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

文档序号:1301105 发布日期:2020-08-07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吸收性物品 (Absorbent article ) 是由 桥野夕贵 山下纯子 坂口智 于 2018-12-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能够进一步确保穿用过程中的臀部侧的体液的吸收面积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0)具有:前后方向(L);宽度方向(W),其与前后方向正交;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区域(S2);下裆区域(S3),其配置于前腰围区域与后腰围区域之间;以及吸收芯(51),其至少设于下裆区域。用于对折吸收性物品的折叠线(FL)在下裆区域中沿着宽度方向延伸。高刚度区域(HR)在比折叠线靠后侧的位置设于包含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区域。高刚度区域由具有比折叠线(FL)与高刚度区域(HR)之间的区域的刚度高的刚度的区域规定。高刚度区域(HR)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从折叠线到高刚度区域的前端缘的长度(L1)长。(An absorbent article (10)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back direction (L), a width direction (W) orthogonal to the front-back direction, a front waist region (S1), a rear waist region (S2), a crotch region (S3) disposed between the front waist region and the rear waist region, and an absorbent core (51) provided at least in the crotch region, a fold line (F L) for folding the absorbent article in half extends in the width direction in the crotch region, a high stiffness region (HR) is provided in a region including the center in the width direction at a position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fold line, the high stiffness region is defined by a region having a higher stiffness than the region between the fold line (F L) and the high stiffness region (HR), and the length of the high stiffness region (HR) in the front-back direction is longer than the length (L1) from the fold line to the front end edge of the high stiffness reg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一次性尿布这样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腰围区域(腹侧部),其配置于穿用者的前腰围;后腰围区域(背侧部),其配置于穿用者的后腰围;以及下裆区域,其配置于穿用者的下裆。吸收穿用者的体液的吸收芯在从前腰围区域到后腰围区域的范围延伸。

在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芯具有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非积纤部。一对非积纤部位于以通过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为基准而对称的位置。非积纤部在从前腰围区域到后腰围区域的范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非积纤部由完全不存在构成吸收芯的芯形成材料的贯通孔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389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以下这样的问题。即,在穿用者穿着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的下裆区域,特别是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附近夹在穿用者的两腿之间,从而以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挤压走形的方式变形。随着该变形,比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后侧的区域也要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变形。然而,若比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后侧的区域以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走形的方式变形,则难以在臀部侧确保收纳粪便的空间(吸收芯的面积),易于引起粪便的泄漏。

因而,期望的是,能够进一步确保在穿用过程中在臀部侧收纳粪便的空间的吸收性物品。

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其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下裆区域,其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以及吸收芯,其至少设于所述下裆区域。用于对折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折叠线在所述下裆区域中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高刚度区域在比所述折叠线靠后侧的位置设于包含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区域。所述高刚度区域由具有比所述折叠线与所述高刚度区域之间的区域的刚度高的刚度的区域规定。所述高刚度区域的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从所述折叠线到所述高刚度区域的前端缘的长度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俯视图。

图3是吸收性物品的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芯的俯视图。

图5是在下裆区域中承受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的吸收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形态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其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下裆区域,其配置于所述前腰围区域与所述后腰围区域之间;以及吸收芯,其至少设于所述下裆区域,其中,用于对折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折叠线在所述下裆区域中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高刚度区域在比所述折叠线靠后侧的位置设于包含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区域,所述高刚度区域由具有比所述折叠线与所述高刚度区域之间的区域的刚度高的刚度的区域规定,所述高刚度区域的所述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从所述折叠线到所述高刚度区域的前端缘的长度长。

在穿用者穿着吸收性物品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的下裆区域,特别是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附近夹在穿用者的两腿之间,从而以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挤压走形的方式变形。随着该变形,比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后侧的区域也要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变形。由于该变形,在穿用过程中穿用者的腿易于运动。

在本形态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前后方向上比从折叠线到高刚度区域的前端缘的长度长的高刚度区域在比折叠线靠后侧的位置设于包含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区域。高刚度区域具有比折叠线与高刚度区域之间的区域的刚度高的刚度,因此难以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变形。因而,吸收芯在高刚度区域和比该高刚度区域靠后方的区域中难以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变形。由此,易于在臀部侧确保收纳粪便的空间,能够抑制粪便的泄漏。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高刚度区域的前端缘位于比所述折叠线靠后侧5~15mm的位置。

下裆区域的折叠线的位置是被穿用者的腿强力夹持的部位,该位置易于向内侧变形,从而在穿用过程中穿用者易于使腿运动。另一方面,比折叠线靠后侧5~15mm的位置的后方的区域是与穿用者的臀部附近相对的区域,能够通过确保在该区域中的收纳粪便的空间而进一步抑制粪便的泄漏。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吸收芯在所述下裆区域中具有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收窄的收窄区域,所述高刚度区域设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比所述吸收芯的外侧缘靠内侧的位置。

在宽度方向上比收窄区域靠内侧的区域由于从穿用者的两腿承受的力而易于承受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高刚度区域设于在宽度方向上比吸收芯的外侧缘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吸收芯在高刚度区域中难以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变形。由此,易于在臀部侧确保收纳粪便的空间,能够抑制粪便的泄漏。而且,若高刚度区域设于比吸收芯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缘靠内侧的位置,则高刚度区域难以与穿用者的腿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给穿用者带来的不适感。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高刚度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吸收芯的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短。

由此,高刚度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区域根据穿用者的身体的弯曲而圆润地变形。换言之,吸收芯在宽度方向上弯曲为杯状。由此,吸收芯成为收纳体液这样的排泄物的形状,进一步抑制体液的泄漏。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吸收芯在所述下裆区域中具有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收窄的收窄区域,所述收窄区域相对于所述折叠线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高刚度区域设于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收窄区域重叠的区域。

吸收芯在穿用者的腿可动的范围内收窄,因此穿用者易于使腿运动。另一方面,在比折叠线靠后侧的区域中,高刚度区域设于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与收窄区域重叠的区域。由此,吸收芯随着从穿用者的腿的可动范围向后侧偏离而难以在宽度方向上走形。由此,能够随着朝向后方而进一步确保吸收芯的面积。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高刚度区域由至少所述吸收芯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轧花区域构成。

轧花区域能够以按压吸收芯的轧花加工实施,因此能够在不使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成本增大的前提下形成高刚度区域。另外,轧花区域成为吸收芯的难以走形的区域,因此易于确保吸收芯的面积。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轧花区域由包含从肌肤面侧朝向非肌肤面侧凹陷的点状的多个轧花的区域规定。

形成于轧花区域的轧花从肌肤面侧朝向非肌肤面侧凹陷,因此高刚度区域易于朝向非肌肤面侧呈凸状弯曲。因而,高刚度区域确保吸收芯的面积,同时也能够根据穿用者的身体的弯曲而朝向非肌肤面侧呈平缓的凸状变形。由此,吸收芯易于成为收纳体液这样的排泄物的形状,进一步抑制体液的泄漏。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吸收芯具有相对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形成于两侧的一对槽,所述一对槽相对于所述折叠线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

由于被穿用者的两腿夹持而以一对槽闭合的方式变形,由此,吸收芯的下裆区域的折叠线附近易于以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挤压走形的方式变形。由此,穿用者易于在穿用过程中使腿运动。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高刚度区域的至少局部位于比所述一对槽的后端缘靠后侧的位置。

高刚度区域位于比易于使吸收芯向宽度方向的内侧走形的一对槽靠后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兼顾下裆处的穿用者的腿的运动容易性和臀部侧的吸收芯的面积的确保。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高刚度区域从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与所述一对槽重叠的区域延伸至比所述一对槽的后端缘靠后侧的位置。

在下裆区域中形成有折叠线的区域成为由于一对槽而最易于在宽度方向上走形的部分。高刚度区域在从宽度方向观察时与一对槽重叠的区域成为由于高刚度区域而比形成有折叠线的区域难以在宽度方向上走形的部分。而且,高刚度区域的延伸至比一对槽的后端缘靠后侧的位置的部分由于没有一对槽而成为更难以在宽度方向上走形的部分。如此,吸收芯随着从下裆区域的折叠线的位置朝向后方而难以在宽度方向上走形。由此,能够随着朝向后方而进一步确保吸收芯的面积。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高刚度区域设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槽彼此之间的区域。

根据本形态,通过在成为使吸收芯变形的起点的一对槽彼此之间设置高刚度区域,能够使高刚度区域整体平坦化,进一步确保面积。

根据优选的一形态,所述高刚度区域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一对槽相邻。

根据本形态,高刚度区域与一对槽相邻,因此能够使一对槽彼此之间的区域整体平坦化,进一步确保吸收芯的面积。

(2)吸收性物品的结构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其中,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因而,具体的尺寸等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间也可能包含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示意图。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开俯视图。图2表示在后述的侧卡定部展开的展开状态下使吸收性物品伸长至不形成褶皱的状态的伸长状态。图3是吸收性物品的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芯的俯视图。

吸收性物品10在展开状态下具有相互正交的前后方向L和宽度方向W。前后方向L由向身体前侧(腹侧)和身体后侧(背侧)延伸的方向规定。换言之,前后方向L是在展开的吸收性物品10中前后延伸的方向。另外,吸收性物品10具有与前后方向L和宽度方向W这两者正交的厚度方向T。

吸收性物品10具有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区域S2以及下裆区域S3。前腰围区域S1是与穿用者的前腰围相对的区域。后腰围区域S2是与穿用者的后腰围相对的区域。下裆区域S3是位于穿用者的下裆,配置于前腰围区域S1与后腰围区域S2之间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0可以具有前腰围构件20、后腰围构件30以及吸收性主体40。前腰围构件20配置于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构件30配置于后腰围区域S2。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例如可以由无纺布这样的片构成。

前腰围构件20例如可以具有重叠为两层的非肌肤面侧片和重叠为两层的覆盖片70。非肌肤面侧片和覆盖片70由一体的片构成。具体而言,覆盖片70通过在前腰围区域S1的前端缘折回非肌肤面侧片而构成。取而代之,非肌肤面侧片和覆盖片70可以由独立的片构成。

在图2所示的形态中,在覆盖片70的后端缘70e附近设有在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第1弹性构件71。另外,覆盖片70可以在比第1弹性构件71靠前侧的位置利用接合构件74,例如热熔粘接剂接合于吸收性主体40。

可以是,使吸收性物品10前后一分为二的折叠线FL通过下裆区域S3。折叠线FL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即,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0以沿着宽度方向W延伸的折叠线FL为基点而对折。

可以是,在前腰围区域S1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和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设有侧卡定部60。侧卡定部60由使前腰围区域S1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和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相互卡定的部分规定。

在前腰围区域S1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和后腰围区域S2的宽度方向W的端部被侧卡定部60卡定的状态下,在吸收性物品10形成有供穿用者的腰身穿过的腰围开口部62和供穿用者的腿分别插入的一对腿围开口部66。形成腰围开口部62的腰围开口缘64可以由前腰围构件20的前端缘和后腰围构件30的后端缘规定。另外,形成腿围开口部66的腿围开口缘68可以由吸收性主体40的在前后方向L上延伸的侧边40l、前腰围构件20的位于后侧的边20l以及后腰围构件30的位于前侧的边30l规定。

在此,图2表示解除侧卡定部60的卡定并展开吸收性物品10的状态。侧卡定部60可以在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各自中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在该情况下,前腰围区域S1与下裆区域S3之间的边界可以由设于前腰围构件20的侧卡定部60的后端缘规定。同样,后腰围区域S2与下裆区域S3之间的边界可以由设于后腰围构件30的侧卡定部60的前端缘规定。

在后腰围区域S2可以设有能够在宽度方向W上伸缩的1根或多根弹性构件32。取而代之,后腰围区域S2的弹性构件32也可以由能够在宽度方向W上伸缩的伸缩片构成。

另外,在前腰围区域S1可以设有能够在宽度方向W上伸缩的1根或多根第2弹性构件22。第2弹性构件22由弹性线构成。第2弹性构件22可以在前腰围区域S1中设于比吸收性主体40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而且,也可以在前腰围区域S1设置能够在宽度方向W上伸缩的伸缩片90。伸缩片90可以设于在厚度方向T上与第2弹性构件22不重叠的区域。

吸收性主体40跨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地配置。即,吸收性主体40在前腰围区域S1、后腰围区域S2以及下裆区域S3的范围延伸。

吸收性主体40可以与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独立地构成。在该情况下,吸收性主体40可以在前腰围区域S1和后腰围区域S2中分别与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接合。

吸收性主体40至少包含吸收体50。而且,吸收性主体40可以具有位于吸收体50的肌肤面侧的肌肤面片41和位于吸收体50的非肌肤面侧的非肌肤面片42。肌肤面片41可以在吸收体50的肌肤面侧覆盖吸收体50。非肌肤面片42可以在吸收体50的非肌肤面侧覆盖吸收体50。

肌肤面片41例如可以由无纺布、开孔塑料膜这样的透液性片构成。肌肤面片41也可以由1张片构成。取而代之,肌肤面片41也可以由多张片相互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构成。

非肌肤面片42可以包含不透液性片。不透液性片例如可以由塑料膜这样的不透液性膜构成。非肌肤面片42也可以由1张片构成。取而代之,非肌肤面片42也可以由多张片相互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构成。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多张片中的至少1张具有不透液性。

吸收体50可以包含吸收芯51和包覆吸收芯的芯包层52。吸收芯51例如可以包含粉碎浆粕或高吸收性聚合物(SAP)或它们的混合物。芯包层52例如可以由棉纸或无纺布构成。

吸收芯51至少配置于下裆区域S3。优选的是,吸收芯51可以在前后方向L上在从前腰围区域S1到后腰围区域S2的范围延伸。

吸收芯51可以具有至少在下裆区域S3中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收窄的收窄区域CA。收窄区域CA可以相对于折叠线FL在前后方向L上延伸。吸收芯51的宽度方向W的最窄部LA可以设于下裆区域S3。另外,吸收芯51的最窄部也可以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在该情况下,折叠线FW可以通过吸收芯51的收窄区域CA。

吸收性主体40也可以具有覆盖肌肤面片41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部的侧片43。侧片43例如可以由无纺布、开孔塑料膜这样的片构成。

吸收性主体40可以具有一对防漏罗口46。一对防漏罗口46在前腰围区域S1与后腰围区域S2之间在前后方向L上延伸,隔着吸收性物品10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配置于两侧。一对防漏罗口46由能够朝向穿用者的肌肤立起的可立起部(图2的范围B的部分)规定。

防漏罗口46可以由侧片43和设于侧片43的第3弹性构件47构成。第3弹性构件47能够在前后方向上伸缩地构成。第3弹性构件47可以包含1根或多根橡筋线。作为具体的一例,侧片43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部分向外侧折回,在侧片43的折回的部分配置有第3弹性构件47。另外,侧片43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缘未接合于肌肤面片41,构成能够从肌肤面片41立起的自由端。

一对防漏罗口46的后端缘的后侧具有以无法朝向肌肤面侧立起的方式接合的罗口接合部46j。在图示的例子中,罗口接合部46j由侧片43与肌肤面片41的接合部规定。此外,侧片43和肌肤面片41例如可以由热熔粘接剂这样的粘接剂接合。另外,虽未图示,但一对防漏罗口46的前端缘的前侧也可以具有以无法朝向肌肤面侧立起的方式接合的罗口接合部。

防漏罗口46具有立起支点46a和立起顶点46b。立起支点46a和立起顶点46b在从前腰围区域S1到后腰围区域S2的范围在前后方向L上延伸。立起支点46a是不立起的点,相当于防漏罗口46的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立起支点46a相当于侧片43与肌肤面片41的接合部中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缘线。立起顶点46b相当于防漏罗口46立起时的防漏罗口46的顶点。即,立起顶点46b是防漏罗口46的自由端。

吸收性主体40也可以在一对防漏罗口46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区域具有一对褶裥48。一对褶裥48可以在从前腰围区域S1到后腰围区域S2的范围在前后方向L上延伸。

一对褶裥48可以由安装于构成吸收性主体40的片的第4弹性构件49构成。第4弹性构件49例如可以是1根或多根橡筋线。取而代之,第4弹性构件49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伸缩性的弹性片。第4弹性构件49以从自然状态伸长的状态接合于构成吸收性主体40的片。由此,第4弹性构件49以使吸收性主体40在前后方向L上收缩的方式作用,能够形成褶裥。

(3)吸收芯的结构

接着,详细地说明吸收芯51的结构。图4是吸收性物品10的吸收芯51的俯视图。

吸收芯51可以在后腰围区域S2中具有隔着宽度方向W的中心位于两侧的一对后侧缝隙56。另外,吸收芯51也可以在一对后侧缝隙56之间具有中央缝隙59。另外,吸收芯51也可以具有位于吸收芯51的宽度方向W的两外侧缘的一对侧缝隙58。在此,缝隙是构成吸收芯51的吸收材料实质为零的区域。

吸收芯51可以具有相对于吸收性物品10的宽度方向W的中心形成于两侧的一对槽54。在此,吸收芯51的“槽”是包含在构成吸收芯51的吸收材料形成的凹部和吸收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为零的区域这两者的概念。

根据本形态,由于吸收芯51的收窄区域CA和一对槽54,下裆区域S3的折叠线FL和比该折叠线FL靠前侧的区域被穿用者的两腿夹着,从而以朝向宽度方向W的中心挤压走形的方式变形。即,吸收芯51易于以槽54闭合的方式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变形(参照图5)。在穿用过程中穿用者的腿大多在与比折叠线FL靠前侧的位置相当的位置运动,因此穿用者易于使腿运动。

在此,如前所述,在收窄区域CA中吸收芯51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最短的最窄部LA可以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而且,优选的是,吸收芯51的最窄部LA延伸至比折叠线FL靠后方的位置。由此,吸收芯51的易于在宽度方向上走形的区域变得更长。因而,穿用者更易于在穿用过程中在夹入吸收芯51的状态下使腿动作。

吸收芯51可以具有一对槽54彼此之间的间隔随着朝向后方而扩大的后方扩宽部54r。后方扩宽部54r的前端缘54s可以在比折叠线FL靠前侧的位置位于与收窄区域CA重叠的区域。更优选的是,后方扩宽部54r的前端缘54s可以在比折叠线FL靠前侧的位置位于与收窄区域CA的最窄部LA重叠的区域。在此,后方扩宽部54r的前端缘54s由下裆区域S3的随着从一对槽54彼此之间的间隔最窄的区域朝向后方而一对槽54彼此之间的间隔开始扩大的点规定。

后方扩宽部54r的前端缘54s位于与收窄区域CA重叠的区域,因此在收窄区域CA的后方部分吸收芯51易于利用一对槽54向宽度方向W内侧走形,同时也能够随着朝向后侧,即穿用者的臀部侧而扩宽一对槽54彼此之间的宽度。由此,在收窄区域CA的后方部分,即体液大量附着的区域中吸收芯51难以向宽度方向的内侧走形,因此能够确保在该区域中的吸收芯51的面积。

另外,穿用者的臀部与腿的边界线(臀横纹)彼此之间的长度随着从穿用者的下裆朝向背侧而扩大。后方扩宽部54r的前端缘54s位于比折叠线FL靠前侧的位置,从而能够根据穿用者的臀部与腿的边界线(臀横纹)彼此之间的长度的增加而扩大一对槽54彼此之间的宽度。由此,易于与穿用者的体型相应地在臀部侧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能够抑制体液的泄漏。从在穿用过程中易于使穿用者的腿运动这一观点考虑,一对槽54可以到达比折叠线FL靠后侧的位置。

另外,优选的是,一对槽54的后侧缘位于收窄区域CA的前后方向L的范围内。即,一对槽54的后侧缘位于收窄区域CA的范围内,一对槽54未延伸至比收窄区域CA靠后侧的位置。由此,在比穿用者的腿的可动范围靠后方的区域中,吸收芯51难以向宽度方向的内侧走形,更易于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

在图示的例子中,一对槽54的后侧缘位于比吸收芯51的最窄部LA靠后方的位置。即,一对槽54的后侧缘位于吸收芯51的宽度扩大的区域内。由此,吸收芯51难以向宽度方向的内侧走形的区域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扩大,因此随着从折叠线朝向后方而易于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

在下裆区域S3中一对槽54彼此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吸收芯51的宽度方向W的最大宽度的1/4以上。由此,能够确保一对槽54彼此之间的间隔。由此,在下裆区域S3中,也能够在一对槽54彼此之间最低限度维持吸收芯51的面积。

一对槽54未到达吸收芯5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更优选的是,一对槽54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位于比吸收芯51的最窄部LA靠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由一对槽54导致的吸收芯51的分割,抑制隔着槽54相邻的吸收芯51彼此变形而相互重叠。因而,吸收芯51在宽度方向W上易于成为易于保持体液的杯的形状、与身体的形状相应的弯曲形状。

优选的是,在一对槽54延伸的方向,即后方扩宽部54r延伸的方向上使一对槽54向后方延长而成的一对假想线IL在宽度方向W上通过比罗口接合部46j靠外侧的位置。该假想线IL成为易于形成褶皱的线,该褶皱成为吸收芯51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走形的起点。即,在该假想线IL上易于形成吸收芯51的褶皱。该假想线IL在宽度方向W上通过比罗口接合部46j靠外侧的位置,因此该吸收芯51的褶皱难以形成于罗口接合部46j彼此之间的区域。因而,在一对防漏罗口46的后端部的区域中,在一对防漏罗口46彼此之间的区域整体中吸收芯51难以向宽度方向的内侧走形,易于确保吸收芯的面积。

优选的是,吸收芯51具有一对槽54彼此之间的间隔随着朝向前方而扩大的前方扩宽部54f。成为吸收芯51的变形起点的一对槽54彼此的间隔在腹侧也扩大,因此在腹侧也易于确保吸收芯的面积,能够进一步抑制体液的泄漏。

一对槽54的前侧缘可以位于下裆区域S3,未到达前腰围区域S1。优选的是,一对槽54的前侧缘位于吸收芯51的收窄区域CA内。

吸收芯51可以具有高刚度区域HR。高刚度区域HR在比折叠线FL靠后侧的位置设于包含宽度方向W的中心的区域。高刚度区域HR由具有比折叠线FL与高刚度区域HR之间的区域的刚度高的刚度的区域规定。优选的是,高刚度区域HR可以由吸收芯51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轧花区域构成。

优选的是,高刚度区域HR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比从折叠线FL到高刚度区域HR的前端缘的长度L1长。在穿用者穿着吸收性物品10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的下裆区域S3,特别是吸收性物品10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附近夹在穿用者的两腿之间,从而以朝向宽度方向W的中心挤压走形的方式变形。随着该变形,比吸收性物品10的前后方向L的中心靠后侧的区域也要朝向宽度方向W的中心变形。由于该变形,在穿用过程中穿用者的腿易于运动(也参照图5)。根据本形态,在前后方向L上比从折叠线FL到高刚度区域HR的前端缘的长度L1长的高刚度区域HR在比折叠线FL靠后侧的位置设于包含宽度方向W的中心的区域。高刚度区域HR具有比折叠线FL与高刚度区域HR之间的区域的刚度高的刚度,因此难以朝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变形。因而,吸收芯51在高刚度区域HR和比该高刚度区域HR靠后方的区域中难以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变形。在臀部侧吸收芯51难以挤压走形,因此易于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能够抑制体液的泄漏。

优选的是,高刚度区域HR的前端缘位于比折叠线FL靠后侧5~15mm的位置。下裆区域S3的折叠线FL的位置是被穿用者的腿强力夹持的部位,该位置易于向内侧变形,从而在穿用过程中穿用者易于使腿运动。另一方面,比折叠线FL靠后侧5~15mm的位置的后方的区域是与穿用者的臀部附近相对的区域,能够通过确保在该区域中的吸收芯51的面积而进一步抑制体液的泄漏。

可以是,高刚度区域HR的至少局部,优选全部设于在从宽度方向W观察时与收窄区域CA重叠的区域。吸收芯51在穿用者的腿可动的范围内收窄,因此穿用者易于使腿运动。另一方面,在比折叠线FL靠后侧的区域中,高刚度区域HR设于在从宽度方向W观察时与收窄区域CA重叠的区域。由此,吸收芯51随着从穿用者的腿的可动范围向后侧偏离而难以在宽度方向W上走形。因而,能够随着朝向后方而进一步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吸收芯51的后方是与穿用者的臀部相对的部分,因此在宽度方向W上,为了覆盖臀部,吸收芯51的后方宜比前方的部分宽。另外,吸收芯51的后方有时也会附着大便,大便不能被吸收芯51吸收。因而,为了抑制粪便的泄漏,优选的是,随着朝向吸收芯51的后方而进一步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

优选的是,高刚度区域HR的至少局部位于比一对槽54的后端缘靠后侧的位置。高刚度区域HR位于比使吸收芯51易于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走形的一对槽54靠后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兼顾下裆处的穿用者的腿的运动容易性和臀部侧的吸收芯51的面积的确保。

而且,更优选的是,高刚度区域HR从在从宽度方向W观察时与一对槽54重叠的区域延伸至比一对槽54的后端缘靠后侧的位置。即,高刚度区域HR的至少局部可以在从宽度方向W观察时与一对槽54重叠。在下裆区域S3中形成有折叠线FL的区域成为由于一对槽54而最易于在宽度方向W上走形的部分。高刚度区域HR在从宽度方向W观察时与一对槽54重叠的区域成为由于高刚度区域HR而比形成有折叠线FL的区域难以在宽度方向W上走形的部分。而且,高刚度区域HR的延伸至比一对槽54的后端缘靠后侧的位置的部分由于没有一对槽54而成为更难以在宽度方向W上走形的部分。如此,吸收芯51随着从下裆区域S3的折叠线FL的位置朝向后方而逐渐难以在宽度方向W上走形。由此,能够随着朝向后方而较宽地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

高刚度区域HR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比吸收芯51的宽度方向W的最大长度短。由此,高刚度区域HR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区域根据穿用者的身体的弯曲而圆润地变形。换言之,吸收芯51在宽度方向上弯曲为杯状。由此,吸收芯51成为收纳体液这样的排泄物的形状,进一步抑制体液的泄漏。

高刚度区域HR在宽度方向W上优选设于比吸收芯51的外侧缘靠内侧的位置,更优选设于比吸收芯51的最窄部LA的外侧缘靠内侧的位置。在宽度方向W上比收窄区域CA靠内侧的区域由于从穿用者的两腿承受的力而易于承受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力。高刚度区域HR设于在宽度方向W上比吸收芯51的外侧缘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吸收芯51在高刚度区域HR中难以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变形。由此,在臀部侧吸收芯51难以走形,易于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能够抑制体液的泄漏。而且,若高刚度区域HR设于比吸收芯5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缘靠内侧的位置,则高刚度区域HR难以与穿用者的腿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给穿用者带来的不适感。

更优选的是,高刚度区域HR设于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一对槽54彼此之间的区域。在该情况下,高刚度区域HR的局部也可以位于一对槽54上。通过在成为使吸收芯51变形的起点的一对槽54彼此之间设置高刚度区域HR,在下裆区域S3中吸收芯51易于在宽度方向上走形,同时也能够使高刚度区域HR整体平坦化而进一步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

更优选的是,高刚度区域HR在宽度方向W上与一对槽54相邻。由此,能够使一对槽54彼此之间的区域整体平坦化,进一步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

如前所述,高刚度区域HR可以由轧花区域构成。轧花区域能够以按压吸收芯51的轧花加工实施,因此能够在不增大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成本的前提下形成高刚度区域HR。另外,轧花区域成为吸收芯51的难以走形的区域,因此易于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

优选的是,轧花区域由包含从肌肤面侧朝向非肌肤面侧凹陷的点状的多个轧花的区域规定。若形成于轧花区域的轧花从肌肤面侧朝向非肌肤面侧凹陷,则高刚度区域HR易于朝向非肌肤面侧呈凸状弯曲。因而,高刚度区域HR确保吸收芯51的面积,同时也能够根据穿用者的身体的弯曲而朝向非肌肤面侧呈平缓的凸状变形。由此,吸收芯51易于成为收纳体液这样的排泄物的形状,进一步抑制体液的泄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吸收性物品10的各部的“长度”有关的数值在使吸收性物品伸长至解除侧卡定部60而展开的吸收性物品10的褶皱(折叠线FL除外)消失的伸长状态下计量。

另外,吸收芯51的各部的刚度能够通过由标准规格JIS L-1096(2010年)规定的格利式硬挺度的测定法测定。例如,首先,从应该成为测定对象的吸收芯51采集宽度25mm、长度38mm的试验片。在试验片的一端部,即由Galley柔软度试验机的卡盘保持的部位粘贴玻璃纸带。接着,使Galley柔软度试验机的卡盘的下端对准与试验片的尺寸相应的可动臂刻度。接着,利用卡盘夹持试验片的粘贴有玻璃纸带的一侧。此时,使试验片的与Galley柔软度试验机的摆锤接触的部分的长度成为5~6mm。接着,以Galley柔软度试验机的刻度处于3~6之间的方式选择辅助配重的重量和安装位置,安装辅助配重。然后,在试验片位于摆锤的左侧的情况下,按压左旋转的开关而使可动臂运转,在试验片位于摆锤的右侧的情况下,按压右旋转的开关而使可动臂运转。然后,读取摆锤的旋转杆自试验片分开的瞬间的刻度。针对1个试验片,对摆锤的右旋转和左旋转这两种情况都进行测定。

试验片的硬挺度能够由以下的数式算出。

硬挺度(mN)=(25.4×Wa+50.8×Wb+101.6×Wc)×(L×25.4)2×3.375×10-5×(RGr+RGl)/(2×d)

其中,Wa是安装于最上方的安装位置的配重的重量(g),Wb是安装于中央的安装位置的配重的重量(g),Wc是安装于最下方的安装位置的配重的重量(g)。L是可动臂刻度(inch)。D是试验片的宽度(mm)。RGr是在摆锤右旋转时摆锤的旋转杆自试验片分开的瞬间的刻度的值。RGl是在摆锤左旋转时摆锤的旋转杆自试验片分开的瞬间的刻度的值。根据以上的测定,由得到的硬挺度规定吸收芯51的各部的刚度。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这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前提下作为修改和变更形态实施。因而,本说明书的记载的目的在于例示说明,对于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收性主体40与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独立地构成。取而代之,吸收性主体40也可以与前腰围构件20和后腰围构件30一体地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0是具有侧卡定部60的所谓的短裤型的吸收性物品。取而代之,吸收性物品10也可以是带型的吸收性物品。在该情况下,吸收性物品10可以不具有侧卡定部60,具有将前腰围区域S1和后腰围区域S2能够相互拆装地固定的粘扣带。

根据上述实施形态,能够提供能够在穿用过程中在臀部侧进一步确保收纳粪便的空间的吸收性物品。

此外,在2017年12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特许出愿第2017-254984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本说明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形态,能够提供能够进一步确保穿用过程中的臀部侧的体液的吸收面积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标记说明

10、吸收性物品;40、吸收性主体;50、吸收体;51、吸收芯;54、槽;CA、收窄区域;HR、高刚度区域;S1、前腰围区域;S2、后腰围区域;S3、下裆区域;FL、折叠线;L、前后方向;W、宽度方向;T、厚度方向。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吸收性物品主体和吸收性物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