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滑油排放装置

文档序号:131189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3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发动机滑油排放装置 (Engine lubricating oil discharging device ) 是由 张国浩 黄攀 于 2021-07-0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滑油排放装置,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衬套螺母、放油螺塞、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衬套螺母包括挡边和圆筒体,第一密封圈设于第一圈槽内,用于衬套螺母与发动机机匣轴向密封;第二密封圈设于第二圈槽内,用于放油螺塞与衬套螺母轴向密封,通过第一密封圈设于第一圈槽内,在本排放装置安装好的状态下,第一密封圈受到衬套螺母与发动机机匣挤压力,使衬套螺母与发动机机匣轴向密封,拆装时第一密封圈仅与发动机机匣端面接触后才与端面产生摩擦,因而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工作时无需拧动该衬套螺母,有利于保护发动机机匣,极大降低维护成本;不需要将排油装置全部取出即可排除滑油。(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gine lubricating oil discharging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gines and comprises a bushing nut, an oil drain plug screw, a first sealing ring and a second sealing ring, wherein the bushing nut comprises a flange and a cylinder body;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ring groove and used for axially sealing the oil drain plug and the bushing nut, the first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ring groove, and the bushing nut and the engine case are axially sealed under the extrusion force of the bushing nut and the engine cas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discharge device is installed; the lubricating oil can be discharged without taking out the whole oil discharging device.)

一种发动机滑油排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滑油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试验及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滑油,防止受污染油液中的杂质加剧发动机的机械磨损,影响发动机寿命等。目前,最简单的排油装置则是一个带密封圈的螺母,通过拧下螺母放油,放油完成后拧紧螺母。

现有技术的缺点:

a、滑油排放装置与发动机机匣之间采用径向密封,与工作面有一定的压缩量,拆装时与工作面摩擦时间长,易损坏,需频繁更换;

b、放油螺母需要全部拧出,并放置在清洁的地方,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外场使用时衬套螺母尤其容易受污染,并且容易丢失;

c、放油时,滑油有可能污染放油装置与发动机机匣接合面,往往需要擦干净再装上排油装置;另外,大多数发动机放油都是采用将滑油排放至正下方的接油盒中,当二者高度差较大时,容易导致滑油在接油盒中溅起,尤其当放油口正下方不便放置接油盒时,会给发动机滑油更换带来困难。

d、螺母与发动机机匣直接通过螺纹连接,频繁使用可能导致机匣螺纹失效,需返修或更换机匣,维护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滑油排放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发动机滑油排放装置,包括衬套螺母、放油螺塞、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衬套螺母包括挡边和圆筒体,所述挡边固定连接于圆筒体一端,所述圆筒体外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和第一圈槽,所述第一圈槽位于所述挡边与所述第一螺纹之间,所述圆筒体内壁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反向的第二螺纹;所述放油螺塞包括塞盖和塞体,所述塞盖固定连接于塞体一端,所述塞盖靠近塞体一侧开设第二圈槽,所述塞体呈中空结构,所述塞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通孔、第三螺纹、挡圈槽、六角螺母结构和管接嘴,所述通孔位于第三螺纹与塞盖之间,所述第三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适配用于所述放油螺塞与所述衬套螺母螺纹连接;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圈槽内,用于所述衬套螺母与发动机机匣轴向密封;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圈槽内,用于所述放油螺塞与所述衬套螺母轴向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螺母顶部设置凸环,所述凸环与第二圈槽相适配,所述衬套螺母内壁远离所述凸环的一端开设衬套内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凸环径向宽度略小于所述第二圈槽开口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挡圈槽内嵌合有弹性挡圈,在该排放装置打开至极限位置,所述弹性挡圈与所述衬套螺母内壁接合,限制住所述放油螺塞相对所述衬套螺母轴向移动,所述管接嘴套设有软管,且软管与管接嘴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挡圈设置有开口,用于调节所述弹性挡圈的圈径,所述弹性挡圈与所述衬套内凹槽相配合限定该排放装置的极限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挡圈设置有开口,用于调节所述弹性挡圈的圈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圈槽径向剖面呈矩形,所述第一密封圈径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圈槽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外径小于所述挡边外径,在该排放装置安装好的状态下,所述挡边托起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受到所述挡边与发动机机匣轴向挤压力,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发动机机匣预先开设的凹槽内,所述挡边与发动机机匣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圈槽径向剖面呈梯形,所述第二圈槽开口宽度窄于内部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放油螺塞与所述衬套螺母同轴设置,所述塞盖和所述塞体同轴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密封圈设于第一圈槽内,在本排放装置安装好的状态下,第一密封圈受到挡边与发动机机匣轴向挤压力,使衬套螺母与发动机机匣轴向密封,拆装时第一密封圈仅与发动机机匣端面接触后才与端面产生摩擦,因而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

2、本排油装置与发动机机匣通过带密封圈的衬套螺母螺纹连接,工作时无需拧动该衬套螺母,有利于保护发动机机匣,极大降低维护成本;

3、本排油装置设置了一个开口的弹性挡圈,作为放油开口的极限位置,因此不需要将排油装置全部取出即可排除滑油;该弹性挡圈还起到防止放油螺塞脱落的作用;

4、放油螺塞设置了排油管接嘴,可连接软管,防止排出的滑油飞溅,或者污染机匣。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打开至极限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放油螺塞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衬套螺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油螺塞;11、塞盖;12、塞体;101、通孔;102、第二圈槽;103、第三螺纹;104、挡圈槽;105、六角螺母结构;106、管接嘴;107、第一保险丝孔;

2、衬套螺母;21、挡边;22、圆筒体;201、第一螺纹;202、第二螺纹;203、第一圈槽;204、凸环;205、衬套内凹槽;206、第二保险丝孔;

3、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5、弹性挡圈;6、发动机机匣;7、软管;

F、滑油经过排放装置排出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滑油排放装置,包括衬套螺母2、放油螺塞1、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4,衬套螺母2包括挡边21和圆筒体22,挡边21固定连接于圆筒体22一端,圆筒体22外壁开设有第一螺纹201和第一圈槽203,第一圈槽203位于挡边21与第一螺纹201之间,圆筒体22内壁开设有与第一螺纹201反向的第二螺纹202;放油螺塞1包括塞盖11和塞体12,塞盖11固定连接于塞体12一端,塞盖11靠近塞体12一侧开设第二圈槽102,塞体12呈中空结构,塞体12包括依次设置的通孔101、第三螺纹103、挡圈槽104、六角螺母结构105和管接嘴106,通孔101位于第三螺纹103与塞盖11之间,第三螺纹103与第二螺纹202相适配用于放油螺塞1与衬套螺母2螺纹连接;第一密封圈3设于第一圈槽203内,用于衬套螺母2与发动机机匣6轴向密封;第二密封圈4设于第二圈槽102内,用于放油螺塞1与衬套螺母2轴向密封,衬套螺母2和放油螺塞1上开设有保险丝孔,衬套螺母2上的第一保险丝孔107位于挡边21上,其垂直于衬套螺母2的轴向,放油螺塞1上的第二保险丝孔206位于六角螺母结构105与管接嘴106之间,该滑油排放装置通过衬套螺母2上的第一螺纹201与发动机机匣6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衬套螺母2顶部设置凸环204,凸环204与第二圈槽102相适配,衬套螺母2内壁远离凸环204的一端开设衬套内凹槽205,凸环204径向宽度略小于第二圈槽102开口宽度,如图1所示,本排放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凸环204突入第二圈槽102内将第二密封圈4轴向压缩形成密封结构。

本实施例中,衬套螺母2的挡边21与圆筒体22焊接固定或者一体成型,优选地,挡边21与圆筒体22一体成型,机加工出第一螺纹201、第一圈槽203和第二螺纹202;放油螺塞1的塞盖11和塞体12焊接固定或者一体成型,优选地,塞盖11和塞体12一体成型,机加工出第二圈槽102、通孔101、第三螺纹103、挡圈槽104、六角螺母结构105和管接嘴106,以及机加工出塞体12的中空结构。

本实施例中,弹性挡圈5设置有开口,用于调节弹性挡圈5的圈径,在安装时,弹性挡圈5从管接嘴106套入,由于开口的作用弹性挡圈5的圈径变大,使其顺利到达放油螺塞1的挡圈槽104,在弹性挡圈5自身的刚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此时挡圈槽104内与弹性挡圈5嵌合,在该排放装置打开至极限位置,弹性挡圈5与衬套螺母2内壁接合,限制住放油螺塞1相对衬套螺母2轴向移动,管接嘴106套设有软管7,且软管7与管接嘴106紧密贴合。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圈槽203径向剖面呈矩形,第一密封圈3径向宽度大于第一圈槽203深度;优选地,第一密封圈3外径小于挡边21外径,在该排放装置安装好的状态下,挡边21托起第一密封圈3,第一密封圈3受到挡边21与发动机机匣6轴向挤压力,且第一密封圈3位于发动机机匣6预先开设的凹槽内,挡边21与发动机机匣6贴合。

优选地,第二圈槽102开口宽度窄于内部宽度;第二圈槽102径向剖面呈梯形,第二密封圈4径向剖面可以为梯形、圆形或者椭圆形,但不局限于上述三种;放油螺塞1与衬套螺母2同轴设置,塞盖11和塞体12同轴设置。

优选地,衬套螺母2上的第一保险丝孔107对称设置两个在挡边21上,其垂直于衬套螺母2的轴向,放油螺塞1上的第二保险丝孔206贯穿圆筒体22壁面,其中心线与圆筒体22直径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4采用橡胶材质,优选地,第一密封圈3和第二密封圈4采用氟橡胶(FX-17,Q/6S1822-2002),具有耐热,抗氧化,耐油性,耐腐蚀性和耐大气老化性,弹性挡圈5采用不锈钢材质,优选地,弹性挡圈5采用不锈钢(60Si2MnA-TA,YB/T5058-2005),具有高韧性塑性,热加工性好,高耐磨性,可重复使用。

另一实施例中,衬套螺母2包括挡边21和圆筒体22,挡边21固定连接于圆筒体22一端,圆筒体22外壁开设有第一螺纹201,挡边21靠近圆筒体22的一面开设第一圈槽203,第一密封圈3嵌合于第一圈槽203内,在发动机机匣6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密封圈3相适配的凹槽,其他结构和各部件的连接方式相同。

装配时,现将第一密封圈3和第一密封圈3分别装入衬套螺母2和放油螺塞1的圈槽内,然后将放油螺塞1拧入衬套螺母2,直至衬套螺母2的端面压紧第二密封圈4,再套上开口的弹性挡圈5,将整个排油装置拧入发动机机匣6。最后,打上放油螺塞1和衬套螺母2之间,以及衬套螺母2和发动机机匣6之间的保险丝。

发动机需排放滑油时,先剪断上述两处保险丝,(为了防止滑油排出时飞溅或者接油盒不便置于发动机正下方时,可套上图1所示软管7),再用扳手拧动放油螺塞1使其朝上运动(油螺塞上设置的六角螺母结构105便于扳手拧动放油螺塞1),极限位置为弹性挡圈5的上表面与衬套螺母2的衬套内凹槽205表面接触处。此时,滑油通过放油螺塞1和衬套螺母2之间的开口(如图2中所示F为滑油经过排放装置排出的流动方向),从发动机油箱进入放油螺塞1(或者软管7)后排入接油盒。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自动控制注脂量的胶辊加油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