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叶风扇

文档序号:1284250 发布日期:2020-08-28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无叶风扇 (Bladeless fan ) 是由 文武斌 于 2020-05-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内设送风机构的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风道构件,风道构件内纵向设置有至少一条连通送风机构的送风风道,风道构件上排列设置有若干个连通送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风道构件内对应出风口横向设置有导风套筒,导风套筒内设有连通出风口和送风风道的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轴向线平行于水平面,靠近送风风道进风端的部分导风套筒对应送风风道的端口处设置有挡风板,该部分的导风套筒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导风通道和送风风道的气流侧入口;该结构的无叶风扇使沿高度设置的各个出风口排出的气流流动保持水平方向,防止对相邻出风口排风方向进行干扰,能够提高无叶风扇的送风距离。(A bladeless fan comprises a base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n air supply mechanism and an air channel component arranged on the base, wherein at least one air supply air channel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supply mechanism is longitudinally arranged in the air channel component, a plurality of air outlet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supply air channel are arranged on the air channel component, an air guide sleeve is transversely arranged in the air channel compon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air outlets, an air guide channel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outlets and the air supply air channel is arranged in the air guide sleeve, the axial line of the air guide channel is parallel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a wind shield is arranged at the port part, close to the air inlet end of the air supply air channel, of the part of the air guide sleeve corresponding to the air supply air channel, and the side wall; the bladeless fan with the structure enables air flows discharged from the air outlets arranged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to keep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prevents the air discharge direction of the adjacent air outlets from being interfered, and can improve the air supply distance of the bladeless fan.)

一种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叶风扇领域,具体是一种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无叶风扇结构大部分包括内置送风系统的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呈环形的送风构件,送风构件内设置有与送风系统连通的送风风道,送风构件沿高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连通送风风道并呈上下排列的出风口。

但是目前该结构的无叶风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风口直接与送风风道连通,因此位于送风风道中部的部分出风口由于送风风道内的风压能够实现水平直吹送风,使无叶风扇的送风距离达到6米或以上,但是越靠近送风系统出风端的部分出风口,由于送风风道内的气流是从下往上竖直流动以及该部分出风口最靠近送风系统的出风端,因此当气流排出侧向设置的出风口时受到的作用力会导致该部分排出的气流向上倾斜流动以及排出的气流速度更快,形成风墙,导致送风构件中部的水平流动的气流被阻挡并改变原先气流排出的方向呈向上倾斜流动,当送风距离在1-3米范围内,该情况不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但是该情况造成送风距离难以达到6米或以上时。

还有气流在送风风道内流动时,相对送风系统出风端的距离越远,气流的气压以及速度会逐渐减少,当气流的送风距离在流经所有出风口后,送风风道的末端还有一段多余的流动距离,该段多余的流动距离由于气流被拦截,因此气流在该段流动距离内的气压会有所增大,但是部分靠近该段流动距离的出风口由于远离送风系统出风端,因此由于气压和速度不足导致该部分的出风口在排出气流时只会形成向四周扩散的空气并形成紊流,影响无叶风扇的送风距离(上述情况可参照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无叶风扇,其作用是使无叶风扇的各个出风口排出的气流保持均压以及水平流动方向,提高无叶风扇的送风距离。

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内设送风机构的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风道构件,风道构件内纵向设置有至少一条连通送风机构的送风风道,风道构件上排列设置有若干个连通送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风道构件内对应出风口横向设置有导风套筒,导风套筒内设有连通出风口和送风风道的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轴向线平行于水平面,靠近送风风道进风端的部分导风套筒对应送风风道的端口处设置有挡风板,该部分的导风套筒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导风通道和送风风道的气流侧入口。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所述送风机构的排风端至送风风道之间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空气导流腔和缓冲过渡腔,空气导流腔到缓冲过渡腔的流动截面积呈跳跃式增长。

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离心风轮,所述离心风轮包括轮缘、固定盘以及周向设置于轮缘与固定盘之间的多个风叶,多个风叶由内往外方向呈抛物线延伸,每个风叶包括沿延伸方向设置的头部和尾段,且风叶的尾段逐渐弯曲摆离风叶头部始点相接的径向线。

所述风叶的尾段宽度沿延伸方向逐渐减少,相邻的两风叶之间构成空气流道,空气流道的宽度由空气流道的进风端往出风端方向逐渐减少。

所述风叶包括内缘面、外缘面以及连接内缘面和外缘面的迎风面以及背风面,迎风面相对空气流道呈凸弧设置,背风面相对空气流道呈凹弧设置,且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的间距由内缘面往外缘面方向逐渐减少。

所述风叶包括为头部的第一曲率段和尾段的第二曲率段,迎风面和背风面对应第一曲率段的曲率为R1和R2,迎风面和背风面对应第二曲率段的曲率为R3和R4,其中R1<R3以及R2<R4。

所述固定盘包括连接若干块风叶的固定环,固定环的中心部向离心风轮的进风侧方向延伸有呈喇叭状的固定凸起盘,固定凸起盘的外表面呈下凹弧形状,固定凸起盘的中心轴线开设有与动力源连接的轴孔,固定凸起盘沿轴孔的外周等间开设有若干个吸风孔。

所述送风风道的送风末端设置有截流板,最高位的出风口紧靠在截流板的下方。

所述风道构件包括呈环状结构的前壳部件和后壳部件;

所述前壳部件包括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第一内壳体与第一外壳体相接合并罩设在第一外壳体的前端面和内环面;

所述后壳部件包括第二外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第二内壳体与第二外壳体相接合并罩设在第二外壳体的前端面和内环面,第一外壳体与第二外壳体相接合形成两条位于两者之间呈左右竖直设置的送风风道以及设置在风道构件底部呈扁平形的缓冲过渡腔,若干个出风口沿高度方向上下整齐排列在前壳部件上。

所述第一内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沿出风口的边缘向内侧水平延伸有构成导风套筒其中一部分的内侧板、上侧板以及下侧板,内侧板与上侧板和下侧板相接构成“匚”形结构,相邻的两“匚”形结构之间形成分隔槽a;

所述第一外壳体内对应出风口设置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矩形通道,所述“匚”形结构插接入矩形通道内并与相近的通道内壁面形成间隙配合,矩形通道的外侧壁与内侧板、上侧板以及下侧板组成导风套筒。

靠近送风风道进风端的部分矩形通道对应送风风道的端口处一体式设置有挡风板,该部分的矩形通道的外侧壁开设有气流侧入口。

所述第一外壳体包括内衬板a和外衬板b,内衬板a和外衬板b的一端通过若干个块水平设置的格栅板c相连接,上下两块格栅板c与内衬板a和外衬板b之间形成多个上下紧密设置的矩形通道,所述格栅板c插接在对应的分隔槽a内。

所述送风机构的排风端轴向连接有送风套筒,送风套筒内设置有空气导流腔,所述风道构件的底面靠向中心部开设有进风口,两条送风风道设置在进风口的左右两侧,所述进风口向下延伸有适配送风套筒形状的连接套筒,所述送风套筒的上端部插接在连接套筒内,使空气导流腔和缓冲过渡腔导通。

所述风道构件对应送风风道与缓冲过渡腔之间的内环壁设置有空气导流弧面。

所述缓冲过渡腔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者类圆形状,送风套筒呈圆形直筒状或矩形直筒状,所述缓冲过渡腔的宽度为L1,空气导流腔的宽度为L2,且2.5 L2≤L1≤4.5 L2。

所述缓冲过渡腔的主体高度为H1,空气导流腔的高度为H2,且3H1≤H2≤6H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一种无叶风扇,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该结构的无叶风扇使沿高度设置的各个出风口排出的气流保持均匀以及水平流动方向,防止对相邻出风口排风方向进行干扰,能够提高无叶风扇的送风距离。

(2)本发明一种无叶风扇,该结构的无叶风扇将空气从送风机构的排气端排出空气导流腔形成气流后,空气沿空气导流腔高速流向缓冲过渡腔,当流至缓冲过渡腔时流动截面积瞬间增大,使空气快速分散,降低气流的速度,解决无叶风扇因高速气流产生的噪音问题。

(3)本发明一种无叶风扇,该结构的离心风轮相对常规风轮,其风叶形状是从中心到边沿逐渐变窄,能够获得更佳的动平衡,在进行动平衡测试中,极小情况需要校准,能够省去传统风轮在校准时增加配重块调整,而且能够减少流道面积,另外该结构的风叶形成的空气流道的长度增加,相对于传统风轮做功时间延长,使出风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风向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送风风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Y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风道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7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侧面)。

图8为本发明的离心风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风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风叶曲率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离心风轮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图11中Z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离心风轮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发明的风道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一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2至图16所示: 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内设送风机构X的基座A和设置在基座A上的风道构件1,风道构件1内纵向设置有至少一条连通送风机构X的送风风道2,风道构件1上排列设置有若干个连通送风风道2的出风口3,所述风道构件1内对应出风口3横向设置有导风套筒4,导风套筒4内设有连通出风口3和送风风道2的导风通道5,导风通道5的轴向线平行于水平面,靠近送风风道2进风端的部分导风套筒4对应送风风道2的端口处设置有挡风板6,该部分的导风套筒4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导风通道5和送风风道2的气流侧入口7。

该结构的无叶风扇使沿高度设置的各个出风口3排出的气流保持均匀以及水平流动方向,防止对相邻出风口3排风方向进行干扰,能够提高无叶风扇的送风距离,具体方式是:

在出风口3和送风风道2之前设置横置的导风套筒4,使气流从竖直流动改变为水平流动时,有足够的距离抵消纵向的作用,使气流保持水平直吹,增加送风的距离,而靠近送风风道2进风端的部分导风套筒4,由于对应的送风风道2气流流速最快,纵向的作用力最强烈,在配合导风套筒4使用下,增加挡风板6使气流从该部分的出风口排出时,需要绕过挡风板6再从气流侧入口7进入到导风通道5内,该出风路径能够降低气流的速度并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使该部分的出风口3同样保持与其他出风口相同的排风速度以及排风方向,不会形成风墙影响上方气流的流动路径。

所述送风机构X的排风端X1至送风风道2之间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空气导流腔17和缓冲过渡腔18,空气导流腔17到缓冲过渡腔18的流动截面积呈跳跃式增长;

该结构的无叶风扇将空气从送风机构X的排气端排出空气导流腔17形成气流后,空气沿空气导流腔17高速流向缓冲过渡腔18,当流至缓冲过渡腔18时流动截面积瞬间增大,使空气快速分散,降低气流的速度,解决无叶风扇因高速气流产生的噪音问题。

所述送风机构X包括离心风轮19,所述离心风轮包括轮缘191、固定盘192以及周向设置于轮缘191与固定盘192之间的多个风叶193,多个风叶193由内往外方向呈抛物线延伸,每个风193包括沿延伸方向设置的头部1931和尾段1932,且风叶193的尾段1932逐渐弯曲摆离风叶193头部1931始点19c相接的径向线19d;

该结构的离心风轮相对常规风轮,其风叶形状是从中心到边沿逐渐变窄,能够获得更佳的动平衡,在进行动平衡测试中,极小情况需要校准,能够省去传统风轮在校准时增加配重块调整,而且能够减少流道面积,另外该结构的风叶形成的空气流道的长度增加,相对于传统风轮做功时间延长,使出风效率更高。

所述的径向线19d是指由固定盘192的中心轴线出发径向延伸穿过头部1931的始点19c的线段。

所述送风机构X还包括驱动离心风轮19转动的电机X2;通过电机X2的高速转动带动离心风轮19转动,将空气排至排风端,所述电机X2首选低噪音电机。

所述风叶19的尾段1932宽度沿延伸方向逐渐减少,相邻的两风叶193之间构成空气流道194,空气流道194的宽度由空气流道194的进风端1941往出风端1942方向逐渐减少;使空气通过空气流道194时,由于宽度减少而收到压缩,使空气流道194越靠近出风端,其内部的气压越高,能够提高空气排出空气流道的速度,从而实现出风效率的提高。

所述风叶193包括内缘面1901、外缘面1902以及连接内缘面1901和外缘面1902的迎风面1903以及背风面1904,迎风面1903相对空气流道194呈凸弧设置,背风面1904相对空气流道194呈凹弧设置,且迎风面1903与背风面1904之间的间距由内缘面1901往外缘面1902方向逐渐减少。

所述风叶3包括为头部的第一曲率段19a和尾段的第二曲率段19b,迎风面1903和背风面1904对应第一曲率段19a的曲率为R1和R2,迎风面1903和背风面1904对应第二曲率段19b的曲率为R3和R4,其中R1<R3以及R2<R4;由于空气从离心风轮的中心轴线径向流动,因此设置在进风端1941的一侧且相邻的两第一曲率段19a之间由于有较低曲率,因此有利于将空气径向导入至空气流道194内,减少与迎风面正面碰撞,造成风速降低。

所述固定盘192包括连接若干块风叶193的固定环1921,固定环1921的中心部向离心风轮的进风侧A1方向延伸有呈喇叭状的固定凸起盘1922,固定凸起盘1922的外表面呈下凹弧形状,固定凸起盘1922的中心轴线开设有与动力源连接的轴孔1923,固定凸起盘1922沿轴孔的外周等间开设有若干个吸风孔1924;该结构的固定盘1921能够有利于风加速,使空气通过进风侧A1进入离心风轮后通过该结构的固定凸起盘1922将空气分流至四周,提高进风效率,减少分流过程中的阻力,使空气流动更加顺畅,从而提高风的速度。

而在固定凸起盘1922上设置若干个吸风孔1924,其作用用于辅佐离心风轮吸风,在动态情况下,平衡离心风轮内部压力,由于离心风轮在高速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离心风轮中部空间产生较大负压,当进风侧A1的进风效率不足以及时填补离心风轮中部的负压时,吸风孔1924能够可以实现辅助吸风,提高吸风效率,而且吸风孔1924能够降低离心风轮在高速转动时产生的噪音,还可以降低离心风轮的重量。

所述风叶193的进风角位为α1,其中85°≤α1≤95°,风叶的出风角位为α2,其中20°≤α2≤30°。

所述内缘面1901到轮缘191的径向距离为L3,内缘面1901到外缘面1902之间的间距为L4, 其中L3/L4≤0.8。

所述内缘面1901和外缘面1902的连线相对离心风轮19的径向线倾斜设置,且倾斜形成的夹角β为45°~65°;该结构能够在离心风轮的轮径以及内缘面1901到轮缘191的径向距离相同的基础下,能够延长空气流动的长度,使空气流向更加规律,有利于降低风噪。

所述送风风道2的送风末端设置有截流板8,最高位的出风口3紧靠在截流板8的下方;通过截流板8拦截使送风风道的末端气压能够增加,使远离送风风道2进风端的部分出风口3积聚足够的压力将气流水平挤出并保持直吹流动,提高无叶风扇的出风效率。

所述风道构件1包括呈环状结构的前壳部件11和后壳部件12;

所述前壳部件11包括第一外壳体13和第一内壳体14,第一内壳体14与第一外壳体13相接合并罩设在第一外壳体13的前端面和内环面;

所述后壳部件12包括第二外壳体15和第二内壳体16,第二内壳体16与第二外壳体15相接合并罩设在第二外壳体15的前端面和内环面,第一外壳体13与第二外壳体15相接合形成两条位于两者之间呈左右竖直设置的送风风道2以及设置在风道构件1底部呈扁平形的缓冲过渡腔18,若干个出风口3沿高度方向上下整齐排列在前壳部件11上;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将四者的连接结构设置在第一外壳体13和第二外壳体15的内环面与第一内壳体14和第二内壳体16拼接后的空间内,能够隐藏连接结构,不影响无叶风扇的外观,保持风道构件1外表面的光滑平整,而且使送风风道2内的壁面更加光滑,减少空气流动的阻力,提升出风的效率。

所述第一内壳体14上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3,沿出风口3的边缘向内侧水平延伸有构成导风套筒4其中一部分的内侧板141、上侧板142以及下侧板143,内侧板141与上侧板142和下侧板143相接构成“匚”形结构,相邻的两“匚”形结构之间形成分隔槽a;

所述第一外壳体13内对应出风口3设置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矩形通道131,所述“匚”形结构插接入矩形通道131内并与相近的通道内壁面形成间隙配合,矩形通道131的外侧壁132与内侧板141、上侧板142以及下侧板143组成导风套筒4。

靠近送风风道2进风端的部分矩形通道131对应送风风道2的端口处一体式设置有挡风板6,该部分的矩形通道131的外侧壁132开设有气流侧入口7。

在第一外壳体13和第一内壳体14装配好后,内侧板141、上侧板142以及下侧板143的延伸端面与矩形通道131靠向送风通道2的端面齐平,在使用时,减少风阻,降低出风时的噪音。

另外导风套筒4除了上述拼接方式形成外,还可以通过注塑与第一外壳体13或者第一内壳体14一体式成型。

所述第一外壳体13包括内衬板13a和外衬板13b,内衬板13a和外衬板13b的一端通过若干个块水平设置的格栅板13c相连接,上下两块格栅板13c与内衬板13a和外衬板13b之间形成多个上下紧密设置的矩形通道131,所述格栅板13c插接在对应的分隔槽a内;内衬板13a和外衬板13b之间构成类似“V”型导流面结构,使送风风道2内的气流流入导风通道5时空间被压缩,能够增加每个导风通道5内的气压,提高排风速度。

所述第二外壳体15的内环面延伸有多个内扣座151,第二内壳体16的外环面对应内扣座151延伸有多个内扣倒钩块161,第二内壳体16通过内扣倒钩块161与内扣座151扣接配合连接在第二外壳体15上。

所述第一外壳体13的内环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块133、第一连接孔块134以及第二连接孔块135,第二外壳体15的内环面延伸有多个与定位孔块133插接配合的定位凸柱152,以及与第一连接孔块134对应设置有盲孔连接块153,第一内壳体14的外环面对应第二连接孔块135延伸有多条连接凸柱144,所述第一外壳体14通过紧固件9穿过第一连接孔块134和盲孔连接块153与第二外壳体15连接,第一内壳体14通过紧固件9穿过第二连接孔块135和连接凸柱152与第一外壳体13连接。

所述定位孔块133、第一连接孔块134以及第二连接孔块135分别设置有定位孔、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所述的紧固件9包括螺丝等。

通过上述结构,风道构件1装配顺序如下:

首先通过定位孔块133和定位凸柱152将第一外壳体13和第二外壳体15相接合,此时第一连接孔块134对应盲孔连接块153,依次将紧固件9穿过两者,完成第一外壳体13和第二外壳体15的固定;

然后将第一内壳体14罩设在第一外壳体13的内环面,使多个“匚”形结构能够插入对应的矩形通道131内,形成两端开放的导风套筒4,然后再用紧固件9穿过第二连接孔块135和连接凸柱152,即完成第一内壳体14的装配固定。

最后风道构件1由于采用外表面无连接孔结构,因此第二内壳体16采用扣接方式固定,将带有内扣倒钩块161的第二内壳体16扣接到第二外壳体15上的内扣座151完成整个风道构件1的装配。

所述前壳部件11和后壳部件12相接合的侧边上设置有子母槽,前壳部件11和后壳部件12中的一个延伸有子槽b,前壳部件11和后壳部件12中的另一个设置有母槽c;通过子母槽对接能够使硬质的前壳部件11和后壳部件12形成密封效果更好的送风通道2,而且防止液体或水蒸汽通过前壳部件11和后壳部件12质检的间隙渗入无叶风扇。

所述送风机构X的排风端轴向连接有送风套筒20,送风套筒20内设置有空气导流腔17,所述风道构件1的底面靠向中心部开设有进风口101,两条送风风道2设置在进风口101的左右两侧,所述进风口101向下延伸有适配送风套筒20形状的连接套筒102,所述送风套筒20的上端部插接在连接套筒102内,使空气导流腔17和缓冲过渡腔18导通;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

所述风道构件1对应送风风道2与缓冲过渡腔18之间的内环壁设置有空气导流弧面103;使缓冲过渡腔18内的空气更好导入送风风道2内,降低空气遇到的阻力。

所述缓冲过渡腔18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者类圆形状,送风套筒20呈圆形直筒状或矩形直筒状,所述缓冲过渡腔18的宽度为L1,空气导流腔17的宽度为L2,且2.5 L2≤L1≤4.5L2;该宽度比例使空气导流腔17和缓冲过渡腔18的流动截面积有明显的落差,实现同量空气从较窄的流动截面积流至较宽的流动截面积时,气压瞬间转换,实现气流减速。

所述缓冲过渡腔18的主体高度为H1,空气导流腔17的高度为H2,且3H1≤H2≤6H1;该高度比例使气流流至缓冲过渡腔18后,空气有足够的空间分散,使气流减速,但又不会导致缓冲过渡腔18内的气压过低引致送风风道2气压不足。

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新型隐藏式电风扇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