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出风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31461 发布日期:2021-10-22 浏览:4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出风控制方法 (Air outlet device,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outlet control method ) 是由 王晓倩 何振健 陈姣 林金煌 马忠余 李木湖 于 2021-07-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出风控制方法,包括: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和与风道连通的多个出风口;其中,多个出风口均沿风道结构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出风口中的至少两个出风口的朝向在垂直于风道结构的延伸方向上交叉设置。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柜机的送风方式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 outlet device, a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n air outlet control method, wherein the air outlet device, the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the air outlet control method comprise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air channel structure comprises an air channel and a plurality of air outlet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channel; the air outlets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air duct structure, and the orientation of at least two air outlets in the air outlets is arranged in a cross mode in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air duct structure. Through the technical schem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air supply mode of the cabinet air conditioner in the prior art is single can be solved.)

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出风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出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出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的室内机通过风口将冷风或热风进行冷量和热量的输送,进而实现房间的制冷或制热,而不同的送风方式会直接影响室内冷/热气流的分布以及人体的舒适度感受。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i型柜机、分布式柜机的送风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无法针对人体或房间某一区域进行分区集中送风,而且在空调运行的不同阶段,如果长时间维持相同的送风方式,容易导致室内冷/热气流分布不均匀,影响人体的舒适度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出风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柜机的送风方式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包括: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和与风道连通的多个出风口;其中,多个出风口均沿风道结构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出风口中的至少两个出风口的朝向在垂直于风道结构的延伸方向上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二出风口的上方,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朝向均垂直于风道结构的延伸方向且相反设置。

进一步地,风道结构包括:蜗壳和蜗舌,蜗壳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间隔设置,蜗舌可转动地设置在蜗壳上以分别遮挡第一连通口或第二连通口;第一风道壳体,第一风道壳体设置在第一连通口处,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一风道壳体的侧部;第二风道壳体,第二风道壳体设置在第二连通口处,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二风道壳体的侧部。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壳体和第二风道壳体均沿风道结构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风道壳体位于第二风道壳体的上部。

进一步地,风道结构为多个,多个风道结构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多个风道结构的蜗壳沿风道结构的延伸方向错位布置。

进一步地,风道结构为两个,一个风道结构的蜗壳位于另一个风道结构的蜗壳的上方。

进一步地,风道结构为两个,一个风道结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出风口和两个第二出风口,另一个风道结构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出风口和一个第二出风口,三个第一出风口沿风道结构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三个第二出风口沿风道结构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出风装置包括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分别位于风道结构的两侧,第一出风口朝向第一送风部设置,第二出风口朝向第二送风部设置;出风装置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口,第一送风部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一送风区域,多个第一送风区域与多个第一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由各个第一出风口流出的风经相应的第一送风区域送出;和/或,出风装置具有多个第二出风口,第二送风部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二送风区域,多个第二送风区域与多个第二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由各个第二出风口流出的风经相应的第二送风区域送出。

进一步地,第一送风部为第一送风圆筒;和/或,第二送风部为第二送风圆筒。

进一步地,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一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以使第一挡板运动至遮挡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遮挡位置或避让第一出风口的第一避让位置;和/或,第二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处,以使第二挡板运动至遮挡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遮挡位置或避让第二出风口的第二避让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装置,出风装置为上述提供的出风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控制方法,出风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提供的出风装置,出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温度Tin、室外温度Tout;根据室内温度Tin、室外温度Tout和设定温度Tc,确定室内温度Tin与设定温度Tc之间的温差ΔTin以及室外温度Tout和设定温度Tc之间的温差ΔTout;根据ΔTin和ΔTout控制出风装置的多个出风口的出风情况。

进一步地,采用上述提供的出风装置,根据ΔTin和ΔTout控制出风装置的多个出风口的出风情况的方法包括:将ΔTin与第一预设温度T1进行比较;当ΔTin≤T1时,将ΔTout与第三预设温度T3进行比较,并根据ΔTout与T3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出风;当ΔTin>T1时,将ΔTout与第二预设温度T2进行比较,并根据ΔTout与T2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出风。

进一步地,采用上述提供的出风装置,出风装置的三个第一出风口为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装置的三个第二出风口为第二上出风口、第二中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在制冷时,根据ΔTout与T3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方法包括:当ΔTout≤T3时,控制第一上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或者控制第二上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出风;当ΔTout>T3时,控制第一上出风口和/或第二上出风口出风。

进一步地,在制冷时,根据ΔTout与T2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方法包括:当ΔTout≤T2时,控制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或者控制第二上出风口、第二中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出风;当ΔTout>T2时,控制第一上出风口和第一中出风口出风,或者控制第二上出风口和第二中出风口出风。

进一步地,采用上述提供的出风装置,出风装置的三个第一出风口为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装置的三个第二出风口为第二上出风口、第二中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在制热时,根据ΔTout与T3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方法包括:当ΔTout≤T3时,控制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二中出风口出风;当ΔTout>T3时,控制第一下出风口和/或第二下出风口出风。

进一步地,在制热时,根据ΔTout与T2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方法包括:当ΔTout≤T2时,控制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或者控制第二上出风口、第二中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出风;当ΔTout>T2时,控制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或者控制第二中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出风。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多个出风口设置成上述结构布局,这样能够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位置处的出风口进行出风,以便于提高出风角度的灵活性,从而避免了送风方式单一的情况,进而便于对不同位置处的区域进行集中送风,以便于最终提高人体舒适度感觉。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的打开第一连通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的打开第二连通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出风控制方法在制冷工况时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出风控制方法在制热工况时的流程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室内机壳体;11、第一送风部;12、第二送风部;20、风道结构;21、第一出风口;22、第二出风口;23、蜗壳;24、蜗舌;25、第一风道壳体;26、第二风道壳体;27、风机;31、第一挡板;32、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出风装置,该出风装置包括风道结构20,风道结构20包括风道和与风道连通的多个出风口。其中,多个出风口均沿风道结构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出风口中的至少两个出风口的朝向在垂直于风道结构20的延伸方向上交叉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出风口的至少两个出风口的朝向在垂直于风道结构20的延伸方向上交叉设置”是指:至少两个出风口在垂直于风道结构20的平面上的投影方向为相交叉设置,也即为这两个出风口之间具有预设角度值的夹角。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多个出风口设置成上述结构布局,这样能够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位置处的出风口进行出风,以便于提高出风角度的灵活性,从而避免了送风方式单一的情况,进而便于对不同位置处的区域进行集中送风,以便于最终提高人体舒适度感觉。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第一出风口21位于第二出风口22的上方,第一出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的朝向均垂直于风道结构20的延伸方向且相反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出风口21或第二出风口22进行出风,从而便于提高集中出风的效果,以便于进行一个方向的上出风或另一相反方向的下出风,提高出风的灵活性,提高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20包括蜗壳23、蜗舌24、第一风道壳体25和第二风道壳体26,蜗壳23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间隔设置,蜗舌24可转动地设置在蜗壳23上以分别遮挡第一连通口或第二连通口。第一风道壳体25设置在第一连通口处,第一出风口21位于第一风道壳体25的侧部。第二风道壳体26设置在第二连通口处,第二出风口22位于第二风道壳体26的侧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顺利切换至第一出风口21的方向出风或切换至第二出风口22的方向出风,提高了风道结构20的运动灵活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风道壳体25和第二风道壳体26均沿风道结构20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风道壳体25位于第二风道壳体26的上部。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优化风道结构20的布局。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20为多个,多个风道结构20相互独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使得多个风道结构20的出风互不干扰,以便于进行独立区域的集中送风,从而便于提高送风方式的灵活性,优化送风方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多个风道结构20的蜗壳23沿风道结构20的延伸方向错位布置,这样,能够便于优化多个风道结构20的布局紧凑性,优化空间布局。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20为两个,一个风道结构20的蜗壳23位于另一个风道结构20的蜗壳23的上方。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一个风道结构20的蜗壳23与另一个风道结构20的蜗壳23错位设置,优化空间布局,提高了结构设置的紧凑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结构20为两个,一个风道结构20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出风口21和两个第二出风口22,另一个风道结构2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出风口21和一个第二出风口22,三个第一出风口21沿风道结构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三个第二出风口22沿风道结构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出风,进一步提高出风方式的灵活形,提高舒适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装置包括第一送风部11和第二送风部12,第一送风部11和第二送风部12分别位于风道结构20的两侧,第一出风口21朝向第一送风部11设置,第二出风口22朝向第二送风部12设置。

具体的,出风装置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口21,第一送风部11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一送风区域,多个第一送风区域与多个第一出风口21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由各个第一出风口21流出的风经相应的第一送风区域送出。或者,出风装置具有多个第二出风口22,第二送风部12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二送风区域,多个第二送风区域与多个第二出风口22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由各个第二出风口22流出的风经相应的第二送风区域送出。或者,出风装置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口21,第一送风部11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一送风区域,多个第一送风区域与多个第一出风口21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由各个第一出风口21流出的风经相应的第一送风区域送出;出风装置具有多个第二出风口22,第二送风部12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二送风区域,多个第二送风区域与多个第二出风口22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由各个第二出风口22流出的风经相应的第二送风区域送出。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出风装置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口21,第一送风部11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一送风区域,多个第一送风区域与多个第一出风口21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由各个第一出风口21流出的风经相应的第一送风区域送出;出风装置具有多个第二出风口22,第二送风部12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二送风区域,多个第二送风区域与多个第二出风口22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由各个第二出风口22流出的风经相应的第二送风区域送出。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进一步优化独立出风,以便于进行独立区域的集中出风,进一步提高舒适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送风部11可以为第一送风圆筒。或者,第二送风部12为第二送风圆筒。或者,第一送风部11为第一送风圆筒,第二送风部12为第二送风圆筒。

优选的,第一送风部11为第一送风圆筒,第二送风部12为第二送风圆筒。第一送风圆筒和第二送风圆筒上均设置有用于送风的送风格栅,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进一步提高送风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一挡板31,第一挡板31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21处,以使第一挡板31运动至遮挡第一出风口21的第一遮挡位置或避让第一出风口21的第一避让位置。或者,出风装置还包括第二挡板32,第二挡板32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22处,以使第二挡板32运动至遮挡第二出风口22的第二遮挡位置或避让第二出风口22的第二避让位置。或者,出风装置包括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第一挡板31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21处,以使第一挡板31运动至遮挡第一出风口21的第一遮挡位置或避让第一出风口21的第一避让位置;第二挡板32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22处,以使第二挡板32运动至遮挡第二出风口22的第二遮挡位置或避让第二出风口22的第二避让位置。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出风装置包括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第一挡板31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出风口21处,以使第一挡板31运动至遮挡第一出风口21的第一遮挡位置或避让第一出风口21的第一避让位置;第二挡板32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出风口22处,以使第二挡板32运动至遮挡第二出风口22的第二遮挡位置或避让第二出风口22的第二避让位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控制第一出风口21处的第一挡板31和第二出风口22处的第二挡板32便可以方便控制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和第二出风口22的出风,从而便于根据选择进行出风,提高出风的舒适性。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提出多种送风方式组合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在空调运行过程中以两个离心风机27、两个单独风道、两个送风圆筒以及蜗舌24和蜗壳23的旋转实现全上、全下、同时上下出风的送风方式,并在两个送风圆筒与两个风道的连接处分别设置可左右滑动的上、中、下挡板,通过控制六个挡板进行左右滑动实现左右两个送风圆筒针对上、中、下三个区域进行左右分区组合式送风;同时通过检测并实时记录空调设定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度,根据三者的差值调整控制六个可左右滑动挡板实现不同的运行工况下采用不同的送风方式组合,结合两个离心风机27的启闭实现多工况分区域不同送风方式多种组合,解决了单一送风方式长时间运行产生的不适感,满足制冷/制热模式下不同工况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可针对不同的人体活动区域实现分区集中送风,提高了空调运行过程中室内整体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实施二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装置,出风装置为上述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出风装置。出风装置的第一送风部11和第二送风部12属于室内机壳体10的一部分。

本专利提出的多种送风方式组合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控制两个风机27的启动以及左右两个圆筒的上、中、下三个送风区域的启闭实现多工况分区域不同送风方式多种组合,解决了单一送风方式长时间运行产生的不适感,满足制冷/制热模式下不同工况用户的舒适性需求,提高了空调运行过程中室内整体的舒适性。

不同送风方式的实现方式如下:本专利提到的空调器包括两个离心风机27、两个单独风道结构20、两个送风圆筒,通过蜗舌24和蜗壳23的旋转实现全上、全下、同时上下出风,并在两个送风圆筒与两个风道的连接处分别设置可左右滑动的上、中、下挡板,通过控制六个挡板进行左右滑动实现左右两个送风圆筒针对上、中、下三个区域进行左右分区组合式送风。

具体的,风机27、风道、送风圆筒以及挡板的结构如图3所示,两个离心风机27竖直摆放,左右两个风道相互独立,左风道负责左侧上送风、右侧中送风及下送风区域,右风道负责右侧上送风、左侧中送风及下送风区域,通过左右风道与左右送风圆筒连接处的上、中、下挡板的滑动实现不同的送风方式及分区组合式送风。

具体的,不同送风方式主要包括全上、全下以及同时上下出风三种不同的送风方式,其中,送风方式的切换主要由蜗舌24和蜗壳23的旋转实现,如图1和图2所示:当两个风机27的蜗舌24均旋转至风道下方时,两个蜗壳23均开口方向朝上,可以实现全上的送风方式。当两个风机27的蜗舌24均旋转至风道上方时,两个蜗壳23均开口方向朝上,可以实现全下的送风方式。

当两个风机27的蜗舌24旋转方向相反,一个旋转至风道上方一个旋转至风道下方时,两个蜗壳23呈现一个开口方向朝上、一个开口方向朝下的状态,可以实现同时上下出风的送风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出风控制方法,出风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提供的出风装置,出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温度Tin、室外温度Tout;根据室内温度Tin、室外温度Tout和设定温度Tc,确定室内温度Tin与设定温度Tc之间的温差ΔTin以及室外温度Tout和设定温度Tc之间的温差ΔTout;根据ΔTin和ΔTout控制出风装置的多个出风口的出风情况。这样,便于提高出风的舒适性。

具体的,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装置,根据ΔTin和ΔTout控制出风装置的多个出风口的出风情况的方法包括:将ΔTin与第一预设温度T1进行比较;当ΔTin≤T1时,将ΔTout与第三预设温度T3进行比较,并根据ΔTout与T3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21或第二出风口22出风;当ΔTin>T1时,将ΔTout与第二预设温度T2进行比较,并根据ΔTout与T2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21或第二出风口22出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提高送风方向的灵活性,以便于提高送风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提供的出风装置,出风装置的三个第一出风口21为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装置的三个第二出风口22为第二上出风口、第二中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在制冷时,根据ΔTout与T3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21或第二出风口22出风的方法包括:当ΔTout≤T3时,控制第一上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或者控制第二上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出风;当ΔTout>T3时,控制第一上出风口和/或第二上出风口出风。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进一步优化送风方式,提高送风舒适度。

具体的,在制冷时,根据ΔTout与T2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21或第二出风口22出风的方法包括:当ΔTout≤T2时,控制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或者控制第二上出风口、第二中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出风;当ΔTout>T2时,控制第一上出风口和第一中出风口出风,或者控制第二上出风口和第二中出风口出风。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提供的出风装置,出风装置的三个第一出风口21为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装置的三个第二出风口22为第二上出风口、第二中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在制热时,根据ΔTout与T3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21或第二出风口22出风的方法包括:当ΔTout≤T3时,控制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二中出风口出风;当ΔTout>T3时,控制第一下出风口和/或第二下出风口出风。

具体的,在制热时,根据ΔTout与T2的比较结果控制第一出风口21或第二出风口22出风的方法包括:当ΔTout≤T2时,控制第一上出风口、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或者控制第二上出风口、第二中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出风;当ΔTout>T2时,控制第一中出风口和第一下出风口出风,或者控制第二中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出风。

不同送风方式的分区组合式送风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制冷工况时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4所示,空调器开机制冷时,利用红外检测仪或者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房间的室内温度tin、室外温度tout。当前空调器的设定温度为tc,并规定△tin为当前室内温度tin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c的差值,△tout为当前室外温度tout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

首先判定当前室内温度与空调设定温度的关系:

(1)若当前房间空调器设定温度tc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小于且等于t1,进一步判断当前房间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

1)若当前房间室外温度tout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小于且等于t3,表明空调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值相对较小,但还未达到人体舒适的室内温度,仍需开启制冷模式,此时控制上风机27蜗壳23朝上(下)、下风机27蜗壳23朝下(上),打开左(右)送风圆筒上、下挡板,关闭中挡板,避免冷风直吹人体造成的不舒适感,可实现左右分区单侧上下同时送风。

2)若当前房间室外温度tout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大于t3,表明空调处于制冷运行后期,室内温度相对已经达到稳定状态,此时只需控制上下风机27蜗壳23朝上,打开左右送风圆筒的上挡板,关闭中、下挡板,可实现左右分区单上或同时上送风,避免空调稳定阶段冷空气积聚地面造成的不适感。

(2)若当前房间空调器设定温度tc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大于t1,进一步判断当前房间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

1)若当前房间室外温度tout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小于且等于t2,表明空调处于刚开启制冷运行阶段,室内温度较高需要空调快速制冷,通过控制上风机27蜗壳23朝上(下)、下风机27蜗壳23朝下(上),打开左(右)送风圆筒上、中、下挡板,实现左(右)分区单侧上中下同时送冷风。

2)若当前房间室外温度tout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大于t2,表明空调已经制冷运行一段时间,室内温度已经逐渐降低,但还未达到稳定状态,需要控制上风机27蜗壳23朝上(下)、下风机27蜗壳23朝下(上),打开左(右)送风圆筒上、中挡板,关闭下挡板,避免冷空气积聚地面导致空气垂直温差大,可实现左(右)分区单侧上中同时送风,满足用户不同生活区域的需求。

制热工况时的具体实施方案:

空调器开机制热时,如图5所示,利用红外检测仪或者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房间的室内温度tin、室外温度tout。当前空调器的设定温度为th,并规定△tin为空调器设定温度th与当前室内温度tin的差值,△tout为当前室内温度tin与室外温度tout的差值。

首先判定当前室内温度与空调设定温度的关系:

1)若当前房间室外温度tout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小于且等于t3,表明空调设定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值相对较小,室内需要供热量小但仍需开启制热模式,此时控制上下风机27蜗壳23朝下、打开左(右)送风圆筒中挡板,关闭上、下挡板,可以实现左右分区单中或同时中送风,满足热风暖人身的需求,避免热气贴地现象。

2)若当前房间室外温度tout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大于t3,表明空调处于制热运行后期,空调制热到达温度点,此时只需控制上下风机27蜗壳23朝下,打开左右送风圆筒的下挡板,关闭上、中挡板,可实现左右分区单下或同时下送风,避免空调长时间运行导致的头热脚冷问题。

(2)若当前房间空调器设定温度tc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大于t1,进一步判断当前房间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的关系,

1)若当前房间室外温度tout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小于且等于t2,表明空调处于刚开启制热运行阶段,室内温度相对较低需要空调实现快速制热,通过控制上风机27蜗壳23朝上(下)、下风机27蜗壳23朝下(上),打开左(右)送风圆筒上、中、下挡板,实现左(右)分区单侧上中下同时送热风。

2)若当前房间室外温度tout与室内温度tin的差值大于t2,表明空调已经制热运行一段时间,但还未到达温度点,需要控制上下风机27蜗壳23朝下,打开左(右)送风圆筒中、下挡板,关闭上挡板,避免热空气贴附天花板,且可实现左右分区单侧中下或同时中下送风。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解决空调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单一的送风方式对人体产生的不舒适感;解决i型柜机、分布式柜机送风方式单一,无法实现针对人体或房间某一区域分区集中送风的问题。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提出多种送风方式组合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检测并实时记录空调设定温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度,根据三者的差值调整控制左右送风圆筒的六个可左右滑动挡板实现不同的运行工况下采用不同的送风方式组合,结合两个离心风机的启闭实现多工况分区域不同送风方式多种组合,解决了单一送风方式长时间运行产生的不适感,满足制冷/制热模式下不同工况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可针对不同的人体活动区域实现分区集中送风,提高了空调运行过程中室内整体的舒适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风管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