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及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

文档序号:1358846 发布日期:2020-07-28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及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 (Chilo suppressalis sex attractant and Chilo suppressalis sex attractant long-acting volatile core ) 是由 吕亮 常向前 张舒 李拥虎 王琳 王洁雯 于 2020-05-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100份、顺-13-十八碳烯醛5-20份和顺-9-十六碳烯醛5-20份;该性诱剂在使用时,将其制成挥散芯,包括:空气隔离层一、空气隔离层二、性诱剂吸附层、性诱剂缓释层和性诱剂释放孔;所述性诱剂吸附层和所述性诱剂缓释层依次设置于所述空气隔离层一和所述空气隔离层二之间;与所述性诱剂缓释层相邻设置的空气隔离层一/空气隔离层二上设置有所述性诱剂释放孔。(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ilo suppressalis sex attractant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in parts by weight: 100 parts of cis-11-hexadecenal, 5-20 parts of cis-13-octadecenal and 5-20 parts of cis-9-hexadecenal; when the sex attractant is used, the sex attractant is prepared into a volatile core, and comprises: the air isolation layer I, the air isolation layer II, the sex attractant adsorption layer, the sex attractant slow-release layer and the sex attractant release holes; the sex attractant adsorption layer and the sex attractant slow-release layer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ir isolation layer and the second air isolation layer; the first air isolation layer/the second air isolation layer which is arranged adjacent to the sex attractant slow-releas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the sex attractant release holes.)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及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和昆虫性诱剂防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

背景技术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广泛分布于我国多个稻区,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可造成水稻产量损失3%-30%,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长期以来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但二化螟的抗药性问题常常导致防治效果快速下降,同时化学农药的使用还会引发天敌数量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使用性诱剂诱杀害虫可显著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并能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已受到普遍关注,是当前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二化螟性诱剂挥散芯载体都是以橡胶头或管状结构为载体,对性诱剂的吸附作用、释放能力有限,使用时不能达到保证有效载药量和合理持效期的目的,其持效期普遍较短,从而在整个水稻生长季需要多次更换,耗费大量人工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成分配比合理的性诱剂及结构合理的性诱剂挥散芯,从而提高性诱剂的持效期,显著节省人工成本,已成为当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优化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三种成分的配比,增强了其引诱雄蛾的效果,同时,将挥散芯改为片层状结构,使得性诱剂被充分且均匀吸附在吸附层上,便于其均一、长久地发挥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100份、顺-13-十八碳烯醛5-20份和顺-9-十六碳烯醛5-20份。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通过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的远距离引诱作用和顺-9-十六碳烯醛增强雄蛾在近距离内的着陆和振翅等行为反应,增加了引诱到的雄蛾数量;且在优化了三种有效成分的配比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了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化螟性诱剂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抗氧化剂2-100份和抗紫外线光稳定剂2-100份。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抗氧化剂可以防止二化螟性诱剂被空气氧化;抗紫外线光稳定剂通过抑制已经形成自由基的聚合物的降解,它们不吸收紫外线辐射,而是抑制聚合物的降解,进而提高性诱剂的稳定剂。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氧化剂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二特丁基对苯二酚或抗氧化剂168。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紫外线光稳定剂包括:UV-328、UV-531和UV-P。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包括:空气隔离层一、空气隔离层二、性诱剂吸附层、性诱剂缓释层和性诱剂释放孔;

其中,所述性诱剂吸附层上吸附有所述性诱剂;

所述空气隔离层一和所述空气隔离层二之间设置有所述性诱剂吸附层和所述性诱剂缓释层;

与所述性诱剂缓释层相邻设置的空气隔离层一/空气隔离层二上设置有所述性诱剂释放孔。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性诱剂吸附层为膜状载体,孔径均一分布,将性诱剂吸附在膜状载体上,进而使得性诱剂均一、完全地向环境中释放,与现有技术中的橡胶塞挥散芯相比,防止了性诱剂堆放造成的不能更好地释放到空气中的缺陷;

而且,空气隔离层和性诱剂释放孔的设置,在避免了性诱剂大量释放到空气中,造成浪费的同时,更保证了性诱剂释放量的可控,进而,增加了性诱剂的持效期;

进一步,性诱剂缓释层的设置使得性诱剂以缓慢地速度释放到空气中,有效增加了持效期;因此,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无需多次更换性诱剂挥散芯。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隔离层一和所述空气隔离层二的材质为PET或EVA。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PET和EVA均是耐高温、耐水的材料,因此可充分将性诱剂阻隔,防止其释放到空气中。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性诱剂吸附层的材质包括棉质纤维。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棉质纤维表面分布有无数小孔,可以吸附大量的性诱剂,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挥散芯的使用时间。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性诱剂释放孔的直径为1-5mm。

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该直径下可实现1-8个月的持续有效释放;该直径下的释放量能够形成有效引诱。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的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田间应用引诱效果显著,通过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的远距离引诱作用、顺-9-十六碳烯醛增强雄蛾在近距离内的着陆和振翅等行为反应,及对主要组分和助剂配比的优化,显著提高了二化螟引诱效果;

(2)本发明的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特有的片层状结构,使得所吸附的二化螟性诱剂缓慢、均一释放到田间,田间有效期延长;而且,片层膜状载体可以调节大小,根据需求选择,方便灵活,可实现1-8个月的有效释放。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引诱效果显著、持效期长、使用方便,可显著降低了人工悬挂次数较多所增加的人工成本;实现了二化螟的精准监测和高效诱捕,不杀害天敌,对环境友好,对人畜无毒无害,符合当前绿色防控的需要,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挥散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100份、顺-13-十八碳烯醛20份和顺-9-十六碳烯醛20份。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如图1所示,包括:空气隔离层一1、空气隔离层二2、性诱剂吸附层3、性诱剂缓释层4和性诱剂释放孔5,且性诱剂释放孔5的直径为5mm;

其中,性诱剂吸附层3上吸附有上述性诱剂;

性诱剂吸附层3和性诱剂缓释层4依次设置于空气隔离层一1和空气隔离层二2之间;

与所述性诱剂缓释层相邻设置的空气隔离层二2上设置有性诱剂释放孔5,空气隔离层2的一端还设置有悬挂孔6,其中,空气隔离层一1和空气隔离层二2的材质均为EVA,性诱剂吸附层3的材质为棉质纤维。

实施例2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100份、顺-13-十八碳烯醛5份、顺-9-十六碳烯醛5份、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份和UV-3282份。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包括:空气隔离层一1、空气隔离层二2、性诱剂吸附层3、性诱剂缓释层4和性诱剂释放孔5,且性诱剂释放孔5的直径为1mm;

其中,性诱剂吸附层3上吸附有上述性诱剂;

性诱剂吸附层3和性诱剂缓释层4依次设置于空气隔离层一1和空气隔离层二2之间;

与所述性诱剂缓释层相邻设置的空气隔离层二2上设置有性诱剂释放孔5,空气隔离层2的一端还设置有悬挂孔6;其中,空气隔离层一1和空气隔离层二2的材质均为EVA,性诱剂吸附层3的材质为棉质纤维。

实施例3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100份、顺-13-十八碳烯醛15份、顺-9-十六碳烯醛15份、二特丁基对苯二酚100份和UV-531100份。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包括:空气隔离层一1、空气隔离层二2、性诱剂吸附层3、性诱剂缓释层4和性诱剂释放孔5,且性诱剂释放孔5的直径为3mm;

其中,性诱剂吸附层3上吸附有上述性诱剂;

性诱剂吸附层3和性诱剂缓释层4依次设置于空气隔离层一1和空气隔离层二2之间;

与所述性诱剂缓释层相邻设置的空气隔离层二2上设置有性诱剂释放孔5,空气隔离层2的一端还设置有悬挂孔6;其中,空气隔离层一1和空气隔离层二2的材质均为EVA,性诱剂吸附层3的材质为棉质纤维。

实施例4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包括下述重量份配比的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100份、顺-13-十八碳烯醛10份、顺-9-十六碳烯醛12份、抗氧化剂16830份和UV-P50份。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包括:空气隔离层一1、空气隔离层二2、性诱剂吸附层3、性诱剂缓释层4和性诱剂释放孔5,且性诱剂释放孔5的直径为2mm;

其中,性诱剂吸附层3上吸附有上述性诱剂;

性诱剂吸附层3和性诱剂缓释层4依次设置于空气隔离层一1和空气隔离层二2之间;

与所述性诱剂缓释层相邻设置的空气隔离层二2上设置有性诱剂释放孔5,空气隔离层2的一端还设置有悬挂孔6;其中,空气隔离层一1和空气隔离层二2的材质均为PET,性诱剂吸附层3的材质为棉质纤维。

以实施例3的挥散芯进行试验,试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试验时间2019年4月-2019年8月

试验地点重庆市梁平区安胜镇金平村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水稻(品种:蓉优28)

供试材料:

1.绿色防控:二化螟性诱剂挥散芯(挥散芯为片状,持效期4个月)、新型蛾类诱捕器。(以上材料均由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常规防控:5%甲维盐、20%三唑磷、45%吡虫.异丙威、20%三唑磷。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三个处理区:

处理一:采用二化螟性诱剂挥散芯+新型蛾类诱捕器防治(生防区);

处理二:常规化学防治区(化防区);

处理三:二化螟不防治区(对照区)。

处理一面积为10亩,处理二面积1.5亩,处理三面积0.5亩。处理一每隔40米放置一套二化螟性诱剂挥散芯+新型蛾类诱捕器即一亩地放置一套,10亩地合计10套,并对诱捕器编号为Y1至Y10,诱捕器设置外密内疏且注意风向,诱捕器距田边距离5米左右。处理一整个试验期间不更换诱芯。处理二和处理三不设重复。各处理间相距200m以上,且不被周边其他防治措施所影响。

将诱捕器和挥散芯于水稻移栽前置于大田中,诱捕器设置高度距植株顶端约15-20cm,并随水稻生长相应调整高度;化学防治施用药剂和防治时间根据当地用药习惯进行。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及时间

处理一每隔5日于上午9:00左右调查统计每个诱捕器内二化螟雄蛾(成虫)量,调查时间段为4月12日至8月5日。

处理一、处理二、处理三,均于当代二化螟为害症状稳定时调查二化螟为害率,计算防效。调查时间为水稻分蘖期(6月12日,一代,为害状为枯心、枯鞘)与水稻穗期(8月8日,二代,为害状为白穗)。调查时,分东、南、西、北、中方向5点随机取样,每点查20丛水稻,记录枯心、枯鞘、白穗等被害株数。

防效计算相关公式

枯心(鞘)率(%)=调查枯心(鞘)数÷调查区域总株数×100

白穗率(%)=调查白穗数÷调查区域总株数×100

防效(%)=(对照区被害率-处理区被害率)÷对照区被害率×100

结果分析

在为期4个月的试验中,对不同处理的枯心(鞘)率、白穗率进行了调查统计,并计算田间实际防效,试验结果显示:传统化学农药防治(处理二)的防治效果最佳,对第一代二化螟的防效为86.50%,枯心(鞘)率为0.37%;使用二化螟性诱剂挥散芯(处理一)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第一代二化螟的防效为72.40%,枯心(鞘)率为0.75%。处理二对第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为84.18%,其白穗率0.61%;处理一性诱剂对第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为68.51%,白穗率为1.21%。详见表1。

表1二化螟田间危害情况调查表表

调查性诱剂诱捕二化螟雄蛾情况详见表2。

表2二化螟性诱剂挥散芯诱捕器Y1—Y10日常诱捕量(单位:头)调查统计表

日期 Y1 Y2 Y3 Y4 Y5 Y6 Y7 Y8 Y9 Y10 合计
4月12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4月17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4月22日 1 3 2 2 7 6 2 7 1 0 31
4月27日 12 11 13 8 6 21 18 16 4 7 116
5月2日 5 6 13 11 15 8 1 8 6 4 77
5月7日 3 5 1 2 0 0 1 7 0 15 34
5月12日 0 0 0 0 0 0 0 1 0 2 3
5月17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5月22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5月27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6月1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6月6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6月11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6月16日 0 1 2 2 0 0 0 1 1 3 10
6月21日 3 7 6 11 4 4 2 13 16 19 85
6月26日 13 5 23 16 6 15 9 17 10 20 134
7月1日 3 0 2 1 2 8 6 6 13 11 52
7月6日 0 0 0 0 0 0 1 0 0 1 2
7月11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7月16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7月21日 2 1 1 0 6 5 1 0 2 1 19
7月26日 5 2 7 1 1 8 3 3 1 1 32
7月31日 0 0 0 0 1 0 1 0 0 0 2
8月5日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47 41 70 54 48 75 45 79 54 84 597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弱碱性过氧乙酸溶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