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霜霉病的生物农药

文档序号:1358845 发布日期:2020-07-28 浏览:3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生物农药 (Biopesticid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owny mildew ) 是由 谭伟 李庆亮 崔荣慰 程云飞 魏丽娜 王德亚 曹辉 孙夏 于 2020-05-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霜霉病的生物农药,该生物农药由小麦秸秆乙醇干燥粗提物、丁子香酚和常规辅料添加物复配而成。所述小麦秸秆乙醇干燥粗提物和丁子香酚质量配比为50∶1~1∶50,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了生物源农药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丁子香酚单独使用和复配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控效果,确立了两生物源农药的最优配比,供生产使用,以达到减少农药环境污染以及病菌抗药性发生发展的目的;其中,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丁子香酚50∶1~1∶35的配比范围内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30∶1的配比增效最大,增效系数为1.87;复配后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不易造成环境污染。(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iopesticides, in particular to a biopesticid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owny mildew, which is prepared by compounding a wheat straw ethanol dried crude extract, eugenol and conventional auxiliary material additives. The mass ratio of the wheat straw ethanol dry crude extract to the eugenol is 50: 1-1: 50,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s of the biological source pesticide wheat straw ethanol crude extract and the eugenol on the grape downy mildew after being used independently and compounded are determined through an indoor toxicity determination test and a field test, the optimal ratio of the two biological source pesticides is determined for production and use, and the purposes of reducing the pesticid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rug resistance of germs are achieved; wherein the wheat straw ethanol crude extract and the eugenol are in a proportion range of 50: 1-1: 35 to show synergistic effect, the synergistic effect is maximum in a proportion of 30: 1, and the synergistic coefficient is 1.87; after compounding, the pesticide resistance of germs is not easy to generate,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not easy to cause.)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生物农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霜霉病的生物农药。

背景技术

霜霉病是葡萄、黄瓜、甘蓝等作物上的重要叶片病害,每年发生严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目前的防治技术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由于相关药剂(如霉多克、精甲霜灵、甲基托布津等)使用次数频繁和面积较大,出现了较为要严重的抗药性。大量的化学农药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同时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开发和利用与环境具有良好兼容性,对人类无害的生物农药资源也成为了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间作小麦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果树需肥需水量较大,间作小麦不仅会影响果树幼树的生长,而且会影响果园的田间操作。因此小麦秸秆的利用成为了最佳途径。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北方大量种植,秸秆生物量大。由此可见,小麦秸秆的资源能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充足的保证。目前,小麦秸秆目前主要作为燃料和造纸材料被使用。

丁子香酚属于植物源农药存在于丁香油、肉桂叶油、肉桂皮油、樟脑油、肉豆蔻油等多种植物油中。丁子香酚可以由植物的叶、茎、根部吸收具有向上传导功能且安全、环保无残留,药效治疗迅速,持效期长。

发明内容

农业生产实际过程中,通过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病害、减少抗性的常见方法。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小麦秸秆乙醇干燥粗提物和丁子香酚互相复配,在一定范围内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霜霉病的生物农药,具有使用方法灵活,防治效率高,对环境安全,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生物农药,由小麦秸秆乙醇干燥粗提物、丁子香酚和常规辅料添加物复配而成。

进一步地,小麦秸秆乙醇干燥粗提物和丁子香酚质量配比为50∶1~1∶50。

进一步地,小麦秸秆乙醇干燥粗提物和丁子香酚质量配比为50∶1~1∶35。

进一步地,小麦秸秆乙醇干燥粗提物和丁子香酚质量配比为30∶1。

进一步地,所述小麦秸秆乙醇干燥粗提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所得:将小麦秸秆自然晾干后粉碎,加入5-15倍重量的乙醇水溶液常温浸提,提取液过滤,收集滤液,浓缩至浸膏,置于-80℃冷冻干燥机中冻干,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水的体积比范围是1∶(0~1.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了生物源农药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丁子香酚单独使用和复配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控效果,确立了两生物源农药的最优配比,供生产使用,以达到减少农药环境污染以及病菌抗药性发生发展的目的;其中,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丁子香酚50∶1~1∶35的配比范围内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30∶1的配比增效最大,增效系数为1.87;复配后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不易造成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室内生物测定试验

试验靶标

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菌种采自于田间。

试材准备

选用葡萄感病品种瑰宝,自上向下4叶位~6叶位,剪取相同部位、长势一致、带有1cm~2cm叶柄的叶片,用湿棉球包裹叶柄放置在培养皿中,保湿备用。

试验药剂

98%丁子香酚,江苏金坛市威德龙化学有限公司产品;31%小麦秸秆乙醇干燥粗提物和丁子香酚复配杀菌剂,枣庄学院配制。

对照药剂

98%烯酰吗啉原药,辽宁省沈阳丰收农药有限公司产品。

试验步骤

S1、孢子囊悬浮液配制

选择田间自然发病叶片,用4℃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霜霉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囊),4℃下存放备用。

S2、药剂配制

将几种待试药剂用0.05%的吐温80水溶液溶解稀释,配成10000mg/L母液备用。每个药剂,设置5个系列质量浓度。

S3、药剂处理

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片背面,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将各处理叶片叶背向上,按处理标记后排放在保湿盒中;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S4、接种与培养

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10微升接种于叶片背面。每叶片接种4滴,每处理不少于5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的保湿箱,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为22℃,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5~7d调查试验结果。

视空白对照发病情况测量记录病斑直径,单位为毫米(mm)。

数据统计及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按公式(1)计算防治效果,以百分数(%)表示,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式中:P-防治效果;D0-空白对照病斑直径;D1-药剂处理病斑直径。

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防效机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EC90等值及其95%置信限。

进行药剂联合毒力测定时,根据Wadley法或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增效系数(SR)或共毒系数(CTC),评价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

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按公式(2)、(3)计算:

式中:

X1-混剂的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A-混剂中A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B-混剂中B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式中:

SR-混剂的增效系数;

X1-混剂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X2-混剂EC50实测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试验结果

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丁子香酚两种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配制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单剂室内对葡萄霜霉病均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EC50分别为12.1276mg/L和0.6912mg/L。田间防治霜霉病的常用药剂烯酰吗啉的EC50为5.4923mg/L。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丁子香酚两者有效成分比例为50∶1~1∶35时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以30∶1配比增效最为显著,其EC50为0.7932mg/L,增效系数为1.85.说明31%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丁子香酚复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很高的杀菌活性。

表1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丁子香酚最佳配比及对照药剂抑菌活性测定

实施例2

根据筛选出的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丁子香酚最佳复配比例30∶1,配置了31%丁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丁子香酚复配杀菌剂,其中含30%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和1%丁子香酚。田间以30%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WP 800倍与0.3%丁子香酚SL 800倍桶混、50%烯酰吗啉WP 1500倍作为对照药剂开展开展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对象为霜霉病。

试验作物为葡萄,试验葡萄品种选用瑰宝。

环境条件

试验园区篱架式栽培,树龄9年生,历年霜霉病发生普遍而均匀。试验期间(8月1日-8月30日)葡萄生育期至新梢生长期。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以及树体长势一致,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

试验设计和安排

试验药剂:31%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丁子香酚复配杀菌剂,枣庄学院配制。

对照药剂:

30%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WP,枣庄学院配制;

0.3%丁子香酚SL,山东省亿嘉农化有限公司产品;

50%烯酰吗啉WP,德国巴斯夫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排列。

小区的面积和重复

每小区葡萄树为15株,重复4次。

表2田间药效试验设计

施药方式

使用方式

兑水喷雾,用少量水先溶解后再加足所需水量;喷雾时使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滴水为止。

使用器械的类型:背负喷雾器,喷孔直径0.8mm

施药的时间和次数

田间葡萄霜霉病发生前期首次施药,共喷施3次,具体施药时间为2015年8月1日,8月8日,8月18日。

使用剂量和容量:每公顷的药液用量2249L/hm2

防治其他病虫害药剂的资料要求:试验期间,各小区除喷施试验药剂外,未喷施其他任何杀菌剂;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

每小区随机调查20个当年抽生新蔓,自上而下调查全部叶片,按下列分级方法记录各级病叶数及总叶数。叶片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5%以上。

调查时间和次数

药前无霜霉病,施药结束后10d(8月28日)调查一次药效。

药效计算方法:

对作物的其他影响

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对供试葡萄品种安全、无药害。

试验结果

31%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丁子香酚复配杀菌剂2000倍、2500倍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防效分别为96.66%、91.05%,5%水平上显著高于50%烯酰吗啉WP 1500倍、30%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WP+0.3%丁子香酚SL桶混剂的防效,31%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丁子香酚复配杀菌剂3000倍85.84%与两对照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充分说明,31%小麦秸秆乙醇粗提物·丁子香酚复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其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可部分取代化学农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此期间调查,各处理对供试寄主植物安全,无药害。

表3

注:表中数据均为各处理平均数据。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及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