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

文档序号:1316993 发布日期:2020-07-14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内窥镜 (Endoscope ) 是由 王南冰 何锦雄 赵运勇 陶飞 金熙伟 于 2020-04-0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包括支架、流体控制机构、动作机构和连接机构,动作机构、连接结构与流体控制机构均装配于支架,流体控制机构包括主体、第一流道件、第二流道件、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动作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组件包括相互螺纹连接的第一件与第二件。由上述方案可见,液体通道与汽体通道均设置于一流体控制机构,用户可在插入部的上下或左右其中一方向固定的情况下,调节插入部的另一弯曲方向,便于用户使用内窥镜,第一件与第二件相互螺纹连接可使装配时具有较大的适用公差范围,降低零部件的精度要求,降低生产成本。(The endoscop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support, a fluid control mechanism, an action mechanism and a connect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action mechanism,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the fluid control mechanism are assembled on the support; the ac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rotating assembly, a second rotating assembly and a first connecting piece; the connec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onnecting component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component, wherein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first piece and a second piece which are in threaded connection with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the scheme, the liquid channel and the vapor channel are both arranged on the fluid control mechanism, a user can adjust the other bending direction of the insertion par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one of the upper direction and the lower direction or the left direction and the right direction of the insertion part are fixed, the user can use the endoscope conveniently, the first piece and the second piece are in threaded connection with each other, so that a larger application tolerance range is achieved during assembly, the precision requirement of parts is reduced, and the production cost is reduced.)

一种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内窥镜中,多需要设置液体通道与汽体通道。现有技术中,液体通道与汽体通道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从而导致内窥镜结构复杂,不便于使用。

在内窥镜中,细长的插入部具有硬性的类型和柔性的类型。通常情况下,在插入部为柔性的内窥镜中,在插入部的前端侧设置有连接多个弯曲块而构成的弯曲部。

通常情况下,弯曲部是如下结构:通过对设置于操作部的弯曲操作装置进行操作来牵引/松弛弯曲线,而使该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弯曲线的前端被固定于构成弯曲部的前端弯曲块的预定的位置。

根据设置有弯曲部的内窥镜,通过使弯曲部弯曲,能够使设置于插入部前端部的观察光学系统朝向目标方向而进行观察,并且能够顺畅地向深部插入。

插入部的弯曲方向分为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目前的内窥镜通过动作机构控制插入部的上下方向与左右方向弯曲以达到观察目的。然而,目前内窥镜动作机构在调节上述两方向的其中之一时,另一方向易受影响,造成内窥镜不便于使用。

此外,弯曲部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于转动件。然而,现有连接结构较为复杂,导致装配工艺较为繁琐,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且降低生产成本的内窥镜。

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包括支架、流体控制机构、动作机构和连接机构,动作机构、连接结构与流体控制机构均装配于支架,流体控制机构包括主体、第一流道件、第二流道件、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第一流道件与第二流道件均可活动地插入于主体,第一控制件套设于第一流道件的一端,第二控制件套设于第二流道件的一端,第一控制件的内腔与第一流道件的内腔为同轴设置,第一控制件为中空件;主体的第一部内设置有第一圆柱腔,第一圆柱腔连通第一部的第一流道部、第二流道部、第三流道部与第四流道部,第一流道部、第二流道部、第三流道部与第四流道部均为中空设置;主体的第二部设置有第二圆柱腔,第二圆柱腔连通第二部的第五流道部与第六流道部,第五流道部与第六流道部均为中空设置;第一流道件为中空设置,第一流道件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与流通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沿第一圆柱腔的径向贯穿第一流道件,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沿第一圆柱腔的回转轴线布置,流通部的两端均设置有隔板,隔板的直径大于流通部的外壁的直径,第一通道与流通部之间设置有突出部;第二流道件设置有导流部与隔离部,导流部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均为圆柱体,第一腔体的回转轴线相交于第二腔体的回转轴线,第二控制件套设于隔离部的一端,导流部设置有封闭部,封闭部位于第一腔体的外壁;动作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与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旋转组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插入于第二旋转组件;第一旋转组件包括第一旋钮、第一定位件与第一控制件,第一旋钮内设置有第一圆台腔,第一旋钮与第一控制件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定位件,第一定位件的第一部位于第一旋钮内,第一定位件的第二部穿过第一控制件,第一旋钮的多块第一定位片沿第一圆台腔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一定位件的多个第一定位部沿第一圆台腔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一控制件的多个第一控制部沿第一圆台腔的周向均匀布置,每块第一定位片沿第一圆台腔的回转轴线自第一旋钮的第一底面往第一定位件延伸,每个第一定位部可沿第一圆台腔的回转轴线相对于第一部摆动,第一定位部与第一控制部沿第一圆台腔的回转轴线相对布置;第二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旋钮、第二定位件与控制组件,第二旋钮内设置有第二圆台腔,第二旋钮与第二定位件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控制组件,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二旋钮内,控制组件的一部分外露于第二旋钮,控制组件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旋钮内,第二旋钮的多块第二定位片沿第二圆台腔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二定位件的多个第二定位部沿第二圆台腔的周向均匀布置,控制组件的多个第二控制部沿第二圆台腔的周向均匀布置,每块第二定位片沿第二圆台腔的回转轴线自第二旋钮的第二底面往第二定位件延伸,每个第二定位部可沿第二圆台腔的回转轴线相对于第二定位部的板部摆动,第二定位部与第二控制部沿第二圆台腔的回转轴线相对布置;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组件包括相互螺纹连接的第一件与第二件,第二连接件可活动地插入于第一件与第二件,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卷绕于内窥镜的转动件;第一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抵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第一抵接部为方柱体,第一连接部为圆柱体,第一抵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均为中空柱体,第一抵接部的内腔连通第一连接部的内腔,第一连接部的内壁设置有螺纹;第二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抵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二抵接部为方柱体,第二连接部为圆柱体,第二抵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为中空柱体,第二抵接部的内腔连通第二连接部的内腔,第二连接部的外壁设置有螺纹。

由上述方案可见,气体依次经过第一流道部、第一通道而进入第一流道件并沿其内腔流出第一控制件;当从外侧封闭第一控制件与第一流道件的内腔时,气体经过第一流道部、第一通道后进入第一流道件内并沿其内腔流入第二通道,气体随后从第二通道流出第一控制件并进入第一圆柱腔,然后从第三流道部流出;当按压第一控制件时,第一控制件带动第一流道件下移,突出部封闭第一流道部,液体从第二流道部流至流通部后从第四流道部流出;当需要排出废液时,按压第二控制件,封闭部不再封闭第五流道部,导流部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五流道部与第六流道部,废液依次经过第六流道部、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五流道部而流出,顺利排出废液。因此,液体通道与汽体通道均设置于一流体控制机构,便于用户使用内窥镜;

第一旋钮组件可用于控制插入部的上下弯曲方向,第二旋钮组件可用于控制插入部的左右弯曲方向,第一控制部推动第一定位部往第一定位片摆动,第一定位部抵接于第一定位片,第一旋钮在第一定位部的作用下无法转动,第二控制部推动第二定位部往第二定位片摆动,第二定位部抵接于第二定位片,第二旋钮在第二定位部的作用下无法转动,因此,用户可在插入部的上下或左右其中一方向固定的情况下,调节插入部的另一弯曲方向,便于用户使用内窥镜;

第二连接件一部分卷绕于转动件,第二连接件可活动地插入于第一件与第二件,第一件与第二件相互螺纹连接可使装配时具有较大的适用公差范围,降低零部件的精度要求,简化装配工艺,避免因装配工艺较多而导致出现装配有误,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内窥镜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流体控制机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流体控制机构实施例的主体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流体控制机构实施例的第一流道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流体控制机构实施例的第二流道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流体控制机构实施例的的结构图。

图7是图6所示的A-A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结构位于另一状态的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结构位于另一状态的视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B-B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位于另一状态的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内窥镜实施例的动作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1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动作机构实施例的第一旋转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1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动作机构实施例的第二旋转组件的结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内窥镜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连接机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所述一种连接机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17,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100包括支架31、流体控制机构200、动作机构300和连接机构500,动作机构300、连接结构500与流体控制机构200均装配于支架31,流体控制机构200包括第一流道件1、第二流道件2、主体3、第一控制件4、第二控制件5,第一流道件1与第二流道件2均可活动地插入于主体3,第一控制件4套设于第一流道件1的一端,第二控制件5套设于第二流道件2的一端,第一控制件4的内腔与第一流道件1的内腔为同轴设置,第一控制件4为中空件,第一流道件1、第二流道件2、主体3、第一控制件4、第二控制件5均为一体成型件,第一控制件4与第二控制件5均为圆台体,主体3卡合于内窥镜100的支架31。

参见图1至图3,主体3的第一部7内设置有第一圆柱腔6,第一圆柱腔6连通第一部7的第一流道部8、第二流道部9、第三流道部10与第四流道部11,第一流道部8、第二流道部9、第三流道部10与第四流道部11均为中空设置。主体3的第二部12设置有第二圆柱腔13,第二圆柱腔13连通第二部12的第五流道部15与第六流道部16,第五流道部15与第六流道部16均为中空设置。

参见图2与图4,第一流道件1为中空设置,第一流道件1设置有第一通道17、第二通道18与流通部19,第一通道17与第二通道18沿第一圆柱腔6的径向贯穿第一流道件1,第一通道17与第二通道18沿第一圆柱腔6的回转轴线布置,流通部19的两端均设置有隔板20,隔板20的直径大于流通部19的外壁的直径,第一通道17与流通部19之间设置有突出部21,第一流道件1为一体成型件。

参见图2与图5,第二流道件2设置有导流部22与隔离部23,导流部22的第一腔体24与第二腔体25均为圆柱体,第一腔体24的回转轴线相交于第二腔体25的回转轴线,第二控制件5套设于隔离部23的一端,第二流道件2为一体成型件。导流部22设置有封闭部30,封闭部30位于第一腔体24的外壁。

参见图2,流体控制机构200包括弹性件26与支承件27,支承件套接于主体3,弹性件26的第一端抵接于支承件27。弹性件26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控制件4与第二控制件5内均抵接有弹性件26的第二端。第一流道件1与第二流道件2均穿过一弹性件26,弹性件26为弹簧。

参见图1,流体控制机构200还包括分流件28、第一导流管与第二导流管,第一导流管连接分流件28与第一流道部8,第二导流管连接分流件28与第二流道部9,分流件28的第一管部29插接于第二部12。

参见图1至图7,流体控制机构200处于第一状态,气体从分流件28进入并依次经过第一导流管、第一流道部8、第一通道17而进入第一流道件1并沿其内腔流出第一控制件4,气体的流向如箭头A所示。

参见图1至图6、图8,流体控制机构200处于第二状态,外侧封闭第一控制件4与第一流道件1的内腔时,即为从上部封闭第一控制件4与第一流道件1的内腔的顶部开口,气体从分流件28进入并依次经过第一导流管、第一流道部8、第一通道17后进入第一流道件1内并沿其内腔流入第二通道18,气体随后从第二通道18流出第一控制件4并进入第一圆柱腔6,然后从第三流道部10流出,气体的流向如箭头A2所示。

参见图1至图6、图9,流体控制机构200处于第三状态,当按压第一控制件4时可同时从上部封闭第一控制件4与第一流道件1的内腔的顶部开口,第一控制件4带动第一流道件1下移,突出部21封闭第一流道部8,液体从分流件28进入并依次经过第二导流管、第二流道部9流至流通部19后从第四流道部11流出,液体的流向如箭头A3所示。

参见图1至图6、图10与图11,当需要排出废液时,按压第二控制件5,封闭部30不再封闭第五流道部15,导流部22的第一腔体24与第二腔体25连通第五流道部15与第六流道部16,废液依次经过第六流道部16、第一腔体24、第二腔体25与第五流道部15、第一管部29而从分流件28流出,顺利排出废液,废液的流向如箭头B1所示。因此,液体通道与气体通道均设置于一流体控制机构200,便于用户使用内窥镜。

参见图12至图14,动作机构300包括第一旋转组件32、第二旋转组件33与第一连接件34,第一连接件34穿过第一旋转组件32,第一连接件34的第一端插入于第二旋转组件33,第一连接件34的第二端插入于内窥镜100的支架31。第一旋转组件32包括第一旋钮35、第一定位件36与第一控制件37,第二旋转组件33包括第二旋钮38、第二定位件39与控制组件。第一旋钮35、第一定位件36、第一控制件37、第二旋钮38与第二定位件39均为一体成型件。

参见图12与图13,第一旋钮35内设置有第一圆台腔40,第一旋钮35与第一控制件37均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定位件36,第一定位件36的第一部41位于第一旋钮35内,第一定位件36的第二部42穿过第一控制件37,第一旋钮35的多块第一定位片43沿第一圆台腔40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一定位件36的多个第一定位部45沿第一圆台腔40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一控制件37的多个第一控制部46沿第一圆台腔40的周向均匀布置,每块第一定位片43沿第一圆台腔40的回转轴线自第一旋钮35的第一底面往第一定位件36延伸,每个第一定位部45可沿第一圆台腔40的回转轴线相对于第一部41摆动,第一控制部46沿第一圆台腔40的回转轴线自第一控制件37的端面往第一定位部45延伸,第一定位部45与第一控制部46沿第一圆台腔40的回转轴线相对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45与第一控制部46与逐一对应设置,第一定位部45的数量为三个,第一控制部46的数量对应设置为三个。

第一旋钮35的第一板部47设置有第一通孔48,第一通孔48为多边形通孔,第一通孔48连通第一圆台腔40。

第一定位件36包括多个沿第一圆台腔40的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定位区,每个第一定位区贯穿第一部41。每个第一定位区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定位部45,第一定位部45自第一定位区的第一侧壁沿第一圆台腔40的周向往第一定位区的第二侧壁延伸。

第一控制件37包括相互连接的圆环部49与方条部50,第一控制部46位于圆环部49的上端面。

参见图12与图14,第二旋钮38内设置有第二圆台腔,第二旋钮38与第二定位件39均可转动地连接于控制组件,第二定位件39位于第二旋钮38内,控制组件的一部分外露于第二旋钮38,控制组件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旋钮38内。控制组件包括相互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第一转件51和第二转件52,第一转件51的一部分外露于第二旋钮38,第二转件52位于第二旋转组件33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件51与第二转件52均为一体成型件。

第二旋钮38的第二板部53设置有第二通孔54,第二通孔54为多边形通孔,第二通孔54连通第二圆台腔,第一圆台腔40与第二圆台腔为同轴设置。

第二旋钮38的多块第二定位片55沿第二圆台腔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二定位件39的多个第二定位部56沿第二圆台腔的周向均匀布置,控制组件的多个第二控制部57沿第二圆台腔的周向均匀布置,第二控制部57位于第二转件52的下端面,每块第二定位片55沿第二圆台腔的回转轴线自第二旋钮38的第二底面往第二定位件39延伸,每个第二定位部56可沿第二圆台腔的回转轴线相对于第二定位部56的板部摆动,第二定位部56与第二控制部57沿第二圆台腔的回转轴线相对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56与第二控制部57与逐一对应设置,第二定位部56的数量为三个,第二控制部57的数量对应设置为三个。

第二定位件39包括多个沿第二圆台腔的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定位区,第一定位区贯穿第二定位件39的圆板部,每个第二定位区均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部56,第二定位部56自第二定位区的第三侧壁沿第二圆台腔的周向往第二定位区的第四侧壁延伸。

参见图12至图14,第一旋钮35组件可用于控制插入部的上下弯曲方向,第二旋钮38组件可用于控制插入部的左右弯曲方向。内窥镜100的第一转动件58插入第一通孔48,内窥镜100的第二转动件59插入第二通孔54,第一转动件58的柱体抵接于第一通孔48的孔壁,第二转动件59柱体抵接于第二通孔54的孔壁。第一旋钮35转动并带动第一转动件58转动,第一转动件58通过缠绕于第一转动件58的轮部的钢丝而带动插入部沿上下方向弯曲,当插入部沿上下方向弯曲至适当角度时,用户转动第一控制件37,第一控制部46推动第一定位部45往第一定位片43摆动,第一定位部45抵接于第一定位片43,第一旋钮35在第一定位部45的作用下无法转动。

同理,第二旋钮38转动并带动第二转动件59转动,第二转动件59通过缠绕于第二转动件59的轮部的钢丝而带动插入部沿左右方向弯曲,当插入部沿左右方向弯曲至适当角度时,用户转动第一转件51,第一转件51带动第二转件52转动,第二控制部57推动第二定位部56往第二定位片55摆动,第二定位部56抵接于第二定位片55,第二旋钮38在第二定位部56的作用下无法转动。

因此,用户可在插入部的上下或左右其中一方向固定的情况下,调节插入部的另一弯曲方向,便于用户使用内窥镜100。同理,第一旋钮35组件可用于控制插入部的左右弯曲方向,第二旋钮38组件可用于控制插入部的上下弯曲方向,此时,动作机构300的使用不受影响。

参见图15至图17,连接机构500包括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组件包括相互螺纹连接的第一件61与第二件62,第二连接件60可活动地插入于第一件61与第二件62,第二连接件60的一部分卷绕于内窥镜100的转动件,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件58与第二转动件59,第二连接件60为钢丝。

第一件6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抵接部63与第一连接部64,第一抵接部63为方柱体,第一连接部64为圆柱体,第一抵接部63与第一连接部64均为中空柱体,第一抵接部63的内腔连通第一连接部64的内腔,第一连接部64的内壁设置有螺纹。

第二件6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抵接部65与第二连接部66,第二抵接部65为方柱体,第二连接部66为圆柱体,第二抵接部65与第二连接部66均为中空柱体,第二抵接部65的内腔连通第二连接部66的内腔,第二连接部66的外壁设置有螺纹。

第一抵接部63为六棱柱,第二抵接部65为六棱柱,第一连接部64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二连接部66的外壁。

连接机构还包括固定座67,固定座67卡合于内窥镜100的支架31。第二连接件60穿过固定座67,固定座67设置有四个通孔68,每个通孔68均插入有一个第二连接件60。支架31设置有卡合部69,卡合部69卡合于固定座67,卡合部69为直角梯形柱体。

连接结构还包括限位件70,限位件70可拆卸地装配于支架31,第二连接件60穿过限位件70,限位件70的数量为四个,支架31通过螺栓与螺帽将限位件70卡合于支架11。

连接机构还包括定位件71,定位件71的一端插入于固定座67的通孔68内,定位件71为弹簧,每一定位件71内均穿设有一第二连接件60,定位件71可避免第二连接件60相互缠绕。在现有技术中,定位件71通常先焊接至一圆筒状的卡合座,随后将卡合座卡合于固定座。本实施例将定位件71插入于固定座67,从而取消卡合座,简化装配工艺,降低装配难度。

连接机构还包括固定件72,第二连接件6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固定件72,第二连接件60穿过固定件72。固定件72为金属管体,第二连接件60可焊接或压接于固定件72。

连接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支架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每一连接组件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件60,每一第一件61与每一第二件62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件60。

参见图15至图17,转动件为两个,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件58与第二转动件59,分别控制弯曲部的左右弯曲方向和上下弯曲方向,每个转动件均卷绕有一第二连接件60,卷绕于转动件的第二连接件6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件61,每一转动件均通过第二连接件60连接有一第一件61。用户通过旋钮带动转动件转动,转动件随即带动第二连接件60移动,第二连接件60通过固定件72带动第一件61或另一第二连接件60移动,从而使第二件62随之移动,进而实现弯曲部的弯曲。进一步的,当第一件61抵接于限位件70时,弯曲部达到最大弯曲角度。

因此,第二连接件60一部分卷绕于转动件,第二连接件60可活动地插入于第一件61与第二件62,第一件61与第二件62相互螺纹连接可使装配时具有较大的适用公差范围,降低零部件的精度要求,简化装配工艺,避免因装配工艺较多而导致出现装配有误,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气体依次经过第一流道部8、第一通道17而进入第一流道件1并沿其内腔流出第一控制件4;当从外侧封闭第一控制件4与第一流道件1的内腔时,气体经过第一流道部8、第一通道17后进入第一流道件内并沿其内腔流入第二通道18,气体随后从第二通道18流出第一控制件4并进入第一圆柱腔,然后从第三流道部10流出;当按压第一控制件4时,第一控制件4带动第一流道件1下移,突出部封闭第一流道部8,液体从第二流道部流至流通部后从第四流道部流出;当需要排出废液时,按压第二控制件,封闭部不再封闭第五流道部,导流部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第五流道部与第六流道部,废液依次经过第六流道部、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五流道部而流出,顺利排出废液。因此,液体通道与汽体通道均设置于一流体控制机构,便于用户使用内窥镜;第一旋钮组件可用于控制插入部的上下弯曲方向,第二旋钮组件可用于控制插入部的左右弯曲方向,第一控制部推动第一定位部往第一定位片摆动,第一定位部抵接于第一定位片,第一旋钮在第一定位部的作用下无法转动,第二控制部推动第二定位部往第二定位片摆动,第二定位部抵接于第二定位片,第二旋钮在第二定位部的作用下无法转动,因此,用户可在插入部的上下或左右其中一方向固定的情况下,调节插入部的另一弯曲方向,便于用户使用内窥镜;第二连接件一部分卷绕于转动件,第二连接件可活动地插入于第一件与第二件,第一件与第二件相互螺纹连接可使装配时具有较大的适用公差范围,降低零部件的精度要求,简化装配工艺,避免因装配工艺较多而导致出现装配有误,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用户可在插入部的上下或左右其中一方向固定的情况下,调节插入部的另一弯曲方向,便于用户使用内窥镜100。同理,第一旋钮35组件可用于控制插入部的左右弯曲方向,第二旋钮8组件可用于控制插入部的上下弯曲方向,此时,动作机构200的使用不受影响。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2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产科用内窥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