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其所用中药粉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3361 发布日期:2021-09-21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其所用中药粉剂及制备方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ainage strip for chronic mastitis sin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used by sam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ainage strip ) 是由 乔楠 丁晓雯 方勇 于 2021-06-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包括引流壳体及填充在中药粉剂;所述引流壳体包括内壳及外壳,所述外壳可相对内壳旋转,所述内壳设置为齿轮柱状空腔结构,所述内壳均匀布置有若干凸起部,相邻两凸起部之间设置有一凹槽部,所述中药粉剂设置在内壳的凹槽部位置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的中药粉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粉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柴胡5~30份、乳香5~30份、没药5~30份、绵黄芪5~30份、狼头花5~15份、霸天伞5~15份、鱼腥草5~15份、八角乌5~15份、木芙蓉5~15份、四叶参5~15份、贯叶金丝桃5~15份、预知子5~15份、白芥子5~15份、山慈菇10~30份。(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ainage strip for chronic mastitis sinus, which comprises a drainage shell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filled in the drainage shell; the drainage shell comprises an inner shell and an outer shell, the outer shell can rotate relative to the inner shell, the inner shell is of a gear column-shaped cavity structure, a plurality of protruding portions are evenly arranged on the inner shell, a groove portion is formed between every two adjacent protruding portions,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groove portion of the inner shell.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for the chronic mastitis sin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ainage strip according to any one of claims 1 to 5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is prepared from the following main raw materials in parts by weight: 5-30 parts of radix bupleuri, 5-30 parts of frankincense, 5-30 parts of myrrh, 5-30 part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5-15 parts of radix cynanchi bungei, 5-15 parts of tyrosomus margaritae, 5-15 parts of houttuynia cordata, 5-15 parts of illicium verum, 5-15 parts of cotton rose, 5-15 parts of tetranye ginseng, 5-15 parts of hypericum perforatum, 5-15 parts of fructus akebiae, 5-15 parts of semen brassicae and 10-30 parts of edible tulip.)

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其所用中药粉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其所用中药粉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乳腺炎又称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良性的发生在非哺乳期的乳腺炎症,常见的两种亚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由于临床症状相似,发病阶段相似,病理也有时难以区分,所以临床治疗也相似。慢性乳腺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研究认为与自身免疫和理化刺激等相关,临床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对乳房外形影响较大等特点。相较于西医学激素、抗生素、手术的治疗方案,中医学治疗有一定特色及优势,众多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慢性乳腺炎一般分为四期:溢液期、肿块期、脓肿期和破溃期,破溃期往往见窦道形成,通往内部脓腔,该期对于乳房病灶最终愈合及复发有重要意义,若排脓不畅、新肉不生,会影响整个疾病病程及预后,目前临床常用的为纸捻引流、药线引流等方法,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效果不佳,因此,本发明从中医学角度为解决,破溃期排脓不畅、新肉不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其所用中药粉剂及制备方法,来解决慢性乳腺炎尤其是破溃期所形成窦道排脓及恢复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壳体及填充在中药粉剂;所述引流壳体包括内壳及外壳,所述外壳可相对内壳旋转,所述内壳设置为齿轮柱状空腔结构,所述内壳均匀布置有若干凸起部,相邻两凸起部之间设置有一凹槽部,所述中药粉剂设置在内壳的凹槽部位置处。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在每一凸起部沿轴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内壳内部设置有海绵。

优选的,所述海绵中间位置设置有柱状干燥剂。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前端位置处具有导向头部,所述导向头部设置为圆锥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和内壳的尾端均设置为圆柱状空腔结构的端部,所述内壳的端部延伸出外壳的端部2cm;所述外壳的外部外侧设置有固定抓持部,所述内壳的端部还设置有旋转把手且通过旋转把手可旋转内壳,所述内壳的端部还具有一可开闭的密封塞。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的中药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粉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柴胡5~30份、乳香5~30份、没药5~30份、绵黄芪5~30份、狼头花5~15份、霸天伞5~15份、鱼腥草5~15份、八角乌5~15份、木芙蓉5~15份、四叶参5~15份、贯叶金丝桃5~15份、预知子5~15份、白芥子5~15份、山慈菇10~30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粉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柴胡7~15份、乳香10~20份、没药8~18份、绵黄芪10~22份、狼头花7~10份、霸天伞8~12份、鱼腥草7~10份、八角乌7~12份、木芙蓉7~10份、四叶参7~12份、贯叶金丝桃9~12份、预知子9~12份、白芥子7~10份、山慈菇15~20份。

优选的,所述中药粉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柴胡12份、乳香18份、没药13份、绵黄芪15份、狼头花9份、霸天伞9份、鱼腥草8份、八角乌9份、木芙蓉9份、四叶参8份、贯叶金丝桃10份、预知子10份、白芥子9份、山慈菇18份。

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还提供一种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用中药粉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过程:

(1)将配方量的绵黄芪粉碎,制成绵黄芪粉,加入65%~90%乙醇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过滤,收集第一提取液;

(2)将配方量的鱼腥草、八角乌、乳香、没药切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收集为第二提取液;

(3)将配方量的柴胡、狼头花、霸天伞、木芙蓉、四叶参、贯叶金丝桃、预知子、白芥子、山慈菇混合后加入足量的蒸馏水,煎煮30~60分钟,过80目筛,得第三提取液;

(4)将步骤(1)所得第一提取液和步骤(2)所得第二提取液加入步骤(3)制得的第三提取液内,采取柜式减压干燥器减压干燥法,制得干燥药粉;

(5)利用中药超微粉碎机将步骤(4)所得药粉进一步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

(6)在臭氧浓度50g/m3、气流速度40m/s、气源氧气纯度>85%、灭菌温度小于40℃条件下对步骤(5)所得细粉进行臭氧灭菌,最大条件保存药物成分,制备成中药粉剂。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制得的细粉要求:100%过100目筛,95%过120目筛。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在未使用时,外壳与内壳之间呈封闭状态,中药粉剂置于外壳与内壳的凹槽部位置处;使用时,将该中药引流条置于窦道内,旋转内壳,将中药粉剂与外部窦道接触,中药粉剂利于恢复。

(2)本发明的中药粉剂中,本发明采用的上述中药原料具有以下特点:柴胡,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其提取物能够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促进肉芽生长;绵黄芪,具有益气升阳,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具有抑菌、抗炎、镇痛的作用,还能够促进组织新生;乳香、没药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具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能够加速炎症渗出排泄,促进伤口愈合。预知子,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散结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预知子具有抑菌、免疫调节等作用。贯叶金丝桃: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菌镇痛的作用。狼头花:功用清热解毒,排脓消肿,通乳。其水提取物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的作用。霸天伞具有解毒托疮,活血消肿,排脓生肌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多种黄酮类成分具有抑菌、镇痛、抗炎消肿及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其提取液对G+及G-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挥发油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大。八角乌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结消肿的功效,其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已烯醛,根含千里光酸,具有抗炎抑菌镇痛作用。木芙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作用,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四叶参具有解毒消肿,排脓,通乳的作用,其水提物具有抑菌,调节免疫的作用。白芥子具有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其有效成分具有抑菌作用。山慈菇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作用,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

(3)本发明的中药粉剂制备方法过程中,通过将材料分成多组,采用不同的提取方式(乙醇提取、水蒸汽蒸馏法、煎煮方式)分别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能够有效保护所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临床疗效更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内壳;2、外壳;3、凸起部;4、海绵;5、柱状干燥剂;6、导向头部;7、固定抓持部;8、旋转把手;9、中药粉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包括引流壳体及填充在中药粉剂9;所述引流壳体包括内壳1及外壳2,所述外壳2可相对内壳1旋转,所述内壳1设置为齿轮柱状空腔结构,所述内壳1均匀布置有若干凸起部3,相邻两凸起部3之间设置有一凹槽部,所述中药粉剂9设置在内壳1的凹槽部位置处。该中药引流条在使用时,通过导向头部6将引流壳体置入窦道内,通过旋转内壳1,实现中药粉剂9与窦道内相接触,利于窦道内部恢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1在每一凸起部3沿轴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内壳1内部设置有海绵4。通过在内壳1的凸起部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实现海绵4对外侧窦道内的脓液吸附,利于窦道内部恢复。

优选的,所述海绵4中间位置设置有柱状干燥剂5,柱状干燥剂5对海绵4进行吸附,延长海绵4使用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的前端位置处具有导向头部6,所述导向头部6设置为圆锥状结构,导向头部6呈圆锥状,便于整个中药引流条进入窦道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和内壳1的尾端均设置为圆柱状空腔结构的端部,所述内壳2的端部延伸出外壳2的端部2cm;所述外壳2的外部外侧设置有固定抓持部7,所述内壳1的端部还设置有旋转把手8且通过旋转把手8可旋转内壳1,所述内壳1的端部还具有一可开闭的密封塞。本发明使用时,一手握持外壳端部的固定抓持部,另外一只手旋转把手来旋转内壳,优选的,可以通过刻度线的方式来确定所需旋转的角度,可作为本发明的补充,将内壳中的中药粉剂与窦道接触,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通过打开密封塞,可以更换海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的中药粉剂,所述中药粉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柴胡12份、乳香18份、没药13份、绵黄芪15份、狼头花9份、霸天伞9份、鱼腥草8份、八角乌9份、木芙蓉9份、四叶参8份、贯叶金丝桃10份、预知子10份、白芥子9份、山慈菇18份。

按照上述配方,取配方量的各中药原料,按照下述制备方法制备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用中药粉剂,包括以下制备过程:

(1)将配方量的绵黄芪粉碎,制成绵黄芪粉,加入65%~90%乙醇提取两次,每次2~3小时,过滤,收集第一提取液;

(2)将配方量的鱼腥草、八角乌、乳香、没药切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收集为第二提取液;

(3)将配方量的柴胡、狼头花、霸天伞、木芙蓉、四叶参、贯叶金丝桃、预知子、白芥子、山慈菇混合后加入足量的蒸馏水,煎煮30~60分钟,过80目筛,得第三提取液;

(4)将步骤(1)所得第一提取液和步骤(2)所得第二提取液加入步骤(3)制得的第三提取液内,采取柜式减压干燥器减压干燥法,制得干燥药粉;

(5)利用中药超微粉碎机将步骤(4)所得药粉进一步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所制得的细粉要求:100%过100目筛,95%过120目筛。

(6)在臭氧浓度50g/m3、气流速度40m/s、气源氧气纯度>85%、灭菌温度小于40℃条件下对步骤(5)所得细粉进行臭氧灭菌,最大条件保存药物成分,制备成中药粉剂。

利用上述配方和方法制备的慢性乳腺炎窦道中药引流条经过大鼠实验证明无毒副作用。

下面结合实验数据以证明本发明制备的中药粉剂可用于慢性乳腺炎窦道形成。

临床实验纳入南通市中医院2018~2020年门诊及住院慢性乳腺炎窦道形成患者共计180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91人)和对照组(89人),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年龄、发病时间、病理类型、窦道长度)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统计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中,PCM就是浆细胞性乳腺炎,GLM是肉芽肿性乳腺炎,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两种典型类型,t是T检验的统计量,χ2是卡方检验的统计量,P为对结果的判定,P>0.05,这两组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方法:实验组将本发明制备的引流条置入窦道,旋转内壳的使药粉与脓腔接触,每日更换海绵内芯,三日更换引流条,直至无脓液,后窦道内以棉签塞入本发明中药粉剂,直至痊愈;对照组采用传统八二丹药线引流法。

观察指标:①脓尽时间:以无脓液流出为准,计算治疗时长;②愈合时间:窦道完全愈合的时长;③红肿消退时间:窦道周围红肿消退的时间;④复发率:半年后复查,统计复发率。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脓尽、愈合、红肿消退时间及复发率对比表

如表2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运用本发明后,相对于传统八二丹药线引流法治疗,能够加速脓液生成与排出,促进窦道愈合,红肿消退更为迅速,复发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艾灸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艾条和艾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