被磁化;以及定子线圈(未图示),其配置在转子外壳20的外周部且使转子10旋转。

引导支撑部13在内周部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引导阀芯单元的圆筒状的阀芯外壳19使其能够一边旋转一边进行升降动作。另外,引导支撑部13在下部具有与引导面相连的防护壁13WA。半圆筒状的防护壁13WA面对第一端口32P地与引导支撑部13的下部一体地形成于阀芯外壳19的外周面与第一端口32P之间。防护壁13WA的下端朝向阀座31′V延伸至比阀座31′V的上表面更靠下方,但是也可以使防护壁与阀座31′V的周缘抵接、或者与阀主体部31的内底面抵接。

在该结构中,刚从连接用管32的第一端口32P流入到阀芯收纳部31A之后的制冷剂(流体)也与防护壁13WA碰撞,从而不会与阀芯外壳19以及阀芯23直接碰撞,而是分成两个流向,绕入阀芯23的外周部与阀芯收纳部31A的内周面之间,经由间隙流路而以预定的流量通过。因此,可抑制阀芯23的另一端23EB的振动,而且阀芯23的另一端23EB周围的压力差(流速差)渐减,因此可抑制电动阀中的噪音的产生。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易安装高稳定性截止阀及使用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