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

文档序号:1256165 发布日期:2020-08-21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无级变速器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是由 小林和好 有松正夫 古屋雅之 山本健一 藤井省吾 田村将和 沼田和也 汤川洋久 于 2018-12-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1)具备:在一对带轮(5、6)上卷挂有带(V)的变速机构(4)、以及形成用于变速机构(4)的收纳室(80)的壳体(8)。带轮(5、6)具有:固定带轮(51、61)以及可动带轮(55、65)。带(V)具有:层叠并配置成环状的元件(41)、以及将层叠的元件(41)捆束的环(45)。在壳体(8)的周壁部(82),设置有可观察元件(41)的侧面(420、420)的观察孔(87a)。(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1)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4) having a belt (V) wound around a pair of pulleys (5, 6), and a case (8) forming a housing chamber (80) for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4). The pulleys (5, 6) have: fixed pulleys (51, 61) and movable pulleys (55, 65). The belt (V) has: the device comprises elements (41) which are stacked and arranged in a ring shape, and rings (45) which bind the stacked elements (41). An observation hole (87a) through which the side surfaces (420 ) of the element (41) can be observed is provided in the peripheral wall (82) of the housing (8).)

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式无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变速机构部(变速机构)具有:一对带轮(初级带轮、次级带轮)、以及卷挂在一对带轮上的带。

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将两侧具有缝隙部的板状的元件层叠并配置成环状,通过插通缝隙部的环而将各元件捆束而构成的无级变速器用的带。

元件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与带轮的滑轮面接触的侧面。

在变速机构部,经由卷挂在一对带轮上的带,进行一对带轮之间的旋转驱动力(扭矩)的传递。

在各元件中,与带轮的滑轮面接触的侧面(flank面)参与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元件的侧面,在带轮的直径方向交替排列而形成有经由油膜与滑轮面接触的山部、以及向带轮的圆周方向排出润滑油的槽部。

在侧面与滑轮面的接触界面形成有由润滑油形成的油膜(反应膜)。

侧面的槽部具有促进反应膜的生成所必要的油槽深度,以使滑轮面与带侧的侧面之间不产生金属接触。

侧面的山部具有不使在滑轮面和带之间生成的反应膜磨损的初始磨损高度。

在一对带轮之间的扭矩传递时,带与带轮之间会产生一些滑动,该滑动会使带与带轮发热。

在此,为了抑制滑动,若提高对一对带轮的带的夹持压,则元件的侧面与滑轮面的接触面压就会增大,摩擦引起的发热也会变大。

当摩擦引起的发热变大时,在元件的侧面上容易产生异常磨损以及烧结。

这是因为,由于元件和带轮是由同种金属制成的,如果发热变大,就容易产生凝结和损伤。

因此,必须要定期检查带的侧面上有无损伤。

在以往的无级变速器的情况下,取下变速器壳体下部的油盘,从变速器壳体的油盘侧的开口插入检查工具,确认有无损伤。

但是,如果每次检查时都取下油盘,则变速器壳体内的润滑油也需要暂时排出,检查工作比较麻烦。

于是,要求能够更简便地确认损伤的有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41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3049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具备:变速机构,其在一对带轮上卷挂带而构成;变速器壳体,其具有所述变速机构的收纳室,通过变更所述一对带轮各自的所述带的卷挂半径,由此,实现所希望的变速比,其中,所述收纳室具有包围所述变速机构的外周的周壁部,所述一对带轮在所述周壁部的内侧以围绕分别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设定的一对旋转轴可旋转的方式设置,所述带轮具有:固定带轮、以及可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位移的可动带轮,且构成为通过所述可动带轮在所述旋转轴方向的位移,变更所述带轮的所述带的卷挂半径,所述带具有:层叠并配置成环状的元件、以及将层叠的所述元件捆束的环,所述元件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通过所述固定带轮和所述可动带轮把持的侧面,在所述周壁部设置有可观察所述侧面的观察孔。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确认元件的侧面有无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无级变速器的图。

图2是说明无级变速器的带的图。

图3是说明无级变速器的壳体的图。

图4是说明设于壳体的观察孔的图。

图5是说明设于壳体的观察孔的图。

图6是说明观察孔与带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带式无级变速器1中,发动机(未图示)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液力变矩器TC和前进后退切换机构3输入到变速机构4。

变速机构4具有一对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以及卷挂在一对带轮上的带V。

初级带轮5和次级带轮6设置为围绕相互平行的旋转轴X1、X2可旋转。

初级带轮5具有:固定带轮51、以及可在旋转轴X1方向上位移的可动带轮55。

固定带轮51和可动带轮55具有沿旋转轴X1的直径方向延伸的滑轮部52、56,这些滑轮部52、56之间的相对面成为相对于旋转轴X1倾斜的滑轮面52a、56a。

在初级带轮5,这些滑轮面52a、56a之间形成卷挂带V的V形槽。

在初级带轮5,通过可动带轮55在旋转轴X1方向的位移,变更V形槽的沟槽宽度,从而变更初级带轮5中的带V的卷挂半径。

次级带轮6也具有:固定带轮61、以及可向旋转轴X2方向位移的可动带轮65。

固定带轮61和可动带轮65具有沿旋转轴X2的直径方向延伸的滑轮部62、66,这些滑轮部62、66之间的相对面成为相对于旋转轴X2倾斜的滑轮面62a、66a。

在次级带轮6,这些滑轮面62a、66a之间形成卷挂带V的V形槽。

在次级带轮6,通过可动带轮65的旋转轴X2方向的位移,变更V形槽的沟槽宽度,从而变更次级带轮6的带V的卷挂半径。

图2是说明带V的结构的图。图2的(a)是说明构成带V的元件41和环45的图。图2的(b)是元件41的平面图,图2的(c)是元件41的侧面图。

如图2的(a)所示,带V具有:层叠并配置成环状的多个元件41、以及将层叠的元件41捆束的环45。

环45是由高强度钢板构成的多个薄板的环45a重叠成层状并形成环状。

如图2的(b)、(c)所示,元件41具有:楔部42、头部43、以及连接楔部42和头部43的连接部44。

在元件41中,楔部42的头部43侧的上表面成为使环45滑动的鞍形面42a,在连接部44的两侧,环45插通在鞍形面42a和头部43之间。

在带V中,元件41由位于连接部44两侧的一对环45、45约束。

在楔部42,宽度方向的两侧缘成为相对于元件41的中心线Lm倾斜规定角度的侧面420、420。

楔部42通过侧面420、420形成为随着远离头部43而使与中心线Lm正交的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形状。

在带V的卷挂在初级带轮5上的区域中,元件41的侧面420、420由固定带轮51的滑轮面52a和可动带轮55的滑轮面56a把持(参照图2(b)中的假想线)。

同样地,在带V的卷挂在次级带轮6上的区域中,元件41的侧面420、420由固定带轮61的滑轮面62a和可动带轮65的滑轮面66a把持。

在侧面420、420,沿着中心线Lm在上下方向上交替排列而形成有多个山部420a和槽部420b。

如图2的(c)所示,在侧视中,这些山部420a和槽部420b沿着带V的长边方向延伸,相互平行地设置。

在变速机构4,在进行经由带V的扭矩传递时,向带V的卷挂在初级带轮5上的区域施加来自滑轮部52、56的把持力,向卷挂在次级带轮6上的区域施加来自滑轮部62、66的把持力。

该把持力作用于使带V的元件41向旋转轴X1、X2的径向外侧位移的方向。

在带V中,各元件41通过插通鞍形面42a和头部43之间的环45、45,限制向径向外侧的位移。

因此,在带V的卷挂到初级带轮5和次级带轮6的区域中,元件41的侧面420、420与滑轮面52a、56a、62a、66a通过对应于把持力的摩擦力而接触。

由此,进行带V与初级带轮5以及次级带轮6之间的扭矩传递。

在该扭矩传递时,在带V的卷挂到初级带轮5和次级带轮6的区域,侧面420的山部420a经由油膜与滑轮面52a、56a、62a、66a接触。

并且,侧面420的槽部420b作为向带V的长边方向排出润滑油的排出路径发挥作用。

如图2的(c)所示,元件41的头部43在一面形成有凸形状的凸起431。在另一面形成有与相邻的其他元件41的凸起431嵌合的凹形状的凹孔432。

参照图1,在变速机构4中,通过变更初级带轮5和次级带轮6的带V的卷挂半径,使输入到初级带轮5的旋转驱动力以所希望的变速比变速,并传递给次级带轮6。

传递到次级带轮6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减速齿轮RG。减速齿轮RG设置为围绕与旋转轴X2平行的旋转轴X3可旋转,差动装置DEF的最终齿轮FG以可传递旋转的方式与减速齿轮RG相啮合。

因此,从次级带轮6向减速齿轮RG传递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最终齿轮FG传递到差动装置DEF。并且,与差动装置DEF连结的驱动轴SH围绕与旋转轴X3平行的旋转轴X4旋转,驱动轴SH连结的驱动轮(未图示)利用传递来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无级变速器1的变速器壳体7具有:具有变速机构4的收纳室80的壳体8、组装在壳体8用以封闭收纳室80的开口的侧盖9、以及用于收纳液力变矩器TC的外壳10。

图3是说明无级变速器1的壳体8的图。图3的(a)是从侧盖9侧观察壳体8的图。图3的(b)是从以无级变速器1的设置状态为基准的垂直线方向的上侧观察壳体8的图。

如图3的(a)所示,若从侧盖9侧观察壳体8,则在壳体8中设置有包围变速机构4的外周的筒状的周壁部82。

初级带轮5和次级带轮6设置为在周壁部82的内侧,围绕旋转轴X1、X2可旋转。在此,旋转轴X1、X2设定为在周壁部82的内侧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

在周壁部82,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螺栓凸台85。

周壁部82的内侧成为变速机构4的收纳室80,该收纳室80的开口由侧盖9(参照图1)封闭。

在侧盖9,在与侧壁部81(图3的(b))的纸面下侧的端面接合的周缘部,设置有螺栓凸台95(参照图1)。这些螺栓凸台95设置在与壳体8侧的螺栓凸台85相对应的位置。

侧盖9在将该侧盖9的周缘部与壳体8的周壁部82接合的状态下,通过螺栓B(参照图1)安装到壳体8。

如图3的(b)所示,从以无级变速器1的设置状态为基准的垂直线方向的上侧观察壳体8时,从图3的(b)的下侧将侧盖9固定到壳体8。另外,从图3的(b)的上侧将外壳10(参照图1)固定到壳体8。

在壳体8,在外壳10侧也设置有包围开口部的周壁部83,在该周壁部83也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有多个螺栓凸台86。

在壳体8的上侧的侧壁部81,在初级带轮5的旋转轴X1和次级带轮6的旋转轴X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具有观察孔87a的凸台部87(图3(b))。

图4是说明设于壳体8的观察孔87a的图。

图4的(a)是沿着图3的(b)中的A-A线切断壳体8的剖面图。图4的(b)是从油盘侧的下方观察到的壳体8的立体图,是放大表示壳体8的观察孔87a周围的区域的图。

另外,在图4的(b)中,用假想线表示了从观察孔87a插入的棒状检查工具T。

图5是说明设于观察孔87a的定位槽871(871a、871b)、872(872a、872b)的图。

图5的(a)是沿着图3的(b)中的A-A线切断壳体8的剖面图,是用假想线表示了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侧和元件41的图。图5的(b)是图5的(a)中的A-A剖面图,是说明利用定位槽871、872定位检查工具T的图。图5的(c)是图5的(a)中的B-B剖面图,是说明利用定位槽871、872定位检查工具T的图。

如图4的(a)所示,观察孔87a设置为沿厚度方向贯通壳体8的上侧的侧壁部81。

在壳体8的外侧面,包围观察孔87a的凸台部87朝向远离侧壁部81的方向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周壁部82位于图4的(a)中的左侧,在该周壁部82上安装有侧盖9(参照图1)的外周缘,变速机构4的收纳室80形成于壳体8与侧盖9之间。

观察孔87a以可插通检查工具T的开口径D1(参照图5)而形成。观察孔87a是使壳体8内的收纳室80与壳体8的外部连通的贯通孔,在凸台部87的内部设置为大致呈直线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观察孔87a的一端和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槽871a、871b、872a、872b。

在观察孔87a,定位槽871a、871b设置在壳体8内侧的端部。在观察孔87a,定位槽872a、872b设置在壳体8外侧的端部。

观察孔87a的开口由螺入观察孔87a的定位槽872a、872b侧的螺栓Ba(参照图4)的轴部封闭。

如图5的(b)所示,观察孔87a具有圆形的截面,定位槽871a、871b设置为隔着观察孔87a成对称的位置关系。

这些定位槽871a、871b位于穿过观察孔87a的中心的直径线L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直径线L设定为将带V沿宽度方向横切的朝向,直径线L沿着层叠后的元件41的宽度方向横切观察孔87a。

定位槽871a、871b具有规定宽度W1而形成在与直径线L正交的方向Ln(带V的长边方向)上,该宽度W1设定为能卡合检查工具T的宽度。

如图5的(c)所示,位于壳体的外侧的定位槽872a、872b也位于穿过观察孔87a的中心的直径线L上。

这些定位槽872a、872b也具有规定宽度W1而形成在与直径线L正交的方向Ln上,该宽度W1设定为能卡合检查工具T的宽度。

如图5的(a)所示,观察孔87a的贯通方向(图5(a)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L1和定位槽871a、871b、872a、872b的位置以及范围设定为满足以下条件。

(a)能够使插通观察孔87a的检查工具T保持直线状态下与一定位槽871a和另一定位槽872b卡合。

在此,“保持直线状态”也意味着不使检查工具T弯曲。

(b)能够使插通观察孔87a的检查工具T保持直线状态下与一定位槽871b和另一定位槽872a卡合。

(c)若使检查工具T与一定位槽871a和另一定位槽872b卡合,则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配置在与元件4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420相对的位置。

(d)若使检查工具T与一定位槽871b和另一定位槽872a卡合,则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配置在与元件4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面420相对的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的(a)所示,定位槽871a、871b、872a、872b分别呈三角形状。

因此,若利用定位槽871a、871b、872a、872b来定位插通观察孔87a的检查工具T,则能够使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迅速地配置在与侧面420相对的位置。

图6是说明观察孔87a与带V的位置关系的图。另外,在图6中,是在从上方观察壳体8的状态下,用假想线表示配置在侧壁部81的内侧的带V的图。

在无级变速器1中,通过变更构成变速机构4的一对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的带V的卷挂半径,从而变更输入到变速机构4的旋转驱动力的变速比。

在初级带轮5,通过可动带轮55在旋转轴X1方向的位移,变更带V的卷挂半径。

在次级带轮6,通过可动带轮65在旋转轴X2方向的位移,变更带V的卷挂半径。

因此,在变速机构4中,初级带轮5的带V的卷挂位置和次级带轮6的带的卷挂位置,分别对应于变速比而在旋转轴X1、X2方向位移。

在此,卷挂在一对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上的带V,在初级带轮5的旋转轴X1侧和次级带轮6的旋转轴X2侧的位移量最大(参照图6、带的振动)。

并且,成为相互平行配置的旋转轴X1和旋转轴X2的大致中间的中间位置,在利用无级变速器1可实现的变速比的范围内位移量(芯偏移)最小。

位于该中间位置的带V的区域没有卷挂在一对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上。并且,在位于该中间位置的带V的区域中,元件41的侧面420在带V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露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8的上侧的侧壁部81中,在初级带轮5的旋转轴X1和次级带轮6的旋转轴X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观察孔87a。

并且,成为带V的旋转轴X1、X2方向的位移量最小的区域(位于中间位置的带V的区域)的外周位于该观察孔87a的贯通方向的延长线上。

如上所述,观察孔87a以使从观察孔87a插入的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侧可配置到带V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深度而形成。

进而,在观察孔87a中,在壳体8的内侧端部和外侧端部设置有定位槽871a、871b、872a、872b。

并且,若使检查工具T与定位槽871a和定位槽872b、或者与定位槽871b和定位槽872a卡合,则能够将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设置到与元件41的一侧面420或另一侧面420相对的位置。

在此,作为检查工具T示例有光纤镜、CCD摄像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在前端部Ta设置有摄像机的棒状检查工具T。

因此,通过利用定位槽871、872,能够将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迅速地配置到与侧面420相对的位置。

进而,在壳体8中,观察孔87a沿着以无级变速器1的设置状态为基准的垂直线方向,开口于变速器壳体7内的润滑油的油面的上侧的位置。

因此,在进行带V的检查时,即使为了将检查工具T插入到壳体8内而取下封闭观察孔87a的螺栓Ba,变速器壳体7内的润滑油也不会泄漏到外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具有以下结构。

(1)带式无级变速器1具备:在一对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上卷挂带V而构成的变速机构4、以及具有变速机构4的收纳室80的变速器壳体7(壳体8、侧盖9、外壳10)。

在无级变速器1中,通过变更一对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各自的带V的卷挂半径,实现所希望的变速比。

收纳室80具有包围变速机构4的外周的周壁部(侧壁部81、周壁部82)。

一对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在周壁部82的内侧以围绕分别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设定的一对旋转轴X1、X2可旋转的方式设置。

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具有:固定带轮51、61以及可在旋转轴X1、X2方向位移的可动带轮55、65。

通过可动带轮55、65在旋转轴X1、X2方向的位移,变更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的带V的卷挂半径。

带V具有:层叠并配置成环状的元件41、以及将层叠的元件41捆束的环45。

元件41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由固定带轮51、61和可动带轮55、65把持的侧面420、420。

在周壁部82设有可观察侧面420、420的观察孔87a。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观察构成带V的元件41的侧面420、420,而适当地确认侧面420、420有无损伤。

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具有以下结构。

(2)元件41的侧面420、420成为分别由固定带轮51、61的滑轮面52a、62a和可动带轮55、65的滑轮面56a、66a把持的区域。

在侧面420、420设有经由油膜与固定带轮51、61的滑轮面52a、62a、或者可动带轮55、65的滑轮面56a、66a接触的山部420a、以及向元件的层叠方向排出润滑油OL的槽部420b。

山部420a和槽部420b在带X的厚度方向(旋转轴X1、X2的直径方向)上交替排列而形成。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适当地确认设置于侧面420、420的山部420a和槽部420b的磨损。

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具有以下结构。

(3)带V的与初级带轮5的卷挂位置和与次级带轮6的卷挂位置,对应无级变速器1的变速比而在旋转轴X1、X2方向位移。

在周壁部82,观察孔87a设置在可观察带V的旋转轴X1、X2方向的位移最小的区域的位置。

在带V的可观察的区域是对应变速比而在旋转轴X1、X2方向大幅位移的区域的情况下,为了适当地观察带V,而需要将观察孔在带V的位移方向扩大而形成。

如果观察孔增大,则会产生壳体8的刚性强度下降、加工成本上升等。

若在可观察带V的旋转轴X1、X2方向的位移最小的区域的位置设置观察孔87a,则能够抑制观察孔87a的大小。由此,能够抑制观察孔的大小,并且能够适当地确认带有无损伤。能够适当地防止壳体8的刚性强度的下降以及加工成本的上升。

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具有以下结构。

(4)带V的旋转轴X1、X2方向的位移最小的区域是带V的没有卷挂在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上的区域。

在带V的没有卷挂在带轮(初级带轮5、次级带轮6)上的区域,露出元件41的侧面420、420。

因此,能够适当地确认设置于侧面420的山部420a和槽部420b的磨损。

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具有以下结构。

(5)带V的旋转轴X1、X2方向的位移最小的区域的外周位于观察孔87a的延长线上。

观察孔87a以使从观察孔87a插入的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侧可配置到带V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深度L1而形成。

在确认带V有无损伤等时,从观察孔87a插入检查工具(光纤镜、CCD摄像机等)。

此时,若将插入的检查工具T保持在与开口于观察孔87a的壳体8的内周的开口端和开口于壳体8的外周的开口端抵接的位置,则能够将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侧配置到与各元件4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面420相对的位置、或与另一侧面420相对的位置。

由此,通过在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侧设置观察用的摄像机等,能够适当地确认各元件4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面420和另一侧面420有无磨损。

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具有以下结构。

(6)在观察孔87a,至少在于壳体8的内侧开口的端部设置有检查工具T的定位槽871a、872b。

从观察孔87a的贯通方向观察,定位槽871a、871b在沿带V的宽度方向的直径线L上,以对称的位置关系设置有一组。

根据上述构成,若将检查工具T定位在一定位槽871a,则能够使从观察孔87a插入的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侧配置到带V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另外,若将检查工具T定位在另一定位槽871b,则能够使从观察孔87a插入的检查工具T的前端部Ta侧配置到带V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

由此,能够迅速地将检查工具T配置到适合观察各元件4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面420的位置和适合观察另一侧面420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具有以下结构。

(7)在变速器壳体7的壳体8中,观察孔87a在以无级变速器1的设置状态为基准的垂直线方向,开口于变速器壳体7内的润滑油OL的油面的上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即使为了将检查工具T插入观察孔87a而取下堵塞观察孔87a的开口的螺栓Ba(盖),变速器壳体7内的润滑油OL也不会从观察孔87a漏出。

由此,每次确认带V有无损伤时,无需泄出变速器壳体7内的润滑油OL,因此,能够更简单地确认带V有无损伤。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可以在本申请发明的技术思想中进行适当的改变。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动力转向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