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

文档序号:1367078 发布日期:2020-08-11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发动机 (Engine ) 是由 谷所正彦 蜂谷望 吉田健 古谷雅之 西冈真宏 西川润 于 2018-12-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1)具有:包含气缸盖(10)和气缸体(12)的发动机主体(2);安装于发动机主体(2)的进气管(14);以及配设在发动机主体(2)和进气管(14)之间的燃料系零部件,进气管(14)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被配置成位于发动机主体(2)的车辆前方侧,并且进气管(14)具有: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其配置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与燃料系零部件重叠的位置;以及区域(40、42),该区域(40、42)和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相邻配置,并且比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的刚性低。(An engine (1) is provided with: an engine main body (2) including a cylinder head (10) and a cylinder block (12); an intake pipe (14) attached to the engine body (2); and a fuel-based component disposed between the engine body (2) and the intake pipe (14), wherein the intake pipe (14) is disposed so as to be positioned on the vehicle front side of the engine body (2) in a state of being mounted on the vehicle, and the intake pipe (14) has: a fuel-based component corresponding section (34) disposed at a position overlapping the fuel-based component when viewed from the front side of the vehicle; and regions (40, 42), the regions (40, 42) and the fuel-system component corresponding part (34) are adjacently arranged, and the rigidity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uel-system component corresponding part (34).)

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发动机主体以及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进气通路部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有在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前方配置进气装置的发动机。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动机中,在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前方侧配置有进气管、进气歧管以及进气导入管等进气装置,在发动机主体与进气装置之间配置有分油器。这样的发动机中,为了防止在车辆碰撞时进气装置向发动机主体侧移动而损伤分油器,在进气装置侧设有由突出板构成的载荷传递部,在分油器侧设有承受来自载荷传递部的载荷的载荷承受部件,从而保护分油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6-10243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近年来,在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前方侧配置有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因此,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前方侧需要更多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在车辆前方侧的零部件的前方侧,隔开规定距离配置有散热器,在车辆碰撞时,通过散热器移动该规定距离来吸收碰撞载荷。因此,在车辆前方侧的零部件和散热器之间必须确保该规定距离,但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前方侧不可能自由地确保较大的空间。在这种状况下,在进气装置与发动机主体之间不存在配置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从进气装置与分油器双方突出的部件的空间,因而实现对分油器那样的燃料系零部件的保护是个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即使在燃料系零部件被配置在发动机主体与进气通路部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车辆碰撞时的燃料系零部件的保护。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动机具有:包含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发动机主体;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进气通路部;以及配设在发动机主体和进气通路部之间的燃料系零部件,该发动机的特征在于,进气通路部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被配置成位于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前方侧,并且进气通路部具有: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该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配置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与燃料系零部件重叠的位置;以及脆弱部,该脆弱部和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相邻配置,并且比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的刚性低。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配置在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前方侧的进气通路部具有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该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与燃料系零部件重叠,在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相邻的位置形成有脆弱部。由于脆弱部比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刚性低,因此在车辆碰撞时进气通路部承受碰撞载荷的情况下,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相邻的脆弱部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之前首先破损,并且吸收碰撞载荷。由此,能够抑制碰撞载荷向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的部分传递,并且避免了进气通路部和燃料系零部件的零部件碰撞。在本发明中,通过在进气通路部自身设置脆弱部,不需要以往那样在进气通路部和燃料系零部件之间设置载荷承受部件。因此,即使在燃料系零部件配置在发动机主体和进气通路部之间,进气通路部和燃料系零部件之间不能确保充分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确实地在车辆碰撞时保护燃料系零部件。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设有至少一个肋,肋的数量比设在脆弱部的肋的数量多。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设有至少一个肋,因此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的刚性变高。另一方面,设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的肋的数量比设在脆弱部的肋的数量多,因此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的刚性比脆弱部的刚性高。在本发明中,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或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和脆弱部双方形成肋,通过调整肋的数量能够容易地调整刚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进气通路部具有用于将进气通路部安装到发动机主体的连结部,连结部与在进气通路的进气流方向上隔着脆弱部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位于相反侧的部分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进气通路部通过连结部安装于发动机主体。在这里,连结部与在进气通路的进气流方向上隔着脆弱部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位于相反侧的部分连接。因此,在车辆碰撞时若碰撞载荷传递到进气通路部,则脆弱部首先破损,但此时,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位于相反侧的部分通过连结部被支承。连结部被安装于发动机主体,因此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位于相反侧的部分间接地被发动机主体支承,从而避免了该部分与周边零部件碰撞。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进气通路部设有用于控制向发动机主体供给的进气量的阀,脆弱部配置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和阀之间。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脆弱部配置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和阀之间,若在车辆碰撞时被传递碰撞载荷,则燃料系零部件和阀之间的脆弱部首先破损,燃料系零部件和阀之间的连结被解除。因此,能够抑制碰撞载荷向阀传递,从而保护阀。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燃料系零部件是燃料配管,发动机具有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向发动机主体突出的前抵接部,前抵接部形成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不与燃料配管重叠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前抵接部形成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不与燃料配管重叠的位置,若车辆碰撞时进气通路部向发动机主体移动,则前抵接部与发动机主体抵接,从而保护燃料配管。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具有互相交叉形成的多个肋,前抵接部的基端部设在多个肋交叉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前抵接部的基端部设在多个肋交叉的位置,前抵接部形成了刚性更高的部分,因此抑制了前抵接部与发动机主体抵接时前抵接部从基端部损伤。因此,能够更确实地保护燃料配管。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进气通路部经由法兰与配置在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前方侧的增压器连接,多个肋中的至少一个肋以使前抵接部的基端部与法兰连接的方式延伸。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多个肋中的至少一个肋以使前抵接部的基端部与法兰连接的方式延伸。在这里,由于法兰是相对刚性较高的部分,通过肋以使前抵接部的基端部和法兰连接的方式延伸,从而从前抵接部到法兰的部分的进气通路部的刚性变高。因此,前抵接部与发动机主体抵接时前抵接部周围的进气通路部不易破损,能够更确实地保护燃料配管。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动机具有:包含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发动机主体;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进气通路部;以及燃料配管,该燃料配管在发动机主体和进气通路部之间沿着该进气通路配设,进气通路部配置为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位于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前方侧,进气通路部的燃料配管侧的部分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在与燃料配管重叠的位置,为了与周围的区域相比提高刚性而设置的多个肋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形成,并且进气通路部的燃料配管侧的部分具有前抵接部,该前抵接部从该多个肋交叉的位置向发动机主体方向突出,前抵接部设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不与燃料配管重叠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由于进气通路部的燃料配管侧的部分在从车辆前方侧观察时和燃料配管重叠的位置,为了与周围的区域相比提高刚性而设置的多个肋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形成,并且进气通路部的燃料配管侧的部分具有前抵接部,前抵接部从多个肋交叉的位置向发动机主体方向突出,因此在车辆碰撞,进气通路部向发动机主体侧移动时,前抵接部与发动机主体抵接从而保护燃料配管。这时,由于前抵接部被设置为从多个肋交叉的位置向发动机主体方向突出,抑制了前抵接部与发动机主体抵接时前抵接部从基端部损伤。因此,能够更确实地保护燃料配管。

另外,由于前抵接部形成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不与燃料配管重叠的位置,因此车辆碰撞时若进气通路部向发动机主体移动,通过前抵接部与发动机主体抵接而保护燃料配管。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进气通路部经由法兰与配置在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前方侧的增压器连接,多个肋中的至少一个肋以使前抵接部的基端部与法兰连接的方式延伸。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多个肋中的至少一个肋以使前抵接部的基端部与法兰连接的方式延伸。在这里,法兰是相对刚性较高的部分,因此通过肋以使前抵接部的基端部和法兰连接的方式延伸,从而从前抵接部到法兰的部分的进气通路部的刚性变高。因此,前抵接部与发动机主体抵接时前抵接部周围的进气通路部不易破损,能够更确实地保护燃料配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进气侧部分的主视图。

图2是以剖视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进气侧部分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燃料泵和发动机主体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燃料泵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从发动机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管和燃料泵的图。

图6是从发动机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管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管和发动机主体的侧视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管和发动机主体的俯视剖视图。

图9是从发动机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进气管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的进气侧部分的主视图,图2是以剖视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的进气侧部分的主视图。这些图1与图2表示从正面观察发动机1时发动机1的右侧上部的部分。如图1与图2所示,发动机1具有发动机主体2、安装于发动机主体2的进气系装置4、以及配置在发动机主体2与进气系统装置4之间并向发动机主体2供给燃料的燃料泵6。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动机1配置成在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发动机主体2的发动机输出轴方向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横向)。在图1中,图1的左右方向是发动机1的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是车辆及发动机1的上下方向,图1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跟前侧是车辆及发动机1的前方向。

发动机主体2包含气缸盖10和气缸体12(参照图3与图4)。

进气系装置4配置在发动机1的车辆前方侧,进气系装置4具有:进气管14,该进气管14作为用于导入进气的第一进气通路部;增压器16,该增压器16与进气管14连结,作为用于压缩进气的第二进气通路部;中冷器18,该中冷器18对从增压器16排出的进气进行冷却;以及空气旁路通路22,该空气旁路通路22从进气管14分支并供不通过增压器16而直接向发动机主体2供给的进气通过。

进气管14由铝合金形成,被配置为其流路方向与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大致平行。进气管14以从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朝向与增压器16连结的一侧的端部而上方侧扩展的方式形成,并且进气管14的与增压器16连结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法兰20。进气管14经由该法兰20与增压器16连接。在进气管14的与法兰20相反侧的端部安装有节气门21。另外,在进气管14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的周面上端部分形成有法兰23(图2)作为与空气旁路通路22连结的连结部。该法兰23的端部与用于安装节气门21的法兰19(图2)连续地连接。

增压器16被配置为其流路方向和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大致平行。

中冷器18位于增压器16的下方,并经由从增压器16向下方延伸的导管而与增压器16连结。另外,中冷器18经由配管与发动机主体2连接,以向发动机主体2供给冷却的进气。

如图2所示,空气旁路通路22设在进气管14中节气门21的下游侧,并与进气管14的法兰23结合。在空气旁路通路22中,除了设有开闭空气旁路通路22的空气旁路阀24之外,在空气旁路阀24的上游侧连接有EGR通路(未图示),在EGR通路中配置有EGR阀26。

空气旁路通路22从进气管14向上方延伸,在进气管14及增压器16的上方沿着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延伸。另外,空气旁路通路22中,从进气管14到EGR阀26的通路由铝合金形成,从空气旁路阀24到前方的通道由金属形成。

空气旁路通路22在与进气管14连接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发动机主体2的进气侧连接。因此,进气管14经由空气旁路通路22被安装到发动机主体2。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进气通路部构成为包含进气管14的进气通路、空气旁路通路22的进气通路、增压器16的进气通路、以及中冷器18的进气通路。

在进气系装置4的车辆前方侧设有用于将中冷器18的制冷剂冷却的散热器(未图示)。散热器与进气系统装置4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具有规定的间隔的空间,在该空间不配置零部件。

如图1与图2所示,燃料泵6位于发动机主体2的前方且进气管14以及中冷器18的后方的位置。即,燃料泵6配置在发动机主体2和进气系装置4之间。

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的燃料泵6和发动机主体2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的燃料泵6安装到发动机主体2的状态的立体图。这些图3与图4表示除去进气系装置4的状态。如图3与图4所示,在发动机主体2的气缸盖10以及气缸体12形成有在发动机输出轴方向一端侧(图3中右侧)形成且向车辆前方(图3中纸面的跟前的方向)突出的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在该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安装有盖体25(图3),该盖体25覆盖设在气缸体12的发动机输出轴方向一端侧的端面的发动机1的正时链系统。

在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的气缸体12侧且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另一端侧的侧面,用螺栓29(图4)将燃料泵6固定于沿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延伸的轴套。另外,在燃料泵6的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另一端侧的侧面,安装有托架27,该托架27被固定在气缸体12。通过这些螺栓29和托架27,燃料泵6被安装到气缸体12。

燃料泵6与第一燃料配管30以及第二燃料配管32连接,第一燃料配管30中流通由未图示的燃料箱供给的燃料,第二燃料配管32中流通从燃料泵6压送到发动机主体2的燃料。这些第一燃料配管30及第二燃料配管32都沿气缸体12的侧面向上方延伸。更具体地,第一燃料配管30具有第一部分30A、第二部分30B、第三部分30C以及第四部分30D,第一部分30A与燃料泵6的上端且发动机输出轴方向的一端侧连接,第一部分30A朝向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向斜上方延伸到气缸盖10侧的发动机主体法兰部28的前方,第二部分30B随后沿着发动机主体法兰部28的前表面向上方延伸,第三部分30C再朝向发动机输出轴方向的另一端侧且在接近气缸盖10的方向上向斜上方延伸,第四部分30D在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的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另一端侧向上方延伸且延伸到发动机主体2的上方。通过第四部分30C经由托架31固定在发动机主体法兰部28的前表面,从而第一燃料配管30固定于发动机主体2。

另一方面,第二燃料配管32与燃料泵6的上部侧面且发动机输出轴方向的一端侧连接,第二燃料配管32具有第一部分32A、第二部分32B、第三部分32C以及第四部分32D,第一部分32A横穿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的前表面并延伸到比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的发动机输出轴方向一端侧端面更向一端侧突出的位置,第二部分32B向接近气缸盖10的方向且向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另一端侧返回并弯曲,之后在比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更靠发动机输出轴方向一端侧的位置,更详细而言在正时链系统的盖体25的法兰25A的前方向上方延伸,第三部分32C再次横穿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的前方并在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另一端侧延伸并延伸到第一燃料配管30的第三部分30C的后方,即延伸到靠近发动机主体2侧的位置,第四部分32D在第一燃料配管30的后方,在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的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另一端侧向上方延伸并且延伸到发动机主体2的上方。通过第四部分32D经由托架33固定在气缸盖10上表面的安装部,从而第二燃料配管32固定到发动机主体2。

另外,本发明的燃料系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包括燃料泵6和第一燃料配管30及第二燃料配管32,燃料系零部件配置为与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相邻。

在这样结构的发动机1中,对进气系装置4的进气管14和燃料系零部件的燃料泵6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图5是从发动机主体2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管14和燃料泵6的图。如图5所示,进气管14配置在燃料泵6的前方,以燃料泵6的上部位于进气管14的下端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配置。另外,进气管14以燃料泵6的上部在进气管14的发动机输出轴方向的另一端侧位于靠近法兰20的位置这样的横向位置关系配置。

第一燃料配管30配置为第一部分30A在进气管14的后方且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大致中央的位置,从进气管14的下方向上方延伸。另外,第二燃料配管32配置为第二部分32B在进气管14的后方且靠近发动机输出轴方向一端侧的位置,即在距发动机输出轴方向一端侧端部规定距离L1的位置,从进气管14的下方向上方延伸。

如上所述,从车辆前方观察发动机1时,进气管14在发动机主体2侧的周面具有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在与燃料泵6的上部、第一燃料配管30及第二燃料配管32重叠的位置与燃料泵6的上部、第一燃料配管30及第二燃料配管32相对。

图6是从发动机主体2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管14的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管14和发动机主体2的侧视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形成有肋36。肋36沿着进气管14的中心轴A方向(长度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方向相互等间隔地延伸,整体形成为格子状。另外,如图7所示,进气管14形成为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的周面的厚度大。

在从距发动机输出轴方向一端侧端部规定距离L1的位置到距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另一端侧端部规定距离L2的位置为止的范围中,遍及从与空气旁路通路22结合的法兰23到进气管14的周面下端部分的范围地形成肋部36。另外,在从发动机输出轴方向另一端侧端部到规定距离L2的范围中,由于进气管14形成为向上方扩展,因此遍及从空气旁路通路22用的法兰23上方的位置到进气管14的周面下端部分的范围地形成肋部36。

另一方面,在从进气管14的发动机输出轴方向一端侧端部到规定距离L1的范围中,形成有未设置肋36的区域40。区域40配置在安装于进气管14的端部的节气门21与进气管14的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之间。另外,空气旁路通路22用的法兰23与节气门21用的法兰19连接,由此,法兰23与作为在进气管14的进气流方向上隔着区域40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位于相反侧的部分的法兰19连接。

进一步地,进气管14的前方侧的周面成为遍及长度方向全长未设置肋36的区域42(图1)。

这些区域40、42设置在进气管14中与燃料零部件对应部34相邻的位置,作为比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刚性低的脆弱部发挥作用。

在进气管14的燃料零部件对应部34形成有从进气管14的外表面向发动机主体2侧突出的前抵接部44。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进气管14和发动机主体2的俯视剖视图。如图6到图8所示,前抵接部44位于与进气管14的中心轴A相比向下方偏移的进气管14外周的下端附近的位置,前抵接部44朝向发动机主体2大致水平延伸。因此,在设置有前抵接部44的部分中,进气管14的前抵接部44的延伸方向上的壁厚D比进气管14的半径方向的壁厚更大。

另外,前抵接部44的基端部在进气管14的肋36上,更详细而言,前抵接部44的基端部与肋36交叉的位置连接。因此,区域40、42配置在前抵接部44的基端部的附近,但是刚性比基端部低。另外,与前抵接部44的基端部连接的肋36从前抵接部44的基端部沿长度方向(中心轴A方向)延伸到法兰20。

如图5与图8所示,前抵接部44在燃料泵6的第一燃料配管30与第二燃料配管32之间的位置向发动机主体2侧突出,并配置在与发动机主体2的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的前表面相对的位置。在前抵接部44与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的前表面之间,设有规定距离L3的间隔。因此,在进气管14向发动机主体方向移动时,前抵接部44能够与发动机主体2的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抵接。

另外,该规定距离L3被设定为比从进气管14的外表面到燃料泵6的外周的距离、从进气管14的外表面到第一燃料配管30的距离、以及从进气管14的外表面到第二燃料配管32的距离小。

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如下所述进行动作。

当车辆受到前方碰撞时,散热器因碰撞载荷而向车辆后方侧移动。散热器与进气系装置4之间设有具有规定间隔的空间,因为该空间不配置零部件,所以在散热器一边移动一边吸收碰撞载荷的期间,不损伤发动机1的其他零部件。在散热器移动超过与进气系装置4之间的规定的间隔的情况下,散热器与进气系装置4接触。

散热器到达进气系装置4,并且碰撞载荷被输入到进气管14时,作为进气管14脆弱部的区域40、42被破坏从而吸收碰撞载荷。另外,根据碰撞载荷的大小,进气管14的法兰23和肋36之间的部分也被破坏。另一方面,由于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形成有肋36,刚性比区域40、42高,从而防止了破坏。由此,进气管14在图6中双点划线45所示位置处断裂。

此时,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的肋36延伸到法兰20,因此,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成为与法兰20连接的状态,另一方面,法兰23与用于连结节气门21的法兰19连接,成为法兰19与节气门21,法兰23与空气旁路通路22连接的状态。由于空气旁路通路22与发动机主体2连结,因此节气门21经由空气旁路通路22被支承于发动机主体2。因此,若区域40、42被破坏,则节气门21与空气旁路通路22、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与增压器16之间的连结被解除。因此,节气门21、空气旁路通路22不能输入比这更多的碰撞载荷。

另外,当进气管14向发动机主体2移动时,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突出的前抵接部44与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抵接,防止进气管14的进一步移动。在这里,前抵接部44的前端和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之间的距离L3设定为比从进气管14的外表面到燃料泵6的外周的距离、从进气管14的外表面到第一燃料配管30的距离、以及从进气管14的外面到第二燃料配管32的距离小,因此在进气管14到达燃料泵6、第一燃料配管30或第二燃料配管32之前,前抵接部44与发动机主体侧法兰部28抵接。

如上所述,碰撞载荷被吸收,并避免了燃料泵6、第一燃料配管30、以及第二燃料配管32等燃料系零部件的损伤。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优秀的效果。

由于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设置有肋36,但在区域40、42未设置肋,因此区域40、42构成比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刚性低的脆弱部。因此,当车辆碰撞时的碰撞载荷被输入到进气管14时,区域40、42比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先被破坏并吸收碰撞载荷。由此,能够防止向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传递碰撞载荷,并且不破坏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因此能够保护燃料泵6、第一燃料配管30及第二燃料配管32等燃料系零部件。

另外,在进气管14的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设置有肋36,能够实现燃料系零部件的保护,因此,即使在进气管14等的进气通路部和燃料系零部件之间不能确保充分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确实地保护车辆碰撞时的燃料系零部件。

通过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设置肋36且在区域40、42不设置肋而在区域40、42形成脆弱部,因此通过调整形成的肋的数量、形状、配置等,能够对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的刚性简单地进行调整。

由于进气管14中用于连结空气旁路通路22的法兰23与用于连结节气门21的法兰19连接,因此在区域40、42由于车辆的碰撞载荷而被破坏的情况下,节气门21经由进气管14的法兰19与空气旁路通路22连接而被支承。因此,即使在区域40、42被破坏,节气门21与进气管14的连结被解除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节气门21失去支承而与周边零部件发生碰撞等的问题。

由于区域40、42被配置在节气门21和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之间,因此当碰撞载荷被输入到进气管14时,区域40、42被破坏,进气管14与节气门21的连结被解除。因此,能够防止输入到进气管14的碰撞载荷被传递到节气门21,能够防止节气门21的损伤。

前抵接部44在第一燃料配管30和第二燃料配管32之间的位置向发动机主体2侧突出,因此前抵接部44形成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不与第一燃料配管30和第二燃料配管32重叠的位置。因此,在车辆碰撞时进气管14向发动机主体2移动的情况下,在进气管14与发动机主体2、第一燃料配管30及第二燃料配管32抵接之前,前抵接部44与发动机主体2抵接,从而能够保护第一燃料配管30及第二燃料配管32。

由于前抵接部44的基端部被设置在多个肋36交叉的位置,前抵接部44形成于刚性更高的部分,因此在前抵接部44与发动机主体2抵接时,抑制了前抵接部44从基端部损伤。因此,能够更确实地保护第一燃料配管30及第二燃料配管32。

在多个肋36中,至少一个肋36以使前抵接部44的基端部和法兰20连接的方式延伸。在这里,由于法兰20是相对刚性较高的部分,通过使肋36以使前抵接部44的基端部和法兰20连接的方式延伸,从前抵接部44到法兰20的部分的进气管14的刚性变高。因此,前抵接部44与发动机主体2抵接时前抵接部44周围的进气管14不易破损,能够更确实地保护第一燃料配管30及第二燃料配管32。

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是以下的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脆弱部的形成方法是通过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设置肋36,在区域40、42不设置肋,从而在区域40、42形成了脆弱部,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定为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和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相邻的部位双方形成肋,并使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的肋的数量比与其相邻的部位的肋的数量多。总之,脆弱部的形成方法只要设定为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至少形成一个肋,并且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的肋的数量比设在脆弱部的肋的数量多即可。或者,脆弱部的形成方法能够采用将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的肋的形成间隔设定为比相邻的部位的肋的形成间隔小,将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的厚度设定为比相邻的部位的厚度大等任意的形成方法、结构。

脆弱部的位置、配置、范围等,能够根据进气通路部相对于发动机主体的配置、相对于燃料系零部件的配置等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脆弱部不一定要设在节气门等阀和进气管等进气通路部之间。

形成在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的肋的形状和配置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图9是从发动机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进气管46的图。如该图9所示,进气管46的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48具有肋50,但肋50除了格子状样式以外,还构成为在格子内部在对角线上也形成的桁架状肋。另外,肋50不与空气旁路通路22用的法兰52连接而从其下方形成。因此,脆弱部53形成在设有肋50的部分的外周部分,更具体地,形成在设有肋50的部分的上方及节气门用的法兰55侧的部分。

即便是这样的肋50的形状,在有车辆的碰撞载荷输入的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进气管14同样,在双点划线54的位置进气管46被破坏。根据这样的肋50的形状,由于肋50不与法兰52连接,因此即使在向脆弱部的输入载荷较大的情况下,在双点划线54的位置处进气管46破裂时,也难以向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施加应力。

如上所述,可任意设定肋的形状、配置。

另外,前抵接部不限于圆柱形,例如图9所示的前抵接部56也可以是四边形柱等方柱。能够任意设定前抵接部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旁路通路22用的法兰23与节气门21用的法兰19连接,但本发明中,用于将进气通路部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连结部不一定必须与在进气通路部的进气流方向上隔着脆弱部与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位于相反侧的部分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脆弱部被设置在节气门21与进气管14的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34之间,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阀,例如EGR阀、空气旁路阀等的,只要是用于控制向发动机主体供给的进气量的阀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是进气管14的发动机主体2侧的面,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定于空气旁路通路、增压器等任意的进气通路部。

符号说明

1 发动机

2 发动机主体

4 进气系装置

6 燃料泵

10 气缸盖

12 气缸体

14 进气管

16 增压器

19 法兰(相反侧的部分)

21 节气门(阀)

22 空气旁路通路

23 法兰(连结部)

34 燃料系零部件对应部

36 肋

40、42 区域(脆弱部)

44 前抵接部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燃料箱用通气控制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