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及手套的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29110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8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手套及手套的编织方法 (Glove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glove ) 是由 小高宪夫 下野正裕 幸前智也 于 2021-04-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手套及手套的编织方法。手套(10)即使是手腕部被扎口编织过的手套也容易穿戴。使接续于五指掌位(7)的手腕部(8)在折返部(11)折返而形成为双层并将手腕终端部(13)与五指掌位终端部(7a)编织到一起而防脱散的手套(10)中,形成从手腕部(8)的折返部(11)分支而形成并与手腕部(8)编织到一起的突起部(12)。(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love and a glove knitting method. The glove (10) is easy to wear even if the wrist part is knitted by tying. A glove (10) in which a wrist section (8) connected to a five-finger palm position (7) is folded back at a folding-back section (11) to form a double layer and a wrist terminal section (13) and a five-finger palm position terminal section (7a) are knitted together to prevent falling apart is formed with a protrusion section (12) that is formed by branching from the folding-back section (11) of the wrist section (8) and is knitted together with the wrist section (8).)

手套及手套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手套织机编织的手套及手套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基于手套织机的手套的编织通常按照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顺序编织四指的指袋,接着编织四指掌位、大拇指指袋、五指掌位后,编织手腕部和与之接续的手腕终端部而结束。从各指袋至五指掌位为止的编织例如通过棉等的主纱线进行,手腕部的编织通过在利用主纱线形成的线圈对松紧线进行集圈而进行。在手腕终端部,使用具有热收缩性及热熔性的缝合线、即被称为所谓X线的防脱散用的纱线而进行编织后,将手套从手套织机拂落而结束。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使用于五指掌位的编织的织针的一部分停顿,使用剩余的织针编织手腕部,将手腕部折返而形成为双层,将手腕终端部与五指掌位下端部编织到一起,利用X线进行防脱散编织。如上那样折返而形成为双层的编织方式被称为扎口(ウェルトターン)编织。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1368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方案中,利用扎口编织仅将手腕部分形成为双层,因此存在成为穿入口的折返部在穿戴手套时难以抓捏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其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即使是手腕部被进行了扎口编织的手套也容易穿戴的手套及其编织方法。

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手套(10)的编织方法,使用手套织机,将接续于五指掌位(7)的手腕部(8)折返而形成为双层,将手腕终端部(13)与五指掌位终端部(7a)编织到一起而进行防脱散编织,其特征在于,

利用如下步骤进行所述手腕部(8)的编织:

使五指掌位(7)的编织所使用的织针的一部分停顿,使用剩余的织针进行至折返部(11)为止的手腕前半部(8f)的线圈横列编织;

在折返部(11)使手腕前半部(8f)的编织所使用的织针的一部分停顿,使用剩余的织针进行适宜数量的线圈横列编织,从而形成突起部(12);及

使用手腕前半部(8f)的编织所使用的织针,对折返部(11)以后的手腕后半部(8b)进行线圈横列编织。

优选的是,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12)利用颜色与手套不同的的针织纱(22)编织。

本发明的手套,将接续于五指掌位(7)的手腕部(8)在折返部(11)折返而形成为双层,将手腕终端部(13)与五指掌位下端部(7a)编织到一起而进行防脱散,其特征在于,具有从手腕部(8)的折返部(11)分支而形成并与手腕部(8)编织到一起的突起部(12)。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手套及编织方法中,不仅手套的手腕部分形成为利用扎口编织折返后的双层,还在手腕部的折返部形成突起部,因此突起部成为穿戴手套时的抓捏部而容易穿戴。

通过形成突起部,能够使手腕的折返部看起来近似包缝处理过的手套。

通过对折返部所用的针织纱的颜色使用在包缝中使用的缝纫线的色调的颜色,能够更加近似包缝处理过的手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套的各部分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手套的手腕部以后的编织的图。

图3-a~图3-e表示手腕部编织时的针床上的五指掌位和手腕部的针织物的钩挂状体的侧剖面图,图3-f表示从织机卸下的手套10的五指掌位7和手腕部8的侧剖面图。

【标号说明】

1小指、2无名指、3中指、4食指、5四指掌位、6大拇指、7五指掌位、7a五指掌位终端部、8手腕部、8f手腕前半部、8b手腕后半部、11折返部、12突起部、13手腕终端部、10手套、20主纱线、21松紧线、22针织纱、23X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的手套及其编织方法。

本发明的手套10及其编织方法如图1所示,由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袋1、2、3、4、四指掌位5、大拇指指袋6、五指掌位7及手腕部8构成。

手套如公知那样,将四指按照指袋1、2、3、4的顺序编织,接着编织四指掌位5、大拇指指袋6、五指掌位7后,编织手腕部8而结束。图2的S0示出编织基于主纱线20的五指掌位7时的手套织机的针床上的线圈的钩挂状态。在前针床的织针a~n钩挂手套10的例如手掌侧的线圈,在后针床的织针a~n钩挂手套10的手背侧的线圈。关于手套10的编织,一边在手掌侧及手背侧进行同样的编织,一边编织成环绕状,因此关于S1以后,为了便于说明,仅说明手掌侧。

S1使用织针a~n进行基于主纱线20的五指掌位7的最终线圈横列(五指掌位终端部7a)的编织。从S2开始手腕部8的编织。

S2中,使五指掌位7的编织中使用的织针中的织针c、f、i、l停顿,一边反复进行使用剩余的织针a、b、d、e、g、h、j、k、m、n进行的基于主纱线20的成圈和接续于此而使用织针a、d、g、j、m进行的基于松紧线21的集圈编织,一边进行期望长度的手腕前半部8f的编织。手腕部8的编织就在停顿的织针c、f、i、l上钩挂着在S1中形成的线圈的状态下进行。图3-a表示进行了多次手腕前半部8f的编织的状态的针床上的各部分的钩挂状态,图3-b表示手腕前半部8f的编织结束了的状态。

S3中,在手腕部8的折返部11的编织中使用纱线与主纱线20不同的针织纱22,并使用在S2中进行了基于松紧线21的编织的织针而进行编织。通过将S3反复进行适宜次数,而在成为穿入口的折返部11编织从手腕部8分支而成为突起部12的部分(图3-c)。突起部12的厚度、蓬松感、坚硬度等能够根据S3的重复次数、线圈密度值、织机的机号、纱线支数等而适宜调整。通过像这样形成突起部12,突起部12看起来犹如利用包缝机处理过一样。关于该突起部12,不仅使外观近似包缝处理过的手套,而且如果抓住突起部12的鼓起部,则容易戴上手套。虽然也可以不使用针织纱22而直接利用主纱线编织折返部,但如果使用颜色不同于主纱线20的针织纱22,则能够更近似包缝处理过的手套。

S4示出与折返部11接续的手腕后半部8b的编织,与S2同样地反复进行基于主纱线20的成圈和基于松紧线21的集圈编织。通过该编织,利用S3在折返部将从手腕部8分支而形成的部分的终端线圈横列与手腕部8编织到一起而完成突起部12。手腕后半部分8b编织至成为与手腕前半部分8f相同程度的长度为止(图3-d)。

S5示出手腕终端部13的编织,使用X线23从织针a至织针n编织成圈线圈横列。通过该S5的编织形成的手腕终端部13的织针c、f、i、l上形成的线圈和在S1之后停顿的织针c、f、i、l上钩挂的状态的五指掌位终端部7a的最终线圈横列的线圈被编织到一起(图3-e)。基于X线23的编织进行1至3次程度,将手套从织机拂落后,对X线23进行热处理,由此进行手腕终端部的防脱散。

图3―f示出从织机卸下的手套10的五指掌位7和手腕部8的侧剖面图。手腕部8显示如图1所示延伸为位于五指掌位7的延长线上的形状的状态。

手套10也可以在图3-f所示的状态下使用,但也可以翻里作面而将五指掌位终端部7a与手腕终端部13的接合部位作为手套的内侧使用。手腕部8中的基于主纱线20、松紧线21的编织模式不限于S2,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仿生地毯针织机枪头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